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精选5篇)

  • 教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上海是国际化都市之一。从城市的定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考虑,《上海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包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四要素。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熟练地运用语言技能…

教案(精选5篇)

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案;学案;随迁子女

一、上海初中英语学习要求

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上海是国际化都市之一。从城市的定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考虑,《上海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包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四要素。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熟练地运用语言技能,培养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总的目标是“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把英语作为一门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上海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和学用英语的心理素质。书本知识不是课程内容的全部,要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联系学生,而且要联系社会,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越来越多家庭支持不力

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已经达到965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随迁子女,有的在上海出生,并随父母在城市里学习和生活,有的是从老家中途转入就读。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部分家长与孩子缺少必要的沟通,在孩子的学习监督上缺位。

部分随迁子女学习英语的起始年龄较晚。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学习英语的起始年龄有较大的相关性。较早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通常拥有较好的英语语感,受母语的迁移影响较少。同时,较早开始学习英语,也意味着相比那些没有条件学习英语的学生,有更好的语言环境。

三、英语教学遇到的挑战

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往往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根据调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表示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安排了这门学科,表示是因为家长要求自己学的约占29%,表示是因为自己喜欢英语的约占12%,表示是为了今后能找到合适工作的约占20%。在父母从事体力劳动的家庭中,英语对他们生活工作的影响微乎其微。他们本身没有学习英语的习惯和条件,学生成长环境中缺乏“学习有用”的鲜活榜样。由于基础薄弱,学习中存在困难,不少随迁子女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缺乏信心。不少随迁子女缺少父母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行为上的监督和激励。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出现,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英语学习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由于英语的学科特点,这些学生对于英语更加容易缺乏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而负面的心理暗示,会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这些学生也缺乏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虽然大部分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记录笔记,完成作业,但是能够认真复习、预习的很少。由于缺少足够的内在动机和外部支持,这些学生很少会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或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英语。家长对于如何抓孩子的英语成绩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也无法给学生提供有用的帮助。

四、教案到学案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既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教师系统讲授,而后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其局限性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在学生生源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种局限性就更加明显。

首先,基础不同,学习需求不同。在教师主导的课堂下,很难取得一致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主导,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本来就动力不足的学生,学习更加被动。第三,教师很难有机会对每个学生进行逐一、细致的方法指导和情感支持。根据主体性的教育理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英语学案正是将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教”促“学”,以“学”定“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学习本质来说,人们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获得知识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一定的学习资料,通过教师或学习同伴的帮助,经过意义的建构获得知识。学习的主要内容要由学生自我发现。因此,主动的学习体验,是真正有效率的学习。英语学案的设计,也吸收了建构主义和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教师帮助学生建构起学习方案后,强调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从教学实际来说,应用学案也是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由于学生基础和本身学习能力、学习意愿的差别,课堂教师统一的教学很难符合所有人的最近发展区。而学案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在现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经过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实现学习的进步。

教案范文第2篇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规范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同时熟悉教学业务,争创教学典范,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认真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按照中滩中心学校安排,学校决定于2013年3月28日下午进行教案、作业展评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教案、作业展评范围

教案:

1、教案内容

教案内容包括:课题、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程类型、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

2、教案保持完好整洁、无破损、缺页等,书写整齐、图表规范、板书设计科学合理。

3、教学环节齐全,能体现教学全过程,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5、教案中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6、能恰当合理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作业:

语、数、英作业本、配套练习的作业封面、学生书写、教师批改以及学生改错。

二、展评时间及地点

展评时间:3月28日下午

地 点:杨岘小学办公室

三、展评范围

教案:杨岘片全体教师教案,电子教案保存U盘上,携带备查。

作业:杨岘片全体学生语、数、英作业本、配套练习。

四、展评标准

教案:

1、教案格式规范,各教学环节齐全,书写工整、图表规范,板书设计合理;

2、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切合教材与学生实际。

3、教学过程详细,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方法适当,关注师生互动(有相关活动的安排和说明),注重能力培养;教案中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

4、课堂容量合适,课堂例题、习题设计合理、典型、切合学生的实际;作业量适当。

5、教案备写有亮点和课后反思,能恰当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手段。

作业:

1、作业态度认真,低年级学生用铅笔书写,中、高年级学生用圆珠笔或钢笔。

2、书写工整、规范,封面干净整洁。

3、学生能及时改错,独立完成作业,不少做、漏做,不抄袭或依赖他人做作业,作业正确率高,错的有回批。

4、教师批改及时,没有拖拉。

5、作文评语有针对性,有激励性批语。

五、评选及奖励办法

1、全体教师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出自己认为的优秀教案,语、数组各选二名,上报中心学校。

2、举办展览,对优秀教案进行展示。

3、各年级评选学生优秀作业每科三名上报中心学校。

4、班级举办展览,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

杨 岘 片

2013-3-26

具体安排:

1. 汪 蕾,漆世生负责语文教案检查。

2. 丁旭红,文永锋负责数学教案检查。

3. 牛广美,李志强负责英语教案检查。

4. **子奇,蒲智峰负责语文作业检查。

5. 李虎明,丁会民负责数学作业检查。

教案范文第3篇

本研究通过对一位小学教师教育案例写作调查发现,专家帮扶在提高教师教育案例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专家帮扶,能够促进教师教育案例写作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应加强专家对小学教师案例写作的帮扶。

关键词

专家帮扶;教师教育案例;写作

一、引言

1996年6月,中共中央指出在综合大学内可以举办师范学院,随后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了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从而扩大了中小学教师培养的途径。至此,大学参与到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中来。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访谈法和实物搜集法,研究对象为一名撰写十年教育案例的小学教师M,探究专家Z在其教育案例写作中发挥的作用(出于研究伦理的考虑,本文涉及的学校及个人一律采用化名代替)。

二、M教育案例写作情况

笔者整理与M的访谈资料和她所有的教育案例材料,发现M教育案例写作经历了四个时期,分别是摸索期、积累期、成熟期和飞跃发展期。在这四个阶段中,M由最开始认为教育案例就是随笔,发展到现在对于教育案例有正确的认识;由最开始不知道如何写发展到现在教育案例缺乏理论支撑。在她写案例的十年之中,一个关键性事件是2005年学校德育主任倡导写教育案例,这个关键性事件正式将M引进教育案例写作的大门。另一个关键性事件是M的教育案例相继被发表在《德育报》上,这极大地增强了她的职业成就感。这些关键事件直接影响了她的案例写作效果。

三、专家对M的帮扶

笔者在与M接触期间,发现在M案例写作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性人物 教育专家Z。因此,笔者认为,专家对M的帮扶是M教育案例写作迅速提高的外因,M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促使她不断进步的内因。

(一)专家全方位帮扶促进了M教育案例写作质量的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人物会对教师本人的心理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Z走进M的生活之后,对M从2005年以来写的教育案例进行细致的修改。据笔者了解,Z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M的教育案例进行了修改:一是将M教育案例写作中的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二是从思想情感方面,给予她极大的鼓励。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鼓励M,使M内心产生成就感。关键人物的出现能够引发教师产生认知冲突,能够促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规律。M在2013年迎来了她写教育案例写作生涯中的关键性人物 XX小学名誉校长Z。Z对M写教育案例细心地指导,使得M教育案例写作有了质的飞越。以下是M针对专家帮扶的看法:M:第一个是帮我修改案例、论文,最初修改就是在不成熟的地方批改得比较多,后来就慢慢涉及我文章的理念和思想,使我对案例或案例的内容慢慢地有了了解。第二个是我平常跟Z交流我的教育行为、教育思想,Z会建议我将其写成教育案例。第三个就是对我案例的评价,由最开始的鼓励、赞扬变成现在的多提建议。

(二)M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案例写作质量的动力

M是一个很追求成功、做事情很要求完美且做事效率很高的一位教师,她在追求成就感中实现自我,也在迎接挑战中实现自我。对于教师而言,成就感的获得来自很多方面,也许是一次大会上的发言,也许是学生的一次感谢,也许是看到了学生的成长,这些都会让教师体会到职业中的成就感。在笔者与M的访谈中,M认为当自己的教育案例被评选上获奖或者是登在报纸或杂志上的时候,就能激发其成就感。同时,M在教育案例写作方面的成就感也来源于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学生成长以及发表文章,等等。M在这些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就感,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追求成功、办事高效和敢于挑战是M的性格特色。徐碧美教授区别了专家教师和非专家教师的关键差异之一就在于专家型教师比非专家型教师更愿意迎接挑战,更愿意投入资源来达到更高水平的行为,专家型教师对自己目前的能力层次和能够战胜的挑战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在M的身上,我看到了她敢于迎接挑战和奋斗的品质。她在工作的时间从来不做杂事、会利用女儿上课外班的时间记录反思内容、会每天用小纸条记录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可见,在挑战中实现自我,敢于一次又一次地迎接挑战的M已经在逐步走向专家型教师的路上。

