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成绩(精选5篇)

  • 大学生实习成绩(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用工荒的新闻铺天盖地,表面看来,我国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却不容乐观,不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有的甚至干脆做了“啃老族”。一方面,企业“用工荒”,另一方面,高职生“就业难”…

大学生实习成绩(精选5篇)

大学生实习成绩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在校成绩;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49-02

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用工荒的新闻铺天盖地,表面看来,我国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却不容乐观,不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有的甚至干脆做了“啃老族”。一方面,企业“用工荒”,另一方面,高职生“就业难”,问题何在?是否与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关?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与入学成绩有无相关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在校学习成绩有无相关性?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希望找到一些规律,从而找到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对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率、解决经济发达地区的“用工荒”问题有所帮助,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更好地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高职学生在校成绩与入学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一)“学习成绩”涵义的界定

“学习成绩”是指学生学习所取得的成就和收获。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成绩”指的是纸笔测验的考试成绩。目前,普通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中考成绩、高考成绩,一般指的是单纯的考试成绩。但是,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有新的定义。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单一的纸笔测验及标准化考试存在弊端。由于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脱离,因而,评价的结果是学生“知道”什么,而不是学生“能做”什么,所测验的许多内容是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难以评价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再者,由于评价对教学的导向功能,为了追求标准化考试的成绩,教师必然会坚持以传播应试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评价方式的变革成为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多元化教学评价应运而生。现在所指的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单单是考试成绩,还包括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及实践能力等,是对各门课程开展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如此评定的“学习成绩”,才能反映学生学习所取得的成就和收获,才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所指的“入学成绩”是学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在校成绩”是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指包括笔试成绩在内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实践能力的综合评定。

(二)学生的入学成绩与在校学习成绩情况调查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的学生是通过中考录取的。笔者的调查对象是顶岗实习回来参加毕业考试,即将毕业的2007级学生,包括全校两个系、四个专业的900余名学生,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920份,回收913份,其中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907份。学生在问卷上填写中考成绩、入学成绩和第一、二、三、四学年的成绩(含理论课、实践课、选修课等课程)以及在班级中的排名。学生自行在问卷上作答,收回问卷后笔者再到学校相关部门核查,学生填写的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三)学生的在校成绩与入学成绩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学生第一学年的成绩与入学成绩相比,保持排名的占53.1%,成绩有进步的占26.5%,退步的占20.4%,保持排名的学生占比超过50%。

从第二年开始,学生的班级排名与入学成绩有了较大变化,保持排名的占38.3%,成绩有进步的占32.2%,退步的占29.5%,几乎各占30%左右。

在第三、第四学年,学生的成绩与第二学年排名相比变化很小,除少数学生排名改变外,大多数学生的排名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高职学生第一学年的成绩与入学成绩相比,保持排名的占50%以上,此结果说明,学生入学第一年的学习成绩与入学成绩呈一定的正相关;而第二、三、四学年的成绩与入学成绩相比,保持排名、成绩进步、成绩退步的人数几乎各占30%左右,这说明第二、三、四学年的成绩与入学成绩无明显相关性。

该调查结果与初云宝的研究结果相同,即“大学生学习成绩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在统计上不相关,不管是总成绩、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成绩,都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没有关系”。

笔者认为,中考成绩、高考成绩虽然不完全取决于智商,但主要还是与智商呈正相关。因此,第一学年时还有大部分学生能保持入学时的排名,这说明学习成绩与入学成绩呈正相关,同时也说明成绩与智商有相关性。第二学年之后,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动力,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再者,中、高考成绩虽然作为学校录取的依据,是入校的门槛,但同一学校录取的都是某一分数段的学生,同一分数段学生的智力水平自然相差不大;同时,由于对高职学生学习成绩采取多元化评价等,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及综合上述元素,都能说明,学生在校成绩与入学成绩相关性不明显。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笔者所在学校招收的学生在校学习4年之后,到企业或相关单位顶岗实习一年,实习之后,有的学生被实习单位聘用,有的未被实习单位聘用。企业留用实习生主要看重学生的哪些方面?是学习成绩还是职业能力,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呢?笔者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探讨学生职业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一)“职业能力”概念的界定

