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经验(精选5篇)

  •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经验(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德育渠道畅通。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按规定开齐了思想品德课程,各年级各班每周一节,有教师、有教案、有考核,学校每周星期一第一节周会课都要举行全校性升旗仪式(遇雨除外),学校将班队活动课列入了课表,各班级每两周组织一次主题班队活…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经验(精选5篇)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第1篇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是学校的永恒主题。我校作为常德市名优学校、明星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始终把德育工作当成了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来抓。历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学生学习生活为起点,将德育贯穿了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倡导“宏观控制,微观落实,强化规范,讲求实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德育管理,确保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化、实效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对照《临澧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社会评价细则》进行自查,累计得分113分,自查报告如下:

1、德育阵地落实。学校设立了政教处、少先大队部,有专门的少先大队部室,荣誉陈列室,有固定的校园文化橱窗长廊,学校以县博物馆、丁玲广场、林伯渠纪念馆为校外德育基地,定期开展丰富多采的少先队活动。此项满分12分,自评得分12分。

2、德育渠道畅通。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按规定开齐了思想品德课程,各年级各班每周一节,有教师、有教案、有考核,学校每周星期一第一节周会课都要举行全校性升旗仪式(遇雨除外),学校将班队活动课列入了课表,各班级每两周组织一次主题班队活动,学校有安排,有检查,有记载。学校加强与社区、家庭的互动教育,常年与县公安交警大队连手共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曾作为全市现场会主现场;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家长学校,并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2004年6月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我校作经验发言,2005年2月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家长学校,2005年4月,我校申报常德市示范家长学校,并受到市验收团领导的一致好评。学校建立了班主任家访制度,每学年家访率达100%。此项满分10分,自评10分。

3、德育氛围浓厚。学校有良好的德育环境,有固定的校训、校风、学风,有永久性的校训、校风、学风标语和公民道德20字宣传牌,各班教室有德育名人名言宣传牌,学校橱窗内有固定的德育宣传栏,各班教室黑板报上每学期4期,重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学校有严格的卫生管理规定,校园内整洁卫生,无乱写乱画,无垃圾纸屑,无卫生死角,是临澧县十佳卫生学校,湖南省百佳文明卫生单位,每年都要代表全县迎接省市文明卫生县城的检查验收。学校校门口秩序良好,无乱摆乱放、乱停乱靠、打架滋事现象。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坚决杜绝学生进“三室两厅一吧”,效果良好。校园安全保障到位,无危房,食堂卫生好,未发生传染病等疫病流行现象。此项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4、德育制度健全。学校每年有年度德育工作计划,每学期有学期德育工作计划,每个月有活动安排。每年组织了4次以上大型德育活动。学校少先大队部制订了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班级评比办法,每学期评选一次先进班、文明班级,每学期评选 一次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学习标兵和优秀少先队员,每两年评选一届“十佳”少先队员。学校坚持对高年级学生每学年进行一次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均达100%,优秀率在90%以上。学校常年坚持班级文明守纪千分赛制度,每周对各班文明守纪情况进行评比和小结。学校坚持实施《教师奖励与处罚条例》,每学期对德育工作突出的班级和班主任给予奖励。此项满分12分,自查得分12分。

5、德育机制完善。学校健全了校内外德育工作机构,构建了四级联动的德育工作大网络,第一级是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分管德育副校长任组长,具体负责研究和部署学校德育工作,第二级是政教处、少先大队部相互配合组成的德育工作的“活动细胞”,第三级是各班级德育小组,以班主任为中坚力量,以学生干部为主力军。第四级是家庭和社区。这样就组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大格局。学校将优秀教师选配到班主任岗位,教师师德师风端正,不歧视差生,无体罚学生现象。学校成立了丁玲少儿文学社,经常组织社团活动,编辑出版了文学社社刊《雏鹰》共6期,2004年12月学校文学社被教育局评为优秀文学社。此项8分,自查得分8分。

6、德育活动经常。学校常年组织开展了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心系灾区伙伴”、“扶残助学”、“与贫困乡村小伙伴手拉手”等一系列活动。每年4月为革命传统教育月,我们组织开展了“读红色革命书,做合格小公民”读书竞赛活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民族精神代代传新老队员宣誓活动等等。我们每学期组织法制讲座两次以上,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反爱科学教育,遵纪守法、做守法小公民教育,组织开展了征文、手抄报大赛、书画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我们还在元旦、三·五、六·一、环境日、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此项满分40分 ,自评得分40分。

