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人才工作计划(精选5篇)

  • 建筑企业人才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工程项目进展管理的三个重点 在建筑工程的项目进展管理中,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人力是指参与到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督等一系列工作中的人力资源;物力则主要是指建筑施工阶段所需应用到的所有施工材料;…

建筑企业人才工作计划(精选5篇)

建筑企业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国际建筑承包商的进入和国内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工程的质量成了施工企业赢得用户,获得良好信誉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质量就没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抓好质量才有出路。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落实八项制度和八项管理,加强工程项目文明施工管理是搞好工程质量的基础。

一、工程项目进展管理的三个重点

在建筑工程的项目进展管理中,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人力是指参与到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督等一系列工作中的人力资源;物力则主要是指建筑施工阶段所需应用到的所有施工材料;财力即资金,也作项目资金,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以及施工支出费用等。

1、人力资源管理

在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是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能正常、有序、安全施工的重要前提。人力资源的使用关系到工程责任制度的落实,人力资源的使用数量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支出。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从项目的选址,到项目建成后的验收,乃至工程的后续使用,其整个过程内的所有操作都需要依靠人力资源去完成,可以说,人力资源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领导角色。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制定实际可行的资源节俭和使用计划,使所聘用的人力资源在满足工程建设和施工进度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潜质和能力,提高其工作效率,促进建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而对于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配置具有较强工作积极性,能干、肯干的人力资源,并保持班组的工作激情,使其拥有超额超量完成任务的可能性;二,建立并完善奖惩机制,利用激励和惩罚两种手段来激发工程建设人员的积极性;三,保持工程施工班组的稳定,减少班组内部人员的流动量,防止班组成员的频繁调动等等。

2、材料管理

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材料管理是对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场平地起高楼,从无到有的建设活动,其施工时所需要的所有建筑施工材料都需要企业从其他行业购买成品,或购买原材料通过自制后而得到,而在其购买成品或购买原材料的时候,都将面临着大把的经费支出。由此可以看出,做好工程施工中的材料管理工作是控制企业经费支出,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在材料的购买、置办、保管以及使用等环节严格化材料的管理工作,既可以节约建筑施工材料,避免材料的浪费,又可以节约施工材料的购置费用,减少工程项目的成本支出。

3、资金管理

资金是项目运转的血液,没有资金就没有项目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资金是管理的重点。资金的管理,首先根据施工合同、承包造价、施工进度计划、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材料供应计划等编制项目年、季、月度资金收支计划,报请企业财务负责人批准并监督实施。为了加强资金管理,公司设立分项目的专用帐户,所有资金的收支均按财会制度的要求,由财务部门运作,项目部为了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资金管理做好三抓:一抓好项目资金的收入管理,保证资金收入及时足额到位,同时做好分期核算、预算增减、竣工结算等。二抓好资金收入的同时抓“节约支出”,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支出进行严格控制,坚持节约原则,保证资金支出的合理性。三抓“防范风险”,对项目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合理的预测,对各种因素进行正确评估,最大限度地避免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风险。

三、如何做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线,做好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是保证工程整体质量、树立建筑企业良好形象的基础。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如果其所施工建造的建筑工程质量不达标,总是出现质量病害等问题,那么企业的形象必将受到损害。为此,加强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1、严格遵守施工程序

在建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之前,需要到相关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只有具备了施工许可证的建筑企业才有权利接收某一工程建设项目,才有权利进行施工建设;而不具备施工许可证的建筑企业不允许接收项目,更不允许无证施工,这是法定程序,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必须要严格遵守。此外,建筑企业在具备施工许可证的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具备了开工条件才可正式进行施工操作。

2、施工现场平面管理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总平面布置图要求搭建设施,堆放材料、构件,布置施工机具,布置道路和供、排水,确保现场施工有组织、有计划,达到施工成本费用低,管理有序,施工文明。