关于职业能力的概念,目前还处于探索和研究之中,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和角度对职业能力进行了不尽相同的描述,都有其合理性。如高涵认为:从一般意义上分析,职业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能力特征和素质的总和,包括职业品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三个子系统;时念新认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说法各异,不一一列举。笔者以为,职业能力就是从事某项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主要应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职场需要的一种综合能力。

(二)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主要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

用人单位对应聘的毕业生有什么要求?更重视毕业生的哪些方面?笔者采用访谈的方式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笔者采访了几家企业的一些领导和师傅,得到的信息基本相同,虽用词不同,但大同小异。归纳如下:通俗地说,就是要聪明、乖巧、能干、肯干、听话;客观地说,就是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责任心、勤奋踏实、沟通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敬业、有团队精神;概括地说,就是要有较强的职业能力。

(三)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学习成绩具有相关性

根据上述对“学习成绩”和“职业能力”概念的界定,不难看出,现阶段“学习成绩”的涵义已包括了“职业能力”中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说明职业能力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笔者的问卷同时进行了用人单位留用实习生的人数和占比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成绩较差的学生被实习单位聘用的情况比较复杂,如本届毕业生中有笔者熟悉的两名男生,成绩都在班级里排在倒数5名之内,但都被实习单位留用了,这是由于性别的原因,有些岗位必须由男性担任。

笔者同时采访了我校的10家实训实习基地,这10家企业不但是我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同时每年都会从实习生中选拔一部分留在企业工作。企业留下的实习生,基本上是学习成绩和各方面都表现较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是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直接留在企业工作的可能性比在校表现不好或成绩差的学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且笔者在访谈企业各级领导时发现,其实大部分职业能力强的学生同时也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至于“低分高能”、“高分低能”的情况有,但所占比例很小,并不具有普遍性。

问卷调查及企业访谈的结果表明,实习单位留用的实习生基本上是职业能力较强的学生,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此,职业能力与学生在校学习成绩是呈正相关的。

综上所述,笔者对高职学生的入学成绩、在校成绩与职业能力三者关系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入学成绩与学生的在校成绩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绩好,则到实习岗位后职业能力强,即职业能力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然而,职业能力的概念如何界定,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评价,仍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有多高,留在实习单位工作的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况如何,这是笔者下一步将要进行调查和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其中有哪些方面是值得高职院校继续坚持的,哪些是高职院校应该改进或提高的,这些问题也必须进一步摸索和探讨。高职院校只有了解企业的需要,根据企业的需要量体裁衣,将学校的课程标准与企业的职业标准对接,才能真正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难”和企业的“用工荒”,这也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初云宝.户籍与大学生学习成绩相关研究[J].高教探索,2011(3):110-116.

[2]高涵.职业能力:概念阐释与个案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6):14-16.

[3]时念新.试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2):58-59.

大学生实习成绩范文第2篇

大学生学习评价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观点都是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来对大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和刻板。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引用绩效管理的流程管理对于大学生学习绩效进行评价,具有动态、目的、改善等很多优势

【关键词】

学习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绩效管理

基金项目:

盐城师范学院教改研究课题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评价研究

大学生学习评价一直是高校大学生和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对于大学生学习的评价,如果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就是对大学生学习绩效的评价。对于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认为:绩效定义为工作的结果和过程。结合人力资源视角,学习绩效就定义为:学习的结果和过程。对于学习绩效的评价就是对于大学生学习结果和过程的评价。

