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精选5篇)

  • 诗集(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她唱:声声慢。 他道:呵,前途、阅读、转身 一切都是慢的。 众曰:“要慢到哪个年代?” 我们啃老本,吃陈粮。 这没法交待。 清晨的雨滴和鸟鸣,那么悦耳, 有人还守着破损失真的旧磁带。 这没法交待。 坐在书房看书,就像农民坐在田头抽烟; 没写一个字,…

诗集(精选5篇)

诗集范文第1篇

女,本名毛菊珍,1967年生于湖北仙桃。哲学专业毕业,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时光俪歌》、《变奏》,散文集《影像的火车》,诗文选《旋转的镜面》等。

慢慢撕

她唱:声声慢。

他道:呵,前途、阅读、转身

一切都是慢的。

众曰:“要慢到哪个年代?”

我们啃老本,吃陈粮。

这没法交待。

清晨的雨滴和鸟鸣,那么悦耳,

有人还守着破损失真的旧磁带。

这没法交待。

坐在书房看书,就像农民坐在田头抽烟;

没写一个字,就像农民没种一分地。

这没法交待。

可是,屠夫写诗,

一个疯女人让她的宠物狗学开车。

――快的利齿――它的混乱、疯狂――

将慢的优雅,慢慢撕。

快人铺了一地……

玻璃器皿

它的美是必须空着,

必须干净而脆弱。

明亮的光线覆盖它:

像卷心菜那么舒慵,

或莲花那么圣洁

的样子。

但爱的唇不能吻它,

一颗不能碰撞的心;

被聚焦的夜半之光,

华服下的利器!

坐不能拥江山,

站不能爱人类!

这低泣的洞口,

这悲悯的母性。

你们用它盛空气或糖果,

我用它盛眼泪或火。

孤独症

歌曲哼完了,

频道搜遍了,

书页翻卷了,

床榻睡晕了,

衣衫倦怠,

头发一团糟……

嗨,很久没写惊人的句子。

你发来短信,

我在阳台上剪去多余的花枝,

向外抛。

她一直在做的:给鲜花除草,

给句子除词。

顺带剪掉枯枝败叶,

删除形容词、情景句,

甚或剪掉某些章节,和生养它的

旧日子,但她

剪不掉旧日子的黑白,

和弥漫的眷念;

剪不掉句子中的梁祝,

和彩蝶满天。

剪不掉内心中的荒原,和

荒原里的风声。

磨刀霍霍,喘气吁吁,

头发洒落一地――

几缕成为鲜花,几缕成为利剪;

不断地剪除,不断地绵延……

她有花香和隐忧,

我有佳文和剧痛。

她们

被混乱的生活

逼迫,

皱纹像版画里的硬线条。

内心柔弱、释然,

如天然的双生:

羞怯的处女,博爱的神灵。

早年在祖母的纺织机前

编织一双高飞的翅。

晚年在书页的呼啸间

寻找一处静谧的坟。

此刻,她坐在角落里,像暗光中的

一件旧物:冷淡、高贵,

带着末世的颓废。

“这一生,我写下的,

全是孩童口中天真的句子。

但听起来,既像宿梦,

又似先知。”

给她的墓志铭,

她视若未见,很快

成了她面前的一堆灰。

药理学

每月两次拎回十四服中药,

每月全是中药香。

我彻底依赖了植物,

而不依赖自闭。

记住了世界的幻影,

叨念着可能治愈我的

植物古怪的名字,

猜摸着它们的前世:

必定两袖清风,黑白分明!

哎,我用的是它们后世的药性。

我的诗歌忌用的后工业垃圾,

在身体里作恶。

背叛韵律。这世上遭背叛的太多,

我不比他人更痛苦。

再说,一把老骨头了,

爱谁谁去!

致春天

秋天在开时装会,

到处都是她的T台。

我被打扮成沧桑的美妇

或斑驳的坟墓。

爱不到春天了,

这四季的初始、人类的童年,

被一条叫过去的虫蛀空,

只有油画挂在眼前。

你呀,离我那么远,

让我此刻写下的文字

望梅、画饼。

但我是被安慰的:

两手空空,好过双眼迷蒙。

针线活

我可能去向海洋,

但不回到河流的拐弯处。

已经穿越的镜子,

就不再穿越了。

你说的一切,

全是过去时。

一种迅速的关系,

迅速地形成又结束。

接下来的是:

麻线未曾乱,

快刀已在手。

我用针线缝补书页,

雨点落在九月的阳台。

剪辑火车和水波

火车跑断了……

钢笔疲于在纸上奔忙!

蓝色的小碎花被画家点成

诗者的披肩;

……水波再次抚弄

疯者奥菲利娅的头发。

漩涡酿成风暴,

花瓣将爱者埋葬!

