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总结(精选5篇)

  •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炎热酷暑,各位校长来这里参加学习与交流,我为大家的精神所感动,大家都是桃源县的教育脊梁,是全县小学教师的领航、舵手,教育局和学校安排我今天和大家做一些交流,我感到既高兴又为难。高兴的是,能有和各位校长们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特别是能借此机…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总结(精选5篇)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各位校长:

大家好!

炎热酷暑,各位校长来这里参加学习与交流,我为大家的精神所感动,大家都是桃源县的教育脊梁,是全县小学教师的领航、舵手,教育局和学校安排我今天和大家做一些交流,我感到既高兴又为难。高兴的是,能有和各位校长们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特别是能借此机会,会一会我曾经在校长岗位上交往多年的老朋友,但是,作为在今天的课堂,要我作为主讲人,感到很为难,因为大家无论是在政策水平、管理能力、业务素养等方面都要比我强,所以实在不能承担起讲课的任务。那么,今天半天时间,只能是我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研讨的时间,是我向大家学习的时间,决不能用“讲课、讲座”来称之,以上是我和大家交流的一个开场白。

言归正传,交流研讨还得有一个主题,定什么内容?管理?都比我懂得多。政策?都比我吃得透。课堂教学?都比我善教善研。所以今天就选了一个现在比较热而又涉入不深的一个话题——“校本研修”。我把和大家交流的主题命名为:“校长与校本研修”。今天的交流是否这样安排,把交流、研讨时间分为两个段落,首先我谈谈对校本研修的一些个人的认识,然后课间休息,再进行交流研讨,大家谈谈关于校本培训,讨论、交流的几个问题我会在休息前做布置。

从哪儿讲起?我想还是从下面几个关键词语讲起:校本培训、校

本教研、校本研训、校本课程、校本研修。怎么比较它们的异同?容易区分的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为了学校的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探讨、设计或与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几个词语比较:总的来说,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之间的区别可以从1、培训目标不同;2、培训主体;3、培训内容;4、培训方式几个方面的不同来比较。

从参训的主体方面看,有被动和主动之分;

从参加培训的方式看:接受式培训;主动式参训;

校本培训:以通识培训为主,它关注教师的学习任务,注重教师观念的转变,并常以比较正式的集体团队学习的形式进行,它的主体是培训者,培训者决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校本教研:往往围绕学科教学问题展开,它的关注不能停留在观念更新,而更加注重教师行为的跟进,更加强调共同参与、对话交流、分享经验,以自我组织形态为主。校本研修取二者之长,并提出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

校本研修:主要指

“以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带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以校本的教师自我探究、自我发展的研究修炼行动。

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

所以说,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之间的培训目标不同,培训主体不同,培训内容不同,培训方式不同。

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现在提倡的、需要的是一种怎样的培训形式?【校本研修】

分析:“校本”是一个外来词,字面的意思是:以校为本。这是随着课程改革被“引进的”一个新概念,通常理解为: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的自身需要为根本导向、以学校的问题解决为根本目标,来开展教育教学教研及管理等发展与改革活动。

研修,由两层意思构成。一是研究,二是学习。一般的理解是在职的在岗或离岗继续深造和培训,大多是针对岗位上有发展提升前途的人员,提供的继续深层次学习的机会。教师的研和修有不同的情形,有的研为主,有的以修为主,有的是研修并重,但无论哪种情形,两者都是相辅相成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主要途径。

校本研修是一个任务驱动型的问题解决过程。要点:基于学校

基于教师发展

基于学生发展

大家的悟性都要比我强,那么我今天就围绕“校本研修”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做一些探讨吧。

一、校长在“校本研修”中的角色定位

二、我县“校本研修”的动态分析;

三、开展“校本研修”的实施建议。

客观的讲,我们当校长的,学校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我本人也曾有过多年的体会;因此,要想我们这些校长要去坐下身来,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开展好本单位的校本培训,恐怕也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但是,“校本培训”作为教育改革一大亮点,作为当今教师成长的一大途径,我们的校长又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很多校长、老师在参加者不同层面的“校本研修”的研修班、研讨班等等。那么,作为我们校长,应该怎样定位在“校本研修”这项工作的角色呢?

一、校长在“校本研修”中角色定位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只有定位清晰了,与之相关的行为和作为才能够恰当。

新课改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定位为: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伙伴等等,有了这样的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因其角色的改变而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美国的教育专家通过上千名校长的研究,把我们中小学校长,归纳成六种类型,可以说,对于每一类校长都有不同的定位,现在让我们加以对照对照:

第一种类型:愿景型校长

“愿景”也即“远景”,是对未来的一种谋划,这类校长善于提出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目标,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景描述比较清晰。

第二种类型:政策型校长

这一类校长善于解读上级领导的政策,而且还能借助于自身的行为影响政策的制度。

第三种类型:管理型校长

这类校长是在自己的学校内部开展各种各样的协调活动,有明确的上下之分,把学校建成一种体制,一级对一级负责。

第四种类型:资源型校长

这类校长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及其周围包括社区的各种资源,能够把这些资源挖掘出来,整合出来,能让学校的资源盘活。

第五种类型:伦理型校长

这类校长特别关心下属,关注学生的行为,能够与下属和学生打成一片。

第六种类型:文化型校长

这类校长善于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把学校的文化建设放在一个主要的方面。

美国通过长期研究,提出的这六种校长类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在管理工作中,六个方面都需要有所涉及,有所体现。

之所以称为这六种类型的校长,是因为他们尤其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分析了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的“强”、“弱”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定位问题。

就我们桃源县的校长状况来看,我认为应该用“综合型”、“复合型”校长这样定位才最为准确。

那么,我们校长在“校本研修”这一项工作中,怎样充当好合适的角色?我认为要当以下几种角色:

(一)、决策者

校长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学校的校本研究问题作出决策。比如:学校的学科教学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老师们在数学方面研究的成果明显要比语文科目弱,那校长是否可以考虑,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研修课题?

