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政后勤工作总结(精选5篇)

  • 企业行政后勤工作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在实质上就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支撑平台。企业在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时候,需要依赖于各项资源的充分保障和合理调配。这些资源,不光包括物质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因此,做好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工作,可以为…

企业行政后勤工作总结(精选5篇)

企业行政后勤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1.提供物质保障的职能活动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在实质上就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支撑平台。企业在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时候,需要依赖于各项资源的充分保障和合理调配。这些资源,不光包括物质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因此,做好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提供物质保障。

2.提高对人、财、物的利用率

后勤管理的核心在于,是否有充足的物质保障。在对人的利用上做到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之上;在对财的利用上严把财务关卡,规范资金流动通道,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在对物的利用上,充分发挥物资的使用效能,杜绝物资使用浪费的现象。

3.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后勤管理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一项重要特征在于,后勤管理工作几乎与所有员工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做好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让企业员工感觉到舒心,放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4.确保安定团结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关系到其切身利益的事情,比如说在企业内部的食宿问题,出行问题,都是影响企业员工安定团结的诱因。因此,做好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有助于确保企业内部的安定团结。

二、当前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游击作风”的普遍化

所谓“游击作风”,就是指在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只凭着一些领导人的想法,不切实际的进行运动式的管理。这种工作方法,一方面收效甚微;在另外一个方面,由于这种方法过于形式主义,还会导致企业内部工作风气的败坏。

2.党政机关行政后勤管理模式的沿袭

由于我国的高度集权的体制影响,我国的党政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形式主义和习气等不正之风在后勤管理中大量存在。这些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3.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体系的缺乏

当前的后勤管理,在本质上都是沿袭以往的办公室事务管理等内容。这种低效率的企业后勤管理体系,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后勤管理水平,影响了企业的当期绩效。另一方面,则限制了企业发展的方向,阻碍了企业的未来发展。

4.工作与实际的脱轨

纵观企业后勤管理问题,归结起来,只有一点,也就是管理现状与实际工作的脱节。从本质上来看,还是源起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落后的企业后勤管理方式,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操作层面,现有的后勤管理人员对实际的工作缺乏深刻的认识,难以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进行后勤管理。

三、提高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1.行政后勤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上述的企业后勤管理中出现的“游击作风”,破解这一混乱状况的途径在于规范化的后勤管理模式的构建。第一,需要实现模式创新。以部门间的协调与人员的有效配置作为总体思路,实现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第二,需要在操作层面,实现有效的责任分配,对后勤管理任务进行有效分解和分配,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一个专门的人或者部门在负责,避免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

2.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合理化

后勤管理部门首先要做好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的工作,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尽职尽责完成工作;再者,企业层面,还应当大力支持后勤部门的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权限和资源,以便有效实现自己的职能;最后,还需要以宏观的视角,将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其他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各部门的统筹发展。

3.行政后勤管理体系的完善化

作为一个体系,行政后勤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行政后勤管理的权力体系;第二,行政后勤管理的技术体系;第三,行政后勤管理的事务体系。所谓行政后勤管理的权力体系,也就是指其行政架构,具体来说就是其相应的组织与人员安排;所谓行政后勤管理的技术体系,也就是指相关的技术支持;所谓行政后勤管理的事务体系,也就是指后勤管理所涉及到的一些列操作性的活动与资料。

4.联系实际开展工作

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另外一个方面也要实现企业的文化效益。所谓实现经济效益,也就是反应在企业的营业额和利润上。而实现企业的文化效益,则是指企业的后勤管理需要助益于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员工忠诚度建设之中。在此基础上,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工作还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支持,比如说后勤管理部门内部的业绩考核与操作规范等等。

四、结束语

总结来看,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虽然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环,但是确实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企业后勤管理涉及的方面非常广,设计的内容也非常多,这就要求在进行企业后勤管理的时候,一定要以系统化的观念,进行体系的建构,从而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青.试论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J].现代商业,2013(14)

