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精选5篇)

  •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 暂定活动地点:西区体育场草坪上。 * 活动类别:我们暂定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游戏。 * 游戏道具:绳子数根,九个阄儿。 * 活动流程: 一、告知游戏名称:“两人三步走接力”,接力棒为绳子。 二、事先找同学专门负责我们游戏场地的准备:确定行动…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精选5篇)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范文第1篇

* 参与团体: 06级 电商班 全体学生,共52人。

* 活动时间:根据我们班的课程表,以及同学们自身情况安排,我们班会在未来三周内可以举行活动的时间如下:5月5日下午,5月12日下午,5月19日下午(注:基本都是每周周二下午)。

* 暂定活动地点:西区体育场草坪上。

* 活动类别:我们暂定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游戏。

* 游戏道具:绳子数根,九个阄儿。

* 活动流程:

一、告知游戏名称: 两人三步走接力 ,接力棒为绳子。

二、事先找同学专门负责我们游戏场地的准备:确定行动距离30至40米,用红色标志物做标记。

三、分组:我们排除负责人,有事同学人数暂定为7人,余下的45名同学排队站成一排,数数,从一至九,然后分成九个小团队,每团队五个成员,每组要选一小队长,负责组织管理。最后平均分成三个队,进行三轮比赛。

四、游戏规则:

(1)、分别给团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思考怎么进行组合到目的地。

(2)每个团队五个人,要两两组合绑腿,其中有一名成员需要有两次配合,只有当第一小组返回时,将绳子解开,递给第二小组,第二小组同样行动,最后前面四个人要再选出一位与最后一位配合,帮其完成一个来回,最后看那一组最先完成整个行程,为赢。

(3)活动过程有全体同学和主持者监督,如果绳子散开,一定要重新绑好,才能行进。在秩序上,原则上不能打扰到另外一组的行进。奖励:每队的每个成员,男生(女生)可以要求全班的任何女生(男生)做一件事,做的事不可以和其他的同学雷同,不可以通过金钱获得,不可以违背常理。(举例:男生可以让女生说他帅或者印象缺点什么,女生可以让男生说他漂亮或者提水等等。)时候要有人监督直至下一次游戏时来宣布完成情况。

惩罚:我们每队输的队员惩罚的措施不一样:

第一队中:学鸵鸟跑。要跑够刚才的比赛距离。

第二队中:学卡通跳。分为男式和女式,相同的都是跳起时大腿和膝盖要并拢,小腿要分开,就像漫画中的姿势。不同在于:男式的向上跳起时左右脚前后分开,双手自然前后摆,同时嘴里要发出 呦吼 的声音;女式的向上跳起时左右小腿要向两旁分开,双手食指和中指在胸前做 V 的姿势,同时嘴里要发出 耶 的声音。

第三队中:屁股写字。双手放在腰上,然后扭动臀部,就像用手在空中比划一样把字写出来,一边扭,一边要把写的笔画说出来,就像跳屁股舞一样,哈哈,很好玩的。* 注 :整个游戏中希望那个有更多的创意。

* 总结: 本次游戏我们本着竞争意识,团结协作,娱乐精神而进行的,活动的每个环节我们都有需要训练的项目,比如:

分组方面,我们是打散了分的,有利于全班的同学的交流,也不同于我们之前活动的以宿舍为单位;团队5人,首先形成团队可以锻炼团队合作能力,选择出比较注重团队荣誉的人做队长,选出合作较强者可以参加两次的比赛。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范文第2篇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quality development;credit syste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025-03

1 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研究背景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高职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是高校通过学分禀赋这一措施,对高职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数量、质量和成效进行量化的一种管理方式,具体包括高职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学分化组织、管理、认证、评价、激励和监督。

