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自我剖析材料(精选5篇)

  • 小学教师自我剖析材料(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在这次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中,我结合个人工作、思想实际认真进行了自查反思,查找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教育教研工作抓落实做得不够。 1、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在一定程…

小学教师自我剖析材料(精选5篇)

小学教师自我剖析材料范文第1篇

按照教育局党委统一部署,全体党员职工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研讨、上党课等活动,对于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教师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身肩负的责任,对照“六查六看”和教育教研的量化的标准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使查找的问题更切合适合、更体现针对性。

一、存在问题的表现

在这次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中,我结合个人工作、思想实际认真进行了自查反思,查找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教育教研工作抓落实做得不够。

1、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问题,对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动员会议开过了,文件学习了,却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把他们具体化,上下一般粗,做事处理方法简单。

2、创特色教研学校的积极性不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的教育教研工作积极性还不高,与一流的教研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措施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3、工作不深入,抓落实不到位。一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如在校长管理、指导教师、了解学生中;在深入教研组、班级中的调查研究不够;二是存在“走马观花”的倾向,对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真正解决,更没有深入基层进行扎实有效的工作,只停留在以会议落实精神,工作落实计划上,实质效果不显著。

(二)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时紧时松现象,对坚持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上有“三个欠缺”。

1、是对待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有所欠缺。虽然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但由于平时在工作中业务性工作多,担负的教研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于是在头脑便产生了以干代学的思想,总以工作忙、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把学习放到学习的首要的位置,认为学习是为工作服务的,只要工作搞好了,学习并不重要,缺乏持之以恒。

2、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平时的学习中,看“快餐式”的报刊书籍较多,看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较少;看消息新闻类的书籍较多,看党员学习的书籍较少。学习了一些,但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对思想和灵魂的触动不够。因此,对于本职工作的业务研究、政治理论研究,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学习停留在表面上。

3、是学习的方法和效果上有所欠缺。没有创新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没有进行学习后检查和“回头看”。通过学习来指导实践不够,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不住发展的必须规律。通过学习来研究解决问题不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时把握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本。

(三)交心谈心、关心教师不够、各种活动开展较少。

听取意见建议还停留在表面上,对教师的思想了解不够。在工作之余,教师需求的教研活动开展不多。很多时候,都以工作忙为自己找托辞,实际上是关心教师群众的呼声不多不具体。在引导教师学习做研究性骨干教师方面,工作力度较小,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系统性,对青年教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力度还不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存在的以上问题,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身存在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主要表现在:

1、对提高政治学习、业务能力、加强研究方面还很欠缺,落实教学方法还不够严格,总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对业务学习抓的不紧,以工作多为理由,把学习的时间挤占了,总之还主要是认识上的问题还需要提高。

2、在策划整体工作方面。主要是对学校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有认识上的差距,校本教研工作的创新性方面的策略还不够,对工作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还不够。

3、深入教研解决问题不够。主要是激发教师合作探讨的观点树立的还不够,认为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对处理教学问题停留在表面中,对布置的学科教研检查落实不够。

4、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不够。主要是对发挥师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作用认识不足。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加强业务学习,深入开展教研活动:

1、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团结协作、凝聚力强。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策划学校教育教研管理工作,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思路。

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氛围。

4、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5、制定教育教研计划。学校教研员要率先垂范,认真抓好、抓实、抓细教与学的矛盾,坚持自学,形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

6、健全校本教研员的学科学习制度,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做到有考勤,有学习笔记,组织并参加专题理论辅导讲座。每学期检查一次学习笔记,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

7、突出学习重点。坚持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学习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探索新时期学校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新时期教育规律,用理论作为强大思想武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实践,努力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深入调查研究,牢固树立校本教研观念。

1、进一步转变学校领导作风,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带着教研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听汇报与领导干部亲自参加教研有机结合起来,从家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边整边改,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

小学教师自我剖析材料范文第2篇

一、总体目标

查找问题阶段的总体目标是:针对学校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师德教风的现状,深入查找、剖析干部队伍在执政为民、服务师生、狠抓落实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和突出问题,认真研究解决教育行风建设、干部和教职工队伍素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安全隐患的方面的具体问题,树立勤奋学习、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廉洁自律的干部新形象,切实办好人民满意学校。