[2]柴晗晶.浅析后勤管理中提高员工绩效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

企业行政后勤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时期 企业后勤服务 思想政治工作 探讨

后勤服务是企业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企业的正常以及健康运转提供基础和保障,其工作实质是为企业开展其他工作提供便利。如果企业缺乏高质量的服务保证以及物质保障,其所有活动就失去了开展的动力和基础。思想政治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其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新时期下,企业一定要遵循时代的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新途径,进而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强化思想政治的主动性、实现性以及针对性,可以促进后勤服务围绕企业发展重心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坚持思想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在就业方式、就业岗位、组织形式、生活方式、经济利益以及经济成分方面呈现多样化的局面,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外国思潮的涌入,各种文化思想出现激烈的碰撞,导致企业后勤服务人员在思想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以及新情况。

第一,后勤员工的观念以及思想随着时展而不断更新,精神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后勤员工的价值取向以及思想观念出现显著变化;第二,后勤人员的物质文化也更加丰富多彩,其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更为广阔;第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以及交流信息的速度更快,海量的信息也提供给人们更大的选择空间,信息交流途径和信息获取方式也出现了显著变化;第四,社会难点以及热点问题不断增加,很多深层思想问题也逐渐显现,导致思政工作任务繁重。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企业后勤单位只有遵循时代的发展趋势,做好思政工作,才能有效促进后勤服务质量提高。

后勤单位开展思政工作一定要体现新时期特点,适应时展趋势。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手段,强调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涉及到后勤员工的生活保障以及切身利益问题,要围绕企业的难点、焦点以及热点问题,将思政工作做细做实,贯彻到每个工作环节中。发挥其工作的疏导、鼓动以及激励作用,确保职工以及干部团队的思想稳定,进而保证后勤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企业健康发展、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二、强化整体部署

思想政治是企业的一项系统工作,主要包括机构队伍、运行机制、领导体制、方式方法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其与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以及体制建设具有密切关系,上述因素互相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思政工作的质量。因此,后勤单位一定要抓住思政工作的重心,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政工作,深入贯彻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后勤职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以及政治意识,保证后勤服务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后勤单位要发挥整体部署的作用,在依靠基层单位以及机关部门力量的基础上,促使其形成合力,改进工作方法方式,更新教育内容,强化感染力以及说服力,健全后勤单位的运行机制以及领导体制,完善思政工作的建设占地和教育载体。

三、完善运行机制

当前,企业后勤单位在思政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的制度,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因此,完善运行机制是保证思政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和基础。首先,完善考核制度,发挥单位领导的带头作用,充分落实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以及考核机制,实行领导责任制。其次,完善教育机制,建立工作质量反馈、人员思想分析以及工作联系会议等相关制度,定期进行工作总体部署,实行双向交流与单项施教对接,提高思政工作的水平和质量,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最后,提高思政工作团队的综合素质,选派觉悟高以及业务强同志充实到工作团队中。通过岗位交流以及学习培训的形式,提高思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善管理、精业务以及讲政治的综合性人才。

四、扩大覆盖范围

面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思政工作的教育网络并不全面,因此,后勤单位一定要完善思政工作网络,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思政工作人员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依靠各个科室以及各个部门开展思政教育,针对不同个人以及不同问题,具体帮助、耐心疏导、解决问题、消除疑虑。同时,要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政工作充分结合,将思政工作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努力开创思政工作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新局面。

五、利用高新科技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后勤单位在思政工作方面要利用高新科技,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现代化的传播途径,丰富以及扩大教育手段。注意借鉴和吸收传播学、美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用党的方针路线以及基本理论武装员工、教育员工,树立典型,并且通过典型人物的高尚精神以及事迹塑造人、感召人。

六、结语

总之,企业后勤单位一定要坚持思政工作的创新改革,将思政工作与实际问题充分结合。以实际为立足点,爱护员工、关心员工,切实解决员工的生活以及工作问题,让员工深深体会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进而将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运行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小波.浅议新时期企业后勤服务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探讨[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视域下的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决策论坛”论文集(下)[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

[2]张午红.新时期企业后勤服务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2,(18).

[3]魏孔旭.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矿后勤服务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3,(26).

[4]柯坚红.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后勤服务保障中的作用――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J].改革与开放,2011,(04).

[5]魏孔旭.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矿后勤服务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3,(26).

