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年度工作计划(精选5篇)

  • 医院感染年度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 关键词 ] 医院感染;ISO质量管理体系;院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065-02 如今,全世界对质量的认识逐渐增强,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化标准组织(ISO)ISO9000系列标准,在各国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

医院感染年度工作计划(精选5篇)

医院感染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武警天津总队医院,天津 300162

[摘要] 目的 探讨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5月ISO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情况,评估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调查医院管理感染满意度。结果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2013年分别达到89.1%、96.3%。结论 建立ISO 标准质量管理体系, 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反馈及持续改进的原则, 促进了各项感染工作严格执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

关键词 ] 医院感染;ISO质量管理体系;院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065-02

如今,全世界对质量的认识逐渐增强,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化标准组织(ISO)ISO9000系列标准,在各国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统一了质量原理、方法及各质量术语的概念,让其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1]。目前世界范围内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已成热门课题,关系着医院感染的控制和医疗质量的发展。医院感染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个由全院共同管理、完善的体系[2]。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的感染管理,我院引进ISO9001:2000 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 建设有效的管理机构

1.1 感染管理委员会

我院成立以院长直接领导的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全院感染管理规程、管理制度、感染管理规划,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实施;审定全院感染管理计划;根据相关卫生标准和医院感染的要求,对现有设施进行升级,提出指导性意见;定期召开研讨会,协调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要课题,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1.2医务管理部门

协助组织医技人员进行院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出现医院感染时,在医院统筹安排下,对感染者采取有效地治疗,需隔离患者立即隔离;监督医技人员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药物使用原则、医疗用品管理办法的要求。

1.3 护理管理

协助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面的培训;出现医院感染时,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指导、监督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护理技术操作。

1.4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需要负责全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监督和管理全院的感染防控环节。其职责包括:根据有关法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拟定工作计划,并对各部门感染管理组织落实,监督和评估;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考核;对医院出现的感染,及时上报,查找源头,提出并实施控制措施;参与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器械的管理。

1.5 药剂科

对本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定期总结分析,并全院通报;监督临床医护人员严格遵照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和管理办法;出现医院感染后,对其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备案,保存完整采购信息、输送渠道及药品信息。

1.6 检验科

负责全院常规微生物的检测;医院感染病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向全院公布;对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供帮助。

2 过程管理

根据预先制定的院感控制计划,具体流程如下。①感染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目前的医院感染管理状况进行总结汇报,详细落实下一个月的医院感染计划和目标,重点讨论解决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大事项。②医院感染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对各部门、各科室进行评分,作为工作质量考评的依据。③每月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部门、上报率及漏报率,进行发病率、感染部门、漏报率监测, 以及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④对每一项防控措施及实施情况做好文件记录,完善保存。⑤分析和持续改进医院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以减少医院感染对医疗质量的影响。⑥回顾2010年5月—2013年5月2010—2013年ISO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情况,评估近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调查医院管理感染满意度。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医院感染管理满意度

如表1所示,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2013年分别达到89.1%、96.3%。

4 讨论

4.1 临床效果评价

我院按照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贯彻以患者为中心,预防为主,突出责任管理,细节探讨,持续改进,强调各科作用的管理原则[3]。以监测为基础,预防为目标,及时上报病治疗为手段,有目的的开展工作,切实有效的保证医院感染防控任务的完成。研究结果显示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2013年分别达到89.1%、96.3%。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的提升,体现了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提升医疗质量上的作用。当将医院感染任务落实到科室人员时,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好手中的工作,提升感染防控的质量。切实降低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不满意后,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减轻医患双方的负担[4]。

4.2管理效用评价

4.2.1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的提高全院深入贯彻以患者、医护人员、职工安全为中心的理念,医院感染管理不仅需要关心患者、医生、护理人员、职工,还需要将其工作环境作为关注的对象[5]。本院通过职业安全知识教育、技能培训及关注病人,提供专业防护用品,遵循职业暴露的规程,患者、医护人员、职工在有效保护自己的同时,拉近相互的距离。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时刻记着医院感染的要求,从细节做起,封闭医院感染的途径,最大可能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4.2.2 医院环境改善,形象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体现在院内感染率的下降,更体现在医院整理管理水平的提高[6]。将ISO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我院后,除了感染质量的提升,还体现在医院环境的改善。医院的病房得到改善和美化,医疗废物、废水排放更加规范、快捷,室内空气、物品的清洁及时守时,医院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4.3实现由经验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

