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精选5篇)

  •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在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要紧紧围绕解决“三农”问题这个中心和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把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整合资源,加强协调。…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精选5篇)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眼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素质,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持。

在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要紧紧围绕解决“三农”问题这个中心和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把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整合资源,加强协调。从我市实际出发,充分整合利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现有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做到勤俭节约,避免资源浪费。

3、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进度与当地的基础条件结合起来,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能搞一刀切,不增加农民负担。

4、建管结合、学用结合。坚持边建设、边管理、边使用的原则,特别要在“用”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终端接收站点开展教学活动,依托农村中小学建立的终端接收站点要把中小学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时间,做到“两结合,两不误”。建在无校村的终端接收站点,要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因人施教,按需施教,调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5、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克服“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学资源建设;在加强骨干队伍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服务工作。

6、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针对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积极研究探索,切实加以解决。在工作中要注意发现典型,年底在全面完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重点选树培养2个示范县、20个示范乡(镇)、50个示范终端接收站点。以点带面,不断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从我市实际出发,总的工作目标是:从2007年7月开始,到2008年底,利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市全面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力争到2008年底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全市78个乡镇,1123个行政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城市街道社区、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立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使远程教育逐步延伸扩大。

主要工作任务:

1、采取互联网传输模式建设市、县(区)两级教学平台和终端接收站点。我市除依托农村中小学建设的站点外,还有454个无校村站点建设任务。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采用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宽带互联网+机顶盒+电视机)模式。今年年底前,由市财政投136万元,县(区)财政分别投19万元,建设完成市、县两级教学播出平台。2008年底全市计划建成并完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1412个,今年底建成完善823个,其中乡镇78个,无校村166个,依托农村中小学建成并完善终端接收站点579个。明年建成并完善589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其中无校村288个,依托农村中小学建成并完善站点301个。

2、整合开发一批适合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需要的教学资源。采取行政手段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制定教学资源整合开发规划,力争整合多方资源,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共用,切实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数量充足、通俗易懂的教学资源。

3、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学、管理、技术服务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党校、农委、教育、文化、广电、科技等部门和单位优势,建立一支教学资源整合、开发队伍;充分利用广电、农委、教育、农广校等相关力量,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依托乡(镇)中小学、文化站、广播站,发挥村“两委会”、农业信息员、“大学生志愿者”作用,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管理员操作员队伍。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培训的原则,利用教育、党校、职教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层层培训骨干力量。根据终端接收站点建设进度,把乡镇、村站点管理人员作为培训重点,科学合理制定培训计划,为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运行维护、教学管理提供保证。

4、探索建立一套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有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在工作中,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紧密结合的方法和途径;探索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整合开发乡土教材,满足教学需要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与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效果评估和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一个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

三、实施步骤

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从现在开始到2008年底结束,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一)调查摸底准备阶段。在市、县(区)两级组织部门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拟在9月下旬,召开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在全市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根据我市实际研究制定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方案,各县(区)参照市里的工作方案,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方案,报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审核。

(二)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今年建成市、县(区)两级教学平台,终端接收站点计划一年半完成,即今年完成166个无校村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明年年底前完成288个无校村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按照全省远程办总体技术方案要求及有关法律规定,组织协调市、县(区)两级教学平台设备招投标,乡镇、无校村和农村中小学终端接收站点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完善所有终端接收站点相关配套制度和规定措施。

(三)组织教学阶段。依托农村中小学建设的站点和在乡镇及无校村已建成的终端接收站点,及时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学习培训,把农村党员干部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定期集中组织学习培训,在完成必修课的前提下要因人施教、按需施教,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学以致用,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四)总结评估阶段。省远程办将于2007年11月份对市、县(区)两级平台建设、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教学和管理模式、工作运行机制、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进行总结评估,总结上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报告。10月上旬县(区)远程办进行自检,并上报自检报告。市远程办10月下旬对全市教学平台和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总体情况进行验收。

