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企业管理部(精选5篇)

  • 实习企业管理部(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企业中高职实习生管理现状 1、企业管理中高职实习生的实习类别不同 在企业中,高职实习生参与企业实习是以不同的身份进驻企业的,实习类别主要分为:学习期间的顶岗实习与毕业前的实习。针对实习类别不同,企业对高职实习生的管理方法也是不同的。 当前…

实习企业管理部(精选5篇)

实习企业管理部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实习生;管理

随着国内人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实习生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目前许多企业都在聘用学校实习生,其中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及管理下,大部分为高职实习生。这部分高职实习生并没有纳入常规的员工管理体系,与正式员工的身份、心理、工作经验等都有较大的区别,这显然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企业中高职实习生管理现状

1、企业管理中高职实习生的实习类别不同

在企业中,高职实习生参与企业实习是以不同的身份进驻企业的,实习类别主要分为:学习期间的顶岗实习与毕业前的实习。针对实习类别不同,企业对高职实习生的管理方法也是不同的。

当前大部分企业中的主要管理方法为:(1)对仍在学习中间的“顶岗实习”的高职实习生,企业应以教授经验为主,然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它不会真正以“教”为主。经调查,很多“顶岗实习”的高职实习生反映,实习生通常从事比较基础、边缘或缺乏技术含量的工作;(2)对于毕业前的实习生,企业对其管理区别去“顶岗实习”的学生。因为面对这部分即将毕业的实习生,企业经过培养完全有可能留为己用,因而在管理过程中是以企业新进人员的管理标准进行严格管理,以缩短实习生的毕业与就生差距;(3)还有一部分特殊的高职实习群体,这部分实习生没有很强的专业技术,为了毕业拿分实践证明,才托关系靠门路挂靠在某家企业之中,对这部分实习生的管理基本上不存在的,只为应付差事,能够拿到实习证明,顺利毕业。

2、企业管理中高职实习生管理的制度失效

实习生的职业化程度较低,进入企业后不能马上适应新环境,难免犯一些不职业、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错误。实习生管理的制度失效主要表现为企业对高职实习生的工作缺乏必要的设计,未与实习生单位做好洽谈工作,双方在实习生管理方面出现漏洞,缺乏有效的管理沟通,尽管企业与学校均立有实习生管理守则,但真正落实起来十分困难。另外,很多使用过实习生的单位发现,花了很多成本对实习生进行培训,要么是效果不好,要么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这一批实习生刚培养得可以初步胜任岗位,实习生就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只好再培养下一批,企业不得不把自身置于“培养―流失―再培养”的恶性循环里,实习生管理制度名存实亡。

二、企业中高职实习生管理失效的原因

1、企业和学校方面:目前,有许多企业在大量使用学校实习生。这不单是学校教育培训的推动,实际上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招用实习生已经成为其实施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而接受实习生的单位除了利用实习生的劳动力外,真正能利用到学生实习生的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少之又少。企业和学校对实习生又缺乏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2、实习生自身方面:高职实习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实习生年龄偏小、思想不够成熟、自我定位不准确、实习流动性大等,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实习生的心理障碍与一般员工相比,企业实习生由于身份特殊,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从“天之娇子”的大学生到地位卑微的临工和杂工,有时还会被同事嘲笑“眼高手低”。劳累的工作,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自我观念的冲突等,都会使实习生产生紧张、焦虑、

失望和苦恼等心理障碍。实习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学校、企业及本人共同解决,但对于新上岗的特殊一线员工,更值得企业管理者注意。久之,大部分实习生对所安排的实习工作满意度降低,出现的消极情绪必定会影响到工作质量。

三、企业加强高职实习生管理的对策创新

1、求同存异,加强校企合作的制度管理

校企合作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实习生、企业三者各自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分工,属于三者之间的博弈。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依赖一整套合作机制的建立、健全。求同存异,加强校企合作的制度管理,这是企业加强高职实习生管理的创新举措。(1)对于企业来讲,根据国外对实习生管理的经验,我们发现重视并充分利用实习生正日渐成为跨国大公司一个有效的招聘战略。很多大公司乐于把实习生看做潜在的资源,将实习学生看做宝贵的人力资源,考察实习学生并评估实习生成为正式员工的可能性,这很值得我国企业学习。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招聘及管理应化被动为主动,对实习生的用人态度应该从“用了就扔”转变为“精选留用”。因此,建立实习生人才库,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创新手段,应及时更新,随时为企业服务,为以后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2)对于学校来说,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生的“练兵之地”,同时顶岗实习还兼具学生“就业预备期”的功能,对企业储备人才和学生快速就业有着积极影响。学生在为期一年(或半年)的实习期里,能够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企业,提高自身职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拓宽选拔、培养和储备人才的渠道。因此,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实习基地是高职院校强化实习生管理的创新举措及根本保证。

