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二学期个人总结(精选5篇)

  • 高中第二学期个人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方面: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做到每节课都检查课堂纪律,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而且对课堂检查进行及时反馈。反馈方式1,每半个月对一轮的课堂以班级为单位,将减分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为校长在班主任会上进行的总结和点评准备了第一手数据。反馈方式2…

高中第二学期个人总结(精选5篇)

高中第二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一、常规管理,重在落实;常抓不懈,效果突出。

本学期在原来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增强反馈。

一方面: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做到每节课都检查课堂纪律,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而且对课堂检查进行及时反馈。反馈方式1,每半个月对一轮的课堂以班级为单位,将减分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为校长在班主任会上进行的总结和点评准备了第一手数据。反馈方式2,将检查问题及时反馈给年级主任、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所以,从年级主任到班主任、任课老师都很重视,各班学生也很重视,保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尤其是第三节晚自习初二、初三年级的课堂秩序有质的变化,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反馈及时,引起值班老师的高度重视,他们巡视认真,教育到位。从四月份三位年级主任上岗,他们很快投入状态,对年级的全方位管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尤其徐洪祺老师在初二二班的课堂管理方面卓有成效。

另一方面: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对大屏幕教室、微机室的公务保护和卫生维护。每个班的安全委员上课前到教务处领取《教学设施使用报告单》,课前、课后由安全委员协助任课教师检查教学设施情况,监督上个班,提醒本班,凡出现问题的在本班或上个班进行量化减分。初一一班开始连续减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有了变化,没有再减分。公务的维护很好。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方面:从本学期开始,初一、初二年级建立文化墙,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由教务处组织,坚持检查量化,每一期都有主题,较好的发挥了教育作用。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有事做,有兴趣做,为了本班的荣誉愿意做。初一年级比较重视,初一三班的质量高,版面和谐统一。初二年级班主任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五月份运动会举行之后,由于有期中考试和运动会等大量素材,初二年级的文化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六月份的文化墙,初二四班以期末考试动员和感恩学校为主题,思想鲜明,教育意义深刻。

二、有效组织教学教研工作。

本学期的教学教研活动是:学洋思,学永威,听课、评课,学生学习效果有了明显变化。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开学至三月中旬是推门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所听课程共同学习河南沁阳永威学校材料,共同探讨。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学生学会什么”的问题,“怎样学”的问题,“老师明确掌握学生是否学会”的问题。

第二阶段:从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是赛课阶段。

人人参与,经过近一个月的赛课,评课,老师们有了很大提高。依据评分标准得分如下:

80分以上的有7人,60--70分以上的有5人,70—80分以上的有10人。通过赛课更坚信:教学基本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教师的基本功过硬,就能够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就能准确把握知识点,有效突破难点、有效学习重点。老师们对“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有了观念上的变化和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尝到了甜头。

第三阶段:从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为研讨展示课。

老师们精心准备,学生学习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而且老师们的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学生活动进行了大胆尝试,且能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调整,重视课堂的实效性。

各教研组的特点:英语、语文组优势:采取小组活动,量化计分等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数学、理化生组:老师大量的时间在学生中“帮助、辅导”学生,解决一层问题,再解决一层问题,不仅是堂堂清,而且是层层清。史地政组:在赛课阶段面临如何把知识点转化为应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在展示阶段米慧娟老师课上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教学效果突出。

每个阶段都认真组织学习和评课,每次评课都是一次深入的探讨。贾校长每次亲自参加,她作为教育专家,为老师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见地的建议,老师们受益匪浅。 相关专题: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三、本学期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本学期组织中考、高考、会考;期中、毕业班模拟、期末考试;三、五月考等各级各类考试合计十次。每次考试教务处都认真、科学的组织安排,严格考试中出卷、阅卷、评卷等过程管理。在考场设置、考生编座、监考等每一个环节中正规化,和中考、高考接轨。统一出卷,统一登分,考后都有成绩统计分析,及时召开各级各类教师会议,寻找问题,商量应对措施,要求教师及时讲评,对学生实行个别面谈,帮助学生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这样一来,既严肃了考纪,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又训练了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每次考试都有总结表彰大会,对成绩优异和取得进步的同学颁发奖状进行鼓励。初一、初二年级的表彰会共进行了四次,让学生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形成“学习最重要”的舆论氛围。

在四月份期中考试,我校初中部取得了突出成绩。

初一年级刘博、丁萌萌同学在区名列第一、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1)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查看更多>>