我的闪光灯被旁枝别蔓所缠:

火车向我索要铁轨,

水波向我索要墓碑。

给你这颤抖的笔――

在一列奔跑的火车上,

写出最好的作品。

现场

昨晚我又在梦里,整夜

寻父

浸着血的石子、沾着灰的豆腐

看我

看我在车前草中寻儿的祖母

和常年问占的母亲

无人告诉我父亲在哪里

血衣被晾成旗子

针在血液里游走

女人多出的那个伤口缝补了我

我已是母亲,过不了

多久,也要做祖母

养下满世界做了父亲的

男人

纸上铁轨

火车以它的尖叫声

代替了别的呼啸。

但聋者却从漂流木做的

笛子里听出苍凉。

盲者望天,泪水凝成的冰雹

砸在铁轨上:

“哐当,哐当哐当,……”

节奏紧似产妇的阵痛。

“我还没出生,纸上就铺满铁轨――

安娜们捐躯,诗人们跑断钢笔。”

所以,我不停地奔跑在铁轨上

就是为了生下永生的你。

二十年自选

为水所伤

这里的一切已不堪风雨

彻底的失败与绝望

睡莲静美而忧郁

为水所伤

鱼在深处渴望,无限温柔

呼吸或游动,对着水中的影

相亲相爱却没有通途

这里的一切静美而忧郁

谁在爱情里痛饮或哭泣

看睡莲之上的小花

隔着永远的水

如火如荼或凋零

为水所伤

1989年或1990

敲碎岩石让它成为星星

敲碎岩石,让它成为星星

成为黑夜里高悬的灯

在世界的边缘

我们是最后留下来的那群人

语言的光穿过诗歌

诗歌穿过我们的内心

岩石抵达天空,成为星星

这无边的夜

我们自己点燃自己

照耀自己

我们大彻大悟

诗歌的灯在高处闪烁

我们是黑雾中

永不偏离方向的一群

诗歌依然不会让我们

无所不能,但我们

仍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敲碎岩石,让它成为星星

诗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焦 诗文 辑佚 价值

焦(1540-1619),字弱侯,又字从吾、叔度,号漪园、澹园,山东日照人,明代杰出的学者、文学家、藏书家。《澹园集》(正、续集)为焦诗文合集,具有重要价值。199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李剑雄先生点校的《澹园集》。该书在正、续集之外辑录近四十篇佚文,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版本,推动了焦及明代思想学术史研究。该书出版之后,焦的集外诗文陆续有发现。李金松有《焦佚文一则》,见于《书品》2012年第6期。笔者曾读《焦佚文二篇》,见于《北方文学》(下旬刊)2013年第12期;《焦佚文三篇》,见于《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年第1期。近日笔者发现焦集外文三篇,诗二首,今全录并略考如下。

一、盐法疏

自管仲兴盐之利,而后桑弘羊、刘晏之徒用以富国。宋雍熙中,始有召商中纳之例,无挽运之劳,有实边之效。诚良法也,而今实行之。朝廷之价值有定,则商贾之支纳有常期,其始固无弊也。夫何存积之例起而常股之法微,商肆其假托势要,从而沮坏;商贾惮折阅之重,病守支之难。故召募虽勤,上纳寡,盐法于是乎大坏矣。为今之计,先痛革奏讨残盐之弊政与卖窝、买窝之故习,严敕任事之臣,不得曲权贵之请以挠国法,有违者以贪暴不谨之罪罪之。若夫商人之厚赀者亦颇知畏法自重,不肯钻刺势要、造诡名为此者,大抵其中之无籍者耳。请遇开盐之际,先令上纳刍粟完足,然后大集群商于公廨,面使互相保证,必有真正姓名,方且给与文引。其运司之出纳,仍复常股之规,按次以支,使巧捷者不先期而挽阻;定秤掣之限,岁有常期,使巡督者不避嫌而稽滞。且优恤灶丁,尽蠲宿逋,与之更始,设法通融,令盐利所入与所出者常相均称。如此,则商贾流通盐法庶几其可行乎?昔汉之榷盐也,官给牢盆,令民自而征其入,故其时民无私贩,而得以弭盗贼之祸。宋之转漕也,置仓于真、楚、泗诸州,听以回船载盐,给与脚直,故其时盐得转搬,而又以舒漕卒之困。是二法也,亦可为今日用乎?诚用之,或足以济旧法之不逮矣。窃见今之铨部选用运司官员类取声望,不扬资格稍下者为之,其间有能自振拔者亦甚鲜矣。然则何以责其能举职乎?宜深惩此弊,遴选才贤,以充其任。

