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行政业务工作计划(精选5篇)

  • 社区行政业务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管理原则 围绕“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方针,实行计划生育工作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明确职责,实行重点指导和分级管理。 三、管理模式 (一)属地管理。宝山区域范围内所有企事业单位…

社区行政业务工作计划(精选5篇)

社区行政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密结合宝山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探索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属地管理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企事业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的发展。

二、管理原则

围绕“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方针,实行计划生育工作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明确职责,实行重点指导和分级管理。

三、管理模式

(一)属地管理。宝山区域范围内所有企事业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均实行属地化管理,管理形式为重点指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

1、区人口计生委负责对大型企事业单位及区属委、局重点联系与指导。每年召开1—2次会议,通报工作信息,交流工作经验;举办1—2次业务培训班,培训政策法规、生殖保健等业务知识。

2、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本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及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组织协调、综合服务、监督指导等工作,与本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签订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组织活动,阶段工作督查,年终考核评比、文明单位审核等形式进行管理。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站、室,为企事业单位职工及下岗、协保、内退人员提供相关法规政策咨询、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服务。

(二)单位负责。企事业单位都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履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实行企事业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法定代表人负责制,落实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网络。为本单位职工提供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服务,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待等有关政策和保障措施,支持、协助和参与社区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努力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书”的目标和要求。

(三)居民自治。社区居民依照国家法律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范生育行为,实行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居民自治,积极协助政府做好本社区内小型企业及个体业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工作,把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与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群众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结合起来。

(四)社区服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过建立完善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站、室及人口学校等有关计划生育服务设施,为社区居民及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计划生育综合服务。

1、宣传培训。为社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计生干部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等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供召集企事业单位参加地区内的大型宣传活动的场所。

2、提供政策咨询与服务。为社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对符合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请照顾生育第二孩、享受生育保险、计划生育一次性补充养老金等社区居民办理审批或审核手续提供方便。对企事业单位下岗、协保、内退人员中的育龄妇女纳入社区管理服务。

3、提供避孕药具。确保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药具供应。

社区行政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建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机制工作汇报

近年来,周口市川汇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川汇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周口市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城区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夯实城区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区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新机制,做到“两明确、三加强、建立四项制度”,有力推动了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改革城区体制落实属地管理

管理机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运行的基础与核心。

1999年以前,川汇区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沿用的是“单位负责,条条管理”的管理体制,全市市直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和驻周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市计生委城区科直接管理,1999年由新华街道办事处接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和计生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是:下岗待业人员、失业人员和无固定职业人员大量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区;流动人口数量大幅增加;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农转非人员和人户分离现象日渐增多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出现,使原来城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以“条条”和户籍为主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依据《国家计生委、民政部、中国计生协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意见》,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计生工作的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的8个委局和5个街道办事处行政正职为成员的人口和计生属地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以市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名义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的意见》、《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明确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围绕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做到“两个明确”。

(一)、明确属地管理对象。

2003年9月,川汇区城区区划由原来的1个街道办事处扩大为5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适时召开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对原新华街道办事处管理的191个公共单位和24个社区居委会按照新的管辖区域重新进行了划分,在划分和交接过程中我们明确规定,所有公共单位无论级别高低,无论单位属性,其计划生育工作均有新的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同时,社区居委会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单位和居民的人口和计生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驻本辖区的所有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作、居住在本辖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承担宣传动员、监督检查、组织协调、日常管理及综合服务的职能。辖区单位严格实行法定代表人责任制,自觉贯彻执行人口和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服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负责本单位的出生统计、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业务,落实计生奖励和优惠等有关政策和保障措施。

各公共单位的计生工作既要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负责,又要向本系统的主管委局负责。市委、市政府还规定对有政策外生育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一级机构对其下属的二级机构有政策外出生的负连带责任。近年来,先后对8个二级机构有政策外生育的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对其主管的6个委局实施了通报批评和黄牌警告等处理,对单位的正职和主管副职、计生专干分别进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社区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的基层组织,也是搞好城区人口和计生工作的落脚点。