初一年级的重点班,七科三率21项有17项名列区第一,达标率是81%,英语特色班,21项有16项达标,达标率是76.2%。初一的政治、语文、生物达标率较高,分别为:政治,达标率是100%,语文,12项11项达标,达标率是91.7%;初一生物,达标率是91.7%。

初二年级英语特色班八科24项有20项在区名列第一,达标率是83.3%,初二、三班进步很大,达标率是79.2%。

初三全市模拟考试文综、理综成绩突出,北市区排名第一。英语特色班三班的数学、文综、理综成绩突出。二模中,全年级的整体成绩提高,总分平均分名列区第二。

期末考试成绩与期中相比,大部分学科又有了提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达标率为100%的有7位老师。达标率最高的是初二四班,除了地理优秀率为第三,其他各科均为区第一名。初一三班、四班达标率分别是90.5%。,各班达标率都有提高。

期末考试中,初一年级总分平均分为573.48分,北市区第一名,高出第二名18.46分;初二年级总分平均分为651.87分,北市区第一名,高出第二名35.41分。初一年级丁萌萌、聂玉洋、刘博三位同学成绩优异,总分分别在区名列前茅。

《保定晚报》2010年7月9日记者唐靖茹报道:在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全市统测中,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均以绝对优势夺得市区第一,十多年来扎实而严谨的办学历程,已将保定东方双语学校打磨成一颗具有国际化气魄的教育“明珠”——一所国际化学校在古城崛起。

成绩的取得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是息息相关的。初一年级坚持每天中午加半小时的午自习,四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张丽丽老师中间接的二班和四班的英语课,为了让学生们提高成绩,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学生补课,学生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还有冯艳茹、杨占全等很多老师利用中午或回宿舍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辅导课程。初二一班自觉上好午自习。

初二四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在班主任的科学管理下,每天中午,第三节晚自习都能自主学习,学习效率高。

老师们采取了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激励、鞭策学生学习。初一年级的语文、英语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走在了前面,这些老师做了很多有效地探索和尝试,产生一定的效果。

本届初一有刘博、丁萌萌、聂玉洋等一大批很有实力的学生。为了提高优秀生的综合素质,初一年级本学期组建了“向保定市前一百名冲刺”提高班。利用活动课时间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提高课,目前有43名同学入选。这项活动受到家长的广泛欢迎。

语文教研组每次大考有一本作文专辑,学生自己设计封面,而且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初一一班李倩文、初一三班聂玉洋、杨颖、初二一班张苗、初二四班董文伟、李松六名同学荣获铜奖。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记录成长历程。

为了鼓励先进,督促后进,我校于暑假放假日举行2010-2010学年度奖学金颁发仪式。初中共有30人荣获奖学金,初一年级获得年级一、二、三等奖学金的同学分别是丁萌萌、聂玉洋、刘博;初二年级获得年级一、二、三等学金奖的同学分别是孔还庆、董文伟、杨碧兰;另外韩笑、杨柳等24人分别获得班级一、二、三等奖学金。高中有6人获得班级奖学金,他们是高二综合班李同乐、刘亚楠、高源,高二美术班马威、赵丽娜、安静。奖学金的颁发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烘托“谁学习最棒,谁进步最大,谁最光荣”的学校氛围。阿克毛、巴哈顿两位俄罗斯留学生分别获得成绩优秀奖和热爱集体奖。两位留学生也异常激动。 相关专题: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学习。

推门课阶段,对于青年教师,听课之后立即评课,逐字逐段学习相关的材料,交流体会,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之后再听,再评,通过反复的听评课,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管理组织能力在不断提高。如:冯艳茹老师、张立老师、杨占全老师等。

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和统一评卷等活动,我校老师积极参加。六月初,教务处把市教科所语文组两位语文教研员请到学校,为全体语文老师分析今年的中考形势,指导教学方式,为语文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培训课。

六月份,各教研组推出五节展示研讨课,当时没有上课的全体老师参加听课。目的就是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五、本学期,初中教师教学业务档案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性提高。

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是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直观体现。考核内容的丰富性避免了内容单一带来的偏颇;根据统一标准进行的量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通过增加检查次数,克服偶然性带来的不平等因素,从而使各项数据公平、公正、合理。这些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变压力为动力。真正爱岗敬业,成绩优秀的老师凸显出来。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仍需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还需探讨,有的班级学生有睡觉、趴桌等现象,个别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2)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查看更多>>