一、人力资源管理关于绩效的理解

绩效,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个体绩效通常体现为个体工作的行为和结果,个体工作的结果就是工作业绩,个体工作的行为就是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通常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个体特征、投入、产出、结果、反馈等因素。培训理论认为只有个体特征和员工个体有关,其余的都和组织有关。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大学生学习绩效的分析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关于绩效的理解,大学生的学习绩效就可以定义为,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的有效输出,包括学生学习的个体绩效和学校的整体绩效。学校整体绩效应该建立在学生学习的个体绩效的基础上。大学生学习个体绩效表现为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过程。大学生学习的结果就是学业的成绩,大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和态度。当然现实生活中,影响大学生学习绩效的因素有很多,由于大学生进入学校的起点基本是一样的,大学提供的课程基本也是一样,所以最终影响学生绩效的只能是学生的个体特征,这也是大学生绩效和企业员工绩效最大的不同。对于大学生绩效的管理,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同样可以分为:绩效计划、绩效跟进、绩效考评和绩效反馈等几个过程。通过对于大学生学习绩效的管理,最终达到改善大学生个体学习绩效的目的,最终提升整个学校的学习绩效。

二、大学生学习绩效管理的过程分析

对于大学生学习的评价通过人力资源的视角,就是对于大学生学习绩效的评价。依据前面的分析,就应该包括:学习绩效计划的制定、学习绩效的跟进、学习绩效的考核和学习绩效的反馈。

1、大学生学习绩效计划的制定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绩效计划主要是制定考什么的问题,包括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周期,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又包括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考核标准。对于大学生学习绩效来说,首先要明确考什么?即学习绩效指标是什么?大学传统的做法是学校制定培养方案,然后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实施,最终以实施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考核,所以传统的大学绩效考核指标是学校制定的。绩效指标的标准通常都是60分以上及格,以此类推。绩效考核的周期通常以学期来记。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依据心理学家多伊奇的承诺实验,通常认为绩效计划需要员工进行参与和承若,即员工必须参与到绩效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并签字确认,这时候员工倾向于遵守绩效计划。应用到大学生学习绩效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大学生应该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有可能大学生对教学计划不了解,有可能大学生经验不足等等,但是只要他们能够参与进来,就算聆听,他们也知道最终对他们进行绩效考核的东西是如何产生的,最终可以让大学生在教学计划上签字确认,这时候大学生会倾向于遵守相应的教学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学习绩效指标的设定、学习绩效指标的标准和学习绩效指标周期,都可以和学生们共同讨论。所有的学习绩效计划都是学生共同参与并签字确认的结果。

2、大学生学习绩效跟进

在监控绩效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至少需要做: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与员工持续沟通、辅导和咨询、收集绩效信息等事项。应用到学习绩效中,在学校,首先,老师应该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领导方式,按照领导情境理论,对于无能力无意愿的,应该采取低关心高指导;对于无能力有意愿,采取高关心高指导;对于有能力无意愿,采取高关心低指导;对于有能力有意愿,采取低关心低指导。其次,在绩效考核前,应该与学生进行持续的沟通,如果学生对于完成绩效考核内容有异议和困难,可以进行点对点的辅导和咨询;最后,需要搜集和绩效考核有关的信息。

3、大学生学习绩效考核

在大学生学习绩效跟进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绩效进行考核。学习绩效考核首先应该明确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首先,绩效考核必须考虑谁来考。在大学里面,学习绩效考核主体通常是老师,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说法,就是上级。上级作为考核主体具有熟悉下级的工作、树立上级权威等优点,也存在单一渠道、个人偏见等问题。所以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绩效考评的对象应是全方位的,强调全面和共同参与。除了教师考评外,可以让其他主体参与到绩效考核中。其他主体行为包括:(1)同级(同班学生)进行学习绩效的互评,关注工作和人际;(2)客户(其他平行班级或者社会实践单位等)对其进行学习绩效的评价,关注结果;(3)下级(低年级)进行学习绩效的评价,上级更多的关心下级;(4)本人对自己进行学习绩效的评价,提高学生参与绩效考核的积极性。其次,学习绩效考核必须考虑考什么?在大学里,学习绩效考核通常就是考学生掌握该学科知识的程度,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绩效考核不仅应该考核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就应该包括: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在大学里,每年都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考核,学习能力通常包括学生的六个学习能力:学习专注力、学习成就感、自信心、思维灵活度、独立性和反思力。这些能力的考核可以放在最终的考核里面。除了学习能力外,还应该考查学习态度,大学中也会出现学习态度非常端正,但是学习能力亟待提高和最终考核结果差强人意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于学习态度的考核。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应该是4:3:3的比例。最后,学习绩效考核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考。在大学,考试的方式通常都是试卷。按照绩效管理的角度,这就是一个定量的考核方法。定量的考核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应该是公平公正的。但是同样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为试卷仅仅代表工作结果。依据上述对于学习绩效考核内容的考量,绩效考核也必须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这时候,最适合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评级量表法,设置3个考核内容,并在考核内容下面设置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管理的角度,学习就是培训,对于学习评价有点类似于对于培训结果的考量。那么上述的考核更多的就是培训后测试。培训后测试有一个突出的缺点,不能真正反应培训效果,这时候,通常会选择培训前后的对比测试。对于学习绩效考评同样适用,大学对于学生学习绩效考评同样可以采取,在学习之前先测量下,学习完再测量下,如果有提高,说明学习有效果。