政府出台的政策导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2002年,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做出了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决定。2007年,面向北京部分高校,再次联合颁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但相关的具体操作措施,尚需要各个高校进一步探索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在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高校在专业教育之余愈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如何根据大学生不同群体特征、个体兴趣爱好和特长优势,搭建优质的服务和教育平台,创新素质拓展活动的教育实践机制成为了高校着力追求的目标。由于素质拓展处于第一课堂的附属地位,高校为保障素质拓展活动能按时、保量、有效地开展以期确保其作用的发挥,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应运而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特征选择性地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素质拓展教育活动。学生必须在毕业离校前同时修满第一课堂学分和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它创新了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实践机制,也扩展和延伸了高校学分制的内涵。

从全国各地高校的实践层面看,近年来,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实施骤然兴起。但是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学分制管理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实施院校仅占少数。在业已实施的高职院校中,目前也主要在部分类别的素质拓展活动(如小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社团活动、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志愿者活动等)中应用学分制管理。总体来说,高职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工作还普遍存在管理机制和体系不够完善、素质拓展活动的范畴界定模糊、配套保障机制不够稳健、学分折算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不够高、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

2 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意义

凸显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重要地位,营造师生对素质拓展活动的重视。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这项明确的措施无疑给学生实实在在的压力和动力,使其根据自身的特征和实际参与到各种素质拓展活动。同时,也使全体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教师从思想定位上将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重要性等同于课程学分的重要性,进而从行动上优化活动的设计、组织开展、评价等环节。

增强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主动性,将活动对学生的覆盖面最大化。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是建立在将诸多培训、活动项目进行分门别类并审核筛选基础上的,参加何类哪个项目一定程度上可以客观地衡量学生参与活动的成效,学生也可以据此自我衡量自身素质的优劣程度和发展状态,从而增强学生在全面素质发展方面的自觉性。

促进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提升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的质量。一方面,通过对各类素质拓展活动进行学分禀赋,可以使活动的组织者对活动开展的目标进行斟酌和反思,对活动的方案和环节的设计进行推敲和规范,有效避免了素质拓展活动开展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另一方面,学生素质拓展活动项目需经过申报、审核等环节,为使活动更有影响力、关注度和参与面,院系的活动质量势必大大提高。

有利于后继完善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建设。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的实施意味着一定程度上将部分素质拓展活动课程化。这些活动开展的目的、计划、实效将进一步明确,这有利于素质拓展活动计划和整体方案的完善。与其他学分即第一课堂的教学课程学分如何更好地衔接,使素质拓展教育在深化发展的同时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使育人系统更为优化。

3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问题现状

课题小组对浙江的部分高职院校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结果,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现状主要如下。

①素质拓展学分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专业特色欠紧密,活动的设计与素质拓展活动全面覆盖的目标还存在背离现象。施行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时,在活动的设置上没有突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没有结合专业的特色、相应职业特质、所在行业特点,没有设计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校园品牌活动。

②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高职院校仅占少数,且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活动认定范围、选修和必修学分的界定、加分和减分设置等均存在巨大差异。从本质看,少部分高校的素质拓展学分实质是德育分,对于学生毕业与否并没有约束,仅仅用于学生的考核、评奖评优、入党等。既然是类同于课程学分,素质拓展学分则不宜采取减分的性质。从认定范围看,部分高校将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同时纳入素质拓展活动的范畴。随着2015年浙江出台新政要求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探索建立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自主创业情况折算为学分),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单独设立学分管理办法是更为妥当的选择。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更多地与专业技能相关,此类活动纳入素质拓展学分也着实不妥。从学分性质看,选修学分的设置意味着素质拓展教育是可有可无,这显然与设置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初衷相违背。

③局限于高职院校部门间的合力协作,未形成多方联动机制。在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高职院校中,高职院校基本都成立素质拓展中心领导小组和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学分评定工作小组,参与该项工作的部门主要包括教务处、学工部(处)、团委三个部门。在调研反馈中往往有这样一个共性问题,即实际实施学分制管理主要由团委负责,各系的辅导员老师承担学分的统计、公示、录入等工作,团委负责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审核和学分管理监督等工作,其他部门的人力资源、教师资源、其他教学资源的投入支持相对较弱。更重要的是,普遍存在高校单方作战,没有形成多方联动参与共管的局面。

