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礼仪(精选5篇)

  • 击剑礼仪(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日本剑道发源于中国的剑术,中国古代曾一度将剑的修行称为剑道。在隋唐时期剑道传到日本,融入日本本土文化及刀法技术,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格斗技术。日本剑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注重礼仪、磨练意志。现代剑道是穿戴护具、使用竹刀、赤脚练习的对抗…

击剑礼仪(精选5篇)

击剑礼仪范文第1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锻炼身体的需要,而是追求时尚、有文化内涵的健身项目。目前“剑道”这种结合智慧与精神,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国际性体育健身项目,正在中国的各大城市悄然兴起。

关键词 日本 剑道 功能 特征 推广策略

日本剑道发源于中国的剑术,中国古代曾一度将剑的修行称为剑道。在隋唐时期剑道传到日本,融入日本本土文化及刀法技术,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格斗技术。日本剑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注重礼仪、磨练意志。现代剑道是穿戴护具、使用竹刀、赤脚练习的对抗性运动,长期练习可以促进人体健康,培养人的自信心和敏锐的判断力。

一、剑道的特征

(一)重礼仪

与日本的传统武术相似,剑道也非常讲究礼仪。在练习或比赛前,要向老师对手行礼,练习后也要行礼,向国旗,会徽,老师及对手,以示尊重。同时,要根据资历按顺序就坐,还要求爱护器具等,因此剑道被称为是“以礼始,以礼终”的健身运动。剑道的这些礼节正是儒家的“礼”,“仪”,“仁”思想的体现。因此,剑道亦以儒家思想的精髓为其文化底蕴。

(二)具有刺激性

剑道的步法可分为步足,送足,中断等。攻击法又分为基本打法,腹部攻击法,手部攻击法等,每一个动作都会让人集中精力留意对方的进攻和自我的防护,心态就会在快速的运动中找到平衡。剑道讲究气,剑,体合一,也就是气势,剑和身体同步,要求练习时每次出击都要大声喊出要攻击的对方的部位,总之,剑道用一种文明的方式发泄着情绪和压力,让人们从中追求着刺激和挑战。

(三)磨练意志

剑道是一种自律自主的活动,格斗时必须专注。在练习剑道时常有孤注一掷,舍身攻击对方的动作,因此可以培养练习者的专注力。剑道不仅可以锻炼人的注意力,还可以塑造人的意志品质。在练习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困难,这样反复的克服困难,才会在技术和精神上得到升华,这也正是锻炼意志的关键所在。

二、剑道的功能

(一)剑道具有良好的缓解压力的作用

剑道讲究用丹田呼吸,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在攻击时要大声喊出攻击部位的名称,这样一来让不少人在此过程中得到身心的全面放松。剑道在增强自身的礼节涵养,锻炼强健体魄的同时,还可以考验人的持久力,培养勇往直前,不畏困难的精神,更能将工作中的压力,通过敏捷的步伐,灵巧的手势,瞬间的反应能力随凌厉的剑锋一起淋漓的发泄出来。

(二)剑道具有修身养性的功能

剑道讲究仁、义、礼、智、信,它虽然是一种健身项目,但并不是单纯注重如何锻炼身体,而是注重如何培养和锻炼精神品质和心理素质。练习剑道时,彼此要互相照顾、共同协力,这样做就能自然而然的养成宽容的处世态度。剑与道的结合,“剑”为体,“道”为心。通过剑道的练习,完美的将两者的结合起来。因此,有人说剑道是一辈子的修行。

(三)剑道可以塑造人的体型

在竞技中,剑道要求竞技的双方都必须保持身体笔直,仰头挺胸,目视对方,随时判断对手的出击情况,并做出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弯腰,也不能低头,否则容易被对方击中脑部,因此,剑道对于因坐姿不适造成的驼背,歪肩等身体不良姿势有着良好的矫正作用。