新的管理体制建立后,他们按照《河南省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了《川汇区创建规范化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首先在新华路街道通桥路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化社区试点的创建工作,今年三月在5个街道的所有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规范化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达到了“三个加强”。

(一)、加强了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四级人口和计生管理服务网络。街道办事处成立有人口和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本辖区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每个社区居委会配备计生副主任;住宅小区或者若干个住宅楼组成的楼院配备一名楼院长,担任计划生育宣传管理员;选取计生协会会员、社会志愿者、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低保户等人员担任楼长或门栋长。

在楼院长的配备上,他们做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参加竞聘者要同时具备五个条件:一是女性;二是在本楼院居住;三是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四是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五是没有违反计生政策。通过民主推荐、笔试、面试、民主评议、组织考察,5个街道的24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480名计生楼院长,并对她们进行了岗前培训,使她们很快进入角色。为了更好地稳定队伍,调动其积极性,市财政每年增拨12万元经费,使24个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副主任月工资达到400元。市人口计生委每年从计生事业费中挤出十几万元,给计生楼院长每人每月发放20元的岗位补贴。

(二)、加强了阵地建设。

他们统一明确阵地创建标准,先后投入资金20万元,对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办公服务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宣传教育室(人口学校),具备条件的设立健康咨询室(悄悄话室)、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等。在宣传教育室(人口学校)和康检咨询室设置了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政策法规等宣传版面,在社区居委会和楼院附近设置了固定的人口和计生宣传版面、标语、宣传橱窗和政务公开栏,使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社区能及时享受到计划生育的宣传服务。

(三)、加强了软件建设。

根据属地管理的要求,他们设计并统一印制了社区楼院人口和计划生育户口登记表,更新完善了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台帐。原来的社区居委会计生台帐是以户口为基准建立的,人户分离和空挂户的问题突出。今年三月份开始,他们逐楼逐户逐人进行排查登记,做到辖区不漏楼、楼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按现居住实有人员为基准,重新建立社区居委会的计划生育台帐,做到一楼一册,一户一页,并对已婚育龄妇女实行分类管理。

对居住在辖区内无固定职业、失业的以及与单位脱离劳动人事关系的已婚育龄妇女按主管类管理,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出生统计、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的管理和服务业务。

对居住在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在职已婚育龄妇女按协管类管理,此类人员由已婚育龄妇女所在单位具体管理和服务,并由单位所属的街道(镇)计生办向社区居委会出具全市统一的《川汇区计划生育管理证明》,工作单位定期向社区居委会通报该职工的生育节育及康检信息,由社区居委会协助单位进行管理和服务。对居住在辖区内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按流动类管理,对此类人员和常住人口一样纳入正常的管理和服务,做到同管理、同服务、同宣传、同考核。

经过4个月的努力,他们共建立已婚育龄妇女档案15289人,其中主管类2288人,协管类11669人,流动类1332人。排查出漏档漏管已婚育龄妇女655人,剥离和移交到镇村管理的已婚育龄妇女532人。目前社区居委会达到了“网络队伍建立健全,计生台帐更新完善,管辖区域不留死角,服务阵地温馨美满”。

三、建立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措施

为有效地开展城区属地化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他们建立了“四项制度”,实现了日常管理规范化。

(一)、建立定期清查和信息采集制度。

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定期对辖区居民楼院集中入户排查登记,对漏管漏档的常住和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及时建立楼院台帐,纳入管理和服务。楼院长、门栋长每周到所辖居民楼院了解情况,收集人口和计生变动信息。社区居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人口和计生工作例会,收集各楼院的新婚、出生、节育、迁出、迁入、失业、就业、流入、流出等信息,及时变更楼院计生台帐。

