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体育教学(精选5篇)

  • 六年级体育教学(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六年级体育教学(精选5篇)

六年级体育教学范文第1篇

  这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在二年级体育教学工作中,能以县局的体育工作精神和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要求,以贯彻“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教学工作中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积极完成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各项任务,同时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具有良好的师德,处处关心爱护学生、积极执行学校制定的一切工作制度,团结青年教师一道干好工作。起到一个党员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学中能根据新的体育课改要求,结合学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教能充分得到全面的活动,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工作中还注意帮助体育成绩差和身体素质弱的同学进行体育锻炼。体育工作保证了我校群体活动的广泛开展,以群体活动促进我校田径传统项目的成绩提高。

  五六年级的体育教学本学期都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体育兴趣小组训练工作计划、记录、能各级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平时能坚持自学兼认真做好学习记录。教学工作中能认真钻研新课改的教材,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特点,认真备课,在备教材 的同时,也注意备学生,教学中按照新的课改目标,改变以前课堂教学的几大基本环节的程序,注意讲解示范、重点是讲练结合,使学生能很快的学会课时内新学的教材内容,教研工作能各级参加,努力提高本人的业务水平,工作中指导青年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

  本学期广泛开展群体活动,我带五六年级体育,开展跳绳踢毽子活动,同学们活动的非常活跃,由于群体活动开展得好,五六年级的跳绳在参加学校组织的跳绳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今后,我还要再接再励,继续努力。

六年级体育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利弊 改革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1987年开启了第一次统一标准测试以来,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其考试规模也从最初的10万人次左右逐年增加至2015年的近2000万人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规模最大的英语类考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评价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的主要手段,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我国的英语教育目标、内容、模式都发生着深刻且巨大的影响。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普及度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其意义和价值的争论也日趋激烈,一方面是各个高校在英语通识教育领域纷纷紧盯四六级目标,下大力气狠抓大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教育;一方面是教育领域的部分专家学者及社会人士激烈抨击应试教育导向对大学生实际英语水平提升的负面影响。由此,从2005年开始,我国教育部主导了数次较大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如今该改革工作仍在持续。要在大学英语教育领域找到正确的改革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首先必须要清晰客观地分析四六级考试的利弊,以此建立起全社会对大学英语考试机制、方法的共识。

一、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正面价值

1. 建立起了符合国情的全国性统一的大学生英语水平评价体系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诞生之初,即承担着统一评价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任务,虽然30年过去了,但是四六级考试的这个基本功能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是一体化教育,即对教育各个阶段的学生实行统一、标准化的教育,不论在教育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都大同小异,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差异化、分层化教育不明显。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一样需要统一、规范、标准的考试体系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于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顺理成章地成为主要的手段。

2. 为我国社会英语方面的人才遴选提供了依据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之一。经济领域的全面开放逐步传导到社会领域,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内陆,外语人才都成为高就业率人群。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由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统一性、权威性,社会对其考试成绩的认同度较高,因此各行各业都有了一个简便易行的方式评估、比较大学生个体之间的英语能力差异,较大降低了社会人才选拔的成本,提高了人才遴选的效率。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3. 有助于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

任何一个专业学科的教育只有建立起了一整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其教育实践才是有力量的,也是最有可能取得成效的。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一个教学体系的探索、构建过程,四六级考试就是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考试体系。自从四六级考试成为全国检测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考试形式之后,各个高校都围绕四六级通过率的目标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加强了师资力量建设,加强了英语学科教育体系的研究构建工作,逐步形成了与我国教育体制机制和高校教学实际相契合的完整英语教育体系,客观上提高了我国的英语教育质量。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负面影响

1. 一定程度上异化了英语教育

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其次才是一门学科。语言存在的首要意义在于沟通交流,在于运用,而非分析研究。然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我国应试教育的集中体现之一,以高度集中化、统一化、标准化的考试方法来测试学生对一门语言的掌握程度,难言合理。

首先,由于我国的英语考试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较大距离,因此四六级考试事实上无法全面反映学生个体的英语能力。

其次,由于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标准化、规模化特征,无法适用于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只能检测英语听力、写作、理解能力,而对说、读能力的检测近乎空白,片面性十分明显。

再次,四六级考试是相当于对应试教育的一大肯定,促使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专注于应付考试,忽视了对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我国的英语教育质量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成为我国高校的英语学科建设的不利因素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原本有益于高校的英语教育体系的建设,因此有利于英语学科建设,然而原来的有利因素因为现实原因而蜕变成不利因素。由于英语四六级考试是由我国教育部实施的全国性统一考试,规格很高,权威性较强,因此无形之中成为高校之间互相评比的“窗口”性科目。再加上每年我国会定期公布各个高校的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并进行排名,使得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员片面理解四六级考试的意义和价值,将通过率视为教育质量优劣的衡量标准,并将通过率直接与英语教师的评优、评奖甚至薪资待遇挂钩,加剧了英语教育的异化。

