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信息部经理(精选5篇)

  • 超市信息部经理(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核心竞争力是指连锁超市所拥有的超越其它零售业态或其它企业能使自己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并获得稳定发展的能力。在零售领域,企业规模固然能成为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但不是最根本的来源。 超级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方面: …

超市信息部经理(精选5篇)

超市信息部经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连锁超市 核心竞争力 提升

我国的连锁超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掀起到现在,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已走过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并逐渐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然而,在为中国连锁超市快速发展兴奋之余,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成为wto成员以后,我国的超级市场在应对国内竞争的同时,将面临来自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连锁超市要与外资洋超市相抗衡,仅有规模是不够的,还需努力培养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核心竞争力是指连锁超市所拥有的超越其它零售业态或其它企业能使自己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并获得稳定发展的能力。在零售领域,企业规模固然能成为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但不是最根本的来源。

超级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方面:

生鲜食品经营能力

超级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其主力商品的经营能力上,而在连锁超市经营的商品中,一项最主要的品种即是生鲜食品。生鲜食品的经营鲜明地区分了超级市场与其它零售业态的特点,真正支撑着中国超市未来的发展,将为连锁超市赢得坚实的市场基础和广泛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购物环境的要求日益苛刻,潮湿拥挤的菜市场将日渐失宠,被明亮干净的超市取代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因而未来中国超市的发展无疑大有作为。然而,生鲜食品不同于其它商品,其经营难度较大,诸如难以寻找稳定可靠的货源,运输配送和销售过程中对保鲜要求高,损耗较大,清理加工工序繁杂,需要大量人手等,这些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势必造成经营成本过高,无法与传统菜市场竞争,使生鲜食品经营不仅不能成为连锁超市的利润点,反而容易成为连锁超市的亏损点。

畅销商品开发能力

任何一家商场,其经营面积都是有限的,面对市场上几十甚至上千万种商品,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经营,寸土寸金决定着零售企业只能选择盈利水平高、周转快的畅销商品进行经营。因此,畅销商品的开发是每一个零售企业要面临的问题,而企业开发畅销商品的能力强,即意味着以有限的资金和卖场面积实现更多的销售和盈利。连锁超市开发畅销商品是在其定位的商品经营范围内选择和推广畅销商品的整个过程。因此,畅销商品的开发能力无疑是构成超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整体营销能力

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其强大的商品分销能力上,这种分销能力不仅仅是“圈地能力”——不断开设新的店铺,拓展新的市场;而且还取决于每一店铺的营销能力,即每一店铺提升在自己商圈内的市场占有率。由于多数顾客在超市中属于冲动性购买,受超市促销活动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连锁超市必须具有强大的营销能力,包括会娴熟运用价格促销、陈列促销、广告促销、服务促销等各种营销手段的能力,尤其是各种促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营销能力。国外洋超市的竞争实力之一就在于其综合运用各种促销手段的整体营销能力强于我们。

成本控制能力

连锁超市经营的商品主要是食品和日用品,这些都是消费者天天需要,用量大、购买频繁的商品,对价格十分敏感。这就决定了连锁超市必须采取“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的经营方针,因而在经营商品大同小异的情况下,成本控制能力便成为连锁超市吸引消费者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成本控制是指连锁超市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包括超市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物流配送过程的成本控制和销售过程中的费用控制等。信息时代的企业成本控制不仅意味着尽可能地节省企业内部经营的各项费用,还意味着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注重利用外部资源,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建立顾客快速反应系统,实现零库存管理。这些需要连锁超市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

建立较稳固的农产品货源基地,提升生鲜食品经营能力

与超市经营的一般商品相比较,生鲜商品存在着经营上的特殊性。从超市外部来看,生鲜商品的经营条件和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生鲜商品从生产、加工到运销的规范性较低,因此复杂性和风险性较大,保鲜问题也使生鲜商品经营存在着很大的地域限制;从超市内部管理来看,又要求对商品进行高度精细化管理,许多生鲜食品的分类、加工和包装需要在进入超市卖场前完成,这就需要生鲜食品供应商的配合。因此,加强对生鲜食品供应商的管理,建立稳定的肉类、鱼类、家禽、蛋类、各类蔬菜的供货基地,形成完整的生鲜食品供应链,是提升超市生鲜食品经营能力的基础。而要提升生鲜食品的经营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鲜食品的供应链管理。

从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看,要提升其经营能力,必须建立比较稳固的生鲜食品货源渠道。在深入了解顾客需求的情况下,确定超市所经营的生鲜商品结构、商品分类宽度和深度、生鲜商品组合方式后,与超市(特别是大型综合超市)所在的城市附近的各种蔬菜、水产养殖和肉联厂等生产基地协作,建立起长期的产销合作供应链,作为连锁超市生鲜食品货源的主渠道,既能保持生鲜食品在品种、质量、新鲜度和价格方面的优势,又能使超市在生鲜食品的经营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集散市场作为超市生鲜商品货源的次渠道或补充渠道(农产品批发集散市场是当地农产品价格与品种变动的晴雨表),从当地农产品批发集散市场采购部分生鲜商品,一是可随时了解农产品品种价格变动的行情信息,二是调剂超市生鲜经营中的花色品种,以不断充实生鲜区商品丰富感,保持对顾客的吸引力,为生鲜食品的经营树立起物美价廉的超市形象。