案:该文见于明张萱《西园闻见录》(民国哈佛燕京学社印本)卷三十六户部五《盐法下》,原无题,该文是谈盐法的奏疏,故拟名为“盐法疏”。张萱,字孟奇,别号西园,广东博罗人,明代著名学者、藏书家、书法家。万历十年(1582)举乡试,授殿阁中书,历官户部郎中、平越知府。万历三十九年(1611)罢归后,积二十余年辑成《西园闻见录》,凡一百零七卷,上起洪武,下迄万历。书中节录的大量奏疏多出邸报,史料价值较高。中华书局版《澹园集》中疏仅四篇,可见该文之可贵。

二、《致身录》序

往岁戊辰,予同二三友人薄游茅山。会淫雨连旬,兀坐一室,老道以所藏杂文供阅,竟日无可意者。最后得史翰林《致身录》,读而拊掌曰:“革除多疑事,读史者深不决之悲,得此足发覆矣。”询其得之由,则成、弘间史之裔孙尝携以游,道士窥而窃之者也。袖之归,寻亦失去。今阅五十余年,于敝箧中得之,完好如故。因叹革除最饶节义,而史未有闻。读兹录而夷险不二,建文君卒有赖焉,不啻诸侠烈士矣。然史之子孙失之于前,予亦失之于后。革除之多疑义,若有而惜之者,然今幸圣天子已从昭雪,不讳之世,可不梓之以传?万历己未秋日谨书。

案:该文见于伪托赵士的《建文年谱》(清初刻本)卷下。①据该文,隆庆二年(1568),焦在茅山老道处得到《致身录》,不久失去;万历四十七年(1619),焦在敝箧中又发现了《致身录》,立即刊刻并作序。《明史・牛景先传》:“及万历时,江南又有《致身录》,云得之茅山道书中。建文时,侍书吴江史仲彬所述,纪帝出亡后事甚具。仲彬、程济、叶希贤、牛景先皆从亡之臣。又有廖平、金焦诸姓名,而雪庵和尚、补锅匠等,具有姓名、官爵。一时士大夫皆信之。给事中欧阳调律上其书于朝,欲为请谥立祠。然考仲彬实未尝为侍书,《录》盖晚出附会,不足信。”盛支焯曾指出:“《致身录》载:建文初,元监察御史刘有年上《仪礼》十八篇,为彬家所藏;以明经荐召,试四书题,授翰林侍书;遣祭告南岳;迁徐王宾辅;燕事起,累有建白;金川门之破,建文自鬼门出,匿彬家者月余;后建文亦屡至其家。其书自万历中始出,焦弱侯序谓得之道书中。南科臣欧阳调律上之朝。牧斋钱氏以墓表暨录参考之,断其必无者十。弘光时议褒赠逊国诸臣,彬亦在列。科臣李复摘其四诬,驳正之。此书遂斥不行。康熙己未、庚申间排纂明史,史氏子孙增损前书,行世。稼堂潘氏复摘其入仕始末乖谬者四,新刻之尤诞妄者三。数公皆长于史学,所辨凿凿可据。……其为纰缪难信益可见矣。”②可见,明末学者普遍相信《致身录》的真实性,而清初学者逐步认定它是伪书。这是中国古籍辨伪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既可见政治与伪书之间的关系,又可从中看出明末、清初史学之异同。③该文的重要性在于,它为焦所作,提供了《致身录》发现、刊刻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了解焦及明末的史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牡丹史》序

世人语花,必曰某花某花;至牡丹,直曰花而已。岂不以牡丹尤物,非凡卉可伍,特不名以标异之耶?宋时洛阳最有名,欧公所记才三十四种,丘道源三十九种。陆务观谱蜀花,史正志谱浙花,至钱思公所记多至九十余种,可谓盛矣。熙宁中,沈杭州《牡丹记》十卷,名品之多、种植之法,无不备具。迨近世北之亳州、南之暨阳为独异,岂风气亦有所移易而致然欤?抑花之盛衰亦以土俗之好尚而异也。余交薛鸿胪公仪,亳人也。承西原先生遗业,绩学之暇以花、学圃自娱。一日出所为《牡丹史》示余。观其所载,殆兼昔人所得而奄有之。即周藩以天潢之重,人力所及,仅仅得四十四种。公仪视之,不啻倍蓰而什百。然余读之,栽、接、剔、治各有其法。得其法则日异岁殊,新新无已,岂功力积久,即造化不得而擅其权欤?西原先生孤峭,不合时宰,而乃笃好此花。时人有宋广平之疑,意以花为浮冶易坏,非正人笃老坚操苦行者之所喜也。然茂叔于莲,尧夫于牡丹,时或寄意焉,而不以其丽贬儒。余知以小物而置议论于君子者,非通论也。鸿胪君学多通,遇物成籍,此特其一端云。

