现代农业(精选5篇)

  • 现代农业(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曾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温家宝同志在十届五次人大会上所…

现代农业(精选5篇)

现代农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农民;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问题,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最难的是农业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曾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温家宝同志在十届五次人大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念和方式,将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什么是现代农业?简而言之,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传统农业和不发达农业转变到现达农业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装备和较高的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二是高效能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部门的支撑和效益相对较高的非农产业需求的支撑,并采用现代营销方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三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水平如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等,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才能的农业劳动者,农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水平,生活、居住方式城乡一体化;四是农民组织结构的改善与优化,尤其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五是有良好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并有较高的资源转化率。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集约使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第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中心任务。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才能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夯实增粮增收的基础。

第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与市场双重制约,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的内在基础正逐渐强化。目前,农业科技进步率已达到48%,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那么,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应该是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明显加强,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升,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主要是抓住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采取综合措施,整体推进。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应用农业机械,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和生产效率;要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强化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要将农业产业化经营贯穿于现代农业建设全过程,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要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要树立和运用大资源、大农业、大食物、大市场和大生态的理念,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贯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确保现代农业建设稳步健康推进。

现代农业范文第2篇

2006年12月23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明确告诉我们,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是生产发展,而发展生产的方向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几代领导人努力追求的目标。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曾说,1954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10年后,中央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并称为"四个现代化"。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了强劲的动力。

2007年1月3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上。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曾表示,未来15年,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在动植物新品种的自主创新、开发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农业工程技术与智能化装备、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六大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降低对外技术的依存度。

2007年1月29日,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把“要显著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五方面之一。

由此我们看出,从“农业现代化”到“现代农业”的提出,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对农业赋予了新的内涵、功能和定位。十几年前,现代化首先是农业的现代化。10几年后,现代农业建设,已不是农业本身的问题,而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只有将农业增长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中国才能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也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保障粮食安全,才能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作物模拟模型及区域仿真系统研究

项目简介:作物模拟是以计算机为手段,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进行模拟的高新技术。以此建立的作物模拟模型是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研究、资源利用、环境评价等的手段和工具,是数字农业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项目负责: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系统模拟与软件技术实验室(SMST)”和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

趋势和意义:针对国际作物模型研究动向和我国现代农业研究和发展需求,以小麦、水稻与玉米为研究对象,建立模拟精度高、普适性强和具有区域特征的产量形成模型及面向区域生产仿真系统。为我国粮食丰产数字化管理、提高我国农业整体效益等提供重要工具,促进我国作物模拟技术、数字农业的发展及提升在本领域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农业应用远程信息获取无线传感器研究

项目简介:农业信息化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选择,数字农业作为农业信息化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科技创新成果的农业示范应用,将是21世纪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的获取(测试、传感、计量技术)、传输(通信技术)、处理(计算技术)、应用(系统集成与建设现代农业)是数字农业研究的四大要素。先进传感技术和智能信息处理是保证正确定量获取农业信息的重要手段。该项目研究农业应用远程信息获取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技术理论、方法与实现,以及面向数字农业实践和可供推广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项目负责: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王跃宣。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深加工技术

技术简介:该技术以无公害仙人掌生产基地生产的食用仙人掌为原料,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和食品加工新技术手段,在解决“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组织破碎、护色、稳定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仙人掌果冻、仙人掌果酱及后续的仙人掌果汁、仙人掌果脯产品等系列产品,为市场提供新型、天然、营养、保健、绿色的健康食品。

在技术创新上,食用仙人掌汁的抽取是采用破碎工艺,但该项目是先通过清洗、去皮去刺、冲洗消毒、热烫、护绿等前处理技术手段,采用物理和低温抽汁相结合的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组织细胞壁破碎处理,使菜汁的抽取率可达75%~80%,而除汁后的食用仙人掌渣体仍保持原状,然后通过均质、杀菌等关键工艺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是综合运用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研制开发的新产品。

技术进展:中期阶段。

技术负责:厦门亿美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意义:该项目开发的产品以食用仙人掌为主要原料,辅以蔗糖、稳定剂等辅料,制成的果冻、果酱产品,既具有仙人掌清香气味,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保健价值,比国内同类产品有较高的营养质量保证。同时还为食用仙人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实现后增值,为产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服务。

丝黑穗病玉米杂交金玉2号

产品简介:高产、优质、高抗丝黑穗病玉米杂交金玉2号,根据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干旱、盐碱地和丝黑穗病重的特点和生产推广品种的老化、感病选育高产、优质、抗旱、高抗丝黑穗病玉米的中熟品种。 1997年利用数拾份抗病玉米种质和优良的高配合力自交系组成群体,经过对群体进行十几轮的选择,从中分离出抗丝黑穗病的高配合力自交系“金96019”。以“金96019”为母本,以“金96029”为父本杂交育成玉米新品种金玉2号。