整合优化供应链,提升畅销品开发能力

连锁超市的畅销品,一般是指质量好、式样新、价格实在的日常生活用品。由于超市的优势在于商品的经营和对目标顾客需求信息的了解与掌握,而不在于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因此,连锁超市畅销品开发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取得供应商的支持,与有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的生产厂家合作,由超市根据日常经营中对顾客购买商品信息的分析了解及顾客需求期望的预测,为生产厂家提供畅销品开发所需的产品信息,让供货商负责产品的开发、质量的保证及生产成本的控制。在畅销品的开发上连锁超市与有潜力的供应商一起成长,使畅销商品既为供货商提供合理的生产利润,也为超市带来较大的经营利润,并逐步改变现有的连锁超市主要依赖于通道费用的赢利模式。连锁超市在畅销品的开发上,重点在于培育自己研究市场,把握消费者需求的能力,通过对商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形成适合目标市场需要的、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差异化商品组合,始终保持能充分显现企业经营竞争力的核心商品。我国的连锁超市目前普遍欠缺与供应商合作共同开发商品的长远目光,主要靠收取通道费用赚取利润的做法只能赢得一时利润,却很难获得长久的效益。因此,连锁超市要扮演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角色,与供应商结成策略联盟,整合优化供应链,实现对供应链的掌控。连锁超市的供应链包括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两方面。外部供应链主要解决核心企业与其可依赖的固定供应商及客户之间的交易流程和业务信息管理。内部供应链,解决企业总部与分支机构下属门店、分公司、商之间的业务管理问题。以信息系统为核心的供应链整合的过程实际上是打造“采购竞争力”和“内部管理能力”,获取采购成本优势和降低运营成本的过程。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整体营销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知识的载体,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提升连锁超市整体营销能力的根本。对于连锁超市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依靠自己的员工和顾客,在管理与开发自己员工的同时,把顾客也作为自己的人力资源来管理。没有顾客,超市的成本将无法弥补,更谈不上利润;有了顾客,而没有能把商品推销给顾客的员工,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动作用,对超市整体营销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连锁超市应通过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提升整体营销能力。

首先,建立有效的选人、用人、留人机制 。其次,建立务实的员工培训制度。我国的连锁超市中,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匮乏。因此,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对我国连锁超市而言,或许比其他投入显得更为重要。再次,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 和合理的薪酬体系。薪酬管理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合理的薪酬体系应能实现内外均衡。内部均衡是指内部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应与他们的工作业绩成比例,即内部公平;外部均衡是指员工的薪酬应与同地或同行业的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加快超市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在连锁规模扩大,市场范围广泛,采购的商品品种和数量众多,消费者会员日益增加,配送服务不断加强的前提下,管理技术的提升开始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内容。而管理技术的重点在于信息管理方面。我国的连锁超市通过引入大型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加快信息化建设,从调研、采购、订单、收货、库存、销售到回款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计算机控制,以实现少库存、快周转、高资金使用率的现代化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连锁超市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是pos(point of sales)销售时点管理系统和各种数据库分析软件。pos系统的构成要件是商品条形码和电子收款机、扫描器、后台电脑和总部信息中心。通过建立pos系统使各店铺前台收款机与后台的pc机进行联网,并与总部信息中心的微机或小型机联网,总部对各店铺汇总上来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根据不同内容分转到各专业子系统,最终为决策系统提供服务。

第二是eos(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电子订货系统。eos是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配合pos系统加以使用,可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利用eos系统,分店订货人员手持掌上型终端机,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绕卖场一周,边巡货边输入商品条码订货数量、品种等信息,巡视完毕信息也收集好了,然后将终端机接上数据机即可将资料传输至总部或厂商,订货业务就完成了,既简单又准确快捷。

连锁超市越过百货商店成为中国第一主流零售业态,标志中国超市时代的来临,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连锁超市都将成为赢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连锁超市本身只有积极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超越自己,超越竞争者,才能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居长志,操阳.构筑连锁超市经营的“五链”基石.华东经济管理,2005

2.李勇,李业昆.人力资源管理与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商场现代化,2002

超市信息部经理范文第2篇

[摘要]当越来越多的国外大型超市进入我国的时候,如何发挥我国超市和配送中心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给出以超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点的基础上,分别对采购模式、配送模式和销售模式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结论。

我国连锁超市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超市主要经营日常生活用品和加工食品。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连锁超市竞争的加剧,超市经营理念的变化,以及国外超市进入我国市场,连锁超市从开始涉足生鲜农产品逐渐转变成以生鲜农产品为主打,生鲜农产品成为超市与超市、超市与农贸市场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1]。超市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国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模式。因此,在我国的大城市、个别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以超市为核心的供应链,不但能借助供应链管理提升农产品的产品价值,还可以为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未来发展做出有益的尝试。