(二)、建立信息通报和手续移交制度。

严格落实公共单位与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之间的计生信息通报制度。单位每半年向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出具全市统一格式的《川汇区在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康检信息通报单》。对辞职、辞退、除名等脱离原工作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由单位在30日内向社区居委会移交计生管理服务手续,社区居委会接收到《信息通报单》和移交手续后向其单位反馈接收信息。

(三)、建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制度。

街道计生办固定专职人员分片包段,主要负责沿街门店和较大的市场中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居委会对流入、流出居民楼院和背街小巷的已婚育龄妇女及时上门登记建档,协助街道计生办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查验、康检和催寄康检证明等工作。他们对流动人口全部实行免费办证、免费康检、免费四术、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四免一上门”服务。

(四)、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市委、市政府对各市直单位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其内部要建立垂直负责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市人口计生委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实行分类考核。对纯属农村的永安路、紫荆路街道办事处按照农村的考核方案进行;对纯属城区的新华路街道办事处按城区的考核方案进行;对既有农村又有城区的杜甫路、孝义街道办事处分别按两种方案考核,其成绩按照城区和农村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记分,合并后记入总成绩。

四、几点体会

川汇区城区的属地化计生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他们感到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排除阻力,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推动城区属地化管理机制的进行。为做好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明确了各街道办事处的管辖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市、街道两级财政每年都把城区和流动人口计生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足额投入到位,将城区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工作责任制,由过去的计生部门唱独角戏,转为“党政牵头、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得以真正落实。

(二)、社区建设是基础。

落实属地化管理与服务机制,关键是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只有加强社区计生网络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确保社区计生工作经费的到位,积极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才能把城区计生工作融入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落实到社区。

(三)、强化责任是动力。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社区行政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调整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思路

“十五”以来,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巩固中发展,逐步进入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时期。全市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出生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群众的婚育观念不断更新,“九五”以来,全市出生率10.4‰,自然增长率3.8‰,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05,计划生育率连续六年保持在99%以上,出生缺陷率目前下降到5.77‰。同时,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所辖12个市区全部被省命名为“三为主”先进市区和优质服务试点市区,80%以上的行政村推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近90%的村级实行了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在城市,已经连续六年实现人口负自然增长,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明显转变,率先实现了育龄群众人人享有初级生殖保健服务的目标。但是,城市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和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弱化了“条”的计生工作力度,使“条抓块管”的双向管理体制难以落实;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人户分离现象比较普遍,下岗人员不断增多,使以户籍地为主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使原来以行政制约为主的工作方式难以适应。同时,在“政企合一”体制下形成的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群众计划生育实际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养老体系尚不健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另外,随着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群众对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的需求更加广泛和迫切,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还不能适应这种新的要求等。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认为,新时期城市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要保证其持续健康地向高水平发展,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城市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此,我们积极实施了“四个调整”:

一是在工作重心上,由以往控制人口数量为主,转向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并重齐抓。由于人口连年出现负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已经不再是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此,一方面,我市从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发,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另一方面,全面实施“优生示范工程”,大力开展优生优育系列服务,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

二是在工作方式上,由以往管理少数人为主,转向管理少数人与服务多数人相结合,以服务多数人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婚育意愿、价值趋向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高生育质量、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群众的主要需求。为此,我们积极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程度上来,使计划生育真正成为受群众拥护的“甜蜜事业”。

三是在调控手段上,由以往行政措施为主,转向强化宏观调控、落实综合施治。城市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求必须改变那种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工作方式,改变以行政手段和社会制约为主的管理模式,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综合治理城市人口问题。我市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制定和完善教育、医疗、福利等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时,充分考虑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努力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四是在行为职能上,由原来部门行为为主,转向建立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我们改变以往计生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把计划生育职责落实到有关部门,市委、市政府亲自督查,落实奖惩;同时,针对城市计生工作力量不足的状况,充分发挥城市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优势,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建设,依托社区资源,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目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成为一项上下抓得最紧、社会参与最广泛的工作。