二、总体要求

查找问题阶段的总体要求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务求实效。要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要求,坚决反对八种消极现象,积极营造八种优良风气。通过查摆,要达到思想上要有真触动,作风上要有真改善,纪律上要有新加强,工作上要有新起色。

三、查找范围及内容

认真开展“六查”活动,深刻剖析问题根源,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一查宗旨意识,重点查找对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界群众的感情方面,是否存在群众观念淡漠,严重,忽视学生及其家长的来信来访等问题,引导干部、教师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增强宗旨意识,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二查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重点查找是否存在精神不振奋,工作不在状态,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突出问题,引导干部、教师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克服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不良作风。

三查工作态度和方法,重点查找是否存在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办事拖沓,落实不力、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引导干部、教师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克服浮躁情绪和私心杂念,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感事”。

四查纪律作风,重点查找学校、个人是否存在管理混乱、纪律松懈、政令不通,自律意识不强等问题,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大局意识,讲团结、讲政治,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自律意识,严格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自觉抵制贪图享受、铺张浪费

违规经商等行为,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树立良好声誉和形象。

五查师德师风,重点查找教职工是否存在从教、治学行为不规范,从教不廉等问题,引导广大教职工依法从教、严谨治学,真情关爱学生,坚决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乱收费、乱办班行为,树立良好教育行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六查各种安全稳定隐患,重点排查学校校舍、设施设备、食堂卫生、校车和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等是否存在安全稳定隐患,督促“定人、定责、定职”,建立完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密切掌握教职工队伍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教育,及时化解矛盾,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四、查找形式与方法

要按照市委“坚持思想发动为先。领导带头为要,批评教育为主,突出主题为效、组织领导为基”的要求,采取“自己找、群众评、互相帮”等方式,抓好问题查找工作。

1、广泛征求意见。学校设立公开征求意见电话、设立征求意见信箱和电子信箱;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代表、政协委员、民主人士、无党派人士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问卷调查表;深入学生、教师调查研究,倾听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界的呼声,广泛征求学校干部职工、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

2、自我检查剖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学校和干部个人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师德师风等方面的问题,要围绕“六查”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认真撰写剖析材料。剖析材料包括:在理想信念、宗旨作风、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般干部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领导干部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全力观、地位观等方面进行剖析;今后干部作风转变的方向和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个人和单位的剖析材料,领导干部的剖析材料要按时上交市教育局作风整顿办。

3、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在征求意见、自我剖析的基础上,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广大干部要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员进行通报,并报市教育局。

4、开展民主评议。邀请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剖析材料进行评议。领导干部要在中层以上干部会议进行剖析并接收评议。

五、具体要求

领导要高度重视,确保取得实效。查找问题阶段是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关键环节,广大干部要深刻剖析,深入反思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肃认真的态度,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为整改打好基础;对自查材料要实行审查制,对评议效果差、满意度低者要责成重新剖析。

小学教师自我剖析材料范文第3篇

一、校本教改剖析的目的

校本教改剖析既是为了矫正这一阶段的课改跑偏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校园以后的良性发展建设。各校要以市局和中心学校的指导性文件为载体,通过本校骨干教师的讨论(争论)来确定本校的教改理念。要通过校本教改剖析搞清楚干部的定位,教师的定位,培养怎样学生目标定位,培养怎样一个高度的定位;搞清楚教改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所需要的能力、知识、素养,从而确定教改内容和节奏。要通过教改剖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进一步理清教改建设的思路,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创造特色,打造品牌。

要求:

1.所有教师要认真准备,都要逐一对自己的教学科目进行剖析,不要认为课不重要就不认真准备了,非考试课与考试课在剖析准备工作方面要处于同等地位。

2.一定要组织教研小单位的教师认真讨论,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总结提高,为教改的下一步打好坚实基础。不要走过场,不能着眼于应付!要有一份有质量符合实际的自评报告。

二、校本教改剖析的准备工作

(一)材料准备:

1.教研小单位撰写教改剖析自评报告;

2.制作小课件汇报;

3.整理支撑材料。

(二)请各校教改干部参观准备

1.校内普通实验课;

2.校级教改典型课;

3.网络教学资源辅助;

(三)教研室专家听课、访谈、座谈准备

1.与干部访谈;

2.与师生座谈;

3、听课与评课;