2、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还要落到实处。

3、,部分学科的考试成绩与期望值相比差距较大,还需进一步加强。

4、微机老师经过与联通的多次沟通,下学期对全校各部门的网络使用情况还需加强监控和管理。马庚明、张珊老师对联通建议“重新铺设一条光线线路到综合楼,以解决旧线路网络不稳定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认为此建议可行,可在搬迁机房时一并实施。

高中第二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区域;呼包鄂;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内蒙古在经过长达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三次产业结构的GDP结构(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由2007年的12.5 : 51.8 : 35.7,到2011年的9.2 : 56.8 : 34,产业结构一直在优化调整,第一产业迅速下降,第二产业都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基本保持在35%左右。呼包鄂区域的三次产业结构也发生着变化,本文采用SSM模型,研究呼包鄂产业结构发展情况,求其区域竞争力的相对优势,为此地区产业发展提供相应建议。

一、分析模型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处上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1][2]。

假设为被研究区域的基期的经济总量,为报告期经济总量;为全国或全省在基期的经济总量,为报告期经济总量。并且用和来分别表示该区域的第j个行业的基期和报告期的产值量;和分别表示全国或全省第j个行业的基期和报告期的产值量。

表示该地区各产业部门按全国或全省GDP总增长率增长计算的增长额;是指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效益。若该地区产业结构优于全国或全省的产业结构,则 > 0,反之 0,则表示该区域处于有利的竞争力,产业竞争力较强。

二、呼包鄂地区发展状况

就“呼包鄂”区域而言,三地凭借各自的比较优势,区域内有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六大优势产业,发展速度备受瞩目。2010年,呼包鄂区域GDP占全内蒙古自治区的59.8%,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410元和8750元,接近沿海发达城市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4.4 : 48.4 : 47.2调整为2011年的3.2 : 52.2 : 44.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了更加清晰了解近几年“呼包鄂”区域的产业结构比重,本文建立了图1。

图1 2007-2011年“呼包鄂”区域三产业变化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呼包鄂”区域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由2007年的47.2%发展到2011年的44.5%;第一产业比重逐年降低,从2007年的4.4降到2011年的3.2%;第二产业由2007年的48.4%,反复升升降降,最后升到2011年的52.2%。第二、三产业比重有升有降,总体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三产业比重较合理。

三、呼包鄂经济增长区域结构SSM分析

本文在对包头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分析时,以全国为背景区域,对呼包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系统进行Shift-share Method分析,时间区域取2007-2011年五年,计算指标取各个产业的当年生产产值,计算结果如表2。

表2 2007-2011年间呼包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偏离份额分析表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中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根据表2的数据分析,从整体来看,呼包鄂的三大产业都处于发展态势,2007-2011年间呼包鄂实际经济增长额大于全国的平均增长份额,总偏离分别为2157.93亿元,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到63.4%和36.7%,这说明呼包鄂经济增长额在一定程度上严重依赖于第二产业,而且三产的结构是二三一。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总的结构变动趋势是: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比重减少,在第二、第三次产业的比重增加[3]。我们可以得出呼包鄂在这五年间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有效的优化,依然停留在严重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规模增长比较缓慢,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下面分别从产业结构偏离和竞争偏离两方面对比分析呼包鄂和内蒙古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偏离方面分析可以得出,在2007-2011年间呼包鄂的生产总值的结构偏离增长量为33.66亿元,呼包鄂的总体结构份额大于0,相对于背景区域而言,具有结构性发展优势,但整体优势并不明显。其中,第一产业结构份额小于0,说明2007-2011年五年间呼包鄂的第一产业与背景区域相比较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第二产业的结构份额也小于0,说明呼包鄂在这五年间没有充分发挥出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从竞争偏离方面分析,呼包鄂的产业竞争力分量高于全国平均值2110.57亿元,这说明呼包鄂总体产业竞争力较全国有明显的优势。呼包鄂三次产业竞争力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第二产业竞争力份额大,增长率为82%,贡献率为66.23%。

这些种种数据表明呼包鄂经济在近十几年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其产业结构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四、呼包鄂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思考

产业结构的变动与调整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通过对呼包鄂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竞争力偏离度等的分析得出呼包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竞争力偏弱,但发展潜力大的结论。在之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认清自身的资源及行业优势,改善三次产业内在素质,加快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成长,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4]。

针对呼包鄂未来第二产业比重可能过重,呼包鄂应注重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使其主导产业生产效率更高,促进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首先要提高深加工、附加值高,而且污染少、物耗少的产业的比重,以促进其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度化方向发展。其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此带动呼包鄂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昌勇.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湖北产业竞争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1):152-155.