四、组织领导

(一)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加强对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从加强远程教育工作需要出发,市里成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绍俭同志任组长。领导协调小组成员相关部门和单位有: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团市委、财政局、教育局、信息产业局、发改委、民政局、农委、科技局、劳动保障局、市广播电视大学、市网通、科协、文化局、广电局。领导协调小组下设松原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和管理工作。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层层抓好落实。

(二)明确职责,要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职责。组织部门承担远程教育工作的牵头抓总的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工作落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要建立联系点制度和例会制度,县(区)委对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具有直接领导责任,既要抓好安排部署,又要进行调查研究,抓点带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区域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绿色办公系统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4-0078-02

扬州市属于苏中地区,经济上比不上苏锡常地区;省财政扶持力度上比不上苏北地区。邗江区教育信息化工程依靠自身实际,用8年时间,围绕总体设计方案,一年一个工程,逐步打造比较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和“绿色办公”平台。

一、建设之前,我区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我区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之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硬件设备严重缺乏。②教育信息化资源依靠教师网上搜索下载,各自为政;终端设备真正用于管理和教学的不多。③教师对信息化的理解与资源共享的意识相对落后。④部分学校投入很多资金搞的信息化工程共享程度较低,形成几个信息孤岛。

二、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和成果

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散式,即各学校各自建设“数字校园”,校际信息不共享;另一类是集中式,即一个地区统一建设一个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各学校接入大平台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我区是基于这种模式来进行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

1.总体目标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对软件建设的投入,力争用5到10年时间构建起以一个统一桌面、两大数据中心(信息管理数据中心和教学资源数据中心)、五个应用平台(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教师研训、学生成长和教育资源)、两大载体(区级应用平台和学校应用平台)为主的数字化区域雏形,让全区的师生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进行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较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让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1]健全教育管理数据中心,实现全区教育数据平台统一管理使用。

2.教育信息化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我区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规划解决方案,整合各类资源,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1)我区积极进行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服务基础平台建设

我区与专业教育软件商合作,联合开发了扬州市邗江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该平台只需在局中心端建立数据资源库,各级各类学校只需安装终端系统即可使用,大大降低了硬件建设的成本。该平台主要整合了教育局OA系统、网络电子备课系统、教师业务管理系统、校务办公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教育督导评估管理系统等应用,为教学、办公和科研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使用教育局OA系统,可实现局内部各科室之间及教育局与下级直管单位之间的传送与反馈。通过网络电子备课系统,将常规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组织起来,组建校本资源库,实现备课共享和相互评论,教研人员能随时检查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进度,充分利用网络和教育教学现代化的设备提升区域内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教师综合信息的管理,建立教师的工作档案,动态了解教师各方面的准确数据资料;学校端的数据可自动汇总到教育局中心端,方便教育局对整个辖区教师信息及业务状况进行全面、实时的动态掌握。通过校务办公管理系统,可实现日常办公提醒、网络会议、论坛交流等功能,提升学校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实现校园“无纸化,零电话”的高效率办公。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能够管理和记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及家长及时互动,跟踪学生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健康发展。通过教育督导评估管理系统,对督导评估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评估检查效率,实现评估项目的精细化、评估手段自动化、评估方式信息化、评估结果系统化和评估数据可视化,保证教育督导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2)我区规划建设了“绿色办公”系统

该系统的构成及主要功能:

一是兼容移动办公终端的OA办公平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移动终端处理文件,同时可实现在线人员之间随时交流。

二是组建邗江教育电话网。通过建网,大大降低了内部通话的通信费用。

三是出台电子化办公的规定,提倡绿色办公。学校上报的一般性总结、计划等,机关会议材料、领导人讲话等,都使用电子文稿。

(3)我区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果

我区认真贯彻执行省市主管部门以及教育局工作意见精神,本着“立足常规、突出重点、创出特色”的理念,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使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

①为了打造邗江基础教育品牌,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协助相关部门在邗江教育网站上新建了“邗江品牌工作室”。