该产品将高产和抗病结合在一起,生产上多数品种不能两者兼顾。在西部风沙盐碱地区产量达9500公斤,比对照品种白单9和东农250分别增产17%和11.6%,丝黑穗病接种鉴定两年分别为1%和6.7%,为高抗,需有效积温2300℃,与对照相同。粗蛋白达10.63%,籽粒属中硬粒,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优良。

技术成熟度:经过3年本单位的实验,3年省区试验和3年的种子生产营销和2年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制种、营销、栽培技术成熟,每生产1斤种子能给公司带来1.1:1.4元的效益,同时给制种基地带来1元/斤的间接经济效益。

转基因产品检测芯片研究

产品简介:本项目建立了作物中DNA的高质量纯化方法,为开展以DNA为基础的基因芯片检测工作提供了高质量的实验材料;收集大豆、玉米等七种转基因农产品的外源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合成特异性PCR引物,优化了多重PCR扩增体系,并制备分别检测及鉴定七种转基因作物不同品系的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实现了转基因产品的通量化检测;检测灵敏度达到0.1%,提高了检测效率,工作量减少了20~30%。

专家介绍,在利用本研究制作的芯片进行实际检测中体现出显著的高效性,且检测结果与常规PCR吻合。

该研究创新点明确、实验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产品进展:初期阶段。

产品负责: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产品意义:通过该产品的研究,搭建了转基因产品检测基因芯片的平台,同时也满足了我国转基因产品通量化检测的实际需求,在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保护我国消费者健康和我国的利益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水稻新品种:吉粳88号

产品简介:该产品以奥羽346为母本,长白九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植株高约100~105厘米,株型紧凑,叶片坚挺上举,茎叶浅淡绿,分力中等,每穴有效穗22个左右。主穗长18厘米,半直立穗型,主穗整齐,主穗粒数220粒,平均粒数120粒,着粒密度适中,结实率95%以上。粒形椭圆,颖及颖尖均黄色,稀间短芒,千粒重22.5克。

具体介绍如下:

一、栽培要点

1.播种:稀播育壮秧,4月上旬播种,播种量每平方米催芽种子350克。

2.插秧: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16.5厘米,每穴3~4苗。

3.施肥:氮、磷、钾配方施肥,每躬亲施纯氮150~170公斤,按底肥3,分肥4,补肥2,穗肥1的方式分期施用。纯磷60~70公斤,作为底肥;纯钾90~110公斤,分两次施,底肥70%,拔节期追30%。

4.管理:水分管理采取分期浅,孕穗期深,籽粒灌浆期浅的灌溉方法。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抽穗前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

二、生育日数:属中晚熟偏晚品种,生育期143~145天左右,需≥10℃积温2900~3100℃。

三、产量结果:一年预试平均公顷产量8151.0公斤,比对照通35增产6.4%;二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8419.50公斤,比对照通35增产2.3%;一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15.5公斤,比对照通35增产3.7%。

四、适应区域:吉林、辽源、通化、松原等中晚至晚熟平原稻作区。

五、主要优点:稻米品质优良、高产,抗逆性强,活杆成熟不早衰。

产品进展:成熟应用阶段。

产品负责:宁河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农业科技园区综合技术研究

简介:该项研究是实施引进国内外特种瓜果、蔬菜、花卉及食用菌新品种200多个,筛选并开发出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47个;引进示范马铃薯脱毒及微型薯快繁、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等农业高新技术和配套技术10余项,研究出马铃薯脱毒苗简化培养基、有机无土栽培新型基质、珍稀食用菌二次出菇等新技术15项;示范总结出18种名优品种栽培技术规范;以园区为平台,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结合当地条件,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使之配套化,品种、技术、模式与创新相结合,将试验、示范、推广于一体、产销一体、高效农业生产与技术开发一体,辐射带动基地、农户,实现农业综合技术产业化;通过回收产品、包装品牌上市使生产与销售为一体。

进展:初期阶段。

现代农业范文第3篇

让农业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是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换句话说现代农业是用机械代替人力畜力提高生产效率,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

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而是包括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是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也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农业现代化就是推进农业从传统发展水平达到现展水平的过程,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以企业发展为龙头,实行企业化管理、产销一体化经营。

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农业

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然而,我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要满足工业原料不断加大的需求。据估算,粮食需求每年增长80亿~100亿斤,而资源约束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农业还承担着农民增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任务。面对诸多挑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显然难以应对。因此,必须改造传统农业,走现代农业之路。

专家指出,这里面包含了三层积极的意义:第一,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保障粮食安全。实践表明,稳定粮食面积难度很大,扶持政策有限,不可能年年出台新政策,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

