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艺术(精选5篇)

  • 学院艺术(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艺术学院方面,王璜生主持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除了举办多个重要的国际交流展,还自主策划了“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显示出这所最高美术学府对青年艺术现象的关注。而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也在南艺成立100周年之际成…

学院艺术(精选5篇)

学院艺术范文第1篇

分析美术馆、公共艺术机构、艺术学院14% 分析美术馆、公共艺术机构、艺术学院14%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更新:2013/7/14 栏目:美术论文 【热点导读】:透视西方现代绘画中的东方情结 尊重孩子的天性 素描教学创新的一些思考 分析美术馆、公共艺术机构、艺术学院14% 2012年,龙美术馆的成立绝对算得上艺术圈的大事件,其影响力和重要性也让它当之无愧地占据了权力榜第一把交椅。这次,王薇刘益谦夫妇不再以收藏家的身份登场,取而代之的则是由二人创立的斥资3亿元打造的私人美术馆 龙美术馆。而龙美术馆既是一个标杆也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多家由收藏家创办的私人美术馆会接连正式投入运营。除此之外,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等民营美术馆依旧在当代艺术、青年艺术家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推出不少精彩的展览。同样是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也于2012年10月正式开馆,在李磊的统筹下,中华艺术宫举办了凭借 海派 绘画和现当代美术方面丰富的馆藏举办了 海上生明月 中国近现代美术之源 等开幕大展并和法国奥德赛美术馆等世界知名美术馆合作开展馆藏展。热闹的不仅是上海,西安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和广东时代美术馆等地区性美术馆在大力支持本土艺术的同时,也为当地民众更多地接触艺术提供了便利。华侨城美术馆群也将OCT当代艺术中心、华美术馆等10家美术馆整合,这标志着国内最大的美术馆连锁品牌形成。

公共艺术机构方面,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一如既往地在文化教育和青年艺术家群展方面起着推动作用,同时其推出的限量版艺术品也证明了艺术衍生品有着良好的市场。山艺术基金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 山川蒙养20年: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川美艺术作品收藏展 收到热烈反响。还有亚洲文献库和2012年新成立的录像局也在艺术数据收集和整理上为艺术爱好者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支持。

艺术学院方面,王璜生主持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除了举办多个重要的国际交流展,还自主策划了 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 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 ,显示出这所最高美术学府对青年艺术现象的关注。而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也在南艺成立100周年之际成立,由李小山任馆长,并举办了如 闳约深美: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庆师生美术作品展 等展览。

纵观2012年,美术馆、公共艺术机构、艺术学院各有各的精彩,由此可以看到中国的艺术机构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各方面的推动下,一系列高品质的展览和文化教育活动也更深入地走进公众的日常生活。

学院艺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院校;课堂;教学;艺术;模式

艺术院校主要指开设综合艺术专业以及设有艺术专业科系的院校,具有学校和学院性质的教育教学机构,艺术院校一般分为了音乐、戏剧、美术、舞蹈以及传媒。由于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而决定了艺术院校的课堂教学具有自身独特性质。

一、艺术院校的教学现状分析

艺术院校承担着为各地的技术市场培养人才、同时为国家输送后备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该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的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以培育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而我国现代的艺术课堂上普遍的问题也日益令人担忧,课堂教学多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以教师为核心,重视传授知识,却轻视了实践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的特长、优势,要求学生达到获得知识的同一种能力、检测的同一种水平,“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十分突出。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的训练联系不大,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从而造成课堂的教学气氛沉闷,“一言堂”给教学带来了反效果,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课堂的进度。

二、艺术院校的学生特点分析

1、学习情况

艺术院校的专业包含了音乐、戏剧、美术、舞蹈以及传媒,课堂的教学也主要有理论课的学习和实践课的学习。由于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动态、活泼的文化,艺术生在学习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大量的精力去关注自己的专业,而学习文化的时间较少,造成文化课的基础相对薄弱,积极性不高,而在实践课堂上,由于上课比较分散、自由,因此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2、心理特征