一、以超市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优点

1、以超市体系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流通模式的核心,能够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比如大型超市或配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配送等增值业务,一方面能第一时间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超市的加工质量和卫生安全认证,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在现代化的超市中,通过配备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等,能对销售终端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等做出及时、准确地分析和总结,直接传递给上游的供应商,缩短了流通渠道,减少了信息失真,有效地保证了信息快速、安全、准确地传播。www.lw881.com超市信息平台的建立还能增加超市和上、下游企业之间交易的透明度,有利于在供应链内部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超市体系的农产品供应链不存在批发体系中供应链信息成本的问题,整个流通中的信息成本、交易成本、物流成本都较低。因此,某种程度上超市体系的建立可以弥补批发体系的不足,能够解决流通中的信息流效率问题,使农产品流通更具有稳定性、确定性[2]。

二、以超市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

1、超市生鲜农产品采购模式。目前,我国超市销售的生鲜农产品主要有3种采购模式,它们代表超市向农产品供应链上游延伸的不同程度。第一种模式是超市采用供应商供货形式;第二种模式是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第三种模式是超市直接从农产品产地采购。

(1)生鲜农产品由供应商供货模式。通过专业的供应商来采购生鲜农产品是国际上比较普及的模式。生鲜农产品品种非常多,批量小,储存和保鲜的技术各不相同,直接同农户打交道的交易成本高。

超市通过专业的供应商来供货,就可以避免很多矛盾。超市一般选择有资质、有一定资金实力、信誉好、具备运输能力、能提供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签订购销合同,超市向供应商提供年度供应计划,并在每天晚上向供应商发送具体的购货清单。

超市通过供应商采购生鲜农产品的优点是:①有利于供应商之间的分工和专业化,提高供应商的专业化生产、加工和管理水平。当供应商把超市确定为主要的目标客户后,他们有信心进行投资,采用先进的设备,或者建立自己的种植和养殖场来满足超市的需求。②超市同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供求关系之后,可以减少搜寻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交江苏商论2010.6·商业经济·易费用。③超市经销农产品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通过供应商供货可以避免超市采购部门过于庞大,有利于降低内部管理成本、提高效益和分散风险。④经营农产品需要很多专业知识,通过供应商供货,使得超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专业人才不足的压力。⑤超市可以通过供应商在上游的农产品加工和生产阶段执行自己品质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2)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模式。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模式的最大风险在于不能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在正常情况下,超市在两种情况之下才会到批发市场采购。一种是超市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在供应商供货后,出现生鲜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临时不足的情况之下,超市为了应急从批发市场采购部分产品作补充。另一种情况是,超市以低收入消费群体为目标市场,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同农贸市场竞争,超市也同个体商贩一样,在批发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的模式在超市发展初期比较普遍。随着政府部门对超市经营农产品安全性检测的加强,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超市直接去批发市场采购生鲜农产品的数量正在逐渐下降。超市直接上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还存在财务和税收方面的问题。一般批发市场不提供销售发票和增值税发票,使得采购人员难以报账。因此,很多财务制度严格的超市,如家乐福等,是无法通过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的。

(3)超市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模式。部分超市为了减少中间环节,达到降低经营生鲜农产品成本的目的,他们派遣采购人员直接去产地采购农产品。

由于我国农户的生产规模非常小,所以超市在产地采购的模式,一般通过同当地的农民协会,或者有一定影响力的经纪人合作。

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有很大的局限性。

超市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的模式虽然可以削减流通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费用,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①超市主要通过当地农民协会或经纪人收购农产品,但目前我国农民协会及经纪人缺乏严格的行业规范约束,与超市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长远的合作关系。②产地农户生产品种较单一,超市依靠其自身的采购能力难以协调农产品的品种,难以满足超市多样化商品的需求。③农产品生产受季节性影响较强,超市采购部门受自身经营规模、采购能力、成本核算的制约,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协调、调配农产品,不能满足超市对生鲜农产品周年平稳的需求。④并非所有的农民都能提供农产品自产证,超市用农产品自产凭证抵扣部分增值税受到限制。

2、超市农产品配送模式。超市采购的农产品,主要通过两种模式运送到超市门店。第一种模式是通过供应商配送,第二种模式是全部或部分农产品经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

(1)通过供应商配送农产品。各超市于当天晚上向供应商发送订货单,由供应商于次日早晨按照订货单的品种和数量向超市各门店配送农产品。通过供应商配送农产品的好处主要是:在超市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超市受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的制约,由供应商配送农产品,可以降低超市在配送环节所需要的人、财物方面的投入。但是供应商配送农产品与现代化的超市配送中心相比,其自身的不足显而易见。首先,由供应商向超市各门店配送农产品的配送次数远高于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配送网络的优化,能够带来超市配送中心更低的配送成本。其次,供应商配送农产品到超市各门店,超市各门店仍需按照超市的要求进行选拣、分拣,这样会造成同一产品在不同门店内的质量不统一。