三、剑道的推广策略

(一)加入学校体育课程

剑道,一种动静结合的运动,通过练习剑道,会造就学生宁静,稳重的性格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坚定有力的声声呐喊,以及练习剑道所需的爆发力都能锻炼学生的魄力。此外,学生正处在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由于家长的疏忽和学生的不在意使得学生的驼背率急剧上升,而剑道对预防驼背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将剑道列入学校健身课程,无疑将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创建剑道俱乐部

通过创建剑道俱乐部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身体锻炼的需要,在专业教练悉心的指导与讲解中,使练习者和爱好者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剑道的学习和锻炼。这样不但可以满足每个个体的健身需要,还可以结交很多的朋友,增进友谊。

(三)融入社区体育

剑道为我国全民健身项目带来新的选择。剑道这项运动不受年龄的限制,男女老少都可以学习,不需要太长时间就可以基本掌握。剑道不同于一般的有氧运动,它的运动量比较大,一星期进行一至两次的练习就可以满足基本的健身需要,因此,会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剑道的学习中。在人们切磋剑道技艺的同时,也加深了彼此间的交流,更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融洽的社区生活环境。

四、结束语

剑道,一项体力与精神,运动与文化相结合的健身运动在今天已成为国际性的体育项目。学习剑道不仅可以达到身体健康,强健体魄的目的,也可以增强自身的礼节涵养,培养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因此,剑道是一项内外兼修,具有重要功能和价值的健身运动,它的推广普及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俊峰.公安院校开设剑道的必要性[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05).

[2] 李响.剑道 为自己大喝一声[J].体育博览.2005(01).

击剑礼仪范文第2篇

一、丰富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击剑这一运动,起源于西方贵族运动,这一高雅的体育活动有着严格的礼仪要求。比赛过程中,必须服从裁判判决,严禁与裁判或对手争执。击剑者自己负责自己的武器、装备、服装进行比赛,并自己承担一切后果。

这其中的礼仪教育,最明显的体现在一次的语文课小组比赛中。一组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写得又快又好,可是,这次的活又校有个学生却写错了一拼音,输了比赛,但全组的同学并没有埋怨写错的学生,其中组长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下次我们仔细一点,一定能够赢。”这样的话语,出自只有八岁的小男孩的嘴里,还是挺意外的。在细想一下,这几个学生是击剑队的,说出这样的话,又好像是意料之中。

二、充实教学内容

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场景,学生要按组出去领物品,第一组学生回去时,第二组的学生又出来了,在课室里的走道上,马上挤满了人,这时,要回第一组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让第二组的同学先出来,两组的学生都自觉地靠右走,或靠右停下了,本来预料着会出现的混乱场面,就在这一组停下脚步的学生给阻止了。这样的习惯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碧波荡漾的游泳池里,就有着这熟悉的礼仪了:所有在游泳场里训练的都必须顺游,一条泳道中只要有其他人,哪怕只有一个,你也要以泳池底的水线为界,靠右侧游;当您想要做短暂休息、停留或在池壁两端时,尽量靠向泳道的旁边,让出可让人转身的空间来。有了这些的礼仪要求,在教室窄小的过道上,在学校的走廊上,在楼梯上,也就可以看到谦让的小身影了。

三、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击剑礼仪范文第3篇

高尔夫 有一种品质叫谦和

许多高尔夫领域的人现在还持有这样的观点:女人天生就不太喜欢去欣赏、参与这项历来属于男人的运动。但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目前打高尔夫球的人中,女性占了近25%,而且她们花在这项运动上的钱正越来越多。

当你看到女球手在高尔夫球场上的风度,不要以为她是有意在蓝天与绿草的怀抱中作秀,高尔夫球场上讲究礼让为先。关心他人,礼貌是女人最好的社交名片,而关怀又可以把女人的温柔充分展示出来。

高尔夫运动是众所周知的谦谦君子的运动,任何情形任何场合下,作出礼让为先的姿态都不为过。在高尔夫球场,你不仅要穿着得体,而且一举一动都要体现绅士风度,不仅要打球,还要关心到周围其他球手的情况。

