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消防工作总结(精选5篇)

  • 住宅小区消防工作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 高层住宅小区具有高层建筑防火救灾逃生的所有突出难点 高层建筑防火救灾逃生主要有以下突出难点:失火时往往出现“烟囱效应”,而且建筑物越高“烟囱效应”越明显,甚至形成“立体火场”;楼层越高风速越大,风助火势迅速扩大灾情范围及破坏力;消防登高…

住宅小区消防工作总结(精选5篇)

住宅小区消防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高层住宅小区是防火救灾逃生方面的难中之难

高层建筑防火救灾逃生是个世界性难题,高层住宅小区则是此难中之难。其难点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 高层住宅小区具有高层建筑防火救灾逃生的所有突出难点

高层建筑防火救灾逃生主要有以下突出难点:失火时往往出现“烟囱效应”,而且建筑物越高“烟囱效应”越明显,甚至形成“立体火场”;楼层越高风速越大,风助火势迅速扩大灾情范围及破坏力;消防登高云梯车举高有限,且其举高提升速度赶不上高楼长高速度,极大限制了从外部扑救的时效性,而救灾中时间和速度就是生命;高层建筑火灾很难靠外部力量进行扑救,必须立足于“自防自救”,而这仍是薄弱环节。因此,面对这种高层建筑火灾对生命、财产和社会、人文、生态环境的危害,政府主管部门在长期认真抓管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又突出科技原始创新的重要作用,而将“城市高层建筑重大火灾防控关键问题研究”列入了已于2012年3月正式启动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重大项目,并组织官方和民间的科技与管理精英参与集体攻关。

2. 人口高度密集且是老小弱势人群常住之处

高层住宅小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主要用于居住的高层建筑(即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或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及超高层建筑(即高100米及以上的建筑)群,或者住户达到数百户以上的独幢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其设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在治安管理上具有相对封闭性。因此,高层住宅小区不仅是人口高度密集之地,更是老人与孩童这种防火自救弱势人群常住之处,其数量比例还相当大。在一个住户为1000户左右的高层住宅小区,老人与孩童总数一般可达1000人左右。人口高度密集且是大量老少弱势人群常住之处是高层住宅或高层住宅小区发生火灾时往往出现群死群伤及重大财产损失的主因之一。如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一幢28层住500户居民的教师公寓楼发生大火,就出现了58人遇难,70多人受伤,“立体火场”造成房产损失近5亿人民币的震惊国内外的惨状。

3. 高层住宅起火原因更为复杂

高层住宅引燃火灾的原因除了一般火灾事故涉及到的地震、雷击、燃放烟花爆竹以及其它不可知因素外,更多地则是电器老化或损坏事故、厨房用火不慎、吸烟引起床被窗帘等易燃物火苗蔓烧、家用电器或设备操作不当、儿童玩火等。引燃高层住宅或小区火灾的这两大类因素,均伴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持续上升期以及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而频繁作用。例如:在节假日或大型社团活动仪式等活动中燃放烟花爆竹,有的则引发了高楼外墙大面积起火或过火;在包括高层住宅在内的高楼内聚餐、吸烟、饮酒、烧烤等引燃大火或过火;星罗棋布在各高层住宅间的高楼或非高楼餐饮业、娱乐业、住宿业单位因各种常见的或不常见的原因造成失火并且延烧至邻近的高层住宅;地震多发造成的高楼火灾频发等等。

