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例护理(精选5篇)

  • 疑难病例护理(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我科是由普外科和耳鼻喉科两个专业组成,自2004年8月~2007年8月,在护士长和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下行护理查房134次,参加人数1264次,其中护生425人,134次护理查房内容为胰腺疾病12例,胆道疾病23例,大隐静脉激光治疗手术6例,喉部疾病8例,鼻部疾病8例,…

疑难病例护理(精选5篇)

疑难病例护理范文第1篇

护理查房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既有实践指导意义,又有临床教学意义的护理活动,自1998年以来,我院对如何通过护理查房提高临床护士的业务素质及护理质量做了大量的探索和探讨工作,通过长时间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我科近三年进行的134次护理查房作如下综述。

1 一般资料

我科是由普外科和耳鼻喉科两个专业组成,自2004年8月~2007年8月,在护士长和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下行护理查房134次,参加人数1264次,其中护生425人,134次护理查房内容为胰腺疾病12例,胆道疾病23例,大隐静脉激光治疗手术6例,喉部疾病8例,鼻部疾病8例,烧伤疾病9例,护理操作技术21次,肝脏疾病7例,各项护理制度13次,耳部疾病11例,胃肠道疾病11例,其它5次,通过护理查房,使护士业务素质和护理质量及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专科业务的不断发展。

2 形式和方法

护理查房形式不拘一格,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护理技术的要求确定内容和形式,一般每月3~4次,在床旁或护士站进行,时间一般安排在早晨交接班后 ,查房分三种形式。

2.1 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查房

根据科内危重疑难,大手术病人的情况针对性选择有临床教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病例做查房对象,由护士长指定责任护士作中心发言人,提前2~3天通知全科护士,使大家对所查的内容有所准备,按职称及年资分配病例熟悉内容,由责任护士详细介绍病例,由辅助护士根据病情提出主要的护理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必要时护士长提问,对重点问题提出讨论,最后由护士长点评总结以达到提高教学及专科水平的目的。

2.2 以护理技术和制度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护理查房

熟练的护理技术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对某些难度大的护理操作和有关制度,也进行重点内容的护理查房。如: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毒麻急救药品及物品的管理和使用,各专科引流管及气管切开术的护理等,通过多次查房结合临床护理操作,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护理部组织的护理查房

这种查房形式由护理部组织,护士长主管,全院护士参与,选择新开展的疑难大手术,对所选疾病进行全面讲解,尤以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为重点,最后由全院参加查房的护士提出疑问,组织查房的科室进行解答,以达到更新知识,提高全院护理质量的目的。

4 体会

4.1 责任护士是护理查房的主要发言人

我科设责任护士2名,定期轮换,护理查房主要由责任护士承担,在134次护理查房中,责任护士发言93次,69.4%,因责任护士是实行8h在班,24h负责制,她们对自己所主管的病人的病情全面了解,能对所提出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掌握护理的全过程,以责任护士为主要发言人的护理查房,做到语言准确,全面,内容充实。通过查房带动了全科护士浓厚的学习风气,提高了全科的护理质量。

4.2 护士长在护理查房中的角色影响

护士长是全科护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在完成科室的护理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中起主要作用,护士长的角色影响不仅体现在日常繁杂的各项护理管理中,也体现在护理查房中,护理查房的成功与否与护士长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管理能力密切相关,护士长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科室的护理质量。通过护理查房,只有提出疑难问题,解答疑难问题,才能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疑难病例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妇科疾病 性病 心理护理

妇科疾病本已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危害,如再合并性病,更是给患者带来诸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往往给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患者的最后康复带来困难。因此,要从根本上促进患者身心的康复,除了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生理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还必须借助心理学知识,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指导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12例。其中,急性盆腔炎合并淋病5例,宫外孕合并尖锐湿疣2例(合并艾滋病1例、合并梅毒1例),子宫肌瘤合并梅毒1例,卵巢肿瘤合并艾滋病2例。平均年龄39±21(18~60)。

2 心理特点

2.1 焦虑、恐惧、悲观心理 患妇科疾病本已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焦虑,一但确诊合并性病,患者更易产生恐惧,甚至悲观心理。这种心态的产生主要源于对自身所患疾病及性病知识的认识缺乏。患者常常担心手术治疗的风险,担心性病治疗不愈,对自己造成永久性伤害,担心日常的生活接触会传染给家人,担心影响家庭关系,担心自己的名誉受损。因配偶而染病的患者,埋怨配偶欺骗自己的感情,使其身心受害,而尤其悲观。

