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的歌(精选5篇)

  • 想念的歌(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歌唱中的声音概念 美国音乐人类学家亚兰梅里亚姆(Alan PMerriam)提出过影响深远的梅氏三角模式,深刻地揭示了概念、行为、声音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声音概念是借助思维实现的。作为认识世界的思维表现形式,声音概念并非一种空洞的形式,而是与具…

在歌唱艺术的初级阶段,技术因素所占比重居多,但是到了歌唱艺术的高级阶段,演唱者会在成熟理念的指导下超越具体的技术手段。声音概念在其中起着支配的作用,当技术手段内化成具体理念以后,就会通过声音概念作用于歌唱艺术中。

(一)歌唱中的声音概念

美国音乐人类学家亚兰梅里亚姆(Alan PMerriam)提出过影响深远的梅氏三角模式,深刻地揭示了概念、行为、声音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声音概念是借助思维实现的。作为认识世界的思维表现形式,声音概念并非一种空洞的形式,而是与具体、鲜活的内容联系在一起的。歌唱艺术作为演唱者内在精神、丰富想象的外化形式,通过歌唱行为、借助于音乐形象体现演唱者的情感和思维。在此,笔者要强调图中所示的情感与智慧、想象与技巧、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三对矛盾。在演唱实践中,理想声音的概念是通过这三对矛盾的运作过程而作用于歌唱行为的,虽然在本文中笔者着重阐述的是形象思维方面的内容,但是如果逻辑思维完成得不理想,也会制约演唱者对于音乐形象的塑造。如有的演唱者歌唱时情感非常丰富,基本符合作品要求的情感状态,但是由于技巧上的缺失,不能选择适合该作品的演唱音色或力度,从而导致塑造的音乐形象并不理想。这说明即使有了积极的形象思维,如果缺少相应的逻辑思维,演唱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也不会理想。可见,演唱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相互作用、互为支撑的,就像天平的两端,无论偏向哪一方都会导致不良的结果;只有保持双方的平衡并付诸于歌唱行为,才能塑造出理想的音乐形象。

(二)音乐形象的塑造依赖于声音概念

在歌唱活动中,演唱者最终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依赖于声音概念。如果没有声音概念,就不会发生由它所支配的一系列行为,也不会产生理想的音乐形象。声音概念在歌唱中的主宰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当然,笔者在肯定其主宰地位的同时,并不否认技术性因素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相反,笔者认为,在声音概念确定以后,技巧是影响歌唱质量的重要因素,技巧越高超,就越容易发挥声音概念的作用,更好地为歌唱服务。但是现在很多演唱者却脱离开声音概念的决定性作用,单纯地追求发声技巧,这也是不能正确地认识二者之间关系的表现。演唱者首先应该深入地了解:什么样的声音是相对理想的?理想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和效果,以及一些有关歌唱的内容、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歌唱时演唱者一味地想着喉咙打开、横膈膜支持、面罩共鸣等发声技巧,就会造成一些问题,如有的演唱者嘴形张得很大,但是声音听起来不是被卡住,就是感觉空洞? .事实证明,这种机械的、操作型的训练方法已经脱离了歌唱的本质,并不能达到歌唱的目的。

(三)声音概念与歌唱技巧密不可分

在歌唱过程中,声音概念与演唱技巧是紧密相连的。演唱者打开喉咙,加强声门的控制,有计划地使用气息,良好地调节共鸣,进行向前或向后调整等技巧的训练与使用,都是为了获得纯正、通畅、自然、饱满、圆润的声音。也可以说,歌唱技巧是为了理想声音的概念服务的;反之,如果演唱者掌握了理想声音的概念,就会不断地为了实现理想的声音而提高演唱技巧。只有能够充分体现声音的本质、规律、音乐风格和内容表现的技巧,才能被称为高超的技巧;反之,不能充分体现这些要求的技巧都不能算是高超、合理、科学的技巧。演唱技巧要随着作品对声音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此,理想声音的概念处于演唱中的主宰地位,明确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及其两者与声音概念的关系是演唱者更好地进行歌唱、塑造理想音乐形象的关键。