②我区各学校的网络覆盖已经相当普及,很多教室已经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电子备课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注册用户已经有了3000余人,素材资源已经有2万多个,共享教学课件2000多个,覆盖每个年级和学科,还有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利用电子备课平台进行网络评课、网络教研。

③组织参加省市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各类奖项。

④城乡学校网络结对活动创出特色,全区所有学校结成网络对子,并开展相应网上结对活动,促进学校的发展,很好地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

⑤网络评课和网上教研开展有声有色,网上教研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了办公自动化的水平,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⑥我区利用网络行为管理设备,加大全区城域网内网络行为的管理和监控,保证全区终端用户网络运行有序、通畅、安全和便捷。

区教育信息数据中心负责本区域全部数据交换和存储服务,管理和支撑区域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教学资源索引数据库、优质教学资源库。在新形势下更要突破性地研究创建和规划思路,使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三、总结与展望

经过各界共同努力,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可概括为“一个主题、七项工作、四个到位”。一个主题,即“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装备绩效”。七项工作:一是推广网上结对,整合校际资源;二是加强网络管理,优化数字资源;三是建立名师工作站,打造精品资源;四是推行电子备课,丰富课堂资源;五是充实硬件设备,发挥资源效益;六是组织各类活动,提高应用水平;七是细抓实验图书,确保高开出、高流通。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检查到位、整改到位”。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黑龙江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一要建设覆盖全省农村乡镇、村的终端站点。要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试点地区经验,采用我省自主研发的经济实用的互联网模式,紧密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在2008年底以前,建成覆盖全省乡镇、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二要建设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要进一步加强“龙江先锋网”建设,拓宽在线视频、论坛、专家答疑等栏目的信息容量,充分发挥网站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三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采取行政手段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制作适合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需求、突出我省特点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四要建立由专兼职干部、站点管理、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辅导、技术服务等人员组成的骨干队伍。坚持分级管理、分层培训,不断提高骨干队伍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五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激励约束、经费保障等工作机制,建立学用结合的知识转化机制,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科学有序运转,持久健康发展。

黑龙江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从2007年9月起到2008年年底,分为四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为动员准备阶段,从现在到2007年10月前。主要任务是组织力量对全省农村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按照中央关于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全省工作方案和市(地)工作方案。第二阶段为全面建设阶段,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主要任务是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同时,建设完善资源库、资源传输系统、省级辅助教学网站等教学平台;培养建立专兼职干部、站点管理、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辅导、技术服务等骨干队伍;整合开发教学资源;建立健全科学管理等工作机制。第三阶段是教学实施阶段,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主要任务是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和培训,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第四阶段为总结评估阶段,从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主要任务是对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加强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为保证这项工作的成效,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为主题,以推进全省“先锋工程”为重点来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二,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做到一站多能、综合利用。三,要从实际出发,把工作的力度、推进的速度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统一起来,把工作的思路、推开的办法与当地的基础条件结合起来。四,要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的实际需求,鼓励、支持和吸引农民群众参加政策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和适用技术等教育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五,要把教学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使“建、管、学、用”四个环节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六,要不断研究工作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进工作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先锋工程”开展的助推器。

(摄影/杨建华)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2018年,台头成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项工作获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一年来,完成各类培训4500多人次。现就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扩大培训范围,拓宽培训思路。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我们同镇农科站和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等部门联系合作,开展联合培训。第二,进行了调查和摸底,按照农民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第三,根据地方产业情况及企业生产经营需求,依托服装实训基地,开拓思路,运用多种办法培训等。

(二)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成人学校的组织方面的作用,具体做到:一是与镇相关部门协作,积极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家庭和个人,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二是与台头镇“淀土文学社”合作组织了第三届台头镇农民书画展。三是整合社区各教育、文化团体,开展广场文化等各类活动,丰富社区成员文化娱乐生活。