4、学习绩效反馈

所有工作都做完之后,大学里普遍的做法基本上就结束了,借鉴绩效管理的视角,这时候还应该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对于学习绩效进行反馈。这时候,作为学生,在绩效考核结束后,可以拿出绩效考核的成绩和能够证明自己绩效考核周期里学习实际的资料与上级(老师)进行反馈免谈,有异议的可以就异议的内容和老师进行探讨,有差距的可以就差距的地方和原因和老师进行讨论。最终,在学习绩效面谈的基础上,利用绩效诊断器,诊断学习绩效的原因。如果是个人特征出现问题,这时候需要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培训(学习)。如果是老师和学生沟通有问题、学习期间没提供良好的反馈和激励、制定的标准过高等问题,这时候老师就应该反思了。最终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以利于下一个学习绩效考核周期的学习。学习绩效评价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不能因为考核完了,学习绩效评价的过程就结束了,从起初的学习绩效计划,到学习绩效跟进,到学习绩效考核,一直到最后的学习绩效反馈。反馈完,又回到起初的学习绩效计划。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可以最终实现大学生学习绩效的考核和反馈,最终实现管理大学生学习绩效目的:大学生学习绩效改进。

作者:陶加强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董克用,李超平.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大学生实习成绩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物理;学业成绩;评定模式

学业成绩评定是中职每门课在期末时必须做的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判,但成绩评定是否合理,关系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好的成绩评定体系,有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协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改变认真对侍每件事情的态度。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中职物理这门课的成绩评定模式改革,对“334评”成绩评定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尝试进行探讨。

一、中职物理学业成绩评定现状及不足

物理课程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但近年来一些学校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忽略了物理课程的功能,学校对这门课教学也不重视,造成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往往只关心课程成绩能否合格,教师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成绩评定,基本上采现用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项成绩按比例合成得出,如平时考查占课程总成绩的30%~50%,甚至有的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的印象直接给平时成绩,缺乏量化标准,随意性较大;期末考试(一般是纸笔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50%~70%,主要检查学生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

这种对物理课程学业成绩评定模式,只能检测学生对这门课的知识及部分实操技能的掌屋情况,偏重于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的自评、互评等多种评定方法的综合应用,忽略了物理课程应有的特点,这种成绩评定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处理事情的态度,也不利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334评”学业成绩评定模式构想

中职物理课程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已在早几年提出,对中职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学业成绩评价很全面、系统性很强,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在具体落实评定时相对复杂,耗时较多,影响教学进度。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334评”中职物理学业成绩评定模式,就是指在中职物理学业成绩评定时,采用平时作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30%、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这样的学业成绩评定模式,简称“334评”学业成绩评定模式。

“334评”学业成绩评定模式由四部份组成,前三部分属量化评定,前三部分每一项目给成绩都以百分制给出成绩,每一部份先求出总分再算平均,然后三大部分按334权重合算出中职物理课程的学业成绩,第四部分属于定性评价,是一个学期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的表现,作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评价,最终形成学生学期物理学业总评表。

(1)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作业占学业总成绩30%,平时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完成实验、模块测试等,对这些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作好登记,并按334权重算出每个模块的平时作业成绩,总的平时作业成绩为各个模块平时作业成绩的平均数。