二、理想声音的概念有助于规范演唱者的演唱

理想声音的概念要符合某种客观的审美标准,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声规律与方法。因此,它不仅在声乐演唱中处于主宰地位,也能够对演唱者的演唱起到指导作用,能够规范演唱,而且使声音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歌唱中,漏气颤抖等是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某些演唱者即使到了歌唱的高级阶段,仍然存在这些现象。原因并非演唱者没有声音概念,而是其所具有的声音概念并不理想,导致声音不规范、缺乏美感。在美声唱法中,一般认为声音以纯正、轻松、自然为美,一切粗糙、颤抖的声音都是不美的。漏气现象的表现就是声音不纯正、不清澈、具有粗糙感,这主要是由于声门控制不好和气息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另外,声音颤抖主要是由于气息使用不平稳所造成的。如果演唱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在歌唱时只想着加强声门控制或者一味地要稳住气息,只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当然,笔者并非否认歌唱时要有技术上的考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演唱者要清楚地知道,声门控制不好和气息使用不当只是造成这些现象的表面原因,并非问题的根源所在。其根源是演唱者在歌唱时并没有在发出声音之前预想所要唱出的声音效果,在唱出声音之后也没有进行检验,即演唱者的声音概念不理想。这种自我评价对于演唱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学会自我评价,才能使演唱者的声音概念日益趋向理想状态,进而唱出规范和具有美感的声音。

另外,在歌唱中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歌者采用同样的声音诠释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导致所塑造的不同角色让人感觉不到声音与角色个性上的差异,如将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作品演唱得像意大利歌剧大师贾科莫普契尼的作品一样富有戏剧性。这都是因为演唱者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理想声音的概念,或者说演唱者已经建立了声音概念,但是不够理想所造成的。演唱者除了应了解作品的内容、风格、音准、节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该作品需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是暗淡、柔和的,还是明亮、饱满的;是抒情的,还是相对戏剧性的。可以说,演唱者所有对音乐作品的努力,都是为了恰当地表现作品而寻找一个恰当的声音形象。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演唱者想到了声音形象,生理上就能做出既准确又完美的表现,这要求演唱者在日常训练中依据这种对声音形象的要求而不断地进行技术上的练习与调整,直到达到一种在潜意识下就能实现的状态。只有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演唱者才会逐渐认识到哪种声音更动听、哪种声音更符合作品的要求、哪种声音更能够满足听众的审美、哪种声音更接近于理想的状态,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演唱者的演唱得到了规范。

三、理想声音的概念使声乐演唱充满生机与活力

音乐是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情感表达形式,声乐演唱更是如此,它不能只是符合某种规范,这样演唱者所诠释的音乐作品就会变得呆板、缺乏生气。如果演唱者将声音传递给观众的同时,只想着如何展现歌唱的技巧,这样的演唱只会让听众感到昏昏欲睡或坐立不安。就像每首作品都会包含着情感和基本情绪一样,演唱者的歌声也应该包含着演唱者的情绪,哪怕只是演唱一首短小的练声曲。理想的声音是充满生气和律动的,且带有情绪、情感的声音。演唱者只有将某种情绪和情感赋予自己的演唱中,才会使演唱变得饱含情感和富有生命力。这种具有生命力的声音才能让听众感觉到生机与活力。

因此,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演唱者歌唱情绪、情感的培养是关系到声音理想程度的关键性因素。笔者在此所提到的歌唱情绪与情感属于理想声音的概念中形象思维的内容,如果演唱者不具备这种歌唱素质,歌唱就会过于机械化,从而导致塑造的音乐形象缺乏生命力。在演唱者进行歌唱的同时,应该将歌唱的情绪和情感准备好,事实上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语言及气息的准备,当开始歌唱时,这三者是融为一体、同时进行的。由此看来,在理想声音的概念的指导下,通过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平衡,能够让演唱者的演唱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感动演唱者自己的同时,也能打动欣赏者。