3、加强施工计划管理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制定月度计划,包括工程形象进度、劳动力、材料构件、机械设备以及资金供应计划,做到施工有条不紊、资源有序进场,确保施工目标实现。计划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4、加强模板、脚手架材料管理

此二项工程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结构和安全,因此就要特别重视,都要严格按规范要求安装,检查验收合格后,脚手架才能投入使用,模板才能浇注混凝土。

5、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和现场电气线路,关系到施工生产进度和施工安全。严格按机械操作规程操作,严格按照施工用电规程架设电气线路,并坚持经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注意经常维修保养,确保完好。

6、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实现文明施工

随时清理工作面,保持现场整洁施工中,工作面上有落地灰,落地混凝土和落地的零星材料,做到及时清理回收、及时利用。有些零星材料暂时不能利用的,也要堆放在指定地点,始终保持工作面和整个施工现场整洁,实现文明施工。实现安全文明施工,不但可以节约材料,保证质量、安全,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职工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激发其劳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所以抓好文明施工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抓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就必须从人力资源管理、材料管理以及资金管理三方面的工作入手,制定一套可行的、节约资源的人才使用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规范化施工现场材料的选取,控制好工程造价,只有做到了如此,才能从大体上实现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可靠,在保证建筑工程具有优质质量的同时,为建筑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赢取更大的商机。

参考文献

1、危道军,刘志强.工程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建筑企业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2006年初春,建筑、工程等专业大专以下学历的人才在市场红火起来,市场需求较旺。国家人事部日前“全国部分人才市场供求情况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建筑、企业管理专业列招聘数量前10位。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供求比大,竞争激烈,建筑、工程等专业对大专以下学历的人才需求较旺。建筑单位纷纷表示,目前拥有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资格的一线高级人才是“一将难求”。

专业:建筑人才爆涨

建筑业近年来在全国发展迅猛,虽然在国内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业部分出现回落状况,但是以奥运会与世博会、南水北调为代表的超大型市政、能源、交通工程继续上马,和中小城市房地产项目的第二轮发展,以及国家正在进行的城镇化推进,使建筑类人才的就业指数延续往年走势,供需两旺。如果说前几年人才需求重点在各大中城市,现在已经开始出现转移到二线城市的趋势,这些地区在今年人才的需求尤为突显。

热门的建筑工程等专业供求比率为1:2到1:2.5,企业管理等专业职位需求比率低于1:2。私营及个体企业占进入人才市场单位总数的58%,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分列其后。

建筑类人才持续走高,建筑师、交通与民建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在各行业中一直名列前茅。从建筑人才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分析:建筑设计、工程项目、房地产营销策划、景观设计、装饰设计是建筑、房地产单位招聘的热点,也是重点,招聘职位量和求职人数分别比去年上升了18%和23%左右。其中房地产营销策划高级人才由于房地产行业本身的竞争加剧,对营销策划要求更加提高,促使房地产营销策划高级人才达到了一将难求的地步。同时,国家重点项目的陆续上马也使工程项目类人才成为各单位重点猎取的目标。

行业:呼唤“一线高才”

从建设部门的调研结果报告显示,一方面,建设行业高层次人才缺口大,并呈现向浙江、上海等地流失的迹象;另一方面,中高级人才在建设各部门中分布严重不均。目前,中高级建筑人才绝大部分聚集在事业单位,如规划设计、房地产、市政公用设施等部门。江苏某大型建筑企业老总分析认为,大多数高级人才青睐风险和压力小的事业单位。而建筑企业、特别是小型民营企业往往受到工程大小、缓急、效益等因素的影响,人才需求不稳定,导致专业人士不愿上一线,甚至人才外流现象的发生。不过,随着建筑企业的壮大和成熟,一批建筑企业航母还是值得这些高级人才到工程一线去搏一搏的。

按照职位需求的学历情况看,企业管理、管理工程等专业对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需求比例很高,对从业人员的最低要求也提高到了本科学历,而建筑、电子工程等专业,对学历的要求较少,本科以下学历人才占了需求半数以上。