2、绩效管理,严格实习过程的考核方式

实习企业管理部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 毕业实习 物业管理 校企联合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是管理基础理论和管理技能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专业,所服务的行业具有综合性、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随着物权法、新劳动合同法及新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用工制度更严格,急需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毕业实习是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掌握实际岗位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通往就业的桥梁。下面谈谈我系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管理的一些体会。

1.时间安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二月底到六月初,为期十四周。由于实习时间较长且连贯,学生岗位实际操作机会多,企业岗位安排灵活,对学生的考察充分。另外,学生之前已学完系专业教师与物企总经理和行业协会专家一起研讨确定的各模块课程,且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通过校内实训室操作“物业管理系统”模拟软件及面对任务的准岗位员在岗课堂模拟训练,使学生对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已有一定了解。同时聘请的兼职教师如企业总经理和行业领导举办的专题讲座和座谈。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加之一年级的社会实践(二周)和二年级的专业认知实习(五周,不同类型管理规范的物业参观和实习基地岗位基本操作),为毕业实习作好了较充分的准备。

2.实习企业的选择。毕业实习须以就业为导向,除实习基地企业外,实习前还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具有一级和二级管理资质、社会声誉好、品牌优、企业文化先进的物管企业,它们管理着不同类型物业,如新建中高档智能小区、涉外小区、高层综合办公楼和商住楼、著名外资企业等。了解这些企业目前可供实习的岗位和要求。是否有新招聘学生的计划;如有新项目企业更合适。这样既满足企业目前需求;学生又能从头学起(从前期介入、早期参与和验收接管开始)。对他们学习和就业都有利,且实习费用一般都由这些企业负担。

3.校企联合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3.1 签订实习协议。实习前与实习物企充分协商后校企双方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同时聘请企业总经理或部门经理作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老师。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一起细化实习考核表,包括实习的时间、进度、任务、岗位考核要求、考核成绩评定方法等,共同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从而保证学生在岗位上得到充分地实际学习和锻炼,并使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内容能切实体现学生岗位操作与理论基础知识的结合。

3,2岗位安排与实际操作。实习第一周由企业对学生进行内部培训;内容包括企业领导介绍本企业文化和管理经营理念等。部门经理具体介绍各岗位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程序和安全事项等。第二周由部门经理或主管参照学生简历所述特点,将学生分散在不同岗位,并指定一位师傅在岗位上进行“传、帮、带”。学生上岗时佩带胸卡,以准工作者姿态、按企业作息时间与员工一起上下班,从基层做起,在岗位上直接动手、具体操作。譬如,在管理处前台接待业户,学会倾听业户各种意见。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学会与不同类型业户进行交流与沟通。特别是跟师傅去做催收欠费工作时,学习如何根据业户的经济情况、目前心态、还款金额、还款态度等做好宣传、解释、沟通和说服工作等;在工程部门实习时,参加现场维修服务,了解屋顶水箱、地下室水泵检修和业户室内水管堵塞的原因等,以及停车库、门禁系统智能管理软件操作,掌握电梯运行维护管理,了解安防和消防联动的现场操作程序等;装修管理中,劝导阻止敲承重墙、违章搭建和高空抛物,以及管理建筑垃圾等;在财务部门实习能熟悉公司现行的收费制度和物业管理财务软件的使用;参与公司物业报刊编辑和小区文化活动,特别是局域网上文化活动。如对宠物管理方法利弊进行网上辩论等{参加站岗安保、楼道保洁与花树绿化养护和回访管理。通过这些实际岗位实习。增强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而实际经验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前考取企业认可的“物业管理员”上岗证等相关证书。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时,也拍摄一些实习现场照片,收集学生实习素材以及企业的基础资料,促进“双师型”建设和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3.3 毕业论文与实习岗位的关系。毕业论文内容充分反映了与岗位实习的相关性,主要涉及:在客户服务部如何服务各种类型物业的业户、投诉处理、公司品牌与人性化服务管理,物业前期管理、安保三防管理,不同季节的保洁、全装修房装修纠纷、如何处理物业与业主、业委会三方关系、物业收费和维修基金的管理使用、绿化养护管理与经营、保安巡更系统、车库和门禁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会所特色经营管理等。还有具体岗位管理难点的处理建议。如停车位、宠物管理等。实习结束后学生人人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着重考察论文中理论结合岗位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成绩由毕业论文内容(占35%)、答辩情况(占15%)和实习平时岗位表现(占50%)综合评定毕业成绩,与高职学生培养特色相适应。由于实习安排组织得当、效果明显,因此每年都有近75%的同学在实习结束后与实习单位鉴定了四联单,其余学生借助在这些企业实习的良好背景,在毕业后不到一个月内都实现了就业。