7、德育效果显著。学校坚持“爱国主义为主线,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实效显著,特色突出。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德育工作红旗单位,学校少先大队部被评为全国雏鹰大队、省学雷锋先进集体,涌现了全国优秀少先队员3名,省级三好学生12名,省级学雷锋优秀中队1个,市级红旗中队3个,县级优秀班集体15个,省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4名,市级“十佳”少先队辅导员2名,市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3名,县级德育先进工作者14名。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均达100%,学生中无帮派组织,无违法犯罪行为。此项满分8分,自评得分8分。

8、德育奖励成果突出。自查奖励得分13分。

①2004年12月,学校德育工作经验《大格局,小目标,新途径,构筑明星学校德育大厦》在全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交流。奖励 1分。

②2004年6月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关注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经验在会上发言交流。奖励1分。

③2000年8月,学校环境教育经验《抓环境教育,创绿色学校》在全省环境教育辅导员培训班暨省级绿色学校表彰会上发言交流。奖励3分。

④2004年11月,学校德育经验论文《校园春风常在》发表在《湖南工人报》。奖励2分。

⑤2004年~2005年学校共有8篇德育工作经验文章发表在《临澧德育简报》。奖励2分。

⑥1995年,学校少先大队部被授予全国雏鹰大队称号,1994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学雷锋学赖宁先进集体。奖励5分。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第2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江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而且,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独特价值。所以加强德育工作的探究,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讲求实效,意义深远。

2.中小学德育现状急待改革。

目前,德育实效性低靡,道德教育把道德和日常生活分离,德育目标被无限提升,脱离主体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求;在道德价值观认识上过于强化其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等需要的工具理性价值,而忽视它的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在德育过程中无视道德学习主体性,重说教,重外烁,消泯生活世界的主观生动性。这种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和生活要求,脱离现实人生的教育造成的后果表现为: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在遭遇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无能为力;学生具有“多重人格”,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3.我校现代德育教育发展与深入的需要。

多年来我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吸收、融合现代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德育教育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意在继承、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德育教育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模式及德育的管理模式。在研究中,力求在找准当前德育弊病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尝试,为改变德育现状,增强其实效性出一份绵薄之力。同时,通过专家、研究教师、德育管理者、学生的互动融通,实现学校德育环境和成效的优化改善,并形成“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式和管理范式。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转变教育者已有的道德教育观念。

德育不能仅被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学生有了相应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必然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和达到社会需要的道德效果;德育不是一个被认知的受动过程,而是一个被道德主体实践着、经验着的主动过程;德育是主体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而非强制灌输;德育不是外在于学生生活、外在于学生生命的东西,而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等融为一体的东西。由此,德育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道德需求和道德能力;德育的途径应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德育的方式也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2、解决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操作问题。

传统德育过程背离人性特有的规律,无视道德学习的主体性、情境性、情感性,重说教,重外铄,这种用刻板的灌输、管理、训练等方法,强制学生去服从各种道德规范的“美德袋”式的德育模式急需改变,相应地,我们要使德育过程与生活过程、活动过程紧密结合,构建起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的德育模式。

3、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式和学校的德育管理模式环境。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研究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的实际问题”。本课题研究以“重点高中”为研究对象,以德育“课堂活动”为策略,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目标展开。

(1).“重点高中”是范围。作为学校特征之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高中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点之一,它有别于普通高中的德育内容,课题在德育的形式与内容,如课程设置与课例方法方面,必将就“重点高中”为本研究作一个限定。

(2).“德育课堂”是策略。将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让学生在体验自身成功(或认识自身不足)的同时,完成教育意义上的德育传输,是德育科研的目标。也是新课改与新课标的关键。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课堂不再只是传授文化知识的载体,更是体现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新知、新领域、新方法时获得的新“体验”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形成的交互作用下的课堂也可以成为德育的教育阵地。本课题旨在通过寻求“德育”与“课堂”的整合,实现德育课程开发的目的。“德育课堂”指的是以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进行的德育主题内容的教育方式,旨在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授”与“受”的“探究”式的“体验”。

(3).“校本课程”是手段。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关注的是“人作为自我的人”的一面,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也必然是个性化的。对其的开发必然服务于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目标。“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有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的过程,目标是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具体来看,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应从“一个最终目标,三个立足点”方面来理解:

①.最终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在对话、探究式活动中“体验”德育。

②.立足点之一:学校的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这些条件的综合就形成了该校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传统和校风。中外大量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③.立足点之二: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而且更重要的在人格方面。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要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在校本课程开发和重建过程中更要充分突现教师的个性。

④.立足点之三:学生的个性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外在的教育因素能否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建构活动。而要促成这一内在建构活动的发生与完成,关键的是要找到“他作为人发展机源的‘体验点’”。作为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学生本身就是其中的一个开发主体。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基于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把这些因素都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之中去。本课题旨在通过课程开发,以课程案例(以下简称课例)为开发目标,在实践德育目标序列上为学校德育研究提供程式。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宏观上考察,国际教育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十分重视学校德育,无不表现出对德育改革的紧迫感,并且开展了颇具声势的讨论。在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社会人士都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1986年国际大会明确要求,要“通过提供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条件,来“教育青年,促进个人全面和协调地发展”。亚太地区的国家从对外开放的实践中体会到,在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决不可忽视本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品德教育。国外及地区学校的德育多以“公民课”或“价值观”等文字表述,但其实质属于“德育”范畴。综观国外及地区学校的德育工作,似有两种趋势:第一,一些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把德育改革提到相当的高度,由国家最高领导机构或政府首脑亲自提出要求或意见,组织专门机构对学校德育问题展开调查研究,然后又由最高领导机构或政府首脑做出重大决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第二,在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国家及地区要求学校德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并致力于把这方面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1990年2月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有总统参加的拿美州长会议,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会上发表了《美国XX年教育战略》的报告。报告中明确要求全美“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提高和显示良好公民意识、社区服务与责任心的活动”,“美国的每所学校都要实现无毒品、无暴力,并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纪律的井然环境。”美国现任总统克林顿认为,新政权的核心政策是教育政策,“要恢复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开始”。

近些年来日本社会强烈呼吁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要求把加强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日本在其规划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只有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才能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文部省在1988年度教育白皮书中强调:“道德教育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考察日本教育史可以清楚地看出,日本对学生道德品行培养的高度重视,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十分重视“养成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建立了国家主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战后,日本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直是按照“智、德、体”的次序来实践协调发展的。近些年来,日本鉴于青少年道德水平下降、犯罪率日增的事实,下决心转为“德、智、体”的培养目标。针对青少年道德意识差的情况,文部省实行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加强了有关公民道德的科目和内容。日本大学的教育系或教育学院的学生必须学习经专门改进的课程,即德育和专门活动以及全部规定的学科,而且必须获得德育的基本学分。日本政府还专门拨款用于改善和加强德育工作,呼吁学校德育应与其它学科具有同等的地位。学校开设道德必修课,发给道德教科书,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日本政府建议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上,并希望家庭、社会和学校一起进行综合道德教育。日本人之所以越来越重视德育价值,注重德育投资,因为他们认为德育投资会给社会管理、生产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来自日本的德育效益:日本之所以具有竞争优势,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劳动力具有良好的素质,尤其突出的是,普通工作人员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智能水平。

除了国际方面的探究外,我国也有一些地区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1.已知省内同类课题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在XX年开始逐步探索“知识性德育、养成性德育、情感性德育”相统一的“自主体验式”的德育模式,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时至今日,该校在德育管理上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在模式研究上,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成果。

2.在全国范围内,有部分地区在此领域走在前列,开始了已些卓有成效的研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主要有:

①“十五”期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德育研究中心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和“体验式道德学习的研究”开始运行。该课题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中国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惊铎教授主持。课题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原创性理论视野关注中国德育的基础性问题和热点问题,聚焦本土化校本(园本)教育问题研究,深度合作并引领课题实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至此,已取得部分丰硕成果。

②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承担了中央教科所的部级研究课题“‘教化——体验’型德育研究”在XX年刚刚启动,计划在“xx”期间完成。实验目的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形成与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要求相适应,以“教化——体验”道德教育为基本范式的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

由此可见,无论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国外及地区的学校都把德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且越来越重视,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国际性的发展趋势。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目前德育的单一刻板模式,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同时,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而且本课题研究的体验德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理论价值: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努力建构起体验德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能充实和发展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实施将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手段、途径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2、行动研究法: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渐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问卷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家长及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来确定本课题的作用和实际效果。

4、经验总结法:通过定期总结、及时反馈等方式,把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负效应与对策的研究逐一总结。