又如:重视和使用网络这个工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传播媒介的便利优势,掌握网络工具的使用技巧,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在具体的网络平台上学习研修,丰富自己、提升素质、提高能力,这是每个中小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如何高效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校本研修,这是我们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问题。

我认为,做校本研修决策,需要考虑三个问题:

一是决策要恰当;

首先,决策要恰当。恰当来自于教师的定位,来自于学校的发展要求,来自于学校当今改革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学校要求老师写出大量的学术论文,是不恰当的,因为学术论文一般属于专家学者,

二是决策要清晰。决策清晰,是指思路清晰,作为校长,在决策中首先要明白校本研修是什么?研修活动有哪些?

三是决策要认同。校本研修活动至少在领导班子里要得到认同,老师也要认同,老师不认同的话,就会出现有要求就去做,没要求就不做,所以,校长要从实际出发,从学校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矛盾新情况出发,把校本研修这一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具体操作的一些决策性措施。(认同例如:高效课堂、幸福课堂的模式构想——说-上-议-

构)

(二)、设计者

如果说“决策”是解决的“做不做”的问题,那么,“设计”就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做好校本研修的设计,首先需求我们校长进行好分析。

近年来,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校长,都越来越重视校本研修。但是,不知道校长们和老师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校本研修?答案肯定是“为了……”,为了什么呢?不仅仅是要回答“原因”,更重要的是追问“目标”,即是说,为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为了实现什么目标呢?这样一问,我们就在思考校本研修的目的性问题,也才能表现出我们的校本研修的自主性。千万不要小看这一问!更不要为了“研修”而研修!否则,校本研修将存在徒有其名或者有其形而无其神的危险。

这是开展校本研修的第一步:首先要弄清我们学校想要获得的效果是什么,也就是进行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即,学校改革发展需要教职员工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质、技能、方法和能力,校本研修就应该设计这些方面的任务和目标。

下面我从三个层面来说一说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

1.

学校发展与改革需求

在学校层面上,校长思考的是:学校改革发展与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我们知道,在统一的教育目标要求下,不管作出多大的努力,各个学校的发展水平仍然会参差不齐,而在国家鼓励教育创新的今天,

学校办学将会出现“各显神通”的多样化差异性局面。诚然,造成学校之间差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甚至排在诸多因素之首。

在策划学校的改革发展,乃至思考学校日常工作计划中,生源、办学经费、教学场馆、教学设备,等等,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队伍建设。归根结底,人的因素是第一因素。在成功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多种要素中,教师是第一要素。

那么,在学校发展改革层面上来思考教师的研修问题,就必须围绕教育、教学中急迫解决的重要问题来进行。比如,要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就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的素质发展,是教学质量的根本指标。我们通过统计和比较发现(统计本校学生的发展状况: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关键是要解决那部分后进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例如这部分学生人数占总数

15%

以上,这个数据要在同类学校的比较中确定),我们确定学校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应是“转化学习困难学生”。学校领导一旦确定了工作重点,不要仓促地布置工作任务,因为:教师是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的,教师希望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准备才能成功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都必须明确。总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教师有充分的准备。所以,我们需要对教师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了解教师在思想观念、知识技能、方法经验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然后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可以用这样的框架来分析:

教师的现状与需求信息通常来自问卷调查,比如《教师对学生学

业现状的满意度评价》,收集到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基本认识、基本态度、转化对策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教师对此有了多少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准备,教师具有哪些优势,哪些方面的相应的知识和方法需要补充、提高;同时,结合对学生学业现状的了解和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项目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教师为了解决“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问题而进行的教学行动研究和相关的深入学习。这样,问题设计的过程、问题解决的任务就是校本研修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既要研究解决问题,又要深入学习理论方法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学习困难学生得到转化了,就是教师研修有了成果,也是学校教学质量问题得到了解决。

2.

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的需求

大家都知道,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同样的问题是:如何让教师成为研修的主体呢?被动地进入研修活动中,教师缺乏主体性,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这样也不会产生真正的可持续的效果。在第一个层面上,我们看到,学校的改革发展通过教师研修而得到推进和实现,这似乎表示教师的研修是为学校服务的。这只是部分的正确,另一半,很重要的是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服务。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的,同步的。

在学校改革发展项目中,我们了解到教师的部分需求,那是在学校改革主要的主导下的教师需求。另一部分的需求属于教师个体的: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需求。这些需求,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教育(管理)层面,教学层面和教研层面。对这些需求的排序,我们就可以知

道学校每个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哪些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改进以及研修的方式和资源。这些信息足以让我们清楚,校本研修的内容和方式设计怎样才能更适合教师的需要,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个校长跟我说,现在的老师职业倦怠很严重,做培训搞研究都很被动。我说那么我们做个调查如何?于是,我们做了一个《教师成就感满意度评价》的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如我们通过

3

个交叉分析看出: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最低(只有

50%

),觉得工作并不是很有乐趣(满意度

37.5%),同时,数学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也有待提高(满意度

50%)。品德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也有待提高(目前数据为

75%),职业成就感也有待提高(满意度只有

62.%),认为工作有乐趣的符合度也仅有

62.5%

。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度很高(达到

100%),认为工作中很有乐趣(认同度

100%),但是工作满意度相对较低(只有

66.7%)。这些数据既直观又准确地描述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或“职业成就感”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校长的感觉而已,从而帮助我们设计正确的校本研修项目。

我们根据调研数据分析,给学校提出了

7

点建议:

1.

建议引进比较优秀的青年男教师(主要是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领域)。

2.

增强师生的自我成就感(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需提高(职业发展可能遇到了“高原现象”)设置教学改革创新奖,给优秀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每月一星”),

向学生、家长和社区展现教师风采。

3.

改善工作环境(增加工作的趣味性,尤为关注中年教师),开设一些师生共同参加的趣味活动(请学校后勤部门策划),增强中青年教师(

31

50

岁)的职业幸福感。

4.

加强教师职业规划(特别是小学高级教师),鼓励和帮助老师在专业职称和能力方面进一步提升,特别要强调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价值取向(要更多地以学生发展为工作动力来源)

5.

对教学改革创新给予更多的激励表彰

中老年(40岁以上)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发挥其引领作用(最符合“喜欢创新”)的9人。

语文课的创新有最大机会(55.6%);品德课的创新有较大机会(33.3%)

数学课的创新需要加强(一般的有5人,占62%)

二年级的创新需要加强(一般的有5人,占62%)

职业规划目标不明确的教师创新需要加强(占75%)

创新动力不足(认为在学校中的地位一般,100%)有5人在教学上喜欢改革创新。小学高级教师要加强。

6.