二、高层住宅既是消防管理重点也是防火自救培训难点

1. 高层住宅成为消防管理重点的主要原因。第一,高层住宅或小区是防火救灾逃生方面难题中的难题,其火灾一旦发生若不能立即扑灭会迅速形成“立体燃烧”,这时从外部进行扑救则难度很大,从而导致所谓的“恶性火灾事故”结局。因此,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和“因时立政”古训,在“防火”与“救灾”都重要也都是难点但“救灾”难度系数更大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或杜绝火情发生亦即以“防火”为前提就是最好最明智的选择,而以“防火”为前提的政府管理部门必然会将高层住宅或小区的消防安全管理作为自已工作的重点。第二,高层住宅或小区比一般高层建筑的起火原因更加复杂多样、火情更容易发生。“治已病不如治未病”,因此,立足于“防火胜于救火”思路的政府管理部门也必然会将高层住宅或小区的消防安全管理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第三,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总数中,高层住宅火灾约占四成,死亡人数却高达70﹪,此与高层住宅或小区内人口高度密集且为大量老人与孩童这类防火自救弱势人群常住之处有直接关系,故而高层住宅或小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必然会成为以“救人为第一”目标的我国政府消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 高层住宅成为防火自救培训难点及情况说明。第一,高层住宅不仅是人口高度密集之地,而且常住小区的老人和孩童这二类防火自救弱势群体数量相当大,一般占到小区总人口的1/4左右,而这类人群显然不适合参加几十层高楼的消防安全集中培训和演练。第二,高层建筑消防演练中常常出现“安全通道”即人群疏散时可步行上下的楼梯拥堵和演习时间长的现象。有资料显示:以铁的纪律闻名于世的联邦德国在50层的建筑内进行疏散演习,通过安全楼梯将人员疏散完毕耗时2小时11分。若将此演习移至高层住宅进行,则别说火灾蔓延速度大大快于人类双脚垂直下楼梯的速度,健康老人和孩童显然也无法坚持参加完全程演习,何况其中还有诸多体弱、多病者。第三,高层住宅或小区居民除老人和孩童以外,绝大多数人都分散在各行各业中工作,其中许多人晚上下班回家后要忙着处理各种家务,然后要休息以缓解一天的疲累,且许多人上下班时间甚至休息日也不固定,故而很难找一个统一时间将大多数人集中起来培训。正因为以高层住宅为突出代表的各类高层建筑防火逃生存在种种难题,以及对上述种种民情民生的考虑与关切等,“人群疏散与火灾安全”成为了政府“973计划”之重大项目“城市高层建筑重大火灾防控关键问题研究”的次生重点研究对象或分支研究项目之一。

三、应对高层住宅或小区消防管理和培训难点的对策建议

为助力破解难题,下面针对高层住宅或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及防火自救培训难点提出切合我国国情和民情而且具有可行性和一定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1. 一个培训方式上的对策建议——实施高度“人性化”的“散兵游勇式”培训方式。

结合每户内部建筑构造、装饰布置、人口年龄结构等特点,将整个小区消防安全培训,从过去以宣传教育和外部巡视为主的方式转化到“化整为零”、“因户制宜”、“因人施教”的针对性很强且突显高度“人性化”的“散兵游勇式”培训方式上来。具体而言,即消防部门与社区职业消防小组一起,每年平均1—2次进入到每户人家家中,有针对性地对每位成年人讲解自家消防安全知识,强调火灾的危害及防火的重要性,再借助携带去的、安全度较高的灭火及逃生器材,手把手地教灭火、避火及逃生技能。按此方式培训,既可实实在在地强化高楼住户消防安全意识,提高防火自救乃至救人的能力,还可持续调动广大住户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甚至可激发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造高层住宅室内附属消防设施以供各种逃生器具储存和使用的兴趣。“住户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开发商投资消防设施的积极性”,会促成各类已有的或新发明的自救逃生器具扩大销售面,从而降低高层住宅或小区消防管理难度,也会因许多人熟练掌握自救或救人方法且有现成的逃生器具可用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 一个消防安全管理上的对策建议——即实施配套管理模式,包括“点面配套管理”和“信息配套管理”。

“点面配套管理”是指政府消防工作中对高层住宅小区这个“面”与高楼单元住户或用户这个“点”的配套管理,并将管理重心落到“点”上,因为单元住户是整个社区或社会消防事业的细胞,其重要性如同“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如果社会经济发展不落实到一个个企业,则不能形成实体经济;如果社会消防工作不落实人口高度密集的高层住宅小区每一户人家,则消防安全保险度不能提高。

“信息配套管理”是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多层级的火警信息沟通与通讯工具配套管理。这除了消防部门内部各层级人员之间的信息及沟通的配套管理外,这里还建议有关部门启用下述高层住宅小区住户“防火逃生专用对讲机”号码信息及使用配套管理。其具体内容是:将防火逃生专用的、按规律编制通讯号码的专用对讲机有偿配置到户。每户对讲机号码不同,除了各户自家成年人知道外,只有消防中队或支队及住宅小区消防管理小组几个人知道。单元住户或租户更换时,新业主或新租户需携带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证件及资料到消防大队或中队专设部门进行保密性更换。每户对讲机可直接连通两极:一极连通消防部门“一体化”公众服务平台系统的火警服务专机;一极连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部门专职性兼准公益性的消防小组成员对讲机。这样进行信息沟通与管理配套的好处是:

