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扶贫贷款工作总结(精选5篇)

  • 银行扶贫贷款工作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兴安盟农村牧区贫困现状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境内居住着蒙古、汉、满、朝鲜、回、达斡尔等22个民族,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人占多数的半农半牧区。总人口168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有113万人,占全盟总人口的67.3%;蒙古族人口有70.3万人,占全盟…

银行扶贫贷款工作总结(精选5篇)

银行扶贫贷款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贷扶贫;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增-0012-03

一、兴安盟农村牧区贫困现状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境内居住着蒙古、汉、满、朝鲜、回、达斡尔等22个民族,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人占多数的半农半牧区。总人口168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有113万人,占全盟总人口的67.3%;蒙古族人口有70.3万人,占全盟总人口的41.8% ,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8.6万人,占5.1%。兴安盟6个旗县市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2个,即扎赉特旗和科右中旗;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2个,即科右前旗和突泉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扎赉特旗北部、科右中旗南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科右前旗北部。目前全盟的870个行政村有贫困嘎查村418个,占总数的48%;农村牧区贫困人口33.48万人,占全盟农牧业人口的30%(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3.48万人,低收入人口l0万人);仍有不通公路的村115个,尚有未改造的危草房22800户、土坯房12000户,无畜户26万户,无水浇地人口14.64万人。在全盟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就占了81.9%。兴安盟集老、少、边、穷等特点为一身,贫困面比较大,贫困程度比较深,贫困发生率比较高,因灾致贫返贫人口比较多。

(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008年,兴安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92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29元,这些指标均居自治区12个盟市末位。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全盟目前尚有不通油路的苏木镇41个,不通标准路的嘎查村115个,广播电视盲点村1059处,3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条件简陋,无标准卫生室的嘎查村有833个,4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

(三)农牧民文化素质低下、思想观念陈旧、生产方式落后

兴安盟农村牧区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绝大多数,其中:文盲占4.3%,小学及初中占78%,个别区域贫困乡镇文盲占近8.5%。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还很差。多数农村牧区贫困嘎查村仍然采取靠天吃饭、靠天养畜,自然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牧民饲养的牛、羊仍以当地土种为主。

(四)自然灾害多发

兴安盟无霜期短,干旱少雨,土地退化、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多发,病虫害的发生种类、面积及程度也日益加重,连年遭受重灾,使农牧民大幅度减产欠收,因灾返贫现象严重。尤以干旱最为突出,素有“十年九早”之称。

(五)农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

兴安盟农村牧区经济仍是农户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体,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弱,农业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覆盖面小,导致经营管理粗放,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牧区主要以农牧业生产为主,非农产业只占1%;在农业内部农牧业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种植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大大高于畜牧业经济的比重。

二、信贷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陈年贷款死滞多,新增贷款投放量少

据统计,2001~2009年3月末近9年间,只有2005和2006两个年度有新增贷款投放,分别投放1000万元和500万元,其余年度均无新增投放。从贷款年末(期末)余额走势看,总体呈波动下降之势。2007年末,全盟余额为7887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因全部形成死滞而从农行剥离,因此2008年至今,兴安盟无扶贫贴息贷款发放余额。

(二)新增贷款投向不合规

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扶贫贴息贷款应主要用于国家和省市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非重点县的贫困村。而农业银行2001~2009年3月末间发放的150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全部投向厂址在盟行署所在地―乌兰浩特市(乌兰浩特市既非国贫旗县也非区贫旗县)的蒙牛公司兴安盟分公司1家企业。同时,蒙牛公司带动的奶农户大多数也并非是扶贫贴息贷款应扶持区域范围的贫困户。这与扶贫贴息贷款的“扶贫贷款发放要与解决贫困户温饱、增加收入密切相关,以确保贫困户受益为优先条件”的“贫困户受益的原则”相悖。

(三)金融市场条件不完善

目前,兴安盟共有6个旗县市,中国银行在县级及以下始终未设立分支机构,建行从5个旗县市全部撤出,只在阿尔山市设有1家支行级分支机构(办事处),工行只在4个旗县市设有分支机构,现只有农行和农发行在6个旗县市均设有分支机构,但均只设到县城,农信社在农村牧区垄断经营。由于县域及农村牧区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致使鼓励各金融机构自愿竞争参与扶贫贷款工作的改革政策最终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四)政策性贷款与商业化运作之间存在矛盾