④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工作量过大。在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高职院校中,大部分院校均未采取电子网络管理系统。高职院校基本实行学工和团委合署办公,各系辅导员老师身兼数职,工作量巨大。对于原本已经被事务性工作缠身的辅导员来说,实施学分制管理无疑又是一个大挑战。受访学校普遍反映,辅导员这支基层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对实施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重视和负责程度有待提高,相应地,学生也存在侥幸心理,重视程度也较差。

⑤素质拓展活动的指导和教育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素质拓展活动究其本质来讲,涉及的领域广泛,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一支思想政治过硬、知识渊博、才艺兼修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深度的指导和管理。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不应该停留在学分转换和统计的层面,而应该在规范学分转换、统计管理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指导和管理水平和力度,实实在在地投入精力,配置优质师资,对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指导,将素质拓展活动覆盖面提高到全员参与、活动形式和内容适应学生不同群体特征、活动的质量和层次尽可能拔高。

⑥大部分院校尚未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仅纳入学院学生德育考评。从高职院校的德育考评规定、德育记实考评实施细则看,德育考评考核结果往往作为评定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及各类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德育考评不及格者甚至作退学、不毕业只结业处理。德育考评采取基本分和记实加减分相结合的办法,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时德育分进行减分处理,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并表现优异者则进行加分处理。

可见,德育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德育管理对学生的有效覆盖面过低。德育管理中仅以两头学生为主,(即对质优学生促进巨大,对差学生规范严格),而对人数占比较大的中间学生则发挥不了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普通同学对参与素质拓展的有关活动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更毫无必须参与的压力。另外,德育的有效管理主要覆盖高职学生中的非毕业班学生,尤其大三期间对两头学生中质优学生的激励作用也由于奖学金评定的缺失而效果大减。

2)德育管理对学生参与活动或担任职务的范围过窄。德育分计算时活动内容比较局限,主要是大型活动的参与、经学院认定的荣誉的获得、担任团学干或班级干部职务等。然而对于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个人分散活动、担任社团的理事等就无法计算德育分。显然,这些活动或职务都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素质。

3)各系对同一学院或系部的活动或获奖的德育分赋值不统一。由于学生活动或获奖本身的分值规定是区间形式的数值,没有明确规具体活动的分值,加上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系会根据本系的工作需要对不同的活动区别侧重,因此,德育分的计算无法在学院层面进行统一,对不同系别的学生来讲做同样的活动或获奖可能得到不同的德育加分。

4 高职院校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对策建议

①紧密结合学院的发展目标和专业特色,设计覆盖面广泛的素质拓展品牌活动。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学分制管理必须在素质拓展活动的设计上围绕特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积淀的专项校园文化特色。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校园文化品牌”、社团活动、讲座培训等载体进行实效的估量评价,确定重点项目,在学分分值上给予倾斜性赋值。另外,在活动的设计时,要想方设法降低素质拓展活动参与门槛,切实解决“二八”现象;重点做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个人分散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经费等限制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重点做好以集体为单位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班级风采展示活动),强调思想性、创造性和团队型,让广大普通学生走上舞台;重点做好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敬老服务、各类教育机构支教、社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②坚定以必修学分的形式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明确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认定范围,科学设置素质拓展学分的指标体系。根据2002年“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文件要求,素质拓展学分的范围涵盖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6个方面。然而,由于不同高职院校有不同的发展侧重、面临不同的实际问题,新时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高职院校对科技学术和创新创业有着更高的教育目标,高职院校专业技能的评估考核往往与专业课程学分认定有融通制度等等,在具体实施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管理时,应结合各种因素界定符合特定高职院校实际需求的素质拓展活动范围。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大量参考同类高职院校的分值设置,反复推敲并广泛征集专家、高校领导、高校一线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意见,模拟运行,会议多轮讨论,最终确定学分认定的指标。