2.2 羞耻感及自卑 由于受我国传统道德观念及社会道德舆论等方面的压力[1],而产生羞耻感,患者常常害怕以病示人,担心泄露后影响个人及家庭的名誉,担心被人歧视、耻笑,担心被医务人员看不起而产生自卑心理。

2.3 猜疑心理 猜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2]。有些患者一旦得知患了性病,一时难以接受,首先会产生疑虑心理,怀疑诊断有误,拒绝接受治疗,甚至要求到外院再复查。

3 心理护理

3.1 尊重与理解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护士应以诚相待,给患者应有的同情心,尊重患者的人格,不泄露患者的隐私。在询问病史时要让无关人员回避,未经患者同意,来访者询问病情,一律不予正面回答,不把患者的病情当作谈笑资料。对患者语言和蔼,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消除其心理负担,给予患者安全感,取得其信任,使患者安心,积极配合治疗,使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一般性的心理护理和个性心理护理相结合 由于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素质、性格特点、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所合并的疾病等差异,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评估,行为表现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疾病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对此类患者在做好带有共性的一般心理护理的同时,应根据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

3.3 作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缺乏对自身所患疾病及性病知识的必要认识是造成患者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护士应以科学而通俗的语言,采取多种形式,结合患者自身因素,深入浅出介绍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了解性病的危害、传播方式和防治知识,增强患者心理健康意识,减少思想压力,消除不良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4 讨论 此类患者身受双重疾病的折磨,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护士应深刻理解患者的痛苦,要善于观察分析不同患者的特殊心理状态,针对性的给予有效的指导护理。同时,应争取患者配偶的配合,给予患者积极的支持并同时检查治疗,以避免相互间的再次感染。对于艾滋病患者,在治愈其妇科疾病后,应帮助联系艾滋病专业治疗机构接受系统治疗。

参考文献

疑难病例护理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按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确诊的患儿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4岁,平均(6.0 1.5)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个月;发作时伴咳嗽、咳痰39例,伴气喘37例,伴呼吸困难19例,伴白细胞总数增高33例。

1.2 患儿心理特征的分析

1.2.1 恐惧心理 绝大多数的患儿均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不治之症,谈喘色变,加上住院时要进行一些抽血、检查等操作,就莫名地产生了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再者,当前独生子女多,孩子生病后,父母情绪紧张,对医护人员要求高,更加重了患儿的心理负担[5]。

1.2.2 烦躁心理 由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的如咳嗽、气喘、憋闷、呼吸困难等不适与痛苦的感觉,患儿就会相应地出现诸如辗转反侧、烦躁不安、难以入睡的表现。

1.2.3 疑惑心理 患儿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初期,会产生疑惑的心理,内心会对诊断结果产生怀疑,为什么别人没有患支气管哮喘,而偏偏我患上这病呢,一定是医生诊断错了,因此,常常会要求医生与护士重新多做一些检查,拒绝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等,从而导致治疗的依从性较差。

1.2.4 自卑心理 多见于那些学龄期的患儿,涉世未深,但又获取了一定的知识,了解了一些支气管哮喘的医学常识,也可能见过那些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时痛苦不堪的场景,并且有过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痛苦的体验和感受,再加上虚荣心强,害怕受到嘲笑和歧视,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1.2.5 绝望心理 由于大多数人们都认为,支气管哮喘是慢性不治之症,谈喘色变,一旦患上就不能治愈,终生就会受到这种痛苦的折磨,因此,非常容易使患儿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产生绝望的心理反应,认为这病也不能治好,拒绝治疗与护理,严重者甚至绝食、自杀等。

1.3 心理护理措施

1.3.1 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良好的就医环境可以使人具有愉悦的心情,非常有助于恢复身心健康,因此,病房应保持空气清新,布局合理,整洁有序,温度适宜,静谧温馨,使患儿犹如在家一般,从而可有效地消除其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陌生与恐惧感。

1.3.2 对患儿病情适度保密 对患儿的实际病情给予适度的保密,尤其对于那些医学常识欠缺的患儿,尽可能地避其免紧张情绪,消除恐惧心理,最大限度地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恢复。尊重患儿,舒缓情绪,满足其心理需求。护士应尊重患儿并拥有高度的同情心与责任感,态度和蔼,文明、优质服务,不歧视患者,闲暇时可与患儿聊天,播放轻快向上的音乐,以舒缓其紧张、烦躁的情绪,增强其信任感及安全感,从而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与决心。对于那些有疑惑心理的患儿,应适当满足其要求行各种检查的愿望,耐心细致地解释说明相关的结果与问题,以解除其疑惑心理,正视现实,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3.3 减少刺激,稳定患儿的情绪 当患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会出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不适与痛苦的感觉,并且患儿的自尊心极强,尤其对于那些学龄期患儿来说,会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担心受到嘲笑及歧视,内心极不愿意别人特别是比较熟悉的人看到自己痛苦的场景,所以此时应尽可能地避免熟人的探视,减少不良刺激,稳定患儿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相应的处理。