同时,高尔夫运动是诚实的运动,没有裁判,因而更要求球手光明磊落的态度。任何一点不诚实都与这项运动格格不入,一旦被发现,几乎可以使你永远再没有勇气回到球场。许多做公关的女性喜欢把客户带到球场,一起打一回高球,就是因为在这项运动中,你有机会充分展现你的真诚与信誉。

真正的高尔夫球手都有着丰富的高尔夫知识,他们对技术的钻研是无止境的。高尔夫这项运动中的许多规则用英语解释起来更加容易。而女人是学习语言的天才,在熟悉高尔夫球用语这方面,她们往往可以用语言天赋展示自己的才华。

骑马 性感像在空气里飘

女人骑马既可以作为运动健身,保持体形,也是心理上一种难得的满足。骑马让女人丰富而敏感的思维得到纵情释放。当你套上牛仔服,不徐不疾地奔跑的时候,你很容易产生联想。你会觉得自己是一种主宰,然后想起一些浪漫的战争年代的爱情故事。

女人与马这样的大型动物接触,要有巧妙的心思,有情感,有爱心。当你内心的这些素质准备充分的时候,你才能和马融为一体。骑在马上,尤其是在盛装舞步的行进中,总有一种悠闲的自信散发出来。那是你的内在素质透过外在的体态充分释放出来的结果。

“骑马对女人保持体形有好处”。这话可是茜茜公主她婆婆――奥地利的王太后说的。骑马本身是一项均衡运动,是全身运动。一个成熟的骑手要用腰和背控制马,长期骑马使腰变得灵活,肌肉也富有弹性。与此同时,骑马的体态强调四点一线,就是头顶,颈部,骶椎和脚后跟在一条线上。平日里,一般人很难总保持这样一种体态,但骑马可以,所以长时间骑马的人臀部会上翘,很符合现代的审美。

女人骑的马,是马场里的纯种马,鬃毛鲜亮,肌肉健硕,体态匀称,而且训练有素,恭良温和;女人也不是草原上的牧民,她们大都是白领,气质高雅,崇尚自然。这样的女人骑在这样的马上,挺拔中透出情调。

拳击 挑战内心胆怯

在很多人眼里,拳击是男人的世界,力量、征服,打击,充满雄性甚至残暴的气息。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内心独立、渴望自我的女人,给自己一个机会,尝试带上拳套,瞄准对手,集中力量打出一拳,你体会到更多的是宣泄、进攻和挑战,是那种爽到极致的感觉。

把压力通通打出去,是拳击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迎合了人类需要打击东西的天然本性(这种本性可不单单属于男人)。在这个物欲爆炸的年代,家庭、事业给每个人带来很大的压力,不运动的人往往脾气暴躁,打拳的人讲究拳品,打输了也要不愠不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反而很有气质和度量。

拳坛美女米申・约翰曾经为《花花公子》拍摄封面,其魔鬼身材引来众人赞叹。拳击是一项很适合女性塑形的运动,拳击练习活动量大,减脂效果明显;其步伐灵活多变,练习拳击的女性多小腿细,下肢长,臀位高;此外,拳击进攻以出拳为主,肩背的肌肉、韧带都可以得到适度的锻炼,整个人都变得更加灵活。

练了拳击的人都会告诉你同一件事,那就是打拳比跑步、器械等一成不变的运动好玩多了。在拳击运动中,步伐、出拳都有很多灵活的变化,如果你善于思考,能够以智取胜,那么你会发现更多的乐趣。

击剑 剑尖上舞动着智慧

迅猛、灵活、优雅,这就是击剑迷人的地方。站在剑道之上,举起手中的长剑,世间一切喧嚣便不复存在,唯有眼神间的对话,剑与剑的缠绵。这就是击剑的境界。击剑运动最吸引人之处,在于运动本身对于击剑手气质的熏陶。温文尔雅,气定神闲,飘逸自如:寒光乍闪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当击剑手站在剑道上,她的每一个眼神和细微的动作都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流露。击剑的规则讲求点到为止,可以占有,但绝不伤害,取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无懈可击的攻防中体味击剑的灵性和悠然,争斗与宽宏。这正是现代女性渴望的境界。