三、校本教改剖析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10月下旬开始

基础工作。教改带头人的培养方案的修订、课堂模式的标准的制(修)订,教改课程的思路、实施方案以及精品科目、精品课程的立项等工作。

第二阶段:11月15-30日

进行全校教改课堂调研。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听课调查(可以多次反复),真正搞清楚教师和教研小单位对自己的定位,找出要培养的强势科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定位。(这项活动本应该在教改带头人的培养方案修订之前进行,但因为很多学校在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进行课堂调查,为了能实实在在剖析某一学科,这一次必须重新认真进行课堂调查)

要求:

1.要真实、认真地去调研,切忌做假。

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如做假,问你几个问题就能发现,会很反感。影响学校,影响校本教改剖析的质量,更会影响教改带头人的建设。

2.要有的放矢,把握好调查对象与方向。

一是把握好调研方向(不能把地方搞错了)。教改的科目对准什么课?要清楚。

二是找准调研对象(不能把调研的对象(人)搞错了)。找谁去调研、找谁座谈要清楚,什么样的教师能行?要找明白人。

3.调研的问题要了然于胸。

对所要进行了解的问题、进行的讨论事项等要预先设计,要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做到节约时间,事半功倍。

第三阶段:12月1日-30日

撰写本校教改剖析报告;制作课件汇报;整理支撑材料。教改初效参观;网络资源的准备;资料的整改补充。

第四阶段:评估期间 2014年1月

接受中心学校和教研室、普教科的联合调研剖析

四、校本教改剖析报告的撰写要求

校本教改剖析自评报告要讲清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这样做;二是做了什么;三是取得了什么成绩;四是今后怎么做。

要求

1.深刻领会、全面归纳

深刻领会。一是深刻领会市局和中心学校文件的要求;二是初步的格式。

全面归纳。一教改带头人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关于科目和人定位所做的工作;二培养教改带头人过程中所做的各项工作以及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的地方(充分体现以评促建的教改理念改与不改是认识问题,改多改少是时间和条件的问题);三归纳教改中的各项成绩;四要全面归纳存在的问题。

2、清晰写实、总结提炼

清晰写实。一是要求写整个报告的思路要清晰,让人对你这个教改方向形成一个清晰印象。如果你思路不清晰,东扯一下、西扯一下,人家就会糊涂。二是要写实,是怎么做的、做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等要写实,不要让人家有疑问,这里不存在瞒的问题,我们是搞自己的教改,也没必要。

总结提炼。标题要提炼、语句要提炼、内容要提炼,特别是对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进行要认真总结,认真的提炼,要能有理论上的高度。要把信息明确的传送给别人,不要让人家到材料中去找。一句话:淡化缺点,升华成绩。

3、学习文件、围绕高效

学习文件。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市局一个,中心学校一个,本校一个),还有新的教改教育理念。

围绕体系。一定要围绕高效课堂评估。评建工作是动态的,教改是一个基本的思路与方向,有不周全的地方还需要大家自己补充。

4、少讲道理、多摆事实

少讲道理。对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长篇大论,夸夸其谈,既要表达意思,又要高度概括。

多摆事实。多讲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取得了什么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

5、用词严谨、文字简练

小学教师自我剖析材料范文第4篇

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和研究程度高低,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技术总体水平的标志,也是制约这个国家资源勘查、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是地质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传统的地质工作,是通过野外观测和观察,把获得的第一手基础资料记录在纸介质上,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GIS相关技术、地学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后相继开展了数字地质填图的研究和实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和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规范,研制和开发了部分软件和硬件,并开展了试点工作。

我校自2006年设立地质专业以来就开设了《区域地质调查》课程,实习地点一般选择在距离南京120公里处的安徽省巢湖市凤凰山地区,于2008年与安徽省巢湖铸造厂签订了巢湖实习基地协议。经过全国二十多所地质类院校的共同建设,目前巢湖实习基地已经拥有了专门的教学网络和实验室,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并有采用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和遥感系统(RS)等技术的数字地质填图软件和虚拟教学基地。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

引入数字地质填图的必要性

安徽巢湖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是我校针对五年制高职地质专业四年级学生的综合性野外地质实习课程,是在学生系统学习地质学专业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等)和完成了普地认识实习后进行的。该实习使学生系统学会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工作方法,进一步理解已学的基础地质理论,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分析能力,同时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和进行生产、毕业实习打下基础。巢湖市凤凰山地区分布有海西―印支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复式褶皱,组成褶皱的地层包括所有的沉积岩种类,背斜和向斜形态完整,断裂构造典型而简单,加上距离地区行政中心巢湖市区不足5公里,距离江苏省省会南京市120公里,交通非常便利,是较为理想的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基地。