同伴互动互助应加强

特别是在业务活动中,应增强互动和协同性,比如同课异构、教研小课题的合作团队建设等。

7.

个案关注

有一位年轻的数学(1

年级)

+

英语(3

年级)+

班主任老师,

应该可以成为重点培养的年轻教师对象(小学二级教师)。

这些建议从内容、策略、方式方法及校本资源等方面为校长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使学校在设计教师专业成长规划时有了可靠的依据,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更有针对性,因而实效性也更大。可见,教师在学校里不是自然而然就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体,只有发现和自我发现教师自身的潜能和需求,才能挖掘出教师群体的主体性,让教师成为校本研修真正的主人。

(三)、推进者

校长是身兼多任,既要决策又要设计,还要督促执行,最重要的还要做到身体力行。例如:让教师接受培训,校长首先要接受培训;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校长也应该反思自己的工作,同时校长还要考虑校本研修中制定的各种决策能不能不能贯彻到底。学校不像政府机关那样,有办公室、督导室来督导工作的落实情况,而需要校长亲自去逐一落实。

老师在研修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一方面可以请教专家,一方面校长本身也应该承担一些咨询工作。如: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咨询;对某一问题需要寻求的知识和资源等;总之,校长要站得高远,要为老师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四)、合作者。校本研修所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校长应该摆在一个合作的姿态上,而不应该是居高临下,应该与老师合作,一同解决研修中的问题。

如:怎样落实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的“五环节的问题”:

备课——新课程要求要求要做到二次课程开发;

上课——要求要动态生成;

听课——要揣摩透彻。

说课——要做到反思研究;

评课——要做到批评分析。

又比如说,研究“五环节教学法”问题,即:是指由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巩固拓展、目标总结

(五)评价者

1、利用政策激励,构建评价机制;

2、对老师的研修方案、活动设计、过程质量的评价;

3、研修活动对学校发展、对学生发展的评价

二、我县“校本研修”的动态分析

校本研修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工作极其重要,而我们校长的角色在此项工作中又是那么重要和特殊,那么,近几年来,就我们桃源县“培训动态”看,又是怎么样的呢?(这里我重点谈“校本培训”的调研情况)

近两年来,我们全县各乡镇,各中小学在“校本培训”方面作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也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别是呈现出了具有个性化、体现地方特色的培训经验。如:我们的文昌中学、漳江中学、漳江小学、我们进修学校本部的实验学校、桃源七中、漆河镇中学、桃源十

中、陬市、三阳、佘家坪、九溪、枫树、凌津滩、木塘垸等单位都做得很不错,他们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值得全县各学校学习。而我今天是少讲成绩,其目的就是想与大家一起共同来认识“校本培训”方面的不足,共同来研讨“校本培训”的有效方法。201&——201*年,我们进修学校组织了几次大型的调研活动,201*年4月我们进校分成了8个小组,有38位领导与老师参与了调研,通过听、看、访等基本方法,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并对各小组情况进行了综合,我们认为目前桃源县中小学的“校本培训”还存在着“五有五缺乏”的问题:

(一)、有位置但缺乏领导的深入。“校本培训”作为教育改革一大亮点,作为当今教师成长的一大途径,全县中小学已经把它摆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这也是值得我们可喜的一面;但我们也知道,校本培训属于学校自主性的活动,因此,中小学校长自然成为了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因而校长对校本培训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校本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客观的讲,我们当校长的,学校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我本人也曾有过多年的体会;因此,要想我们这些校长要去坐下身来,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开展好本单位的校本培训,恐怕也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现在更多的做法是,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育专干,拿计划、列方案,拟活动,然后给校长汇报方案,校长审阅所拟方案,再依据计划组织实施;也有的地方是校长给分管人员封权“这项工作就全权交给你了!”,结果出现的状况是怎样的呢?据我们调研得知:校长亲自参与,深入其中的单位,或者领导重视,有分工,

有检查的单位就做得好,而校长只做安排,督促少或者很少参与研究的单位做的明显要弱一些。我认为,从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否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本培训,这样一来,我们的校长就应该在百忙之中,俯下身来,关注校本培训,设计设本培训,监管校本培训。

学校领导要做到深入,我认为要做到“四个一点”:理论知识懂一点;方法模式通一点;活动指导说一点;外地经验荐一点。

(二)、有内容但缺乏主题性、针对性。

我们说,校本培训有五种基本的类型:一是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培训;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训;三是区域民俗文化、历史遗产的培训;四是学科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五是优秀教学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训。

但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有的单位,有的学校提供的一个学期的校本培训数据非常齐全,按照“读书笔记、观课评课、论坛交流、教学案例、网络研修等项目”选择培训内容,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的数据印证,但是,能体现学校主题培训的系列培训活动的材料还不多,如:如何构建智慧课堂、打造幸福课堂的主题;有效教学的学科模式探讨主题;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校级学科带头人的主题培训等等数据反应得很少。

(三)、有形式但缺乏多样性、有效性。

校本培训的目的、形式、手段和内容是相互依赖的。任何培训内容要想得以实现并取得实效,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形式。而从现

阶段我县的校本培训的形式与手段来看,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还是以集中性的“讲座”、“业务专题学习”,或者是经验交流之类的居多,而进行“专题研讨”“主题论坛”“教学沙龙”以及“课题研究”“案例研讨”等形式还不是很多。相当一部分学校把“校本培训”与“政治学习”、“参加会议”、“外去学习”、“优课展示”、“学生训练”完全等同起来,因而失去了它的有效性。

(四)、有成效但缺乏评估、管理。

从目前我们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情况来看,成效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在调研中,有代表性的查看了各单位集体留存的数据和教师个人参与培训的过程资料,我们认为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能够从资料中就可以让我们看到培训成效,比如:凌津滩中学、佘家坪中学、陬市镇中学、寺坪中学、杨漆桥中学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对老师每年的校本培训24分的考评拿不出考评依据,教师过程性的学习资料也寥寥无几。这样,学分登记工作就成了假像;这也充分暴露了校本培训缺乏完善的评估、监督机制。