③高职院校部门间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多方联动全方位保障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实施运行。成立素质拓展中心领导小组,将分管思想政教育工作的校领导作为组长,其他参与该项工作的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的领导作为副组长,切实协调解决学分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理顺相关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联合政府、企业、行业整合力量和资源,进一步构建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专业人才成长始终的全方位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如针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联合校企合作的企业在实训基地开展适宜的活动,利用网络面向全体毕业生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活动。

④引入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提高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管理的效率。通过在管理系统登记填报自身参加的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由辅导员定期进行系统确认并将数据结果进行反馈和公示,最终由学院团委进行审核。基础的学分确认、核算和统计等工作往往由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完成。然而,辅导员往往由于需要处理大量事务性的工作,工作量较大。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的引入和运用将大大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范文第3篇

Abstract: Students' quality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en increasingly valued by the government, university departments and educational workers. This paper, based on describing students' quality developme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connot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redit system management of students' quality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amines some major management problems such a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of carrying out the credit system management.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quality development;credit syste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025-03

1 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研究背景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高职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是高校通过学分禀赋这一措施,对高职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数量、质量和成效进行量化的一种管理方式,具体包括高职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学分化组织、管理、认证、评价、激励和监督。

政府出台的政策导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2002年,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做出了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决定。2007年,面向北京部分高校,再次联合颁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但相关的具体操作措施,尚需要各个高校进一步探索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在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高校在专业教育之余愈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如何根据大学生不同群体特征、个体兴趣爱好和特长优势,搭建优质的服务和教育平台,创新素质拓展活动的教育实践机制成为了高校着力追求的目标。由于素质拓展处于第一课堂的附属地位,高校为保障素质拓展活动能按时、保量、有效地开展以期确保其作用的发挥,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应运而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特征选择性地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素质拓展教育活动。学生必须在毕业离校前同时修满第一课堂学分和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它创新了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实践机制,也扩展和延伸了高校学分制的内涵。

从全国各地高校的实践层面看,近年来,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实施骤然兴起。但是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学分制管理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实施院校仅占少数。在业已实施的高职院校中,目前也主要在部分类别的素质拓展活动(如小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社团活动、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志愿者活动等)中应用学分制管理。总体来说,高职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工作还普遍存在管理机制和体系不够完善、素质拓展活动的范畴界定模糊、配套保障机制不够稳健、学分折算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不够高、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

2 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意义

凸显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重要地位,营造师生对素质拓展活动的重视。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这项明确的措施无疑给学生实实在在的压力和动力,使其根据自身的特征和实际参与到各种素质拓展活动。同时,也使全体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教师从思想定位上将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重要性等同于课程学分的重要性,进而从行动上优化活动的设计、组织开展、评价等环节。

增强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主动性,将活动对学生的覆盖面最大化。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是建立在将诸多培训、活动项目进行分门别类并审核筛选基础上的,参加何类哪个项目一定程度上可以客观地衡量学生参与活动的成效,学生也可以据此自我衡量自身素质的优劣程度和发展状态,从而增强学生在全面素质发展方面的自觉性。

促进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提升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的质量。一方面,通过对各类素质拓展活动进行学分禀赋,可以使活动的组织者对活动开展的目标进行斟酌和反思,对活动的方案和环节的设计进行推敲和规范,有效避免了素质拓展活动开展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另一方面,学生素质拓展活动项目需经过申报、审核等环节,为使活动更有影响力、关注度和参与面,院系的活动质量势必大大提高。

有利于后继完善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建设。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的实施意味着一定程度上将部分素质拓展活动课程化。这些活动开展的目的、计划、实效将进一步明确,这有利于素质拓展活动计划和整体方案的完善。与其他学分即第一课堂的教学课程学分如何更好地衔接,使素质拓展教育在深化发展的同时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使育人系统更为优化。

3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问题现状

课题小组对浙江的部分高职院校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结果,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现状主要如下。