(2)经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超市配送中心处于整个供应链的中间环节,是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关键。超市配送中心的典型特点是:拥有一个总部信息中心这样的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超市各门店的农产品需求信息传递到总部信息中心,总部信息中心再将汇集、处理后的数据传递给各供应商,供应商按照总部信息中心的数据要求,整批组织送货,总部信息中心按照各超市门店的需求,依项经过集货、储存、分拣加工、配货、配送,最后送达各连锁门店。此外,对于一些本地生产的、具有统一标准的产品,也可由总部信息中心指挥供应商直接送往各门店。

3、超市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模式。超市销售农产品有两种主要的模式,一种是自营,另一种是联营。

在影响超市采用经营模式的多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超市经营农产品的能力和资金实力。

(1)超市农产品的自营模式。超市农产品自营模式是指超市买断供应商的农产品,然后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在商场销售,对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统一管理。自营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上一定毛利,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损耗归超市。

大部分超市愿意采用自营的销售方式,主要原因是:①所有的超市都认为,采用自营方式便于超市对生鲜农产品进行统一检测、统一管理,使产品品质、质量有一定的保证。②采用自营方式可以体现超市的经营特色,使超市的生鲜经营与其他经营自10·商业经济·成一体。③采用自营方式超市能掌握生鲜的自主经营权,有利于培育超市自身在生鲜经营方面的竞争力。④采用自营方式便于超市对生鲜产品经营进行统一核算,控制生鲜经营成本。而采用自营方式,也有一些缺点:①采用自营方式,使得超市人员费用增加,增加了人工成本。②对于进价较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自营方式难于分散经营风险。③采用自营方式难于对农产品依据其新鲜度随时做出相应的价格调整。

(2)超市农产品的联营模式。超市农产品联营模式是指超市与供应商共同管理和销售农产品,一般情况是在超市商场内划出一块场地让供应商或者经销商销售他们的产品,超市对产品价格规定最高限价。超市对所出售的农产品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即所谓的“流水倒扣”。这个比例因超市和产品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联营模式中凡是发生的损耗和损失全部由供应商承担。

根据调研,目前还有部分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的超市采用生鲜农产品的联营模式[3]。主要原因是:①采用联营机制经营方式灵活,对市场反应快,生鲜农产品价格可随产品新鲜度随时做出调整(有些超市调整经销商品价格的手续比较繁琐)。②联营方的专业性较强,对所销售产品的特性有清晰的了解,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和经验使产品损耗率降到最低。此外,对于一些属于“引进期”的有待于消费者认可、市场风险比较大、宣传成本较高的产品,如绿色、有机农产品,采用联营的方式有助于分散超市的经营风险。目前,对于大部分超市来说,绿色、有机农产品以及主食厨房的经营形式主要为联营的方式。

对于联营的缺点,超市对联营产品缺乏自主经营权,难以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旦出现了问题,超市会首当其冲地遭遇麻烦,影响对超市来说是“致命”的信誉。

三、对策

1、在采购方面,培育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随着超市的发展和消费者对优质与安全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产品供应商开始逐步成为超市农产品的主要供应者。超市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程度,农产品的流通和加工成本的高低与农产品供应商的生产和管理能力有直接的联系。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有条件成为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的主要承接者和流通主体。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培育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使这些流通企业能够成为有效连接农产品主产地和超市的采购桥梁。

同时应鼓励供应商和超市企业鼓励农产品供应商和超市企业在农产品原产地进行直接采购,以此降低流通成本和减少损耗。

2、在流通方面,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超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因此,建议在政策上鼓励和财政上支持超市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冷链系统。在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的用地方面,也能够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调研还表明,国内超市的物流配送与管理信息系统落后是造成成本偏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政府支持超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3、在销售方面,由联营转自营。在超市发展初期,由于超市经销生鲜农产品的数量不多,缺乏管理技术和人才,经营生鲜农产品的风险大,所以超市普遍采用联营的模式,利用外部力量和技术来经营生鲜农产品,同时也有利于转嫁风险。然而,随着超市的壮大,经营实力的增强,特别是面对外部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强,超市逐渐地由生鲜农产品的联营转变为自营。

[参考文献]

[1]胡定寰.超市的迅速发展对中国奶业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4,(7).

超市信息部经理范文第3篇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商流、物流、信息流的运动方式,为流通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本章从流通领域电子商务活动的需求分析入手,针对不同的流通业态,对电子商务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商品流通领域电子商务需求分析

商品流通领域主要是由直接从事商品买卖的企业或个人以及间接管理、调控的行业管理部门构成。所以,我们主要按商品流通企业电子商务需求和行业管理部门电子商务要求两部分来陈述需求目标。

(一)商品流通企业电子商务需求目标

1、建立立足于大型批发市场、大型商贸企业的电子商品交易系统利用局域网实现电子商品登录、查询、储存、加工、传输;建立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电子订货系统(EOS),构成互联网络将各个局域网连接起来,将局域网与广域网连接起来,实现全国范围和跨国界的电子商务市场,力求实现商品流通的 零库存 贸易。