一是消防部门可在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接到报警电话,从而迅速出动警力赶往火灾现场扑救,避免高层住宅火灾上升到恶性等级。如上海胶州路公寓大楼恶性火灾就与消防中心接到火警电话迟了约21分钟有相当大的关系(据楚天消防网报导:这场火警报警时间为2010年11月15日13:53分左右,而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接警时间为当天的14:15左右)。

二是消防部门在2—3分钟的极短时间内同时接到同一小区、同一高楼的数个对讲机报警,可大大提高其对警讯真实性的判断力,从而提高出警速度和效率,降低该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是住宅小区消防管理人员接到电话,可与其他管理人员、安保人员等一起立即赶往出事楼房,用自己十分熟悉的楼内公共消防设施和掌握的灭火方法,将火灾熄灭在初起阶段从而避免后续损失。

四是消防部门和小区消防管理小组还可通过对讲机安抚、稳定处在起火高楼中住户的情绪,并用一个个简单指令引导已被火灾危及安全者避火或按平时培训的方式乘上救生器具逃生,从而避免群死群伤现象的发生。

五是在适当时机消防部门还可通过对讲机,对众多高楼住户教授防火自救知识,打好防火救灾及逃生的“全民总动员”乃至“全民皆兵”之战。

上述应对高层住宅小区消防管理及培训难点的“点面配套管理”与“信息配套管理”不仅强调“以人为本”的实效管理,而且均突出强调将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细节上。总之,建立并完善高层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及培训方式上的“细节管理”、“配套管理”以及“化整为零”、“因户制宜”、“因人施教”等针对性很强且突显“人性化”的“散兵游勇式”管理培训机制,是一条符合事业发展共同管理模式与规则的,能助推我国消防事业不断顺利发展,并降低高层住宅或小区防火救灾及逃生难度的可行之路、有效之路。也是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之举。

参考文献:

[1] 吴启鸿.透视全球及中国火灾[J].水上消防,2003,(3).

[2] 赵泽明.世界各国的火灾成本统计——来自世界火灾统计中心的调查报告[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5,(5).

住宅小区消防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层住宅 消防给水系统 超压 泄压

1 高层住宅消防给水的几种形式

1.1 高位消防水池供水形式

此形式为在高层住宅的屋顶设置大容量消防水池,以达到灭火灾是所需要的全部消防用水,当发生火灾时,直接依靠消防水池中的水,然后通过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消火栓给水系统进行灭火。除此之外,需要在顶层设置消防增压泵,以满足住宅最高几层的消防设施所需的压力外,另外,不需要再设置消防专用水泵,只需要在适当的高度和部位设置小容量的调压水箱,就可以满足消防使用要求[1]。

此种供水形式不会存在平时因管理不善、长期不使用而致使消防专用水泵需要时无法启动等因素。消防控制简单,安全可靠性高,使用方便;而且对供电要求不严,从而简化了消防给水系统,有利于设计、施工和管理。

1.2 屋顶高位水箱供水形式

这种供水方式是目前高层住宅消防给水设计中采用最多、最易被接受的一种方式。该方法为在高层住宅屋顶设置小容量的高位水箱,与生活用水合用,并满足10min的消防用水量。同时,在住宅物底层(地下室)等设置消防专用水池、水泵。

与高位消防水池供水形式的不同点在于:供水灭火的任务主要由消防专用水泵来完成。从住宅的高度及分区来看,该供水方式又可分为分区并联加压供水、一次加压供水及分区串联加压供水三种形式。分区并联加压和分区串联加压供水,适用于住宅高度超过50m,需分区减压供水的高层住宅,而一次加压供水适用于住宅高度在50m以下,无需分区供水的高层住宅。

1.3 消防气压罐供水形式

次供水方式与其他的不同点在于不需要另设高位水箱,而且消防安全可靠性高,不过对供电要求严格,需要两路电源供电系统。

近年来,该供水方式不受高度的限制,操作简单,安装灵活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消防出水快,技术上可靠安全等优点,为广大使用者青睐,在高层住宅消防给水设计中常常被采用。但是,该供水方式存在的缺点为:耗电较高,日常运行费用大。