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剑手要始终保持身姿的矫健、挺拔,就像芭蕾舞演员,上身要挺直,腰腹要收紧,时时刻刻铭记:保持体态,保持风度。因为击剑训练能发展腿部和臀部肌肉的力量及耐力,所以可以不断地对身体形态进行良好的修正。事实上,很多当红模特都曾经是击剑运动员。

相对于芭蕾的温柔来讲,击剑又充满了帅气,让女人明白何为柔中带刚。击剑属于技巧性颇强的运动,它能使参与者得到应变、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这五种素质让女人既有力量又不失身体的柔软。能灵活地防守,也可以专注地进攻,在优雅中偶然露出你的致命一招,这一刺赢的不只是一分,而是女人的自信,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除了翩翩风度外,击剑的礼节也是培养女性风度的重要一课。现代击剑,在传承了技巧的同时,也继续演绎着击剑的礼仪。有人说,女剑手的行礼更好看,因为她们对行礼的过程更专注,行礼可以把她们内心良好的素质大大方方地表现出来。

登山 征服自我

击剑礼仪范文第4篇

西汉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后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的王朝。西汉玉器是中国玉器继新石器时代、商代和东周玉器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在中国玉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经济的繁荣是西汉玉器发展的重要前提。昆仑和田玉的大量开采,则是西汉玉器繁荣的根本保证。公元前121年,西汉军队打通了通达西域的河西走廊,以后又联络乌孙人击溃了匈奴人在天山南北的统治,把西域之国纳于西汉王朝的统治之下。西汉王朝同时也控制了昆仑山脉的玉料,使其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供各玉器作坊选用。同时陕西的蓝田玉、河南的独山玉等也得到了广泛的采掘。玉矿的大量开采,为西汉琢玉业提供了丰富的玉材料。

汉袭秦制。汉代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与秦代有许多相同之处。汉初刘氏得天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或异姓诸侯王,如冀地的中山靖王、中山怀王,燕地的广阳王,鲁地的昌邑哀王,中原的梁王,岭南的南越王,江淮的楚王等。由于西汉是政治、文化统一的王朝,尽管分封的诸侯王各有自己的琢玉业,有自己的文化特性和琢玉风格,但从总体上讲,西汉玉器还是共性大于个性。如数量众多的西汉玉璧、玉具剑、玉舞人,虽归属于不同的诸侯王所有,但基本形式和装饰风格大同小异,仅在细部略有不同。这是西汉政治制度对西汉玉器的影响之一。

西汉为了适应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需要,从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皇家大学中,以儒家传授的五经作为统一的教材,从此儒家学说在中国思想上取得了正统的地位。由于东周以来儒家提倡“君子贵玉”“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观念,故西汉时期的礼仪玉、装饰玉特别发达。这是西汉意识形态对玉器发展的影响。

西汉时期在上层社会大力提倡儒家学说的同时,民间却广泛流行神仙学说,冀望修行成道或羽化成仙。因为玉被认为具有使人羽化成仙的神奇法力,这种思想的广泛流行推动了西汉丧葬玉的发展。多样的用途

西汉玉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思潮、意识形态、风俗习惯、实际用途,对传统玉器进行了一次大调整,有所扬弃,有所创新,有所调整,具体可以概括为:礼仪玉的进一步衰弱,丧葬玉的进一步完善,装饰玉的进一步调整,实用玉器及艺术品的进一步增加。

至西汉时期,《周礼》规定的璧、琮、圭、璋、琥、璜“六器”,仅存璧、圭、璜三类。西汉出土的玉琮不是时作玉,而是前代遗留旧玉。玉圭数量不多,多见素面玉圭,所饰纹样者,多为用玉璧等扁平玉器改琢而成,可能用于祭祀。除少数玉璜单独作礼仪玉外,更多的玉璜成为玉组佩的重要构件。实际上,西汉真正的当家礼仪玉,可能只有玉璧一种。西汉玉璧数量多,形式多,用途也广,当时祭祀礼仪莫不用玉璧。玉璧在西汉时期除作礼仪用外,也用作丧葬,常镶嵌或悬挂在棺椁的外表,是丧礼的重要用玉。