(2)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成绩。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成绩学业总成绩的30%,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团结合作情况,说写发展情况,物理知识应用实践情况及对待学习的态度等,对学习态度与过程评价做好量化指标体系表,在评定时根据量化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小组评、教师评,按334权重合算出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的成绩。

(3)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笔纸测试、实验总测试及物理小制作、小发明三部分组成,并按334权重算出期末成绩。

(4)教师评语。教师评语是教师根据学生前三项平时记录情况、自我评语、小组评语及整个学期学生的表现,作出学生学习物理过程的较全面的评价。

“334评”学业成绩评定模式是一种过程评价、定量评价及定性评价相结合的一种学生学习中职物理的学业成绩评定方式,平时作业是检查学生在每个教学内容或每模块的学习目标掌握情况,期末成绩是检查学生对一学期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这两项成绩属定量评价,而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的评定属学习过程评价,是反映学生的个性发展情况,教师评语是属定性评价,是对学生个性发展情况作较全面的评价,这种学业成绩评定模式是客观、全面、科学的物理课程学习终结性评价,是建立以学生为本,重学习过程、促发展的中职学生物理课程学业成绩评定模式。

三、 “334评”学业成绩评定模式的具体量化指标

(1)平时作业成绩量化指标(表1见下页)

(2)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量化指标体系(表2见下页)

(3)学生学期物理学业总评表(表3见下页)

四、“334评”学业成绩评定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职物理学业成绩“334评”评定模式,在构建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现状、学习专业的特点及物理课程特点,用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运用评价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悦纳自己,根据个性确定自我发展方向,同时也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但在评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评定时不要拘泥于本文量化评价体系,各项量化评定表,可根据专业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可灵活更改、细化,调整评价策略。

(2)学生学业成就评定体系要把握好测量的难度、信度和效度,评定方法不能过于繁杂、耗时耗力,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3)评价要充分体现主体意志,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

(4)评价方式要多样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5)评价要真实、公平,在评定时要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尽量公平合理地进行成绩平定,要多元关注,不能局限在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有限评价上。

(6)对于这种成绩评定,教师、学生在评价时不能太随意,教师与学生在评定时必须认真对待,做好每一次的评定。

(作者单位: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大学生实习成绩范文第4篇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学生理解和应用该门设计课程的程度、直观的表现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被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广泛使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每位老师对应一个班级辅导和教学,受授课过程和授课形式的限制,学生的成绩考核往往以任课教师个人的审美标准为主要评分依据。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科学性和系统性方面的问题。

与此同时,通过调查研究,作者发现在很多国外艺术与设计学院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也要被记录到学生的成绩中去。更有甚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考核要远远严格于学习结果,例如每次上课都必须上交草稿本,并进行讨论等。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了解学生的创意思路或者设计思路的整个脉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法和作品发展情况。但是这种评价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任课教师的个人审美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绩,而且有了过程的参与,学生的具体的设计也会不自主的受导师风格喜好的影响。

一种新型的、力争从学科特殊性出发的艺术设计专业成绩考核标准和模式亟待建立,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综合实践能力的影响范围,使学生成绩考核做到公正、规范、公平,系统,提升学生学习及职业规划自觉性,提升专业影响力。

二.新型艺术设计专业成绩考核模式研究

在新型艺术设计类专业征集考核模式中,学生的创作过程和设计作品依然应该成为成绩评定的主体。结合我校本专业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对国内外相关专业主流成绩评价标准的研究调查,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成绩评定应采用多层次多内容的考核方式、建立统一、系统的课程评价标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个体与整体相结合等等。

(一)艺术设计专业成绩应包括的具体成绩内容

具体成绩考核内容将包括:平日成绩、期末和综合评定成绩。

1. 平日成绩

平日成绩指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的状态反映,应当由任课教师依据本专业科目和该授课课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其项目应当涵盖:

A. 出勤情况----出勤的考察是十分有必

要的,有助于严谨严肃的学习氛围的养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B. 平日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对平日练习的考察要求使学生能够重视学习过程,养成勤于思考勤于练习的良好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尤为重要。