3. 助长了校园的不良风气

前文已述,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备受国家、高校、社会的重视,而且曾长期作为大学生学士学位获得的必过科目,使得大学生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具有极大的压力,尤其是部分英语基础薄弱的大学生,一旦在临近毕业的时候仍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就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于是,每年英语四六级考试期间,各种舞弊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考场成了部分大学生与监考老师斗智斗勇的“战场”,严重恶化了校园的学习氛围。

二、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方向

(一)重新定位,降低社会关注度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谓不言而喻,但又说不清,道不明。我国的英语教育专家学者应对此仔细研究,加以界定,给予英语四六级考试以明确、清晰的定位,令其回归本位。

首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应作为一个非核心的参考性指标存在,以此交还各个高校英语教师对本校英语教育的主导权,让教师能够结合学生英语基础和教学实际因材施教,而让英语教学不用围绕着四六级考试转。

其次,应弱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社会功能。如彻底取消其成绩与大学生学位证获得的关联性,坚决取缔四六级通过率与教师奖金、薪资待遇挂钩的行为,不公布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不做排名,逐步引导大学和社会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再认识。

(二)将英语四六级考试自下放

英语四六级考试之所以会以全国统考的形式出现,是由30年前我国英语专业人才极度缺乏、英语教育质量整体偏低、英语教育体系不健全的国情决定的。但如今我国整体的英语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英语教育体系已经健全,加之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教学已经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一刀切”式传统的统一性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进步和教育形B的升级。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种普适性强、权威性高的考试方式,仍发挥着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和社会作用,但应把参与考试的自交给高校自身,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高校的具体情况,允许各个高校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自行决定是否需要参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

(三)进一步改革考试内容

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教育部直接主导的,体现着我国英语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向,是各个高校推进英语教育改革以及做好英语教学工作的风向标,因此四六级考试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出大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以达到引导高等英语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迈进的目的。

第一,要不断创新题型题目。要转变传统的英语考试过于注重理论、语法的情况,让考试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大学生的思维、心理特征一致。

第二,要适当降低考试难度。四六级考试作为一种教学考试,其目的并非为了区分出大学生个体的英语能力层次,而是为了给大学英语教育实践提供参考,所以应与大学生的平均英语水平相适应。

第三,要拓宽考试内容。改变过去只能评测学生英语听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的状况,应适当增加英语口语、英语诵读、英汉互译能力的考试内容。2016年首次实现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口语测试,这是一大进步,未来应在该方向继续探索、进步。

(四)增强考试的针对性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高度统一化的考试,全国高校不分地区、不分民族、不分专业,均使用一样的试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种僵化的考试形式,因为即便是高考试卷,也是要区分文理科的,而且还要分地区的。由此可见,英语四六级考试亟待改革,应增强针对性。要认识到越是整齐划一的考试,知识更便于对人进行划分,同时也越缺乏现实指导意义。英语四六级考试应进行分类,其一可以区分文科、理科、工科,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科体系的特点分别拟题;其二应改变四六级考试只考通识英语不考专业英语的传统,在考试题目中适当增加部分专业英语的内容,鼓励大学生拓宽英语视野;其三可以区分专业英语与通识英语,将四级考试保留为通识英语的统一考试,而将六级考试纳入专业英语的考试体系,细化不同级别的英语考试的功用。

三、结束语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我国当代一种历史悠久、适用性极广的全国统一性考试,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起到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整合与教育方向指引作用,并衍生出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传统的四六级考试逐渐显示出诸多与时代不相适应之处,亟待加强改革,除旧布新。每一个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管理人员都应积极研究,勇于探索,不断完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模式。

【参考文献】

[1]韩双.真实性原则下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柳莉.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2):101-102.

[4]张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导向下的英语教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4,30(02):54-55.