艺术生重视自我的发展,个性的独立,他们的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追求独特时尚,认为追求个性才能激发灵感,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成果。当代的艺术生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生敢于面对挑战、能够主动出击,敢于为理想事业的成功积极拼搏、竞争,并且自我的意识强烈,视野开阔,敢于冲破常规,大胆的创造和表现新的艺术形式。但是艺术生在情感方面趋于感性,行为上容易冲动,他们的情感表现非常的强烈,张扬而外显,喜怒形于色,自尊心和虚荣心较强,因此在课堂上有极大的表现欲和求知欲望。

3、就业需求

在我国,在金融、计算机等专业持续走红后,艺术院校也逐渐成为了学生报考的一个热门,通过视觉来传达的艺术作品正在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出现多种多样的发展态势。对于纯艺术类的艺术院校毕业生,大多成为了国家艺术的后备资源,但是由于受到学生能力和学校的知名度的影响较大,大部分的学生无法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三、艺术院校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分析

1、艺术院校师资薄弱

随着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逐年的增多,非艺术类的大学也纷纷设立了相关的艺术专业,纯艺术类专业和艺术类的专业的开办和规模如雨后春笋,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的艺术院校几乎开设了所有艺术类和纯艺术类的专业,规模不断的扩大,学生数量也日益的增大。但是在这样空前繁荣的背后,却有很多对于艺术院校未来发展不利的因素存在:办学条件不够完善,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不够,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严重制约着艺术院校未来的发展壮大。

2、艺术院校的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现代国内的艺术专业课堂上,教学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把各个专业的基本技巧、要领,形成,发展过程,作为了教学的目的,严重缺乏了实践和对新形势探索的意识教育。对于舞蹈、戏剧专业的学习,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动作的要领和人物的心里活动,而没有切实的让学生主动尝试,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和现代技术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和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是相悖的,在社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的今天,艺术课堂的设置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3、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在艺术学校中,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城市,而同一所院校对于不同省份有各自的招生标准,高低之间悬殊比较大,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专业水平、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艺术院校的教学了。

四、艺术院校的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本专业的学习效果。而由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特殊性,艺术院校的教师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以下就主要对艺术院校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进行分析。

1、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课堂组织教学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始终,在课堂上,有条不紊的把学生组织好,充分的利用课堂上的时间,确保课堂的密度和联系环节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心理特征,是每一位艺术院校教师的责任。由于艺术学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戏剧、音乐等都需要学生亲力亲为的学习、联系,所以教师要“手把手”的教导每一个学生,为学生量身定做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逐步达到预定的目的,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2、课堂教学的演练示范艺术

艺术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演示意识,它区别于体育运动的演示艺术。在艺术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着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是一切行为综合性的演练示范,教师的眼神、举止、神态、动作、表情等都会给学生传输一定的知识,这样能够更加直观的表达出艺术的精髓。对于很多高难度的动作、难画的线条,难懂的乐谱等其中复杂的技术、丰富的内涵、内在的联系,有时是很难使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身体姿势和亲力亲为的示范,生动的表现出所学习的内容要点。

3、课堂教学的竞技艺术

由于艺术生具有彰显自我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励每一位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艺术院校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完知识,并且学生在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在班级里组织小型的竞技比赛,如舞蹈、戏剧表演,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学校还要定期的举行汇报表演以及才能展示大赛,全方位的刺激学生的参与欲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