(二)、研究途径

1、研究准备阶段(XX.10---XX.2):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制作课件和网页,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物质准备。

2、研究实验阶段(XX.4---XX.3):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实施方案,制订实验细则。

3、研究实施阶段(XX.5---XX.5):中期经验总结、报告,提出评估考核标准。

4、总结评估阶段(XX.6---XX.3):总结经验,形成成果,撰写总结报告,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鉴定,申请结题。

(三)、研究手段

1、活动所需条件:

(1)图书资料(网上搜集、图书汇总、问卷征集等)

(2)辅导学习(参加各种研讨会、请专家讲座、外出学习等)

2、预期成果的形式:

论文,资料总结,班会、优质课,微机软件,实验报告等。

(四)课题完成的条件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强化;充实;研究;服务;效能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5-0065-03

近年来,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德育工作围绕“强化、充实、研究、服务、效能”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六好六和谐”为工作目标,以创建行为规范学校为工作主线,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一、以创建行为规范学校为载体,强化德育管理规范

2005年12月,韶关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更加坚定了我们“习惯就是素质,抓素质教育,就是抓习惯养成”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研究并决定在全县开展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育者行为、规范教学行为、规范安全行为、规范学生行为等“五个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学校创建活动,并以此为主线,紧紧围绕“六好六和谐”的工作目标(“六好”是指:创建家长满意、学生留恋的好校园,创建学生热爱的好集体,争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创建学生满意的好课堂,争做同学心目中的好伙伴,争当大自然的好朋友。“六和谐”是指:社区与学校的和谐,家长与教师的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家长与孩子的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学生与自然的和谐),努力打造绿色、温馨、书香、平安和文明的和谐校园。

2006年1月,我们召开了全县创建行为规范学校工作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出台了《乳源县中小学创建“行为规范学校”活动实施指导意见》、《乳源县中小学“行为规范学校”评估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由于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做法,各中小学都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学校根据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精心实施,严格管理,全县掀起了创建行为规范学校的热潮,有力推动了和谐校园建设的步伐。我们通过自查―整改―申报―评估等程序评出两批共10所行为规范学校,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并给予每所学校三千元的奖励。我们由此层层向上推荐,目前我县共有10所县行为规范校,三所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两所省安全文明校园。

实践证明,我县的行为规范学校创建活动对德育管理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制度建设,充实了德育内容,拓展了德育途径。不少学校通过创建活动,总结了经验,形成了特色,还找出了问题,初步达到了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加快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进程的目的。

二、不断充实德育内容,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感恩教育、“弘扬中华文明,倡导中华美德”、八荣八耻、快乐中国年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活动。如在“文明修身、习惯养成,知荣明耻、共建和谐”的八荣八耻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在组织“十个一”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全县各中小学老师、班级、级组层层推荐,评选了“乳源县2006学年感动校园人物”,不但举行了隆重的表彰活动,还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在全县中小学生和教师当中积极宣传榜样的感人事迹。我们力图通过强化评选过程,引导学生努力挖掘、感悟、体验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道德和精神,寻找自己身边的榜样和道德新事,在亲身的体验活动中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让榜样真正影响学生的行为。

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德育工作的手段,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确定学校的办学目标,形成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规范自身行为的过程,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明确目标,整体构建(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合理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规范机制,骨干带动;挖掘内涵,注重传承;关注需求,引导参与;提高活动品味,突出活动体验。

我们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四个层面引领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全县中小学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已达到一定水平的实际,我们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德育主任参观学习了乳源县一小、乳源中学的校园文化和教室文化建设。我们还组织了全县德育交流研讨会及片区德育工作观摩交流活动,把先进学校的亮点和特色展示出来,树典型、作示范,引导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的进行。为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档次,我们分期分批组织了针对中小校长的短期培训,请一些著名专家和名校长主讲,不断探索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少中小学校结合自已校园的特点进行了精心设计与创造,给校园内的物质景观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附加了教育价值,让本来没有生命和情感的校园建筑物和生态环境也变得“活”起来,成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一个个亮点。不少学校已形成了尊重师生、理解师生、关心师生的共识,建立和完善了调动师生积极性的规章、制度,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形式灵活,一些突出学生特点,关注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行为文化活动,已被学校打造成为特色活动;以继承传统,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创建良好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为核心目标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已成为越来越多学校的追求。

