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传播(精选5篇)

  • 微传播(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时至今日,微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沟通渠道。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名人还是草根,都开始用微博与受众互动,增强自身的影响力。由于其自身具备的多种优势,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民生当中,不但成为人们获知信息、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且成为企业、机构…

微传播(精选5篇)

微传播范文第1篇

微博这种新的传播形态,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传播,其传传播速度之快、密度之深、方式之便利,远非以往任何媒介所能比拟。这种新的传播形态已经和正在颠覆传统传播。

微博时代全面开花

时至今日,微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沟通渠道。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名人还是草根,都开始用微博与受众互动,增强自身的影响力。由于其自身具备的多种优势,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民生当中,不但成为人们获知信息、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且成为企业、机构和个人拓展业务、打造品牌和形象的重要的数字平台。

在微博红火的年头,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和明星想尽办法“出人头地”,微博阵营可谓全面开花。去年11月22日,柬埔寨金边发生严重的踩踏事件,近百人当场死亡。这一事件在国内被媒体刊登报道后,引起一片哗然。河北省公安厅23日发出官方微博:如果发生踩踏该怎么办?微博上大家各抒己见,当日就得到接近上万个粉丝的转发。

这是一条典型的教消费者如何逃生的微博,因为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而引发网友的热烈追捧。在这方面,我国公安系统开设的微博做了很好的尝试。他们在开设微博时,充分考虑了微博本身的定位,以及内容对于粉丝的价值。

分析人士指出,微博传播的特点在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裂变式传播,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信息的娱乐性、互动性、创意性等指标,激发粉丝的兴趣,达到“病毒”传播的效果。一次成功的病毒化微博内容的,效果远远大于大量平庸内容的堆砌。

歌星王菲在演出中形象一向冷酷,整场演唱会只会说8个字“谢谢、谢谢、谢谢、谢谢”。但她在自己的微博中,却展露了率真和幽默的一面,与郭德纲相互调侃。她的这种率真、人性化的表露,使网民改变了对她表面冷酷的看法,增进了网民对她的喜爱程度。而“微博女王”姚晨,则善于通过微博与网友互动,大大增加了自身的影响力。

最近,国际避孕品大鳄杜蕾斯在微博上频频发力,其中一条微博具有“病毒效应”的内容:背景为三国故事之草船借箭。诸葛亮羽扇纶巾笑对曹操:何惧操,随便射!这条微博受到大批网民追捧并得到广泛传播。

微博传播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

相对于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以及其他产品,微博在传播方面有着诸多鲜明的特点。比如,门槛低,会写字的人都可以写微博;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多媒体化,可以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开放性,所有信息都是开放的,不像QQ群、手机短信那样私密;传播范围广;随时随地传播等。

传统媒体的传播由于受到设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传播。而微博则首次实现了随时随地传播,它可以通过WEB、WAP、短信、MSN、各种手机客户端等多个渠道进行传播,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间、空间以及物理的限制。凡是有通讯条件的地方和时间,都可以实现传播。

据报道,2010年5月29日9点27分,《华侨大学报》主编赵小波发了一条微博:在新浪,一条微博最终能走多远?不妨来做一下试验。有兴趣就转发,并请标明您的所在地。经过13小时23分,该条微博转发数突破1万条。除外,这条微博传遍了中国各地,同时它还传播到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韩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微博传播的范围之广。

2010年5月7日下午,一名叫“辣姜”的博友在现场通过手机彩信直播了房产企业家任志强被扔鞋的突发事件。“快报:一分钟前,大炮任志强在大连房协主办的论坛上,刚一上台,就被一个房奴听众扔鞋,愤愤而去,主办方十分尴尬,畅秘书长追了出去……”微博传播差不多成了现场直播,传播之快可见一斑。