信贷扶贫工作既是一项经济工作,又是一项政治任务。扶贫贴息贷款作为二者的载体,欲使两方面完善结合,在实际运作中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扶贫贴息贷款具有政策倾向性、优惠扶持性的特点,而商业化运作是以经济利益为条件,获取商业回报为目的的。因而涉农项目和贫困农牧民所从事的种养加等产业具有的高风险性和低效益性往往很难调动起商业性金融机构参与信贷扶贫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追逐经济利益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商业性金融机构一般优先考虑前者而不会是后者。

(五)信贷扶贫政策指导性过强,强制力不足

如: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制定出台的《关于印发的通知》第三条规定: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主体为中国农业银行,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由中国农业银行按照放得出、收得回的原则自主发放。2008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制定出台的《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中规定改革的原则之一:即按照自愿和公开公平的原则,尊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地位,鼓励自愿按商业原则参与扶贫贷款工作,通过发挥各自经营特点和业务优势,公开公平开展竞争,提高服务水平。上述两个文件中均使用“指导性计划”、“自主原则”、“自愿参与”等强制力和约束力不强的措辞,致使金融机构对于落实信贷扶贫政策“肩无压力”,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六)政策实施环境不理想

一是政府对信贷扶贫政策重视不够。国家扶贫政策包括财政扶贫政策和信贷扶贫政策。对两种扶贫政策,政府倾向于青睐前者,而忽视或者忽略后者。这是因为,财政扶贫政策对于政府来说具有可操纵性和易操作性,但是对于信贷扶贫政策感觉主要是协调争取难度大,而且从资金投入量上信贷扶贫政策资金相比财政扶贫资金往往少之又少,而且条件较为苛刻,易得性差,因此地方政府对于信贷扶贫政策往往“望贷却步”,或者“敬而远之”。二是政府职能部门存在沟通协调和组织落实不力的问题。据调查了解,近两年,地方扶贫职能部门,从未就信贷扶贫政策相关事宜主动找金融部门协调商量,争取支持。三是金融部门能够认可并可介入的贷款储备项目几无或者少之又少。四是农村牧区信用环境差。对早些年发放的到户贷款,绝大多数农户使用效益低,还贷意识差,造成大量死滞。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对落实好新时期信贷扶贫政策重要性的认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好信贷扶贫政策是促进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扶贫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信贷扶贫工作,加强政策引导,搞好部门协调,抓好前期调研,完善项目储备,为顺利落实信贷扶贫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金融部门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注重讲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尤其要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政策性业务与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结合点与矛盾和问题,积极而为,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开展信贷扶贫工作。

(二)调整理顺扶贫贴息贷款的管理体制

从长远看,在贫困落后地区,必须重视加快建立覆盖县域及农村牧区的、政策性与商业性共存的有序竞争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为未来确保信贷扶贫政策顺利落实创造良好的基础载体条件。届时可以考虑,扶贫贴息贷款指定由政策性金融机构独家承担。从目前看,尽管国家开发办[2008]28号文件《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提出鼓励各家金融机构自愿按商业化原则参与扶贫贷款工作,但是涉农产业、项目的高风险性和低盈利性甚至亏损性使得商业性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轻易涉足扶贫贷款领域。有鉴于此,特别是鉴于农业银行当前的改革实际及未来发展趋势,建议国家重新调整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贷款和到户贷款投放主体。暂应指定农业发展银行(因无县级以下分支机构)承担扶贫贴息项目贷款,农村信用社(因在农村牧区机构较多、点多面广辐射力强)承担扶贫贴息到户贷款。为了鼓励和引导信贷扶贫政策的落实,对两家金融机构贷款本金暂应由人民银行增加专项再贷款解决。

(三)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的作用

一是人民银行要充分运用再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为扩大落实信贷扶贫政策创造条件。比如,可以考虑对落实信贷扶贫政策较好的金融机构给予增加专项再贷款、更灵活的利率制定及补息等优惠政策。二是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快涉农企业征信和农村牧区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信息,帮助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要让发放扶贫贴息贷款尽量做到“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让扶贫贴息信贷政策真正成为“地方政府满意,金融机构受益,贫困群众得惠”的民心工程。