此外,我们还大力推进了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的建设。在我县学校的很多班级和宿舍里,班门装饰是全班同学精心设计创作的,班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室里显著位置张贴着同学们共同商议的班级奋斗目标和班规、公约,还有内容丰富、催人奋进、展现自我的栏目,如“我进步了”、“欣赏别人,欣赏自己”、“一周明星”、“我成长我快乐”等,据不完全统计,这样各具特色的栏目全县有300多个。同学们在自己参与设计、布置、美化栏目及充实栏目内容的过程中,不但增强了集体情感,还让教室、宿舍显出了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也为每一位同学创设了展示自己,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各种平台、条件和机会。这种学生自己创造,又能自我教育,充满勃勃生机的教育资源,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了德育研究,积极拓展德育思路

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研究工作。

1.研究主题教育课

创建“六好六和谐”校园是我县德育的中心工作。我们首先确定了从创建“学生热爱的好集体”入手,狠抓班集体建设,以一“好”带动五“好”的策略。主题教育课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在沟通师生情感,引导师生互动,落实德育内容上起着重要作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以主题教育课作为班集体建设的一个抓手,分别在乳源中学和桂头中心小学组织了全县中学和小学班集体建设暨主题教育课交流研讨会,观摩了主题教育课,研讨了主题教育课的有效教学,研究、总结出上好主题教育课的八条经验,即主题的选择和设计要基于学生的问题和需求;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活动的内容要做到“三贴近”;活动过程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活动本身要能激感共鸣;活动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设计要安排课后实践强化的教育措施;主题教育课的设计要注重系列化。为更好地推广和交流,我们还组织乳源中学、桂头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主题教育课开放课活动。

针对中小学德育内容分类较多,如常规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学法指导、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而安排课时少的实际,我们尝试将一节主题教育课分为3~4个栏目,每个栏目10~15分钟,冠以一个品牌名字,如用哲理故事引导人生感悟的“小故事大道理”栏目,进行安全教育的“平安你我他”栏目,反思全班一周行为得失的“一周常规看台”栏目等,每个栏目由教师或学生主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打算继续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县推广。

2.研究校本德育课程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都坚持开展了一些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新生入学教育、环保教育、规范养成教育、书香校园活动、“中国年”活动等,为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将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到课程管理的水平,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尝试用一个基本模式引导学校创建校本德育课程,这个基本模式包括的格式和内容有:一是学校开展某项主题教育的总目标和活动宗旨;二是分年段、分阶段的具体活动目标;三是主题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活动内容、形式和过程、领导与组织机构、活动的评价、表彰与奖励);四是开展活动过程中的优秀案例资料(应收集教师们的优秀活动设计、优秀教学案例、活动反思材料等);五是有关该主题的相关资源。以这种方式提炼成的德育课程,对德育处、年级组和班主任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作为学校德育的特色和亮点,便于学校间的交流和共享。目前我们已有10所学校初步整理了12门校本德育课程,进一步提高了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3.研究山区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良好规范和习惯。2007年,笔者向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申报了《山区中小学生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实验研究》课题,被批准为省级重点课题,目前我们有5所学校、40多名教师参与研究。

四、服务基层,帮助学校提高工作效能

服务基层,引领学校有效开展德育活动,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基本职责。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服务。

1.确立指导学校开展工作的基本思路

我们针对不少学校在德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订并实施了县域推进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一是“三级联片、区域推进”。我们成立了县中心德育研究组、片德育工作组,与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共同构成了“三级”、“联片”的德育工作网络。二是“评估引导、固优育特”。我们以行为规范示范校评估为手段,结合自查、评估、整改,促进学校不断巩固德育优势,培育德育特色。三是“典型引路、滚动发展”。即努力挖掘学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全县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如我们构建的“三级联片”的德育工作网络,县中心德育研究组由教育股负责,承担研究制订、部署全县德育工作,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片德育工作组则由同类型、同层次学校组成,分为山区片、瑶区片、平原片、县城片,承担着校际间德育交流、研讨的平台和纽带的作用。一年多来,县中心德育研究组共组织了四次全县德育交流研讨现场会,五次德育分片活动,对全县德育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挖掘典型和亮点,推广先进经验

我们通过现场办公、调研等办法,指导学校努力挖掘、整理、完善其自身德育特色和工作亮点。如乳源一小的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等文化建设活动已作为素质教育的特色被省教育厅推荐给教育部有关部门;乳源高级中学、乳源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多次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民族实验学校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的校本德育课程受到了在我县召开的全国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的各级领导的高度称赞。

