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城(精选5篇)

  • 太原古城(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西南环线项目概况 太原枢纽西南环线起自汾河站中心(西山K3+347.6)至太中银线在建北六堡站站中心(太中DK19+300),全长53.55km,并包含相关疏解联络线等工程。其中CK12+500~CK12+500段穿越晋祠、晋阳古城遗址,是全线的主要控制点。 二、西南环线项目建设的…

太原枢纽西南环线起自汾河站中心(西山K3+347.6)至太中银线在建北六堡站站中心(太中DK19+300),全长53.55km,并包含相关疏解联络线等工程。其中CK12+500~CK12+500段穿越晋祠、晋阳古城遗址,是全线的主要控制点。

二、西南环线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太原铁路枢纽是全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枢纽衔接南北同蒲、石太、太焦三条干线,担负着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与华东、中南地区间客货交流的集疏运任务,在全国铁路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太原北至榆次间线路能力利用率已经饱和,随着石太客运专线引入枢纽全线贯通并通车,太中银铁路建成在即,大西客运专线计划近期开工建设,届时太原枢纽又将增加衔接三条铁路干线,枢纽内运量势必会进一步增加,太原北至榆次间的能力问题更为突出并成为限制太原枢纽充分发挥效率的瓶颈之一。而提高线路通过能力或分流部分运量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此外,既有太原北~榆次段线路纵穿太原市区,大量货物列车的运行对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较大干扰,对城市环境也形成了不良影响。

太原枢纽西南环线的建设,为进一步优化枢纽内既有太原北和榆次两编组站的分工创造了便利条件,从而大大增加了枢纽运输组织的机动灵活性。结合枢纽编组站的调整,将枢纽内部分货物列车分流至西南环线后,太原北~榆次间既有石太线将主要承担旅客列车运行,只运行少部分货物列车,不仅将极大缓和太原北~榆次区间能力紧张的局面,而且减少了对城市中心生活的干扰,方便了旅客的乘降,同时合理利用了城市周遍地区的空间布局,有利于城市的环境保护和健康发展。

三、穿越晋祠、晋阳古城遗址线路方案

该段落线路走向主要受晋祠、晋阳古城、环城高速公路、太汾高速公路,工矿设施等控制。本次共研究了以下四个线路走向方案,如图2所示:

(一)穿晋祠方案

穿晋祠方案自北堰车场中心开始并行于热电厂铁路专用线右侧,线路经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化工设备制造厂东侧,穿木材货场经寺底村东、太化焦化厂西,在罗城西南跨环城高速后设晋祠站,线路出站后经花塔村东,在公路收费站东跨大运高速互通前行,经东庄村东、野庄东线路继续向南前行跨越汾河,过监军庄村西,在西草寨西0.8km规划区旁设西草寨站,双线长度19.247km。

西南环左线继续前行至三贤村东折向正东方向于小北格东DK28+800处并上太中银线设北格乘降所,线路长度为5.147km(单线)。西南环右线跨越太中银正线和太中银联络右线后折向正东接入北格乘降所,线路长度为5.576km(单线)。西草寨站至太中银刘家堡站设上下行联络线,长度分别为6.879km和4.121km(单线)。疏解线线路长度为21.723km。

(二)晋祠隧道方案

晋祠隧道方案自北堰车场中心开始并行于热电厂铁路专用线右侧,线路经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化工设备制造厂东侧,穿木材货场,跨煤炭专用线后于CK11+150设晋源乘降所,于寺底村东南角进入隧道,下钻环城高速沿耐火材料厂、开化村以西向南行进,于王家坊和黄冶村之间折向新村、花塔村方向,于南城角和花塔村之间下钻大运高速后在CK19+500设晋祠站,线路出站后于东庄村东北角CK20+600处出隧道,经东庄营村西南角折向东南,线路继续向南前行跨越汾河,过监军庄村东,于西草寨西0.2km设计里程CK25+000处设西草寨站,双线长度18.140km。

西南环左线继续前行至三贤村东折向正东方向于小北格东DK28+800处并上太中银线设北格乘降所,线路长度为5.278公里(单线)。西南环右线跨越太中银正线和太中银联络右线后折向正东接入北格乘降所,线路长度为5.782km(单线)。西草寨站至太中银刘家堡站设上下行联络线,长度分别为6.541km和4.294km(单线)。疏解线线路长度为21.895km。

