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局优秀教师(精选5篇)

  • 教体局优秀教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优秀课堂应达到市级公开课水平,上课教师人选和课题的确定,采用教师申请、学校选报、局教研室认定的方式进行。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走进课堂,发现、推荐优秀课堂;要积极组织各类教学比赛、教研活动,在教学比赛和展示中打造优秀课堂。 3.坚持好中选优…

教体局优秀教师(精选5篇)

教体局优秀教师范文第1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对优秀课堂拍摄、制作、播出,展示课改成果,推广成功经验,共建优秀课堂教学资源库,打造课改品牌。

2.优秀课堂应达到市级公开课水平,上课教师人选和课题的确定,采用教师申请、学校选报、局教研室认定的方式进行。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走进课堂,发现、推荐优秀课堂;要积极组织各类教学比赛、教研活动,在教学比赛和展示中打造优秀课堂。

3.坚持好中选优,将真正优秀课堂选拔进教学资源库,并择优在《教育频道》“雉水课堂”栏目中播出。要加快各学段、学科优秀课堂拍摄、制作工作,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建成具有课改特色的系统的优秀课堂教学资源库。

二、计划安排

1.2013年7月底前,完成队伍组建、计划制定工作。拍摄和编辑人员由专业人员与兼职人员组成,专业人员由局办公室、电视台《教育频道》栏目组选派,兼职人员从学校中选派,组成三个组,每组三个人(两个摄像一个编辑)。拍摄计划由局办公室和教研室共同制定,并报局领导批准后实施。

2.中小学(幼儿园)各年级、学科优秀课堂的拍摄,从点(课例、课题)开始,逐步成线(系统的优秀课堂实录)。各学科优秀课堂的拍摄计划按三学年的时间跨度进行安排。自2013年8月,每月28日在《教育网》“行政办公平台 公告栏”公布下月拍摄工作安排,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8日公布优秀课堂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3.对教学比赛获市一等奖、市一二等奖以上的课堂,以及市级以上大型教(科)研活动展示的课堂,可突破计划予以拍摄、制作、播出,并优先选进优秀课堂教学资源库。

三、工作要求

教体局优秀教师范文第2篇

为进一步激励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弘扬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校长的先进事迹,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20*年教师节,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决定表彰“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优秀校长”,市教育局决定表彰“*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县教育局决定表彰“*县师德先进个人”、“*县优秀中小学校长”。现将评选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广泛宣传

开展“四川省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是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具体体现。各学校(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开展“四川省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的重要性。把评选表彰“四川省师德标兵”等活动作为增强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评选范围

“四川省师德标兵”、“*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县师德先进个人”教龄应在10年以上(包括10年)且仍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学校)教师中产生。

“优秀校长”应在从事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学校)管理工作5年以上(包括5年)的校长中产生。

三、严格条件

(一)基本条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业务造诣较高的在编在岗教师。

(二)其他条件

1.“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在教师、学生中堪称师德表率,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在我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抗灾救灾过程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师德先进个人。

2.“优秀校长”:班子团结,民主和协,开拓进取,积极组织和投身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四、表彰名额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拟表彰我县的四川省师德标兵1名;*州市拟表彰我县:“*州市师德先进个人”15名、“*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8名;*县拟表彰:“*县师德先进个人”100名、“*县优秀中小学校长”30名。推荐名额分配见附件1。

各片区、学校、单位在推荐“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中小学校长”名额分配上要统筹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所占比重,要重点向农村村小学倾斜。

五、规范程序

“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校长”评选坚持本人申请,民主推荐,群众公认,学校(单位)决定,组织审定,并公示7天无异议后,自下而上按审批表的要求逐级审核,分级授予称号的方式进行。

六、材料要求和时限

为保证评选工作的顺利进行,各校(单位)务必于20*年6月18日(过时按自动放弃处理)前报送下列材料:

1.《四川省师德标兵推荐审批表》、《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优秀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见附件2、附件3)一式三份,要求字迹清楚,表格规范(必须打印且不得更改表的格式和大小)。各级“审核意见”栏需加盖行政公章。“四川省优秀校长”人选材料,需增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中的纪检监察机构审查意见一式三份。《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优秀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需同时报送word电子文档。推荐人选书面事迹材料(A4纸、标题用方正小标宋简体2号字体、正文用仿宋GB23123号字体、行距30磅、打印)一式十份。要求事迹真实、内容详实具体。

2.《*州市师德先进个人推荐审批表》、《*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审批表》、《*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见附件4、附件5、附件6)一式三份,要求字迹清楚,简要事迹详实、具体,表格规范(必须打印且不得更改表的格式和大小)。“*州市优秀校长”人选材料,需增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中的纪检监察机构审查意见一式三份。《*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需同时报送word电子文档。推荐人选书面事迹材料(A4纸、标题用方正小标宋简体2号字体、正文用仿宋GB23123号字体、行距30磅、打印)一式十份。要求事迹真实、内容详实具体。

3.《*县师德先进个人推荐审批表》、《*县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审批表》、《*县师德先进个人、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见附件7、附件8、附件9)一式三份,要求字迹清楚,简要事迹详实、具体,表格规范(必须打印且不得更改表的格式和大小)。“*县优秀校长”人选材料,本局要征求纪检监察机构意见并形成材料一式三份。《*县师德先进个人、*县优秀中小学校长推荐名单一览表》需同时报送word电子文档。推荐人选书面事迹材料(A4纸、标题用方正小标宋简体2号字体、正文用仿宋GB23123号字体、行距30磅、打印)一式十份。要求事迹真实、内容详实具体。

六、组织领导

教体局优秀教师范文第3篇

肖霄园长口中的“机关二幼”是桂林市机关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机关二幼);芦笛幼儿园的变化,正是得益于机关二幼的“精准帮扶”。为提升辖区民办幼儿园的保教水平,加快区域学前教育的发展步伐,秀峰区于2014年实施学前教育“精准帮扶”,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2016年获选为“广西学前教育改革试验区”。

精准帮扶,提升民办园办园品质

秀峰区东方日出智力幼儿园(以下简称智力幼儿园)也和芦笛幼儿园一样在“精准帮扶”中获益,该园在秀峰区解放西路幼儿园(以下简称解西幼儿园)的帮扶下发生了蜕变。智力幼儿园是一所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原本基础不错,但由于办园时间久,加上收费较低,再无力提供更好的硬件设施、培养师资。

“与解西幼儿园结对后,我园改变很大,一个很突出的表现,是招生容易了很多。几年前,为了吸引更多孩子,我园老师要到街上发传单,但效果仍然不佳。如今不一样了,我园的保教质量逐年提高,还获得了秀峰区民政局社会组织评估的4A级幼儿园称号,附近的家长纷纷主动把孩子送来我园。就在上个学期,都临近期末了,还有50多名幼儿入园!”智力幼儿园园长张兵对“帮扶机制”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秀峰区教育局进行“精准帮扶”的改革?据秀峰区教育局局长康岱增介绍,该城区目前拥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3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市级一类幼儿园2所,优质公办园数量居桂林市前列,但民办园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仍存在基础差、教师流动性大、发展缓慢等问题。为此,该城区依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具体要求,于2014年启动了“秀峰区学前教育提质创优工程”,开始建立学前教育“精准帮扶”C制。2015年,该城区立项桂林市“十二五”规划科研课题“示范园帮扶多元普惠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启动课题后,秀峰区按照“自主参与,试点推进”的原则,组织辖区内3所省级示范幼儿园与4所多元普惠幼儿园结成了帮扶对子。“我们有基础、有能力开展这项工作。”康岱增局长信心满满地表示。

金豆豆幼教集团下的秀峰区西岭3Q贝贝幼儿园(以下简称3Q贝贝幼儿园)也是秀峰区“精准帮扶”的受惠者之一,与之结对的是76140部队幼儿园(以下简称部队幼儿园)。3Q贝贝幼儿园园长黄志山告诉记者:“部队幼儿园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了我园的管理弱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现在,我园已经跨过了原始的听、看、观的管理阶段,管理更加规范、系统了。去年,我园的资料管理工作还获得了桂林市的优秀等级。”