3.建设了“乳源德育网”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思想政治工作 德育 网络 科研

[作者简介]崔月娟(1970-),女,吉林大安人,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吉林 松原 138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实验”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子课题编号:FBB060244,子课题主持人:鞠野飞)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045-03

作为松原市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松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适时地抓住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本着“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名校”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办学思路,做到以德育为首,深化德育改革,转变教育理念,用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方法、全新的管理科学育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优化学生的德育素质。

一、抓“评价”,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做到评估到位,实现德育途径“科学化”

评价,是一种重要的德育途径,通过它的鉴定、导向、激励作用,在被评价者身上充分发挥效能,在德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九五”以来,我院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从事“学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了《学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以评促管”的特色德育。

1.定量评价的比较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最起码要依据三个方面的数据:一是学生个人自评的数据;二是同学的评价数据;三是老师(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等)评价的数据。在量化评价的环节中,应用比较的方法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契机,即将同学、老师评价的各项分值与自评分值比较,引导其找出有差别的原因,以使其较准确地认识自我。

2.定性评价的激励法。定性评价是源自于具体的量化评价的语言表述。在需要表述的级别指标中,在同一分数段里,分别设上、中、下“三限”,以此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取相应的表述语言。“上限”的表述语言和实际评价基本相吻合;“中限”的表述语言含蓄一些,适当地增加鼓励性语言;“下限”的表述语言中,对优势(亮点)肯定,对弱势变为希望、鼓励的语言。

3.思想品德发展坐标图示的指向法。坐标图示要依据量化评价,以三级指标为横坐标,以每项分值为纵坐标来做出。通过此坐标图,使学生看清自己的进步,自己尚需努力的方向。

4.评价阶段的侧重定位。毕业时的思想品德评价侧重于鉴定,之前的阶段评价,都侧重于导向与激励。毕业时的评价指标确定,依据的是总的培养目标,而之前的阶段评价,依据的是学生的实际。

二、抓“网络”,加强网络德育,做到措施到位,实现德育手段“信息化”

网络信息化时代,青年学生的认知方式个性化趋势日益凸显,传统的灌输德育方法,越来越不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品位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善于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善用、巧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及主动创新的精神品质,使他们乐于参与德育的各个环节,从而切实增强学校德育的人情味、亲和力和实效性。

1.建设校园德育网页,占领校园网络德育空间。在校园网上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德育网页,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促进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例如,松原巨变、理论学习、模拟实验、网上党校、世界之窗、知识竞赛、时事追踪、自我测试等栏目。学生通过访问德育网页,就可以把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感性知识,克服了理论学习的僵化状态,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净化了心灵,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的。

2.建立班级网页,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网络氛围。在校园网上学生自己动手建立班级网页,通过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集中集体的智慧来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展示、德育目标、学习园地、知识窗、团员之友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而且通过班级网页评比,又能增强竞争意识。

3.建立个人网页,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校园网上建立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网页,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访问个人网页,在比较学习中能够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使网页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网页内容更加丰富,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增强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4.开发BBS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论坛”上互相讨论学习体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在闲暇时,学生也可以进入聊天室,海阔天空,谈未来、谈理想、谈人生、谈社会,广结朋友,广纳善言,在消遣娱乐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5.利用E-mail,积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追扣情感上的共鸣。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运用E-mal进行交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容易沟通。学生有些心里话或一些敏感的话题,可以给老师发E-mail,老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然后用E-mail直接回复给学生。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设立校长信箱,学生可以通过E-mail的方式直接与校长交谈,这样既缩短了校长与学生间的距离,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尽快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6.建立“学生操行评价系统”。“学生操行评价系统”是用于学校评价三好学生、发放奖学金等用途的软件系统,其中的评价内容涵盖德育的五大要素,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等,比较全面具体地反映了学生品德的发展情况。

三、抓“建设”,树立大德育观,做到组织到位,实现德育管理“规范化”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由主管德育的院领导、学生处、团委、家长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等构成一个诸层次、全方位、多功能的德育网络,整合一切教育力量,做到全员负责,齐抓共管,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理念,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1.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成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加强学生处建设,发挥党团组织和工会、学生会的组织功能和表率作用,发挥整体效能,形成对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中坚力量,使德育和思想政