1.3.4 悉心呵护,给予针对性的精神鼓励 对于那些有消极绝望心理的患儿,应视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情绪疏导,耐心地解释支气管哮喘虽然是儿科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但又是可控、可治、可防的疾病,只要能积极地配合治疗,都能获得理想的疗效。护士应悉心呵护患儿,给予精神鼓励,还可举出一些身边已治愈患儿的实例,使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精神上得到安慰,治疗上看到希望。

1.3.5 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支气管哮喘患儿由于病程长,即使出院后也需长期坚持巩固治疗,有时不可避免地就会把烦躁情绪发泄到家长的身上,而家长长期的辛苦当不能得到患儿的认可时,也会产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对患儿失去耐心,因此,劝导家长理解并宽容患儿,共同配合治疗,对提高依从性及促进病情恢复相当必要。

1.3.6 定期随访 坚持定期随访,对患儿提供心理咨询及饮食、生活与用药指导,对患儿的早日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2 结果

通过对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一系列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消除了患儿恐惧、烦躁、疑惑、自卑、绝望等心理问题,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6个月,无一例患儿因情绪与心理问题而放弃治疗,效果显著。

3 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内容从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的身心护理。心理护理是护士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语、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病情的发展,因此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6]。

儿童由于各器官的功能及免疫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心理素质也较差,因此,护士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除了做好临床护理外,还要充分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对于有恐惧心理的患儿,护士应采取亲切和蔼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在治疗前做好其思想工作,争取患儿愉悦配合[7],系统正规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哮喘发作的症状[8],有助于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以乐观向 上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坚持定期随访,对患儿提供心理咨询及饮食、生活与用药指导,对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促进早日康复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1.

[2] 张洲慧,彭珉娟.儿童哮喘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09,20(11):295-297.

[3] 陈育智.儿童哮喘的定义及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43-644.

[4] 詹圆圆.心理护理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38-39.

[5] 吕军颖.住院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1):1536.

[6] 李成秀.浅谈儿童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1):1557.

疑难病例护理范文第4篇

为解决危重、疑难病例在各个护理环节中的难点和疑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我院护理部制定并在内科试运行。

此次会诊是因为内科收治了一名危重患者,该患者是2型糖尿病伴多个并发症,脑梗死病史多年,遗留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左侧肢体活动不灵的昏迷待查入院患者。会诊由内科王建丽护士长主持,护理部主任韩红燕,副主任汤之梅,科护士长张玉平,连同邀请的压疮学术组、VTE预防组、康复护理组及呼吸治疗组专家周红、杨思莲、杜振莲等同志参加了本次会诊。

会诊首先由 汇报病例,汇报完成后,各位专家分别从危重病情观察、管道、压疮的治疗及护理,VTE的预防、脑梗塞的康复、呼吸功能的护理、营养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形成了会诊意见。最后由王建丽护士长整理形成一套适用于该患者更加详细科学的护理方案。

疑难病例护理范文第5篇

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3月收治45例股骨颈骨折病人,男20例,女25例;年龄59岁~74岁,平均年龄65岁;头下型骨折18例,头颈型骨折6例,经颈型骨折13例,基底型骨折8例,股骨头置换11例。4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1心理反应及分析

1.1 焦虑恐惧 :患者因突然外伤导致躯体活动障碍,缺乏心理准备,产生精神压力,害怕自己从此不能站立,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家属面对疾病表现的手足无措,让患者担心今后生活有影响而拖累儿女,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1],一部分患者担心手术医生的技术,担心手术效果、预后不好并影响到术后生活质量,表现出性情暴躁,情绪紧张、焦虑、恐惧或自暴自弃,拒绝治疗护理。

1.2悲伤或悲观 :突然丧失自我料理能力,绝大多数老年骨折患者会产生轻重不同的抑郁、悲观情绪,患者整天少言寡语,闷闷不乐[2],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患者,则不把自己的感情暴露在亲友面前,极力掩饰,装出无所谓的态度。却在心理不停担心住院经费问题,担心以后的生活起居问题,心理越发感到孤单无助,背后常唉声叹气,甚至偷偷哭泣。

1.3 性格改变 老年人患病后由于受病痛折磨及不良情绪影响,加之环境不适应,使其性格变得异常暴躁、固执,事事絮叨。容易生气、发脾气,不配合治疗、护理。甚至产生功击或拒绝接受照顾。