想念的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抗战歌曲;合唱;社会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88-01

合唱艺术作为一种参与面较广、普及性较强的音乐形式之一,对于大众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合唱抗战歌曲,不仅有利于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还有利于提升大众理想信念,增强大众思想道德情操。本文简要探讨了合唱抗战歌曲的社会教育价值。

一、在社会大众道德情操建设中,抗战合唱歌曲发挥着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塑造品,与人的道德情操紧密相连。合唱音乐作为一种具有群体效应的音乐形式,其思想道德的引领作用则更加明确。抗战合唱作品,创作于特殊时代背景,在国家和民族生死攸关的时刻,其作品的道德指向更加明确。抗战歌曲弘扬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歌颂了为人类自由和民族解放不惧艰难险阻、勇于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社会大众道德情操的最高标准,是人类社会的道德核心。抗战歌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极其浓郁,民族性、大众性、战斗性特征比较突出。抗战合唱歌曲采用人民喜爱的五声民族调式,在表现形式等方面也必须体现民族性特征。抗战歌曲多是音调激昂,曲式结构通俗简练,节奏有力的歌曲,重点突出抗日救亡的主题,战斗性比较突出。抗日战争离不开人民大众的参与,因此,抗战时期的合唱创作大众化的问题必须考虑。抗战歌曲唱出了人民的共同愿望,饱含了中华民族伟大传统道德,今天,在社会大众道德情操建设中,我们要将其化作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新动力,使民众在那段悲壮的历史中获得新的力量。

二、抗战合唱歌曲,对社会大众理想信念具有导向作用

理想信念是凝聚人心、激发人民追求真理的重要力量。理想信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观念意识。健康的大众文化应帮助人民认识历史使命,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人们的理想信念,对人们的理想信念正确引导。使大众能够认清中国历史发展特征。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的流行,各种媒介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理想信念教育上,我们正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当代大众文化,一些人只顾关注眼前利益,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滑坡,短暂的体验代替了长久思考,这些,不得不促使我们对华丽浮躁的大众文化进行反思。错误的文化抹杀了文化的历史视野,在缺乏社会责任的大众文化中,很难发挥对社会大众理想信念的导向作用。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抗战合唱歌曲,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音乐创作的高水准,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的理想信念,应当珍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在新的时期里,让抗战合唱作品融入大众文化,有利于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抗战合唱歌曲不仅可以有效抵制大众文化低俗化倾向,还可以有效提升大众文化的教育内涵,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政治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

三、抗战合唱歌曲,对陶冶大众审美情感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业余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然而,在当今大众业余文化生活中,媚俗性和商业性特点较为突出,“享乐主义”得以蔓延,许多人都爱追求搞笑、刺激、逗乐,追捧不健康的文娱思潮,大众审美产生了很多误区。这种审美倾向如果在整个社会过于泛滥,必然会影响全社会的大众文化审美理念,在社会大众的审美情感中,文化工作者需要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观,陶冶社会大众的精神生活,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娱乐理念。抗战合唱歌曲蕴含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它不仅是一种优秀文化传统,抒发了对抗日历史的缅怀,更是一种人民审美情感的宝贵资源,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激发人民大众的向往和追求,提升大众的审美情感,因此,通过抗战合唱歌曲,可以使人们在合唱艺术中陶冶道德情操,增强理想信念,提升审美情感。如脍炙人口的抗战合唱歌曲《保卫黄河》、《地道战》,至今还深受人民大众青睐,歌曲中弘扬的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将感召人民自强不息、勇于挑战,鼓舞当代人去努力奋斗,陶冶人民审美情感。

四、结语

可以说,通过演唱和欣赏抗战合唱歌曲,不仅可以让大家居安思危,铭记那段烽火岁月,还可以让这种抗战精神,在当挥社会教育价值。我们需要记住这段历史,弘扬革命传统,在今天的社会实践中,通过演唱和欣赏抗战合唱歌曲,增强大众民族自信心,使得抗战合唱歌曲在当代再次发挥社会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论抗战歌曲与民族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08).