1.4 全自动恒压变频调速供水形式

这是一种设备,主要用于生活、消防的新型节。其采用了最新的自动化技术和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对管网压力进行检测,调整水泵转速等,保证了管网压力恒定。其特点是消防、生活供水共用一组水泵,减少了设备的占地而积,并且增强了消防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2 高层住宅消防给水系统超压和泄压问题分析

2.1 给水超压的问题

超压即指给水系统内的水压超过了其工作压力的预定值,从而造成了附件、管道、设备和器材的损坏,最终系统非正常运行的现象。超压问题在高层住宅消防给水系统中普遍存在,所以应当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2]分析超压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系统出水流量小;异向分区的不合理;水锤超压。

2.2 给水的减压和泄压方式

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普遍存在超压的问题,所以必须采用减压和泄压方式来解决系统的超压问题。给水系统的给水减压可通过两个方面来解决:

首先,选择消防泵时,可以选用流量平缓的消防泵。条件更好的可以选用变频调速消防泵、切线消防泵或者水冷直联消防泵,从而提高消防给水系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使之在超压的一般情况下不至于对给水管网造成损坏。

其次,合理的布置自动喷水给水管网,尽量布置在配水管的两侧,使各个配水管的水压达到均衡。同时,合理的选择下放给水系统的分区,并使给水分区的压力值减小。

3 高层住宅消防给水建议

对高层住宅的消防给水要划分成多个供水区域。针对目前我国高层住宅住宅消防给水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整体宣传和问题对症逐一解决相结合的方针进行有效防控[3]。

3.1 加大对消防给水系统的安全全民宣传

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消防知识和防火灾逃生能力安全认识小足、防患意识淡薄。我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定期、长效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开展灾难逃生培训,把消防知识、灾难逃生培训技能直接带到小区与小区住户共同探讨自救与他救技巧,切实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索质,全而落实消防给水安装实施。

3.2 严把消防给水系统的安全建设关

国家应从政策层而上制定高层住宅材料消防给水安全标准,以法规指标将高层住宅住宅外墙保温材料纳入建设工程消防给水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施工检查的范围,从材料源头上消除火灾发生的隐患。在高层住宅消防给水设施建设上,消防栓布局上要严格按照高层住宅规范标准来安装、布置[4]。

3.3 消防给水系统设备应定期检查与更换

在高层住宅建立消防给水设备检查与史换责任制,做到“隐患自查、责任自负、风险自担”。小区的物业安全管理人员,需定期的检查消防给水设备的状态,对过期的、小能使用的消防给水设备向公司中报及时史换。行政执法机构要狠抓年检,实行设施年检制,对进入使用寿命期的住宅消防给水设施进行强制年检,明确检测机构的资质,纳入消防机构管理。

3.4 建立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机制

消防给水系统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消防联动系统涉及到火灾报警、消防联动的消防系统和设备。自动报警系统以火灾为监控对象,设备一般设置在电梯厅、楼梯、走道等公共部位,通过电子感烟、火灾探测器及时发现和通报火情,并通过联动控制装置进行联动,消防设备的动作信号直接反馈至联动中心,控制系统再采取有效措施扑灭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系统是将火灾消灭在萌发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的有力工具。

4 结语

住宅消防给水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所以在住宅设计过程中除了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外,设计者还需要从使用效果上精心考虑,小断总结和完善设计技术,达到设计安全、合理、经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明远,岳秀萍.住宅设备工程(第三版)[M].北京:中国住宅工业出版社,2005.

[2]郑瑞文,刘海辰.消防安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住宅小区消防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层住宅, 防火设计, 对策

城市化率的提高是我国城市建设的大趋势,在这个趋势下,城市土地价格暴涨,用地日趋紧张。而高层住宅因为在相对较少的用地面积上获得了更多的建筑面积而受到各方的青睐,加之市民观念的转变和现代技术进步,高层居民楼成为了我国大中城市主要的住宅结构形式,高层住宅数量日趋增多,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但高层住宅建筑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扑救困难,对居民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结合规范中出现的高层住宅类型,研究高层住宅火灾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注意事项及相应对策,才能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实现其功能要求。

1、 总平面图布置。

对于住宅建筑来说,防火设计首先体现在总平面布局上,而对于总平面布局来说,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扑救面的设计是最基本的防火要求。