(三)积极开展实验示范项目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我校主持的农科教结合示范推广――小工棚西瓜栽培种植技术的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推广了1000余亩。今年,我们在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从西瓜品种的选择到平时的培训,自始至终和基地农户走在一起,充分发挥成校自身的功能和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以农民致富为根本,以培训示范为抓手,突出蔬菜种植和西瓜栽培的实用技术培训,注重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不断探索农科教结合的新途径,把专家请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技术指导,通过专家手把手的示范、讲解,解决了农户种殖技术上的难题,了解了市场发展的前景,同时使各种先进技术由基地不断向四周辐射,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做好实验示范工作,学校积极争取到了镇政府的支持,在镇农委和县农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与静海县桃缘情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台头西瓜种植合作社合作,利用实验的大棚继续进行 “墨童”、“麒麟”“ 园艺32”等系列新品种试验和冷棚甜瓜种植新技术两项实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新上市的新品种麒麟西瓜比普通西瓜市场价高出一倍。

(五) 加强成校教育信息网站建设,搭建在线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专人负责维护学校主页,及时丰富、充实和更新网站的内容,扩充其服务功能,争创一流网站,使之成为全镇人民了解成教工作和参与终身学习的窗口与门户,今年上半年,了多条销售信息,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一条新的销售渠道。

(六)开展联合办学,今年我校招收中专学历生53人,承担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150人450人次,已经完成培训。

(七)加强数字化中心建设,今年增加了数字化学员600人,并对每位学员进行了一次培训。

以上是我校2018年的工作情况总结。

为了全力做好2019年工作,结合本镇特点,2019年我们将进行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特别是针对困难村农民的培训工作,计划再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困难村农民进行2-3次实用技术培训。

二、加强实验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写好实验报告。

三、加强村成校的建设,对各村成校联络员和兼职教师开展一次系统的培训,同时协助村成校做好各类培训工作。

四、提早准备,开展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各项活动。

四、做好社区教育课题的研究,做好结题工作。

五、做好档案的整理工作。

教育前台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终结性;普通教育;终身教育

当前,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台湾与祖国大陆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由于同属中华民族,二者在文化背景、社会心态等方面具有颇多的相似性,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目前的学制

台湾自1968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分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学生初中毕业后即面临分流,进入普通教育体系或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普通教育体系包括普通高中、大学和研究所。普通高中修业年限三年,以“发展青少年身心,并为研究高深学问及学习专门智能之预备”为宗旨。大学指的是本科层次的大学及学院;台湾《大学法》规定,大学教育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它是通过在大学或学院里设置研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中心和有条件的学术研究机构也可以培养研究生。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包括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研究所。高级职业学校属于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相当于祖国大陆的中等职业学校,它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修业年限一般为三年。高级职业学校以分类设置为原则,以“养成健全之基层技术人才”为目标。专科学校,即专科职业技术学校,它以“教授应用科学与技术,养成实用专业人才”为目标,它也是分类设置,并且按不同入学资格分设二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二年制专科学校招收对象为公私立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三年制专科学校招收公私立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五年制专科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它以“教授应用科学及技术,养成高级实用技术人才”为目标,分二年制、四年制。二年制招收专科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入学考试成绩合格者;四年制招收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入学考试合格者。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专科学校在台湾全部属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体系不存在专科学校。第二,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在职教体系称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在普通教育体系称大学或独立学院。第三,和普通教育体系一样,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也存在研究生教育,培养硕士和博士。

二、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同祖国大陆一样,虽然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台湾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由于受传统士大夫观念及文凭主义的影响,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并不被家长、学生及社会重视。当学生初中毕业面临分流时,大都会优先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就读,只有当不被普通高中录取时,才会考虑进入职教体系。职教体系的学生因此常被形容为“多数的弱势”,即空有较多的人数,却是个弱势的团体。

世纪之交,围绕如何建立面向21世纪的职教体系,台湾有关方面作了多方面积极的探索。

(一)完善教育体系,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

台湾早期的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很小,但由于经济的发展急需各种实用型人才,台湾当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例如:1967年普通高中与高级职业学校的比例为6∶4,1970年调整为5∶5,1981年又调整为3∶7。但由于过去把职业技术教育定位在“养成教育”上,目的是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毕业后直接就业。因此,他们继续升学的机会非常少,职业技术教育带有明显的终结性色彩。1983年,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专科学校的机率只有7.2%,专科的毕业生考入大学的机率只有2‰。台湾教育界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周岁蛋糕型”,即蛋糕上只插有一根蜡烛,也有人称之为“避雷针型”,表示职教体系的学生继续升学的机会非常少。这样的教育制度,在早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因为当时需要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才。