(五)、有资料但缺乏系统归档。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单位此项工作究竟由谁主抓明确不清,导致工作相互推诿,各凑各的材料,缺乏一个整体;有的单位教师业务档案建设内容不够充实,特别是没有反映出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资料。在这方面,我们发现凌津滩、佘家坪中学是做的最好的。他们不仅有文本资料,而且有相关的电子档案。

三、开展“校本研修”的实施建议

1、重视“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

作为校长,应洞察校本研修的发展趋势,研修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研究、培训、自修;

我们现在主要从研究和培训的角度来看一看校本研修的发展趋势。关于需求分析的问题,已经在校长角色的“设计者”中讲到了。

如:我们学校改革发展需要教职员工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质、技能、方法和能力?那么我们的校本培训就应该设计这些方面的任务和目标。

2、完善“校本研训”资源建设。

校本研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资源和条件支撑和推进,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资源:

--

阅读资源:研修要有问题,同时要进行问题思考和问题解决,这都离不开教师的阅读。不读书,研修者可能就是“井底之蛙”,在问题解决中也会苦思冥想而不得法。所以,校本研修,不是校长一句话:你们去研究吧。首先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印刷的书刊和数码书刊网络文献。学校应建立校本研修知识库,每个老师都应贡献自己在研修过程中获得的文献资料。

--

技术资源:现代教学技术和教研工具是开展校本研修必不可少的资源,包括信息技术手段和调研统计工具,特别是简易的问卷和问题分析的科学方法。

--

专家资源:除了高等学校的教授,我们容易获得的专家资源是教研员和特级教师。要提高校本研修水平,专家资源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我更主张学校建立自己的校本名师库,充分利用校本专家资源,带动和提升校本研修。

3、创新“校本研修”的方法与模式。

目前,湖南省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一些骨干老师主持了《湖南省中小学校本研修行动指南》一书的编写,全书把校本研修分为35个专题。

个人自修式:教师个人独立研修,这是校本研修的基础,每个老师都应有适合自己的读书和教研计划,都应承担与自己的教学实践、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研修任务或项目。要把日常的“备课”提高到研修的层次上,尽可能多地增加研究含量。

团队研修式

:通常是教研组的集体行动,针对日常的课堂教学或教学问题开展研修(具体内涵在另一讲中,这里不赘述。)但再次强调,这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方式,是培养教师团队精神、团队攻关能力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这里结合我们调研的情况,我们认为桃源在以下几方面做的较为出色:

1.专题研讨模式。专题研讨我这里又分为专题讲授和专题论坛两个方面。

①专题讲授:这一模式就是指学校根据需要选择教师关心的主题作为培训的中心内容,围绕主题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聘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或组织本校力量进行专题辅导,使教师对这一专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研究性讨论,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

和掌握,明确如何应用。再进入实践、这种方法也可结合教研或科研课题进行。

②专题论坛:围绕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主题。然后组织老师们进行研讨。

灯片:。

这一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灯片)

(1)受训者感知外界现成的理论、经验、做法;

(2)在认同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3)依据现有理论经验诊断个人的教育教学现状;

(4)在反思的基础上,分析发现问题并究其原因;

(5)根据对问题的分析,借鉴理论和经验、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并实施;

(6)对方案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7)依据分析评价,形成新一轮行为改善的方案,进入下一循环。

2、师徒结对、帮联共进模式。

师徒的含义我想就是:师傅与徒弟的关系;在我们教师中的关系看,就是有经验的与经验少的老师结为学习对子;老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学习对子;这种模式特别适用新教师。

灯片:——兴隆街借助网络结对学习;双溪口

结对体会。

3.研修反思模式,研修反思包括(基本环节

灯片)“集体备课一示范观摩

(公开上课、公开说课、公开评课)一撰写教学反思总结”等环节。即每位教师结合任教学科,按照课改要求,每学期上一次研

修课。通过研修课教学,进行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逐步适应课改要求。研修反思课不同于观摩课、考评课,它旨在通过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借助教师群体的力量,进行群体性的教学反思,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上好体现课改精神的课。采取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操作程序是:(灯片)

(1)教师在参加研修反思时,首先必须结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针对自身实际,制订研修反思计划,确立明确的研修反思目标。研修反思目标既要有短期目的,又要有长远规划,研修的方法措施要具体。

(2)在“集体备课”环节中,教师除在领会课改精神前提下,深入钻研教材,制订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外。还要充分借助本校业务指导组和其它同行的力量,共同备好研修反思课。经校业务指导组确认后、撰写研修反思课教案。交业务指导组组长审核。

(3)示范一观摩,即观摩别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要通过一定的培训学习。使教师掌握观摩学习的方法,并要结合观摩学习听得进行应用“公开上课”要求研修反思课教师面向业务指导组和校内同科教师进行研修反思课的课堂教学。听课人员中除本校业务指导人员外,至少要有一名外校业务指导人员参加。同时业务指导人员必须填好听课记录。“公开说课”即研修反思课教师向业务指导人员及同行解说所上的这节研修反思课。说课可在课前,也可在课后,说课内容要详细记录“公开评课”要求业务指导人员及听课教师本着友善的态度,以帮助教师成长为目的,诚恳地指出研修反思课教学中听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业务指导组人员要将研修反思课教学中“好的方面”、“存在不足”以及“改进意见”填写在听课记录表上校业务指导组要综合公开评课的意见,形成一个完整的评阶意见,填写在听课记录表上,该份记录至少须由一名外校业务指导人员签名。教师通过学习,举行教学公开课,将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法的理解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实践达到运用新标准,新教法的目的,并通过相互观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对新标准、新教材、新教法的进一步理解和适应。

(4)“撰写教学反思总结”要求研修反思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评课情况对本节研修课进行教学反思,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评课建议,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并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再进行实践。教学反思总结须认真记录填写,通过讨自己的教学重新进行思考分析,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技能,并写好反思笔记或教后感。学员之间通过反思笔记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不断总结经验,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4.合作研究模式。(灯片)