所谓防火间距,指的是防火间距是两栋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等的必要间距。对于住宅来说,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一下简称《高规》)的要求即可,但是,要注意对于常见的通过底商裙房相连的建筑,主楼与主楼之间应按《高规》要求设计防火间距而非向封闭连廊一样将联系在一起的建筑视为一栋。此外,至于建筑层数如何计算,一般认为应将一、二层商业服务网点部分计算在内,当总建筑层数为10层或10层以上的,应执行《高规》。

对于消防车道的设置是公建和住宅建筑存在区别的一个点,按照《高规》,高层建筑四周应设置消防环形消防车道,或沿两长边设置。对公共建筑而言是必要的,但对高层居住建筑而言就过高,火灾经验告诉我们,新建的高层居住建筑火灾最大的特点就是火灾一般局限在一户,很少有大面积的蔓延。因此在建筑物的一长边设置车道,火灾时消防车停靠、扑火、施救基本能完成。这一点体现在《住宅建筑规范》中,“10层及1O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至少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设置车道的建筑物一长边应同时具备消防车登高作业的要求,这即是所谓的消防扑救面。但是常常出现的问题是消防车道与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消防车道的作用是火灾时供消防车通行、停靠取水施救、并提供消防队员安全的战斗展开场地。因此控制车道与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国的消防技术标准仅在《高规》中对此有“宜大于5.00m”的规定,不够具体、明确。在工程设计和审查过程中,应该对消防车道与建筑物的距离加以明确。参考各地方规定,一般以车道边线距建筑物外墙5-10m为宜。

案例1:某高层住宅小区,建筑布置较密集,底部为商业用房,在内部设计环形消防车道,结合外部城市道路,住宅基本两边均有消防道路,看似满足规范要求,但是,局部建筑物与消防车道的距离形成夹角,无论是从外部道路还是从内部的道路(地下车库入口处坡度不满足消防登高扑救场地的坡度要求),总存在车道边线距建筑物外墙大于10m。(图一)。

对策:此种情况在追求经济的高层小区中常常出现,为了平衡采光(需要角度)和消防,形成了实际上的消防扑救盲区,这个时候就需要细化消防设计,按照消防登高扑救场地的要求明确相应的消防登高扑救面,在尽量连续设置的基础上可按照设计建筑的实际情况分段确定登高立面并利于建筑整体施救。结合住宅的具体情况往往不需要做大的调整就可以满足相应的防火要求。

2、防火分区

高层住宅指的是总高10 层以上的住宅。按组合方式的不同, 住宅可以分为单元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塔式住宅和跃廊式住宅等。按平面结构的不同, 住宅可以分为两种, 塔式住宅和板式住宅。住宅防火分区以单元分割为主, 住宅单元与单元之间为防火墙。住宅防火分区基本按是否是单元式, 塔式和层数来考虑。为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矛盾,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减少住宅公摊面积, 住宅的空间形式越来越灵活, 住宅的组合方式越来越千姿百态, 在国家规范中很难对上述住宅类型找到一个准确、定量的定义, 这也给住宅防火设计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一些对住宅类型的理解产生了矛盾, 我们要仔细分析火灾的危险性和规范的延伸, 解决设计中的分歧。在高规中也明确说明了塔式住宅布置的主要特点是: 以疏散楼梯为中心, 向各个方向布置住户, 其疏散路线较为简捷。经过改进后的塔式住宅和板式住宅已很难严格区分两者的差别, 一般认为有一种简单的划分原则: 塔式住宅的服务区设施如楼梯、电梯和管道井位于平面中间, 而板式住宅的服务设施位于平面的一侧。

3、安全疏散

对于高层住宅来说, 安全疏散是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高层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 应当靠近设计疏散楼梯, 使经常使用路线和火灾应急使用的路线有机结合起来; 水平通道设计应采用无尽端房间的外廓式或内廓式走道, 可以做足住户的双向疏散要求; 垂直疏散的设计要求靠外墙设置防烟楼梯间, 尽量利用阳台成凹廓作为开敞前室形成防烟楼梯间, 利用自然风力将烟气迅速排走, 既节省投资又达到保证安全疏散的效果, 利用阳台、凹廓、室外楼梯, 屋顶作为一种辅助的疏散设计供住户应急疏散。