[2]李哲,胡松.红歌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

想念的歌范文第3篇

曼珠沙华疯狂的舞蹈,旋转者悲伤,跳跃着孤独。时间的画面在指间划过,瞳孔中谁的容颜若隐若现。那年、那些岁月、那个季节的快乐和忧伤。

十六岁,每个女孩都有做梦的权利。梦中有她的王子,有他们幸福的笑颜,浪漫的事。虽有痛,但倔强的爱着。她期待有一个人陪她到世界的尽头,她渴望被爱,但她爱不起,因为她怕受到伤害。她是若,假若的若。张念歌,若从来没有想到会遇到这样一个男孩,因他而最初的懵懂。每一场遇见都是美丽的意外,这场过于美的相识,晕了若的眼。帷幕拉开,每个人都在演绎自己的角色。念歌和若,从陌生到熟悉,慢慢了解,最初的他们像磁铁般吸引靠近,没有人知道那是不是爱情,或许美的东西太过于短暂,如流星瞬间划过,转眼即逝,如烟花,绽放后化为灰烬,落入尘埃,我们都是单纯的孩子,在幸福中欢呼,忘了是否会有别离。念歌,即使逝现在若还在想念着,即使当初他欺骗了她背叛了她。或许真的是太在乎,说恨总恨不起来,却总会思念成灾,骗不了自己想念的心。虚拟的真实的,两个人逐渐拉近了距离。命运的角色换了一个又一个,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彩排这被注定的戏码。在这场命运的角逐中,谁也说不好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一些承诺只是当时的心血澎湃,日后的遗忘,只能怪岁月的捉弄,没有及时兑现的承诺,便失去了意义,即使当初说着怎样的信誓旦旦的在乎。是的,若在乎,在乎念歌,一个有着深邃眼眸,漂亮唇线的男孩。若痴迷念歌的眼眸,在念歌的心里她有怎样的位置她不知道,只知道,他有很在乎很在乎过她。时间不停的行走着,若与念歌的相处充满着粉红色,他们不说爱情,可能他们也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或许不明白也是一种幸运。

虽不在身边但心的距离很近,快乐在进行中,开心的难过的他们彼此懂的。相识的第一个情人节,若在等待和委屈中度过,念歌临时有事没能如约陪她。流星的美在夜晚才最绚烂,若和念歌过着无关于爱情的一天末尾。若知道了念歌的在乎,她怎么不会满足拥有因她而落泪的男孩。甜蜜被烙印在过往上。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当初的我们太天真,以为的幸福却讽刺了结局的悲伤。徐离的出现和消失打乱了若的世界节拍,注定了她和念歌的错过。深深的在乎过,怎么会轻易的忘记,若不会忘记他们牵手走过的马路;不会忘记同吃一个果冻,从此她爱上了果冻;不会忘记他把手从后面搭在她的肩上的感觉,若喜欢那种感觉,因为若是后背比较敏感的孩子;不会忘记他宠溺抚摸她的发,不会忘记念歌曾给过的幸福。一直在想念的若不知道念歌还记得多少有关于他和她的美丽,没有人知道,只有念歌自己知道。用回忆悲伤现在,若和念歌渐行陌路,他的身边有一个以爱情为名要守护的女孩。谁也不忍心责怪谁,快乐与忧伤都是我们年少的轻狂,或许是时间的错,让我们相遇,最后看着对方远走的背影。若不明白,故事从忧伤到不知所措。他说:你很好,你的柔情我不能承受了,我也是自私的,我也有着强烈的霸道的占有欲。若笑着哭了,她明白故事到这便有了结局。