①素质拓展学分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专业特色欠紧密,活动的设计与素质拓展活动全面覆盖的目标还存在背离现象。施行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时,在活动的设置上没有突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没有结合专业的特色、相应职业特质、所在行业特点,没有设计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校园品牌活动。

②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高职院校仅占少数,且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活动认定范围、选修和必修学分的界定、加分和减分设置等均存在巨大差异。从本质看,少部分高校的素质拓展学分实质是德育分,对于学生毕业与否并没有约束,仅仅用于学生的考核、评奖评优、入党等。既然是类同于课程学分,素质拓展学分则不宜采取减分的性质。从认定范围看,部分高校将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同时纳入素质拓展活动的范畴。随着2015年浙江出台新政要求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探索建立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自主创业情况折算为学分),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单独设立学分管理办法是更为妥当的选择。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更多地与专业技能相关,此类活动纳入素质拓展学分也着实不妥。从学分性质看,选修学分的设置意味着素质拓展教育是可有可无,这显然与设置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初衷相违背。

③局限于高职院校部门间的合力协作,未形成多方联动机制。在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高职院校中,高职院校基本都成立素质拓展中心领导小组和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学分评定工作小组,参与该项工作的部门主要包括教务处、学工部(处)、团委三个部门。在调研反馈中往往有这样一个共性问题,即实际实施学分制管理主要由团委负责,各系的辅导员老师承担学分的统计、公示、录入等工作,团委负责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审核和学分管理监督等工作,其他部门的人力资源、教师资源、其他教学资源的投入支持相对较弱。更重要的是,普遍存在高校单方作战,没有形成多方联动参与共管的局面。

④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工作量过大。在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高职院校中,大部分院校均未采取电子网络管理系统。高职院校基本实行学工和团委合署办公,各系辅导员老师身兼数职,工作量巨大。对于原本已经被事务性工作缠身的辅导员来说,实施学分制管理无疑又是一个大挑战。受访学校普遍反映,辅导员这支基层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对实施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重视和负责程度有待提高,相应地,学生也存在侥幸心理,重视程度也较差。

⑤素质拓展活动的指导和教育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素质拓展活动究其本质来讲,涉及的领域广泛,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一支思想政治过硬、知识渊博、才艺兼修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深度的指导和管理。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不应该停留在学分转换和统计的层面,而应该在规范学分转换、统计管理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指导和管理水平和力度,实实在在地投入精力,配置优质师资,对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指导,将素质拓展活动覆盖面提高到全员参与、活动形式和内容适应学生不同群体特征、活动的质量和层次尽可能拔高。

⑥大部分院校尚未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仅纳入学院学生德育考评。从高职院校的德育考评规定、德育记实考评实施细则看,德育考评考核结果往往作为评定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及各类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德育考评不及格者甚至作退学、不毕业只结业处理。德育考评采取基本分和记实加减分相结合的办法,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时德育分进行减分处理,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并表现优异者则进行加分处理。

可见,德育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德育管理对学生的有效覆盖面过低。德育管理中仅以两头学生为主,(即对质优学生促进巨大,对差学生规范严格),而对人数占比较大的中间学生则发挥不了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普通同学对参与素质拓展的有关活动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更毫无必须参与的压力。另外,德育的有效管理主要覆盖高职学生中的非毕业班学生,尤其大三期间对两头学生中质优学生的激励作用也由于奖学金评定的缺失而效果大减。

2)德育管理对学生参与活动或担任职务的范围过窄。德育分计算时活动内容比较局限,主要是大型活动的参与、经学院认定的荣誉的获得、担任团学干或班级干部职务等。然而对于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个人分散活动、担任社团的理事等就无法计算德育分。显然,这些活动或职务都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素质。

3)各系对同一学院或系部的活动或获奖的德育分赋值不统一。由于学生活动或获奖本身的分值规定是区间形式的数值,没有明确规具体活动的分值,加上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系会根据本系的工作需要对不同的活动区别侧重,因此,德育分的计算无法在学院层面进行统一,对不同系别的学生来讲做同样的活动或获奖可能得到不同的德育加分。