企业行政后勤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企业;体制分离;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企业经过艰辛探索和艰苦创业,逐步成长壮大,不但大大提高了对学校的综合保障能力,而且在社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为了进一步减轻学校负担,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不少高校不断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一些教辅单位组建高校后勤企业,归属后勤系统管理。对于这些单位如何进行规范管理以适应构建高校后勤产业现代企业制度,还有许多认识问题和实际操作技术问题需思考和实践。本文就此进行论述,以求教于后勤同行。

一、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的单位的主要问题

(一)转变观念难,思想压力大,人才难留住

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的教辅单位的大部分人员并非出于自己心愿被分离,觉得不但是身份降了、档次低了,而且丢掉了长期以来“吃皇粮”的铁饭碗,今后要靠自己“赚钱吃饭”,短期内观念难以转变,思想压力大。如某高校将教务处和继续教育学院的教材科分离出来组建后勤教材服务中心,从原来的学校一级核算单位变为后勤下属的二级核算单位,从教辅人员转为一般服务人员,且高校后勤产业改革的目标又是推向社会化,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目前还要逐步开放校内服务市场,所以员工的思想压力大。

在人员安置上,虽然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人”与其他教职工享受相同的职工福利与社会保障,甚至退休后也享受同样的待遇,但是由于观念和实际问题,使得有门路的职工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回到学校。“新人”实行全新的聘任制,参加社会保险,可是在工资待遇方面目前还未能做到与“老人”同工同酬,真正的人才留住难,员工变化频繁,影响了后勤企业正常的优质服务。

(二)制度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

1 原有体制下形成的“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只要不出大问题,学校不垮,工资照领,奖金照拿”的格局还未真正打破。现在讲社会和谐、讲幸福指数,且一些工作无法具体量化,所以在同一类员工中,特别是事业编制人员中的绩效奖金无法拉开档次,无法实现“奖勤罚懒”,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人员总是把自己收入跟以前比或跟原单位同事比,经常喊“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又形成了收入的“平均主义”。

2 后勤企业主要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服务,与学校母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对后勤企业的行政干预仍不可避免。学校希望后勤企业在讲经济效益时,更注重社会效益。

3 后勤需要承担学校的分流人员和教职工家属。由于后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上述一些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容易形成一些岗位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的格局,所以高校后勤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存在很大的阻力。

(三)缺乏自主经营机制

高校后勤与学校行政体制分离后的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如后勤教材中心成立后。继续教育学院下属有些部门就自行组织学生销售教材,扰乱了学校教材的正常供应秩序。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没有给高校后勤企业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造成目前高校后勤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与高校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在实际运作中,学校又要求后勤企业要减轻学校负担,实行差额拨款,且总趋势是拨款会越来越少,或是收费定价偏低等等。而后勤经济实体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稳定队伍,要生存与发展,就不能不讲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决定改革的成败,决定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同时,高校后勤企业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承担着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的服务。同时,更重要的是,后勤员工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一言一行,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价值取向有着直接的影响,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这就要求其社会成本要最低,必要时还要牺牲经济效益,以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这种似企业又不等同于社会企业的高校后勤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四)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亟待完善

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组建的高校后勤企业在其分离出来之前,由于其隶属行政体制,且规模较小,往往由学校财务处记账或代管经费,即使是单位自己记账,也是简单的事业会计收付核算,未实行完全的成本核算,如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费用和成本的归集和核算没有企业会计的合理。在规模较小、核算简单的情况下,往往没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新组建的高校后勤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校内校外市场的开拓等等,原有的财务核算体系及各项规章制度已远远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的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对策

为了进一步减轻学校负担,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教辅单位组建高校后勤企业,这样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要打破原有的“等、靠、耍”的观念,“既来之,则安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起“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求发展、自我约束”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来赢得民意、占领市场。对新组建的后勤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根据浙江大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人性化管理,建立和谐后勤

近几年,全国高校后勤产业的快速发展证明,如果没有一支稳定、过硬、和谐的高校后勤队伍,就会影响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生活等正常秩序,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且后勤的服务、保障和育人功能发挥得越充分,其后勤整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越好。为此,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来一些教辅单位组建的高校后勤企业应从以下方面抓好企业干部、员工队伍建设,实施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

1 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员工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企业通过为员工制定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给予员工充分的教育和培训机会,给那些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力求上进的员工晋升的机会,就能够促进员工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达到“事业留人”。

2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人性化的管理。针对大部分员工的种种“顾忌”和“失落感”,最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如何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理解员工。企业领导对员工要关怀、理解和尊重,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维护他们的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和支持员工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又能提高他们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达到“感情留人”。