樱花漫飞的季节,念歌转身离开,他说:他不在是过去的他,他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了,忘记过去一定要幸福。若脆弱了,回忆着过去的种种,若放不下也不想放下。回忆着念歌的背叛和欺骗,若只是一次次呓语“我恨你”,可心的痛让她没有了恨的力气。念歌说对不起,是的,他说对不起,我们都明白伤害已造成,对不起没有任何作用,只会让伤口更加剧痛。若苦笑,她从没有过这样的生气和愤怒。她的在乎他明白,却还要这样的对她,或许,若只是念歌的过客,说过的永远到了终点,他不会为她停留。念歌曾说过:“你的心里还有一个人,你像在乎我一样的在乎他,他离开你了,你放不下,为他伤心难过,我是自私的,不许你心里有我和他,所以我也要离开你”。是的,念歌说的他,是徐离。一个在爱情上吧若伤的遍体鳞伤的男孩,一个给了若希望又让她感觉到绝望的男孩。或许,若应该明白念歌。但若也不会忘记在徐离离开的时候,念歌曾对她说,我一直都在,你至少还有我。只是后来,不过弹指一瞬间,曾说过的话早已散落天涯。若和念歌的故事没有结局,只是以悲伤收场。若沉默了念歌的选择。她说:“你好便好,我无所谓”。是谁出了错,改写了我们的剧本,在幸福中擦肩而过,留作回忆心隐隐作痛。拥抱着曾经,若倔强的笑着。她说:“你的幸福,我不去打扰”。流年斑驳了过往,若坚持着她的想念她的在乎,只是会忧伤的思念,望着雨幕外的天空,寻找一种相似的依靠。念歌或许很幸福,或许记得或不记得若,谁都没有错,只是孤单的我们放纵了寂寞;只是满天飞花的季节,咫尺天涯的两个人有自己的信仰。若和念歌…遗憾的执念,交错编织的流念狠狠的遗憾过。粉色的花开满了整个世界,落花把若埋葬,把她埋葬在那年那个夏天…

若的独白:念歌,好久不见,现在的你一定很幸福,如若不幸福我怎么会原谅你的欺骗和背叛。我用一年的时间治疗你给的伤口,虽然有时会痛,不过,还好,时间让它结了痂。偶尔想起你,偶尔你闯进我的梦。我知道,十字路口我们终究背道而驰,不知多年以后是否会模糊了彼此的容颜。徐离的离开让我恐惧并相信着爱情,你的离开让我模糊了友情和爱情。在时间的荒芜中思念不受控制的疯长。你好便好,让过去定格,祝福你,我们都要好好的…

想念的歌范文第4篇

就自己有的时候在念叨觉得他的名字的时候,自己是很希望他也可以感受的到自己对他的念到的就总觉得自己那么的痴迷了,他肯定也要去,感受的到她肯定也是要那种默契的就像他之前说的我们是心有灵犀的人,所以即便我不跟他说他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那些情绪的,自己真的有在他身上,觉得是这样子的,是存在的,就从小到大自从认识他之后就觉得,和,他真的是有心有灵犀的,这一点,就很多时候自己在想念着他的时候他可能就出现了,或者说自己,刚好在想这件事情的时候她就在背后已经把这件事情做了,就真的觉得有心有灵犀吧,有可能是我们的认知角度差不多,有可能是我们的认识范围差不多,所以才会有这一种同步的行为吧!