区域地质调查一般遵循立项论证、收集资料及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图件编制、野外验收、报告编写、成果验收、资料归档等程序。除立项论证等少数项目外,其余均是巢湖区域地质调查实习的主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野外地质填图、地质调查报告编写、相关图件编制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是很好的训练。

传统的区域地质调查是靠地质人员手持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的“老三件”,通过连续的野外地质路线观测和观察,把获得的第一手基础资料记录在纸介质的记录簿和工作手图上,再根据各种观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编写出地质报告,绘制地质图、地质剖面图、构造纲要图等地质图件。地层产状、方位角、坡角等地质数据主要依靠罗盘测制,精度往往不高,文字、图件、数据等资料保存困难,而且无法对测区资料进行适时更新。运用数字地质填图后,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发生了根本变化。

数字地质填图是集GPS、GIS、RS技术于一体,结合计算机软硬件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处理、成图和分析一体化的数字作业,实现了野外路线观察过程精确的定量化描述。在实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讲授数字地质填图和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使学生能用自编计算机软件对实测地层剖面制作、野外地质路线观测、定位、各种地质图件成图的全过程进行精确的定量化及数字化描述,实现区域地质调查的数字化表达,完成整个实习过程从文字到图件的计算机处理。实习中我们广泛使用了野外数据采集掌上机、手持GPS、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新五件”,采集、记录野外资料、野外定点、剖面测制均在电子地图上进行。从野外踏勘、实测地质剖面到野外地质填图各阶段,实习从以教师为主导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导。学生对这种实习方式很感兴趣,对高新设备感到很新奇,都能提高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好。

前期数字化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

资料收集工作 第一,选择并收集备齐合适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或纸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所需背景图层的底图。我校所用1∶10000巢湖凤凰山地区数字地形图是在1∶50000地质图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放大、裁剪编制的,以此作为数字地质图及专题图的底图。第二,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收集涉及测区的地层、岩石类型、矿产种类、物化探等资料。第三,确定填图范围和填图比例尺,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技术装备 除常规填图所必需的技术装备外,数字地质填图还需要一些特定的硬件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GPS、移动硬盘、数码摄像机等。软件支撑包括野外采集系统和室内桌面系统,如用于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处理的GiSP、实测地层内业处理的SDP软件、用于绘图的MapGis、Coreldraw等。

制定教学计划 整个区域地质调查实习主要分为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整理两个阶段。其内容、时间安排如表1所示。实习时间共21天,行路等工作耗时2天,实际工作时间19天。

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阶段主要包括路线踏勘、地层剖面实测、地质填图三部分。

路线踏勘 路线踏勘的目的是认识测区内分布的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特点、地层接触关系及识别特征,认识测区地质构造的基本框架。这一阶段由实习教师负责讲解,要求学生练习使用GPS进行定点,同时地形特征明显时,用罗盘练习后方交汇法定点,并完成野外记录。路线安排:(1)观察志留系剖面、泥盆系剖面(狮子口附近);(2)观察石炭系剖面(驻地附近);(3)观察二叠系剖面、三叠系剖面(柴火山一带)。踏勘阶段要求学生掌握GPS的使用方法,学习使用数字地质测量软件。每天路线踏勘后,下午和晚上进行内业整理,要求各学生小组按规范完成野外记录,绘制剖面示意图。

实测地层剖面 在一个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首先必须确定填图单位。不同的比例尺填图单位也不同,不同的地区(如侵入岩地区、变质岩地区)填图单位确定原则和方法也不同。沉积岩地区是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础划分,通过实测地层剖面查明地层层序和厚度,确定填图单位的。实测剖面前一天下午进行实测地层剖面知识准备,安排专题讲座,要求各小组利用课后和晚上的时间在驻地进行模拟测量。实测时分成4队,按照实习队的安排对各自地质剖面进行实地测量。第二天进行实测剖面资料整理,编写报告。根据各小组的数据,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综合成果图,并提交文字报告。