4 高职院校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对策建议

①紧密结合学院的发展目标和专业特色,设计覆盖面广泛的素质拓展品牌活动。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学分制管理必须在素质拓展活动的设计上围绕特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积淀的专项校园文化特色。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校园文化品牌”、社团活动、讲座培训等载体进行实效的估量评价,确定重点项目,在学分分值上给予倾斜性赋值。另外,在活动的设计时,要想方设法降低素质拓展活动参与门槛,切实解决“二八”现象;重点做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个人分散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经费等限制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重点做好以集体为单位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班级风采展示活动),强调思想性、创造性和团队型,让广大普通学生走上舞台;重点做好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敬老服务、各类教育机构支教、社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②坚定以必修学分的形式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明确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认定范围,科学设置素质拓展学分的指标体系。根据2002年“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文件要求,素质拓展学分的范围涵盖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6个方面。然而,由于不同高职院校有不同的发展侧重、面临不同的实际问题,新时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高职院校对科技学术和创新创业有着更高的教育目标,高职院校专业技能的评估考核往往与专业课程学分认定有融通制度等等,在具体实施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管理时,应结合各种因素界定符合特定高职院校实际需求的素质拓展活动范围。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大量参考同类高职院校的分值设置,反复推敲并广泛征集专家、高校领导、高校一线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意见,模拟运行,会议多轮讨论,最终确定学分认定的指标。

③高职院校部门间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多方联动全方位保障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实施运行。成立素质拓展中心领导小组,将分管思想政教育工作的校领导作为组长,其他参与该项工作的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的领导作为副组长,切实协调解决学分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理顺相关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联合政府、企业、行业整合力量和资源,进一步构建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专业人才成长始终的全方位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如针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联合校企合作的企业在实训基地开展适宜的活动,利用网络面向全体毕业生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活动。

④引入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提高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管理的效率。通过在管理系统登记填报自身参加的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由辅导员定期进行系统确认并将数据结果进行反馈和公示,最终由学院团委进行审核。基础的学分确认、核算和统计等工作往往由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完成。然而,辅导员往往由于需要处理大量事务性的工作,工作量较大。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的引入和运用将大大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政工作队伍尤其是素质拓展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素质拓展活动的指导和教育管理水平。一方面,提高辅导员这支基层的思政工作队伍对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严格执行学分制管理,规范学分转换、统计管理工作,对未达到学分要求的学生按制度进行预警、督促补休,甚至延迟毕业。另一方面,聘请校内外各领域的优秀教师对辅导员的素质拓展指导能力进行培育,提高辅导员的素质拓展活动指导能力,并使其将工作重心放在与思想教育水融的各类素质拓展活动中,切实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

⑥加强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软硬件设施的投入。硬件设施的投入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场地、设备、耗材、网络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制度保障方面,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的保障、考核和激励制度(如:《教师其他工作量津贴实施办法》、《学院社团星级评比条例》、《学生社团(艺术团)导师制实施办法》等)。软件投入方面,在制度保障给予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指导教师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工作量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等密切相关)和课时酬金的基础上,教师参与指导的积极性大大增加,活动的设计、组织、宣传质量将得到有力保障。另外,学生也在学生活动相关的制度的激励下,学生也会倾向于将外部的激励转化为内部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黄正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学分制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2]吴益峰,周红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及其学分制评价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4(7).

[3]杨环,朱云生.论攀枝花学院素质拓展学分制的引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S2).

[4]邵登辉,台启权,张奇才.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素质拓展评价体系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5).

[5]盖雁,尹钟祥.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自我监控指标和标准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2).

[6]方锦明.高校专业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2):86-88.

[7]胡育安.多元智能视野下教育理念的认识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157-158.

[8]梁心愿.差异教学:内涵、设计策略及难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114-118.