经验管理往往会导致医院管理的随意性、盲目性,出现用力过度或用力不足,医院领导不支持,员工不配合。依法管理后,我院感染管理的职责明确,操作技术规范,标准统一,管理措施做到有章可循、责任到人。院内各部分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以各项法规实行管理。

4.4贯彻预防为主

医院感染管理环节众多,以往的管理以终末监测为目标,忽略了流程管理,无法突出感染管理的重点[7]。本院以预防为原则,分析医院诊疗过程的主线,确定医院感染的重点,并对可能的环节实施监控,专人管理,实现了事后管理变为事前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

[

参考文献]

[1]曹荣桂.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7-248.

[2]谢艳群.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效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79-2280.

[3]杨贤云,梅正平,郭延萍,等.精益管理在地市级医院手术室流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26-27.

[4]吴安华.提高常规手段执行力应对超级细菌挑战[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1):1-3.

[5]胡必杰,宗志勇,顾克菊,等.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2-125.

[6]林春莲.护理管理在临床科室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J].当代护士,2012,4(5):173-174.

医院感染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今年3月分我院重新调整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以领导班子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完善了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多科室协调和配合时,及时汇报分管领导解决问题,在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倡议下和院领导的支持下,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制订了严厉的奖惩办法。

二、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工作制度

我院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立有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医护办具体负责院感各项工作组织实施,制定有《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无菌操作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

三、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加强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树立医务人员无菌操作的观念和职业安全防护的意识,对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有重要意义。我院根据3月份制定的培训计划,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员院感知识培训,并在培训后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2017年共开展专题院感培训四期,全员医护人员全部参加。

四、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我院认真落实先清洁后消毒的基本要求,加强对诊室及物品卫生。每天由各科室人员对诊室及物体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晚间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物理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同时对发热、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严防生物感染。医疗物品与污染物分开放置,擦拭用品用具做到分类分区。

五、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我院每月根据院感检查标准对全院各科室,尤其是口腔科、妇产科、护理部化验室等重点科室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帮助其发现问题,希望工作中进一步整改。

六、做好消毒及无菌物品的储存管理

各类医疗物品按规范摆放整齐,严格分开无菌、非无菌物品,并标记清晰。对一次性无菌物品集中定点、分类存放,遵守消毒、无菌物品使用的有效期。碘酒、酒精密闭保存,开启有效期≤7天。棉球、棉签、纱布等使用小无菌包装。

七、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定了医疗废物收集、回收、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及医疗废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我院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每天由卫生员负责将医疗废物存放在指定区域,并设置有明显的危险警示标识。定期由医疗废物环保处理公司回收,做好交接登记记录。

八、存在问题:

1. 虽然每季度定期培训,按流程做到签到、培训、考试、总结,但是参会人员很快就能把培训内容忘记。

2. 每月对重点科室院感质量检查,检查发现的问题有些硬性条件(房屋布局、人员配备)无法整改,且检查结果只是口头告知,无纸质反馈。

3. 有些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控制意识薄弱,对医院制定的消毒隔离、手卫生及自身防护制度和措施不能遵照执行。

4. 本人因知识量有限,在工作中面对疑问无法进行全部答疑,甚至是错误解答。

九、明年院感工作计划:

1. 存在问题进行逐步整改到位。

2. 对未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并整改。

3. 结合我院具体实际情况从新制定重点科室院感考核指标。

4. 抽出空闲时间进行院感知识学习,增加知识储备量。

十、明年院感培训计划:

根据去年我院院感培训计划及反馈信息,结合实际情况我拟制定明年院感培训计划,如下:

时间

地点

参会人员

主讲人

培训内容

第一季度

会议室四楼

重点科室人员

张立龙

重点科室院感考核指标

第二季度

会议室四楼

全体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

张立龙

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

第三季度

会议室四楼

全体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

韦守华

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四季度

会议室四楼

全体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检验科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5650人,检验科医护人员19人,其他接触频繁科室人员58人,保洁人员8人,共计5735人。其中男1863人,女3872人;年龄0-53岁,中位年龄27岁。

1.2 方法

通过收集检验科采集标本患者信息,对比医院感染发生记录,并将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对发生医院感染的人员进行感染溯源,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分析

数据用SPSS17.0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用率或相对比表示。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间分布

调查的5735人中,共发生医院感染123例,感染发生率2.14%,其中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度分别发生32例、38例和53例,发生率分别为1.86%、1.97%和2.55%,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间分布

2.2 医院感染人员分布

调查的5735人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1例,感染发生率1.96%,占感染人数的90.2%,检验科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36.8%,占5.7%,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6.9%,占3.3%,保洁人员感染发生率12.5%,占0.8%,见表2。

表2 医院感染人员分布

2.3 医院感染途径分布

发生感染的123例中,57例来自血液感染,19例来自粪便感染,33例来自其他体液感染,14例来自试剂及其他感染,见表3。

表3 医院感染途径分布

2.4 感染性疾病分布

发生的医源性感染中,共观察到7大类感染性疾病,其中4大类肝炎共计发生96例,占总感染人数的78.0%,其分布见表4。

表4 医院感染感染性疾病分布

3.讨论

本次回顾性调查发现,我院检验科2012-2014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4%,感染发生率低于全国医院平均水平[3](2001年5.2%,2003年4.8%,2005年4.8%),这可能和近年来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提高有关,与其他报道接近[4]。2014年比2012年和2013年其感染发生率反而有所上升,说明我院在防控医院感染方面还有很多漏洞,应当引起重视。

我们在调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同时,也结合专家咨询、自身纠错、征求患者意见等,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总结如下:(1)检验科使用面积严重不足,分区、布局不合理。我院检验科总面积不足60平方米,近年来病人数量急剧增加,而医院整体用房面积没有扩增,使检验科使用面积不仅未增加,反而压缩部分空间用于其他用途,导致空间狭小,通风不畅,细菌滋生等;功能性分区不明确,由于总面积小,各区域分区不明,尤其是污染区和清洁区无严格界限,容易导致交叉污染;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医院的检验科布局近20年来未作修正,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医疗服务的需求。(2)检验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由于我院并非大型医院,同事间关系较为密切,各科室人员互相“串门”现象普遍存在,而检验科部分区域属于生物危险区,其他科室人员原则上不能进入,尽管制定了管理规范,但碍于情面并未阻止其他科室人员进入,有时连患者也能顺利进入,管理松散,并未将实验室管理规范落到实处。(3)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漠。作为专业医护人员,深知医院感染的危害,大多数医护人员却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淡漠,医院也未经常组织防控医院感染的专业培训,医院上层管理人员只注重效益,并不关心技术科室的管理,导致工作人员不严格遵照标准规程操作,极易造成锐利器皿和器械划伤,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4)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当。检验科的医疗废物较多,排泄物容器、一次性采血器械、残留样品等都可能带有致病菌或病毒,采血器械中还有锐器,容易导致划伤。本次调查发现保洁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12.5%),这可能是因为保洁人员多数没有医学背景知识,尚无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意识。医院虽有特定的区域进行废弃物及污染物的处理,但工作人员图省事,对于废弃物和污染物随便处理,出现卫生死角,造成污染物的堆积蔓延,使清洁区退缩,如若消毒不当,造成污染区扩大。