3 切实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水平。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物价指数也在不断上涨,工作是绝大部分员工谋生的重要手段。收入是最直观的体现。当员工的付出与所得到的回报严重不相匹配或与同类人员有较大落差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跳槽将是其必然选择。即使不跳槽,也可能是出工不出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应了解当地社会和学校教职工的总体工资水平,给员工以合理的薪酬,以达到“待遇留人”。

4 加强与员工的思想交流与沟通,重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的思想交流与沟通是增进相互信任、化解矛盾的最佳形式和途径。企业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员工的不满情绪,加大沟通力度和密度,对员工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化解矛盾,营造一种企业关心员工、员工热爱企业的和谐氛围。同时,作为一个服务型的企业,要明确一个信念,从“等、靠、要”到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秉持“以服务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品牌求发展”的企业理念,立足校内,面向社会,积极开拓校内校外市场。

(二)引入竞争机制,健全激励机制

要把竞争机制引入高校后勤企业,并与员工的个人劳动报酬相结合。无论对“老人”还是“新人”将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同时在工资待遇方面应该做到同工同酬、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在坚持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及对超额完成目标利润实行一定比例的奖励措施的原则下,由后勤企业按有关规定自主决定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标准,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适当拉开差距。

(三)建立企业法人制度,健全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机制

从学校行政体制下分离出教辅单位组建的高校后勤企业,在一开始就应立足于建立企业法人制度。可以是学校级投资组建,也可以由后勤母公司投资组建。如是学校级投资组建的,应成立以主管后勤副校长为首,学校国资处、财务处、审计处、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后勤企业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并对后勤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效果进行考核监督。如果是后勤母公司和其他单位共同投资组建的,且后勤母公司是控股的,则应成立以后勤总裁(总经理)为首,后勤母公司办公室、人事部、监控部及其他投资单位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对企业经营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并对后勤管理人员的经营效果进行考核监督。按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使后勤企业真正成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企业行政后勤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党建工作的特点

十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后勤实体从原先的福利性、带有事业单位特点的总务部门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运行,将经营服务职能承担下来。客观地讲,高校后勤实体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高校后勤实体的党建工作却相对滞后。同时,在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后勤党建工作也面临一些新情况与新形势,如何适应这些新的形势,有针对性的在党建工作中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后勤实体的各项改革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我们认真探索。

(一)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滞后于高校后勤实体的发展

随着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成建制的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后勤服务集团,成为学校内部实现企业化管理的一个服务性单位,总经理负责制是企业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特色之处。高校后勤服务集团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校的师生。由于其特定的服务对象、特定的工作环境决定了集团在为学校服务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考虑以社会效益为重,并遵守教育规律;同时,在深化改革中,又要求对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和注重经济效益。后勤集团在改革进程中,也不断的发挥学校品牌、学校市场等优势,探索产权的多元化,并逐步按公司法的要求设立法人治理结构、采用董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模式。[:请记住我站域名/]由于上述特点的存在,许多高校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行政机构的搭建和干部配备,对党建工作常常重视不够,组织不健全,地位不明确,没有看到党组织在经营管理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引领保障作用,甚至忽视党员骨干在履行“三服务,两育人”宗旨中的先锋模范和表率带头作用。

(二)组织发展和党员教育方式缺少创新

后勤实体的组织活动不同于教学单位或机关行政部门,常常仅限于集中开会、集体学习,完成上级布置的活动内容,往往使党建工作流于形式,缺少新意。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势必要求后勤集团大力提升人力资本,广泛吸引各类人才,不断探索新的用工形式,使后勤集团职工队伍组成呈现出多样化,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正式工、临时工两大类单一的形式,大量使用外聘员工。但由于传统的党员管理模式,使外聘员工中的党员难以参与党组织活动,形成了所谓的“口袋党员”(指组织关系装在口袋里),外聘员工中的组织发展和党员教育存在模糊认识和困惑。

(三)开展组织生活难度大

由于后勤工作的特殊性,则要求后勤服务必须全员全程服务,即哪里有师生,服务就要跟到哪里,师生何时需要服务,后勤人员就应及时提供服务。因此,后勤党员岗位分散,工作时间长,加之很多党员位于工作一线,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使集中活动或组织较长时间集体活动往往难以实施。

