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精选5篇)

  • 教学策略(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

教学策略(精选5篇)

教学策略范文第1篇

第二节 教学策略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较为广泛。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就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1.目的性和适用性

目的性是指教学策略对于实现教学目的的适合与有效程度;适用性是指教学策略对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契合与适宜程度。随着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新的教学策略。例如小学识字教学就有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等多种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适用程度取决于其反映教学过程规律的程度,取决于它遵循正确的教学原则要求的程度。

2.共性化与个性化

教学策略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教学的共性。教学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环境都会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所以,我们难以发现完全一模一样的教学实践过程。每个教师都能在学习、借鉴、加工、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所处环境,发展和创造出带有鲜明个性化色彩的教学策略。例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在借鉴外语情境教学的同时,结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吸收中国占典文论中“境界”学说进行的创造性的改造、加工,从而形成的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策略。

3.稳定性与灵活性

教学策略一旦制定,即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的多变因素需要教学策略的不断调节来适应其变化,以求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4.思想性与技巧性

教学策略首先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转化为方式、程序、手段等具体行为来体现的。所以说,教学观念是教学策略的前提和方向,而教学技巧是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保证和“推进器”。只有教学技巧的设计没有教学理念的指导,教学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教学理念的支撑没有教学技巧的配合,教学就会剩下空洞的躯干,成为一具“僵尸”。

(二)教学策略的四个基本因素

1.指导思想

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灌输式和启发式等教学策略就基于不同的指导思想。

2.实施程序

教学策略是针对一定教学目标而组织的程序化设计,虽然没有定式,但不管如何都得考虑怎样合理安排程序促进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化:(1)把他人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2)把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个体的认知能力;(3)把蕴含于知识经验中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

3.行为技术

制定出明确、易行的操作要领是实施教学策略的有效保证。

4.效用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检测、调节甚至校正教学策略实施的结果和途径。评价标准在于它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与教学对象的沟通性、与教学情境的协调性、与教学过程的同步性等。

(三)教学策略的六个方面

1.教学准备策略

包括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组织形式的设计等。

2.教学行为策略

包括呈示行为策略(如讲述行为、板书行为、声像呈示行为、动作呈示行为)、教学对话策略(如问答行为、讨论行为)、指导行为策略(如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等。

3.辅助行为策略

包括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课堂交流的有效组织、课堂强化技术的运用、积极的教师期望等。

4.管理行为策略

包括常规的建设、问题行为的调控、管理模式的设计、时空管理等。

5.教学评价策略

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教学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策略 英语听说 影视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12-01

1 中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英语高考形式主要还是笔试,大多数英语教师认为把时间过多花在听说上是得不偿失。于是仅仅只是让学生听磁带做听力模拟试题,此方法简单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尤其山区由于学生英语底子差,听说设备不足,教学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记笔记”的传统模式进行,听说能力培养几乎为零。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中学英语听说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克服长期困惑师生的这一教学难题呢?现越来越多英语教师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采用恰当正确的影视欣赏进行听说教学,是切实可行而事半功倍的一种听说教学策略。

2 影视欣赏听说教学的理论依据

2.1兴趣理论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思考与探索,并表现出持续的热情。拥有浓厚的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如对一门课程感兴趣,就会更加刻苦地去探索研究,集中精力去获得相关知识,创造性完成当前的活动。这些不仅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而且也会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影视欣赏用于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善听说教学策略。

2.2克拉申的语言输入理论

该理论指出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性的”。只要学习者能够理解输入的语言,又有足够的量习得就自然产生了。输入的语言必须是真实有意义的,这样才有真实的语境产生,才能被学习者较好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尽量营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降低学生的焦虑,从而更有利于语言输入,尤其是英语听说的输入。因此,在选择学习方法、策略、组织教学时应多考虑“情景过滤”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在影视欣赏中轻松快乐真实有意义地进行语言输入。