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阶段采取穿越地层路线法为主、追索路线法为辅布置路线。地质填图前一天进行区域地质测量阶段的知识准备,安排相应的讲座。填图时间安排6天,前两天班级全体学生在实习教师的示范下,沿小山王东北经平顶山向斜、凤凰山背斜至7410厂附近,开展由一个向斜和一个背斜组成的完整地质路线测量,旨在建立学生对测区褶皱体系的全面认知,为最后接图做准备。后3天班级分成两队,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野外地质测量,通过实习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掌握地质测量的基本方法。最后一天安排野外路线考试。

接图和补充测量(补点) 野外实习最后一天进行接图、补点以及提交实际材料图。

室内整理

室内整理包括数据整理和编辑、编制各种地质图件、编写地质报告三部分。室内整理是整个实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提出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总结提高的过程。在室内整理过程中,实习教师每天要组织讲评,及时纠正成果编制中的失误。

实测地层剖面数据的编辑与整理 实测地层剖面是指在选择好的剖面线上对地层进行划分、测量与研究。室内数据处理包括对各个数据记录的校对和完整性的检查、分层的室内归并以及真厚度计算,主要通过SDP实测地层内业处理软件完成。在实测地层剖面数据处理系统(SDP)中,首先要将野外取得的数据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中,然后再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自动绘制成各类表格和地质图件,并可以将计算结果、表格和图件打印输出。目的是提高实测地层剖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区测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GiSP数据的输入和整理 GiSP是依托GIS技术研发的地质调查数据处理平台,用来对野外确定的位置点进行信息补充和完善,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实际材料图。GiSP数据管理器具有很强的数据编辑功能,导入巢湖地区填图区域地图后,可以根据需要录入、编辑或删除点位数据。位置点和地层产状的标注分别采用“数据图示”菜单中的“标注位置点”和“标注产状”选项即可实现。目前GiSP试用版仅能输出实际材料图框架。框架图由位置点及其点号、位置点的产状、测区范围构成。输出实际材料图使用“图件输出”的“导出图档”选项来实现。为了获得最佳的解析度,在使用“输出图档”选项之前,应该通过“显示比例控制”设置显示窗口,尽量将工作区铺满整个地图视图窗口,然后再使用“输出图档”输出图形。GiSP输出的图档可以导入到Coreldraw软件中与事先打开的专业图件底图叠加进行精细加工。

实际材料图和地质图的制作 实际材料图是在地形图上的野外操作手图,反映全部野外工作行为(路线、地质点、地层产状、地层/岩石单位、矿产资源、断裂构造),是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的基础,具有原创性、综合性和质量属性。绘图要求上墨不着色。野外所有地质点信息检查整理无误后,首先,输入GiSP数据处理软件,标注在地形图上之后选择输出,将点位信息导入Coreldraw实际材料图底图。其次,通过不同检索手段在符合V字型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连图。再次,对所连地质界线赋属性,线转弧段造区,赋予区属性,最终形成实际材料图。地质图是在实际材料图基础上的简化,去掉路线、地质点,简化地形线,反映野外工作实测的和推测的地质现象,包括主图和附图。主图要具备四要素:地层产状、地层/岩石单位、矿产资源、断裂构造。附图对地质现象进行简要解释,其中综合地层柱状图是对测区地层的解释,地质剖面图是对测区构造框架的解释。绘图要求根据地质行业标准,进行不同地质实体的着色、花纹填充,提取和叠加注记、产状、矿产等图层,最终即可完成数字地质图的初步编辑工作。构造纲要图是突出构造的地质图的简化,要求以构造旋回为单位,突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绘出褶皱轴迹。

内业资料处理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提交野外记录本、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实测剖面综合成果图及文字报告和一份实习报告,每个小组提交一套图件(包括实际材料图、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几点经验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中应用数字地质填图,从野外数据采集过程入手,实现了地质观察的图、文、像的数字化。2009年至今,学生在巢湖数字化区域地质调查实习,进一步证实了该技术应用于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是切实可行的。根据实践教学的经验,现提出以下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应重视地质基本技能训练 传统的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是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基础。野外岩石、矿物的识别,各种构造及地质现象的分析,罗盘及地形图的使用等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础,是从事地质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技能。如果不重视这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野外数字化填图就无法开展。因此,不能因为数字化填图就放弃传统工具的使用,在教学安排上必须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功、基本技能的训练,必须人人动手、动脑,每个学生都必须观察、记录、素描,每天结束后每人都得写当天路线小结,并提出新认识、新观点和新建议。