二、转变工作方法,建立适应群众需求的优质服务工作体系

市委、市政府认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本质上是人的工作,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计划生育工作思路的调整、工作方法的转变,都必须围绕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来实施。为此,我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努力寻求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与符合群众意愿的最佳结合点,形成了以社区优质服务为核心的城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

一是依托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近年来,我市社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社区工作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为新形势下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辟出了一条新路。为此,我们在加强社区建设的同时,把计划生育纳入社区发展中,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育医结合、服务群众”的原则,健全服务网络。在区级,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生殖保健服务中心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作用,开展联手服务。在街、居两级则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服务机构。一是计生部门单独建立服务站;二是利用社区资源,在社区服务站建立计生、卫生合一的咨询服务机构;再就是采取与驻街医疗单位分片挂钩、合作共建。同时,依托社区力量,采取聘任、引进社区医疗人才等方式,充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力量,使计生服务机构成为生殖保健服务的主阵地。这样,既使社区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促进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又拓宽了计划生育服务领域,较好地解决了城市计生工作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

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开展系列化服务。各级计生服务机构主要围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开展咨询、中介和技术服务。普遍开展了科技知识普及到人、生殖保健服务到人、排忧解难帮助到人“三到人”服务活动;对辖区内户籍和流动人口,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全面建立“生殖健康档案”,对患病妇女及时诊治或指导治疗;积极开展优生筛查、监测和咨询指导服务,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指导群众选择安全可靠、适合自身的避孕节育措施,全面推行知情选择工作。

三是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婚育新风。结合群众需求,在宣传内容上,由原来的以国情、政策宣传为主,转变到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的宣传为主,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在宣传形式上,由过去的大声势、灌输式的宣传,转变到温馨化、个性化、咨询式教育,将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广泛地运用到基层宣传教育中;在宣传对象上,由原来的户籍地已婚育龄妇女,扩大到整个常驻育龄人群。在开展“婚育新风进家入户”活动中,我们还开展了青年性健康教育、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等特色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赢得了国际专家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三、创新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出现了老体制不行、老办法不灵的状况。为此,我们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经济、法律、行政、服务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一是完善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体制。为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针对不断出现的计划生育管理“盲区”,我市自93年起进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条抓块管、以块为主、双向管理、双向考核”的属地化管理体制。近年来,又将过去户籍地管理和区街两级属地管理模式,改为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建立区、街、居和企业分级负责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属地管理模式。区级主要管理街道和辖区大型企业;街道主要管理居民委和辖区内中型和街办企业;居民委管理小型企业和辖区内居住人口。

二是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体制。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我市外来流入人口常年保持在70万左右,约占户籍人口的10%。这些外来人口为繁荣青东山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为加强对这部分人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我市以地方法规形式颁布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把这项工作切实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以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公安、工商、劳动、计生等部门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并作为社区保安组织的重要工作任务,实行部门联合巡检和社区保安日常管理相结合,建立起经常性的综合治理机制。为保障管理经费到位,市政府明确规定,公安部门收缴的暂住人口管理费按20%的比例用于计划生育管理,仅去年就划拨给计生部门300多万元流动人口管理费。各级还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并象对常住人口一样为其提供各项生殖保健服务。

三是建立有效的企业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由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原有的社会职能逐步剥离,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了防止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弱化问题,我们在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的同时,在各类企业中切实落实企业法人代表计划生育责任制,并严格奖惩。另外,针对企业下岗人员增多的实际,为防止计划生育出现失控现象,我市根据不同对象分别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合同期内以及实行再就业托管人员,由企业负责管理;对重点人员和特殊管理对象,实行企业和街道双重管理;对解除用工合同的,由所在街道负责计划生育管理。

四是改革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制。针对日益突出的计生技术服务和妇幼保健服务对象、工作职能交叉的问题,为合理配置资源,更好地方便群众,我市合并区级计生服务站和妇保院,建立“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服务中心”,承担计生服务和妇幼保健两项职能。机构合并后,充分发挥了计生网络健全和妇保机构技术人才两方面的优势,提高了服务能力,拓展了服务领域,达到了“双赢”效果。