主要类型有校内教师群体合作研究式、校际合作研究式和城乡合作研究式等。

(1)校内教师群体合作式。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按学科或课题形成四至五个合作研究组,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提供思想碰撞、合作研究的机会进行同伴指导(“同伴指导,是一种育效促进教师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校本培训模式”),

促进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如:集体备课等。

(2)校际合作研究式。由若干所学校组成的有目的、有汁划开展教师培训的松散联合体,是介于培训基地与学校自培之间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学区内学校的培训资源比势,解决校本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可克服校本培训中“近亲繁殖”的弊端,满足参训者自我发展的需要。如:漆河中心小学与常德育英小学合作交流等;

(3)城乡合作研究式。选派城镇教师送教下乡,农村教师进城学习,使城乡教师在课堂教学技能上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同时由教育局教研室牵头,组织先进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子,两校教师定期学习交流,选派优秀教师赴薄弱学校示范教学和介绍经验,有效地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近两年来我县积极推进构建“城乡互动,资源共享”的校本研训模式。去年以来,茶庵铺中心小学、三阳镇中心小学、漆河镇中心小学、龙潭镇中心小学等均与我们实验小学坚持教育教学交流互动,改往日简单的“送课送教”为师生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城乡互动”研训模式。各乡镇中小学采用“学校牵手、教师联动”活动,先由中学分批确定村完小和中心小学组成牵手学校,确定好联动教师和年级,在确定好联动教师后,村完小联动教师定期到中心小学和联动教师跟班学习,再由中心小学联动教师到相对应学校跟班指导学习,最后联动教师和牵手学校行政领导在中心小学进行相应的交流和研讨。

每次活动周联动教师四人,分为两组,在教师联动交流中,两个

牵手学校行政领导必须到相对应的牵手学校现场办公和研讨一天。活动滚动互动,持续发展,力争使教师多人参与。通过城与乡、校与校、组与组之间的互动,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提高我县教师的教学能力,带动城乡教学研究,促进城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努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4)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式。派出部分大学教师到中学做指导教师,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如:西安镇近几年来就有好几批大学生来学校传授教法等。

5.案例研讨模式。该模式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进行描述,引导教师对这些情境进行讨论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把培训放在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即以教育教学中某一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得失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与发展的对策,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其操作程序如下:

(1)参训者描述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灯片)

(2)受训者对案例进行分析;

(3)在小组中讨论案例,提供问题解决的多种对策;

(4)小组主持人概括、总结、引导;

(5)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一种或几种)。

6、课题带动模式。

本次我们的调研中也发现了有不少学校的课题研究做得好,而且做到了研究的内容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灯片:课题研究图片)

那么,如何用课题研究的策略来带动我们的“校本培训”?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向各位校长、主任介绍近期我们教师进修学校向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申报的关于“校本培训”的专项课题。(灯片展示课题构想)

课题名称:《农村中小学三、四式校本培训实践研究》

课题基本设想:

根据课题设想,我们把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分成三种类型或称为三个块面的学校,即:“城镇中小学”、“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乡镇村、完小”;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特点,我们构想了适合于同类学校的校本培训的四种主要的培训模式。

基本模式构想:

(一)、“城镇中小学”校本培训主要运用模式:

1、网络自学模式

网络自学模式的基本架构是:“网络学习-----结果检验——专家指导”-

2、专题训练模式

专题训练模式的基本架构是:“专题确定——专题培训——总结运用。”

3、骨干示范模式

骨干示范模式的基本架构是:“示范——讲解——对话”。

4、课题研究模式

课题研究模式是以学校科研活动为载体,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实施校本培训。其基本架构是:“问题提出——资料收集——研究开展——结题回馈”。

(二)、“乡镇中学、中心小学”校本培训主要模式

1、自主学习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操作步骤是:“自查——定标——实践——总结”。

2.培训反思模式。

培训反思模式,培训反思的基本环节:“集体备课一示范观摩

(公开上课、公开说课、公开评课)一撰写教学反思总结”。

3.专题讲授模式。

专题讲授模式,基本操作步骤是:“选聘专家——确定主题——理论传授———经验诊断——修正完善”。

4.合作研究模式。主要类型有校内教师群体合作研究式、校际合作研究式扣城乡合作研究式等。

(三)、乡镇村、完小校本培训主要模式

1

、“五步式

”联片集体备课模式

“五步式”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是:主辅(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与反思(二次备课)。

2、“结对互学交流”模式

这种模式的运用构架是:“结对联谊————示范教学————交流探讨————共同提高”

3、“菜单选点指导”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构架是:“制定菜单———选择主题———自学思考———专家指导”

4、“观摩反思”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构架是:“现场观摩——自我反思——对话交流——借鉴运用”。

专家引领式: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在专家引领下进行研修,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研修的效果如何,要看教师如何在专家引领下研修,一是不失自我:如果跟着专家走,离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远,则研修难有成效;如果能在专家帮助下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则研修将既有实效又有品位。二是重在方法:专家在课题研究中的思维方法和使用的研究方法,也应该很有启示,值得我们学习。三是贵在点拨:请专家指导,不是客套话,但不是要专家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研究如何读书,而是带着我们的问题和困惑去请教专家指点迷津,需要在我们思考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专家的点拨。

远程协同式:基于互联网平台而开展的共享式研修活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利用

QQ

群来进行,还有博客等。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一起关注和研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就我个人的认识,我们桃源县的“校本研修”工作尽管有些学校已经起步或者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基本上还是处于初级(起步)

阶段,所以我认为还需要在抓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再抓好“校本研修”工作。

4、强化“校本研修”的管理

“校本研修”涉及到的管理有很多方面,

如:.“校本研修的人文管理”、“

校本研修的制度管理”、“

.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

校本研修的计划管理”、“

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

校本研修的支持与服务”、“

校本研修的档案库建设”、“

校本研修的考核与评价”。这里重点对“过程管理”中的“流程管理”和“校本研修”档案库建设与管理做一点提示。

(1)、实施“校本研修”过程管理——流程管理

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校本培训遵循“分级管理,以校为主”的原则,实行“县、乡、校”三级管理。教育局主要负责对全县校本培训的宏观管理,出台相关政策,对各校本培训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教育局并在年终向全县通报督查考核结果。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各校校本培训情况进行督查指导,负责对全县教师校本培训的学分进行登记。校本培训考核结果将与学校评先、办学水平评估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是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人事专干是学分认定和登记的直接责任人。县属中小学的校本培训由学校统一规划,以教导处、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实施;各乡镇的校本培训由中学、中心学校统一安排,分中学和小学组织实施。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少数或者部分学校“校本培训”开展得还不够经常,还缺少特色,,也还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致使管理人员相互推诿。我想,要想使校本培训做到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培训的特色,那就需要有规范的程序管理。有哪些管理流程?我认为从两大方面来加以明确:上级部门(教育局)对校本培训的有关管理要求;学校的流程管理;