银行扶贫贷款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扶贫商业银行扶贫举措扶贫成效

一、引言

精准脱贫是现阶段扶贫工作的首要目标。实践证明,金融扶贫是所有精准扶贫中最全面、最有效、最持久的扶贫方式,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等多重意义,能够产生多种溢出效应。“政策的、公益的、单一的”扶贫模式难以延续,因此明确金融扶贫重要性和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就成为实现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形成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成效,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经过长期的努力,山东省金融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随着扶贫的逐步深入,一些制约贫困地区全面脱贫和长效脱贫的因素逐渐显露,扶贫工作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创造条件。

二、山东省商业银行的扶贫举措

金融扶贫是扶贫工作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山东省各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各方面优势,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创新模式体系,密切结合当地产业,充分打造联合扶贫新局面,更好的实现贫困户的脱贫。

(一)支持当地特色产业2009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分别为临沂市费县、蒙阴县光伏扶贫项目审批贷款5700万元和1.5亿元,已累计为临沂市鄄城、平邑、沂水、单县等7个县的光伏扶贫工程项目审批、投放贷款17.8亿元和6.6亿元,帮助贫困人口12万人,并为蒙阴岱崮景区、沂南竹泉景区等3个贫困地区旅游景区发放贷款1.8亿元。与此同时,为做好搬迁扶贫金融服务,济宁泗水、菏泽定陶区、曹县、成武县、郓城县的库区搬迁和土地整治项目审批、投放贷款分别为15.36亿元和6.5亿元,帮扶贫困人口3.9万人①。

(二)开展特色活动,开发创新项目山东省农商行为提升农民金融基础知识,开展了“金融知识走下乡”等项目活动,帮助农民了解金融知识,增强防范意识。这类活动以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为中心,为实现全面、有效扶贫打下基础。农商行还在创新领域推广了一些信贷产品和抵押贷款,如“兴农贷”、“富农贷”等。就是这些支农惠农的扶贫产品发挥了快速又简便的优势,有效满足了贫困群体的当下需求。

(三)优化网点布局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结合“金融知识走下乡”等活动推动农村建设,加强金融知识的宣传,帮助农民明确现代金融理念的同时,还在农村的各服务点针对服务环节和服务点布局进行实时的优化和调整,近距离为农村客户提供有力支持,逐步实现贫困地区持续扶贫目标。

(四)助力产业扶贫山东省农业银行积极开展产业扶贫,以支持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为重心,通过一些突出的产业模式带动贫困户融入发展链。与此同时,通过政府信用增级等金融扶贫模式,农行还加大了“扶贫小额信贷”“富民生产贷”投放力度,也就是加大信贷投入,使产业获得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

(五)积极对接政府和市场全省各农商行与区域政府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和沟通,深入到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当中开展金融业务需求的实践调查,根据贫困农民的各方面金融服务需求状况,探讨扶贫路径:发展“企业+农户”模式,针对有产业的扶贫村,通过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带动脱贫;对接市场和企业,针对于无产业扶贫村,根据其现状适度给予全额贴息贷款。农商银行还加强对信贷人员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培训,提升信贷服务水平;强化对全市辖内农金员的培训,有效提升农村贫困人员小额支取、转账、查询等方面的服务水平,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务,严格按照国家金融服务标准开展工作,切实维护贫困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扶贫成效分析

(一)全省扶贫总体情况目前,山东省政府协调发挥各方力量,探索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农村扶贫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山东省并不在国家认定的14个贫困地区之中,也不存在部级的贫困县,但还是存在7005个省级定点扶贫重点村。临沂市和菏泽市,曹县、东平、萃县、沂南等20个县和黄河滩区扶贫安置区为全省的深度贫困地区。依据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2020年)”三年行动目标,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巩固升级,2020年将全面完成。为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精神,努力推动精准扶贫基本战略的实施,山东省扶贫工作得到了稳步前进,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扶贫成效也越来越明显。2015年至2017年,全省贫困人口从242万人降至17万人,在全省人口中的占比从2.5%降至0.17%。国定贫困人口数从2015年的111万人降至2017年的8.1万人,占比已不到全省总人口的0.1%。(参见表1)