C. 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实战性学科,在具体的学习工作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是十分必要的。活跃、积极的课堂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生们之间的互相沟通和合作,对未来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大有裨益。

2. 期末成绩或课程结课成绩

基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为科目性的授课特点,应在该授课课程结束之际对学生在该科目中的整体学习情况予以评价。由于任课教师对学生在任课期间的整体表现最为清楚和熟悉,该部分成绩仍然由任课老师给出。成绩主要应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两部分,重点突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考察。实践部分依据学生作品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做出相应的具体调整,以作品完成效果为主。

A. 作品实物展示----通常设计专业的实践作品通常是具有实际意义或者实体形态的

设计品,这就要求学生在每一门课程结束之际讲做学所作通过实物或者效果图的

方式展示给观众。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直观的感受学习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

相交流和学习。良好的展示效果也能够刺激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B. 文本或报告----在设计效果展示之外,设计过程和设计思路的记录也应该是成绩考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这部分的考察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了抄袭的可能性。文本或结课报告应当包括课程进行中对素材的搜集、调整方/!/案过程、各种草图与草稿。在有必要的课程中还应该包含调查报告和总结性论文,以此体现学生整体设计思路和理论学习情况。

3. 综合评定成绩

鉴于以上两个成绩都有任课老师给出,为了避免指导老师的个人审美情趣和设计风格无意识的影响学生,应当在结课之际在班级内部或开设同样课程的平行班级间举行作品展示或展览,学生们分组进行相互评价,同时邀请专 业教师和同学参观作品展示。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综合评定,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成绩的公平、公正、公开。其项目应涵盖: A. 学生自评或互评----可将同学分组,结合对应的设计作品和设计阐述进行互相评价,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此同时,这种同学间的分组互评也能够带动团队精神的养成。 B. 其他两位同专业教师进行评价打

分----在同专业组内,可以选择部分老师参观展览,对每组设计作品作出评价,有利于对学生成绩的公平公正计算。

C. 展览结果观众评分----在阶段性课程展览的过程中,可以邀请其他专业组老师进行参观评价,有利于学生或得非专业内的客观评价和评语。

这种综合评定成绩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更广大受众的需求和反映,在完成自

己的设计之外,养成善于和受众沟通的优质习惯,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评分项目在最终该科目总成绩中应各占有一定比例,总评成绩由各项综合计算得来。初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存在,例如 ,某些课程的实践项目为分组方式的设计作品展示。在这种情况下,以上评价内容应作出相应的比例调整。对学生个人创作过程和个人分工工作情况应予以更多的关注,以区别同组学生之间的成绩考核差异。

(二)建立艺术设计专业成绩公平评价系统

在一套完整的专业成绩考核模式中,成绩内容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设立统一的成绩评定标准、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综合评价体系才是能够保证使多样化的成绩内容落实到实地的具体操作方法。

首先,必须在各专业教研室内部建立能够量化的、统一的成绩评定标准。主要包括课程成绩的各个分数段人数比例、成绩绩点区间比例的合理分布等,以此来保证了各个平行班之间能够保证执行统一的评分标准,避免了多个教学班之间因为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不公正现象出现。使认真教学的师生获得相应的成绩,提高教学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鉴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在考虑制定相关标准时,应特别注重对创意新颖程度、设计完成度、整体展示效果的区别评价,可根据不同的科目调整具体的分值比重和评价结构分布。

(三)设立艺术设计专业成绩评定督查组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成绩评定主要由主观评价为主,可在每学期期中和期末组织、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督查组,对整个成绩评定的过程进行宏观监控。

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通常不会设置笔试考试,也使得学生的成绩存档成为难点。在此背景下,应设置更为弹性和多样的学生成绩管理办法:对以作品集形式为最终作品的科目,将作品的电子稿源文件刻录成光盘上交存档;对以实物展示为最终作品的科目和课程,应将作品多角度照片、创作草图和创作过程刻录成光盘上交存档;对于个别现场命题和有实物试卷的考试科目,应当将全部试卷存档。无论采用哪种存档方式,学生的设计存档都应以学号为顺序,以备在期末或有需要时查看需要。由专家组成的专业成绩评定监督组也应在特定的时间采用抽查或普查的方式监督各个专业的成绩评定结果。这种宏观的监督机制将有利于广大师生严肃对待学习与考核,使成绩考核更加合理有效。