五是不断完善人口目标考核体系。随着工作思路的转变和工作重点的调整,我市不断改革完善计划生育考核评估体系。从过去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主的考核,逐步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与提高工作质量相结合,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重要衡量标准;从过去以常规工作为主的考核,逐步转向常规工作与创新工作相结合,鼓励各级创造性开展工作;从过去每年统一进行两次考核,转为每年一次评估,通过分线、分类、分级的形式,实行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考核与评估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了科学导向、有力保障的作用。

四、坚持面向新世纪,立足高起点,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

当前到21世纪初,是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以及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都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今年,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国务委员王忠禹和省领导同志先后视察我市计划生育工作,要求青岛不断创新,探索发展,“立足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与经验,树立东山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并将我市确定为国家、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为全面完成国家、省交给的试点任务,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市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创新的思路是: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继续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以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为突破口,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满足群众日益增长需求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为21世纪全国、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发展探索路子。主要措施:

一是逐步建立以“属地化”、“社区化”和“现居住地管理”为主要特点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并通过健全法规,明确各类企业应承担的计划生育责任,以及追究责任的具体形式,把各类企业计划生育法人代表责任制纳入法制轨道。

二是形成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优质服务体系,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完善医育结合、联手服务的形式,实现育龄群众人人享有良好生殖保健服务的目标,并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搞好对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综合改革,不断增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的生存竞争能力。

三是初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的新框架。通过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引导计划生育运行方式由社会制约向利益引导转轨;采取“政府统筹,统一发放”办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奖励机制,全面落实奖励政策,实现计划生育奖励由“单位行为”向“政府行为”的转变;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的实际,全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逐步转变,解决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

社区行政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第一类:高校实施服务区域计划,推进互动发展的模式。

青岛大学等8所高校通过制订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用计划统领和推动服务区域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显著。青岛大学早在2005年制定实施了《青岛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行动计划》,德州学院2008年制定了《服务德州行动计划》,济南大学2009年制定实施《服务济南行动计划》。这3所高校是全省地方高校通过实施行动计划,推进与地方发展全方位互动的排头兵,标志着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工作由粗放趋于精细、从分散臻于系统,搭建起了“学校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利双赢的发展平台,发挥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近年来,滨州学院实施“服务滨州行动计划十大工程”,济宁学院全面推进《服务地方行动计划》,潍坊学院实施《服务潍坊行动计划(2011-2015年)》,临沂大学于实施《服务沂蒙行动计划(2012—2015年)》,对加大服务区域的力度统一思想认识,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以课题项目为纽带,突出知识创新与管理创新,全方位实现校地对接,使大学成为引领和助推地方发展的强大“引擎”。

第二类:建立服务区域工作机构,推动互动发展的模式。

潍坊学院等3所高校通过建立健全服务区域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大服务区域工作力度,建立完善服务区域工作体制机制,促进了互动发展。潍坊学院成立服务潍坊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学校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协调推动,定期召开会议调度服务工作成效,研究解决重要问题,主动与地方政府交流沟通,统筹校内外资源,有效地推动了校地互动发展。青岛大学先后成立了服务地方工作办公室、战略发展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从全校抽调和配备得力的干部和人员,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以此来构建学校与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学校与各学院、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临沂大学成立了以校领导及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服务沂蒙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工作的部署与调度。设立“政产学研”工作办公室,负责服务沂蒙工作的落实与推进。与临沂市科技局、临沂市经贸委、临沂市中小企业局等机构合作,在共同搜集和整理地方或企事业单位服务需求基础上,组织临沂大学专家或团队开展与地方服务项目的对接,统筹本单位人力、智力、技术和信息资源,按任务分工统一组织实施。