2.3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是多方面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其它器官获取的信息仅占6%。相关资料也表明,人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同时看到内容的50%。显然通过影视欣赏同时视听来刺激学习者,所获的信息量要比在传统模式的课程中所得到的信息量大得多而且也更有利于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2.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的辅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强调真实情景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只有在真实的背景下,借助社会性变互作用才能积极有效建构知识重组原有知识结构。影视欣赏听说教学策略刚好符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要求。

3 影视欣赏听说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3.1明确教学目标

影视欣赏只是作为一种听说教学策略手段和方法,是为英语教学服务的,切忌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毕竟英语听说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不是单纯娱乐的看影片。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英语水平列出不同的学习任务,针对不同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反馈形式。由于竞争心理,大多数学生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在播放之前可根据具体情况做简要说明,必要补充一些语言信息和文化背景,以便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3.2影视欣赏内容的选择

选择影视内容要结合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符合学生目前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高中学生语言储存量还非常有限,英语水平也不高,听说能力远远达不到英美原版影片所需求的语速,如难度很大程度超过了学生目前水平,那么他们的“专心”“兴趣”也就成一句空话,更别提语言的输入及学习。选择有趣且符合他们水平的影片尤其重要。第二个原则是要选择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能反映友爱、正直、诚实、乐观、勇敢等积极主题的影视。

3.3注重影视欣赏的教学组织

影视欣赏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因此课堂主要活动形式应以听说为主。如:模仿人物语音语调,议论、陈述个人观点,利用想像力猜想剧情,分析人物性格,描述人物形象,谈谈观后心得等。以班级授课、个体自主学习、双人或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学习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指导作用。活动要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错进行,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从而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听说教学目标的要求。

3.4注意教学任务的合理设置

选择了合适的影片之后,教师应结合影片的特点联系学生实际,合理设置课前、课中、课后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视听说完成各项任务,理解影片情节。作为影视听说课布置听说任务无可非议,但读写在该课型中占怎样的位置?该如何有机合理安排?大量研究表明:听者在具备或被提供背景知识后,能较快地进入听力状态,主动利用大脑已有的背景知识来解码话语,弥补生词、难句所造成的信息差,从而保证整体语篇理解。所以在教学任务的布置上要注重听说,兼顾读写并做好合理设置。

4 结语

影视欣赏是目前很受师生欢迎又能帮助提高中学生听说能力,效果突出且新颖的一种教学策略方法,学生不仅能听到纯正的英语,看到英语运用的真实情景,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是听说教学策略的一个飞跃也是英语听说能力提高的希望所在,既寓教于乐又前景远大。

参考文献:

[1]徐志英等.英语电影视听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9.

教学策略范文第3篇

1. 学生分层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学生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学生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层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 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然后,再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适当搭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不同层次中一优二中一差四人组成. 学生在这种小组中讨论交流时,较为优秀的学生可通过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中等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较差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得到他人的帮助,利于他们在教师点拨或讲解时听懂、理解和掌握.

2. 分层备课策略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3. 分层授课策略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如分解多项式16(a - b)2 - 9(a + b)2,对于A,B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它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1)x2 - 9y2; (2)16x2 - 9y2; (3)16(a - b)2 - 9(a + b)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1)(2)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第(3)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 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C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4. 分层练习策略

适当的练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 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 + 4x + 4; (2)25a2 + 10ab + b2;(3)(x + y)2 + 10(x + y) + 25;(4)(a + b)4 - 18(a + b)2 + 81. 老师不宜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 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名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这样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5. 分类指导策略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 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步.

6. 分层作业与评价策略

分层设置作业,使作业要求有梯度,学生能做;作业评价富于激励性,学生要做;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富有思考性和创造性,学生想做. 分层设置作业时,一般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一般由低到高为A,B,C),低层次(A组)作业内容一般不低于课标的下限要求,可以是课本上的练习题或例题的简单变形题,同时要适时配置与新知识相关连的旧知识的补缺补差题,作业量要适中;中层次(B组)作业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的习题及复习题中的简单的综合应用题,作业量要充足;高层次(C组)的作业内容,可以是习题或复习题中较难的综合题,或新知识的拓深拓广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善于自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量不宜过多.