(四)员工队伍发展壮大,但迫切需要党组织的教育与引导

高校的扩招与扩建,带来学生人数激增,也使后勤服务人员大量增加。近年来,后勤实体领导重视队伍建设,如制定有关制度培养业务骨干,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管理队伍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等等。但由于受职业特点、工资待遇等条件所限,农民工、下岗工人仍占很大比重,和广大教师、

大学生相比,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学习接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后勤实体中有一批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年轻同志经过锻炼,逐渐成为业务技术骨干,视野开阔,思想活跃,迫切需要党组织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总书记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力、促进和谐的作用。”高校后勤实体的党组织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组织,日常工作中必须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后勤实体的党建工作,切实抓好后勤服务实体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为推进高校后勤实体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保证。

(一)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

首先,后勤职工队伍文化水平偏低,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个别职工甚至会受落后思想影响,其言行与高校教职工的身份不相适应。其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对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部分校内在编职工在旧体制下形成的既得利益或调整,或消失,引起他们对改革的反对和抵制情绪,如果不加强思想教育,宣传后勤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就会成为后勤实体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后勤实体的党组织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队伍,及时宣传党的最新科学理论和高校后勤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通过身边优秀党员、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教育感化普通职工,增强他们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

高校后勤实体的党建工作,必须服务学校工作的大局,坚持后勤实体“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以全心全意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师生的实际工作为中心,努力促进后勤实体的健康发展。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按照既要与时俱进又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之覆盖到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制度健全、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工作机制,使后勤实体管理更加科学,体制更加通畅。

(三)与后勤实体发展相适应原则

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前,后勤党建工作主要对象是学校在编后勤职工。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外聘员工在职工中占绝大多数,

特别是《劳动合同法》施行后,“临时工”也成为历史名词,许多高校选聘部分大学生充实到管理队伍中来,所有后勤实体的员工都成为了我们的党建工作对象。这些新变化都要求后勤实体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与此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机制。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与举措

(一)努力提高职工思想政治觉悟的创新思路与举措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针对后勤员工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理论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必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用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教育。在学习内容和形式上要不断创新,开展适合他们群体特点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新形势下后勤工作的特点和后勤员工的思想状况,灵活开展思想教育,

不断丰富思想教育载体,提高教育效果。

1、以主题活动促学习。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有效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先后组织党员和干部职工到贵州遵义等地开展红色之旅;参观重庆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庆直辖10周年”的展览;结合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实际,在总支范围内开展“迎评创优,人人争优”活动,为迎评创优争光添彩。通过上述活动,极大地增强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纪律性、组织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激发了积极分子争取入党的愿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与政治学习相结合。紧密结合后勤工作的特点和员工的现实思想状况,我们选择通俗易懂的内容,采取贴近实际的方式,灵活开展思想教育,

真正使党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入脑、入心。我们先后邀请学校领导、机关部门领导宣讲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把党的最新科学理论传递到服务第一线,在集团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3、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后勤工作就是为学校师生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干的都是平凡小事,做的都是重复性劳动,平凡到无人注意,重复到日久生厌。部分青年员工还会在与大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因为文化水平、人生道路的差异产生自卑情绪和思想包袱。为切实加强员工队伍的稳定性,集团各级领导充分利用大小会议和其他渠道,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融入到思想教育之中。认真开展职业教育,让员工认识到后勤工作的特殊责任和使命,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组织发展、党员管理和干部培养工作中的创新思路与举措

1、创新党员发展制度。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在这个领域里的员工的流动性和素质参次不齐,因此,我们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自身特点,创新党员发展制度,“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集团党总支的组织发展工作始终围绕中心工作,致力把“普通员工培养成工作骨干,把工作骨干培养成发展对象”的工作思路,提出了重点在“管理骨干、业务骨干和青年员工中发展党员”的原则,将一批工作热

情高、管理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放在重要岗位上锻炼,开展技能比赛,加强交流学习,将党员发展工作与培养业务骨干和管理骨干紧密结合,促进党建工作与集团中心工作共同发展。近几年,在集团正式员工中先后发展了7名党员。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部门中的正式员工比例大大降低,人员组成中外聘员工占了70%以上,他们多数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或者是社会人员。他们受教育程度较低,政治思想觉悟不高,并且流动性比较大,这要求我们在党员发展制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其中在校工作时间较长、符合发展原则的外聘员工作为培养对象,通过谈话教育、交办任务等形式,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考察。现在已有多名外聘员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的外聘员工已光荣加入党组织。2、健全党员管理制度。由于后勤员工中很多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或者社会人员,党组织关系在当地基层党组织,为解决这部分同志的管理问题,我们主动出函与对方的基层党组织联系,确认身份后的流动党员,将他们按部门分派到各党小组中去,与正式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党支部还不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让他们多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提高。