六年级体育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材 中小学英语教材 教材衔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英语学习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语言技能分为九级目标,小学六年级毕业需要达到二级目标,初中一年级,即七年级需要达到三级目标。显然,要落实好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关注教材的衔接问题,注重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从而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本文笔者即以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内容为例,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文本对比分析,以期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

一、语言技能维度的对比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首先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听、说、读、写技能部分进行文本分析归纳,以体现教材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进而对比初中和小学衔接部分教材内容在听、说、读、写技能上的差异(见表1)。

笔者将表1里涉及的各语言学习项目按照年级进行了整理,以六年级和七年级教材中每个新授课单元为基准,以课文中的每个独立语言练习项目为单位,汇总形成了表2。

从表1、表2所呈现的教材在听、说、读、写四项中安排的操练栏目所占比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结合表1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在语言实践活动设计的项目总数上大致相当,其中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每个新授课单元下设Warm-up, Reading,Speaking, Vocabulary等板块,每个板块下面设有具体的相关听、说、读、写的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所以总体来讲包含的实践活动要稍多于北师大版小学教科书。

第二,结合表1、表2,对比两个年级栏目设计的类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在听、说方面和读、写方面的教材训练形式和数量相当,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听、说和读、写方面存在差异,初中阶段读、写部分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听、说部分。除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的单项训练,我们还看到六年级、七年级的教材中都有综合性及趣味性的栏目,这些栏目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起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其中可以明显对比出六年级教材(上、下册)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部分的训练要多于七年级教材(上、下册),设计的栏目种类较丰富。

第三,从栏目设计侧重点来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侧重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上的要求,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应该能够满足语言知识三级的要求,即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和邀请;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故事。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好过渡。

二、语言知识维度的对比分析

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内容。笔者主要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中各单元的话题做一些归纳。由于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还不涉及系统的语音、语法知识,所以结合课程标准只做概括介绍。

通过对六年级教材(上、下册)的统计,笔者发现每单元涉及的话题主要有校园生活、课外活动、物品价格、电脑游戏、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培养和自然环保等话题。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涉及的话题主要有家庭、学校设施、课程安排、购物饮食、季节天气、情绪、动物等话题。通过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第一,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所选话题均涵盖在《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中,话题多为学生所熟悉的学校、家庭生活,题材贴近实际,语言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学习。

第二,从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范围来看,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每单元的话题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单一,主要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每单元的话题逐渐丰富起来,教科书中所列的话题内容引导学生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

对于语法部分,结合《课程标准》对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的要求,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相比于六年级教材(上、下册)更加凸显了对语法部分的关注,突出语法的表意功能,对于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语法知识如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等作了具体的描述。

三、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维度的对比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分级目标体系,其中义务教育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要求,包括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而到了七年级,则要达到三级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表3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呈现方式角度来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呈现的方式角度大致相同,都是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大的维度下,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校园、家庭生活为话题,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体如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热爱大自然等。

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的具体教育内容来看,两套教材设计的内容均比较广泛。但相对比而言,六年级教材(上、下册)相比于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双向渗透性,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多是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同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

通过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上的文本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在内容衔接上存在的差异,广大一线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差异进行合理化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甘玉国.中小学英语现状衔接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0).

[3]陈利.找准中小教学的衔接点[J].四川教育,2007(5).

六年级体育教学范文第4篇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原国家教委高教司于1987年9月开始进行的全国性、统一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以及于1989年1月开始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实施以来,对推动大学英语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英语教学和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也促使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需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学生学习的需求发生了较大改变,2005年之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逐步显现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不能满足时展要求的状况,因此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新一轮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性质的确定,有助于确立大学英语四六考试改革的方向,有助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一步的发展。

2005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简称CET)改革试行方案。在考方试内容和形式上、听力比重加大、阅读题型有所改变;在计分面,四、六级考试的分数经过加权、等值、正态化数据处理后,报导均值为500分,标准差为70分,成绩全距在290至710分之间的正态分,不设及格线;成绩报道方式也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与此同时,逐步将考生范围限制在校内,降低考试的社会权重,突出考试为教学服务的功能。2012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又采取了多提多卷的形式考试,有效地遏制了考试中的作弊行为。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曾经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我国高校80年代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教学开展难度非常大,在1986年前,虽然公共英语课程被规定为高校的必修课,但是一直没被重视。此时的英语教学,既无健全的教学大纲可依,又无健全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机构和制度;同时,传统的语法加翻译的教学模式导致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盲目性、保守性和不稳定性。公共英语教学显然跟不上形势,英语教学与时代需求不适应的问题愈来愈突出。为了有效缓解和解决这一矛盾,国家迫切需要出台规范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文件、措施及建立相应的评价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考核体系。

国家教委(现在的国家教育部)在1984年制定了理工科英语教学大纲,随后1985年和1986年理工科和文理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也先后出台,要求全国高校遵照执行。两个大纲最大的亮点就是规定“基础段各级教学结束时应安排考试。其中第四六级结束时应按本大纲的要求进行全国统一考试。”