[9]于恩林,韩新宝.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于里仁学院的实证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1,33(1):63-67.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 素质学分 构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9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始终将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作为学院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以我院为例,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院明确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为根本,以构建具有高职特点的综合素质学分管理体系为核心,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途径,传承“厚德、强能、励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发扬国防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优良办学传统,真抓实干、奋发进取、扎扎实实地做好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目标。为此,我院从2011年5月开始组织开展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工作,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实践,目前综合素质学分管理中素质拓展活动规划、学分认证等工作得到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系统运用正常、高效,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得到有效实施并充分发挥了育人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一、着力构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组织、制度体系建设,保障各项素质拓展活动的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应成立以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领导组,各系、各班级应成立素质拓展活动认证中心、认证小组,形成院系班三级认证机构。同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管理办法》及《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算细则》等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大学生素质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可从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身心健康与文化艺术、团学活动与社会工作等五个模块,按照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分层规划、分级设计”的原则,统筹规划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拓展活动,设置一定的必修学分,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载体,对其在校期间参与的素质拓展活动进行系统认证,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项素质拓展活动,在时间、场地、经费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确保素质拓展活动的顺利进行。时间保障上,高职院校可以安排固定时间,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以保证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场地保障上,高职院校可以用田径运动场、体育馆、报告厅、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为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提供必要场所,并做好学生活动场所各种设施的维护工作;经费保障上,素质拓展活动经费和老师的课时酬金应纳入学院预算,每年学校应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学生下拨一定的活动经费用于院系班三级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固定经费,同时,还应鼓励各级组织和个人募集社会资金用于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四是创造性的开展校园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可有力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如我院按照院级活动品牌化、系级(包括学生团体)活动特色化、班级活动大众化的原则,开展了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大专辩论赛、“十佳歌手”比赛、迎新文艺晚会、话剧之夜、宿舍文化创意比赛等一系列院级品牌活动,开展了专业技能竞赛、寝室文化节、手工艺品制作、周末影院等系级特色活动,开展了宿舍体育比赛、大学生演讲比赛、主题辩论会等班级大众化活动等。

二、探索将素质拓展学分与专业课程学分结合起来,形成“教育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制定《学分制管理办法》,将各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综合素质学分二类,明确规定一定的综合素质学分为毕业必修学分,同时,应全面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素质教育全面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的作用,并积极支持各系按照专业设置,尝试按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去规划和设计第二课堂的内容和体系,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专业拓展活动。

二是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及高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尝试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提出综合素质学分可以充抵部分课程学分的设想,但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如最高不超过毕业总学分的10%,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并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有目标的拓展自身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干事、立业的主动性。

三是不断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不断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众多用人单位纷纷表示:“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心理素质好、岗位适应能力强。”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系统的全面实施,一方面可以统筹、规划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全面的院、系、班三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体系,但必须做好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类素质拓展活动学分的系统认证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拓展自身能力的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按照“教育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相衔接”的原则,将素质教育工作全面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的作用,指导各系按照专业设置,尝试按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去规划和设计第二课堂的内容和体系,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专业拓展活动。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系统,应根据高职专业岗位的职业特质,在深入分析行业发展需要基础上,逐渐建立和完善系统化教学模式,我院经过对五千多名学生的教育实践,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同时,该项目应把素质教育和岗位职业特质紧密结合,和区域经济特点、行业文化特征紧密结合,注重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不断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其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傅祖栋.高职院校构建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途径探析[J].消费导刊,2009(05).

[3]魏玫.浅析推行学分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1999(04).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质拓展;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47-02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发起和组织开展的重要活动,旨在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适应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迫切需求,更好地服务和促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将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同时也将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在社会中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因而,进一步将素质拓展活动引入职业教育课程,精心设计素质训练项目,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成长成才需求,将为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一、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职业观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脱颖而出,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但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处于处处受到呵护的教育背景下,走入社会后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很快的融入工作环境,束缚甚至阻碍了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拓展训练活动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1995年走进中国后,短短几年不断发展,倍受推崇,被列为、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发起和组织开展的重要活动,从高校教学实践应用看,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从大学生个体来看,拓展训练对参与者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可以帮助大学生正视挫折、克服挫折,并不断强化挫折承受能力。从大学生群体来看,训练中团队成员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必须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实现双赢。通过合作,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对团队、对社会的依赖,因此拓展训练能很好的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因此,将拓展训练引入职业观课程体系,必将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激发大学生的潜力,增加团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二、职业观课堂素质拓展训练实施步骤