在建筑企业用人单位的职位需求中,需要研究生学历的占9.3%,本科学历的占40.5%,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50.1%,招聘单位对企业管理、管理工程、财会、外语等人才的学历要求提高,职位也大多面向高学历人才,而建筑工程等专业对大专以下学历的人才需求较旺。

企业:求才“曲高和寡”

南京海外建筑工程总公司日前还在招聘现场打出了“8―15万元招聘注册建造师”的招牌。

建筑企业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企业学院,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1]。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政策性层面的问题,而且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的内容很丰富,其中,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则是校企合作的较高层次,成立“企业学院”则是这一层次的重要标志,“企业学院”进校园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项目建设中,与特大型建筑企业龙信集团合作建立“龙信学院”,并把“龙信学院”设在校内。经过双方较长时间的酝酿和磨合,建立起了互惠多赢的“企业学院”科学管理机制,达到了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常态化。

  一、“企业学院”进校园[2]的背景

  前些年,由于企业选人的“零投入”,使得不少企业都追求高学历毕业生,这不仅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而且使一些毕业生在这些企业不能人尽其才,导致人才流出情况比较严重,不少企业深受困扰。人力资源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金字塔”型结构,尤其是施工类建筑企业,必须有大量的能在第一线摸爬滚打的“留得住、用得上、能吃苦”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每一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拳头产品和发展方向,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都有个性化的要求,通用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到了企业还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培养和锻炼过程,这不仅造成了企业较大的人力成本负担,而且毕业生一旦“出道”又可能被其他企业高薪挖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很大的被动。人才市场的规律使很多企业逐渐认识到,只有前移和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才能把本企业的文化及早灌输给未来企业人才,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才能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动向,为拓展校企合作新领域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深度合作的条件。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第三批进入国家示范立项建设单位的,随着国家示范建设项目的推进,学校与江苏省内数个特大型建筑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合作,2010年11月,催生了特大型建筑企业龙信集团的“企业学院”——“龙信学院”诞生,并落户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龙信学院”是通过校企双方协商后建立的非物理形态的教育培训组织。日常教学时,学生仍然在原班级学习,企业教学时和校内专门讲座时集中在学校或企业进行,学生管理校企分工负责。其实质是通过真正的“合作”教育来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

  二、“企业学院”进校园的条件

  1.良好的前期合作是深化合作的基础

  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必然建立在能获得切实利益的基础之上。2008年7月,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后,加大了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为此,学校专门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牵头成立江苏建筑职教集团。通过职教集团这个平台,学校与龙信集团先后多次召开高技能人才培养交流研讨会,并通过技术服务帮助龙信集团建立了建筑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培训中心,针对企业实际问题共同申报并立项了省级科研项目8项,学校向企业转让国家发明专利1项。学校每年都安排数名专业教师到龙信集团挂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企业也多次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展建筑技术、企业文化等专题讲座。近3年,龙信集团先后接收学校200多名毕业生就业,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安心龙信集团,有的已经走上了技术管理岗位,受到集团上下的一致好评。正是由于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不只是一味索取,而是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企业在合作中得到了实际利益,才视学校为真正的合作伙伴,才愿意更多地招收学校毕业生,最终把企业人才培养的重任托付给学校,甚至把“企业学院”建在校园,这是校企深化合作的基础。

  2.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是企业寻求合作的动力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都认识到,前移和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就能把本企业文化及早引入未来人才培养中,就能拥有“贴心”的优秀人才,才能赢得企业发展的主动优势。对于建筑企业来讲,过去在第一线工作的主要依赖于“农民工”,建造的常常是比较低劣的工程,而随着节能技术、智能技术、新型建材等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从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吸取的惨痛教训,国家对建筑企业的资质门槛提高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提高了,建筑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近些年十分抢手。对人才市场的理性分析和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渴求,促使作为特大型企业的龙信集团直接走进学院参与人才培养,催生了“企业学院”——“龙信学院”的诞生。