传统媒体的新闻议程完全由编辑决定,即使是互联网媒体,重要位置的新闻设置仍然是由编辑决定。然而,微博出现之后,这种惯例和现实很快被打破。在微博上,受众一下子找不到已经习惯了的首页,也找不到要闻区了。但是,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注对象,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和那些渴望交流而日常无法交流的对象进行及时互动。从而不再被动地被编辑设置的议程去灌输,而是主动地获取信息、分享信息和进行互动。

企业借微博丰富自身品牌形象

微博营销目前已成为了一大潮流,营销者既要保持机构“形象”,又要有“人”的“温度”。使品牌拟人化,融入目标群体的生活,微博通过语言、行动特点,展示品牌的人格形象。人格化不能决定微博成功,但缺乏人格化的微博很难成功。

一些企业和机构也借鉴这种人性化的做法,丰富自身品牌的形象。一些机构官方形象上非常的严谨低调,但他们在微博上与网民的话题却非常的轻松,与网民拉家常,跟网民互动,使网民觉得这种机构不再是冷冰冰的,非常的亲切。让公众对其毫无距离感,增进了彼此的情感沟通。

2011年8月,北京下了一场近几年罕见的大雨,网民纷纷创作“到北京来看海”等恶搞作品上传网络,杜蕾斯立即结合该热点事件,做了一条北京大雨用杜蕾斯套鞋的内容,既符合网民热点讨论内容,又生动有趣,得到了网民的大量转发传播,也是对自身品牌的最大宣传。

不少企业把产品信息与许多受欢迎的话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企业宣传的重要平台。例如手机类厂商,招募手机拍的风景图片活动,可以在上传作品中注明是使用某企业产品的参赛作品,或者由该企业员工的公益的、萌宠的(企业员工小动物关爱小组转发)内容,突出企业员工的公益心和爱心,体现企业的品牌性格。

在微博内容方面,201 1年开始兴起的微博剧可谓一个创新。中国第一个微博剧是由新浪微博和喜剧2EF-推出的20集系列剧《客服很忙》,该剧于2010年12月12日在新浪首播。首集12日一上线,次日就有上千条微博讨论该剧。

据悉,《客服很忙》取材于网友贡献的段子,而剧中的角色,个个都是微博界的名人。该剧从剧本征集、挑选演员,到推广宣传等都在微博进行,所以得名“微博剧”。

总之,在微博世界,每个人都是信息源,每个人都是者,信息以滚雪球的方式迅速传播,使传统媒体在速度和广度上失去了优势。

微博将改变舆论传播格局

分析人士指出,在媒介决定论的时代,“媒介即讯息”,强调的是“以媒介为本”;而在“自媒体”时代,“我们即媒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因此无形中让媒介真正成为“人的延伸”。

据报道,去年8月,一家调查机构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8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3%的人表示会上微博了解大家对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的看法并发表意见。同时,还有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其实,微博不仅仅改变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舆论的传播方式,这种改变已经发生并且正在发生,它不仅仅体现在生活领域,也体现在其他领域。

微传播范文第2篇

微信的传播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无时不刻的在线优势、传播路径的“噪音”极少、传播效率高以及快速简便等。1)无时不刻的在线优势。笔者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数据统计,发现人们平均每天的PC端在线时长仅为3小时,而移动手机端的在线时长长达16小时。这就说明微信拥有人们最长的在线时长,这为它的信息传达即时性作出了保障。2)传播路径“噪音”少,信息的到达率高。这主要体现在公众账号的消息推送功能上,这相比其他的信息渠道中,者并不知道他的信息到达率是怎样的,但是微信公号推送的消息到达率是100%,通过后台阅读率和分享率都可以看得到。3)传播效率高。微信是O2O的企业服务与营销平台,可以拉近商家与客户的距离,在此过程中可以将线上的流量导入线下店铺中来,这相对以往大海捞针式的传播方式效率大大提升[2]。4)微信传播的方式快而且简便。微信的传播渠道是以移动客户端为主的,多数是安卓和苹果系统。现在,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通过微信进行信息的推送不仅仅是一种通信的途径,而且还是现代化的一种生活方式。同电视和电台等媒体等宣传方法相比,微信传播减少了一定的宣传成本,而且还节省了准备时间。大众账号在利用公众平台的基础上能够文字和图片,甚至是语音,这样就能推广和营销产品。对于传播的主体而言,微信传播的推动方式是最为快速和简便的,这也是其最大的优势。5)受众目标精度高。微信采用点对点的营销方式,其优势是明显的。微信公众平台的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在手机上订阅账号,企业或者是个人发出的信息能够直接打到用户的手机桌面上。此外,微信还能够实现手机通讯录同步的功能,向受众目标推动新产品的信息以及各种优惠活动等等。此外,二维码的出现使得微信能更好地宣传,无论用户是在线还是线下都可以看到宣传信息中的二维码,扫扫就能够关注该账号,而不用进行搜索。此外,微信还可以通过地域控制和用户分组推动消息,借助朋友圈定位,以病毒式的传播影响受众。