1.4 怀疑期待心理老年人一旦患病变得异常敏感,对医护人员的表情、态度、语言特别在意,极力捕捉其中的细微变化,看到别人低声细语,也会和自己联系起来,怀疑自己的病情和愈合,怀疑医生护士的操作是否有误,疑虑重的病人甚至对治疗持怀疑态度,不知所措。

1.5 同情、怜悯人都有同情,怜悯和亲和的需要。医务人员都能看到,患者一但住在一起,很快就能互相认识和相互理解。他们关心病友,并乐于帮助病友克服困难。这种相互亲和与怜悯,可以免除大家的孤独感,增强安全感,还有助于活跃气氛,调节患者心境,对治疗疾病无疑是有益的。但是,这种同病相怜有时也起消极作用。另外,病友之间的消极暗示往往也产生不良影响,如有的相互介绍治病的偏方和所谓的经验,干扰医生的正确治疗等。

1.6 行为角色过度(即依赖心理增强)老年患者往往由于疾病发作,安全处于被动状态病后体力,生活自能力下降,缺乏主见和信心[3],要求更多的关心和同情。并且事事依赖别人去做

2心理干预措施

2.1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老年患者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象年轻时那样连贯和流畅,因此应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的全身情况,在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由管床护师详细介绍医院住院环境、介绍主管医师的医术医德并可以让病人自选经治医师,对病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宣教,主动与病人交谈,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痛苦,使病人在入院后有安全感,对医务人员有充分的信赖感。对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者,要做耐心、仔细的劝说工作,采用暗示、鼓励、认同等方法鼓励病人坚定意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增强自制力。

2.2适时的健康教育指导入院后即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全面评估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治疗、护理及康复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是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来完成的。由病区护士、手术室护士以及麻醉师共同完成病人的心理干预,内容包括心理状态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疾病的相关知识;麻醉方法及其安全性;向需要手术的病人向其讲解手术的方法、预后、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及本院开展该项手术的成功实例。使患者比较详细了解治疗方案,消除其紧张及恐惧的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及咳嗽,训练床上翻身、排便,指导其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疾病康复。

2.3心理舒适的支持护理心理舒适指心理感觉[4],如满足感、安全感、尊重感等。护士应认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生活上处处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善于和病人交往,体谅他们的痛处,言行举止中表露出对患者的尊重和理解,对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要全面认识,掌握其共性的同时,应注意每个病人不同的需求特点,真诚相待, 全面观察病人的表情行为,给予个体化护理,例如:使用鼓励性语言,鼓励患者把引起焦虑和恐惧的原因表达出来,对患者关心的问题、疑虑,耐心给予解答,必要时轻抚患者额头、握住患者手等身体语言的形式,与患者交流,给其信息支持,满足他们的心理舒适。同时帮助患者学会放松训练的方法,包括渐进性肌肉松弛方法、想象、沉思、深呼吸等,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张力,使机体紧张度下降,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动维持在一个良好的平衡态,利于对抗应激,减轻患者的焦虑,转换病人不良心境, 让病人尽量向好的方面想,积极配合治疗。

2.4给予病人家属心理干预 家庭成员由于工作忙等原因往往不能亲自照顾,而他们的态度往往是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家庭支持程度与家属的认识水平及疾病预后密切相关[4]。家人的关心鼓励是抚慰创伤的良药,亲人的情感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护士应多与病人家属沟通,教会他们护理知识及心理支持技巧,让家属不要在病人面前唉声叹气,产生厌烦心情,积极引导病人与子女多交流,让老人感到自己在子女心目中的位置,消除病人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共同针对病人病情和不良情绪进行疏导、解释,消除其悲观、焦虑、抑郁情绪。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与病人家属多交流,鼓励病人家属表述自身的感受,将抑郁和焦虑情绪宣泄出来。向病人家属强调他们的心理对病人的影响,要求他们从内心自我开导,与病人共渡难关。让患者安心接受治疗。

3 结论

适当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5]在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加速身体恢复等方面效果显著,加强医护人员心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水平。护理人员在从事心理护理过程中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落到实处。通过对45例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使病人能正确认识疾病,合理进行功能锻炼,并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进行康复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杨翠萍,赵芹.老年股骨颈骨折心理问题分析与健康问题[J].职业与健康,2004,20(2):157-158.

[2] 吴莉莉,郑文妹,张剑英.老年骨折病人的心理体会[J]. 中国现代医学,2009,17(6):103-104.

[3] 高丽娜.浅议心理护理及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全方位护理[J].当代医学,2008,8(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