其实昨天晚上自己有,因为这首歌特别的去想念他真的,自己已经很久没有那么,去念到她的名字了,但是因为听完他的这首歌之后自己真的觉得他可能有,越来越优秀吧,觉得他,真的有让自己去变得更好,所以就觉得,其实她也是一个很浪漫的人只是他没有去表达出来,但是至少他比其他的男孩子,比我想象中的她要浪漫一些,毕竟他至少还保持这样的爱好,毕竟他在唱这些歌曲的时候可以去融入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没有任何情感的传达,自己所在唱的那些歌词的歌。所以就觉得它终究是一个比较浪漫的人吧就是就觉得他其实对未来是抱有希望的,他其实还是期待有一段比较圆满比较甜蜜的爱情的,她终究不是一个现实的人他不会觉得爱情就是这这样子,终究是要分分合合,他还没有那么现实,他还觉得,还是可以有一定的期待的说。听他的歌的时候就真的会有这样子的一种感觉。

然后自己也有在想他,上调,那首歌是不是那首歌也让他的情绪非常波澜是不是那首歌也有让他想到我们的感情是不是也有让他想到我,因为,其实在听她唱的这首歌的时候就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的在听他唱这首歌的时候自己就觉得自己去找她的话,其实,他也会很难过的,其实他也是很心酸,我们两个人的,离开的,就觉得她其实,对他来讲我还是,一直存在着的,就他还是,会一直想念着我,只是那种想念的轻重程度不一样吧,他可能会比自己轻一些,但至少还是有想念着的,就听他唱这首歌的时候自己就是这么想的,这总觉得其实,两个人都难过自己如果真的可以想到去改变两个人相处的那种状态的话,其实两个人还是有机会的。

想念的歌范文第5篇

罗念一是1933年生人,曾创作出《叫我们怎么不歌唱》、《美丽的,可爱的家乡》、《翻身农奴把歌唱》、《洗衣歌》、电影《农奴》插曲《阿哥,你何须说》等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罗念一是1950年背着背包进藏的。早在1952年,他就创作了反映支前运输模范曲梅巴珍支援进军的三场歌剧《运输线上》,军区领导要求作品带有“藏味”,罗念一在雀儿山地区藏族牧民中深入生活,收集、记录藏族民歌,写出了这带有藏族风味的第一部音乐作品。歌剧《运输线上》参加了西南军区的文艺调演,荣获了“节目奖”,并出版了单行本,当时西南的很多文艺团体都排演过这部歌剧。

1953年以后,罗念一学习藏族民间音乐开始逐渐获得成功。这一年他创作了歌曲《叫我们怎么不歌唱》,这成为他的成名作。不久后,他和小他几岁的军区文工团舞蹈编导李俊琛共同合作完成著名作品《洗衣歌》。《洗衣歌》作为部队文艺代表队的节目,于1964年到北京参加了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它在全国各地由专业的、业余的文艺团体经常演出,还曾多次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节目,带到亚、非、欧、美的舞台上演出,使这个歌舞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有一位音乐评论家这样说:罗念一是当代专业音乐艺术风格和样式的奠基人、开拓者。《洗衣歌》的成功,标志着一种独特的音乐,以大众化载歌载舞的形式而诞生。《洗衣歌》使得专业音乐第一次走向了世界,无数的人从这音乐中“发现了”,感受到人民那纯朴的品质,从农奴社会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那种翻身得解放后的巨大喜悦和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罗念一的音乐创作历程,也是专业音乐创作从无到有的一条醒目的人文路标。

正是怀着一颗朝圣般的心情,我来到成都市洗面桥横街干休所旁边一栋居民楼内拜访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著名音乐家罗念一老人。

记者:罗念一老师您好,您的音乐处女作就是《运输支援忙》这首歌吗?

罗念一:哎,对。那个时候我们部队昌都战役打完以后,前面的先头部队要到拉萨,后面的部队修机场,修公路运输支援部队在前走,后面的部队就把军需物资送上来。我当时在康定演出,在演出时写下了这首歌。

我是第一次作曲,得到了团领导支持,然后就是演出,演出很符合当时那个气氛,所以就很快在部队流传开来。现在很多老同志想起来都在问这个歌。

记者:您最早的作品就是这个吗?