案:该文见于明薛凤翔《亳州牡丹史》(明万历刻本)卷首。“薛凤翔,字来仪,明代亳州人。早年以例贡官至鸿胪寺少卿,大概不甚得意,不久便告退还乡,闲居简出,不再热心时政。他擅长写诗,尤以善于书法而著称于时,但为后人所悉知的却是他所撰的《牡丹史》,这是当时集前人此类专著之大成的牡丹园艺学作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④焦《澹园集》中有《薛童子传》、《薛公仪鸿胪过访有作,赋鸿胪西原公后》、《答薛鸿胪》等诗文,⑤皆与薛凤翔相关,可见两人交往密切。该文将薛著《牡丹史》与历史上的同类著作对比,指出该书的重要性,进而赞美作者的品德高尚。

四、赠王东崖先生

蚤岁颇好道,远求大药资。疲精事八炼,勤问九思。鼎炉漫追求,劳劳说坎离。中道逢至人,长此问所师。仙人闵予言,玉尘聊一挥。饥食而渴饮,还丹即在斯。舍此徒茫茫,于道日以支。予闻喜不寐,持修更何疑?击碎鼎中汞,解放龙与龟。顾言从君去,君去欲何之?朝登苍梧巅,莫游仑池。渤以为酒,大块以为。一醉千万言,纵浪不复羁。风霆任驱使,日月随鞭笞。遥指尘界中,长笑忘还期。

案:该诗见于明王襞《新镌东崖王先生遗集》(明万历刻明崇祯至清嘉庆间递修本)卷上,原无题,今拟此名。王襞(1511-1587),字宗顺,号东崖,明泰州安丰场(今属江台)人,泰州学派人物。九岁随父王艮谒王守仁,从学十余年,后师事王畿、钱德洪。长年讲学,往来各地。有《王东崖先生遗集》。《东崖王先生遗集》经焦校正;卷上有《名公赠别遗选》,该诗即在其中;卷下有《用杨太岳、焦从吾二公韵》、《再用吴、焦二公韵》、《用杨太岳、焦从吾二公韵》、《再用吴韫庵、焦从吾韵二首》、《江上独宿用杨、焦、吴三公韵》等诗。《澹园集》中有《王东崖先生墓志铭》、《赠王东崖先生五首》、《奉怀王东崖先生却寄》等诗文。⑥可见焦与王襞过从甚密。该诗前半部分记自己的求道经历,后半部分写想象中远游,对我们理解焦的道教思想、诗歌创作很有帮助。观《澹园集》中与王襞有关诸诗,都有很强的道教色彩。王襞当是焦道教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这应当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五、长至阁中谒拜先师有述

脉脉阳春玉管灰,侵凌云色禁中梅。鸣珂丹陛朝天后,曳履黄扉谒圣来。佳气遥连云阙耸,香烟暗逐晓风回。自惭接武清华地,授简何如汉署才?

案:该诗见于明沈应文《顺天府志》(明万历刻本)卷六《艺文志》。长至即夏至,阁中即内阁,先师即孔子。颔联、尾联似乎说明焦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编修(1589)后,就到内阁衙门谒拜孔子画像,该诗很可能作于此时或稍后。

综上可知,焦的这三篇佚文、两首佚诗,对我们认识焦的诗文创作、经世思想、道教思想、生平交游乃至明末社会、文化诸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值得重视。

注释:

①赵士(1593-1655),字伯浚,号东山、明斋,山东掖城人,明末著名学者.

②盛枫.嘉禾征献录(卷四十六),民国二十五年刻本.

③当今辨伪学史及史学史专家对此不够关注。如杨旭敏的《中国辨伪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是该领域的代表著作,对此毫无涉及.

④潘法连.薛凤翔及其《牡丹史》.中国农史,1986,(4).

诗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黄节 蒹葭楼诗 黄节诗集 佚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8)06-0152-03

黄节(1873-1935),字晦闻,斋号蒹葭楼,广东顺德人,著名史学家、诗人、学者、书法家,著有《蒹葭楼诗》、《汉魏乐府风笺》等。清末,黄节以诗鸣世,与陈洵词合称“黄诗陈词”,备受推许。民国时期,黄节远赴北京,与同光体诗派诸公往来,诗名愈大,陈三立引用杜诗“一洗万古凡马空”誉之,张尔田推其诗与清初屈大均、顾炎武并称,前后辉映,成就特大。[1] (卷首) 黄节《蒹葭楼诗》乃经其严格删订,193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成为民国以来一本重要的诗集。在近数十年来古典诗词创作日渐式微的环境下,黄节《蒹葭楼诗》仍是近现代少数能成为后起的诗词爱好者所推重与学习的对象,对现当代古典诗坛影响很大,尤其是广东地区摹其诗者,大有人在,蔚成风气。又如著名学人吴宓生平极推许及学习黄节诗,钱仲联认为程千帆《闲堂诗存》“于并世作者,风规于蒹葭楼主人为近”等,[2] (P4) 均可见一斑。