[2]魏文佳.基于SSM 的福建产业结构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02):134-137.

[3]徐德云.产业结构升级形态决定、测度的一个理论解释及验证[J].财政研究,2008(01):46-49.

[4]张学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提高劳动力素质商业研究[J].商业研究,2009(02).

高中第二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工作总结是对教学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那么你知道怎么写好体育组个人工作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体育组个人工作总结模板,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体育组个人工作总结模板1随着学校工作的结束体育组的工作也顺利的结束了,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是在学校的总的工作指导思想指导下,教务处的具体协调、协调下,结合体育教学的大纲具体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精心准备下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总结教学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面

今年学校有28个教学班,而体育教学师仍然只有四个并且组内还有一个年过五十的蔡老师和兼职教科室的丁老师并且还有班主任工作。个别教师周课时已达到了18节,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完成了学校教给体育组的教学任务。可以这样讲,一个学校的校园生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体育活动的开展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体育教师的地位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何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好的开展各种有趣的、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一直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二、开展多项比赛,丰富学生生活。

多项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的生活,增强了学生的爱校的信心。我记得在学校的田竟场没有建好的时候,有些学生有了转校的念头,原因很简单学校没有运动场没有活动的场地。但是,田径场的建成是学生放弃里了原先的念头,对学校的热爱程度也加大了。有了场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的改变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尤其、篮球教学、校联赛的开展、健美操的教学,还有武术等项目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都激发了学生的爱校的心里,也增强了他们的爱校信心。一些体育比赛的开展也加大了校园的文化生活,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快乐。例如:校级篮球比赛的开展,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等都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还加强了班级间的友谊,班级同学间的集体凝聚力。这些不能不说,有体育教师的功劳。

三、走出去,引进来,加大了业务水平的提高。

本学期是教研活动最多的一学期,总共4次到不同学校观摩和学习了12节新课程改革后的体育课,使组内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同时在学校里能够有一个好的工作的环境,可以把一个的潜力充分的挖掘出来。尽管只有四个人,但是良好的同事关系、生活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组里老教师能够作到耐心的指导年轻教师,而年轻的教师也能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这种工作关系的建成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质量,使每个教师都能开开心心地班来,高高兴兴的回家去。

四、“两操、一队”的工作方面

在课间操、眼保间操和课余训练的工作上,体育组的老师认真细致,把工作做到细微的环节。本学期召开了四次体育委员会议、6次检查员会议,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课间操的管理,保证学校正常秩序。同时在校田径队的工作上任务、项目、目标分配到教师、队员,从而保证训练的质量。在--年余杭区的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在同类职高中获得第一名。

五、教科研方面

一个教育队伍的提高离不开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本学期组内组织了年轻教师学习校《教科信息》和相关教育、教学、训练理论书籍,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衔接。因此在各项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体育组个人工作总结模板2在每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素质和以往存在的问题,着重抓好体育课的教学和运动训练两大方面。

一、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对每一个年级进行认真的备课。备课中做到有全学年的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和每一节课时的详细,重、难点分明,每一节课都安排素质练习和队列练习,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还有就是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惊醒理论学习,研究课时的进度和各项训练几乎,重点抓好哪几项运动项目等。

二、抓好每个班的队列联系和广播操,加强纪律性,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对各个年级的教材内容都有不同的要求,要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例如在一、二年级的广播操教学中,如果让学生整节课都学习广播操,学生酒会觉得烦躁,纪律就会松散,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一特点,在每学完一节广播操后,就进行一些有趣味的游戏活动或给学生放松时间。让学生在活泼和欢快中活动,忘却疲劳而积极地学习。这样既达到学习目的又能得到了锻炼。

三、抓好三至六年级的体育达标工作。在第一学期安排50米跑、投掷垒球和耐久跑三项的达标考核。对成绩差的同学,重点辅导,争取每一个同学都通过达标。同时,完成了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工作,大多数都得到了良好以上的成绩,没有出项不及格现象。

四、抓好课余练习工作。这个学期继续抓好举重队、田径队、游泳队训练的同时,还多搞了一项跆拳道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做到严格要求,刻苦训练,两个体育老师分工合作,共同把成绩搞好,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和学校领导的关心下,举重队参加全市举重赛,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区体育局的一致好评;跆拳道方面,我校运动员李晨到香港参加比赛,也获得了好成绩。另外,我校这学期还重点抓好广播操、队列的训练。为了提高广播操和动作质量,举行了班级广播操比赛,收获很大。同学们都比平常作的认真,动作到位。三、五年级的同学坚持每天下午操练,队列练习也有很大的进步。在市一级学校的广播操、队列比赛中获得了好评。