五、总结

艺术院校教学课堂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充满激情和积极主动的精神,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不断的开阔创新,不断的探索新知识,对学生的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的艺术的表现,需要艺术院校的教师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在课堂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聪明才智,切实的做好对教学的组织、演示示范以及竞技比赛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学院艺术范文第3篇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们的艺术类学生和艺术学院的教师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曾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无私的投入。大家都明白,国荣我荣,匹夫有责,因而在专业上你追我赶,奋不顾己,既为未来之小我,又更为国家之大我。但时过境迁,原先的许多人生道理和信仰都在经历新的检验,国家和人民都面临新的难题,过去的一切再也不是绝对的存在。与此同时,西方的文化和科技,以及生活和思想方式像潮水般涌入敞开的国门,几乎无可抗拒。在艺术上的发展更是跨越式的,没有真正经历过现代艺术激变历程的中国艺术家和师生们很快融入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潮。这一切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对世界的看法和艺术创作的观念,也对艺术学院的办学方针和教学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西方,尽管后现论依然备受争议,但它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校的艺术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内容。后现代主义以其对艺术作品主题的“去中心化”和对作品的物质存在的漠视而著称,其结果是将不同类别的艺术及其形式相融合,打破了不同种类艺术的界限。学生比较自然地克服了不同学科之间的障碍,在学习和创作上从一种艺术形式拓展到另一种,比如从绘画到摄影、摄像或音乐、表演,等等。艺术的特定媒介再也不是创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结点,首先是人的情感和思想意境的表达。艺术创作者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孤独求败,以纯粹个人的独创性或原创性为生命线。他人作品素材的借用或挪用、与他人的联合创作、新技术的融合使用等开始习以为常。这样的努力也使艺术的创作别开生面,似乎使曾经被宣告已经“濒临死亡”的艺术绝处逢生,再次生机勃勃。

随着电脑技术的突飞猛进,艺术家已经开始摆脱传统媒介的束缚,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使计算机及其软件成为不同艺术门类的主流载体,给艺术创作带来越来越多的“噩梦”或惊喜。他们还可以在网上相遇,直接使用电脑联合创作,并在网上展出和交流作品。这样的创造并非新瓶装旧酒,也不是对传统形式的简单革新或数字化,而是基于电子媒介的全新创造和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世界的新看法和新观念,并构建一个我们老一代所不熟悉的,也将难以那么痛快地接受的新世界。

事实上,我们新一代的艺术专业学生们就在这样一个饱含新技术和新媒体的社会里长大。他们从小自然而然地与电脑和影像为伍,完全不同于我们这些在“旧社会”里成长起来,然后再突兀地面临技术和媒介突变的“老一辈”。我们的经历有时候甚至是十分被动和痛苦的,对过去的依恋和对新技术的兴奋和芥蒂并存,同时又无法抹去对可触摸的物质世界的美好记忆。但年轻一代就没有我们的那种惋惜和负担,一切似乎都是天然和想当然的。因此,在艺术教育中,面对学生崭新的思想格局,我们不能一厢情愿,简单地将我们曾经的想法和价值观强加给年轻的听众。我们需要密切聆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努力跟上学科变革的步伐。

另外,艺术市场也已经严重蜕变,我们推销艺术作品的过去和现有的方式正在逐渐成为历史。世界艺术的发展史已经证明艺术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市场的变化,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和现代派艺术的发展都是如此。现在我们基本上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新兴艺术作品挣大钱的机会越来越少,年轻艺术家成为明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渺茫。新一代艺术家的创作开始更多地热衷于传达某种政治和社会信息来使多数观众觉得有意义,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埋头倾注于深奥的美学理念,以迎合小部分观众的传统癖好为创作的最高成就。为了吸引眼球和官方的关注,艺术家更多地去体察社会的脉搏,反映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社会底层民众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窘境。

在这样的深刻体验和思考中,艺术专业学生必然对自己周围的世界日益清醒,知道自己所处的尴尬位置和迷茫的未来。毕业后他们在工作和就业上面临的困境和经济上的难以自立将如影随形,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校的学习主动性和成绩。对此,新时期的艺术院校及其教育者们难辞其咎,不可能无动于衷。然而,无论是国家的号召和规定还是我们的良苦用心,至今都无法真正帮助我们的艺术毕业生更好地面对社会现实。许多学生没有能力以自己的专业所学安身立命。事实上只有很小比例的学生在他们离开学校时能够继续从事专业,实现艺术家之梦。一部分人只要有机会进入一些与艺术相关的领域,如影视辅助领域、画廊和博物馆等那就福星高照了。相当一部分人恐怕要沦落于乡间市井,以打杂做生意谋生。但他们拿着的是艺术学院的文凭,背着艺术院校专业训练的标签去干各种活计的。试问我们的艺术教育为了他们的生存、艺术和非艺术的人生都做了些什么贡献呢?有时候我们不能不想一想是否为了培养少数几位能成为艺术家的学生,却将多数学生作为陪衬而牺牲了。