(二)商业银行扶贫成效从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对山东省近11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评价数据来看,扶贫贷款规模大幅度上涨,使受益贫困人口大大增多。截至2017年底,全省各类精准扶贫贷款余额646.21亿元,同比增长105.38%,具体成效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从贷款类别来看,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4.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7.25%。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产业扶贫贷款、项目扶贫贷款余额和具体增长量如表2所示。其次,从机构类型看,全国大型金融机构贷款占比25.8%,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占比59.23%,股份制及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占比如表3所示。第三,从银行账户来看,贫困地区普惠金融水平不断提升,金融机构为贫困人口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银行账户的数量大幅度上涨,体现了银行业务的不断完善和人民对银行业务的认同和支持,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表42017年山东省精准扶贫贷款账户类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银行账户数量(万)69.8162.2244.24755.82同比增长59.69%55.68%20.65%42.97%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对山东金融机构评价》最后,政策举措不断完善、产品与服务模式更加丰富。2017年山东省商业银行累计制定信贷投放计划、资源配置、绩效考核方面的内部激励措施已达373项,同比增加23项;累计开发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和有效服务模式535个,同比增加49个①。

四、商业银行在扶贫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剩余贫困问题的解决难度更大。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阻碍商业银行助力贫困地区全面、有效脱贫的瓶颈和障碍。

(一)参与扶贫的金融机构偏少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让很多省内大型商业银行因上市而调整战略,商业银行为了将网点集中在城市,对市场进行收缩,舍弃了大量农村市场,缩小甚至退出了部分城镇和县城的网点。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这又使商业银行网点退出的现象再次扩张,导致县级以下金融网点数量锐减,容易让一些金融组织在一些地方形成寡头垄断地位,农民的选择越来越单一,能够为农村群众提供扶贫资金的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少。

(二)商业银行扶贫资金不足从主观上看,金融扶贫工作的信贷资金具有高风险、低回报的特点。此外,政府提供的风险救济资金不足,导致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信心,不愿在金融扶贫领域投入过多的有限资金。从客观来看,由于政府在金融扶贫、支农惠农方面政策匮乏,使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把在本地吸收的存款贷到外地,使某些地区银行扶贫贷款减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着发达的科技支撑,互联网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农村存款的跨地区吸收。另外,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上缴,也导致地方金融机构可用资金总量减少,用于扶贫的资金也会更少。

(三)金融扶贫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扶贫过程中政府引导资金的投放,但它只检查贷款额度,对评价财政扶贫资金的效率和效果不够,而银行是扶贫资金的投资者,在保证扶贫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只对不良率、利率、贷款回收率等指标进行考核,在其他方面监督考核制度不完善,而且农村信用环境差,导致扶贫贷款风险高,这也大大降低了金融扶贫的效果。

(四)农民金融知识素养不高虽然一些商业银行加大了对农民金融知识的宣传,但仍有很多信息闭塞的贫困地区存在大量农民,他们受教育程度低,金融知识缺乏,金融意识淡薄,经常会有借贷逾期的情况出现,导致农户陷入借贷困难的怪圈。农民金融知识缺失对金融扶贫的直接影响有:损害农民客户信用记录,降低农民贷款的几率;财政扶贫效率不高,使得大多数贫困户对财政扶贫的政策不了解,无法参与其中。由于贫困户的金融知识素养不高,没有办法切实树立金融扶贫的理念,将扶贫信贷资金当作救济款,不按时偿还利息本金,损害了自身信用记录的同时,也制约着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

(五)扶贫成果仍需要巩固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一夜返贫的现象极容易出现,而且,贫困户的生产意识和获得信息的能力都比较落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培训和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实践。此外,由于贫困家庭经济落后,很容易受疾病、灾难、自然灾害等影响出现返贫现象。