7. 分层教学模式

在一个班内开展的分层教学模式是“分类试学——分层指导——异质学习”. 分类试学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后的一种学生个体或组内群体的自主探究或合作研讨学习;分层指导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试学情况,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而轮流给予不同水平的指导. 这种教学共分6个环节,即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分类自学——分层点拨——巩固检测——小结收获.

教学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本文拟从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作如下思考:

1、目标整合的策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1.1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1.2认真制定符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符合四个方面目标的要求,同时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实现四方面目标的整合。目标是行为的导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要、明确、具体。

1.3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不可能靠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或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2、用教材教的策略。

2.1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课程意识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对“教什么”的理解,决定了“怎么教”的内容。这是新课程在把握教材、驾驭教材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以往“抓纲依本”的提法,体现了教师重视教学意识,即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课程意识却很淡漠,这是应予以足够重视的。

2.2根据教学对象科学处理教学内容,不可“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目中无人”的教学,往往表现为“教死书”、“死教书”。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①认真钻研教材是创造性地“用教材”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②创造性地“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③创造性地“用教材”并不是无视教材或无度地“创新”和“开发”。

3、情境教学的策略。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的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须具有一定的学习方向。情境教学的目的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的问题情境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教学的实效。

教学策略范文第5篇

听力学习的处理包括元认知策略(met cognitive strategies),指计划、调整与组织安排有效提高听力理解的策略;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主要指使用与认知有关、特别是与语言学习有关的策略,如怎样调动语音(phonetics and phonemics)、词法(morphology)与句法(syntax)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以正确理解语言的内容等;情感策略(affective strategies),指在听的过程中对情感的控制,如提高兴趣、克服焦虑等三部分。即:进行听力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多听语言材料,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听,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一系列策略与方法来提高听的效果。

长期以来,许多听力教师只凭借信息输入或其他教学技巧进行听力教学,而对于学生策略能力的培养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教学实践证明,听力差的学习者通过训练是能够掌握听力策略的,以下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指导听力策略能力训练较为有效的训练方法。

一、提示引入法(或预先提示或提问法)

我们知道听力差的学习者缺乏自我监控能力。尤其表现在遇到生词或难句时,不能立越过,只顾前不顾后,陷入到生词的冥思苦想中,无法使自己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新的信息上。为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应采用这样的做法,即在听音前首先给出生词,提示难点和关键词(key words),然后可提出一些要求学生听后回答的问题。这样,对于听力差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帮助他们克服了难点,另一方面能督促他们集中注意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听力差的学习者的自控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和提高。

二、 二、听写法

听写是培养学生策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听写一些意义连贯的短小文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习者处理长篇文章把握全文关键的能力,而且还会使他们有机会注意以意群形式听出语段,以便在需要快速处理语言时,能迅速而准确地抓住时机,对输入的新信息作短期记忆处理,进而更好地理解所听内容。教学实践证明,听写训练能增强听者记忆和切分话语的能力。

三、阅读了解信息法

让学生快速浏览一下练习题中所提供的显现信息,对于训练听者选择要点的策略是很有帮助的。这是因为它能启发听者的思维,使他能准确地预测要听到的内容和所涉及的问题,进而正确地理解口头语篇。对于这一策略的训练,我们要求学生在听音前抢读选择项,并根据选择项所提供的信息,对即将听到的问题做出预测。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很快就能学会依据选择项中提供的时间、地点、人名、价格、频度、原因等分别预测出问题可能会是以when, where, who, how much, how often, why等疑问词开头的问句。对于较长的选择项,我们建议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去领会选择项之间意义上的差别,这样在听完录音后,就能迅速得出正确的答案。

四、代码速记法

面对稍纵即逝的句子或语篇,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快、准地掌握新的信息并加以记忆呢?代码速记法正是正确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手段,应建议学生在作记录时,对关键性的词及连接手段,可采用数学代号、缩略语、头字语或一些其他符号来代替。甚至有时还可画简图和简表来记录语篇意义。

五、扩充知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