实习企业管理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培训;模式

在传统的企业发展中,进行企业培训的时候,主要就是要培养员工的劳动技能,引导员工创造出更多的生产价值。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员工劳动的技能、对企业业务的熟悉程度,成为员工的重要素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时代与知识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企业的信息得到迅速的扩张,人们对知识的重要价值有了重新的认识。因此,在企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对知识信息进行充分的整合,逐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培训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相互整合的模式

在当前企业的发展中,知识管理与企业模式一直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知识管理的状态,并没有对企业的培训工作带来改变与创新。在知识管理的理念下,企业的培训观念、制度、结构等方面探讨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模式的整合。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企业需要围绕自己的核心任务进行研究与探讨,传统模式下的直接制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企业的组织模式必须进行变革,要建立多元化、网络化、沟通化的管理机制,加强各个部门、上下级、员工之间的沟通,促进各种信息资源的流动,提高对企业发展与变化的适应能力。为了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就要加强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在企业内部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构建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员工自助学习、主动学习,拓展员工的视野与思维。建立学习管理机制与知识激励机制,针对每个员工的个性特点、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方法、工作能力来进行培训模式的构建,传统模式下统一的、标准化的职位晋升机制已经没有生存的空间,必须针对每个员工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企业的培训还要与企业自身发展的长远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企业的培训部门应该着重培养员工获得有利于企业战略的知识与技能,从工作的人才培训与企业的战略发展以及社会需要的角度设定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逐渐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的核心发展。

二、知识管理下企业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

在知识管理的弄湿下,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中的知识内容、知识系统、知识信息来建立企业培训的资源库,更好地将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立信息资源的共享库,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提升企业发展的整体效果。

1.在企业的培训体系中,纳入非正式学习的理论。知识管理的模式下,信息的获取方式逐渐增多,面对大量的信息,企业培训的时候难以满足知识的增长速度,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就满足了员工的学习需要。非正式学习就是员工利用自己身边合适的条件学习,在学习的时候也是具有明确的目的,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加强员工的非正式学习,要融入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管理、研发等工作中,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工作效率与学习效率上实现双赢。大量的教育调查研究显示,只有人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处的、是会运用到实践中的,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非正式学习就是结合人们的这种心理,企业培训的时候,要将非正式学习纳入到员工的工作情境中去,对员工实施有效的影响,逐渐将知识内化且自身的知识,同时,员工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得到提升,学习再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企业需要为员工的非正式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搭建学习的平台,注重信息的共享,逐渐提升员工的学习能力,促进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学习之间的相互整合,逐渐调动员工工作与学习的热情,促进企业培训工作的实效性逐渐的提升,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转变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手段。在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的模式下,企业培训的范围逐渐的扩大,员工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与学习能力的提升成为必然的要求。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情况下,单纯的培训方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员工的整体需要,因此,必须结合新的技术手段,促进培训方式不断升级,提升员工的学习能力。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培训方式逐渐的受到企业的重视,新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企业知识的不断更新,有利于加强员工在基建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随之而兴起的实践社区、试听培训、E- learning、虚拟现实、虚拟教室技术等培训方式相比于传统培训更好地满足培训需求的个性化和培训内容的多样化需求,完成了培训部门由提供知识产品向提供学习服务的职能转变。

3.加强培训部门的重视,提升培训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当前很多公司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知识管理中心或者是培训部门,大部分的培训部门属于人力资源部门。在知识管理的模式下,培训中心的设立非常重要,企业需要对建设培训部门加强重视,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企业的战略决策、执行部门、培训中心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提升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在很多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下,已经建立了企业大学的培训模式,运功集体学习、知识交流并且加强教育培训,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发,推广企业特色的思想、文化、价值,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加强员工学习的沟通,提升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企业发展、个人发展、培训工作相互统一,逐渐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在知识管理的时代背景下,转变企业的培训模式,改变员工的知识结构,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知识管理下的企业培训,应该注重员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作动力的提升,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一步步的改变员工原有的知识与技能,逐渐提升其工作能力,为企业的发挥在那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维佳,仲伟林.知识型员工培训策略[J].论坛,2009,(1):42-26.