3、加强干部队伍的培养。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战斗力、凝聚力和创新力。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师生们对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要培养和储备一批现代化的管理人才。我们将支部建设与行政部门工作相结合,考核指标与部门工作执行情况、与党员岗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培养

“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管理人才,积极向学校推荐和输送了一批干部。

(三)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思路与举措

“社会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后勤”,后勤在校园和谐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集团党总支通过加强对工会等群团组织等领导,做好维护员工权益、改善工作环境、丰富员工生活、解决员工困难等工作,使得团队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党组织是员工群众思想上的教育者,政治上的依靠者,权益方面的维护者。我们始终同员工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帮助员工们行使好各项权利,努力把员工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关心员工生活,倾听员工群众的呼声,了解员工疾苦,为员工群众排忧解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树立和培养后勤新风尚,赢得员工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观和员工的行为准则,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通过一系列企业文化活动,提升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使得高校后勤能够真正立足高校、面向社会,成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企业,这也是高校后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党建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与氛围,这也是加强党建思想工作的重要方向。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后勤能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文化准则,同时加强员工的培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并使得每一个员工都能明确认同这种文化的目标。

(四)政治核心作用和廉政建设中的创新思路与举措

作为后勤部门的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发展观,为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中具有先行和保障作用。公益属性和经济效益并举的特殊性决定了党组织必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面对一系列新产生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党组织充分发挥导向、激励、协调作用。我们始终坚持后勤改革的正确方向,在学校迎评创优、提高教学质量、申博和学科建设、及大学城建设等重大工程和构建和谐后勤等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真正为行政工作保驾护航。

总书记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高校后勤党组织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及“人、财、物”管理方面的具体制度,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

企业行政后勤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廉洁勤政 干部队伍 生产力

人才兴企,以德为上。经济建设发展的历史表明,反腐倡廉对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工程建设领域的国有企业,尤其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抓反腐倡廉建设,出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才能保持和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竞争力水平,才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进而才能实现企业和谐健康持续的科学发展。

一、企业的发展关键靠人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惟有人才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各方面英才不断涌现,最活跃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我们的企业才能充满生机活力、我们的企业才能长青永续发展。

企业的人才主要分为两大类,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二者各尽其责,互相联系,技术人员一般对生产技术方面进行设计研制,对生产设备、流程环节进行监控处理;管理人员一般对企业生产方面和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进行规划,对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对人、财、物进行管理。然而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要以管理人员对市场需求的正确了解,生产经营的科学决策等为前提。如果缺乏合格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往往不能较好的发挥作用,企业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应,使部分技术人才无用武之地,甚至造成人才资源的流失。因此,管理人才在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发展的命脉把握在管理干部的手中,企业需要一支合格优秀的管理干部队伍。

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核心是什么样的人在管理企业。对于国企来说,我们经营的是国家的财产,如果让奢靡之风兴起,有识之士进门之阶塞,苟营之人升迁之路畅,那么优秀人才将逐渐流失,企业发展日渐衰亡,同时也使国家经济蒙受损失。因此,勤政廉洁的干部是企业的脊梁,勤政廉洁的干部队伍是国家的中流砥柱。

二、人力资源的优化关键靠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

应该清醒的看到,企业的优秀人才最容易因腐败而流失,企业的效益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企业的生产力竞争力最容易因腐败而减弱,企业的市场最容易因腐败而萎缩甚至丧失。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国企大业,廉洁为本。只有下大力气建设、使用和发展一支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由他们来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任用工作,才能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国企人才大军,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1、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决定企业的存亡

一个企业的兴旺和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它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竞争力水平;而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关键靠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培养、使用和建设什么样的干部队伍,事关企业兴衰和事业成败。

2、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石

正如党风廉政建设是政党永葆先进性的法宝,建设一支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也是企业永葆竞争力的基石。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支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这样企业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会失去优秀人才和科学技术,就会失去生存发展的根基,也就等于和必然会失去生产力和竞争力。相反的,如果有了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企业便有气正心齐劲足的发展状态;如果有了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企业便有人才涌现聚集的良好局面;如果有了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企业便有干群一心的和谐氛围。总之,一句话,企业如果有了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便能不断增强生产经营能力和竞争力水平。