为确保“精准帮扶”有序开展,秀峰区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三年中,秀峰区共筹措资金1 000多万元,作为公、民办幼儿园的改扩建、购买设施设备经费,同时制定《秀峰区学前教育奖补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普惠园优质优价收费及税收优惠制度,扶持普惠园发展。此外,该城区还组织教师参加桂林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并组织教研员、优秀园长及各园骨干教师成立了“秀峰区学前教育培训中心讲师团”,围绕当前学前教育的焦点问题,平均一两个月开展1次“教研智慧论坛”活动和其它专题讲座,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们开展示范园帮扶普惠园活动,目的是以示范园的优秀管理理念、师资、文化带动普惠园发展,实现普惠园与示范园‘规范管理一个样、教研培训一个样、内涵建设一个样’的目标,最终提升整个城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康岱增局长对记者说。接下来,秀峰区还将依托高校,建立教师培训基地,促使教育局、教研室与各幼儿园间的多层联动,推动区域学前教育走上优质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结对互助,提升幼师队伍整体素质

“如果没有‘师傅’的指导和鼓励,我连上公开课的勇气都没有,更别说参加比赛,而且还在比赛中获奖了。”3Q贝贝幼儿园教师滕章媛感慨道,“以前一听说有比赛,我就躲,因为没有底气,害怕。现在,我只要看到比赛通知,就主动要求参加。”2015年10月8日,滕章媛参加秀峰区青年幼儿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抽签时,她抽到的活动内容是一首她完全陌生的歌曲《大鞋与小鞋》。正当她茫然不知所措之际,她的“师傅”赶到了。在“师傅”的指导下,她很快理清了教学活动的思路和整体构架,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6份说课稿和6份教案设计。

“当时真是超级紧张,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可看到台下‘师傅’鼓励的眼神,我就豁出去了。最后,我得了二等奖。当时,很多参赛选手是示范园的老师,我一个民办园老师居然获奖了,真是不敢想呀!”回想起那次比赛,滕章媛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自那之后,滕章媛一改以往的羞怯、不自信,保教能力逐步提升,如今已成长为3Q贝贝幼儿园的骨干教师。

滕章媛的成长是秀峰区幼教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教师“结对帮扶”是秀峰区学前教育“精准帮扶”机制的一项核心工作,共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领导层结对,由示范园领导层对受助园领导层进行园所管理、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二是教师结对,由示范园骨干教师对受助园教师进行区域设计、活动安排等方面的指导。通过一对一的“师徒结对”,帮扶园向受助园“输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保教方法,有效促进了受助园师资素质的整体提升。

“说实话,民办园的老师也知道开设活动区的重要性,却是有心无力,因为他们不懂怎么划分活动区域,不懂如何投放材料。”机关二幼园长王馨萍说。造成此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民办园教师缺乏专业引领,“师徒结对”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据了解,教师的“结对”方式是多样的,除了常规的跟班跟岗学习,师徒间还可以通过“秀峰优质幼教群”“结对帮扶群”“秀峰区学前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等QQ群、微信群进行交流互动、共享经验。此外,结对园双方还经常开展园际教研活动,丰富了结对帮扶的内容。

“机关二幼和我们结对后,王馨萍园长亲自带着副园长、保教主任和骨干教师,手把手地教我们划分活动区域、制作区域材料和组织区域活动。在机关二幼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们进步很快。”芦笛幼儿园园长肖霄说。尤其令该园教师感动的是,机关二幼的“师傅”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指导她们,有时在深夜还通过QQ、微信与她们沟通交流。

深化帮扶,推动区域学前教育全面发展

“精准帮扶”成效如何,幼儿的进步和家长的认可是最好的佐证。对家长李秀青来说,芦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升直接体现在了孩子的身上。她告诉记者:“开始时,我的小孩不是很愿意去幼儿园。但现在他每天晚上都要听肖园长的‘园长妈妈的睡前故事’才肯入睡,早上一大早就起床吵著去幼儿园,在家还懂得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呢。在幼儿园老师们的引导下,他变化很大。”