(三)取直隧道方案

取直隧道方案自北堰车场中心开始并行于热电厂铁路专用线右侧,线路经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化工设备制造厂东侧,穿木材货场经寺底村东、于太化焦化厂西进入隧道,下钻环城高速沿杨家村方向前行,于南城角和花塔村之间下钻大运高速后在隧道内设晋祠站,线路出站后于东庄村东侧出隧道,经东庄村东、野庄东线路继续向南前行跨越汾河,过监军庄村西,与可研线路CK17+800相接至西草寨站中心,线路全长18.850km。西草寨至北格乘降所之间及西草寨至刘家堡之间的太中银上下行联络线皆同穿晋祠方案。

(四)绕避晋祠方案

此方案自北堰车场中心开始,并行于热电厂铁路专用线右侧,线路经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化工设备制造厂东侧,穿木材货场经寺底村东、太化焦化厂西,在罗城西南上跨环城高速,经钜和洗煤厂西,晋源洗煤厂东前行。由于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为绕避晋祠,石膏矿区,减少占用建设用地等问题,线路折向西南进入悬翁山区,在晋祠西1公里范围外设5.55km长隧道。于邮电疗养院南侧出隧道,线路向东南前行,经东院村南野庄南。与可研线路CK17+800相接至西草寨站中心,线路全长22.171km。西草寨至北格乘降所之间及西草寨至刘家堡之间的太中银上下行联络线皆同穿晋祠方案。

(五)方案优缺点分析

4个方案优缺点比较见表1:

四、结语

晋祠隧道方案虽然重点工程较多,投资较大,但线路长度较穿晋祠方案方案短约1.1km,减少了对晋祠风景区的影响,协调了铁路与文物保护区的关系,较能符合地方政府的要求,因此本次研究推荐采用晋祠隧道方案。

参考文献

[1]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改建铁路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补充可行性研究[R].2008.

太原古城范文第2篇

来绥中和兴城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也许因为都是工作的原因,所以匆匆而过,没觉得这两个小城有啥特别的,而这次,有了秋日追梦的奇思妙想,肯定要好好游览一下这座小城美景了,兴城是关外的第一座古城,据史书记载,当年袁崇焕就是在这座古城,开炮击伤了努尔哈赤,导致其回去后不治身亡,因此,兴城的古城算是保存的比较完整的,相比较我刚刚走过的山海关古城,似乎要更胜一筹,但是,只是没有山海关有名而已。

兴城古城,算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老城,四四方方,四面城楼,中间依然是一座鼓楼,从古城的南走到北,从东走到西,街道的两边,相比其他古城,建筑方面,好像偏重于蒙古的一些特色,高高的牌坊,雄伟高大的城墙,基本上代表塞外古城的特点,城墙上的红衣大炮,还有招展的旌旗,似乎都在展示着当年外蒙入侵,民族英雄袁崇焕抗击外来入侵的雄风,因此,在古城的各个角落,似乎都有一些与袁崇焕有关的建筑,故事,雕像和书法,一出兴城火车站,门前就是袁崇焕的雕像,引得外来游客都要在此留影。

古城内分布着几座古建筑,包括元帅府,当年的一些守备建筑,相比较其他古城,算是保存的原汁原味的历史遗迹,有人曾经游览古城后慨叹古城的荒芜,破败与萧条,但是,我感受的是,这就是古城真正的历史底蕴,那些新修的所谓古城,哪有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城底蕴,一砖一瓦都是历史,而我,也最是喜欢古城的历史再现,宁静,旷远,天高云淡,夕阳,古城------

兴城不光有历史的遗迹,也有今日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的繁华与秀美,从古城开车不远,就到了兴城海滨,美丽的渤海景色 ,沙滩,远帆,游人,构成了海天一色的绝美画面,多了一份宁静与祥和,少了许多海滨城市的拥挤与浮躁,一座菊花女神的雕像矗立在海边,远眺凝望,似乎在向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户,诉说着一段传奇故事:据说在没有菊花岛的时候,渤海里住着龙王三太子,他异常凶恶,不仅兴风作浪祸害人,每月还要吃一个童男童女,每年更要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做老婆。人们对付三太子可是没法,只好搬家躲灾。