3、企业的团结稳定发展要靠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班子建设和团结程度。实践证明,团结起来才能干事业,团结一心才能干成事业,始终保持团结才能干成大事业。显然的,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能带头形成团结一致、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干事业、办企业的良好风气。这种良好的风气有助于广大企业职工在“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能够专心谋事而无需分心谋人”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这种良好的风气有利于开创优秀人才广泛汇集、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企业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是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钢铁长城;是贯彻落实企业干部人才工作原则的骨干力量;是企业取得市场搏杀竞争胜利的希望所在;是企业增强生机活力和实现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如何培养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

1、廉政教育是基础

一切行为都是从认识开始的,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动。要培养一支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廉政认识培养廉政意识,培养廉政意识就要从廉政教育抓起。

首先开展廉政教育要有针对性。廉政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光讲理念、喊口号,更要有针对性的根据被教育人所在的不同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开展教育活动,并通过一些案例和反面教材来举一反三,使被教育人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到在他的权责范围内容易产生什么样的廉政问题,应该在哪些方面提高防范、自律意识。其次开展廉政教育要抓住重点。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就是廉政教育的重点,因为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程度、以及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集体、一个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要对在职的领导干部定期进行专题廉政教育,对新提拔的干部进行任前廉政教育,对后备干部进行必备的廉政基础知识教育,对出现违纪苗头或已经违纪的干部进行诫勉和惩戒教育。通过教育,使领导干部思想上受到触动,觉悟上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打牢反腐倡廉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

2、廉政制度是核心

干部队伍的廉洁勤政既要靠自律,更要靠他律,完善的制度无异于为领导干部的廉洁勤政装上了“安全锁”。党的十报告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方面,有三个“第一次”:一是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了党的五大建设的第四位。我们过去的表述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次十报告是这样表述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二是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是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把党的纪律建设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来阐述、进行要求。这些都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如何做好干部队伍廉洁勤政的制度建设?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既要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己任,又要把维护干部合法权益作为职责;既要坚决惩治腐败,又要善于有效预防腐败;既要促进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又要实现自律机制与他律机制的有机统一,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行为。

3、廉政监督是关键

制定完善的制度是基础,那么落实好制度则是干部队伍廉洁勤政的关键防线,廉政监督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类型,内部的监督是指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不同工作岗位相互之间的直接监督。外部监督是指党、政、人大、政协等的监督,新闻媒体、网络的监督,纳税人的直接监督等形式,他们相辅相成,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部的监督,是权力运行的根本制约手段。首先监督者要对监督对象的行为有全面的了解,对监督对象的业务类型、业务流程、关键节点等方面实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持续的监督和制约。其次,要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推行行政权利的公开透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获得实实在在的政务公开,而不是流于形式,公务活动公开,不仅有利于监督,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监督制约。最后,要切实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实行监督,在信息化办公等方面融入廉政监督的相关内容,限制各环节行政权力的使用范围,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创新监督手段,确保权力正当行使。同时要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互补作用,有效拓宽举报投诉的渠道,依靠社会力量的介入,多渠道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内部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保障行政权力的运行公开透明,使监督制约更具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惩罚为辅

反腐败斗争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应该要立足于腐败根源的预防,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附之以严厉的惩罚,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取得实际的效果,为有效预防腐败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惩治是反腐倡廉、打造廉洁队伍的最后一道关口,首先要坚持惩治和教育相结合,查处案件,既要按规定给予当事人严厉的处罚,也要深入剖析发案原因,抓住有利契机开展警示教育。其次要惩治和整改相结合,通过查办案件,总结案例,检查自身机制体制的漏洞,整改和完善自身制度。最后要惩治和预防结合,通过查办案件,进一步抓好监督检查,纠正不正之风,服务经济建设,保护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在不断铲除腐败现象蔓延的土壤和条件的同时,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们要以反腐倡廉建设为契机,按照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群众信得过的廉洁勤政干部队伍的要求,以走管理型发展道路为目标,以求生存创效益谋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发挥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为企业取得反腐败斗争新胜利、为企业创造发展新春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