四、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个案中笔者发现,教育专家在促进教师案例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尽管教师开展案例写作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原因,但笔者通过与M的访谈可以确定专家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合作是一种对话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一线教师通过与教育专家的良好对话, 整理 个性化的 个人教育理论 ,真正实现自主的教师专业发展。小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需要来自大学的支持和指导。专家站在另一个高度,比小学教师更早接触到教育领域的新鲜血液,他们将自己接触到的知识带入小学,进而传达给教师。拥有专家指导的教师能够进行自我检查,能够接触到新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案例写作的能力。因此,大学要走进小学教育基层进行实践,才能更好地研究教师教育,更好地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所以我国要加强专家对教师案例写作的帮扶。

作者:严璘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许建美.浅议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J].外国教育研究,2002(3).

教案范文第4篇

主办单位:×××公司(最好是与科学教育有关的企业)

×××电视台

×××报业

×××网

世界策划师联合会南京机构

协办单位:×××公司 第二阶段:初评阶段(8月1日——8月10日) 第四阶段:统计选票,公布获奖名单,发放奖品,联联络邀请获奖者(8月26日——9月6日)

第五阶段:教师节晚会颁奖(9月10日)

--------------------------------

×××杯“寻找我们身边的老师”征文大赛

文案

“寻找我们身边的老师!”

教师节很快就要到了,每一年总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并未在我们心中留下涟漪,可是总是感觉少了些什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谁是我们身边的老师呢?

小的时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对,是婆婆告诉我一粒米,一颗饭的来之不易;

上了中学,成绩下滑,父母的话却怎么都听不进去,是班主任肖老师耐心地辅导我,让我恢复自信;

军营的生活是枯燥的,训练却是艰苦的,是徐连长指导我成为一名优秀战士;

刚开始工作不免手忙脚乱的,是王大姐在一点一滴地支持着我---------

对!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师!可是,他们的音容笑貌却深深地埋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令我们不敢去追忆!

现在,只要你拿起笔来,打开那尘封的回忆,写下那令你感动的故事!你将有机会和你的“老师”被我们特别邀请(免费)参加9月10日的教师节晚会,你将在万众瞩目下向你的“老师”说声“谢谢您了!”。

征文要求:内容真实,文笔优美,字数一千以内。

截至时间:7月30日前寄至×××报

奖项设置:一等奖10名 被免费邀请至教师节晚会向自己的老师献礼

二等奖10名 由××公司提供的奖品一份

三等奖20名 由××公司提供的奖品一份

参与奖50名 由××公司提供的奖品一份

另设观众评选奖10名 由××公司提供的奖品一份

观众参与奖30名 由××公司提供的奖品一份

---------------------------------

注1,7月1日-10为赞助商及媒体联络安排时间;

注2,联系电视台的作用是借用其9月10日的教师节晚会现场;

注3,媒体时间应考虑恰当。若过长,受众想的时间太长,因惰性失去参与热情;若太短,则会影响活动的传播范围;

注4,最好联络 南京新浪 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网络媒体。一可免费宣传,二可制作网上投票,三,可获得转载传播(但必须指定一家媒体);

注5,初评阶段可邀请一些学员参与,共选出20篇征文(应有一半是写自己老师的),后请观众评选,投票一可在网上投票,二可在报纸上投票,三是看可否用短信投票(可联系电信公司并获得一些赞助);

注6,投票者应提供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及其老师的联系方式或线索(可否联系电视台拍摄一点寻人秀?);

注7,标题可否改为“寻找我们的老师”更为贴切?文案开头和结尾写的好象有点生硬,可否再完善一下?

注8,能否冠名为全国征文大赛,以获得更多地传播效果?

--------------------------------

学员:鲍红松

教案范文第5篇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