体育组个人工作总结模板3本学期,体育科组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主管校长和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体育科组同事的通力合作下,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训练和比赛工作;第二课堂组织工作;以及校运会田径赛、毽球赛、击剑赛的组织工作;和学校的群体体育活动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教学方面。

按科组计划,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高中教改方面,积极提供场地整改计划,在学校校长亲自过问下,完成了在有限场地扩展活动空间的方案,迈出了分项教学的第一步,高中备课组长陈厚武老师和高中任课教师一道出台了分项教学的教学单元计划,使教改步伐加快了。本学期,崔伟东老师执教的分项教学课《篮球移动技术之变向跑》获得“20--年番禺区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观摩交流评比活动”省一级学校组体育课评比二等奖。初中部在备课组长杜强老师的带领下,认真执行科组学期计划中“利用体育课加强学生田径基础素质练习”的意见。在整个学期中落实执行,教学效果良好。杨值葆老师的校级公开课也获得科组好评。

2、第二课堂与学校集训队高度结合,以第二课堂活动的精英组织学校各项代表队,同事,用这些骨干以点带面开展学校的群体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本学期以我们学校各项代表队为主参加的番禺区中学生运动会各项比赛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中以黄为文、陈浩老师带领的毽球队获得了番禺区中学生运动会毽球比赛高中女子第一名、男子第二名、初中男子第三名、女子第六名。以陈厚武、崔伟东带领的足球队获得了番禺区中小学生运动会足球赛高中男子组第七名、初中男子组第五名。以陈厚武、崔伟东、陈浩老师带领的游泳队获得番禺区中小学生运动会高中组男子第二名、高中组女子第三名、初中女子组第三名、初中男子组第四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以杜强老师带领的象棋队获得番禺区中小学生运动会象棋赛男子高中组第二名、高中组女子第五名。以杜强老师带领的乒乓球队获得番禺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乒乓球赛单项名次多个。以陈浩、董学明、陈芷君、陈厚武、崔伟东、杨值葆老师带领的田径队获得了番禺区中小学生运动会田径赛高中组团体总分第六名。

3、本学期我科组成功组织了学校校运会田径赛、毽球赛和击剑赛,丰富了学校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同学们的健身意识和竞争意识。

这学期,体育科组花了较长的时间在课间操纪律和质量整治方面,收到了一点效果,在大课间活动组织方面我们也做了详细的计划,在黎校长的亲自组织下,我们的大课间已有模式和规模,有经验在以后的课改中分步实施大课间活动,使大课间不停留在表演的阶段,而是用到点子上。本学期我校的大课间活动获得“20--年番禺区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观摩交流评比活动”大课间评比省一级学校组一等奖、课间操二等奖。

4、学校体育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校校风校纪和荣誉的重要工作,相信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体恤安抚下,我们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体育组个人工作总结模板4本学期,体育科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在期末到来时,总结成绩,找出不足,力争再创佳绩。

一、教学工作

我们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针对我校的场地设施条件和特点,每位教师认真制定年度教学计划,并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1、课堂以课题研究为理论依据。

所有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并健康地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2、分层教学,各尽其能。

我校的体育教师工作分配按照其自身特点进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系统地划分了三个层次,按照学生运动水平等级划分。这样的划分,充分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受益。

3、科研兴教。

科组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大力开展间周一次的科研学习。在研究中结合课堂实际找到问题,并在随后的课堂上进行探讨解决。实践下来,科组教师在科研中尝到了甜头。在课堂深受学生喜欢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在科组中已经达成共识。

二、体育活动组织工作

本学期,我校根据学生需要,举办了两次大型活动。

1、六年级“福民杯’篮球赛。

学生在整个的比赛中,参与热情高,由于活动组织的成熟,学生们都是亲自参与整个活动的组织、竞赛。学生在比赛中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六年级四班夺得了本年度的冠军。

2、全校性质的“第--届广播体操”比赛。整个活动得到了学校所有班级的响应,并加大训练,确实提高了我校广播体操的整体水平。

3、开学初新操推广。

在所有科组老师的努力下,所有班主任配合下,开学初我们顺利实现了“七彩阳光”广播操的推广。

三、训练和比赛工作

开学初带领学生进行田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努力做好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尽量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为今年11月份区里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做好准备。