2微信传播劣势

微信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并不是毫无缺点的,依然在传播内容、传播制度、传播伦理上存在一些劣势的。首先,微信的传播内容具有“不可控性”。同样都是用户生产内容的微博在辟谣上可以很轻松,但是微信则不然,笔者在传播者的分析中已经提到为什么会难以公开辟谣。再者就是微信逐步开放第三方平台接口,用户隐私存在着极大地威胁。其次,传播制度的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公号频发推送内容,朋友圈营销泛滥。淘宝、代购信息陈杂,而用户不主动上传内容,这对微信来说将是致命性的打击。微信运营者也意识到这一点,比如现在公号不能私自给24小时内没有互动过得用户擅自推送消息,严禁朋友圈的恶意营销,等等的措施。另外,微信传播伦理约束力量不够。随着微信的发展给广大的用户提供了极大的通讯、消遣娱乐的便利,但是由于缺乏监管、用户使用微信心态等媒介素养缺乏培养的问题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例如:近几年的利用微信的犯罪的案件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犯罪主体是年轻人,他们利用微信的匿名性来从事犯罪行为。最后,微信传播受众覆盖问题。当前,微信营销客户端主要是针对行货手机,对于山寨机是不支持的。而我国的山寨的使用率是最高的。而且,对于互联网以外的PC机也不支持。同微博这类传播方式相比,微信传播的覆盖率是较低的,而且在获取受众上也难于微博,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信实现的是一对一的互动,是私密去中心化的,在微信上是找不到入口的。

3结论

微传播范文第3篇

一、微博历史与传播现状

微博是一个帮助用户完成信息分享传播和取得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以及各种客户端来建立个人社区,以120~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1]。微博最早是是来自于美国的Twitter,2009年新浪网的“新浪微博”,成为中国微博的第一家。中国网友也为微博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围脖”。国内大型的互联网网站新浪、腾讯和搜狐都相继推出了自己微博,也为广大使用者提供了一种全新另类的娱乐和人际交流方式。就像“Twitter网站的最大吸引力之一在于一种交流感。”(Sense of community is one of twitter’s main attractions.)[2]。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是继博客之后兴起的一种开放性的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者可以用简单的140字进行沟通,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在国外风靡的最知名的微博网站是Twitter,Twitter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改变着网络时代的人们,虽然它算不上一种技术革新,但确实推动了对于互联网理解的深化,它提升了网络表达的真实性[3]。

“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新浪微博的广告语道出了微博在现实生活中受关注的地位。2009年8月份开放新浪微博,新浪模仿国外知名的Twitter,并结合当前中国特有现象,打造出适合中国人的一个交流平台,特别新浪“名人博客”是利用名人效应和适当炒作,很快聚集大量人气,在推出后便成为了国内微博客的领跑者。

在微博的世界里,传播者的身份不断在发生改变,每个人可以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和接收者,也可以是受众或传播媒介,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动力。信息传播越来越人性化和个性化,也更加的注重了互动和平民话语权。受众可以和主持人形成粉丝关注,无论是线上和线下都可以随时交流,便形成了双向性的互动,甚至微博平台目前的提供者新浪网,也强调新浪网的各个内容频道应该如何应对和利用微博,也让传统媒体再一次面临挑战[4]。