2、建立立足于大型零售企业的商场电子辅助销售系统首先,从柜台业务开始,利用微机网络、电子触摸屏、多媒体技术,在商场布置多处商品咨询点,将多媒体商品系统、商家信息及其它可供顾客购物参考的信息登录其中,让顾客在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人机对话了解本商场经营商品以及商场其它信息,引导消费者购物。第二,利用多种电子工具,如信用卡、IC卡等接收货款,POS系统进行购物结算,利用网络沟通POS与销售控制中心,每日出销售报表(销售商品报表、销售货款报表、不同支付方式分类报表等),随机查询各类柜台商品的上架情况,如发现缺货或将要售完即通知配送中心调货。

3、建立立足于大型零售企业、连锁商店的电子配送系统利用局域网、广域网动态接受销售网点传来的供货需求,经整理分类,制定配送方案,按日或随机出车送货,保证销售柜台、网点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供货。

4、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MIS)为了很好地进行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获得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流通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该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经营业务为基础,以付费获取外部商品、商家、市场、价格、供方、需方等多种信息为前提来构造,通过该系统获取企业所需的政策、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科教、地理环境、竞争、消费需求、商品及销售、国际市场等十大信息,辅助企业做经营预决策,监测、调控业务,及时准确、全面提供财务、会计数据,实现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市场信息、采购信息、销售信息、配送信息、后勤服务信息及经济政策、法规等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调用。从MIS的层次来讲又可分为:EDP(电子数据处理)基础层,用以构成人──机业务、财务等部门的基本数据处理系统(作业层);MIS(管理信息系统)中间层,用以构成人──机业务、财务等部门的综合数据(信息)处理和管理系统(管理层);DSS(决策支持系统)高级层,用以构成人──机经营、财务等预决策服务支持系统(决策层)。

(二)商品流通行业管理电子商务需求

作为国家行业管理部门或协会,如:国内贸易部、外经贸部和全国供销合作社,在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的情况下,进行行业统计、协调也必须要利用电子商务来进行。不过企业重在商品经营,而行业管理则重在宏观统计、分析、协调和调控等方面。因而,管理部门电子商务的主要需求为:

1、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商务网

将各局域网、广域网再连接起来,形成跨地区、跨行业(商业、物资、供销、外贸等)的电子商品综合信息网,在宏观经济理论指导下,建立各种数学模型、专家知识库以及推理机制等,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决策支持系统。重点放在信息资源网的建设上。

2、建设有特色的全国商务信息网

(1)建设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网络,提高对全国生产资料市场的监测、分析和预测水平,使之既服务于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又服务于生产、销售企业;

(2)建设完善的消费品市场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加强定量分析、加强市场周期研究,提高消费品市场预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更全面、准确和及时地反映市场动态;

(3)建设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网络,对有外贸进出口权的生产、流通企业(中国贸促会和中国国际商会已有会员6万多家)进行联网,并与海关联网,构成监测、指导、调控我国商品进出口的网络体系,实现动态管理。

3、狠抓电子商务设计、管理和应用人才的培养

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在国家电子商务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狠抓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因为无论是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硬件、软件、信息、处理规程的设计、管理和应用等都主要依赖于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人才。正所谓: 科教兴贸 , 人才为本 。

二、电子商务在流通业中的应用分析

(一)流通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流通业从八十年代初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其中又以零售业的发展最为突出,流通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起步最早、发展最快、搞得最活、效益比较高、投资回报较快的热门行业。运用信息网络,推进电子商务活动,无疑是解决我国流通业问题的最佳方法。在引入电子商务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企业效率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比如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八十年代初与休斯公司合作,投资7亿美元建立起美国最大的私人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客户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财务管理、商品计划和价格管理、库存管理、商品管理和员工管理几个部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与任何一家分店和配送中心联系,在一到两分钟之内就可以准确掌握这一天的商品、销售、库存,订货、配送、财务和员工等方面的情况,据此确定是否进货,并指挥配送中心向分店配送货物或在分店之间进行调剂。用电子商务系统有力地提高了整个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正如沃尔玛的创始人沃而顿先生称: 我们从电脑系统获得的力量成为我们竞争的一大优势。

三、超级市场电子商务应用

美国超级市场学会把超级市场定义为,年销售额在一百万美元以上,至少设有自选杂货销售部、完整的和按经营部划分的商店。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大辞典商业经济卷》认为:超级市场是实行敞开式售货、顾客自我服务的零售商店。其主要特征是:敞开式售货,自我服务代替售货员服务,广泛采取定量包装,明码标价,分门别类放在货架上,适合一次购买较多数量的商品,由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结算,减少差错,缩短顾客等待时间,占用售货员少,劳动效率高,节约费用开支。超级市场仍属流通行业,应用电子商务与百货商店有相同之处,如需要设立网站,通过电子方式供货,划拨资金等。我们这里主要讨论超级市场的独特之处。与百货商店经营商品多而全不同,目前国内外经营较成功的超级市场的产品定位,基本上是以经营中低档日常消费品、副食品为主。其中,副食品约占60%,工业品约占40%,形成了供应细、小,杂、零的经营特色,基本上做到了顾客一次进店,就能购齐日常生活必需品。因此,超级市场的经营范围应主要是日用消费品,这些商品大致可分为加工食品,日常食品、包装礼品,清洁用品,生活用品,家庭用品等几大类。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的行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经常需要,希望能随时随地得到满足;第二,选购时间很短,购买时常不加思考;第三,购买有习惯性,经常重复购买某一产品;第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价格便宜。#p#分页标题#e#