(一)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学实效

1.“刷新”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决定教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影响教学活动的水平和效果。教师应当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即:教育应当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需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因材施教;教育的着眼点应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拓展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表层的专业知识、中层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深层的方法论知识。教师应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厚积薄发,仅有表层的专业知识必然不够,还必须了解与课程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一般可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在学科对比中相互渗透,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3.激活教学能力

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素质拓展活动引入课堂,淡化了教师“教”的职能,尤其考验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拓展教师需要承担对参训学生进行情况摸底的调查员角色,同时又是活动开展前对场地、器械、安全等进行布置、检查的质量监督员;既是训练过程的导演又是活动结束后的心理医生和矛盾化解员。只有激活教师的综合能力,才能直接或间接地去引导、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达到拓展活动效果。

(二)制订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素质

1.职业导航计划

初涉社会的大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很难去确立自己的人生取向和就业方向。据有关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第一年失业率为3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已弱化,且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他们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背离了职业人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可通过“职业导航计划”,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选择观,引导、帮助他们合理规范和科学设计职业生涯,并针对如何完善综合素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素质训练计划

拓展训练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途径。制订适合大学生的体能、毅力、智慧、沟通、协作等能力的计划,能够培养参与者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克服困难的毅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参与者团队意识的培养和个人潜能的挖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积极有益的训练帮助。

3.素质评估计划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公正地记录学生个人行为、品德、智育、创造、实践等素质和能力发展,使素质评估具有科学性、真实性、自主性以及权威性,指导学生有效地实施素质拓展。

(三)翔实安排项目,增强核心竞争力(表1)

三、继续深入开展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思考

(一)加强学生对素质拓展活动的认识

高等院校可创办校级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指导素质拓展计划的指导以及认证。校级素质拓展中心负责整个学校的素质拓展训练。其下,可设立各院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指导、审核本院素质拓展活动。而院级之下是更小的传达机构——班级的素质拓展小组,责任是做好本班级素质拓展计划的组织和申报。对于素质拓展,将活动分为校级、院部级和班级三大类。在活动举办之前,团委组织可通过素质拓展活动申请及时做好网上预告,以便于学生可以广泛地选择参与。

(二)做好讲解培训,重在计划指导

素质拓展计划包含有申报、认证、授予学分、公示等多个环节,最终通过网上申请获得认证。这个具体的操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专业的培训。鉴于此,就亟需组织安排专业的设计、从事系统操作的人员来进行讲解,让每一位同学真正体会到素质拓展的意义所在,并且最终能够实施每个环节以及熟练的操作素质拓展网上系统。

(三)大力打造品牌,营造良好环境

高校中的共青团、学生会、各级社团应该重点打造和宣传具有时代特色、校园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校园优质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调动参与素质拓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曾举办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内容包括了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不断地让学生去做与专业相关的事情,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青睐。另外,诸如“综合素质一战到底”、“挑战杯”大赛、“团队职业形象展示”等,这些形式丰富的活动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为素质拓展的圆满举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媒体联络,大力宣传素拓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应利用媒体非凡的影响力,吸引社会公众对大学素质拓展的注意力,进而取得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理解与支持。当然,高校不应让媒体的积极作用仅局限在宣传报道之上,可以进一步与媒体合作,将媒体引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项目,在活动现场与媒体互动,再由媒体播出大学生素质拓展专题类节目,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的同时,也将为素质拓展活动的广泛开展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五)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方式的拓展活动,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例如部分企业在高校设立奖学金或提供赞助金,为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立足于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的拓展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现代科技人才必备的素质有重要的意义,使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地拓展自身素质的良好风气,促使大学生更早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蒿鹏,梅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