艺术人生是多种多样的。一位具备艺术涵养的个体其实需要与这个世界进行良好沟通和交往的能力,他/她首先要以一个完整的人而存在。而艺术创作也需要融入社会的整体背景中才能真正成功,只有如此艺术家才能在各行各业中很好地生存。显然,这种发展人的目标应该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艺术家需要成为社会建设联合创造者中的一员,而不都是过去误以为梵高式的那种特立独行的苦行僧。如果我们对优秀学生的评价固执地坚持一种标准,单一的评分制度,狭隘的成功的定义,我们的教育不但有可能限制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并将负面地制约社会多元化地健康发展。而且从广义上来说,艺术教育的成效本身就应该是多重性的。新一代的艺术家应该享受到接受艺术教育所能够带来的多重的机会,并为富有各种可能性的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那么,艺术院校应该如何构建这样一个人才培养格局?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改变将学生的训练完全或单一地捆绑于绘画、雕塑、设计、音乐、表演那样的专业壁垒当中,抛弃面面俱到、唯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少数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以学生个人的理念或理想作为专业选修课的定位,找到学生意愿和兴趣的集结点。这样,在负责专业教学的科系之外,就有必要成立一些跨学科或不同教学方向的学术委员会或教学团队来协调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并负责特定内容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训练和求知所需。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研究兴趣与不同背景的教师进行交流合作,在不同的教学团队之间流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业的进展和目标的变化而选择不同的学术团队修习课程。此外,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适当多开设一些内容灵活多样、培养学生思考和参与能力的综合讨论课,并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生参加。因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之间往往更容易产生创造的火花,比如学表演的学生或教师有可能在与绘画或建筑专业的师生汇聚时更能诱发灵感。

学院艺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团;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267-01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现状

现阶段,各独立学院受到教学配套资源与师资力量不足等条件的制约,公共选修课还是独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只有个别极少数的独立学院能够在教育培养计划中将相关的艺术类课程作为全校公共必修课。因此,虽然独立学院对大学生艺术团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并且加大了培养与建设力度,但离学生的真正需求与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使艺术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艺术团在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可以聚拢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同事大型文艺活动也离不开他们的参与,独立学院的艺术实践教学也要通过大学生艺术团来推进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学相关研究

(一)制度上的保障。管理的基石是制度,工作制度是保证艺术团艺术实践教学的基础,只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才能保证管理的稳定,工作才能有秩序的规范化的运行,建立健全工作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大学生是管理与教育的对象,在工作制度中教育与管理要实现高度的统一,为规范独立学院艺术团队伍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对团员行动,行为进行约束,主要是要起到教育与规范化管理的作用,是用来是艺术团成员懂得如何处理好课外、课内、实践、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齐心协力共同配合来演奏出一曲和谐的乐章。2.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是考核的主要目的,各项考核机制中,激励作用要得到强化。可以通过评优评奖的优先获得、学年学分的优先修满、工作单位的优先推荐等措施,从而激励团员对艺术团的热情。

(二)完善职能定位,提高艺术实践教学效率。要使艺术团在实践教学中的效率更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组织构架和职能定位科学性是完善的组织架构的重要指标。要想提高独立学院艺术团的专业、高效、迅速、快捷的水平,就要随着时展对艺术团的组织结构科学性的论证来进行优化和合理的组合,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满足校园文化需求。准确性在职能定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自我生存的环境中每个艺术团都有不同的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根据环境摆正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将自己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价值观才能得到体现。应坚持五个统一的原则,即:普及与提高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审美与育人相统一、规范与引导相统一。在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与美育方面的引导,从而使高校的教育理念体现其中,而且还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与宣传,反映出大学生健康向上、意气风发的校园艺术和精神面貌,对广大同学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和审美水平的改善有着极大的意义,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发展与建设。