罗念一:哎。后来写了《运输线上》,这是一部歌剧。在康巴地区有一个年轻的姑娘叫曲梅巴珍,得知支援部队要进藏,巴珍就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牦牛、一头毛驴拉过来支援。翻雪山的时候,毛驴不行了,巴珍就把毛驴驮着的东西背在自己肩头上。当时康巴人支援部队进军,漫山遍野都是牦牛。巴珍在德格地区被评为运输模范,我们就用她的故事作基础,写了这部歌剧。为了写好,我们跟着巴珍一起从雀儿山到甘孜,来回地走,体验藏区的生活。后来西南军区的领导到德格、江达一带来看部队时,我们就演出《运输线上》。再后来我们到重庆去演,还得了奖,很多单位都争着演出《运输线上》,影响很大。

1953年的时候,修路的过了昌都,领导叫我和杨星火到老百姓家里去体验生活,我们就在昌都昂曲河边一个叫白格村的村庄住下来,之后就写了《叫我们怎能不歌唱》这首歌。当时我住在一个阿妈家里,阿妈有个儿子叫贡秋泽仁,他每天上山去打柴、放羊,还要在青稞地里灌水,我就跟着他,一路走一路体验。我每天晚上在白格村坝子上和村民跳锅庄舞,收集很多昌都锅庄的音乐。后来就开始写《叫我们怎能不歌唱》,杨星火写词,我作曲。阿妈对我特别好,对我这个小像亲生儿子一样,还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叫贡嘎巴登。有一天,我在家里作曲的时候,突然发现旁边一个缸子里盛满了茶,边上还放了波玛(酥油)。原来是阿妈怕影响我写作,给我倒上茶后话都没说就悄悄走了。我特别感动,心里就想着一定要把阿妈这种感情写到歌里头。所以这歌写的很好听,一听就感到很美。后来到西南军区、到重庆去演出,得了一等奖,再后来全国就流传开了。(他轻轻地哼唱:辽阔的蓝天,雄鹰在飞翔,雪山下面有着无数的宝藏……)

公路修过了鲁朗,到了林芝。跟西线的部队接上,到巴河桥那个地方,东线、西线都连通了,后来就修通了到拉萨。到拉萨,我和杨星火写了一首诗叫《幸福的路》。讲述的是拉萨的姑娘出嫁到远方,要翻三十三座山,过三十三道河,回娘家的时候却坐上了汽车,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个歌就叫《幸福的路》,1954年就写了这个。当时部队进军,一路我们边参加修路、修机场这些工作,有空就边写作,之后马上在部队演出,演了以后很快就流传到内地。当时所以很多歌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写《洗衣歌》时到了60年代了。1964年,我们到北京去汇演,领导叫我们写一个军民团结的歌舞。我和李俊琛(编舞)马上想到有一年在拉萨到快过年的时候,藏族群众到部队来收衣服去洗。我们当时想,这么多人来收衣服,送还的时候还能分得清吗?会不会弄乱?后来完全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这些藏族老乡收去的衣服,在哪个房子里收来的,洗了晒干以后就会叠的整整齐齐地送回到哪个房间来,一点都没有错。这让我们很感动,于是就根据这段往事编了个故事情景:在忙训练,炊事班长把大家的衣服拿去洗,遇到一群藏族姑娘在江边背水。姑娘们把班长骗开了,替班长把衣服都洗了。班长回来以后看到“受骗”了,就把姑娘们的水桶都挑满了水送回去。这么一个故事情景编成了《洗衣歌》。《洗衣歌》到北京演出立即轰动,全国到处都来学习《洗衣歌》。我作这个曲子的时候,因为有生活体验,所以写起来非常顺手。而且我一直都注重搜集和学习藏族人民的歌舞音乐,我收集的藏族音乐有几千首,所以就很容易搞创作,写出来有很浓厚的藏族音乐风格,这些歌舞创作都是跟生活密切结合起来的(产物)。