第二,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融合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有生产能力,还必须要有竞争力。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将促进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且,农产品出口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据测算,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能直接和间接创造约20个就业岗位。

第三,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才能对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模式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上世纪以来,全球农业大致有三种发展模式:一是“节约劳动型”模式。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人少地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起步往往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革上入手,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良种技术,形成规模化经营,并进而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二是“节约土地型”模式。如荷兰、日本、以色列等人多地少的国家,农业资源极度匾乏,土地高度紧张,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三是“中间类型”模式。如德国、法国、意大利这样人不多、地也不多的国家,他们发展农业一开始就面临着土地不足、劳动力缺乏的困境,因此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并进,把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实行“ 物力投资”和“智力投资”同时并举,农业从业人员呈现专业与兼业并存的局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园林化,既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资源禀赋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各异。应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现代化路线,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功能区域的比较优势,建立不同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和模式。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适时提出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具体扶持政策。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能力,力争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成员覆盖率由现有的17%提高到45%以上。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到2015年,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09年11月,农业部决定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2010年8月,在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推荐和省级人民政府同意的基础上,农业部确定第一批52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初,农业部又认定了第二批101个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量达到300个左右。积极组织开展农垦现代农业示范提升活动,提高100个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立足本地实际,设立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大现代农业投入、强化措施、综合施策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综合施策,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提供有力保障。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发展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探索完善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通过组织动员和政策引导等多种途径,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

现代农业范文第4篇

新形势下,如何用新理念来发展农业、指导农业、引领农业,对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太和县来说,至关重要。日前,记者就有关话题采访了太和县委常委、副县长海治国。

记者: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太和县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海治国:太和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续保持了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地位。今年全县夏粮平均单产494.7公斤,总产72万吨,大灾年份最高单产仍达602公斤,?10个万亩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和6个省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点平均单产仍在510公斤以上。从粮食单产水平来看:全省小麦、夏玉米最高单产都是太和县保持和刷新的,其中小麦最高单产760.9公斤,夏玉米最高单产1049.9公斤;从粮食总产水平来看:全县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其生产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创新、组装、配套和推广了一批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规程,太和成为全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示范县。二是农业结构调整走向产业化。随着特色农业、规模农业、设施农业的崛起,农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绿色粮油、品牌西瓜、优质药材、高效果蔬、特种养殖、生态花木等一批特色产业,在资源配置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结构调整产业化趋势明显。全县租赁、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超过百万亩,土地规模经营率达51%。三是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农村劳动力随着产业转移和年龄老化,兼业化的农民群体逐渐萎缩,职业化的农民队伍正在发展。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始纷纷流转土地,积极投入农业生产,构建了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全县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农机与农艺正在深度融合。

记者: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太和县在厚植农业优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海治国:一是构建科学治理模式,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在苗原河流域投资6.47亿元,对苗原河流域的郭庙、原墙、三堂、苗老集4个乡镇20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水网、路网、电网、林网进行了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并作为一种治理模式逐年、逐片推开,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全县治理一遍,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二是锁定冬春工作。自2013年12月出台了《今冬明春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以来,每逢年底之前县里都要出台《实施方案》,每个方案都有一个中心工作,就是锁定当年冬春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任务,如今已经成为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三是优化区域布局。按“远郊产业化、近郊都市化”的定位,因地制宜发展高效、优质现代农业,比如,在全县105国道以西、倪邱镇以北的乡镇,重点培育中药材产业;与之对应的105国道以东、倪邱镇以北,探索建立“太和板面”、“高端白酒”?等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改“通用粮”为“专用粮”生产,突出发展品牌粮食产业。通过优化区域布局,逐步把传统农业拓展到生产、加工、销售、体验、休闲、旅游等各个方面,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四是抢占科技高地。我们抢先与安徽省农科院合作共建安徽省农科院皖北分院,合力构建科技转化应用的工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了中科院皖北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站。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深入太和调研,拟在我县建立植物逆境科研工作站。五是转向生态农业。根据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要求,我们率先创建“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成为全省第一批13个示范县之一,并且获得项目叠加支持,拉开全县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序幕。六是强化政策支撑。县委、县政府安排每年预算3000万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8月17日又专门出台了《扶持绿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建设工作方案》,规定对示范园内中药材种植200亩以上的大户或企业,给予连续5年的补贴;县农委、县财政局、县国元保险公司联合开展的“家庭农场保证保险贷款”和“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目前已为107户农业经营主体贷款7259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记者:去年,太和县成功创建了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示范区建设有哪些新进展?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有什么新探索?

现代农业范文第5篇

英文名称:Anhui Agriculture

主管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安徽省合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5739

国内刊号:34-1278/S

邮发代号:26-4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