第三类:通过省市政府共建高校,促进校地互动发展的模式。

部分高校通过省市共建这个平台,积极推动落实省市共建协议,争取所在地市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融入地方发展,在互动发展中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服务能力,实现互动双赢。2009年,济南大学通过省市共建,争取济南市政府将济大纳入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支持力度,为学校发展和建设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市政府在规划建设体育场馆、人文景观、信息中心等基础设施时,与济大共建共享。2012年,青岛大学借助省市共建,争取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进而更好地融入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持青岛大学申报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青岛市政府与省教育厅签署了共建青岛大学的协议,在“十二五”期间安排不低于5亿元的资金支持青岛大学。青岛大学利用青岛市政府5亿元重点支持资金,重点建设11万平方米的科技研发中心和医学教育综合楼,并顺利获批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第四类:高校发挥人才和学科专业特色优势,与区域发展紧密联系的互动模式。许多高校注重通过将学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主动出击,提升了服务能力,进而更好的实现了校地互动发展。青岛科技大学发挥人才集聚优势,建立起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良好的科技服务和信誉,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滨州学院积极发挥人才优势,主动与全市六县两区开展对接洽谈,确立科技研发项目,组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化工新型分离技术、印染品牌设计等26支重点服务团队。聊城大学充分利用学校人才优势,充分发挥“思想库”与“智囊团”的作用,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在培养输送人才、提供科技和法律服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枣庄学院坚持立足地方,探索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科学发展之路,贴近地方,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接的学科专业集群,服务区域,架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互动协调机制,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的同时,进一步彰显了办学特色。第五类:搭建合作平台,助力区域发展的互动模式。有的高校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与地方政府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协议,广泛搭建合作平台,进行项目化运作,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得到了更多的政府支持。烟台大学积极与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签订了共建三校科技园基础协议等等,与烟台的蓬莱、海阳、莱州、招远等县市区进行对接,签订烟台大学与地方人民政府的合作协议书。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积极整合校内人才和科研资源,成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研究院及相关机构;与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山东理工大学实施《服务制造业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并在科学论证和充分调研基础上,与山东省经贸委签署了《服务制造业强省建设科教合作协议书》,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共创科技产业,共享科技成果,在“知识对流”中找到研究方向,打造科研成果孵化平台。

二、美、日高校服务社会模式比对

(一)高校主导是美国州立大学与地方互动发展模式的特色

美国州立大学自成立之初就立足于服务区域,高度重视与政府、企业的积极互动,逐渐形成了以高校为主导的与区域互动发展的成功模式。1.美国高校与政府互动。美国政府对高校服务社会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莫雷尔法案》的颁布有力地推动了美国高校服务社会工作,也以法律形式保证了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1965年,美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加大了地方政府对高校的财政资助力度,加上后来出台的政策,逐步放宽技术转让政策,有效地调动了政府和高校互动发展的积极性。在美国,高校一般都通过政策咨询、信息提供和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等为地方政府服务,根据政府需要和学校特色优势设立政策咨询中心,帮助政府进行政策、决策、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另外,美国高校通过选派学校教师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充当部门高参,同时及时向学校反馈政府需求信息,以此来有效地推动高校与地方政府的互动。2.高校与企业互动。积极与企业互动发展,是美国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核心。高校主要是通过提供科学知识、高端技术、学术成果、高素质人才等为企业管理理念、营销策略、技术研发、新产品创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企业主要是通过为高校提供经费资助,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在美国,高校与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互动方式:一是与企业合作共建研究中心;二是建立科技园和创新中心;三是通过专利入股形式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四是建立科技孵化器;五是联合办学;六是开展信息和咨询服务。

(二)日本高校服务区域是政府主导

在日本,各地政府积极推动高校与政府、企业的互动。二战后,日本政府意识到高校社会服务的重大意义,积极鼓励引导高校与政府合作。日本政府通过立法和经济资助等方式引导大学和企业开展合作,出台了委托研究制度、委培制度、共同研究制度、人员互派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以此来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日本制订的《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强化了高校与企业的互动。[1]