那年,一个叫菊花的姑娘主动提出和三太子成婚。

新婚酒宴上,进洞房喝交杯酒时,菊花笑呵呵地一次又一次给三太子斟酒。不一会儿,三太子就醉得人事不知躺在床上了。宫女走后,菊花插上门,把吃饭用的竹筷子劈成两半,将一半磨尖。一下子插进三太子的耳眼里,三太子蹬蹬就不动了,血和脑浆流了满枕头。

杀死三太子,菊花女乔装打扮,打开门,跟着贺喜的客人出了龙宫,踏着水向北走,走到现在的菊花岛位置时,后边浪声震天作响。原来巡海夜叉发现三太子死了,鼓浪来追,菊花想,再跑下去,不但自己跑不掉,岸上三百里内的一切也得卷下海,她一横心, 砰 地撞死在礁石上。菊花的尸体一倒,海底 轰 地一声雷,变成了海岛,挡住了夜叉掀起的巨浪。

菊花死后的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有个新岛出现在海面,次年春天,岛上开满了菊花,从此再也不见三太子来作恶了,大家这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人们缎带这个岛起名为菊花岛,在岸上立了一座石像来纪念她。

美丽的故事传说,寄托了那个年代的人民,对于那些黑暗社会的无奈与奋争,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寄托于美丽的故事传说,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今天的行程新城区,高楼林立,海滨景色也更加迷人,顺着海岸线前行,有许多刚从海上打鱼归来的渔民在卖海鲜,螃蟹,皮皮虾非常便宜,游人满意,渔民收获也颇丰。

从兴城回绥中,我们开车走的是环渤海的海滨大道,沿着漫长的海岸线,看着海滨景色,一路前行,有着丰富资源的渤海之滨,吸引了大量的海鸟栖息,有时,这美丽的景色,常常让我们不自觉地定下车,拍几张湿地,海滩,远海与栖息的海鸟的图片,在这里,你能感觉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路的两边没有建筑,一幅原生态的自然唯美画面,偶尔有几只海鸟从你的头顶飞过,海的远方,几座岛屿若隐若现,如海市蜃楼般的梦幻,这样的画面,是我们这些久居闹事所希望追寻的景色。

太原古城范文第3篇

每个太原人都对他们的十大建筑如数家珍。它们是: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山西体育中心、山西大剧院、山西科技馆、山西图书馆、山西大医院、太原博物馆、太原美术馆、太原机场、太原南站。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太原市的城市功能被国家定位为“内陆地区的新兴重工业城市”;80年代以后,伴随全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太原市定位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和“能源、机械、煤炭、化工为主导的工业城市”,90年代以后,太原市的发展理念有所改变,逐步建立了“以能源重化工工业为基础的高科技大流通、多功能、开放型的现代化城市”定位,形成了太原市目前以重型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格局,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炼焦、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等高能耗行业成为太原市的支柱产业。

从重工业城市到现代化城市,是经营城市的思路逐渐成熟的过程。所谓现代化,有着超出工业本身的更丰富内涵。既要有经济成果的追求,又要有人文素质的建设,也涉及生产与消费模式的转变。

十大建筑:城市转型的宣言

对于任何一个处在火热造城运动中的中国城市而言,同时建设数个或数十个大型建筑并非什么太新鲜的事情。这种造城热情背后是盲目的跟风?是政绩推动?还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从所建设的建筑本身即可看出端倪。

每个太原人都对他们的十大建筑如数家珍。它们是: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山西体育中心、山西大剧院、山西科技馆、山西图书馆、山西大医院、太原博物馆、太原美术馆、太原机场、太原南站。分析这些建筑的名称,我们可以看到太原进行城市转型的思路。夯实城市的文化基础、打造开放渠道和优势产业升级是时下太原的主要目标。

让我们先来聚焦于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它是太原十大建筑之首,位于长风西大街南侧,是长风文化商务区内占地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总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包括煤炭交易,国际展览和国际会议三大重要建筑,总投资10亿元。

建成后,该中心不仅能进一步完善太原服务功能,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将为我国创新煤炭流通体制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它还将为山西省2011年承办的“第六届中部六省博览会”提供活动场所。展览中心要建成一个直径254米、面积5万平方米、高度达26米的大型展馆,采用圆形平面式分区布局,“飞碟型”煤炭国际展览中心是本项目的主体工程,位于场区中心,会议中心和交易中心分设在其两侧犹如中国古代的玉璧、玉环、玉琮从天而降洒落在汾河之滨,诠释着“和谐天地”东方思想的丰富内涵,显现着丰厚的三晋文化底蕴。工程于2009年6月3日开工,2010年年底竣工。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冠以“中国”字号的全国性煤炭交易中心,它的诞生将在改革煤炭订货方式,创新煤炭流通体制,改变传统的煤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营模式。这是一个具有现代化产业特征的“立足山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大宗煤炭商品交易市场,它将提升山西煤炭品牌,促进山西现代物流服务业和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