治教育保持强劲态势。

2.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我院先后制定了例会制度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度,精心制定了《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暂行条例》《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方案》《学生奖学金评定方案》《学生文明公约》《学生日常行为10“要”、20“不”》等多种德育规章制度,构成了一个奖罚分明、覆盖全面、突出重点的有机系统,逐步实现了从“以人治校”到“以法治校”的转变。

3.加强师德建设。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只有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发展。如果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杠杆,那么,高尚的师德将是这杠杆最有力的支点。因此,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表风范、掌握精湛学科知识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适应市场经济新型人才的需要。

4.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有213的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重智轻德、重管轻导、重养轻育。在今天众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成了一个大问题。家长希望子女成才,学校企盼家庭教育协同,因此,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我院创办了“家长学校”,编写了《当代家庭教育指南》。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四、抓“科研”,推动德育的深入开展,做到内容到位,实现德育方法“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我们深感旧有的观念和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德育理论水平,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其中,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开展德育工作的研究,探寻多元的德育方法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推动了德育工作的纵深发展。

1.主动承担国家、省的德育科研项目。“十五”以来,我院先后承担“学校德育手段现代化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学校网络德育的研究”“中国德育网阳光地带栏目德育体系的建构”“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实验”等部级课题的子课题。课题立项后,我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确保课题顺利开展。在德育研究中我们深入调查和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行为的科学发展规律,反映学生实际。一方面以科研课题为指南,指导自己的德育日常工作;一方面又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总结课题实施的成功秘诀,使科研工作真正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之中,使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协同教育研究广泛开展,收到了良好的德育实效。

2.积极开展院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题立项工作。为了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特点和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创新,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我院积极开展院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题立项工作。课题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坚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以构建和谐德育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组织服务教育工委、教育厅的决策参考为前提,以开展科学研究为核心,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科研成果推广实验为重点,牢固树立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科研工作,研究探讨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规律,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努力开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新局面。

3.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功效。“改变过去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这一目标,强调了教学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人生价值观,实现从重知识结论到重过程体验,从重智力到重情感的转变。一句话,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专业课程渗透德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德育水平。因此,我们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以课堂为德育主阵地,以专业课程教学为德育主渠道,以“专业课程教学的德育功效”为课题,并结合所教内容,深入挖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素,优化专业课程渗透德育的过程,提高专业课程渗透德育的质量。

4.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程化研究。当前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在指导思想上注重和强调“管理学生”,而忽视教育引导,以学生不出问题为最高宗旨;学生的管理制度,在表达上往往是“不能做什么”要比“应该做什么”多;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教育的整体设计不强;教育方式以说教为主,偏重灌输,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教育内容与高职的校情、学生的实际有一定差距,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基于以上现状,我院提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程化”课题,把学生教育管理课程化,通过合理的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形成基本职业态度、锻炼社会通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课程化作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是我院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进行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在继续推进的过程中,我院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努力形成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经验和做法,推进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五、抓“龙头”,以点带面,做到“认识到位”,实现全市德育“系统化”

作为松原市唯一的一所高校,如何发挥其在全市德育工作中的龙头作用,是我院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院牵头建立了松原市德育工作实验区。通过做好德育研究,推广德育研究成果与德育工作先进经验,引导和推动全市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1.成立实验区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由我院牵头成立由市教育局相关人员、相关实验校负责人和实验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整个实验区的德育工作领导。

2.大力开展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工作。针对本区绝大多数实验校没有做过这样大的课题的实际,制定了有关的管理规则。根据大多数实验校没有规范地搞过课题研究,实验方面经验也不十分丰富的实际,我们有针对性地确定了研究与实验的步骤,并逐步地进行培训、指导,定期进行检查。每年年末召开一次年会,进行成果交流、评审,为迎接总课题组的年会做准备,同时,提出下一年研究与实验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我院的作用,带动了全市的德育科研工作。正因如此,实验区所辖实验校由最初的12所增加到了48所。这些正是我院在松原市德育工作中龙头作用发挥的体现。

3.加强对各实验区的工作指导。为了提高全市德育工作质量,加强对各实验校的指导,随时解答他们的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其他的一些实际问题,确保德育中心与总课题组的要求准确及时的贯彻落实。通过德育科研,培养一大批懂科研、会管理、爱学生的德育骨干,为松原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第5篇

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德育机制和评估机制

(一)加强学校德育创新,落实德育为首的地位。要把握四个要点:一是找准定位,真正确立德育创新的正确位置;二是把握重点,努力营造生态自然的育人环境;三是明确目标,切实提高育人实效;四是注重方法,准确把握德育发展客观规律。要重新制订《*市德育系统设计方案》,提高我市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积极破解制约学校德育的难题,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贯彻落实全省创新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精神,探索*特色的区域德育工作模式。配合省教育厅开展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调研,研究解决阻碍德育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和总结我市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