(三)美日高校与地方互动发展模式的启示

通过美日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模式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大力资助,政府颁布实施鼓励高校服务区域的政策法规是促进高校与地方互动发展的根本保障。二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是互动互惠的,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是关键。三是双方互动发展需要通过建立研究中心、科技园、资讯中心等一系列平台,这是确保和提高互动发展实效的重要载体。

三、结论

社区行政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这次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20*年度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兑现2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状,表彰2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签订20*年度目标管理责任状,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不断开创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会上,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区委、区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年,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计划生育等部门,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以争创省计划生育示范区为目标,按照新时期“改革、创新、调整、发展”的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致力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计划生育工作综合考核中,我区名列4个主城区第一名。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5‰,人口出生率稳定在6‰。回顾20*年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各部门、各单位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考核政绩、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始终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当作基本国策,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及“省计划生育示范区”的争创标准,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分解指标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主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领导格局,做到了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确保了全年计划生育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

二是坚持综合改革,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按照加强社区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资源共享、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建立了“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体制,社区计划生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翟山办事处协调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解决了社区办公用房、经费等问题。泰山办事处建立了全市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社区服务中心。湖北、奎山、湖滨等办事处的社区服务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之中。社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坚持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线,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重点的板报巡回展览、知识竞赛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以及“5·29”中国计生协成立22周年及“9·25”公开信发表等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发放宣传材料5万余份,把婚育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家庭文化,营造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育文化环境。社区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建立健全了“五查五访十到人”的综合服务模式,分类型开展居民生殖保健服务,为2743名自管育龄妇女进行了以妇科为重点的身体检查,对630名患者进行了及时治疗。全区14个办事处和6个大型农贸市场建立了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社区居民实行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社区居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有了新的提高。

三是坚持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契机,全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得到全面落实。通过培训、讲座、宣传等形式,强化计生干部的法律意识,严格依法管理和服务,全区没有发生一起“七不准”行为。全区安装启动了城区育龄妇女网络信息系统,各办事处为计生办安装了上网专线,实现了市、区、办事处三级联网,当年发生婚、孕、育、术的已婚育龄妇女全部建卡录入微机,实现了现代化科学管理。区卫生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及辖区内7家市级医院定期反馈信息,计生部门及时核对落实,提高了信息统计的及时率、准确率。

四是坚持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局面基本形成。各部门、各单位坚持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公安部门在各社区成立了警务室,警员进驻社区,协同社区委员会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商部门在办理外来从业人员《营业执照》时,严格审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在市场流动人口中建立计划生育协会,充分发挥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民政部门严把结婚登记、收养审批关,卫生部门积极搞好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等综合服务;财政、劳动等部门都能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计生部门,认真履行职能,形成了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去年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与争创省计划生育示范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的低生育水平还不够稳固,有些单位的个别主体指标还有下滑现象,对全区总体目标、特别是争创省计划生育示范区目标的实现造成很大影响;少数同志对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我区流动人口多,新建小区多,工作难度仍然很大,个别单位基层基础工作底数不清,漏管现象仍然存在;社区居委会人员偏少,工资待遇偏低,计划生育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上述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主要任务,以法制建设、优质服务和社区工作为重点,着力推进综合改革,扎实开展“江苏省计划生育示范区”创建活动,加快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全面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今年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9.9%;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5‰以下;期内综合避孕措施落实率达100%;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率达80%;计划生育合格居委会率达50%;社区计生卫生服务室建成率达100%;居民对计生工作满意率达85%以上;

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㈠在推进综合改革上下功夫,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社区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石,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体制,要重心下移到社区,进一步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管理体制。

一要创新体制,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强化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职责。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辖区内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常住人口、暂住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要坚持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在政府领导下,由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组成流动人口管理协调机构,依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办证中心、社区警务室、物业管理机构等,在现居住地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按照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项目推进计划”,今年的6个指定项目是:属地管理、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居民自治、依法行政、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和随访服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城区重点抓好推行“属地管理、社区服务网络管理”2个指定项目。各办事处要根据总体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确定1个项目,报区计生局审批,把实施“项目推进计划”作为推动综合改革进程的总抓手,建立“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综合治理”的新机制。今年要有半数以上的办事处达到计划生育示范办事处标准。