文化强市:撑起文化的自信

传统优势产业的做大做强是所有资源性城市转型的立足之本,也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人文建设则是上层建筑。在太原的十大建筑之中,与文化相关达到了6个它们才是城市转型的关键所在。它们将为太原带来现代城市的景观,也将夯实太原古城的文化底蕴。

坊间流行着一句话:十年文化看广州、百年文化看上海,千年文化看西安五千年文化看太原。可以说除了深藏地下数百米的煤炭财富之外,太原更庞大的财富是它的悠久历史。而这些历史即将在太原博物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得以集中展现。

太原博物馆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区,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多元。整个建筑以中国红和青铜色为外墙主色调,有5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连通的圆锥形体块组成。建筑外墙的中国红表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元素,青铜色蕴含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建成后将给人过目不忘的冲击力,成为长风商务区内最显著的建筑群。博物馆具有收藏、保护、研究、陈列等功能,今后的陈列主题以晋阳文化为主线,以晋阳肇创、春秋争霸、走向盛唐为结点,全面展示太原的城市发展史。

太原博物馆的建成将为寄居仓库的上百万件文物提供一个理想居所,也为漂泊无着的太原历史安一个家,更为古都后代们撑起文化上的自信心。鉴往而后知来,这种自信的建立也将帮助太原人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吸纳现代文明的成就,构建属于太原自己的新生活与现代性。

在距太原博物馆的咫尺之遥将建成山西大剧院与山西科技馆三者之间鼎足而立,构成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更展现出一种鲜明的对话关系。山西大剧院位于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中轴,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包括1628座的主剧场,1170座的音乐厅和458座的小剧场及排练厅、琴房、演播室、展台休息厅、化妆问、道具服装问等主要功能用房。主剧场采用“品”字形舞台。音乐厅为典型的“shoebox”(鞋盒式),可演奏大型室内交响乐,配套设施有乐队休息室、录音室、乐器储藏室等,并配有音乐教学场所。小剧场具有多功能性,可根据演出需要组合成平面大厅、会议大厅、小型剧场、凸型舞台剧场和中心舞台等基本舞台造型,可满足各种地方戏剧、话剧和特殊需要的演出。

山西科技馆位于长风商务区的滨河西路与长风大街交叉口西南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天象厅、动感影院、培训室,实验室、科普报告厅、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其他辅助设施组成。整个建筑将是一幢三层或四层高的敞开式建筑,在造型上新颖优美,采用大空间、大跨度的设计,使其有可能进行现代高新技术等多种展品的展示。展览形式上将引进声、光。电等先进技术,以展示和参与相结合,让观众在参与中体会和加深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太原的答案……

在太原人期待的眼光中,这些代表太原未来的建筑即将在今年年底陆续落成。届时太原将以全新的开放与进步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在能源型城市转型这个世界范围内的重大课题上得出太原经验,与德国的鲁尔区、美国的匹兹堡以及法国的洛林共同写进历史教科书。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将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诸多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榜样。

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努力,太原已经确立了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大方向。无论是鲁尔区、匹兹堡还是洛林都没有太原所拥有的丰厚文化遗产。从文化古都到文化名城,是一个让祖先的文化馈赠焕发时代光芒的过程,更是以现代智慧对古老文明的致敬,传承和发扬。正如千年以前,大唐盛世的成就与它的开放和高度自信,今天太原的成功也必将依赖来自四面八方多元文化的注入。

太原的十大建筑打开了城市的胸怀以积极的方式表明了其拥抱世界、拥抱现代文明的姿态。开放而进步的太原已经形成了对外界的包容性与吸引力,大量的企业看中了太原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纷至沓来。

以城市建设为例,携广州、上海和北京的成功经验而来的星河湾,为太原带来了一线城市的地产开发标准,无论是建筑产品本身的品质还是其公共区域的建设,都将成为太原的新标杆,与十大建筑一起,赋予了太原这座古老城市以现代化都市的气质。同时,星河湾也在这座文化古都找到了新的灵感,提升了企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在产品开发上实现了新的超越。