另外,高层住宅为解决十八层以上单元式住宅两个疏散出口的问题,及楼梯公共部分面积尽量少的原则,设计时将疏散楼梯设计成剪刀楼梯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手法。如果前室合用一个,即典型的三合一前室。所谓的“三合一”前室,即两部防烟楼梯(含一对剪刀梯)和消防电梯共用一个防烟前室,且前室为候梯厅,这种情况因各种火灾危险在前室处汇聚,已经被各地的消防部门所禁止,但是,笔者注意到常常有隐形的“三合一”前室存在,所谓隐形的三合一前室,指的是在前室处用防火墙和一个防火门将该前室分为两个部分,这种情况也被各地的消防部分注意到,禁止的理由在于实际上这种划分仍然没有解决“三合一”的根本问题,即楼层的住户应该有两个独立的疏散通道,中间加一道门实际造成疏散通道叠合并互相穿越,实际火灾中无法满足防火要求。

案例2:某高档高层住宅,(图二)一梯两户,采用两部电梯,一对剪刀梯。即是一个典型的隐形“三合一”前室,可以看出,电梯、候梯、一对剪刀梯实际上是在共用一个前室,不过是该前室内部加一防火墙及防火门,且该前室面积较大、进深较长,但是,并不能改变其疏散通道叠合并互相穿越的状况。

对策:此种情况在高档住宅住户较少的情况下常常出现,虽然其户数较少,但面积很大,在多人聚会时同样会产生很大的火灾隐患,此时,应结合建筑功能,在户型的某些隐蔽部位开门,而不必坚持一户一门的概念,从而让住户有两个独立的疏散通道,真正让高档住宅有高度的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 顾正军,浅谈住宅建筑防火设计,华中建筑[J],2007。

住宅小区消防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住宅;消防工程;建设;消防布置

中图分类号:TU998.1 [关键词]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321-01

消防工程的建设是为了在突发火灾的情况下能及时提供灭火措施的系统工程,在现在的建筑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对于工业区或者写字楼、商铺,城市住宅建筑的消防工程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重视。本文将对城市中存在消防系统工程的住宅进行研究,分析这种消防工程建设从开始的系统图纸设计到最后的验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然后总结性的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其他住宅消防工程建设提供一个参考,使城市住宅的消防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1 城市住宅消防工程常见问题

1.1 消防设施与材料

1.1.1 消防设施

1.1.1.1 防排烟设施

烟气排送分为自然排防排烟和机械防排烟。自然排烟相对经济、维护管理也方便,广泛应用于住宅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但由于部分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使得自然排烟设施不具备排烟作用。通过日常检查,发现其主要问题一是位置设计不当,排烟窗距顶板、吊顶的距离大,不利于烟气排出;二是开窗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推拉窗可开启面积只有一半,还有些则是半固定式;三是安装高度较高的排烟窗缺乏便捷的开启设施。

机械防排烟则主要存在风机选型不当、送风口设置不合理和风管竖井施工质量差、漏风严重等常见问题。风机的风量和风压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计算,而现在的城市住宅区风机的工作参数往往相对较小,虽然价格相对便宜,却不符合高层住宅的需求。如果竖向防烟系统送风口采用百叶窗常开风口,各层的风量与风速将不平衡,而如果再出现漏风,竖井不抹灰,管道和孔洞封堵不严实的现象时,对烟气排送是非常不利的。

1.1.1.2 灭火救援设施

住宅中比较常见的灭火救援设施是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消火栓箱。一方面,在城市住宅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查和日常维护,使得有些灭火器在整个消防工程中形同虚设,甚至会出现灭火器不可用、失效等情况。另一方面,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普遍存在小区物业出于防盗的考虑将消火栓箱上锁的现象。甚至有的住宅住户出于利我心里,利用防盗门将住宅公共区域圈占作为自己的住宅房间,从而导致将消火栓箱圈占在防盗门内的现象也经常存在,这些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防人员的灭火救援和初起火灾的扑救。