学校实施的流程管理:(又分“部门职责管理“、”工作程序管理“两个方面)

A、“部门职责”流程管理:

1、校长室: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提出总体设想,构思总体思路,策划整体活动,设计评价体系;

2、教导处:具体设计学校、教师长期、短期培训计划;组织参与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收集整理档案资料;主持评价工作;

组织业务学习与培训活动;提供业务技术支撑;总结、推广、应用培训经验,参与评价工作;

3、支部、工会:组织德育工作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师德培训;

4、教研组:具体落实学校培训计划,探究有效方法与模式;完成培训活动设计,积累培训经验、资料;

B、“培训工作”流程管理:

1、调查研究。(摸清状况、了解需求)

2、制定规划。(学校、个人;长期、短期)

3、建立制度。(链接:建立研训制度)

4、精选内容。《*县201*年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校本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题

(2)教师专业知识专题

(3)教师技能培训专题

(4)新理论、新课标培训专题

(5)教育教学科研专题

(6)学校教研活动与高效课堂专题

(7)青年教师培养专题

(8)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5、培训实践。

6、研修反思。

7、成果积累。

8、量化考评。(链接:*评价方法)

9、资料归档。(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培训学分认定表)

(2)“校本研修”档案库建设与管理

学校可建立教师管理档案,包含如下信息:

--

教师基本信息:自然信息,教育信息,职务信息。

--

教师专业信息: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教师教学问题信息,教研过程信息。

--

教师研修绩效信息:教师研修项目信息,研修成果信息。

--

教师教学知识信息: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方法,学科教学案例,题库。

各位校长:

以上是我对校长与“校本培训”工作方面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事实上,在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县的“校本培训”已经逐渐提升到“校本研训”、“校本研修”“的水平;我们衷心地希望:全县个中小学在校本研修方面取得更新更大的成绩!

谢谢大家!

附:校长与校本研修研讨题:

1、你是如何理解“校本研修”的?

2、谈谈你校开展“研本研修”的具体做法与研修成果。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师资配置 教室配置 0-1规划 lingo11.0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192-02

中国高等教育在最近l0余年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全国在校大学生数量从1998年的623万发展到2011年的3167万,而在岗教师及教室等教学资源却没有按这样的速度同步增长,教学资源的总量明显不足,过去几十人的课堂,现在变成了上百人甚至几百人,使得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难以操作,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且课外答疑、作业批改等环节也变成了粗放式。在教师指导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上,普遍出现一个教师负责的学生人数过多,指导不到位的问题,这种情况在湖北经济学院更加明显与突出。

姚桂霞等[1]用集合、映射以及多次分层然后总和的方法解决了高校教师的排课问题;顾兴强等[2]从当前宏观和微观的背景着手,分析了高校教室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容,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教室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在总结现有文献资料后可以发现,目前很少有文章对高校各专业院系应配置的教师人数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测算,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具体测算各专业院系所需的专任教师数量,进而估算学生人数,再根据师生规模研究教室资源配置问题,以期为我国高校师资与教室资源配置问题提供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

1 师资资源配置的优化模型

这样就求出了每个院系所需配置的教师人数,同时还求出了每个院系的教师平均每年所需完成的除公选课以外的课时数和每年所需完成的公选课课时数。当然,模型中计算的教师人数只是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需的教师人数,高校中除了基本教学任务之外还存在科研、培训、专业论文与实习指导等任务,根据文献资料,我们将这部分教师资源数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需教师资源数设为1∶3,并假设第一部分教师也同时承担基本教学任务,设他们所需完成的课时数为只承担基本教学任务教师的10%。设教师总数为N名,则可列方程:;可以解得:N=616

故最终的教师总数为616名,把补增的139名教师均分到每个院系,结果如表2。

2 教室资源配置的0-1规划模型

首先我们对课程进行分类,把课程分为:(1)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2)其他必修课;(3)公共选修课。假设专业课在小规模教室里教学,其他必修课在中等规模教室里教学,公共选修课在大规模教室里教学。笔者统计了每个院系在每个星期承担的专业课课时数,及其他必修课课时数和公共选修课课时数,并且统计了每个院系每星期在小规模教室、中等规模教室及大规模教室里分别进行教学的总课时数,还统计了每个班级每星期在小规模教室、中等规模教室及大规模教室里分别上课的总课时数。

为了构建0-1规划模型,我们假设专业课在小规模教室里教学,其他必修课在中等规模教室里教学,公共选修课在大规模教室里教学,并假设晚上不排课。做出如下定义:

(1)教师集合,…,表示第个教师。

(2)班级集合,…,表示第个班级。

(3)课程集合,…,表示第类课程。

(4)小规模教室集合,…,表示第个教室。

(5)中等规模教室集合,…,表示第个教室。

(6)大规模教室集合,…,表示第个教室。

(7)上课课时集合,…,表示第个时间单元(一个星期内的第节课)。

(8)教学任务的集合,…,表示第个教学任务。

(9)排课任务的集合,…,表示第个排课任务。

令:,即,表示第个老师担任第个班的第们课程。这样,在具体操作时就可以把教学任务确定下来,因为每个老师上的课程是确定的,即老师和课程之间建立起了对应关系;又上某一课程的某几个班级也是确定的,即课程与班级之间也就建立起了对应关系。这样,老师、课程、班级的关系也就基本确定了。实际上,经过分析,上述式子也可以理解为多少个老师给多少个班级代了多少课程。