二、微博的信息传播特征

(一)微博的传播优势促进新闻信息传播的发展

1.操作使用简单便捷

就拿国内最风靡的“新浪微博”来说,不论是电脑微博,手机微博,只需要下载一个客户端,注册账号,就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设置昵称和个人的资料,简单几个程序,就可以快速进入微博时代,强大的社交网络和大量信息,成为大多数人用来获取信息的新平台[5]。这里就像一个大平台,你可以关注名人可以关注朋友,可以满足人际交往互动的各种需要。简单的步骤,就可以马上进入“织围脖”时代。

2.信息传播碎片化,辐射性强

微博是对原有网络交流方式的创新,集合了以往交流工具优点,它拥有自己的主页,同时允许任何人阅读、评论、转发的传播。每个主页既是传播终点,又可以是下次传播的起点,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使信息迅速传播开来。微博作为一个跨媒体的传播工具,它的存在价值在于它具有的新闻即时性和简单快捷的交流方式。“Twitter确实改变了媒体版图”[6]。微博时代人人都可以发新闻,它把媒体的力量交到一般人的手中,透过微博大家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媒体。微博的出现,改变了新闻报道重大或者突发事件的生态环境,第一时间为用户播报热点事件和有价值的新闻消息。这些表明微博不仅是自我表达、人际交流的工具,而且迅速崛起为新的社会化媒体,它可以“是媒体,是生活圈,是消息源,是消费导购平台,是舆论场,是一个简单在外,复杂在内的媒体化、社会化、融合化的独特传播平台。[7]”

(二)微博的传播劣势制约新闻信息传播的发展

1.琐碎化传播。微博的实时传播的特征使得它不能够包含深刻的文化底蕴和精华,在这个平台完全成为网友们琐碎口语化信息和娱乐消遣的一个工具。现如今很多智能手机的出现,手机微博又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任何琐碎信息,多数微博内容都是一些个人的抱怨和琐碎化文字,并不能起到启迪人心的作用,内容多是网络垃圾,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文字也内容浅显停留在表面状态。据调查,在美国网站Twitter上有40%内容属于“我在吃汉堡”之类的无意义的琐碎嘀咕,个人琐事的相关信息占据传播内容的80%左右[8]。大量的琐碎的信息让受众在不停接受信息和状态的同时,能达到深入去思考的目的,信息传播中弱化了其连贯和逻辑。

2.信息泛滥和爆炸。微博传播主要借其强大的速度优势,和即时传播功能让微小的内容可以在瞬间引爆,形成了信息的爆炸式传播,进而给互联网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使用微博并没有任何的定性的限制,所以大多数信息就在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和核实的情况下,并不能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就进入传播过程当中,便形成了信息的浪费和泛滥,也因此将有效信息被埋没,造成信息提取难度。所以作为传统媒体更应有能力从信息的海洋中过滤、筛选符合特定受众需求的内容加以[9]。

三、微博对传统媒介的意义

(一)创造全新的新闻信息传播形式

微博汇聚的信息,并快速传播开来,突破了原有的媒介信息传播方式,制造出一个新的媒介环境。加大了海量信息的搜索范围,这样快捷的方式无疑是对传统媒介的一种挑战和创新。信息传播瞬时性和内容简单性,使信息接收者在收取和阅读信息并进行再转发的过程一步完成。实现了信息传播零时间。简单的新闻提示词,可以帮助人们在短时间找到大量的新闻信息源,不仅找到精炼的有效信息,也保证了新闻的价值。这种时效性和广泛性的微博新闻信息平台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不同方面的信息反馈。这种多维度的信息传递模式强化了微博的传播力,为传统新闻媒体提供新鲜度强和可靠度高的新闻信息。