  3.先进的理念是合作的文化条件

  “企业学院”建立后,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必须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一所万人以上的学校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举办具体的“企业学院”,也必须得到相应的收益。实践证明,要实现“企业学院”的顺利、持久运转,必须有先进的理念来支撑回报和收益。

  在国家示范项目申报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在教职工中开展了多轮教育思想大讨论,形成的共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有企业的深度参与,否则,校企合作就成为一句空话。选择与知名企业举办“企业学院”,不仅可以为合作企业培养适用人才,而且可以让全校学生都能受到优秀企业先进文化的熏陶,还可以通过学生走进社会弘扬先进企业的文化。龙信集团是一个特大型企业,其建造的工程多次获得建筑业最高的鲁班奖,拥有自己多项工法,每年都投入相当数量资金从事慈善事业,集团上下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建立“龙信学院”的过程中,龙信集团的领导多次表示,不在于龙信学院的毕业生是否都到龙信集团工作,学生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缩短了今后工作的适应期,即使部分学生不到龙信集团工作,也是龙信集团尽到的社会责任。校企先进的文化理念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企业走进学校共同培养优秀人才自然顺理成章。

  三、“企业学院”进校园的工作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确保“企业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生命力的制度保证。

  1.共同研定培养计划

  学校培养“通用型”人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专业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着眼于某一专业高职人才必须达到的培养目标,能满足一般企业用人需求。而“龙信学院”培养的必须是具有龙信企业文化特质的学生,所以“龙信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在学校通用计划的基础上着眼于龙信企业拳头产品和企业文化对人才能力的特殊要求。两个方面的要求必须充分体现在一个经过双方共同研究制定的计划之中,形成通用要求与特殊要求叠加的教学计划。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主干专业课中根据龙信集团的要求增加该集团的典型工程案例或者侧重企业在建、即将建设的大型工程进行有针对性的甚至分组组织专门的专业技术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在龙信集团进行,接受龙信集团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考核;课余时间,主要安排龙信集团技术讲座、文化沙龙或集团提出的特殊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教师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派。

  2.企业独立选拔学员

  为加强工作协调和对龙信学院的管理,校企双方经过协商建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学院工作组织。龙信集团考虑到对多专业的需求和合理的人才结构,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每一个年级的5个不同专业确定150名学生进入龙信学院(最终确定的是165人)。这些人是由龙信集团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专门的班子,通过校内充分宣传、学生自愿申报、逐一进行面试、签署具体协议来确定的,学校不进行具体干涉。进入龙信学院的学生,日常教学仍然在原班级学习,企业教学时或者进行其他特殊内容教育时才集中在学校或企业进行。

  3.协同实施培养计划

  “龙信学院”培养计划中,理论教学以学校为主,企业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进度和企业的教学计划,定期指派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把龙信的文化、龙信的特殊技术要求,龙信的新技术、新工艺,龙信的已建和在建的标志性建筑特点和施工要求,利用规定的时间或学校正常教学之外的时间,通过到校上课、讲座或通过视频互动,给“龙信学院”学生授课。而实训教学以企业为主,企业根据计划安排学生到各项目部实习,由企业派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小组指导,主要由企业进行考核。另外,有效利用校企资源也是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学校在学校建筑技术馆内开辟专门空间,建设“龙信建筑施工现场直播教室”和“龙信企业文化展示室”。直播教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龙信集团遍布在全国各地的施工工地情况实时转播到学校,通过固定摄像头了解施工现场整体情况,利用流动摄像头深入了解教学需要的某一个具体施工环节,使学生坐在教室就能进行认识实习、结构施工实习,还可以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直接进行交流。展示室实质上是企业的形象宣传室,可使学生在校内就能了解和感悟优秀的企业文化。该项目校企双方都进行了投入(其中龙信集团首期投入200万元),有效利用了校内外两个资源和现代网络技术把真实的建设实景引进学校,实现了建筑企业工程技术资源和学校教学资源的“零距离”对接,通过校企资源共享和实时信息互动,有效拓展了人才培养的时空,解决了教学周期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难以衔接、建筑类专业兼职教师难以离岗等难题。