黄节生平严格自订《蒹葭楼诗》,有很多作品被删于集外。近数十年,学者积极辑录黄节集外诗,如1936年王《黄节遗作:甲戌之蒹葭楼诗》,[3] (P22-23) 1972年木易《黄节及其蒹葭楼集外诗》,[4] (P207-211) 1983年马以君《蒹葭楼集外佚诗》,[5] 1986年程千帆《蒹葭楼集外佚诗补》等。[6](P314-316) 1989年,马以君以《蒹葭楼诗》刊本为底本,把历年所辑佚诗186首,予以编年,分插底本各诗之间,编成《黄节诗集》,成为目前黄节诗歌一个颇全的版本。后来,1992年杨玉峰《黄节佚诗三首》、[7] (P63) 1993年郭长海《黄节集外诗文拾遗》,[8] (P126-127) 陆续补辑佚作。笔者近年亦辑得黄节集外诗七首,今考述如下,以补诸家之不足。

一、《奉题沤尹先生“校词图”》

校字殷勤过海虞,古人真意重踟蹰。先生别有沧桑感,难写伤心入画图。[9] (P8782)

此七绝载于龙沐勋整理的《村丛书・“校词图”题咏》之内,属常见之作,却为学者忽略。“沤尹”即著名词人朱孝臧(号村),与黄节友善。朱氏曾刻陈洵《海绡词》,专请黄节为之序;黄节亦曾请朱氏为其《曹子建诗注》题端,《蒹葭楼诗》内也有《题“霜腴图”为朱村先生寿》一诗,可知两人关系良好。据龙沐勋所记,此诗载于顾麟士所画的“校词图卷”上,而卷上有三篇图序,分别为乙卯年(1915)沈修序、丙辰年(1916)孙德谦序及无年份的张尔田序;以及有1916年郑孝胥、1917年胡嗣瑗、1918年罗、吴庆坻、1924年李宣龚诗,及无年份的陈衍、瞿鸿、陈三立、杨锺羲、夏敬观、缪荃荪、李传元、吴士鉴、金蓉镜、喻长霖及黄节诗。因此,此诗大约写在20年代初。

二、《总理奉安挽诗》

龙虎江南气,寰区战伐声。碧云回法驾,石起佳城。风雨云旗集,河山草木生。地原宽禁御,神亦听和平。永绝人相斫,犹哀国有争。山丘华屋叹,松柏北邙行。望治人皆恸,遗刍泪不轻。灵来应共飨,信立可无兵。祝国占形胜,题诗太上清。绵绵思岭表,如海是乡情。[10]

此诗载于1935年2月19日《香港工商日报》(《黄晦闻先生追悼专号・上》)。诗为排律,是目前仅见的黄节排律。奉安指即1929年孙中山之灵柩由北京运回南京进行国葬一事,故此诗当作于1929年。此诗平淡浑朴,不像一般挽诗那样极度哀恸,与黄节集外《孙中山先生挽诗》及挽联的情感分别很大。① 黄节原为同盟会会员,清末孙文已有意罗致黄节为助手,而未能成功。直至1922年孙文才成功邀请黄节南返出任大元帅府秘书长,然黄节到广州后,发觉南方形势混乱不堪,不足一个月便北返。故此诗之辑录,对了解黄节与孙文之交往也有价值。

三、《留别南武同人》

棰棘歌谣恐未休,独哀行国作长游。潜龙事业羞同辈,逐鹿山河到异洲。此去欲寻黄寺,不才应敝黑貂裘。等闲头白看如许,笑我空谈大九州。[11]

此七律载于1906年9月21日的《东方报》上,署名“晦”之作。《东方报》是黄节友人黄汉莼、陈树人等所创办。《东方报》1906年9月22日又载了署名“莼”的黄汉莼《次韵晦公留别二章》,② 是佚诗之和作。南武即指南武公学堂,1905年黄节曾与杨鸿达、黄汉莼、欧阳日瑚、黄培初等人成立“南武公学会”,后又创办“南武公学堂”。此诗可能是黄节前往上海继续发行《国粹学报》(或是前往日本)而留别粤中友朋的作品,写作时间亦当在1906或1907年左右。黄节集外有诗与黄汉莼等人,如1907年《六月十三日之沪江濒行,汉莼、培初送予登舟,诗以留别》,[12] (P33) 可与此诗并读。