五、提升金融扶贫效果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1.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国家扶贫主管部门和省扶贫办应当通过发行专项债务、再贷款、定向扶贫等方式,向商业银行提供充足精准扶贫资金,并对扶贫资金进行政策性的考核,科学设置贷款;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信用贷款机构,设立农村基金,降低准入门槛,加大扶贫基金供给,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2.对商业银行进行有效激励。为提高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应综合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信贷投入;加强扶贫贷款安全,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让银行贷有保障。对贫困地区的商业和村镇银行,央行应设立专项扶贫再贷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贴现支持力度等措施,促进信贷资金投入,激发商业银行积极性。3.提升农民生活保障程度。政府部门应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贫困地区情况制定教育扶贫政策和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减小贫困户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压力;为特定人口提供特定的政策支持,也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降低脱贫户再次贫困的概率。4.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充分发挥地方银行、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的优势为,展开扶贫工作,参与建设农村信用体系,为金融扶贫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银行扶贫贷款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做法及成效

成立金融扶贫工作组,统筹全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按照全省金融扶贫脱贫工作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扶贫脱贫工作会议,出台《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并在金融政策扶贫工作推进组中担任牵头部门,推进落实。同时,为有效加强对全市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金融扶贫工作小组,由市央行行长任组长,金融机构“一把手”为成员,统筹负责全市金融扶贫工作,奠定了金融精准扶贫组织架构。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强化扶贫任务的落实与督导

一是建立金融精准扶贫网格化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在中支行长对全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负总责的基础上,把全市所辖六县(市)四区设定为一级网格,由县(市)央行行长和中支货币信贷科科长负责制定和分解任务;六县(市)四区金融机构作为二级网格,由61家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分配任务到系统内分支机构或相关部门;乡镇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为三级网格,由472家网点主要负责人具体开展金融服务工作。

二是金融精准扶贫专项督导机制。实行金融精准扶贫报告制度,系统记录金融精准扶贫方面的会议、进展、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等工作情况。季度进行汇总整理,在中支行长办公会议上研究讨论推进重点,并通过金融机构行长联席工作会议通报各行金融扶贫工作进展,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年度进行综合考评,将金融扶贫工作作为年度核心工作,提高其在考核中的分量,全面督导推进。

抓好精准对接准备工作,联动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精准对接金融服务。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组织全市61家金融机构的472家营业网点在全市10个县区,对170个贫困村、17.7万贫困人口建立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金融需求对接网络,推出了铂胜小康联信卡、农户理财师、福农通结算等特色金融服务

二是精准摸底金融需求。开展了金融精准扶贫“下乡走村入户”活动,通过“望”民情、主动认门“结亲”,“闻”民声、精准掌握“家底”,“问”民忧、列出需求“清单”,“切”民意、开好对症“药方,通过“望、闻、问、切”方式,累计为辖区52个贫困村、2000多个贫困户找“病根儿”,提供金融精准扶持。三是精准创推信贷产品。有效运用扶贫再贷款货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创办精准扶贫信贷产品,实现了金融精准扶贫“一行一品”“一县一策”的预期成效。

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6年,佳木斯市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4.7亿元,撬动扶贫贷款7.01亿元,其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发放贷款3.75亿元,较同期增长800.82%;对贫困人口有明显带动作用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25亿元,较同期增长67.81%,支持贫困户超过1.2万人。

其中桦南县获得扶贫再贷款1亿元,创新了“双保双增”扶贫贷款。由地方财政按1∶10的比例出资1000万元,建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同时政府城市投资公司对扶贫贷款全额担保,“双重保险”分担扶贫贷款风险;扶贫贷款受益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并将合作社部分经营收入向贫困户分红,“双重收益”增加贫困户收入。该模式预计将扶持贫困户2000余户,直接增加收入420万元。

桦川县把支持产业发展作为金融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创新推出了“公农商”扶贫贷款,形成了“银行信贷+农业集团+贫困农户”的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发放扶贫再贷款0.5亿元,撬动“公农商”扶贫贷款累计发放2.65亿元,直接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13户,金额0.21亿元,企业贷款0.2亿元,合作社贷款0.14亿元,支持订单收购水稻15万吨,每吨上浮40元,惠及农户5146户,其中贫困户760户,直接增收60万元。