现在,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一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一般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且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也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出台了一些措施,以便让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学生也有完善的升学渠道。这些措施主要有:

1.扩充本科层次的职教招生规模,把办学绩优的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如1995年,技术学院只有7所,而截止到1998年8月,已有18所专科学校顺利改制为技术学院。

2.把部分技术学院改为科技大学。中国人都非常重视校名。以往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最高学府为技术学院,虽然台湾《大学法》明确规定大学含独立学院,但学院名称听起来总不及大学响亮。为此,台湾教育部在1996年制订了《大学及分部设立标准》,规定独立学院具有12个以上学系,三个学术领域即三个学院的规模,办学成绩优良者即可申请改名为大学。到1998年底,已有六所技术学院改名为科技大学。

3.在普通教育体系方面,台湾1996年出台一项政策,让普通大学附设二技,以衔接专科学校的课程。到1998年底,附设二技的普通大学已有23所。这样,从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到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普通大学附设二技,已构成一个相当完备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初中毕业面临分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及专长等来选择是进入普教体系还是进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读。

(二)落实职业证照制度,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

随着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不像过去那样把教育目标局限在“养成教育”上,完全以就业为目标,而是兼顾学生的升学与就业。但是就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价值来讲,它提供给学生的这种实务能力的养成还是必须加以重视的。在台湾,加强实务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落实职业证照制度。职业证照分三级,即丙级、乙级、甲级,它是通过职业证照鉴定考试取得的。职业证照有利于学生的升学、就业或就业后的续薪、升迁,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仅能取得毕业资格证书,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职业证照。从1992年到1998年底,已有35万职校学生取得丙级的技术士证照。

在落实职业证照的基础上,为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台湾当局修订了《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历的办法》,规定持有职业证照的人士,在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之后,也能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如丙级证照加五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乙级证照加四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可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试;甲级证照加三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毕业,可以参加研究所(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

此外,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

过去,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往往被视为“二流的教育、次等的选择”。现在,由于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变,甚至有部分普教体系的本科毕业生回头报考二专,以求获得一张职业证照,习得一技之长。

(三)职业技术教育摆脱终结性色彩,与终身教育相结合

职业技术教育摆脱终结教育的含义,除前面提到的职业技术教育目标要兼顾升学与就业外,还在于它与终身教育的结合,使公民有随时返校进修学习的机会。为此,台湾职业技术教育作了如下一些调整:第一,对于职前教育,在教学上采取“直达车”的设计,使学生毕业直接升学或就业;对于在职培训,在教学上采取“区间车”的设计,为公民个人随时返校进修创造条件。第二,在入学方案上做到多元化。除原有的四技二专联考外,像学校推荐、申请入学、行业推荐甄试等入学方式都在积极地试办。第三,规定在职人员的入学考试,依据其职业证照及毕业后工作年限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加分优待。如丙级证照在专业科目总分的基础上加上总分的5%,乙级证照加10%,甲级证照加15%;就毕业后工作年限的长短而言,毕业两年以内的不加分,毕业三年,在总分的基础上加分3%,毕业四年加4%,以此类推,毕业年限最高加分无上限。

三、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对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同志去年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在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今年“两会”上也有代表指出:我国管理型、研究型人才高能低就,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缺乏的现象十分突出。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其相当的合理性及现实基础。然而,80年代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的职业技术教育,自9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发展势头锐减。其表现一是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剧减、生源质量下降;二是“新高职”同样也存在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低下等问题。

这其中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但笔者认为:终结性的职教模式和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相悖,从而导致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严重不足,这是导致当前职业技术教育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这说明,宏观教育政策已经为终结性职教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机遇。