四、《花埭访菊》

云水天光一蔚蓝,天风吹我渡鹅潭。河山尺幅秋花影,不见题诗郑所南。[11]

此七绝载于1906年9月21日的《东方报》上,署名“晦”之作。与此诗同载的还有《东渡濒行,谢英伯出示杜莲女史“杏花画幅”属题卒成一绝》、《结习未除,华堕劫,秋声撼梦,起读〈维摩〉,时丙午八月十九夜漏将尽客上海》二诗,此二诗已见辑于马以君《黄节诗集》内,并系于1906年,[12] (P24、P26) 由是可知“晦”肯定指的是黄节。花埭及鹅潭(名白鹅潭),均为广州地名;“郑所南”即南宋郑思肖,是黄节生平颇推崇的一位气节人物,黄节早年曾校理其《冰槎集》,亦有多首诗咏及。故此诗应是黄节早年在粤的作品,写作时间亦当在1906年左右。

五、《和答颖公并乞赐教》

昌黎诗好论身世,后有柯山又不然。二子能毋怀抱恶,古人难免性情偏。每为长句公尤健,始叹奇才世已传。忧患如山吾辈在,莫将闲恨遽呼天。[13] (P44a)

此七律载关赓麟《园诗集第一种・小园集》内。关赓麟,黄节友人,著有《中国铁路史讲义》、《园诗集》。关氏在京组“寒山社”,聚集一时诗人及诗钟活动,黄节来京后亦加入寒山社,因此两人往还频密。佚诗是黄节和关氏1915年的《晦闻见读近诗颇以悬悬于讼事为嫌因答》之诗,① 后关氏又写《重答晦闻》以酬答之。②

六、《题关颖人〈饴乡集〉》(按:诗题为笔者所拟)

一轮月照双人面,风雅能追静御堂。得句最惟惊独客,泛湖闻已过泉塘。云鬟香雾休言别,椎髻山妻未足量。徙倚明河望今夕,羡仙宁不似鸳鸯。[14] (卷首)

此七律载关赓麟《园诗集第四种・饴乡集》“题词”内。《饴乡集》为关氏辑其与夫人张纤云于1918年至1919年间所写诗作,并附友人和作。观卷首有吴士鉴戊午(1918)孟秋之序,及卷末关氏己未(1919)二月之识语,故黄节题诗的写作年份大约在1918年底左右。黄节集内涉及关氏诗有《宿潭柘寺与同游诸子拈韵分得佳字》、《九月二十五日京师蝗》、《雪朝》等三首。不过,黄节晚年自订诗稿时,曾删去一些与关赓麟有关的诗作,此诗也可能因此被删除。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七、《伯任先生属题“春还堂图”》(按:诗题为笔者所拟)

去官尚作三年住,独为梅花惜别颜。留得旧时堂畔月,有人相识道春还。[15] (P87)

此为七绝题画诗,稿载吴瑾《潘: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伯任,为陈越字,广东南海人。时陈氏任广东四会县长,在任职间曾访得前清四会知县闽人黄任的“静镜堂”故址,并重修名曰“春还堂”,更请黄节友人潘作“春还堂图”。后陈氏请黄节题卷首“春还堂图”四字及上述题诗一首。下款曰“乙丑十月”、“伯任先生属题”。乙丑,即民国十四年(1925),时黄节在北京。“去官尚作三年住,独为梅花惜别颜”,即黄节追述1923年2月应孙文邀请南下任元帅府秘书长而不一月辞职北返之往事,时距题诗约三年。1930年,黄节有《为陈伯任题“沙亭谒墓图”》,亦为陈越题画,可备参考。

[参考文献]

[1]黄节. 蒹葭楼诗[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2]钱仲联. 闲堂诗存序[A]. 程千帆. 程千帆全集・闲堂诗文合抄[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3]王. 蒹葭楼遗诗记[A]. 逸经(第8期)[C]. 上海:人间书屋,1936.

[4]木易. 黄节及其蒹葭楼集外诗[A]. 香港商务印书馆编. 艺林丛录(第3编)[C]. 香港:商务印书馆,1961.

[5]马以君辑. 蒹葭楼集外佚诗[M]. 顺德:手抄油印本,1983.

[6]程千帆辑. 蒹葭楼集外佚诗补[A]. 钱仲联主编. 明清诗文研究资料集(第一辑)[C].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杨玉峰. 黄节轶诗三首[A]. 国际南社学会丛刊[C]. 香港:国际南社学会,1992.