1.1.2 消防材料

1.1.2.1 消防材料的选型

随着社会发展和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建筑外墙保温越来越得到重视。与此同时,因建筑保温材料的使用而导致的火灾也越来越多。例如济南全运会场馆火灾和北京央视新址北配楼火灾。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所采用的保温材料绝大部分都是高分子有机发泡保温板,虽然保温性能优良,价格低廉,施工简便,但是耐热差,易燃烧,且燃烧时释放大量热和有毒烟气,这对住宅消防工程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经对建筑内、外保温系统的材料做了明确规定,所以最根本的办法就采用保温性能优良,同时价格低廉的保温材料。

1.1.2.2 消防材料的施工

除了消防保温材料的选型外,消防材料的施工也非常重要。如果消防材料在施工中不有所规范,则会对住宅的消防安全产生很大的隐患。例如保温材料不够平整,容易脱落等问题时常在住宅楼的消防材料施工过程中出现。更有甚者是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造成重大火灾事故。特别是高层住宅建筑,楼层多、室内装修多、电气设备多、管道竖井多、人员多,而且外墙装修时搭建的脚手架、防护网等都将成为火灾时的助燃剂,一旦起火,极易形成烟囱效应,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如上海静安区教师公寓“11.15”重特大火灾就是电焊工的违规施工引燃防护网及保温材料,造成火灾和大量伤亡。因此,外墙保温材料消防工程从施工到最后的应用都存在可能的消防隐患,需要规范作业与严格规定。

2 加强城市住宅消防工程建设的建议

2.1 加强和规范监督管理

本文在分析城市住宅所存在的消防工程问题的过程中,虽然有些条款在《消防法》或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所提及,但由于我国这方面的消防建设意识还不够强烈,法律规范也不够健全。一方面,工商部门要对市场上不合格的消防材料加大打击力度,以免被广泛应用而产生巨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消防部门对消防设计图纸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杜绝设计过程中的纸上谈兵,凭空想象会对住宅建设留下安全隐患,包括排烟口,风机选型等,应该具有设备和材料选型的实验报告,后期的验收过程更不能马虎行事,各项消防工程系统均应该有相应的检验记录和报告,以作备案存档。

2.2 优化消防设计

室内消防栓系统是住宅建筑内初期火灾的主要灭火、控火设备。消火栓系统的完备好用对扑救初期火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住宅建筑的消火栓箱存在于走道或者前室,当遇到火灾险情时,一般人员难以迅速理顺水管,接好栓口和水枪。如果采用消防卷盘,与消防给水系统直接连接,使用起来将方便很多。当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自动消防系统是再好不过的。有条件的话,如果能在住宅普及设置喷淋装置是优化的体系。同时也提倡在住宅中放置防毒面具,以备应急之需。

2.3 强化消防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

社会化消防工程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是构建整个城市消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火灾的有效措施,住宅区业主的消防意识教育对于整个住宅消防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消防工程的特性使得这种教育不能局限于课本上,实际操练也是非常必要的。消防安全隐患的控制是整个消防工程中最有效的途径。当住宅居民能很好的意识到可能的消防安全隐患,这对于杜绝火灾是极为有利的。要加大对住宅小区消防安全培训力度,从日常消防设备维护,防、排烟设施的检查,以及消防电梯的维护,消防车道的使用情况等都需要进行消防知识的普及。例如尽量不占用消防车道,不在高空设置电线杆与广告牌以影响可能的消防作业。这种消防安全教育不仅仅要面向住宅用户,也包括住宅开发商与设计单位和住宅所在物业管理部门,只有社会整体消防意识得到了提升,才能更好地控制消防安全事件的发生。

3 结束语

住宅建筑的消防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在可能的火灾险情发生的时候,前期的工程建设能确保住宅人员的财产安全。本文在自已对住宅消防工程的直观感受下,通过分析的过程,总结出相应的问题。总的来说,住宅建筑施工管理从消防设计到消防工程的实施建设都应该更加的重视,政府部门的监管要更具体,住宅用户和物业部门对于消防工程的安全意识也需要更强力。整体的消防工程建设既要满足规定的消防要求,也需要经济化、合理化、便捷化,共同推进消防工程系统在城市住宅区的完善,维护住宅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涛.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1)

[2] 朱春玲,陈景辉,吕振纲,季广其.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研究[J]. 建设科技. 2010(23)

[3] 周军良,胡嵘晖,张春明.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探析[J]. 中国建设信息. 2003(20)