增强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野外数据采集的每个阶段,教师讲解、示范后,都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负责检查和督查。室内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所有图件和报告。实习结束前我们安排野外考试检验学生野外工作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沿考试路线统一行动。个人在野外记录本上独立完成野外记录和路线剖面示意图,在考试路线的终点将野外记录本交给监考教师;实习结束后还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优秀实习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

小学教师自我剖析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元认知;探究能力;教育教学

中国分类号:G4

随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理念的植入,本着探究式教学的展开,科学教育改革一刻也没停息过。然而,改革面前,学生真会自主探究了吗?学生真能主动思维,尝试独立解决问题了吗?相信许多老师一定经常在反思:我们的科学教育究竟想要教给孩子们什么?该如何去引导这些孩子?在长时间的寻求与尝试中,我发现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实现放手教育,引导学生真探究的有效途径。作为科学老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元认知能力呢?我从三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

在我国心理学界,十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于学生的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则会令人丧失斗志。所以良好意识的提高对元认知学习有助推作用。

(一)提高学生掌握学习材料特点的意识性

科学探究离不开材料,每一种材料也有各自的性质和特点。如:研究力的大小需要借助弹簧测力计;观察微生物需要用上显微镜……如果学生对实验常规材料及它的特点陌生,将会增加探究学习的障碍。因此,学生须有主动接触、了解材料的意识,让学生在熟悉中灵活地运用,不依赖老师提供材料,能自己寻找身边的材料,甚至改造材料为探究所用。

提高学生掌握学习材料特点的意识性的策略:⑴巧用教室、实验室的空间,将实验材料展示出来,把科学实验材料和仪器融入孩子的课余生活中,潜移默化增加孩子对实验材料的了解。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展示实验教材并不定期更换。⑵通过建设“材料超市”,让孩子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材料设计实验,选择中刺激孩子对材料的了解与运用,更好地激发探究欲,激活孩子的实验思路。⑶在学校每周的社团活动中融入一些与材料有关的活动,促进学生了解材料的意识。鼓励孩子积极的搜集身边的材料,适当根据所需进行材料改造,向同伴介绍材料知识。不但可以让孩子们更加了解材料,还能让他们喜欢科学,认真的对待科学,并把科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二)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性

研究发现,符合学习客观规律和运用学习策略方法的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几倍甚至几十倍。树立学习策略重要的意识更利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考:在解决任务之前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哪种策略最佳,并有效的选择和运用。

以观察记录一棵树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通过哪些观察方法来完成观察任务,最初同学们想到了写观察日记、画图、拍照的方法。经过讨论大部分学生选了画图。当老师提出如果画图也看不明白该怎么办时,学生说可以口述解释或者在图上标注出来。

感悟:此观察活动既要观察又要记录,三年级学生文字表述能力比较弱,有很多生字都不会写。如果按教材范例要求,难度太大,学生可能会因为记录的障碍而影响观察。这种情况下正好培养孩子的策略意识,让孩子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喜好选择有效策略,让画图结合标注代替文字,既直观清晰降低了难度,又能腾出时间让孩子更好地观察。久而久之,学生碰见类似的情况也会想一些好的策略解决。

(三)培养探究学习中自我调节的意识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思考。探究不仅仅是动手实验,更重要的是能助推思维。因此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敏锐判断出现的障碍、准确分析出现的原因,更能适时地进行调整的意识。以点亮小灯泡为例,常见现象:单一重复,不懂变通;胡乱尝试,不寻方法;偶然点亮,浅尝辄止。

基于孩子强烈的探究欲,若加强自我调节意识,思维与实践相协调发展,更可加强成功的体验。具体见后面的“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详述。

(四)激发学习效果自我评价的意识性

评价是判断个体特性价值的过程,个体活动需要有一定的评价,尤其是正面的评价。然平时教学中,常以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为主,往往忽视了学生自评。学生自评即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出缺点和不足,是教育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功能的最好体现。在主体性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对学习效果自我评价的意识可使学生充分体验成长的愉悦,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促进其主动积极的思考,并将各种知识有效的纳入自我认知结构中去,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

研究表明,元认知知识极大的影响着元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元认知知识的认识,并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强化这些知识的应用。同时还应通过各种方式,诱发学生产生元认知体验,并不断提高这些体验的精确度,以提高元认知水平。