所以,该高校根据师生规模应该配置50个容纳64名学生的小规模教室,用于上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配置50个容纳128名学生的中等规模教室,用于上其他必修课;配置30个容纳213名学生的大规模教室,用于上公共选修课。

参考文献

[1] 姚桂霞,杨付超,王小丽.基于高校教室资源优化方案探索[J].数学教学研究,2009,28(8):48-51.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10月17日, **市校本研修互助网基地校活动在**实验小学召开。**教育学院领导及各学科教研员、**市进修学校各学科教研员、**小学、**东小学的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主要针对我校本学期的“三段七步”教学模式进行研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和困惑,通过互助研讨的形式逐步落实解决,并对如何打造立体式结构课堂展开讨论。

上午第一节课,**小学**淇老师的执教了古诗《夜宿山寺》一课,第二节课,语文教研员师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课指导,*老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给予了好评,评价我校*老师的语文课含金量高,教师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班级学生训练有素,二年级的学生古诗词积累如此丰厚,这在大连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长此培养下去学生的能力定不容小觑。

第三节课,教研员们和老师们进行了有关课改方面的座谈,座谈气氛热烈而融洽。在座谈中,老师们纷纷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对自己在新课改下的取得的教学成果满怀欣喜,并决心要在课改大环境的影响下,扎扎实实搞教学,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讨论结束之后,**教育学院的领导和教研员对我校校本研修的工作进行了资料检查,并对我校扎实务实的校本研修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下午**教育学院*夏老师和**河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以及**东小学、**小学的部分教师与我校一至三年级班主任教师进行了互助网培训。我校作为基地校,由三年级组教师进行了《教会中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预习的实践研究》的汇报。听了我校老师认真的汇报,*老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评价我们学校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经验值得大家借鉴。兄校弟校的老师纷纷对我校老师这种真研究重实践的工作态度点赞,感谢我校老师给他们带去教学灵感和经验。

  此次互助网研修活动,**教育学院的领导认为我校研修主题清晰、明确;研修过程有效、扎实,同时希望**小学的教师能通过更新理念和扎实的基本功,使校本研修向内涵发展。本次活动形式、内容丰富,研讨、互动热烈,在促进基地校互助网全体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农村校本研修思考

随着“轻负高质”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如何做到减轻学生负担而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摆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怎样才能做到“轻负高质”呢,关键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关键靠校本研修。所以说校本研修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但是根据笔者在农村学校工作多年的经历,农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状况并不理想,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根据平时的观察和调查,就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的现状和对策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的现状

1、农村学校教师的校本研修主动意识不高,产生厌倦情绪。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师对校本研修意识比较薄弱,缺少主动对教学研究的意识,很多教师习惯于“你说我做”的被动情况,缺乏主动性。有些老师对于学校要求的校本研修工作,缺乏认同感,往往有一种消极心理甚至是抵触情绪,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上面,甚至把校本研修当成是额外的包袱,认为校本研修只是形式,起不到提升的作用,只是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2、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校本研修时间难以保证。农村学校办学规模普遍较小,教师编制紧张,教师负担普遍很重。农村完小都只有六个班级,十一个教师,而且多数学校教师专业不平衡,教师需要兼任多门学科,导致教师自己所学专业得不到发展,同时还要去学习非本专业的学科教学。如其中一位美术专业教师除担任全校的12节美术课外,还要担任一个班级的语文课。同时教师还要去应付各种考核、评比、检查等等,客观上让校本研修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3、农村学校校本研修流于形式。农村学校教师的校本研修活动有为着学分而去参加的现象,同时活动形式单一,活动过程流于形式,没有统一的主题,没有真正讨论研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的活动无非就是上两节经过多次演练的公开课,然后任课教师谈设计意图,接着教师点评(大部分教师没有发言可能也不敢发言),最后专家总结引领。这样的课堂不真实,反映的问题不客观,教师的参与面很窄,同时教师也没有带着问题去参加活动,这样的活动不能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农村学校校本研修与教学脱节。校本研修存在与校本研修脱节现象,具体表现如下:(1)校本研修课堂是经过千锤百炼后的演示,不能很好地反映平时课堂的真实情况,与现实是脱节的;(2)教师的问题意识缺乏,课题意识淡薄,教学过程是一套,校本研修是另一套,不善于捕捉研究的课题;(3)教师缺少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持久研究的意识,往往是参加活动时有所触动,活动结束后是一动不动,没有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对问题的研究缺乏耐心和恒心。

二、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的对策

1、提高教师参与研修活动的自主意识,培养教师研究的乐趣。校本研修的实质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利用研究的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和制定可操作的方案、计划、对策和建议等。校本研修的关键是要培养教师的研究乐趣,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丰富活动内容,做到过程到位是实施农村学校校本研修计划的前提保障。学校要克服形式主义现象,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在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目标并实施鼓励措施的同时,还应深入了解并尽力满足教师的各种正当需求,因为满足需要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校本培训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不同需求,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让培训满足教师对自我发展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并通过适当激励措施从而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

2、创新校本研修的模式,提高研修质量。由于农村学校的规模和条件的限制,一个年级也就一个班级,无法开展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等形式的研修活动,所以我们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将我们街道规模较小的几所学校组成一个研修共同体,将不同学校的相同学科的老师分成一组,分别由一所学校负责一个学科的研修活动,每次活动要求事先确定主题,并结合学校现有的课题制定实施方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组织研修共同体的活动,这样就解决小学校无法开展活动的尴尬,通过这一措施,各个学校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活动也就开展的有声有色,教师参与的兴趣也较高,效果良好。同时我们要求各研修共同体可以适当减少活动的次数,但要保证活动的质量。这样较好地解决了学校教师的工学矛盾,同时又能通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对话、研讨、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拓宽专业引领的渠道。一个学期通过一两次参加区域内规模较大学校研修活动,学习他们一些成熟经验,听听区域内骨干教师的上课和评课,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现身说法,为教师树立身边的榜样,因为这些教师的经历对普通教师来说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运用于教学实践。其次,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专业教研人员的支持,努力与他们取得合作,积极争取利用学校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校本研修是由学校根据发展目标,自行策划、组织实施的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活动,它虽然有别于以通识培训、学科主题研修为主的市、区级培训,但这并不意味着校本研修可以放任自流,它需要区域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协作和充分互动,需要科学的专业指导和规范的过程管理。因此,作为教学业务部门而言,不能把校本研修看成是学校的事情,不能忽略区域活动对于校本研修的影响与支持。有鉴于此,我们以“四个结合”作为优化校本研修模式的重要抓手,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支持、引领校本研修的重要平台。