有一次我在成都看演出,演员全是藏族,但是唱的歌一点藏族味道都没有,都是一些流行歌曲,我很生气。我说这样下去要不得,我们不能离开藏族人民的生活,不能离开藏族的音乐和传统。我们都唱流行歌曲,作为藏族演员太不协调了。我给有关领导提了意见。现在拉萨是什么情况我不了解,但是我跟我的儿子们都说:你们不管怎么样,不能离开藏族人民的音乐传统。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说:要科学地继承和发展藏族的文化艺术,这点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够离开这个传统,要学会继承和积累。现在藏族歌曲的创作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对在成都了解到的事很有意见。

我写的音乐都非常重视藏族人民的传统,不管是和声,是调子,是旋律,我都要来证明(这是来自)藏民族的音乐,可以创新,可以发展,但是不能离开藏族这种味道。藏族音乐要有浓厚的酥油和糌粑味道,要不然的话,群众是不会欢迎的。这几年我回到四川以后,主要是整理在创作的作品,我把它录制了十四部专辑,现在十四部专辑已经整理完毕,出了歌本。

记者:罗老师,那么请您讲讲《农奴》的音乐创作可以吗?

罗念一:好。当年,我参加《农奴》歌曲的创作,是在八一厂看了样片以后,用两个礼拜的时间写出来的。一个礼拜流着眼泪写了旋律,一个礼拜流着眼泪写了总谱。后来录音,是才旦卓玛来录的音,录音唱到半截,才旦卓玛就流眼泪唱不下去了。后来是录音师把上下两截接到一起(合成)。《农奴》电影播放了以后,这首歌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很多人都会唱。康定情歌节的时候,大家把它评为十大情歌之一。这首歌没说一个爱字,但是它讲的就是爱,这种阶级的爱情,农奴的心声都在歌里。所以这首歌大家评价比较高,才旦卓玛一直都在演唱这首歌。

记者:罗老师,那请您再讲一下《美丽的,可爱的家乡》这首歌曲的创作情况好吗?

罗念一:这首歌是我在1965年时写的,当时的张国华司令员要求写一个《好》,但是也不要像《新疆好》那样跟到走,就是写《美丽的,可爱的家乡》。当时我们俱乐部的一个同志写了歌词,我是按照昌都锅庄,昌都锅庄音乐很有特点,它有很多小切分音(唱……),那个给我印象特别深,因为我们在昌都的时候天天跳锅庄,所以这个印象很深。我就在想,要写我们的味道就是把民间音乐元素要吸进来,所以我一开始就(唱……)就是连续的切分音符,这就是那个锅庄里头的特点,(继续唱……)。当时在上海,我还在写《泥石流》电影里的配乐,我忽然想到泥石流在比较可怕,就向导演提议把这首歌加进去好不好,导演就同意了。当时歌舞团的次仁德吉正在上海学习,导演就叫她来唱,她唱了以后,录了音就很好听,全国也就很快流传开来。后来才旦卓玛重新演唱了,这首歌一直就成了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开头音乐。一直就在流传,一直就在唱。现在听说歌咏比赛都在唱这首歌。

有一次,我到羊八井地热电站体验生活,就听到在招待所外面有两个人在唱歌。有一位老家是安多的民警说,这歌是我们家乡的民歌,在我们家乡老人小孩都会唱。这时一位拉萨的年轻干部说:哪是你们家乡的哟,这是军区文工团罗念一老师作的,两个人就在哪里吵,这个也不让,那个也不让,我听到后印象很深。我就觉得人民群众(评价)我写的是他们自己的歌是对我的肯定,我很高兴,我还要继续这样走下去。我写的歌,人民群众认为是自己的歌,这是最高的奖赏,得的是最大的奖!

前年我回拉萨,拉萨布达拉广场大屏幕上,才旦卓玛唱《美丽的》这首歌,每天晚上都在唱,这首歌老百姓都认为是自己的歌,我感到很高兴。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请问罗老师,红歌在文艺史和音乐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