[8]郭长海. 黄节集外诗文拾遗[A]. 马以君主编. 南社研究(第4辑)[C].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9]朱孝臧辑校,龙沐勋整理. 村丛书・“校词图”题咏(第10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0]香港工商日报,1935-02-19.(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88年)

[11]东方报,1906-09-21.(显微资料,广州: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992年)

[12]马以君编. 黄节诗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3]关赓麟. 园诗集第一种・小园集[M]. 南京:中国仿古印书局铅印本,1935.

[14]关赓麟. 园诗集第四种・饴乡集[M]. 南京:中国仿古印书局铅印本,1934.

诗集范文第4篇

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现在通行的《李白集》,一般也因此将其作为一首佚诗,辑录于集后的《诗文拾遗》中。(注:参见中华书局印行的王琦《李太白全集》卷三十《诗文拾遗》后的《补遗》部分、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下册第1772页,詹yīng@①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八册《集外诗文》。前二者皆将“度君多少才”之“度”误而为“废”,詹着已据《东观馀论》改正。)对于这首诗之真伪,清代王琦曾说过:“按此诗首二句,亦似观化之后所言,非生前所作而遗逸者。疑其出自乩仙之笔,否则好事者为之欤?”[1](卷三十六,P1650)这里,所谓“观化之后”,是指人死了以后。对于王氏此言,学术界一方面应者了了,另一方面一般也只是因袭王说,而未有发挥。安旗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在辑录此诗后所加的按语中,引述王说,并以“王说是也”[2](下册,P1772)加以肯定,除此之外,则未置一词。詹yīng@①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在此诗后所加按语中这样说:“王说或为得之,然乩仙云云,却涉荒诞不经。”[3](第8册,P4519)这里,詹yīng@①师比安旗先生显然进了一步,一方面批评王琦疑此诗为“乩仙之笔”是“荒诞不经”,而似同意是“好事者为之”,另外亦惜乎未能再作更深一层的探讨。检讨王琦所言,他否定此诗为李白所作,又进而推测其出自“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但是,王琦的这一结论并非立足于确凿证据的基础之上,而只是基于阅读印象所作出的判断,缺乏细致的考察,因此难免过于草率,而未足以使人信服。同时依据王琦所言,我们对于这首诗的作者似乎也已经无从考索了。实际上,断言此诗不是李白所作,是有确凿的证据的;而且其作者也是有名可考的——他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下面试详为说之,不足之处,尚乞方家予以批评、指正。

根据现有文献,最早将此诗视为李白所作者,是宋代的黄伯思。在所撰的《东观馀论》卷上《论书六条》的第五条中,他这样说:“‘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此《上清宝典》李太白诗也。”这里,黄伯思明确指出了此诗为李白所作。然而,黄氏虽作此说,就如同王琦否定此诗为李白所作一样,对其持论之理由与依据却并未作任何说明。在《东观馀论》指出此诗为李白所作之后的很长时间内,这一说法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从宋元其他文献资料中,也未见到有人提起《东观馀论》中所记的此则内容。一直到了明代,胡震亨在《李白通》中才注意到黄氏此说,并援以为据,并在《李诗通》卷二十一的《附录》中,将这首诗辑录其中而题以《上清宝鼎诗》。《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五《李白集补遗》也是据《东观馀论》而辑录的,也题以《上清宝鼎诗》。但是对此诗细加分析,我们不免疑窦丛生。疑问之一,此诗在内容上意脉模糊不清,颇不完整,不仅给人有头无尾之感,诗句间也并不连贯。诗中作者以“君”、“我”对举,又说“度君多少才”,这与诗题《上清宝鼎诗》显然不合。如果把“我”看成是作者自指的话,那么,“君”又该作何指呢?这一点按照诗题来寻求,也难知所云,不得其解。疑问之二,此诗从形式上看,既非古诗,又非近体,音律上也较为混乱,读来颇觉不类。疑问之三,此则资料出于《东观馀论》中《论书六条》,检其他五条资料,内容上皆为论书,只有这一条则是论诗,内容与论书毫无牵涉,置于“论书”之中显然不合适。所有这些疑问归结起来,使我们不能不对黄伯思《东观馀论》的说法产生怀疑。而后世在收集李白佚诗或整理《李白集》的时候,仅凭借《东观馀论》中这则疑问颇多的资料,未作仔细辨别即引以为据,盲目信从,将此诗作为李白的佚诗辑录,这不仅使上述疑问未能得到解决,而且使得问题又进一步复杂化。

今按,黄伯思《东观馀论》认为由李白所作的《上清宝典诗》,我们在苏轼诗集中,又看到了它以《李白谪仙诗》为题,完整地保留其中。(注:王琦《李太白全集》卷三十六《外记》也曾引录此诗。然而,令人颇为费解的是,他对苏集着录此诗竟然未置一词,即以“似观化之后所言”为据,而视此诗为“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我们怎样因为李白不可能作此诗,而否认苏轼作此诗的可能呢?其实,所谓“我居清空表,君隐黄埃中”,乃是我——君、阳——阴对举,不能将“居清空表”理解为“观化之后”。)整首诗是这样的:

我居清空里,君隐黄埃中。声形不相吊,心事难形容。欲乘明月光,访君开素怀。天杯饮清露,展翼登蓬莱。佳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对面一笑语,共蹑金鳌头。绛宫楼阙百千仞,霞衣谁与云烟浮。

诗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瓦雷里 《幻魅集》 意象

瓦雷里是法国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马拉美关于诗歌创作的“纯诗”理念,并将此发扬光大,自觉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篇。诗集《幻魅集》出版于1922年,共收录诗歌21首,其中包括著名的《海滨墓园》。本文对《幻魅集》的艺术特点进行浅略的分析。

一.独特的意象类型

首先,从日常的小物象中发现诗情,从平凡之中发现美和真情。在《脚步》一诗中,诗人用脚步来隐喻对爱情的渴望。在这里,生活中司空常见的脚步成为诗歌的意象,成为诗人表达感情的凭借物。那渐渐走进的脚步应和着着心灵的律动走进诗歌的世界,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得真挚而深沉。瓦雷里诗歌不乏这样的意象类型,《幻魅集》中有一首诗叫《石榴》,诗人借助石榴来表现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把握的内心深处的心理活深刻而抽象的哲理通过普通而常见的石榴表达得形象而具体。

其次,瓦雷里诗歌的意象多呈现出物我交融的特点。自然被赋予了创作者本身的思想及意念并得以以一种精神状态呈现。在瓦雷里诗歌世界中,无论是晚霞,泉水,黄昏,还是小草,明月,仿佛都赋予了生命,它们和诗人交流,抚慰诗人的心灵,说不清楚,自然是诗人灵魂的一部分,还是诗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称这种属性的变化为心灵的对象化。

再次,诗歌意象的虚幻性。所谓“虚幻性”,具体到瓦雷里的诗歌中,是指有些意象并不是具象化的,甚至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抽象朦胧的。例如他将晨曦比作“溟”(《晨曦》),用“幽隐”来指称内心深处的秘密;还有来无影去无踪的风灵,说不清道不明的幽婉,以及“月魄花魂”(《蛇灵诗草》)。甚至有时候一整首诗歌都是犹如幻境如《幻》,这首诗从题目到内容都是带有梦幻性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全诗仿佛在写一场梦境。

瓦雷里的诗歌同样体现了诗歌意象的神秘性,他的许多诗篇就是直接取自神话、童话故事。在诗歌中,屡次出现阿基琉斯,赫拉克拉斯,夏娃,精灵,仙人等等传说中的人或物,诗人将这些本身就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或故事引入诗中,并赋予新的内涵,使诗歌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二.意象组合艺术

动静结合。《海滨墓园》里,作者将波涛汹涌的大海和松林,荒冢等意象并置在一起,极具张力效果。静态的松林、荒冢和动态的大海相互映照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 灵与肉, 永恒与变换的思索。作者以平静的房顶喻水波不兴的海面,以漫步的白鸽喻行驶的点点白帆。近处有沉寂肃穆的松林坟墓,远方有闪烁晃动的大海白帆。静中有动,诗意一片。

虚实相生。瓦雷里诗歌中的精品通常表现出实体世界与虚幻世界同时共存,相互映照的特点。虚实结合,相互辉映,使瓦雷里的诗歌显得更富有艺术的张力。作者或者化虚为实,例如《裙带》这首诗,诗句中晚霞和玫瑰、时光,共同存在诗人的表达里,作者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把时光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描绘得好像是有生命的事物一样可以与玫瑰花“嬉戏”。

色彩和光线的对比。诗人仿佛对光与色的感觉特别的敏感。在瓦雷里的诗歌中,经常出现色彩鲜明,晶莹剔透的意象,如“随着玫瑰朝阳的笑脸”(《晨曦》),“像阳光照彻酒杯的玲珑”(《幻》),“树影幢幢,金光闪闪,片石林立,”《海滨墓园》。由于诗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他将光线与色彩的对比艺术引入到诗歌艺术当中,是诗歌意象世界呈现出明显的画面感与光线感。

由于瓦雷里在诗歌意象设置上常常别具一格,他将实物虚而化之,也将虚物实而化之,而且喜欢将对象心灵化,感觉化,再加上诗歌本身的神秘色彩,因此,瓦雷里诗歌意象才会呈现出多重象征意义,这是诗歌晦涩难懂的一面,更是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黄晋凯、张秉真、杨恒达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35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