汤原县获得扶贫再贷款1亿元,创新了“龙头企业”扶贫贷,形成了“银行信贷+龙头企业+贫困户”的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采取政府出资1000万元建立风险保证金,金融机构按1∶10比例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贷款,重点通过支持发展林下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同江市获得扶贫再贷款0.2亿元,创新了“合作社”扶贫贷,形成了“银行信贷+合作社+贫困户”的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采取政府出资1000万元建立风险保证金,金融机构按1∶10比例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重点支持发展畜禽养殖,开办了首笔活体畜禽抵押贷款10万元,促进贫困户增收。

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金融自身服务体系仍不完善。一是各家金融机构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和互补机制。尽管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形成了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共同服务“三农”的局面,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和互补机制,支农主体仍然是农村信用社,从而导致农户、农村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较高,获得大额贷款难度大。二是金融机构种类尚不健全。目前辖内除桦川县以外,其余五县均没有村镇银行;多数县域获得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较少。三是银行、保险、财政、扶贫办没有形成合力,导致金融信贷产品先天不足,扶贫项目只有贷款缺少补偿机制,保险扶贫脱节。四是农业保险不完善,阻碍了金融机构对连片特困地区的投入。

融资环境配套服务尚不健全。一是缺乏抵押品,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三资”转换还处于尝试阶段,农村资源资本化进程缓慢,制约了金融信贷产品的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资产评估、抵押登记、流转机制不完善,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制度土壤缺失,“三权”抵押贷款创新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二是贷款担保机制不畅,小额担保贷款发展缓慢。由于地方经济落后,因收益小、风险大,市场化担保机构不愿涉足,财政注资的担保机构受地方财力限制,规模小,担保能力不足,受益面窄。三是土地担保存在法律障碍,相关的中介评估机构、流通转让市场缺失或不完善,使得该类信J产品创新难有实质性进展。

困户缺乏金融知识现象依旧突出。虽然各县域人民银行组织辖内各金融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宣传,但由于地域、文化、人力等多种原因,宣传力度不足,覆盖面较低,贫困地区农民的金融意识仍较为缺乏,对金融政策不了解,金融知识匮乏,金融风险意识薄弱,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较差。

改进金融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强化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科学制定和推进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加强对扶贫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运用。通过政府对开发项目的引导性政策和财政资金对重点行业的引导性投入,实现财政扶贫与金融扶贫的有效对接,建立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银行业机构找准定位,及时跟进。加强扶贫信息透明化建设,促进各扶贫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使银行业机构能够全面把握金融扶贫政策和需求,选准切入点。

完善金融扶贫激励政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统筹出台金融扶贫优惠政策,增大扶贫贷款贴息覆盖面,对贫困地区银行业机构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对扶贫贷款实行营业税优惠及奖励政策,调动银行业投放积极性;建议对贫困县采取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各级政府要出台地方财政性存款与扶贫贷款发放挂钩等激励性政策。

强化银行业的扶贫责任。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上级行要制定金融扶贫的具体办法,对贫困县银行业机构建立不同的考核机制,并对资金规模、机构网点、业务人员等资源实行倾斜配置,放宽和降低准入门槛、审批流程等。县域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新增可贷资金的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新设银行分支机构新增可贷资金的60%以上要用于当地。推进不同银行业机构在扶贫工作中的合理分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扶贫构架。

加强监管部门的督导推动。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尽快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扶贫工作指导意见,通过与市场准入挂钩、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约束性、鼓励性措施,促进贫困县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继续推进各类银行业机构向贫困县下延,优先规划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增加贫困县金融服务主体。

深入开展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一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培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金融机构大局意识,切实落实好国家的利好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建立农村金融教育项目,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切实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识宣传培训力度,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银行扶贫贷款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市行成立以来,始终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零售战略定位,突出区域特点发展,注重合规经营与风险防控。截至 月末,累放三农贷款突破 亿元大关,达 亿元,全省第 位;累放小企业(个商贷款) 亿元,全省第 位;累放消费类贷款 亿元,全省第 位,同业第 位;不良率 %,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在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振兴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以来,在市行新一届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全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以助力 县整体脱贫销帽为重点,大力开展扶贫工作。**年初,市委书记 、市长 联名致信省行,对 行在地方扶贫工作中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同年2月, 县支行被 县委县政府评为 定点帮扶先进企业 。