超市信息部经理范文第4篇

(一)存货管理方式经验化浓重

在连锁超市中多数在存货管理环节依靠经验,精细化管理程度较低。据调查,连锁超市提前确定其存货量并非依据市场预测或者生产经营需求,而是在采购时主要依据简单再生产需求,不会考虑若存货积压会减少超市流动资金。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对于存货消耗没有制定目标管理或者定额制度,使用时比较粗放,且存在明显的不按规定储存或者随意堆放现象,与存货管理要求严重相悖。此外,多数超市管理者没有形成高度关注存货工作的认知,不重视仓储环节,没有定期清查与盘点存货,也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存货被严重浪费。

(二)配送中心工作效率较低

在连锁超市存货内部控制工作中配送环节为主要内容,其配送能力高低主要表现为缺货与储存成本的强弱。当前连锁超市都设置了独立的配送中心,但是却暴露出效率低与能力差的缺点。一方面,超市配送中心虽然具有独立性,但是运动机械设备时认识存在不足,没有对机械设备作用予以充分利用,很多软硬件设置还为半人工状态。此外,部门超市多租用存货仓库,设施比较简陋,缺少保鲜与冷藏技术,在调温时只使用空调。同时,搬运设备没有达到一定的机械化程度,因此自动化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在构设中心任务时,配送中心只是配送产品,没有形成系统流程,缺少分货、配货、流通加工等环节。此外,部分连锁超市没有引入全面的信息技术,导致信息沟通不畅,致使存货与配送脱节。

二、优化连锁超市存货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对存货预算管理制度予以制定

超市存货数量较大,因此连锁超市需高度关注存货的管理与储存。在连锁超市存货内部控制中存货预算制度属于重要内容,若存货预算制度具有全面性则有利于连锁超市销售与采购工作的开展,规范相应工作,避免在存货环节出现过量、缺货或者滥用与损失现象。连锁超市在制定存货预算制度时需将采购批量与总量以及存货种类考虑在内,进而对存货工作进行优良的内部控制。

(二)培养员工内部控制意识

在连锁超市中开展存货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在于人,不管是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其对于存货内部控制工作的态度与认识程度均关联于该工作的效果。因此连锁超市在开展存货内部控制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超市工作人员对于存货内部控制管理的思想认识,进而优化开展效果。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超市开展存货内部控制对于自身与超市有什么好处,进而在超市内部营造优良的内部控制氛围,使全员形成存货内控意识。

(三)提升存货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

可通过两方面开展:一方面,对电子订货系统予以构建。连锁超市通过电子订货系统即EOS系统可开展盘点管理与订货管理,该系统主要对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与增值网络系统VAN进行使用后构建而成的,其属于供应系统,可连接连锁总部、各个门店、物流中心、供应商以及制造商等,使他们形成一个整体,提升工作效率。VAN主要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对通信设施与电脑软件系统加以使用,经由电脑网络将收集的商业信息与附加服务向数据库、电子广告等第三者进行传递;EDI则主要是对通讯技术与电脑技术进行利用,自动传输交易双方各项信息,例如付款、商品选择、订货、配送以及流通等,开展无纸贸易,在极大程度上促使订货成本降低,提高验收效率。另一方面,对自动补货系统予以构建。在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中,其自动补货系统即将商场、供应商以及配送中心这三者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从传统的 点 扩散至 线 面 ,即从超市内信息系统向超市之间的信息系统或者供应链的水平与垂直整合扩散,进而形成 体 ,即对跨企业或者跨国的供应链进行整合。

(四)引入现代存货管理方法

要促使连锁超市存货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需引入现代存货管理方法,例如经济批量模型或者ABC分类控制法等。ABC方法即结合存货品种在所有存货中的种类、金额比例等将其分为三类,其中A类存货的数量与品种在所有存货中约占10%,资金比例却高达70%;B类存货数量占20%至30%,资金则占20%左右;C类存货数量占60%至70%,金额占10%。由此可知,A类存货对于超市而言十分重要,管理好这类存货就相当于超市中消耗金额在60%至80%左右的存货有优良的管理效果,因此对于连锁超市而言,应在确保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A类物资存货额,避免占用过多资金,且将盘点制度全面严格落实到位;C类存货有较多品种,但是消耗金额少,因此可使用批量采购法,促使采购成本降低;B类存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只需使用常规法进行管理。此外,企业还要在资金占用与成本耗费最少的情况下对存货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以满足连锁超市经营所需。因此,连锁超市可采用最佳库存模型与采购批量模型,在价格最优前提下,采购最合理的批次与数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库存成本。