而解西幼儿园的帮扶,则让智力幼儿园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智力幼儿园园长张兵告诉记者,过去,家园沟通一直是令她备感困扰的问题。“以前园所举办活动需要家长配合,不少家长会找各种理由推脱,还不时有家长到园里闹事的情况发生。自从和解西幼儿园结对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现在,只要有活动,家长都能积极参与,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张兵园长说。

“精准帮扶”既改变了4所受助园,也促使3所帮扶园主动自省和提升。对3所帮扶园来说,“帮扶”工作是对自身办园水平、师资水平的一大考验。通过两年多“精准帮扶”的考验,秀峰区3所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均于2016年顺利通过自治区示范幼儿园的复评验收。

各园保教质量的稳步提升,预示着秀峰区“精准帮扶”机制逐渐走向成熟。而这只是秀峰区打造“广西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的第一个阶段。据康岱增局长介绍,该城区下一步将从教师帮扶、管理帮扶等基础帮扶逐步过渡到建设园所特色文化、打造区域特色学前教育课程等更高层面的帮扶。“我们不仅要缩小示范园与普惠园的发展差距,还要打造各具特色的普惠园,形成一园一品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康岱增局长说。

如今,秀峰区教育局已经初步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以进一步释放“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红利。未来三年,秀峰区将围绕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工程、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工程、园所特色文化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以及优化办园品质、优化保教质量、优化园所内涵“三个优化”,做好做足区域学前教育提升发展的工作,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教体局优秀教师范文第4篇

各学校: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2个教师节,为进一步宣传我县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打造文教强县,经研究,决定在教师节期间,本着 热烈、简朴、务实 的原则,开展系列庆祝及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有关活动安排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开展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县优秀教师20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100名。各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展系列庆祝及主题教育活动,对本单位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进行表彰,肯定成绩,树立榜样,弘扬正气,激励广大教职工立足岗位作奉献,争当先进创佳绩。

二、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县教育局党委、县教育局将于教师节前夕开展对离退休教师、特困教师、农村一线教师、特级教师、先进模范教师及到新疆和宁夏支教教师家属的走访慰问工作。各学校也要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教职工和特困教师等活动,以激发广大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的热情,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县教育系统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我县改革开放特别是 十二五 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突出成绩;宣传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宣传学校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和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宣传我县贯彻全国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的成效。有条件的学校要以图文形式综合展示办学成果,让全社会更多地了解教育、重视教育、关心教师、尊重教师,努力创设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县教育局党委、县教育局将组织开展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汇编、组织新任教师集体宣誓、学校与教师继续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责任状等活动。

教体局优秀教师范文第5篇

郝民:济宁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著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孔、孟、颜、曾、子思五大圣人的故乡和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2013年11月,视察山东济宁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济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推动儒学研究与传播寄予了殷切希望;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近年来,济宁市深入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立足济宁作为儒家文化发祥地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围绕“打造首善之区,教育先行”的工作目标,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工程。我们希望通过文化经典的熏陶和教育,促使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确立道德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来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大海航行靠舵手。”请问,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育局是如何进行顶层设计的?

郝民:在市委市政府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我局全面部署、稳步推进,以“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科学技术”为重点进行多层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各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制订教学、活动计划,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纵向我们主要围绕“传承、挖掘、发展”这6个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精神。自2007年开始,我们首先从小课题入手,找准工作的突破口,提高针对性;然后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有效拓展。横向我们主要围绕“机制建设、课堂教育、活动载体、校园文化”等方面全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市教育局成立了济宁市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起草了《济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指导纲要》,为全市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参考和指导。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加深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传统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进一步整合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任何一项举措,落地是关键。也就是说,蓝图规划得再美好,须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方可实现。不知道贵市各学校都采取了哪些k法,来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郝民:在工作布局上,我们坚持做到“四个纳入”: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科融合;将传统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将文化素养纳入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和业务考核,提升教师能力;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育督导项目,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学科渗透,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学科课程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内容,挖掘传统文化因素,渗透中华文明美德,使学生感受、认同、接受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如: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许可,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引导。