太原古城范文第4篇

D1.北京―太原―晋祠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先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是晋祠的主体,供奉的是周武王的王后邑姜。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至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至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回到太原市区可以逛逛柳巷。这里是太原历史最悠久、最繁华的商业街,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与记忆。就位于太原市中心的商业闹市区,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太原的“王府井”、“铜锣湾”,已具有三百多年的商业历史步行在柳巷,一定要用心体味一番晋商的遗风。附近有钟楼街、食品街(帽儿巷)、开化寺街、桥头街等等构成了购物街区。

D2.山西博物馆―晋商博物馆

山西博物馆是来到太原一定要去的地方,山西五千年文化全部在这里展现。它位于太原市秀美的汾河西畔,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珍贵藏品约20万件。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两周时期晋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戏曲文物、明清晋商文物等都颇具特色。逛完博物馆,还可以到附近的汾河公园散散步,享受一番春风拂面的清爽。

吃过午饭,还可以到晋商博物馆参观。它坐落于迎泽公园东南一隅,漫步馆内,其中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无不渗透着中华文化的风采与精髓,承载着晋商的文化思想。博物馆建设的最大亮点在于吸取了全国各地晋商会馆传统建筑的精华,同时采用了具有山西特色的砖雕、石雕、木雕等工艺。这座承载晋商五百多年辉煌历史的博物馆,展示了晋商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

D3.平遥古城―五台山

一大早,可以从太原出发坐火车抵达平遥,平遥古城距离平遥只有一公里路程。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已有2700多年历史。进入古城,可以依次游览到平遥城墙、平遥县衙、文庙、日升昌、南大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城隍庙、清虚观和历史民居等等建筑。

下午,由平遥火车站乘车前往五台山。五台山可是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还位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龙泉寺、广仁寺、黛螺顶等景点都是值得一去的。

D4.五台山―西安古城墙―书院门―碑林博物馆―鼓楼―钟楼

告别五台山,坐火车前往陕西西安,继续寻找美食以及寻古探奇的旅程。三天的时间游览西安的部分精华文物古迹以及吃遍最经典美食绰绰有余。早起先去西安古城墙,登上城墙游览保存完整的宏伟城垣,饱览市区景色。可徒步或乘坐城墙游览车到达南门,由此下城墙,到南门城内的书院门逛逛街,沿街行走即可到达碑林博物馆。后坐公交或打车前往碑林区寻找美食,再依次游览鼓楼、钟楼。一天逛完后,晚上再回到市区的碑林区享受美食。

D5.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大慈恩寺―大雁塔广场

一早乘公交车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感受周秦汉唐雄风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参观完博物馆,步行至大雁塔,参观高僧玄奘译经的大慈恩寺,还可登上大雁塔眺望市景。午饭过后,可以在雁塔广场附近散步游览,看过晚间的喷泉表演后再返回酒店。

D6.兵马俑―秦始皇陵―临潼博物馆―华清池―骊山森林公园

早起在西安火车站东广场乘游5(306)路,大约一个半小时到达终点站兵马俑站,趁上午游人较少的时候详细参观这个“世界第奇迹”,最好听导游讲解,游览时间大约2-3小时。中午可以在景区附近的小餐馆解决午餐,之后乘游5前往秦始皇陵,游览“千古一帝”秦始皇巨大的神秘陵墓。这里距离兵马俑只有两站路,步行过去也可以。

太原古城范文第5篇

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使这个悠久的古城,在经历了数千年岁月后,在迈着坚实的步履跨入今天的现代文明时,还依然具有如此旺盛的青春活力?

透过历史,人们才感悟到:一座城市的厚重,不仅在于她要有时间的长度,而且还要有空间的厚度。时间再长也可以计算,而空间的延伸则难以度量。因此,城市之间的落差,往往取决于各个城市自己在历史空间所处的位置。而历史空间就像是一棵老古树怀中恒久叠加的年轮,那一圈一圈密密的年轮,凝固的是不同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正是这种不断向外拓展的历史文化年轮,造就了一个城市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恒久的图腾――太阳鸟

让沈阳引以自豪的是,她拥有一般城市所无可比拟的灿烂文明。矗立在市政府广场上的太阳鸟图腾,浓缩了从远古新乐到现代沈城的数千年文明。她是沈阳的精神和灵魂,更是沈阳的象征和骄傲!