(二)碎片信息产生新型话语权

虽然微博的信息是碎片琐碎的,但是这些单独的琐碎语言和某些重大事件相关联的时候,信息制造者就成为经历者和评价者。大量的琐碎信息在同一主题集中一起的时候,就可行程成强大的新闻事件源,并进而汇集成为热点话题,便成长成一种新型的话语权。“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为公众宣泄情绪提供了最佳的渠道[10]。在微博中有虽然多是琐碎信息,但是大量的相同新闻关键点和词汇集合,就会让这个话题成为焦点,帮助人们可以在其中快速提炼出新闻观点。

四、微博的新闻信息传播发展前景探析和对传统媒介的启示

(一)如何改善微博传播

面对微博文化出现的不足之处,应当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媒体把关责任。微博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信息,但首先应当要保证这公民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每位公民应当树立好良好的道德观念,合理的使用媒介工具,加强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网络道德观念,要自觉去履行和实践每一个网民应尽的责任,微博是一个新媒介工具,也正在一个起步阶段,需要不断调整和加强,而我国就有近4亿多的网民,数量庞大复杂,所以将要面临的情况也更加复杂。要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就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除了网民的自身自律,作为微博网站也要担负起把关人的责任,自觉合理的维护好信息传播的秩序,微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传统媒介与“微博”结合,实现信息传播的新发展

微博作为一种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有效结合的传播平台,以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和传播形态的创新带来传播领域的一场微革命,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模式以及舆论的生成方式。微博有着特殊的传播优势,我们应在不断优化它本身的基础上充分有效利用它,使之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利用其实效和互动性在深度上做功夫,可以让微博作为的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发挥其强大的潜在动力。传统媒体利用这种快捷有效的传播形式,结合起来对新闻进行筛选和扩大,加上法律法规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加大监管和把关的力度。微博是新兴时代的标志,传统媒介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两者融合,才能实现双向发展和共赢。传统媒体应在继承发扬其传统优势基础上积极探索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基于微博的传播特点及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好自身资源。(来源:今传媒 文/王 萌 编选:)

(作者简介:王萌,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影视批评研究。)

参考文献

[1]微博[OL].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

[2]苏克军,赵彬.我们既媒体[J].读书,2006(3).

[3]伊伦.Twitter来了[J].互联网天地,2007(10).

[4]李翔.微博凶猛传统媒体小心[J].经济观察报,2010(3).

[5]刘兴亮.微博的传播机制及未来发展思考[J].传媒,2010(1).

[6]刘晖.Twitter:微博客时代的到来[J].传媒,2009(10).

[7]黄朔.微博客多极化传播模式初探[J].青年记者,2010(4).

[8]赵民,张军峰.社会运动中的Twitter现象-—兼论Twitter的性质与发展方向[J].新闻大学,2009(4).

微传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微传播 大众传播 人际传播

谈及“微传播”[1],不自觉会将其与广播、电视、报纸这一类大众传播媒介联系起来,甚至将其视为大众传播方式的一种拓展,“传播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亲身传播,最后终于进入了大众传播作为目前大众传播的主要形式,资本与政治控制的大众媒介的功利性商业性垄断性日益明显,传者与受者的裂缝难以弥合在这种情况下,大众传播的又一种重要形式正在慢慢形成――微传播。”[2]但当我们细细去探究这一概念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理解上的障碍,就拿微博这一公认的“微传播”形式来说,“微博”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如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有着明显的不同,以下是大众传播与微博的传播过程:

一、微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

从上面两图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二者之间差异主要在于:1、作为传播主体来说,大众传播中的传播主体是职业的传播者,也就是专业的从业人员,无论是记者、编辑、还是主持人一般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而对于微传播的传播主体却不是如此,微博博主绝大多数都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并未受过专业训练,更不是以此为业;2、信息传播的介质不同,大众传播主要是通过传统大众传媒,即是通常意义上的报纸或广播电视或电影等直接传播,而微博信息的传播直接是依靠互联网络;3、传播的信息容量不同,大众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在篇幅上会较长,以此内容自然亦会比较丰富,或关于世界局势或是社会见闻或是娱乐信息等等,但微博信息一般在140字以内,内容的丰富性较之前者稍差,但其内容也大多侧重博主自己的经历、见闻等;4、受众不一样,这里的不一样主要是指受众与传播者的关系而言,大众传播的受众与职业传播者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疏远的,彼此是陌生人的关系,而微传播的受众与传播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相对而言彼此对对方是有一定了解的;5、信息的反馈方面有所不同,传统大众传播与微传播在信息反馈上的差异自不待言,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络的交互性特质所决定,这种差异自传统大众媒介进入互联网络后有所缓解,但不可能消除,这是由于大众传播的主体特性与信息制作方面差异,必然导致其信息反馈的滞后性,当然也影响到后续对反馈信息的处理;6、传播效果上有所差异,这种差异由前几个因素所决定,可以说是显而易见,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信息反馈的机会和对待反馈信息的态度等都决定了传播效果上的差异。综上,已不能将微传播简单视为“大众传播的又一种重要形式”。

事实上,不少研究者自然而然的将“微传播”归于大众传播名下是有原因的,自传播学科创立以来,大众传播学研究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显学,这当然有学科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的功劳,“我们所谓大众媒介通常是指一种传播渠道里有中介的媒介,这样的中介可能是复制和发送信息符号的机器,也可能是报社或电台之类的传播机构。我们所谓人际传播渠道通常是指从人到人的传播渠道,没有中介。”[3]按照这样一种定义,即便是“电话”是属于哪种传播渠道这一问题很难答,但施拉姆通过在“朴素心理学”层面上总结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区别[4],还是倾向于得出“电话是属于大众传播渠道”的结论,而“微博”这样一种通过互联网络传播的方式自然也应该属于大众传播的一种了,但上文我们就比较过大众传播与微传播的传播过程,以得出与此相左的结论,那么到底是哪个结论是对的呢?如果微传播不属于大众传播,那又是什么类型的传播?

二、“微传播”就是人际传播?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出于军事考虑建立ARPANet,而现今计算机网络如此深刻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可以说,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在传播学领域内,一般也将网络视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新的媒介,我们看到像BBC一样的传统大众媒体继续在网络世界拓展其疆域,也目睹了像雅虎、新浪这样的新兴媒介的崛起,这些确实大众传播渠道的一种拓展,它们改变了我们认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方式,但必须认识到互联网络的意义并非如此,还应该意识到其对个人生活,尤其是对个体交流方式的改变。如果说麦克卢汉所言之地球村更多的是预言,那么现阶段,已然成为现实――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能过互联网络,我们可以看到遥在海外的朋友的最新动态,通过网络即时通讯可以随时与之对话,或留言或视频聊天。时至今日,施拉姆所言之“大众媒介通常是指一种传播渠道里有中介的媒介……所谓人际传播渠道通常是指从人到人的传播渠道,没有中介?”“如果信息传输通道或渠道如电话线等也作为媒介的话,那么面对面交流时声波传动所依载的空气,或更进一步,我们各种传播形式所依托的时空可否算是媒介呢?”[5]想来施拉姆也是难以回答的。或许我们应该放弃如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一书中对在讨论大众媒介时强调“中介”这一概念的做法,因为“中介”在传播过程中实在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即便是在自然环境下的人际传播行为,依然需要中介,尽管这种中介没有不是其他人工因素,不然一个人的表达的信息另一个人如何获得呢?

我们回过头简略的看下传播的历史,从传播的内容上说不同的阶段有:肢体语言、语言、文字、图片、视频,也就是说需要传播的信息蕴含在肢体行为、语言、文字、图片、视频之中;从传播的过程来说,一个信息从制作到传播再到接收越来越复杂。举例说,自然环境下的传播过程是说者将语言表达出来,通过空气传播,听者听到说者所说的语言,当我们在电话或者网络视频的时候,其中便必须经过另一道更为复杂的传输工序(物理性质上的自动编码解码),也正是因为多了这些人工的中介,一般人都认为此间的“人工中介”便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根本区别,当然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将眼光放在报纸、广播、电视、电影这些传统的传播形式上,那么我们必然会认同上述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区别,但我们还有电话、短信、互联网络中的微博、即时通讯软件等等,当我们用电话或QQ与另一人聊天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能坚持认为这是一种大众传播行为?