体育组个人工作总结模板5在本学期里,体育科组工作在区教育局和学校的总体布署下,在学校行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7号)及上级有关学校体育工作文件精神,进一步着力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密切结合我校体育发展改革的需要,以优化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为目标,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调动各方因素,凝聚各方力量,使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新的提高。在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教育的实施,抓好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业余训练,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工活动,使我校体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师生的身体素质,健全了学校体育教学制度。现就本学期我校开展的体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

体育科组全体教师能认真研究贯彻执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新型、现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体育科组全体教师在教学中能以体育与健康的理念规范自己,平时能认真加强体育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教科研意识和气氛浓厚,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科组还组织教师参加排球、毽球活动的学习,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组教师能认真做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在区第六届运动会举行之际,我校的毕健邦、梁基、麦俊涛、刘华鉴、曾德卓、植国俊、谢燕文等七位科组老师入选了区教育局代表队,将参加本次运动会的比赛。

二、常抓不懈地推动“二操一活动”。

有序开展学校“两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由罗小娟老师负责的广播操做到了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

三、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争创体育项目特色。

本学期我校依然以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以竞赛促活动,以活动促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学期我校新华中学篮球俱乐部在曾德卓、刘华鉴老师的认真负责下,开展了丰富的篮球活动,提高我校学生在篮球项目上的知名度。在我区的几个完全中学中,各校的学生都以我校作为竞争对手,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篮球水平。而通过竞赛,也充分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大地提高了我校学生的篮球竞技水平。本科组老师在组织好各年级学生比赛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的体育锻炼,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新华中学第一届学生三人制足球争霸赛在6月初举行,本次比赛共有10支队参加,有效提高了我校学生的足球水平;在20--年6月我校参加区中学生乒乓球比赛中,陈锐、俞奥光分别获得了男子第一、二名;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并代表花都区参加7月份举行的广州市“市长杯”总决赛;由植国俊老师负责的我校青春健身操比赛参加了花都区比赛获得了第五名的成绩,并代表区教育局参加广州市20--年9月18日举行的总决赛;由孙伟老师负责的羽毛球队参加花都区的“市长杯”羽毛球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男子获得高中团体第三和第四名,女子获得高中团体第二和第三名,男子个人第三和第六名,女子个人第三、第五和第六名。

四、继续加大体育训练力度,积极备战体育高考。

在本学期里,高三级由刘锦初、麦俊涛两位老师负责体育高考生的训练工作,高一级和高二级也在本学期进行了体育训练。三个年级的老师在带领高考体育生中坚持不懈进行日常训练,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按时保质抓成效。在20--年的体育高考中,由刘锦初、麦俊涛两位老师带领的高三体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双上线体育人数达到了10人。

五、重视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新课程。

根据教育部----年印发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器材的配备,建立了体育器材管理制度和使用借还制度,并切实落实体育室器材出借登记、管理制度。根据区体育局的要求,我校被列为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学校之一,并成立了向社会开放管理领导小组专门对我校的体育场地进行管理。

六、教工活动。

体育科组在开展学生课外活动的同时,大力开展教工体育活动。经常组织外单位跟我校的教职员工进行各项体育友谊赛,在4月我体育科组经学校工会同意举行了“校长杯”教职工排球赛,有效地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业余时间,提高教工的体育锻炼意识。

高中第二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x班的班主任工作,这个班有40位成员组成,这是一个快乐、和谐的大家庭,我们班级的口号是:尽我所能把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得一丝不苟。一学期来,孩子们家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成长着。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认为这几点做得比较到位:

一、摸清学生家庭情况。

40个孩子中,目前了解到离异一个xxx,丧父一个xxx,寄居在叔叔家一个xx(父母在外地打工),一直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的一个xxx(父母长期在外),孤儿一个xx(现已为他申请特困户补助)。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分别以不同方式予以谈心、照顾。

二、组建班干部队伍。

在开学初期根据观察、推荐组建一支班干部队伍,并通过班干部回音明确班委会成员的具体分工。为了让班级跟利于管理,班干部队伍设置细密,譬如设置保安委员、信息委员、保洁委员等,为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锤炼,实行值周班长,每天两个一男一女,协助班级管理,负责餐桌检查。(班主任工作 banzhuren.cn)同时考虑到为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班级管理,以主人翁之态投入初中生活,设置多岗位,多分工,力求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尽量不使岗位重复。为建设良好班风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