二要完善网络,切实加强基层阵地建设。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落实到位,必须有健全的工作网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计划生育干部。社区居委会设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配备专(兼)职计划生育委员或工作人员,并落实好报酬。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加强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发挥协会在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宣传服务、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组织社区居民实行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要充分利用社区居民的人力资源,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参与社区组织的计划生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人口与计划生育相关服务。

三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社区群众满意度。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在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是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工作中,要坚持贴近群众,以满足育龄群众的全面发展为准则,积极开展避孕节育、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等各项优质服务。要继续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弘扬健康向上的生育文化。要切实把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包括独生子女奖励金、免费技术服务等落实到位,使群众对避孕节育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使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真正成为造福于人民的事业。

㈡在依法治育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等“一法三规”和《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做好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最根本保障。

一是在学习和宣传的广度上下功夫,努力营造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环境和舆论氛围。区委、区政府把3月份定为“计生法制宣传月”,要把“一法三规”及《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纳入“四五”普法内容,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动员各方面力量,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高潮。

二是抓好依法服务。全区要把今年作为“计划生育法制年”,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取消一孩生育审批制度,坚决取缔生育证及合同押金,杜绝乱收费,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以全面细致的优质服务为抓手,在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地治理整顿婚育秩序。

三是严肃查处违法行政案件。要以法律法规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党委、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及相关部门依法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促进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要深刻吸取违法行政引起重大恶性案件的教训,坚决杜绝以牺牲党群干群关系、牺牲群众合法权益为代价的严重违反“七个不准”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㈢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要以满足群众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的需求为出发点,为群众提供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一是要创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要强化免费服务观念,克服困难,落实经费,使全区广大育龄群众真正享受免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城市下岗职工、无业人员等弱势人群的免费服务费用由区、办事处分级承担。要以避孕节育和促进健康为主,推进宣传教育、依法行政、信息管理等全方位服务。服务的对象不仅仅要局限于育龄人群,更要扩大到所有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积极做好预防保健服务。

二是要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体系。要以婚、孕、育、技术信息为引导,以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计卫联手,整合资源,推动优质服务上新水平。今年将成立6个办事处级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计生、卫生服务室建成率达100%。

三是要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要以推进避孕节育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系列工程为契机,创新优质服务的运作机制,全力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程和随访服务工程,树立优质服务的新形象,力争全年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率达到80%以上。

三、强化责任,齐抓共管,努力开创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缓解人口矛盾,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按照计划生育工作“贵在自觉、贵在务实、贵在坚持”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要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是确保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的一项有力措施。要按照目标管理责任状的要求,层层分解指标,逐级落实责任。要对照确定的目标,结合创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区活动,排工作进度,找薄弱环节,抓关键措施,确保把各项责任制指标落实到实处。要认真组织对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及相关部门的责任考核,坚持“一票否决”制度,把领导干部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衡量政绩和选拔奖惩的重要内容,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核,对工作失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第二,要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人口问题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和指导,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和检查监督的责任。计划生育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卫生部门要与计生部门密切配合,为群众提供科学、规范、安全、满意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牵头在每个社区建立卫生、计生服务室。发展计划与经济贸易委员会要认真做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划。民政部门要严把婚姻登记关,杜绝早婚,依法查处违法婚姻和非法抱养。公安、工商、劳动、房管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计划生育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和服务工作。其他部门和社会各方面都要视计划生育工作为己任,落实相应措施,共同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要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会管理、素质较高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通过公开报考、竞争上岗等方式引进人才,充实计生队伍。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计生干部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在办事处机构改革和居委会调整过程中,必须保持计划生育机构的稳定,强化服务阵地,优化干部队伍,保障经费投入,切实做到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有经费,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要重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不断健全组织,认真开展活动,更好地组织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切实保障和提高计划生育干部特别是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计生干部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