(三)加大投入,挖掘人才。独立学院艺术团没有过多的盈利手段和权力,这就需要学校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和较为方便的实践环境,才能更好的没有后顾之忧的开展时间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在校园里对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大力宣传及引导,使艺术氛围不知不觉中充满整个校园,从而让校园的同学更多的了解艺术团的实践活动。同时对艺术人才的挖掘也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2.加大投入。建立专门的实践场所,艺术团艺术实践应该有固定的场地。

学院艺术范文第5篇

本科经济学是一种对价值的消费、流通、生产与分配的规律进行研究的理论。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开设本科经济学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经济学的方法与理论对艺术规律与艺术现象进行研究,有机的把经济学与艺术学结合在一起,并利用人的大脑来科学的对事物进行研究与推断,从而提取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由于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具备比较丰富的想象力与艺术细胞,所以其艺术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而其他一些院校中,开设经济学的目的则是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与综合型人才,从而为企事业单位输送更多的高层次与高素质的经济学人才。

二、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更新较慢

通过调查可知,现阶段国内市场上不仅有众多的西方经济学翻译版本,还有大量的国内高等艺术院校自行编写的经济学教材。首先,由于经济学教材在市场中的需求逐渐增加,促使经济学的水平和种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次,面对水平各异与种类繁多的教材市场,在对经济学进行选择时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国外相关的主流经济学教材也被引入到国内知名大学,满足国际经济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国外引进的相关教材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教材版本落后,书中所提出的案例分析很难有效地对现阶段经济的实际变化进行反映。同时,国内高等艺术院校所出版与编著的教材,往往是国外教材的删节、复制或者粘贴,并且缺失实践案例,很难有效地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体现,特别是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现象的体现。

(二)教学脱离实践

经济学专业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严重脱离现实,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现象。同时,还存在着没有有效地对实践教学进行控制的现象,以及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不统一等现象。因此,相关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经济学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充分地对经济学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

(三)教学水平存在差异

严格地讲,西方经济学作为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时间很短,对于其重要性也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我国早期所编著与创作的经济学教材中,很多的教材都用一定的篇幅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批判。截止到目前,对于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依旧存在着诸多的争议。

三、经济学教学的相关改进对策

(一)理论结合实践

通过对既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现理论结合实践,从而使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缩短。首先,在实践结合理论的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不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有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务实的学风进行培养。其次,高等艺术院校应该足够重视教材更新速度,从而使新教材成为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纽带。

(二)应用先进的通讯技术

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互联网、录音、影像与视频等现代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地变成高等艺术院校中重要的教学手段。现代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经济学的教学模式,而在视觉与听觉的改变以及信息量扩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使经济学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在进行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有很多教师把教学模式停留在黑板结合PPT上,并没有使现代通信技术所具备的重要的促进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相关人员应该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并充分地对现代通讯技术进行应用。通过媒体资源与互联网技术,组织学生充分的对经济发展现实进行了解,对现阶段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众多经济案例与经济现象等进行收集,构建完善的经济案例数据库。同时,确保学生积极地加入到小组学习中,通过所学的经济学分析工具以及原理来开展课堂讨论以及经济案例解析,授课教师则在一旁进行讲解与评论,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就传统文化而言,高等学校作为对社会所需人才进行培养的基地,其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备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学理论中所体现的教育具备正的外部性,高等艺术院校教师一直以来都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认可,并且蒙上了某种神秘与高尚的色彩。众所周知,很多企业家以及政府官员等往往都以某某高等艺术院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以及名誉博士等身份自居。由此可知,高等艺术院校中的名誉职称具备非常广泛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高等艺术院校具备可进行交换的众多经济资源。同时,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等社会人士由于亲自参加企业经营与公共政策制定等社会活动,因此拥有着较为广泛的市场信息与社会资源,而该类经济案例以及经济信息则归属于私有信息,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以及教师根本无法获得。所以,高等艺术院校以及社会选择资源交换的手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经济案例以及经济活动信息进行获取的途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