通过微博向“粉丝”们信息的时候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前面我们通过对其传播过程的描述很难得出其就是大众传播的一种形式,那其是否就是人际传播的形式?是否就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口碑传播?还是根据施拉姆总结的有关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区别,施拉姆认为:人际传播渠道刺激感官方面相对较多、反馈机会较强、受众对速度控制较强、讯息代码中非语言信号所占比例较大、信息增值功能较弱、保存信息功能较弱、受传者选择能力较弱、满足特别需要能力较强。对照以上方面我们看到事实上能够全部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大概只有面对面的传播方式了。我们所说的微博、电话、短信都不能满足所有以上条件,那么还能说微博、电话、短信就是人际传播的方式吗?或许有人还是会坚持说是,因为在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做出区分本身就是难的,只要能满足以上多数的条件就应该算是的,即便如此微博这种微传播形式仍不能算是人际传播的一种。“微博的follow产品设计,保证了普通的微博至少有了固定的‘听众’。微博中某人的‘粉丝’会一直接收他的微博,follow机制保证了一个普通的微博与他的受众是‘连接’的,这就创造出一个‘分众’”[6]这样就好比,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什么时候我说的话都有那样固定的一群人听见,且我也只是对他们说的,这些听众可以立刻反馈也可以将我所表达的再转述给他的固定听众……而这样一个场景我们又可以用另一个场景来替代――一个人站在广场上对着固定的一群人发表“演说”,尽管“演说”的内容很少只有几十或一百多字,内容也不尽相同,各式各样,这样的情境到底是大众传播还是人际传播呢?施拉姆对此也不是很肯定。[7]

三、结语

至此,对于微博这样一种互联网微传播形式到底是大众传播还是人际传播我们仍没有确切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微传播既不是单一的大众传播也不是单纯的人际传播,或许应该将其看成是二者的结合比较恰当,而这尚需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参 考 文 献

[1] “微传播”这一概念的兴起不过几年间的事情,而这几年也正是互联网产业日趋成熟的几年,微博、微信等一系列产品的出现成就了这一概念,从此也可以看出人们讨论“微传播”的初衷不过是讨论利用互联网络这一新兴的传播形式,在本文中“微传播”也限定在互联网络领域内的“微传播”。

[2] 陶艺音:微传播特征初探.[J]. 新闻世界2012年第2期。

[3] [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15页。

[4] 主要体现在: 1、不同传播渠道所刺激的感官各有不同;2、反馈机会各有不同;3、速度控制的差异;4、讯息代码的差异;5、增值功能的差异;6、保存信息功能的差异;7、克服受传者选择能力的差异;8、满足特别需要能力的差异。

[5] 张锦:互联网络: 一个虚拟的传播社会(上).[J]. 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3期。

微传播范文第5篇

1.1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有广播、电视、报纸等,这些传播方式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局限,面临一些突发的新闻事件,传统的新闻媒体往往力不从心,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和信息。微博的出现,增加了新闻传播的方式,拓展了新闻传播的渠道,逐步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实现新闻传播媒介的多元化。

1.2加快了新闻的传播速度传统的新闻媒体,诸如报纸等,新闻传播的方式较为保守和滞后,传播的速度较慢,一条新闻信息的往往经过诸多繁杂的步骤,这一过程往往耗费太多的时间。而微博的出现,使得一条新闻从发生到得到关注传播只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者传播者,而不再是被动的接收新闻信息,这一点加快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并且得益于微博自身的交互关注的特点,一条新闻可以短时间的扩大受众,被更多的人看到,进一步提高新闻的影响力,最大化新闻的价值。