实习企业管理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传统管理;对比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84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企业管理模式的实施与完善对企业经营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能使企业内部得到进一步优化,进而在全面挖掘与发挥员工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基础上,为企业赢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改变,各企业也取得不同的发展成果,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管理的意义也显得尤为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学习型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1 传统管理模式

传统管理模式指的是直到20世纪末一直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管理理论与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根据企业内部不同职能来划分出决策、行政和职能机构,而每一个机构又是结合具体分工由多个部门构成的。同时,这些部门又受到高层管理者的垂直管理,而中层管理者也可以直接管理所属部门的员工。这种组织结构背景下,高层管理者具有监督与控制的权力,而中层管理实施的一系列政策都要向高层管理者请示、申诉,并服从其下达的一切命令,进而形成垂直式的管理体系。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需要进行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学习型管理模式

学习型管理模式是对传统垂直管理体系的改良与完善。学习型组织应该具有层次扁平化、系统开放化等组织形态,组织成员应通过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来对组织结构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与改善,这种组织模式的实施,能使因思考方式与工具不当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这种组织应用于学习型企业管理中,能够全面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培养和提升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逐渐建立其一种有机的、扁平的以及符合人性的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

3 学习型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第一,传统管理采用的是垂直的管理方式,而学习型采用的则是扁平式。垂直式管理方式具有很强的等级观念,重视权力结构化,强调下级应严格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命令;而扁平式则恰恰相反,其强调应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对企业内部管理机构进行精减,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在不断提升员工自觉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其对领导的依赖,进而在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各个部门之间融洽相处、协调合作,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学习型管理主要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全员参与,使每个成员的潜力能够得到全面挖掘与发挥,也通过积极的参考多方反馈意见,来确定正确的工作方向。

第二,传统管理比较重视有形生产资料,而学习型则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由于受到生产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管理模式也提高了对资金、设备与土地等有形生产资料的重视程度。而学习型管理模式则比较注重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强调管理活动的开展应以人为中心,关注员工自身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学习型管理模式更加人性化,通过培养和提升员工工作能力,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更好地为工作服务。实施学习型管理模式产生的效果,不仅能全面激发员工工作活力与热情,并充分挖掘和发挥员工潜力与创造力,使其能够将企业目标视作自身努力工作的方向,并与企业共进退。而传统管理模式产生的效果则很难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工作表现。

第三,传统管理模式重视企业制度,学习型管理强调实施综合管理。传统管理模式通常会将管理重点放在企业制度上,并想要通过实施企业制度来实现理想的企业管理目标,并以此来督促员工细致、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并积极的服从上级下达的命令。而学习型管理模式则强调要培养和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以及工作自觉性与能力,并将企业全体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视作企业的基本准则,促进全体员工努力学习,进而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同步发展,并形成员工促进企业发展,企业促进员工进步的发展形式。传统管理所产生的效果则常常会导致员工对工作产生抵触、消极的情绪,并抗拒企业实施的一切管理制度。而学习型管理产生的效果则能使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也是企业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这样不仅能让员工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态去学习、工作,并且能更加自觉、积极地配合上级领导开展相关管理活动,进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4 结 语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更好、更长久的发展,那么在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等方面就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结合时展特点,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又要将传统管理模式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因此,传统型与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都各有优势与不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将两者进行科学整合,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一味追求新颖,应全面考虑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特点与需要,将学习型和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科学整合,进而使两者的优势能够得到全面发挥,在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马蕾.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3).