(三)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加强工作规划和检查督促。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文明办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迎检准备工作,组织学校做好自评、自纠工作,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四)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和评估机制,督促学校德育落实到位。依托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设立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优秀奖,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方案》和《广东省中职学校德育评估方案》,配合省教育厅开展中小学德育评估试点工作,引导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发展。

二、加强对德育课程改革和德育科研,提升学校德育水平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开展“生活的准则”、责任与感恩中学生征文活动,加强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和诚信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和增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编印出版《*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读本》。

(二)加强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发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36所实验研究学校的作用,召开课程实验学校研讨会,努力探索德育课程改革之路;继续在中学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结合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在课程教育中渗透“迎亚运、学英语”和“文明礼仪在校园”等内容。

(三)推进我市德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加强对省德育课题及“十一五”市级德育课题、心理课题的指导工作。组织专家对德育实验研究课题的学校进行研讨,确立我市一批德育研究重点学校和重点课题,总结推广我市首届中小学德育创新奖的成果,促进德育科学实验研究上新水平。

三、加强德育实践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整合利用*文化资源,积极创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人文生态育人环境。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校园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利用我市百年老校林立等有利资源,以创建“书香校园”为抓手促文化育人环境的形成。总结、推广有关区和学校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努力实现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优化。

(二)拓展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使学校的人文生态环境从学校延伸到社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结合“公民道德宣传日”、“学雷锋日”、“成人宣誓日”、“志愿者服务日”、“亚运倒数一周年日”及“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继续深化中小学生书信节、文化艺术节、成人宣誓等品牌学生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新*,新亚运”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传播亚运文化,与市亚组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心中的亚运”中小学生征文活动,在天河区举办“文明礼仪进校园”阶段小结和展示活动。

(三)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德育实践和体验活动。以“我在祖国怀抱中快乐成长”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书信文化活动、征文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学校、社区的新变化,感受广东和祖国建设和发展的辉煌成就,强化为家乡和祖国建设和发展努力学习的责任意识。指导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深入开展“明理,立志,勤学,成才”、“学有所成,勇于创业,报效祖国”,“志存高远,规划人生”系列教育活动,强化为祖国建设和发展努力学习、提高技能的责任意识。

四、加强德育工作的管理,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

(一)加强德育和团队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发挥相关支持机构的作用。切实加强德育校长队伍、班主任队伍、德育团队干部队伍、德育研究团体等几支德育队伍的建设,对中小学主管德育校长和德育主任、学生科长进行轮训,举办团队干部培训班。充分发挥我市德育研究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对市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学校心理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等德育团体的管理,指导做好市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的增补改选工作。筹备成立“*市德育基地(青少年宫)协作”组织。

(二)推动实施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举办“*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继续对“名班主任”培养对象进行培训。针对班主任管理存在的问题,力争突破班主任工作的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范管理的意见。筹备召开全省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总结交流各地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树立一批思想素质好、专业能力强、育人效果好、奉献精神强的班主任先进典型。

(三)增强教师以身立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开展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辩论赛。开展加强师德建设专项调研,探索加强师德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五、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推动三个转变:一是从追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转变到追求心理健康的实效;二是从心理健康教育被作为独特的工作转变成常规性的工作;三是从一般性的心理辅导转变为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和监护。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加强对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做好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复评、开展第二批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评估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贯彻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性意见,加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并逐步过渡到全员培训。组建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

(三)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指导,开展活动课和优质心理案例评比和交流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质课巡回展示;发挥局团委“青少年心理志愿服务队”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节目《打开心天空》的作用。探讨建立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机制,提出加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对策。

六、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

(一)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努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要突出重点,抓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二)组织中小学法制教育活动方案的征集和评选活动,开展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研究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继续修订完善《*市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

(三)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法制辅导员和法律顾问制度,发挥学校及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优势和作用,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七、加强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引导学生校外活动

(一)继续办好家长学校。贯彻落实《*市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教育部门举办的家长学校。配合做好家长学校建设和家长学校教材的出版工作,加强对40所家长学校示范点工作的指导。配合市妇联开展家长学校的发展方向研究,推动“学习型家庭”、“书香家庭”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