记写《班级日志》,每个班干部记一星期,每星期二宣读《班级日志》,或表扬或指正,或当堂提出整改策略,或有班干部会议商讨,班干部定期召开会议,商讨班级事务,班主任全力支持、提供支援。

班干部根据不同分工,对全班同学依据《班规》进行考核,一星期一次,最终由副班长丁青统计。考核分是评定达标生、各级各类先进的依据。

三、抓好常规建设。

重视开学一个月内的常规教育。开学第一周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及《xx中学行为规范达标生》及《开学第一课》等。第二周继续抓好常规教育,进行常规训练,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第三周加强课堂纪律教育,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做好值日、值周工作。第四周继续抓好常规教育,并对开学一个月的常规情况进行总结。对政教处执行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测试,严格把关,xxx、xxx两人补考。

平时,结合《班规》,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努力解决,并通过《家校联系册》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在各项常规检查中,全部通过。其中多次拾金不昧,上交政教处。

四、加强家校联系。

现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成功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因此除了用好《家校联系册》,通过反馈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包括电话联系外,在开学初---《致xxx班家长的一封信》---真诚地取得家长最初的支持。第一次月调研后,发《xxx班家校联系一》,里面除了月调研成绩反馈,还根据开学一个月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评语式反馈。期中月调研后,发《xxx班家校联系二》,里面除了月调研成绩反馈,还根据半个学期来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语式反馈。期中月调研后,为更好取得家长支持,更深入了解学生,进行了家访,共访了12户学生,发现和解决了不少教学教育存在的盲点、问题。

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全班成绩在逐步上升,合格率在提高,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在养成,日常行为在进步,个人主义在褪减,互帮互助,集体主义思想在增强。运动会总成绩获第二,女子接力赛第六,男子接力赛第二,50米迎面接力赛第一;元旦文艺演出课本剧《xxxx》获校三等奖;黑板报多次获一等奖、二等奖;xxx获校作文竞赛一等奖、区三等奖,xx二等奖;值周工作受到表扬;学生好人好事、拾金不昧等,两次进行捐款,第一次218元,第二次545元。。

还存在的问题。

冒尖学生不够,班干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中第二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口容量 经济增长 产业升级 就业增长弹性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汉森认为,促成经济进步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发明、新领土与新资源的发现和开发、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人口增长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越发达,人口增长的基础就越牢固;另一方面,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小基数下的适度人口增长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过度的人口膨胀则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经济增长对人口容量的影响

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到2000年,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多692万人,净流入长三角人口10年间增长18倍。

事实上,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两者是复杂多变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总人口增长较慢而GDP增长较快,到1985年后,二者呈现出同向关系。类似情况也可以从在业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系数中得到体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业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出现了负相关,当时大批外地劳动力返乡,在业人口出现负增长,但经济依然保持相对高速增长,直到2001―2002年,在业人口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才重新回到同方向变化。然而,就总体而言,从1978-2002年,无论是总人口增长还是在业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本文将1978年到2002年主要年份的在业人口和GDP总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稳定在0.99以上;将总人口与GDP总量进行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高达0.83―0.89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产业升级对人口容量的影响

根据钱纳里的标准,2002年,长三角人均经济水平为5258美元(PPP价格),处于工业化的初、中级阶段之间,江苏8市和浙江7市大致处于这一阶段,唯有上海市人均经济总量以常住人口计算为7458美元(PPP价格),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后期,而我国则为3920美元(PPP价格),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2002年长三角经济发展阶段处于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第一产业占GDP的6%,低于标准水平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52%,与标准水平一致;而第三产业为42%,高于世界平均2个百分点。

从分地区看,浙江7城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43%,比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标准8%高0.43个百分点,与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占GDP6%的水平高2.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低于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标准水平2.36个百分点,比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高2.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标准水平低2.79个百分点,比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换言之,浙江7市的产值结构处于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但人均GDP与世界低收入国家相近。

江苏省8城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02%,比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标准8%低0.98个百分点,与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平均水平高1.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低于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标准水平1.43个百分点,比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高1.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标准水平低0.45个百分点,比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低2.36个百分点。江苏省7市的产值结构处于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但人均GDP与世界低收入国家相近。

而上海市的产业结构虽属于发达阶段的初中级阶段,但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已降至2%,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低于标准水平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标准水平高11个百分点,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1998年的平均水平相近。