建筑企业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型建筑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建筑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将管理科学理论及时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提升经营管理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管理体系担负着小型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工作,推动和保证着小型建筑工程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强和改进小型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对于增强小型建筑工程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型建筑企业管理内容

小型建筑企业管理是小型建筑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要有效地组织小型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就需要强制力的权威来制约,并且需要一个完善的链接每个部门的健康有机体系。不然,对于小型建筑企业而言,每一部门的各项工作都会因为缺乏组织而变得混乱不堪。

1.计划工作。对于企业目标的确定以及具体工作的实施目标计划等。对于现代化的建筑企业来说,必须要进行计划工作,对小型建筑企业行政工作进行指导,这是小型建筑企业实现管理科学化和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2.组织工作。小型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小型建筑企业运作的基本框架,小型建筑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怎么样去完成,又由谁来完成,任务的合理分配等。小型建筑企业要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从上到下建立责权关系,确保管理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型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万无一失。

3.指挥工作。小型建筑企业的管理层必须确定企业人员间的具体分工关系,明确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具体责任与权力,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好,每一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解决他们直接的矛盾与冲突。对于这一环节,就必须建立以首长为行政指挥的责任制指挥体系,这也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二、小型建筑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无论是内部的管理制度还是对外的适应能力都表现出严重的缺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其中很大部分的小型建筑企业就存在以下管理误区和管理困境:

1.企业的管理水平低、管理观念落后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属于粗放经营。现场管理粗放,材料浪费严重,机械设备使用效率不高,施工技术含量低等,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大部分小型建筑施工企业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定式,技术进步缓慢,套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在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少,不仅劳动生产率低,而且工程质量安全方面得不到有效控制。

在成本管理方面大多数传统的成本管理都未能动态地、事前地进行预测。缺乏技术基础,没有实施动态管理,成本预测、计划模式陈旧,徒有虚名。在危机管理方面很多小型企业虽然有危机意识,但很少有知道危机管理理论,更谈不上将危机管理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

2.员工工作效率低、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大部分小型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全、有效的激励计划,激励计划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人才的考评采取定性考核。不能合理、公平、准确地衡量人才工作绩效大小,所以不能实现对人才的有效激励。考核结果和激励没有有效地结合,形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由于企业实行的“平均主义”,打击了对企业贡献大员工的积极性,大大地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绩效。虽然也提出了末位淘汰等措施,但往往流于形式,真正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由于经营状况不善,造成信用和创新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人才流失严重。

3.施工队伍素质偏低、施工能力不强

由建筑业特性决定了该行业的主要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费力,客观上影响了小型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且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很难吸引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加入。另外,由于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没有有效的管理体制。企业员工流动性过大,人才大量无序的流动使队伍素质的提高也受到冲击。

由于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其施工组织设计力量较低,施工经验不够丰富,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较低。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中心,没有普及应用计算机管理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收集等,从而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团队建设方面不足

建筑施工企业的文化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实践。企业文化实践缺少真正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缺少个性,同时也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真正推动力。因缺乏企业文化的指导,导致小型建筑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不足,往往很少能形成真正的团队,一般都是以群体的形式而发挥作用。从而在实现项目目标的协调、效率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乏。

5.企业没有真正有效的组织机构

小型建筑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方式无论在适应信息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大量繁杂的数据处理、管理沟通与协调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组织结构亟待改革。