鉴于目前防控医院感染形势的严峻性,我们结合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关报道[5,6],提出如下防控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1)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问责制,科室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发生医院感染后对责任人进行处罚,起到警示作用。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程序、安全操作标准流程等,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应急处理预案,建立病原微生物的标本采集、运输、储存、使用、销毁的标准流程,在实践中逐步完善。(2)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功能性分区。因目前条件所限,在不能扩大使用面积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功能分区预防感染。明确划分三区、三通道,使人流、物流分开;配备空气消毒器和生物安全柜等;安装感应式水龙头,提供速干手消毒剂和抗菌洗手液等;改善采光条件,减少锐器划伤;加强房间通风和清洁消毒,防止病菌滋生。(3)增强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认真学习并落实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培训,提高自身防控感染的意识;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在进行操作时,穿防护服、戴护目镜,避免接触患者标本导致的感染;生活和工作共用物品应注意消毒并加以防护,防止被污染;对传染病患者的标本必须进入生物安全柜操作。(4)加强医疗器械及废弃物的处理。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室消毒,明确消毒方式和消毒次数,对不同分区采取不同的消毒方式;严格管理实验室内的无菌环境;严格区分生活垃圾与医疗器械、废弃物以及污染物;禁止随意处理废弃物,对医疗器械、废弃物以及污染物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Jin YH,Gong JH,Quan LF. The effect of fiber bronch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tracheotomy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 2010,16(5):539-541.

2. Xiong CL,Liu HL,Chen WG.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in clinical laboratory.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2010,20(15):2280-2281.

3. 宋璇.某县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和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分析[D].泰山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4-5.

4. 魏世刚,汪亚丽,张姚.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72-474.

医院感染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预防 医院感染 方法

医院感染已经是现代医院管理和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1]。我们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进行了有效性的预防和控制,常用的几种控制措施如下。

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医院感染三级网络。①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分管医疗副院长负总责。成员由各临床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组成。工作职责是对医院感染控制科制定的全院性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进行审议,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重大事项。②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科,科室配备主任、护士长等相关专业人员。③各临床科设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医院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分工负责,层层把关,相互制约,彼此督促的三级管理组织及网络体系[2]。

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防控感染的工作范畴。为便于全院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每名医务人员配发1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各科室、各专业配发《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专业书籍,明确了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医务人员做到了有法可循、有章可循,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有章不依的现象。

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意识。①加强学习,让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②以考促训。医院按专业划分,每半年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将考核成绩与《医院岗位目标责任制》中奖惩条款挂钩。③组织院感知识竞赛,掀起重视医院感染工作的氛围。④转变领导观念,建立一流的层流手术室,改善手术环境,降低手术感染率。

强化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队伍人员的专业水平[3]。根据医院实际,制定出周密的医院感染培训计划,定期对全院临床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各类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规范性培训。对刚分配新上岗的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为期1周的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为做好医院感染工作打牢理论基础。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定了切合医院实际的《抗生素管理制度》。①提高病原学的送检率和培养的阳性率;②规定使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病原菌的特点和细菌室的药敏结果,根据患者病理、生理等状况,选择不易产生耐药的抗生素;③严禁滥用和频繁更换。④制定有个体差异性的给药方案,注意用药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加强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①供货厂家的资质论证,由药械科统一采购,供货厂家“三证”齐全。②进货验收,专室储存。③用前检查。④用后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社会。

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力度。自2005年我们将医院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工作交地方疾病控制中心承担,医院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效果比较满意,达到了预期目的。

加强中心供应室的管理。为了使中心供应室达标,我们建立健全了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供应室的区域划分;按医院感染要求,对照供应室建设标准进行整改,投资近百万元更新消毒设施,完善了监测手段,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盖显英,王成玉,黄英华,等.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265-1267.

医院感染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依法行政,强化准入管理

认真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云南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云南省医疗机构审批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2011-2015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相关医疗机构管理政策法规,切实做好医疗机构的审批管理工作。一是举办昆明市医疗机构审批管理法规政策培训班;二是及时转发《云南省医疗机构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并提出有关工作要求;三是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关于“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的政策要求,及时我市调整诊所设置审批有关政策;四是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法规、部门规章开展医疗机构审批管理。今年截止11月底,对省级审批的6家医疗机构提出初审意见,市级设置审批医疗机构29家,回复县区医疗机构备案46家,市级执业登记医疗机构20家、变更64家,校验49家。