借鉴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应以“改革终结性职教模式,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为出发点来完善祖国大陆的职业技术教育,构建一个和普通教育相互衔接、其内部相对完整的、与终身教育融为一体的开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实行高中阶段毕业会考制度,确认普通教育文凭与职业技术教育文凭的等值关系,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贯通和衔接的教育体系

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各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之间,虽然它们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但由于同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可考虑举行高中阶段的毕业会考。会考内容为高中阶段的文化课,会考参加对象为上述高中阶段的毕业生。通过高中阶段毕业会考,即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从而建立起中等职业学校文凭与普通高中文凭之间的等值关系。规定只有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才能参加当年或以后各年的高考,从而实现高考报名的社会化;允许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及社会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报考普教体系还是职教体系的大学。

(二)改革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使职业技术教育目标兼顾升学与就业,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

在衔接方式上,把入学考试制度作为主要方式,同时辅以保送生制度、用人单位推荐等。入学考试采取“3+X”制度,“3”指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课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以此成绩作为入学的主要标准;“X”作为入学的参考标准,具体内容由各个学校自行确定,它既可以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可以是某一门(或某几门)与所报考类科相关的专业科目的考试,也可以是职业技能测试。为了有利于高职院校招收到适合自己的学生,也可试行若干所高职院校举行联合考试的方式。

为了使职教目标在就业的基础上兼顾升学,使中职教育也成为培养较高层次实用技术人才的预备教育,必须做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这种衔接既包括教学,也包括学制等方面。首先,考虑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专业性、就业性,教学中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养成。为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在职教体系实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规定获得不同层次证书的学生在升入高一级学校时享有不同的优待,如给予一定的加分、免于技能测试或专业科目考试等;同时,切实实施职业准入制度及就业预备制度,使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者更易于在社会上就业。其次,考虑到学生继续升学和将来进修的需要,中职教育还要注重语、数、外等基础性、工具性学科的教学,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

(三)改革现有“新高职”终结性教育模式,形成完善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首先要突破“新高职”办学的专科层次限制,鼓励部分院校试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二,考虑到普教体系中原有的高等专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把这些专科学校全部转入职教体系,并将部分办学条件较好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高职院校。第三,大力发展包括本科层次在内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规模。第四,创造条件使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能和普通教育体系学生一样有接受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教育的机会。只有形成一个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完备体系,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才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定位于LEVEL5B相吻合。我国劳动、人事等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与LEVEL5B相当的职业资格标准。这也是我国面临加入WTO,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四)职业枝术教育的改革要着眼于与终身教育的衔接和融合

终身教育将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视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该体系中,任何一点上的教育都具有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的机制。现代社会是终身教育的社会。配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可考虑:第一,职业教育要做到把职前教育与在职进修、培训结合起来,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第二,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施自学考试制度和成人高考制度。第三,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毕业文凭之间建立一种等值互换关系,在社会上树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如规定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上若干年的工作年限,即相当于取得相应层次的毕业文凭,也就是获得同等学历。第四,规划多元入学方案,规定只要取得相应的毕业文凭,不管是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抑或是同等学历者,都可以参加高一级学校的入学考试;根据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工作年限,在入学时享有不同的加分优待。这样,公民个人无论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形式取得的毕业文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从业年限都能得到承认,并作为公民在终身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或取得新职业的起点。

至此,祖国大陆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可设想如图1所示。

总之,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应围绕着构建一个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的,其内部相对完整的,与终身教育有机统一的开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既能顺应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又能满足公民个人接受教育的需要;既能满足公民个人现时的接受教育的需要,又能满足公民在职进修的需要。我们相信:这样一个立足于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一定会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张凤莲.亚洲“四小龙”教育制度与管理体制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194.

[2]林腾蛟.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术报告集(第二辑)[C],2000,(3).

[3]高教信息[N].中国教育报网络版,2000.3.8.

[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ReformandDevelopmentofTaiwanVTEandItsEnlightenmentto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