实习企业管理部范文第5篇

[关键词]ERP系统 现代企业 管理技术

一、前言

近年来,信息化系统工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在社会上全面展开,而信息技术的革命同样也给物流领域发生深刻变化带来可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只有利用信息技术, 提升企业的制造技术、管理技术, 才能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的信息系统, 提供快速、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就是实施ERP。ERP体系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已经得到较好的应用,逐渐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ERP系统结合专业厂商的实务优势和学校稳定有序、成熟的育人机制,提供基于实务训练的教学资源,必将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信息化人才。

二、现代企业应用ERP系统的必要性

ERP的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强调仅靠企业自身的内部资源是不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外部资源纳入到一个整体的供应链中,将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部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环节资源的集成和优化,从而提高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为了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是当务之急的事。而实施ERP管理系统,首先,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PR)。它要求以整体流程全局最合理为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从而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提高对顾客和市场的反应速度,增强企业竞争力。总之,ERP不仅是一个软件系统,而且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是一条连接企业各个环节的纽带。它在管理变革的基础上,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知识和信息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实施ERP是必然的趋势。

三、ERP系统对现代高校教育上的促进作用

1.为高校学员学习提供机会

企业ERP体系为内各学员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学习机会,可有效地促进学员学习,为创建学习型企业创造条件。ERP为学生学习提供的学习机会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战略学习,通过详细制定战略,明确可衡量的改进指标,制定行动计划来完成这些目的。二是横向学习,为了实现目标市场的战略目标成立跨部门项目小组,通过提高跨部门的沟通和合作达到增进横向学习的目的和减少部门冲突。三是纵向学习,推动跨部门的改进工作在企业各个层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从而达到纵向学习的目的。随着公司的基层员工对公司愿景和战略的深入理解,纵向学习将会得到新的提高。四是循环学习,通过工作绩效分析,对进一步的绩效目标进行因果假设,并通过计分卡、行动方案和新项目的开展进行反复验证,达到循环学习的目的,实现此时此地的学习到彼时彼地的应用的本质飞跃。

通过ERP系统的建设,为高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搭建一个更新、更高的改革和发展平台。通过拓宽实验教学环节口径,引进面向整个企业人、财、物、供、产、销的管理应用软件,为教师进行管理教学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可以激发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实践方法方面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特别是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综观企业的全貌,模拟企业的运作,使企业管理教学与未来的工作实践有良好的过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人才培养的深层次角度来看,由于现代管理学科具有涉及面广、动态性强等特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实验模式,使得学生难以将分散在专业课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而通过ERP系统来实验模拟动态现实管理环境,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采用先进的ERP管理软件构建管理模拟实验室,模拟企业管理运作环境,可使学生有一个比较完善、实用的实践环境,学习企业管理的实际操作。通过模拟操作,加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良好过渡。

2.ERP系统为学员学习提供衡量标准

企业ERP系统具有重要的价值,但要对其进行衡量是很难的。ERP为企业和高校学习提供了衡量标准,可对企业和高校学员学习的不同范围带来影响,为企业和高校带来不同的价值,如战略价值、横向、纵向和重复价值。战略价值是由企业和高校学习所引起的重要战略目标方面的绩效提高程度所决定。它表明公司提供的培训和发展、个人学习、团队和企业学习以及一些与工作融合在一起的学习等,只要与企业战略目标无关,都不能等同于进行战略价值的企业学习。

高校要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就必须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充实和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实验教学。因而ERP实验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位实验教学人员只有及时更新观念,积极投入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勇于实践,逐步深入,才能不断提高经管类ERP教学的质量,建立一套完善的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Internet的出现和发展, 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对ERP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管理观念也随之产生, 如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及以企业核心能力为基础的网络化生产体系的出现。这些都对ERP系统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企业实施ERP应注意到这些重要变化。为了促使ERP系统给我国企业带来更多良性的影响, 只靠企业的冷静思考还是不够的。一个健康的市场, 还需要供应商、中介机构来共同培育。前车之鉴, 后事之师。可以预见, 我国ERP的发展之路, 将是前途光明而又道路艰辛。但有着广大企业界、管理界、信息界人士探索现代中国企业发展新路的不懈努力, 有理由相信, ERP 终将成为新世纪中国企业管理的又一块坚实基石。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ERP对现代高校教育影响的探讨,有助于解决现代企业创建ERP体系微观基础问题,可以使企业在建立企业学习型的同时成功引入ERP,在引入ERP体系的同时成功建立学习型企业,从而实现一种双赢。需要指出的是,ERP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作为一个工具,ERP可以帮助找到问题并及时反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流程。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