1987年秋开始,国家教委开始对结束四级学习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测试,这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考试制度的正式创立。1989年1月,国家教委开始推出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由此形成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相对独立的学业考试评价标准,1993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正式成立。

把四六级考试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乃至英语教学质量捆绑在一起这是一个重要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策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用四六级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由于大学大学英语成了大学本科所有课程中唯一进行全国统考的课程,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又成了衡量大学本科质量可比性的指标。各高校为提高本校的四六级通过率都开始重视大学英语教学,并采取措施,加大投入。这种全国性的考试推动了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得到了高度重视[2]。各高校普遍成立了专门的大学英语教学部;改革了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体系,建立了专职的大学英语教师体系;大学英语教师的地位在高校中也得到普遍提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热情高涨,投入到英语学习中的精力也逐步增多,学习成绩也明显增强。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存在的问题

首先,四六级通过率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容易使高校之间产生直观的横向对比。因此,许多高校将四六级通过率看成是衡量英语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通过率指挥棒下,为了出所谓的教学成果,教师研究考纲、考题,热衷于应试技巧、诀窍的探索。为了短期奏效,急功近利地进行题海战术,忽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导致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实际上的下降。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普遍感到考试给他们的教学带来了压力。通过率与教师考核挂钩,有些学校甚至以学生通过率的高低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使本已超负荷工作的外语教师心理压力更大。现在一切为了提高通过率,已经无暇顾及创新性的教学研究了。从学生方面看,通过四级考试以便能顺利拿到本科学位和毕业证书成了新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与日俱增的恐惧。不仅英语学习挤占了其他课程的时间,而且填鸭式的教学使得英语学习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更加严重,始终摆脱不了聋哑英语的困境。

其次四六级证书社会权重过高,引发非正常效应。除了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外,太多的社会功能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四六级合格证书成为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英语水平的统一尺度。很多企业则把四六级证书作为招聘门槛和薪水标准的必需条件之一。这就造成四六级考试中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再次,四六级考试使大学英语教学违背素质教育规律。四六级考试平均通过率是高校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各高校对四六级考试丝毫不敢怠慢。很多高校在学籍管理等条例中都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个硬性指标;一些学校为了达到较高的通过率,规定必须通过四级才能取得毕业资格和学位,造成学生所有学习生活都要服从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安排;围绕通过四六级,从经济、荣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奖励,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有些学校四六级通过率和教师职称晋升和福利直接挂钩。这些做法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规律。出现了考试指挥教学,教学为了考试的非正常现象,打乱正常的英语教学秩序。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聚焦点,学生也以是否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学习目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命题工作并不依据某一特定教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英语教材就和学生的考试实际内容脱节了。

最后,关于四六级考试内容往往脱离语用环境导致部分考题偏难、偏怪。四六级考试测试点没有将检测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放在重点上。偏难、偏怪的四六级考试题的权威导向必然将学生带向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之中。常会见到考生在考前恶补英语,背诵作文范文,甚至猜题押题。所以,许多学生虽然拿到了四六级合格证书,但读起英文资料仍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利用英语语言工具了解国外的信息。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实际运行中呈现出围绕考试而不是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的,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脱节,而且也给教师和学生造成巨大的思想压力。

三、四六级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发展到今天教育界乃至社会上对其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导向作用,教育部高教司于2004年1月组织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也稳步推进。同年,在教育部高教司领导下成立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项目组。改革项目组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广泛听取了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意见,经反复研讨和论证,制定了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2005年6月四六级考试开始采用新的计分体制和成绩报道方式,同年9月和2006年3月项目组和考试委员会分别公布了改革后四级和六级考试的样题,2006年6月和12月又分别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四级和六级考试试点,并在此基础上网成了对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大纲的修订。

《教学要求》根据新时期社会对人才英语水平要求的提高,提出了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按照这一要求,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加大了听力理解的题量,比例从20%提高到35%;阅读部分比例由40%下调为35%,新增了10%的快速阅读技能测试;词汇理解和语法结构题改为篇章语境中的词汇理解测试;综合测试比例由10%提高到15%;写作能力测试部分比例不变,仍为15%,体裁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在题型改革上,非选择性试题的比例将增加到35%至45%。口语考试仍将与笔试分开进行,继续实施面试型。