(二)组织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

为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我市医疗机构的服务环境、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卫生计生委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积极组织我市医疗机构开展进一步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一是在年初的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对我市开展进一步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二是制定印发了《昆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进一步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在方案中明确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工作目标;三是为解和掌握我市医疗机构开展进一步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进展情况,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组织专家对9家市级直属医院和14家县区级医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

(三)继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继续组织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其中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病种数均符合要求(三级综合医院40个病种、二级综合医院10个病种)。如市延安医院截至今年11月底,共有61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其中进入路径病例数、完成路径病例数和变异病例数分别为769例、714例和55例;呈贡区人民医院截至今年11月底,共有10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其中进入路径病例数、完成路径病例数和变异病例数分别为214例、198例和16例。

(四)强化临床药事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等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促进我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及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机构规范用药和合理用药水平,积极开展药事管理工作。一是先后举办了《昆明地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培训班》、《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全程质量控制规范化培训暨全市医疗机构药房负责人及骨干药师培训班》、《药品风险管理与临床用药安全研讨暨“汇聚药师爱的力量”安全用药科普骨干培训班》、《等级医院评审—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培训班暨医院发展人才培养项目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班》;二是建立昆明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质量体系和昆明市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质量控制体系;三是组织昆明地区优胜杯药师技能大赛参赛选手遴选工作,派出优秀青年药师参加省级、部级竞赛工作;四是组织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整治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如市一院和呈贡区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要求(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0%、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0%)。截至2015年11月底,市一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21%、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7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7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8.99DDD、︱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0%;呈贡区人民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4.71%、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9.19%、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3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6.32DDD、︱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6.95%。

(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水平

积极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省卫生计生委对医疗机构感染预防控制的相关要求,加强全市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管理。一是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防控,尤其是冬季春节易发的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救治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成立了昆明市传染病医疗救治专家组名单,并对医疗机构开展了明察暗访;二是组织了针对埃博拉出血热、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知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专题培训;三是委托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与全国儿童医师协会、市儿童医院联合举办2015年第五届全国儿童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暨昆明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实用技术培训班。

 

(六)积极参与医改相关工作

1.制定《昆明市疾病应急救助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疾病应急救助文件精神,起草了《昆明市疾病应急救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在多次征询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召开讨论会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昆明市疾病应急救助实施方案》,现相关部门已会签完毕,正在印发之中。

2.制定《昆明市2016-2020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一是完成了昆明市截止2014年底的医疗机构资源现状调查分析工作;二是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原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起草了《昆明市2016-2020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征求意见稿)》;三是将根据省卫计委即将出台的《云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2016-2020 年)》,对《昆明市2016-2020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广泛开展征求意见,并争取在《云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2016-2020 年)》出台后,及时《昆明市2016-2020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向社会公布。

(七)积极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1.召开全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会议,会上对全市的全市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做出了安排和部署。

2.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均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本专业质量控制工作。一是上报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二是开展培训,如市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在富民举办了《基层医疗机构基层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培训班》、市病案质控中心举办了《病案管理质量提升与病案信息利用培训班》、市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举办了《昆明市第二届危急重症诊治新进展暨急诊护理安全培训班》等。三是开展现状调查工作,如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开展了市县区医院、部分民营医院开展2015年度现患率调查、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开展了针对部分综合性医院检验科的临床检验质量现场调查;四是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如市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开展了2015年全市病理科质量控制督查工作、市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开展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专项督导检查等。

(八)积极参与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工作

积极参与组织3起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任务。一是积极参与协调“3.04”昆明市官渡区东盟联丰商贸中心火灾烧伤患者的医疗救治;二是组织协调“4.25”东川因民镇联盟村黄草岭1786矿炮烟中毒事故患者的医疗救治;三是参与晋宁晋红高速隧道塌方事件被困工人医疗救治。

(九)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及信访督办件办理情况

一是完成10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的书面答复、面商工作。二是按时完成了3起“市长热线办”交办件的答复。

 

二、2016年工作计划

1.继续组织医疗机构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并于10月份组织督导检查。

2.按省卫生计生委要求,启动二级甲等医院以下等级评审。

3.8月份组织开展民营医院医疗质量的督导检查。

4.依托全市26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继续开展医疗质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