(五)提升配送中心工作效率

首先要对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工作流程进行完善。我国连锁超市在架设配送中心工作流程时可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借鉴其他超市的成功经验。比如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在开展物流配送时一直将顾客需求作为中心点,因此我国连锁超市需基于不断实践改进并完善配送流程,进而构建具有完整性的物流配送管理体系。其次,要促使配送中心的设备自动化与机械化程度得到提升。连锁超市在将先进搬运设备引进的同时还需强化对现代技术的学习与研究,注重引进专业存货人才。连锁超市还需结合超市未来发展目标创建自有仓库,确保其独立性并完善相关设施,提升冷藏与保鲜技术,保证产品质量。最后,建设信息网络技术,并加快进程。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需强化对EDI技术与Internet技术的认识,引进条码技术与ERP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连接供应商、物流商以及各个门店,在超市内部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全程管理配送各个环节。

三、结束语

超市信息部经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7-0040-03

[作者简介]刘晔,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江西九江332007)

郭跃,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高等教育。(江西九江332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连锁店、超市这两种商业经营模式已成为我国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接近20%,超市销售额的迅速增长,已成为拉动我国消费增长的巨大动力之一。同时,随着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购买力的逐步增强,农村商业流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城市的竞争压力日渐增大,许多有远见的超市已悄然进入农村市场。

一、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物流管理现状

1 农村连锁超市发展迅猛,需要提高物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

据有关方面统计,商务部最终核准了2373家企业作为2007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随着商务部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的连锁超市形成迅猛增长的趋势。从超市内部看,由于我国超市连锁水平较低,很多超市各有各的供应商和物流渠道,造成物流活动分散,超市自行采购并由供应企业自行送货,采购批量小,采购成本很难降下来。库存积压与断货现象并存,库存成本较高。从超市外部环境看,物流专业化程度低,社会化意识淡薄。“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许多企业。这种分散、低效、高耗的物流组织形式,只能阻碍企业的发展,削弱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 物流信息技术手段落后

我国许多连锁超市内部缺乏应有的通信系统,总店与分店之间无法及时进行业务指导、销售管理、信息交流以及商品配送和调剂。大部分连锁店的配送中心尚停留在商品配送的人工管理和记账水平上,未进入电脑联网阶段。配送中心支持决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很不完善。缺货断档或库存积压现象严重,降低了要货、送货的准确度。此外,许多连锁超市与其供应商之间基本上不能及时进行数据交换,发货方和订货方无法掌握订货状况、货物在库状况和在途状况。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未能被广泛应用。

3 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绝大多数连锁超市都能做到门店统一,但在商品容器及有关的装卸搬运、存储、运输等设备方面未能实现统一的规格化和标准化。作为连锁超市的最主要的信息手段一一条形码技术,也只在POS系统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运用,库存、分货拣选等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至于顾客服务、品类管理、销售、结算等几乎无标准化可言。

4 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整合,第三方物流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但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长期受行业限制和地域分割影响,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网点没有统一的布局,小、散、差的状态较为普遍,像“海尔物流工地”那样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屈指可数,而在分散状态下的配送中心规模达不到提高总体效益的程度,未能形成规模优势,导致供求双方的积极性受挫。

5 配送效率低下

当前,绝大多数连锁超市的配送信息要经过多次传递,由于信息的传递环节较多,容易产生失真现象,一旦订单上的信息与超市不一致,配送商就要在制造商和超市之间进行多次斡旋,这不仅影响配送服务水平,还增加了不必要的配送成本。在配送业务操作上,大多数连锁超市还仅仅停留在取货、送货的初始阶段,配送业务技术含量低,距离高效物流化运作还有很大差距。据统计,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的平均配送率只有30%~60%。如此低的配送率不仅造成了整车装载率低、回车空驶率高、运力的大量浪费,而且使递送速度慢,保证率低。

6 农村超市经营物流成本高

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地比较分散、点多面广,交通运输不够发达,电力、通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薄弱,物流没有形成体系等方面的原因,所以一般商品的物流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配送中心建设困难。首先是贷款困难。大多数流通企业没有资产作抵押,使政府现行的贴息扶持政策不能在推动企业加快配送中心建设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加之用地困难,使试点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普遍滞后。除此之外,超市的配送能力也较弱,有经验的农村超市,其商品的配送率平均只达到40%,有的虽高达80%,但也还未实现食品的完全配送,致使配送商品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往往导致一些参与农村超市建设试点的流通企业产生普遍亏损或盈利微薄的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经营管理者对物流成本认识欠全面、理解欠充分,导致物流成本控制缺位

超市企业物流成本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得经营管理者很难看到物流成本的全貌,以致过度强调服务水平而不计物流成本。在连锁超市企业,管理阶层重经营轻管理,重市场促销、价格战和销售额而轻核算。经营者在销售损失和物流成本之间也会优先考虑到销售损失,因为缺货是显性的而且能够被监管,而部分物流成本是隐性的或者说不是由本超市所承担。超市经营管理者陷入的另一个误区就是片面强调物流成本或某一环节的物流成本的最低化而并非合理化。因此,有必要对物流成本信息进行全面核算和分析以帮助管理者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