新方案的出台,对我们大学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目标,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改革同时也有利于高等院校教学中心的转移,使教学安排逐渐合理,教学规律得到尊重。由新题型可以看出,“词汇与结构”被取消,也预示着学校教学过程中对词汇层面的各方面投入将逐渐减少,但是并不意味着英语词汇的重要性被忽略,而是和听力、写作以及翻译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语言,加深对词汇学习的实用性印象。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实际的英语教学必须在这一基点之上开展每一步骤。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参与到实际生活的运用上,英语教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课。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在实际生活中把语言学习运用到具体的实例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和巩固。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转化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更多时间应该放在指导学生养成自学习惯,继而发展为自学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符合了全面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也正确处理了新时期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关系。在实际的自主学习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多加注意安排趣味性强、内容新颖、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借此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增加词汇量,多读、多看、多讲,增强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应要求学生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要引导学生从阅读实践入手,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写作手法,及文章的深层含义。加强听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向学生阐明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听力学习的渐进性,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音知识和基本的语音规则,这是学好听力的基础。同时要培养学习正确的听力习惯,根据听到的语音信息,对未知的信息迅速作出判断,并根据环境、文化背景等对材料做出预测。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视听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大量运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逐步进入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自由处理声音、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历史事件、人物、地点呈现给学生,有利于介绍语言的背景知识,形成鲜活的语言环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互联网的普及则给多媒体教材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互联网,师生获取教材的方式和途径更加丰富,也提供了更多的英语学习素材的选择。

随着时代的变化,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本身也是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只要四六级考试始终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与完善,就一定会受到大学的欢迎,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当然也会受到社会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周敏.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得与失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2]蔡基刚.CET的重新定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1,(05).

[3]余志卫.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08,(06).

六年级体育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多班合并 分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127-02

所谓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节课安排同一个年级的3至5个班的学生进行合并;同时安排4至5名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分项,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上课教师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一种体育课教学模式。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体育课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手段,掌握体育锻炼中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知识与方法。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体育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到两项体育专项技术。建水六中体育课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的提出,将有利于我校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运动兴趣及良好心理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基础。

一、实施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1.概念的界定。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节课安排同一年级的3至5 个班进行合并教学,同时安排4至5 个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分项,让学生自主选择训练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2.“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的操作体系与实施方法研究。在分项教学前对学生进行指导,在选项时要求按照个人爱好顺序选择一到二个运动项目,并且每班实行限项报名。即,篮球10人左右、排球8人左右、足球8人左右、羽毛球8人左右、体操和武术10人左右、田径8人左右、网球4人左右。报名结束后以班为单位汇总,汇总后再调整人数,在调整时按选项进行,当人数不平衡时,征求学生意见,按选项调整,最后确定各项名单后再合班为一体,按开设的专项进行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申请课题立项。首先提出申请,后经红河州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及红河州教育学术委员会的评审,建水六中体育组的课题《高中体育课在同年级实施分模块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获准成为红河州教育局十二五规划课题并获立项。

2.选项评价体系的研究。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大纲要求,建水六中在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中,每15至18个课时为一学分,高一、高二年级得8学分,高三年级得3学分,其中田径必修模块在高一上学期进行学习,体育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必修模块分散在三年中学习。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必需修满11个学分且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合格才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

3.分项模块教材的研究。在实施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模块教学中,根据建水六中的师资情况在水平五、水平六的基础上,开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武术、网球等9项运动技能项目,每个项目再按技能动作划分为若干个模块。例如篮球模块:基本技术模块一,学习篮球运球、急停急起、变向、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传接球、行进间低手上篮等。基本技术模块二,篮球组合技术,传接球与投篮、运球、传球、抢球、打球、断球等。基本战术模块一,二打一、三打二、三打三、半场人盯人、全场人盯人 及区域联防等。基本战术二,半场和全场教学比赛等。通过系统的学习,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提所作的要求与规定。

三、引导学生选择运动项目个性化,培养多元化的运动兴趣爱好

实施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实验一年,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态度的转变非常的大,从实施前的45.6%增加到实施一年后的86.8%;这充分说明了“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需求,激发学生对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学习的兴趣,促使学校对体育改革的大力支持。学生的运动训练也将会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

四、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促进运动技能的提高

在实施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实践中,我校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健身意识、体育锻炼习惯、体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发展。一学年下来,大部分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自学自练能力、组织班级赛的能力、担当班级小教练的能力、部分裁判工作的能力及制定锻炼计划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五、对实施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的总结

自实施同年级“多班合并,分项教学”教学模式以来,由于体育组全体教师贯彻方案比较彻底,课内教学向课外活动延伸比较充分,学校的体育活动有了新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体育艺术节的比赛内容与形式也变得多样化,连周末很少有人光顾的运动场现在参加体育活动与锻炼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学生会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参加的班级与人数都比以前有所增加,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能力。在学校组织的体育艺术节上,所有比赛项目的裁判中,都能看到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裁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