1.3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微博作为一个开放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微博新闻的便捷快速,使得信息得以共享化,降低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微博不仅为广大的普通用户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机构组织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汇集民意等提供了独特的平台。诸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公安系统相关微博用户的入驻,为民主发表民意,献言献策提供了途径,使得民众更加近距离的关注自己切身利益的政策方针,微博同时也为民众与政府机构组织交流提供了平台。

1.4降低了对于主流媒体的依赖长久以来传统媒体处于对新闻的掌控与垄断地位,传统的新闻媒体收集编辑都要经过严格的流程监管,新闻从业者是新闻传播的绝对主体,普通民众只能被动的接收一些经过严格筛选处理过的新闻讯息。微博的兴起,使得每个人都处于新闻传播的主体地位,民众可以自主的选择接收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讯息,从多角度看待和了解新闻事件,不再单纯依赖于传统媒体经过处理的信息,增加了新闻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了对主流媒体的依赖。

2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弊端及解决措施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有利有弊,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也不例外,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博自身的特性,微博在新闻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主要弊端有以下两点。

2.1虚假信息泛滥微博的低门槛,简便和快捷,一方面使得新闻传播能够更加具有实时性和快速性,但是同时也正是由于微博的这些特点,加之微博系统的监管体系不完整以及没有有效的过滤和拦截手段,使得每个人都可以不受限制的新闻信息,一些哗众取宠别有用心的用户,就会恶意一些虚假消息、过激言论以及社会谣言,这些不良信息不断涌入微博市场,造成虚假信息泛滥。微博新闻时代的传播速度较快,一条微博一经会短时间的被众多微博用户看到,获得较大的受众群体,人们阅读微博往往对谣言不会有充分的辨识能力,一传十十传百,也就造成了虚假信息谣言短时间的快速传播,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2.2新闻信息的碎片化众所周知,一条微博的字数限制是在140以内,这也就造成了微博新闻不能充分的表述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发展过程,使得阅读微博的民众没办法完整的把握新闻事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信息的碎片化。新闻者由于受微博字数的限制,同一个新闻事件往往需要多条微博加以描述,人们通过精简的微博接收到的都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没办法获取连续完整的脉络,并且普通的微博用户的新闻往往缺乏新闻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这就会造成人们对一些新闻事件的误读,理解上极易出现偏离。为了更好的发挥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需要有关部门以及民众共同努力,克服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弊端及不足。针对虚假信息泛滥这一点,有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关的措施来规范微博用户新闻的方式,对于滥发虚假信息,传播谣言的行为主体进行大力打击。同时民众也应该提高谣言辨识能力,不轻信谣言,不做谣言的二次传播源,微博用户之间还可以进行互相监督,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微博新闻传播氛围,拒接虚假信息,垃圾谣言。微博自身特点决定的微博新闻传播的碎片化问题,则可以通过微博与其他传统媒体优势相结合的方式,将碎片化信息构建完整的结构模式,以应对由于碎片化带来的新闻深度不足的问题。

3微博作为新闻传播新兴媒介的前景

3.1微博将逐渐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微博不仅是普通民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社交平台,也可以成为公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一些政府机构入驻微博,使得民众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国家政策的最新动态,关注自己切身利益的政策方针,并且积极主动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建言献策。相信只要政府微博能够遵照微博新闻的传播规律和基本特性,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做到及时准确,公正透明的报导新闻事件,听取民众的心声和建议,就能够进一步发挥微博新闻在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作用。

3.2微博将逐步与传统新闻媒体相结合,完善新闻报道机制微博具有传统新闻媒体所没有的方便快捷,实时性,简洁性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碎片化的不足,如果把微博自身的优势与传统新闻媒体相结合,势必会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新闻报道运作模式。快捷的获取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进行新闻当事人事件采访等的过程可以在微博中较为快速的完成,而最后的则可以通过传统媒体来进行,以便形成更加权威,准确有效的新闻信息。微博新闻与传统媒体相结合,一定会迎来新闻报道发展的崭新篇章。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