三、小型建筑企业管理的对策分析

小型建筑企业若要在当前的形势下更好的生存,必须要进行管理理念的改革与创新。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有两个方面的特性:时效性和新颖性。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除了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方向同步外,还需要有一个尺度,不要追求完美和一次到位,在具体执行时可根据目标和实际状况,边执行边及时修改。切忌照搬、照抄,人云亦云。因为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有自己成长的历史和生存环境,有自己的特性和发展目标。建筑企业资质不同发展起点不同,即使规模、资质相同,但领导班子成员人生阅历、思想文化等也各异,对自己企业经营发展策略、战略、目标都不一样。因此,别人的企业经营发展手段、方式创新不一定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此外创新方式和思想不能只重形式,应重在实用。

1.管理思想的创新

市场经济体制下,影响企业管理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着人的管理思想,僵化人的经营思想。思想的创新就是要以人为本,以经济效益为目标,适应市场的需求。首先,树立人本观念,在人力资源上寻求突破,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合理使用人才,积极支持人才的进一步深造,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营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充分发挥人员的潜能,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其次,进行明确的战略管理和企业规划,实施目标利润,实行全员利润管理,加强项目管理,创造优质水平的工程和服务,让用户和社会满意。树立效益意识和机遇意识,实施质量效益战略和转变经营机制,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管理组织的创新

管理创新决不能少了组织机构的建设,尤其在项目管理上。在优化组织结构方面,应坚持与企业相适应的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项目管理的性质,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利于组织性能充分发挥、易于管理、加快信息运行效率的组织结构,实现组织结构创新,使项目管理合理化、科学化。

3.管理制度的创新

制度是规范企业各部门有序工作、步调一致的方法。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生存能力的根本保证。管理制度的创新要求管理制度规范化,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

(1)建立完整的管理规章,以严格规范的行式将各种规章制度固定下来,规范企业参与者之间的权、利关系,整合各类人员的行为,使企业的运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发挥管理职能效益,制定各部门职能标准,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制度管理人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4.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既要不断的更新拓展财务管理理念,又要脚踏实地,采用层层递进的多道财务保安防线,实现财务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以成本、效益为核心,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良好的企业管理基础。

5.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全方位的、动态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加强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既是企业积极适应WTO的规则要求,又是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具体举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增强企业的生命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只有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最终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成功之路。

四、结束语

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企业所处的内外竞争环境相一致,努力探索与自身经营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实现企业不懈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小型建筑企业要想保持长期稳健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在管理上不断创新,强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 探析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J]. 广州建筑. 2009(03)

建筑企业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管理标准化的意义

由于标准化作为衡量我国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的尺度,是表现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所以我国对于企业管理标准化作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一个企业能够做到管理标准化,就可以在根本上提高技术水准,在企业内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得企业在运转的时候更加的便捷,实现的经济效益也就更高。而在建筑行业内,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转状况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只有当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状况符合标准化的标准,才可以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更令社会大众安心,才能保障我国的建筑行业可以更加快速的进步。但是建筑行业的生产特点相较于一般的企业管理模式来说是相当复杂的,期间可能出现的不安稳因素也是很多的,施工现场出现的突发状况也是林林总总,这些往往都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相较于普通的企业来说效率低下,因此,在建筑行业的施工企业内实行标准化的管理也是一件相当必要的事情。不仅要对建筑行业内的施工企业的企业标准化进行严格的要求,还要在管理项目的运作上做到高度的统一,不但要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获得实际的有效推动建筑标准化的管理办法,还要具有强大的理论作为奠基。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1、流动性大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能够运用现代管理理论进行系统、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并取得显著绩效的企业还很少。就目前施工企业的现状来看,许多企业还没有从开发人的能力的角度,制定出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制度性和规范性,基本上是一种业务管理。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这样大的人口流动量是很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的。主要表现在:人员招聘程序不规范很多企业没有进行岗位职务分析,没有编制工作说明书,招聘成果不高。很多企业没有系统地培训计划有的施工企业不愿意投资培养人才,热衷“拿来主义”企业需要时直接到人才市场招聘。缺乏科学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不考虑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更没有把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匹配,形成互为动力的综合发展途径。以上的种种因素最终导致了人才的流失。施工企业人才引进难,引进后又难以留住,造成人才短缺,人员流动过于频繁。尽管企业会不断地招聘、吸纳新的人才,但同时也在不断地流失,这样一方面加大了人力资本损耗,使人才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难以维系,不仅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有损企业形象。