一是与区级活动相结合,开启校本研修新篇章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撑,是提升教育内涵的有效途径,校本研修的实效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近年来,越城区以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校本课堂建模”等活动的开展,把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师文化融合进校本研修,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以“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为平台,提升研修活动影响力

教育学术大讲堂由越城区教研室主办,学校(或学科)申请承办,采用专家讲学、学校讲演、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的学术性活动。自2011年7月以来,我区已经举办了24期“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

例如,2014年4月8日,第22期“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在群贤小学举行,浙江教育报记者池沙洲作了题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的学术报告。池记者围绕“学校整体推进阅读与教师个体阅读相结合”的校本研修工作的主题,从教师的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场所、阅读载体等方面深入剖析教师的阅读现状,并对如何进一步丰富读书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这次讲座对促进各学校的阅读能力产生了深远的作用。

教育学术大讲堂的举办体现了区校联动的特征,大讲堂既可以是全区性的综合活动,也可以是区校式的专题活动。承办方通过围绕学校校本研修的中心工作确立活动主题,精心设计内容,广泛选请专家。得益于校本研修组织策划的方法与技术的改进,参与活动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研修活动也就更具实效性。同时,区教研室非常重视活动资料的整理与编印,并提供给有相关需求的学校,这样在扩大活动惠及面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

2.以“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为载体,探索校本课堂建模

越城区教育局于2013年初提出并实施了“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而“校本课堂建模”则是区教研室为推进该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例如,秀水小学的“润泽课堂”就是本着“生本”“生态”“生活”“生长”的理念,通过“润泽课堂”的实践,进行教学方式转变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从而使课堂充满倾听,体现对话互动、多边合作;充满智慧,饱含情趣与诗意;充满思维挑战,闪烁灵光;充满生命气息,体现文化浸润。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就像呼吸与脉动那样柔和自在,并最终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又如,元培小学以“尚美教育”为支点,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努力构建尚美、灵动的课堂。为达成“尚美”教育的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尚美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结构、教学语言、教学情感、教学手段和课堂板书,积极追求尚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美启美,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

项目实施1年来,第一批9所实验学校在区教研室的组织下开展专题研讨,并以“校本课堂建模”为抓手开展校本研修。学校坚持“聚焦课堂”,从提高教学艺术开始,将校本研修与教学改革联系在一起,努力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专业素养和学生意识,凸显了校本研修的本色。

3.以“理念与文化相融”为方式,创新校本研修特色文化

采用“理念与文化相融”的方式,以教育品牌联盟、镇域教育共同体、农村完小委托管理、跨校教研组结对等为抓手,把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教师文化和校本研修融合在一起。

例如,陆游小学,是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和热诚小学的联盟学校,在两所名校的指导帮助下,以“诗香词韵,和合能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着力打造“诗意课堂”。通过诗化情景的营造、诗集课程的开发、诗人才艺展示等活动,让教师充分享受教学生活的诗意之美。塔山中心小学与稽山小学的“和雅教育”,北海小学教育集团的“博学厚德、海纳百川”,锡麟中学的“读书明理、修身养心”,培新小学的“棋道无形、润物无声”等主题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活动,都是彰显学校办学理念、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探索。

这样,从教师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双重视野来推进校本研修,不仅使区域内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了统筹利用,而且还让校本研修的特色文化得到了传承创新。

二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开创校本研修新模式

越城区很多学校注重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焦点问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并以此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我们认为把校本研修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有助于凸显校本研修的问题导向,促进教师反思,同时还可以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校本培训课程,提升校本研修质量。

如袍江中学分别在七至九年级进行了《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教学”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初中英语“三学三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初中科学“思维探索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项目研究。学校沿着“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科研―解决即成果”的务实之路,以教改项目研究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轴心,既深化了校本教研,又实现了“人人都有课题”的教改目标。

学校立足实际,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教师参与研究;教师选择自己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研究。研修遵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通过过程反思和成果共享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激发教师研修的热情,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是与网络研修相结合,开辟校本研修新渠道

2013年8月,柯灵小学等4所学校被教育部国培办列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的试点学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利用网络特有的功能和优势,传输包括文字、图像、数据、视频等形式的教育教学研讨信息和资料,达到对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交流、碰撞、感知、整合、改变以及提升,开辟了一条校本研修的新渠道。

以柯灵小学为例,学校依托国培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创建了学校校本研修社区和各学科协作组研修社区,并以“成立组别,搭建网络交流窝;选择主题,提高网研把握度;注重跟进,关注网研评价力”三个维度为目标,努力提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质感。正如研修处主任所言:“自从参加国培办试点引领性网络研修之后,全镇各学科的网络教研总能在悄然之中让教师的教学思想最大范围地被传播、碰撞和采纳。研修超越了时空限制,化整为零,灵活性很大,不仅方便了不同学校、不同住处教师们的交流,也避免了因大规模的集中教研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呈现出了校本教研另一道亮丽风景。”

四是与数字校园建设相结合,开拓校本研修工作新亮点

数字示范校园建设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越城区被国家教育部列为第一批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有鲁迅小学教育集团,还有1所省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学校,5所市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学校,3所区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学校,已经初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体系。

以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为例,从2013年开始确立了《开垦一方小学数字课程的“百草园”》的工作主题。学校遵循“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充分享受课程的权利”的课程观念,将“百草园”网络课程建设的筹划与开展校本研修整合,积极推进蕴含鲁迅文化精髓的“百草园”微课程开发与应用,设立了三味书屋、朝花夕拾、疾风野草、水乡社戏、现代闰土、“风筝”记忆、上天入地、童年如画等8大内容板块,强化鲁迅文化特色课程内容建设。目前,学校已建成40余门微课程,并在“百草园”数字微课程平台正式上线,为学生创设了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数字示范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微课程开发已经逐渐成为了校本研修的新方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