太阳鸟,以其独特的造型展现了远古文明。在新乐遗址发现的太阳鸟木雕,出土时已经完全碳化,所以才在遗址中沉睡了7200年之久。这是一件精美木雕,其形貌似鹏鸟,雕刻的手法流畅、细腻,甚至连鸟身上的羽毛都清晰可辨,被称为太阳鸟,为沈阳地域古代先民的图腾。在遥远的古代,有如此精湛的雕刻艺术,这在中国和世界考古史上,都堪称奇迹!太阳鸟不仅集聚了沈阳地域远古祖先的惊世的智慧,而且还将中华文明又提前了2000多年,并当之无愧地成为沈阳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的最早标志。

今天的沈阳人,早已把太阳鸟看作是一种沈阳精神的象征。她是一种古老文明的承接,一种文化的延续、一种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种灿烂恒久的图腾。

如今,一座金光闪耀的太阳鸟雕塑,高高耸立在市政府广场。她以耀眼的灿烂,向世人展示一种人类远古的文明;她以高耸的巍峨,俯视着文明延续发展的进程;她以闲静的沉默,关注着历史的演进和现代文明的步伐;她以自豪和骄傲,审视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振兴和崛起……

北陵之魂――古松

沈阳北陵即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寝,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与这座精美的皇陵交相辉映的是一株株千姿百态的古松,它们俨然是皇太极贴身的御林军,300多年来一直忠诚地护卫着他的陵寝。

根据史料记载,1643年,皇太极死后,在建昭陵的同时,从辽宁南部的千山往昭陵移栽了大约5000棵古松。目前,在沈阳市区生长的古油松林仅有两个地方,即:福陵和昭陵内及周边形成的东陵公园和北陵公园园内。现存活在北陵公园的古松有2106株,这些古松距今已有360年以上的历史,成为我国平原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油松群,并在沈阳市区内形成了壮观的古松群。

这些古松摇曳挺拔,参天蔽日,把金瓦红墙的昭陵衬托得更加肃穆威严,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植物群落,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这片古松群因其在国内古松群的独特性,已成为不可复制的植物群落。其中著名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古松,以其独有的树形,向世人展现超然的魅力。它们不仅成为陵中之魂,而且还是沈城的一片绿色文化风景,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人为践踏及虫害防治困难等原因,年迈的古松正常生理机能日趋下降。为此,从2002年起,园内设制了5处封闭区域,对陵园内的古建筑、古松、古榆树等实施抢救性保护。尤其是在北陵公园内部开展的“共产党员工程”,为古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空间,从而使北陵古松群在城市进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得以继续“焕发青春”。

如今北陵古松被誉为北陵园林的万木之魂。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历了岁月沧桑,更在于它们还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同时它们还在以凝重的目光注视着一个崭新的沈阳正在腾飞,并以全新的形象走向世界。

古老与现代重叠――魅力之城

要说古老,可以说沈阳在全国也是最古老的城镇之一。经考古发现,早在7200年前就有沈阳先民繁衍生息。迄今已建城2300年。据历史文献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燕国的重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里隶属于辽东郡。西汉沿用此制,并建立城市,称为“侯城”。隋朝时期,以辽河为界,分设燕郡和辽东郡。唐朝唐高宗后,划属安东都护府辖区。宋辽时代,辽太祖于公元921年移居此地,修筑土城,并将沈阳设为沈州。在元朝改沈州为沈阳路,这时“沈阳”一名正式出现,因位于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明朝沿用沈阳并称之为“沈阳中卫”。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到沈阳,开始修建第一座皇宫(即今天的沈阳故宫);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升沈阳为盛京;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成为陪都,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设奉天府,沈阳则又称奉天,有“奉天承运”之意;民国初年,沈阳属于奉天省辽沈道,为奉系军阀的统治首府。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三省,改沈阳为“奉天市”。抗日战争胜利后,政府接管了沈阳市。1948年11月2日,沈阳获得解放,这座历史文明古城才真正回到人民手中。

古老的文明孕育了沈阳独特的地方文化。古代文明造就了辽河流域各民族英勇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满清文化展现了游牧民族问鼎中原的伟业和勇气;抗战文化凝聚了东北人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解放后又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在继承这些优秀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文化。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文化,凸显了工业特点的文化理念,在“振兴东北”及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从而形成了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