2、思想观念不统一

由于观念影响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导向目标;所以员工观念是个重要因素。国企员工特别是老员工有很强的身份意识,这种身份意识源于其历史贡献。长期只拿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低工资,按照组织的安排,在一个特定的岗位上为国家默默贡献;他(她)们认为国企就是国家的化身,把国家与国企员工之间长期维持的这种关系看作一种契约关系,自己不轻易违背,也受不了国家(其代表者是国企)的轻易违背。然而,由于受自身思想素质的局限和环境的影响,部分员工在不被企业开除的大前提下,往往因为缺乏竞争压力,会放松对自已的要求,表现出混日子、维护既得利益、反对变革等不良行为。

三、建筑施工项目的四项精细化管理

1、建筑施工项目进度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的总目标是满足合同约定的建设工期。建筑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是指按照既定的工期,编制出最合理的建筑施工进度计划,在实施该建筑施工计划的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施工进度的实际情况,并将其与施工进度计划相对比,若出现进度变化情况,需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工期、成本的程度,并根据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纠正或调整原进度计划,持续地重复此过程,直至施工项目竣工移交。进度管理首先以合同约定的工期来制定各种施工进度计划。并有实施施工进度计划的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信息等措施,各种措施应详尽、具体,并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其次,就是在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按要求定期或不定期跟踪检查,在施工进度计划图上按实际施工进度进行记录,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施工进度执行情况。再次,发现进度计划实施偏差后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纠偏,如有必要,则调整进度目标并编制新的施工进度计划。进度管理过程中注意第一手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时处理进度索赔。

2、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总目标是达到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就是按照合同、设计文件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一系列项目实施全过程工作。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段划分,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划分为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和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循环工作方法,持续改进施工项目质量的动态过程。在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为确保施工项目质量,主要采取以下办法: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人员管理确保人员资格与施工项目相适应;严格管理施工材料的质量;全面全员管理施工过程;重点管理工序质量;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严防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3、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总目标是减少和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达到项目施工前的预定目标。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通过法规、技术、组织等手段,规范劳动者行为,控制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施工环境条件,消除和减少不安全因素,使人、物、环境构成的施工生产体系达到最佳安全状态,最终实现安全目标。

安全管理首先应确定安全管理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设施投入要充足,监督、检查要有效,从而保证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

安全管理其次要针对事故构成的4M要素,即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的环境和较差的管理。采取有效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消灭人的误判断、误操作的行为(人的不安全因素),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改善现场施工环境,制订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安全施工方案、进行安全交底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等,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安全管理必须对施工现场的人和环境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分析、判断、调整,强化动态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活动。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安全风险的管理,根据项目范围及特点进行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制定风险对策,应围绕风险预防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实施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循环工作方法,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施工项目成本费用计划,提高经济效益。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对施工过程中各项收支进行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科学管理活动。是施工项目施工成本全过程的实时控制。其目标是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应该是既节约成本又增加收入,只节约成本不增加收入,或者只增加收入不节约成本,都不可能有理想的成本管理效果。只有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增加收入,才能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在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中,降低成本支出的途径有:可按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实行以预算收入决定成本支出,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可按施工预算控制工、料、机的消耗,工、料、机数量的货币表现就是成本支出。工、料机消耗的减少,就等于成本支出的节约;减少了工、料、机消耗,也等于减少了成本支出。第三是从质量成本与工期成本的管理上要效益,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施工项目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增加收入的途径有仔细研究图纸,提出合理化建议;强化合同预算管理,增加项目预算收入;制订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组织均衡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强化索赔理念,用好调查文件等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