将长三角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2002年,长三角人均GDP达到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我国的人均GDP经调整为1892美元(PPP),基本接近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从就业结构看,2002年,长三角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为26%,低于工业化中级阶段24百分点,比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高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为41%,比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高11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33%比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低17个百分点。总体判断,长三角都市带就业结构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与高级阶段之间的水平。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注意到,长三角都市带第二产业,无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就业结构,都高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的标准水平,这可能与制造业的世界性转移相关。

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结合起来看,长三角都市带第一产业,26%的就业人数仅创造了6%的GDP,其生产力水平低下;第三产业以33%的就业人数创造42%的GDP,落后于第二产业以41%的就业人数创造52%的GDP。这说明长三角都市带的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还不协调,就业结构滞后于产值结构,并且第一产业投入劳力多、产出少、效率低。

从纵向看,2000年与1990年相比,长三角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达12.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基本维持不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了12.35个百分点。同时,长三角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从第3位上升为第2位;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从第2位下降为第3位。按照人口就业结构模型判断,长三角人口就业结构已从传统的正金字塔型转变为过渡时期的鼓型模式。目前,长三角的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了调整与合理化阶段的任务,开始进入升级与高级化的阶段。这符合世界性产业发展规律。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人口容量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产业结构升级将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通过平衡要素在不同部门的生产率来提高社会平均生产率水平。一般说来,生产率提高较快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趋于上升,而生产率提高较慢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会趋于下降。显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本质要求,只有产业结构升级,才能获得经济学上所谓的“集约增长效应”。而且,产业结构升级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没有产业结构的升级,可持续发展只能是一种理想。

其次,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区域人口容量的增扩。如前所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使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不断减少,比重不断降低,而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迅速上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城市化水平提高。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到高度工业化阶段逐渐趋向饱和,但是,依靠科技进步创造越来越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仍然是保证人口容量扩大的基础。加上工业化中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不断涌现的第三产业门类,以及三产本身的高度化,进一步增强了吸纳劳动力和容纳人口的能力。

将1978―2002年长三角人口增长率分别与同期三次产业产值增长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1,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第一产业的产值增长速度越慢,从另一侧面说明了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低下;而第二、第三产业产值与人口增长率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9和0.60。换言之,一定规模的人口或劳动力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支撑了区域人口和劳动力的扩容,这也正是经济效率高的大城市人口集中的原因所在。

就业增长弹性变化对人口容量的影响

就业弹性系数是研究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指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其经济含义是:

经济每增长1%,就业能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就业就弹性系数不断趋于下降。索洛增长模型表明,技术进步率、资本投入增长率以及劳动与资本产出弹性均与就业增长率负相关,因为节约劳动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经济增长会产生就业挤出效应,降低GDP就业弹性。

1978―2002年,长三角都市带主要年份的在业人口与GDP总量的相关系数在不同的时期里基本保持一致,高达0.99,人口总量与GDP总量的相关系数略低于在业人口,但仍高过0.8以上;若将GDP增长率与同期在业人口增长率进行相关分析,则发现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498。这表明在过去的20多年里,长三角都市带在业人口增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但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是不确定的,有变化的。

如从1978年到1980年,或者从1980年至1985年,总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是负向关系,说明从改革开放之初,到1984年国家出台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小城镇落户政策以后的一段时间,降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的成本。

本文计算了1990年到2002年长三角都市带分产业的就业弹性,从中看到20世纪90年代,长三角都市带有资料的十二个市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无一例外地是负值,表明长三角十二个城市第一产业是劳动力输出部门。

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在长三角各城市表现不一,上海、苏州、南通、扬州、泰州等五个城市,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小于0,说明这五个城市的第二产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减人增效的国企改革效果显著,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快于在业人口的增长速度,甚至出现第二产业的产值增长与就业人数减少并存。但浙江省有资料的六个城市中,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均大于0,尤其是绍兴市,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高达0.3,宁波、嘉兴和舟山市就业弹性均高于0.1,与江苏、上海的负弹性完全不同,这说明浙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劳动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有力地缓解了就业压力,这可能与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有关。浙江第二产业发展仍不充分,随着世界制造向第三世界的转移,浙江民营经济必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生增长点。

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除南通市为负之外,其余市均为正,其中绍兴、杭州二市超过0.4,上海市和湖州市的就业弹性均超过0.3,说明这些城市第三产业成为就业的新增长点,这符合世界产业结构发展的规律性,而且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在业人口的比重滞后于产值结构,未来吸收外来人口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将主要是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