一、定点帮扶,帮危帮困显大爱

县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年, 高速竣工通车后,才有所改善。县内自然环境恶劣,山地坡地居多,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贫困人数 万多人。同时, 县人口外流情况严重,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存留农村人口劳动能力弱,很大一部分存在着温饱问题,扶贫难度较大。

在市委市政府的调度安排下,市行定点帮扶 县 乡 村, 县支行定点帮扶 乡 村。市行党委从社会责任出发,在经营压力逐年增大,费用支出日趋紧张的形势下,积极与省行沟通,高标准制定扶贫工作计划。以 不差一户,不漏一人 为原则,大力倡导 一份捐赠,一份爱心 ,全行包村,领导干部包户,坚决不让任何一名贫困户挨饿受冻。

一是建立扶贫工作机制。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行长任组长, 书记、 副行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工会副主席、人力部总经理、计财部总经理、 县支行行长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扶贫工作总指挥。在 县支行设立扶贫工作队, 行长任队长,负责扶贫工作的组织实施。在全行建立起扶贫工作一把手负总责,所属人员各司其职的工作责任制,为扶贫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开展多样帮扶活动。出资 万元,为 村村委购买了一台玉米秸秆粉碎压块机,避免了资源浪费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村民劳动效率,进一步解放了年轻劳动力。市行党委、工会每年春节都亲到村内慰问,送去米面粮油、图书报刊、衣服鞋帽、农机农具、农药化肥等刚性物资,使该村贫困户、五保户、空巢户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今年,市行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 强基固本2.0 示范区建设工程,全行共产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利用各种节假日先后6次走进村部,为孤寡老人送去粮油,为贫困学子送去助学金,联合医院开展义诊, 银行在当地的社会形象进一步升华。具不完全统计,全行捐赠扶贫款项、大型机具等折合现金约 万元,另有图书、衣物等,价值不计。

二、金融扶贫,扶心扶志惠民生

面对 县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农村信用环境差,其他同业不愿放、不敢放的情况, 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使命,不以利小而不帮,不因形势而畏难,从1000元到50万元,每笔贷款都坚持审慎调查、差异对待。全行以 风险可控 为原则,结合 县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式、创新担保,在 合规经营,保质保量 的前提下,大力开展贷款扶贫,引导贫困户 自力更生,创业致富 。截至 月末, 县支行累放各类贷款 亿元,不良率仅为 %,低于市行及当地同业平均水平,成功走出了一条 量质兼优 的金融扶贫之路。

(一)三户联保,铺就致富之路

县支行成立后,大力发展核心产品,实施三户联保模式,努力解决农民融资难、慢、贵的问题。在 个自营网点全部开办小额贷款的基础上,又在全县设立 个惠农服务站,基本辐射所有村屯,为农户讲解金融知识,介绍贷款手续和流程,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让贷款走进农家。今年,在与县政府、县人民银行、各村委的通力合作下,反复推敲,逐户准入,确立 个自然村为 信用村 ,整村授信,信用贷款,在实现小农贷款去担保的同时,强有力的在农村倡导了 守信重信 的好风气。截至 月末, 县支行累放农户小额贷款 亿元,惠及农户 万户,列全省县域支行第 位,当地同业第 位。 银行小额贷款 阳光透明,贷款不难;三天放款,速度不慢;五免一优惠,贷款不贵 的形象,已深深扎根在农户心中。全面打通了扶贫惠农 最后一公里 。

(二)平台担保,拓宽脱贫之路

近年来, 银行在改革转型过程中不断强化 政、企、保、担、协 五大平台建设,推进三农贷款由零散获客向批量获客转变,在融入地方、协同发展上愈加顺畅。

**年, 县支行作为全省首家试点行,与 县扶贫办签订扶贫合作协议,由 县扶贫办筛选提供名单, 县支行调查准入放款,县财政先后投入风险补偿资金资金 万元, 银行按照10倍放大,对有意愿、有能力、有项目的贫困户精准帮扶。一是建档立卡户贷款。由扶贫办筛选各村屯劳动能力强、人品信用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再由该贫困户寻找一名收入稳定的担保人复合担保,银行调查审核其经营项目和资金用途后向其发放贷款。截至 月末,已投放 笔, 万元。二是大户带动扶贫贷款。由扶贫办联合各村筛选有资金需求的种养殖大户、优质家庭农场到 银行贷款,由政府提供风险补偿,并要求其每贷款 万元,需带动当地 户贫困户创收,形式包括雇佣务工、帮扶养殖等,确保贫困户年收入不低于 元。截至 月末,已投放 万元,成功为 名贫困户增加创收渠道。这两种特殊的贷款模式,既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就业难的问题,又有效地防控了资金风险。 县委书记 在全县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上,评价 银行支行这种做法为 1+1模式 ,双重保险,互利共赢。市委书记 在扶贫调研过程中,评价 银行 讲政治,有担当,有作为 ,给予全行极大的鼓舞。