三.新型艺术设计专业成绩考核模式预期效果

本课题所研究的成绩考核体系若实施,可适用于大部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染指与服装设计、多媒体与动画、等等。

这种丰富、严谨的成绩考核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注重对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学习成绩的评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丰富的互动评分环节,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尽早尽快的融入到社会活动和社会审美中去,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深化提高专业技能,提升理论水平。

四.结论

大学生实习成绩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学习成绩考评办法 过程性评价 结果性考核

学生学习成绩考评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的一项重要体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办学条件的改善,中职教学日趋规范化、科学化。就中等职业学校而言,随着近几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特别是适龄人口的减少,导致中职学校生源水平明显降低,这种现状决定了必须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成绩考评办法进行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1.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使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进一步降低

现阶段,依然是选拔较优秀的学生到普通高中学习,学生也依然优先选择普通高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在不具备到普通高中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在高中阶段教育未普及时,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还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而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后,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时选择性已很小。特别是县域中等职业学校既肩负着培养中级技术人才和为高职院校输送学生的这一中等职业学校的共性任务,又肩负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培养适龄学生的谋生手段、培养适龄学生最基本的国民素质的特殊任务,只要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就不能拒之门外。这就决定了县域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门槛会更低。

2.适龄人口的减少进一步加剧了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的降低

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的增幅快速下降。2008年我国18岁人口为2621万,而2013年这一数字只有1596多万。2013年,初中一年级只招了1493万人。2004年迁安市初中毕业生有1.67万人,而2008年仅有0.75万人,2014年为0.7万人。适龄人口的减少,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时选择性更小,部分学校已完不成招生计划,也就更谈不上招生时的选择性。

3.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连最基本的学习习惯都不具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从初中之前乃至到幼儿园学习期间的应试教育环境里,因为考试成绩差而缺乏肯定和表扬,逐步产生失落感,失落感被反复强化逐步形成了厌学情绪,因为考试成绩差而很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同学主流学习取向的认可和接纳,对考试失去信心并产生畏惧心理。具体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课迟到、睡觉、找原因早退;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草率完成,甚至不做作业;找各种借口躲避学习;以各种借口逃避考试,即使参加也几近交白卷。

4.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能否毕业也行不通,导致了“考也考不了”的现状

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确定学生是否具有毕业的资格,这是沿用已久的通常做法。这种做法对普通高中在校生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职在校生行得通,但对现阶段的中职在校生很难应用。教师即使选取最简单的理论和技能,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及格。如果仅凭考试成绩评定学生,将有近半数乃至半数以上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也将会导致相当部分的初中毕业生对中等职业学校“望而却步”。仅凭结果性成绩考核已行不通,导致了“考也考不了”的现状。

5.行政干预效果不明显

所谓“行政干预”主要指班主任和各管理部门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班主任与学生一起听课,实现随堂管理;二是学生处检查学生迟到、早退情况纳入文明班考核;三是教务处、实训处检查课堂教学情况纳入文明班考核和教师个人业绩考核。这些措施短时间有一定效果,但时间稍一长,学生又是我行我素。

6.改革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作用不大

采取改革专业培养方案、降低课程难度,采取一体化教学、增加学生在校及入企实践机会等办法,对部分优秀学生作用明显,但对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未能改观。

二、改革的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因对学生仅进行结果性成绩考核无法实施而采取“宽进”更“宽出”的办法,本想是“照顾”学生,但学生并“不买账”,最后发展成上课不迟到早退等最基本的学习习惯都不具备,课堂根本不像课堂,“看也看不住,考也考不了”。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学生成绩的考评办法是制约的根本,针对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应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评由原来单一的“唯成绩论”的结果性考核,改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考核”为一体的综合性考评。