以2012年5月优质课评比《点亮小灯泡》一课为例。四年级学生对电初接触,对电流、正负电荷等概念陌生,让学生对抽象的电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执教难度大。因此,我们必须对本课执教的元认知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什么因素会影响认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分析发现:一:让学生理解小灯泡亮了必须要有一个回路是关键,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流动路线是难点。二:学生对小灯泡的结构又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三:小灯泡的亮灭还容易受到材料的影响。四:尽可能多的给孩子时间进行反复尝试。有了这些元认知知识,就能针对性的设计,让学生有充分的元认知体验。

A(第一次尝试)课伊始先给孩子一些材料,让孩子初次尝试点亮小灯泡。

B(第二次尝试)观察小灯泡。师:小灯泡的构造到底是怎样的?生交流观察到的内容。(课件展示:小灯泡的构造图)。师:这下面被遮盖住了,谁知到它肚子里面是怎样的?生:……。师: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师为大家提供了解剖了之后的灯泡。(向学生展示图片)小组观察解剖灯泡。你发现它内部结构是怎样的?生:灯泡有两个接口,两个金属棒是分开的,还有灯丝。师:你觉得电流是怎样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呢?可以尝试着画一画,并动手连一连(动手跟解剖过的小灯泡相连,直接连两个连接点)。

评:小灯泡内部构造通过解剖一目了然,降低了认知难度。让学生通过导线直接尝试与解剖的小灯泡连接,增大成功率,也便于学生理解)。

C(第三次尝试)。再次尝试点亮小灯泡。要求学生再次将完整的小灯泡点亮。(无论亮或不亮,都用拼图摆出来,贴在纸上)。边巡视边请学生上台用模型摆出。(亮的贴一边,不亮的贴一边)。师:同学找到这么多点亮小灯泡的方法。仔细观察,它们的连接方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生:都要走正负极(板书:两极)。都要经过两个连接点,(板书:两点)。两极和两点连起来就能点亮小灯泡。(板书:两极连两点)。师:为什么这样连就能点亮小灯泡?是什么使小灯泡发亮的?灯泡发亮时电是怎样流动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点亮小灯泡时电是怎样流的。师:谁愿意上来指指电的流动路径。

小结:经过科学实验研究,发现电池里的电是从正极出来,经过灯泡的一个连接点,流过灯丝,经过另一个连接点,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电路。点亮小灯泡。(边讲边出示电荷运动的视频图)。课接近尾声。

D(第四次尝试)再给每位同学发一些导线,小灯泡和电池。尝试用尽可能多的方式点亮小灯泡,小组合作,尝试能否点亮两个或更多小灯泡。

评:从元认知知识分析出发回归本位,利用阶梯式反复认知体验,降低了认知难度。让学生尝试点亮解剖灯泡――完整灯泡,分类观察连接方式,通过比较发现共同点解决回路的问题。此外用直观有效的视频方式呈现了电流流动的过程。帮助学生认知。

有了先前的元认知知识,促成学生更好地元认知体验,达成了高效的认知目标,有效的培养了元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应尝试不断的传授学生的元认知知识的能力。

三、加强元认知操作的指导

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还离不开针对性的指导。如:《运动与摩擦力》一课,舒老师巧妙地为12个组分别设计了3种“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燥程度”关系的探究表格,学生探究填写后,呈现展示。老师带学生一起观察比较三种表格各自的特点。舒老师巧妙地将指导渗透到表格中。分析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模仿设计一个“摩擦力与重力”关系的探究表格。这种模仿对比式的指导对学生以后的表格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培养了孩子观察、比较、交流、设计等多方面能力。此外,学习活动中,还应注重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象和任务;讲究学习策略,善于根据学习材料的特点以及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强自律,排除干扰。学习活动后,注意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效果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如对自己的学习展开一个前测后测。对学习中出现的障碍,要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分析和及时补救。最后还要督促学生深入反思和总结,为日后类似的场合积累经验,此外吸取教训,避免再犯。

四、结语

元认知能力决定了人认知能力的高低。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学习能力的纵向发展来看,越早培养这种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真探究,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当然,这必然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历程。

叶圣陶先生曾言:“扶着小孩子走路,目的是让他学会走路,而不是替他走路”。所以,教师需要尽早的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发展、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才能引导学生扎进科学进行真探究,培养出中国的“少年科学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