同时,今年以来,市行以全市工作会议上 书记关于开展 惠农贷 的指示为契机,全面对接市农委、市财政局等有关单位。在市委主要领导和市行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半年的反复协调磋商,引入省农担公司作为第三方担保机构,市财政存入风险补偿金 亿元,于 月 日成功签订合作协议,并连续两次在市行召开专题部署推进会议,为项目的规模化、健康化发展指明方向。 月 日,在省委 书记莅临 调研过程中,市委 书记将此项工作做为主要内容进行汇报,得到充分肯定。这一协议的签订,将有效解决全市设施农业、产业农业的融资问题,从侧面以解决就业、优化市场等方式提升广大农户的创收能力。

(三)助力巾帼,延伸创业之路

**年, 行与市县区妇联全面签订妇女创业贷款合作协议。 县妇联与 县支行开启了妇女创业贷款合作之路,以政府存入担保资金,全额贴息, 银行给予利率优惠的方式,三年累计发放妇女创业贷款 万元,帮助 名妇女脱贫致富。同时, 县支行结合精准扶贫要求,创新了四种模式。市行连续两年被省妇联评为 妇女创业贷款工作先进集体 , 县支行《小额妇女创业贷款分行》项目获评省共青团、省银监局**-**年度 银团合作 优秀工作项目。

一是子女贷款模式。针对贫困户年龄较大,创收能力较差的客户,如其子女符合我行贷款条件,可向其子女发放妇女创业贷款,通过子女致富带动父母脱贫。截至目前, 县支行与县妇联、财政、乡镇共同入户调查,共同审核,直接给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放妇女创业贷款 笔,金额 万元,给贫困户的子女发放妇女创业贷款 笔,金额 万元。

二是两带一模式。针对 县 村肉牛养殖户较多,但养殖规模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利用2名优质养殖户带动1名贫困户养牛,组成三户联保,互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贷款扶贫举措。既使贫困户能够获得免息贷款自主创业,又养殖户可以获取免息贷款扩大规模,还能对贫困户的养殖进行指导和监督。截至目前, 县支行投放此类妇女创业贷款 笔,金额 万元,其中直接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 笔,金额 万元。

三是家庭农场模式。针对没有养殖经验且学习能力较差的贫困户, 银行也制定了专门的帮扶模式。将妇女创业贷款投放当地的种养殖大户,支持其合理扩大规模,与此同时联合当地政府及妇联共同展开工作,让这些大户在雇佣工人时优先选择当地贫困户,以此解决贫困户就业,让其能够自食其力,劳动创收。截至目前, 县支行在 乡、 乡、 乡投放此类贷款 笔,金额 万元,解决贫困户就业 人。

银行扶贫贷款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入财政资金保障实施

 制定《小额扶贫信贷实施细则》,多次召开全县全县小额扶贫信贷推进会。小额扶贫信贷省市县三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935万元,其中风险补偿金1321万元,贴息资金524万元,担保费90万元。

二、全力推进扶贫信贷工作,多家金融机构参与扶贫

参与金融扶贫工作有农商银行、临商银行、农行、村镇银行四家银行,华瑞担保、国诚担保两家担保公司。分别与以上四家银行两家担保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开设三方监管账户。

三、创新金融产品,落实责任包干制度

 一是在磨山镇创新“红利富民贷”,帮助100于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二是建立三级小额扶贫信贷服务平台,实现在县乡有专职村级有兼职小额扶贫信贷工作人员;三是落实责任包干制度,银行与乡镇签订包干协议,实现每个乡镇都有银行与其对接。

四、初步完成年度贷款任务,扶贫信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