第一,学习成绩(包括课堂学习成绩和实习实训成绩)满分100分,其中过程性评价成绩占60分,结果性考核成绩占40分。

第二,过程性评价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满分60分,其中出勤(迟到、早退)占10分,课堂表现占40分,作业完成情况占10分。教师每上一次课就对每一名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给出一个成绩,教师每留一次作业,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一次成绩,学期末,把每一名学生每一次课的出勤、课堂表现成绩相加除以该学期该学科教师实际授课次数、把每一名学生每一次作业成绩相加除以该学期该学科教师实际布置作业次数,所得的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平均成绩数相加就是该名学生该学期的过程性评定成绩。

第三,结果性考核是通过考试来实现,考试(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各占20分。

三、对改革办法的分析

通过改革,学生迟到、早退、上课睡觉、不交作业、找原因不上学等现象明显减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结果性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我们制定的考评办法的主要特点如下。

1.变不能“考”为能考,实现虽“宽进”但“严出”

不但不使学生到职中上学“望而却步”,更使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取得毕业资格有了一颗“定心丸”。过程性评价既是每名学生只要认真学习就能取得合格学科成绩的保障,又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结果性考核是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真实反映,这样既使学生成绩拉开距离又同时使成绩优秀的学生展现出来。

2.给科任教师驾驭课堂提供一个保障制度

学生不爱学习,又没有课堂制度约束,教师实施课堂教学仅凭个人的教学能力和魅力,很难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该办法的实施将学生的管理分解到每一名科任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便于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3.给师生构建良好课堂环境提供一个保障制度

课堂纪律好了,学生上课不分心,形成互促互进、奋发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又使教师从繁重的组织课堂纪律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志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4.给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提供一个保障制度

改革办法的实施,体现了学校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起到了维护教师上课尊严、维护学生上课权利的作用。

5.学生在享受成就感中消除厌学情绪,培养学习兴趣

不求科科考试考多少,但求天天有收获。这一收获包括学科的过程性考核成绩、所学的理论和技能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中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过程性考核成绩。学生只要按时上下课,上课认真学习,按要求完成作业,学生这次课的过程性评价成绩就为60分。学生在坚持的过程中收获过程性评价成绩,在收获的过程中消除厌学情绪,提高了学习兴趣。

6.降低了学生取得及格成绩的门槛,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怕考试,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即使是及格成绩也已失去信心,平时学习自然不会用功。而现在目标直接了,取得及格成绩的门槛降低了。只要有良好的或者最基本的学习习惯,就不存在取得及格成绩的门槛了。他们知道这样的任务能够完成,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让无论基础多么差的学生,只要坚持认真学习就能“理直气壮”地取得合格的学科成绩、取得毕业的资格,可以让中考的失败者能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向社会。

四、改革后的思考

1.在实施过程中,科任教师肩负着关键性的作用

要做好师生的宣传发动工作,特别是要加强科任教师对学习成绩考评办法的理解和认识。科任教师作为考评改革的最终执行者,如果不能真正理解考评改革、不能真正发挥主动性,那么过程性评价难免流于形式。

2.在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严”字

为了落实这个“严”字,要坚持把好“三关”:一是把好过程性成绩评价关,做好对每名学生每次课的出勤、课堂表现和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二是把好结果性成绩考核关;三是把好毕业资格关。如果不坚持“严”字,考评改革将会仅仅停留在文字上。

3.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的“平衡点”

所谓“平衡点”,就是要处理好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的协调关系,不能因为学生基础差而使考题过于简单,这样会使学生对过程性考核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结果性考核应服务于过程性考核,以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小学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个人的个体生命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受“应试教育”特别是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按时上下课、上课不睡觉等最基本的学习习惯都不具备,对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补上培养最基本学习习惯这一课,既要引起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视,又要引起当前初中乃至小学的思考,也应着力改进考评办法,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宋东国,李洪峰,孟姝轶,曹曦.给学习懈怠下一剂“猛药”――东北林业大学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提升教学质量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4-10-18.

[2]刘言,梁国胜.高职学校遭遇大面积“零投档”[N].中国青年报,201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