2 在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实践过程中,对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标准

在认识物流成本方面,不同物流专家考虑的方位各不相同,计算范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超市是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各超市间无法对连锁超市的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这影响了经营者发现物流成本中存在节约的空间,对其重视不够,为此,应对其物流成本信息进行分析。

3 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物流体系,造成物流效率低,采购运输和结算成本较高

高额物流费用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低所产生的间接成本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分销网络的分散阻碍了商品快速销售。要改善管理,积极创新,学会用现代化手段控制市场,生产配送的环节注重网络营销体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技术作为零售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内外零售发展的趋势,应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是零售商同生产商在需求间建立起了无缝的信息共享,形成快速反应

的供应链。通过信息流对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优化和及时处理,提高物流效率,实现物流成本控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加竞争能力,“用信息取代库存”,在短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品,从而实现利润的提高。

4 物流效率低制约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

如今,农村没有形成现达的物流体系,总体而言效率低下,成本较高。与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现代化程度低,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处理的货物量有限,物流流程缺乏科学性,并且不规范,集中配送程度不高,因此,不少农村连锁超市的车辆和仓库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由此引起利用率低以及货物的大量损耗,最后导致物流成本高,制约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1 提高员工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

超市多数的员工对于物流和物流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要想实施高效物流活动及成本管理,第一步就是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特别是中高层领导者对物流及其成本管理的认识。要正确地认识物流的概念及其在超市经营中的作用,即超市物流是提高超市的竞争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增加超市利润的重要保证。同时,要正确认识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及物流成本管理的系统性,以系统观念、整体思想保持物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成本之间平衡。切忌将物流成本管理看作只是财会人员的工作,或者仅仅是物流管理部门、营销部门的事。实际上,超市物流成本发生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如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回收物流等。

2 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关系到超市的竞争力、盈利水平,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超市的物流系统。对超市而言,物流系统的优化就是要结合超市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地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超市的物流管理部门作为直接对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理应成为物流系统优化的主导者,同时还要涉及生产、销售等部门,从而对降低整个超市的物流成本来说,超市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3 完善物流成本的核算

按照作业成本法“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针对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的现状:自有车队运输,仓库通过租赁获得、配送中心现代化水平较低,假定状况及物流成本管理界定的范围,可以将分析过程确定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析资源动因,将消耗的资源分配到作业;第二阶段分析作业动因,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由此构建起物流成本核算新体系,形成物流成本管理的数据信息传递及反馈系统,以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物流成本核算方式可以采取统计与会计相结合方式。首先,由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有关账户;其次,由物流成本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登记物流成本有关账户,同时设置统计台账,登记由超市统一提取或支付而由物资部门负担的费用及按支付形态反映的物流费用。期末(通常以月份)物流成本人员依据物流成本有关账户和统计台账编制“物流成本计算表”,并据此对物流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与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一致,在物流成本核算时,设置“物流成本”、“委托物流费用”和“物流管理费用”三个科目,分别用以核算、记录超市自身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超市委托第三方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按费用科目设三个账薄,并按成本责任单位及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统计与会计相结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式不需要对现行成本核算的账表体系进行调整就能全面系统地提供物流成本资料,且核算方法简单,易于掌握,能及时传递和反馈物流成本会计信息,有效控制和管理物流成本。

4 加快农村超市配送中l心建设

农村人口分散,离商品集散地都有较远的路程,特别偏远乡村道路通车困难,一方面,不利于大家电的运输,另一方面,增加了营销成本。农村交通不便,售后服务跟不上,也给售后服务带来不便。因此,配送的中心的建设是农村超市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和支撑平台。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进一步扩大连锁企业和农村超市的配送率,不断提高配送商品的质量。同时,要加强销售终端的管理,为扩大主渠道进货创造条件。其次,应尽快制定配送中心建设标准,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扶持。如可对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贷款实行全额贴息。第三,国土部门也应在整合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农村配送中心的建设用地,对其实行适当优惠,以此推进农村超市配送中心的建设。

四、结语

我国现阶段已面临着全面对外开放的销售市场,未来的10年,中国将成为国际商业集团竞争的主战场,这种局面使得连锁经营竞争更加激烈,而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物流成本过高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巨大障碍。物流要真正成为我国连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必须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成本动因和成本分配状况的分析,可以揭示哪些资源需要减少,哪些资源需要重新配置,最终确定如何改进和降低连锁超市物流作业成本,这将是作业成本法最终要达到的目的。降低物流成本,增大企业利润空间已经成为各个连锁超市成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海玉,超市物流成本管理[J],物流,2007,(2)

[2]陈丽清,连锁超市拓展农村市场的营销对策[J],商业经济,2006,(1)

[3]杜晓梅,廖特明,论在我国农村发展连锁超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S2)

[4]傅桂林,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5]纪红任,等,物流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时长洪: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运营策略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3)

[7]阎平,彭卫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

[8]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