二是开设“传统文化”地方课程。按照山东省课程开设方案,在1―8年级按照每周1课时的要求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各学校也会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三是活动拓展。分学段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霍家街小学以“经典文化塑造民族精神”为德育命题,开展系列的文化教育活动,让国学经典“诵进课堂”“书进课堂”“唱进课堂”“舞进课堂”。学校开展的“晨诵、午写、暮读”活动,已成为霍小国学经典教育的每日“文化三餐”。

四是环境熏陶。通过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校报校刊、校园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曲阜市形成了“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顶层设计的思想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熏陶。那么,在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济宁是如何将抽象的价值观念渗透到课程之中的?

郝民: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融入到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各学科课程中;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前备课、课中讲课、课后辅导、设置评价;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经典中萃取学习素材,达到“人人学经典,人人修美德”的效果。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国家课程整合。结合区域实际,我们重点探索了国家课程(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适度融合,在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实施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两者横纵两方面的融合度,增强课程的弹性。

地方课程渗透。我们还注重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加强课程建设。我局前后共编写了多本地方课程读本,如《传统文化》《济宁传统文化教育读本――走进孔孟系列丛书》《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读本》(共6本)等,供全市中小学生选用。

校本课程强化。为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推广优秀校本课程,我市各中小学校挖掘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2013年,我市开展了全市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评选出儒家国学经典50余部。如曲阜的《走近孔子――家乡卷》、邹城的《走近孟子――故事卷》、嘉祥的《曾子小故事集锦》、泗水的《中华诗文经典诵读读本》、梁山的《水泊名声》等优秀作品,都充分体现了本地特色。

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单靠学校的力量,显然效果不能最大化。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合作,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叠加的影响。在济宁市,除了学校积极实施,家庭和社区是否也参与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来了呢?

郝民: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人的活动,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区的配合。若只有学校而]有家庭和社区,或只有家庭和社区而没有学校,都不能承担起培养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

我市充分发挥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作用,利用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培训,开展家长与学生共读国学经典活动,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良好家风,共同创设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如:和平街小学开展了“家长课堂”活动,开设了班级特色课程,融合了折纸、书法、象棋、中华诗词等多种特色,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一次,发挥家长的特长,打通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又一个渠道。

与社区合作方面,我们主要利用博物馆、纪念馆、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等校外活动场所,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带领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从蓝图规划到落地实践,从课程整合到人才培养,从学校主导到各方合力,济宁市的传统文化教育工程能有序顺利地进行,一定有一些机制和措施来进行保障。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吗?

郝民:我们首先积极争取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充分发动社会热心人士进行捐资助学,落实资金,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其次是建立机制。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年度工作中来,分学段、分步骤、有针对性地逐步推进。引导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安排上立足长远,不断完善,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

再次是优化师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在工作实施上,我们打破文化经典难学难懂的困境,强调传统文化融入师生日常生活中;打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就要配备专任教师的困境,倡导热爱国学的中小学教师人人可做国学导师,要求做到边学边教,以教促学;打破没有时间学习经典的困境,倡导“班前课后、晨诵暮读、午写路背”的学习模式;打破为考试而学的困境,树立以文化人、经典育人的学习理念。

具体来讲,我们组织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外出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应用于我市的教学中。此外,我们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题培训、骨干教师专题研修、国学导师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建立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能力。

最后是完善评价考核。我们把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考核之中,加强督导检查,以考核带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程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还是一个长线工程。贵市在推进该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是否面临着一些挑战?又将如何解决呢?

郝民:近几年,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是家庭层面。当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家长人际交往的重心由生活社区转为工作单位,交流方式的重点由面对面沟通转为网络虚拟交流。特别是现代家长对网络的迷恋和依赖,导致家庭成员之间交流锐减,如此,孩子与父母交往的机会也大大减少。此外,家长的教育目的具有单一性、片面性,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智力因素方面,部分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孩子的人文实践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