西汉时期,不仅将生前实用的玉器大量用于陪葬,而且丧葬玉相互配套,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丧葬玉最为完备的时期。西汉丧葬玉大量流行的前提,是其时提倡孝道,实行厚葬,希冀通过使用大量玉器陪葬,实现尸体千年不朽,在阴间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梦想。西汉丧葬玉有保护尸体的玉衣,使人的精气不外泄的九窍玉,还有不使死者空手而去的“握玉”,不使死者空口而去的“玉琀蝉”,不再看到人世间的“玉覆面”。西汉时期的玉面罩或称玉覆面多出土于贵族墓葬,用数十块旧玉编缀成人的五官形象,覆盖于人面。

玉衣是丧葬玉的最高形式,只有高级官吏及皇戚人员才能享用,分金缕、银缕、铜缕、丝缕玉衣四类,一般都是由朝廷特赐。但从各地出土的西汉玉衣形制、穿缕材料的不同看,各地都在大量缝制玉衣,因而级别不够但有经济实力的人死后亦穿高级玉衣。这种使用的混乱迫使东汉时期朝廷不得不对玉衣的使用作出规定,这在《后汉书·礼仪志》中有记载。

除玉衣外,还有“九窍玉”。目前所见成套的“九窍玉”,只出土于级别较高的墓葬中。如河北省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出土成套“九窍玉”,有耳塞、鼻塞、口塞、塞、眼盖和生殖器套共九件。而刘胜的男性生殖器玉套,是用良渚文化玉琮改制的,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西汉平民百姓只能用零星的丧葬玉,简陋者仅用耳塞、鼻塞,富裕者则用口琀玉蝉、手握玉猪。玉蝉、玉猪在东汉时期仍流行,但两者的形态特征已有所不同。

装饰玉在西汉的变化亦是十分明显,其特点是东周时期广为流行的铿锵有声的豪华形玉组佩开始衰弱,趋向简单,西汉中期以后基本不流行,代之而起的是生动活泼的小型单件玉佩,这也是西汉社会务实态度的一种表现。因为小型玉佩既省工省料省费用,使用、行动也更为方便,而且同样能达到点缀装饰的效果。

西汉装饰玉可分为佩挂装饰玉和器物装饰玉两大类,并且出现了一批新式玉器,有玉舞人、心形玉佩、玉带钩、细长尖角状玉觽、镂雕玉环、玉贝币等。玉舞人在战国时期已出现,洛阳金村东周墓出土、现藏美国弗瑞尔美术馆的玉金链组佩,上面就有双连体玉舞人和单体玉舞人。西汉玉舞人一般都着长袖衣,一袖高扬至头上,另一袖下垂,或者横置腰际,长裙曳地,细腰束带,是西汉“翘袖折腰”舞的生动写照。由早期玉鞣演变而来的心形玉佩,也是西汉时期重要的装饰玉,玲珑剔透,造型优美,形式较多。西汉流行佩戴心形玉佩,大概也是当时崇武风尚的一种反映吧。

击剑礼仪范文第5篇

远古居民也许是在寒夜的篝火旁跺脚取暖,或在狩猎时狂奔乱跑,或在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中无意识地挣扎膜拜,可在这动作之中,他们感受到了节奏与愉悦,从而将其凝固为有程式的舞蹈。狩猎舞、图腾礼仪舞、巫舞的起源大致如此。他们以毛羽为饰,击石拊石,投足以歌,即兴呼叫。可如此,他们还不满足,他们渴望自然的伴奏四季同在,不分日夜,于是产生了乐器,有了石磬、陶哨、骨笛。

一旦劳作有了闲暇,生活就有了娱乐的分工,就有了颂扬氏族英雄、反映战争生活、表现生产活动的舞蹈。他们能以闲适的心态,面对自然的无常,用舞蹈来释放自己的心灵,歌、舞、乐从而得到了艺术形式上的统一。但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使得原始大家庭开始分解,歌、舞、乐也开始分离。在田头山野任意高歌,在天高地远中手舞足蹈,在风清月明下独奏,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使得这三者独立开来。

周代的礼乐制度十分完备,强调乐舞的祭祀和教化作用。“制礼作乐”被当做治国的手段,通过礼乐分等级名分。孔子对此推崇备至,所以对春秋之乱要发出“礼崩乐坏”的感叹。周代雅乐的代表是“六代舞”,可谓是对前朝历代歌舞的一个总结,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大韶》。史载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令他心神陶醉,“三月不知肉味”,称其为尽善尽美。“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大韶》演出时的盛况。

舞分文武,这种划分的起源应该在夏代,即从大禹将权位传启、终结禅让制度,确立“家天下”传统,建立夏朝开始。其后的江山更迭,基本是通过武力来解决。歌颂禅让得的天下,称为“文舞”;歌颂武力夺取天下的舞蹈,属于“武舞”。依次而论,周朝“六代舞”中,黄帝时《云门》、唐尧时《大章》、舜帝时《大韶》、夏禹时《大夏》为“文舞”,而商汤时《大镬》、周武王时《大武》称为“武舞”。后代的禅让制度实际已不存在,但也将本朝更迭时的和平交接称为“文舞”,而将江山易主或对外用兵的舞蹈称为“武舞”。

《诗经》中把诗歌划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是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歌。雅是正乐,“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由上层贵族所作为“大雅”,由一般文人所作为“小雅”,常在宫廷宴饮和贵族家中表演。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舞曲。孔子说“郑声乱雅乐”,“声”当不是指民歌、民俗,而是通俗和流行音乐。舞蹈按这个体系,也可划分为“风、雅、颂、声”四类,即指民间舞蹈、高雅舞蹈、宗教舞蹈、流行舞蹈四类。

周代的散乐,即指民间歌舞,在一般的祭祀礼仪与宴享宾客时表演,当时的舞蹈有《象舞》和《万舞》等。散乐又称“百戏”,它包含着各种民间音乐的新因素。汉代设“乐府”,广泛搜集民歌,百戏演出,规模盛大,长安京师“三百里内皆来观”。这些民间歌舞大概包括乐舞图、革建、鼓舞、七盘舞、相和歌、清商曲、可采莲、巴渝舞、白舞、跳丸、蹴鞠、投壶、六博、幻术、击剑和气功等。而唐代长安的乐舞百戏中也出现了歌舞戏、滑稽戏、傀儡戏和各种杂技。

夏代的女乐大概是流行乐舞开始的标志。夏以前的乐舞一般是原始居民自娱自乐用,尚未出现娱乐的分工,从夏开始才出现专门的歌姬舞伎从事的乐舞。流行的“靡靡之音”也与女乐联系在了一起。不过把亡国根源归结到女流之辈,如西施、杨玉环等,也是男权意识的一种误导。南北朝时的乱世促使了女乐的流行。“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所建的铜雀台,是享乐歌舞的真实写照。而南朝石崇宠爱歌舞伎绿珠,为其编制《明君歌舞》,最终为她倾家荡产,失却性命。

中国历史上的舞蹈名家,著名的有西施、赵飞燕、杨玉环、公孙大娘等。当时吴王命人将御花园的一条长廊的地下挖空,然后放进大缸,上面再铺好漂亮的木板。西施踩木屐在地板上踱步时,脚下就会发出有节奏的“叮叮嗒嗒”的回声,裙边的小铃铛也会跟着响起“叮叮当当”的清脆悦耳的声音,这种舞蹈称为“响屐舞”。而赵飞燕的舞蹈功力非常好,相传她身轻如燕,可以“掌上舞”,一个舞伎最后能登上皇后宝座的,恐怕只有她了。

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喜欢音乐,他继位后,选定了宫廷的一片梨园作为排练歌舞的场所,这就是“梨园”的来历。以后戏剧界就被称为“梨园”了。他所作的《霓裳羽衣舞》,是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杨贵妃在该舞曲中的表演令唐玄宗为之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