住宅小区消防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城市住宅改造。住宅改造区一般位于或邻近城市中心,住宅改造工作常和城市道路拓宽、市政管网更新一起进行。由于受天各方面条件限制,住宅改造区的规模一般比新建住宅小仄的规模小得多.区内住宅多为七一九层。沿街的底层多为商店,上部为住宅。下面浅析此类住宅消防给水设计的儿个问题,供探讨。

一、七一九层单元住宅应设室内消防给水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一87)指出:超过七层的单元式住宅、超过六层的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底层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室内消防给水。根据规范.七层半以上住宅或底层为商店的六层以上单元住宅,室内需设消防给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室内装修要求也愈来愈高。住户搬进新居前一般要重新装修。吊顶、壁橱、组合家具、地毯及室内各种陈设均为易燃品,家用电器品种也不断增加。显然引起火灾的可能性有所增大。从保护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来讲,室内确实需配置消防给水设施。

二、室内消火栓和室内消防箱

单元式住宅,室内消火栓的位置都在楼梯间休息平台处。楼梯间面积狭窄,为了不影响住户搬运物件上下,消防箱应尽吊考虑暗装或半暗装,这得同结构配合。

现行《低规》‘朴定的室内消火栓不利于扑灭初期火灾。因为火灾时,要在短短的儿十秒至数分钟内扣上水龙带、水枪.展开20一25m长的水龙带,打开阀门,举起具有相当压力的水枪进行火火,这对未经过专门消防训练的人有一定困难,对妇女、老人、儿童就更为困难了。所以普通消火栓设备并不适用消防软管卷盘(少「’径灭火‘喉)取用方便·展开容易,·般居民均能使用只是出水鼠较小.但对初期火灾扑火还是很有用的。这总比居民无力或不会使用消火栓而用脸盆、水桶盛水火火有效得多。建议,住宅消防箱内’戊配置一套消防软管卷盘。并预留DN65消火栓l,以供消防队员使用(不宜预留DN50消火栓口,因省内各地消防队均配用DN65水龙带)

三、消防水量和水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指出,消防水箱,卜应储存10分钟消防用水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允实水栓同时达到室内任何部位。水枪的充实水柱般不应小十7m。《低规》消防给水的设计思想是立足于自救.既要保证水量又要保证水压。由于建筑和结构的要求,水箱不可能抬得很高,所以一般的屋面水箱是难以保证建筑物顶部一、二层消防用水的水压。为达到消防要求,常用的做法有1、设消防水池、水泵、消火栓箱内增设消防水泵启动按钮。2、增设气压消防给水装置。这两种做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中却有困难。1、住宅改造区一般位于城市.黄金地带”,地价昂贵,难以找到适宜设消防水池、水泵地点。2、若采用气压消防给水设施,消防管网中长期承受高压,增加系统渗漏危险。3、与高层建筑和新建住宅区不同,住宅改造区规模不大,无专门管理机构。消防水泵、气压给水装置若长期不用.搁在一边。难以保证在消防时可以Lr:常使用。所以我认为七一九层住宅只要求消防水蛾而不要求其水压值。10分钟消防用水储于屋顶水箱中,初期火灾顶部一、二层消防水压不足,可否采取其它火火器材补救。10分钟后由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经消防车水泵加压装置和水泵结合器进入室内消防管道火火。这种做法更适应实际情况。

四、消防水箱

住宅改造区邻近城市中心.可利用的市政管网水压较高。常用的给水方式是直供式即低层(一至三层)由城市管网直接供水。高层(四至七、八层)由屋顶水箱供水。水箱是利用非用水高峰期靠管网压力直接进水这种供水方式能充分利用管网压力,无需任何加压设备,是最经济的。室内消防用水一般与生活用水共用水箱。为了保证消防用水不作他用,并相对保证水箱水质卫生,设计中常用的做法是:在生活用水出水管前端设个V型弯管(或角尺弯虹吸出水),管顶设在水箱消防贮水位卜,并在其卜开功10一12mm小孔。生活用水通过出水V型管从水箱底部吸水,保证水箱中的水循环,立质不易变化若水箱水位降至消防水位时,V型管顶端孔口与大气相通,虹吸作用破坏.从而保证消防用水不作他用。此种做法中消防出水管与屋面水箱乃是一百接连通的,为阻止消防管网中变质水污染水箱,宜在屋面设试验用消火栓,定期(半年)排放消防管网中受污染的消防用水。此项L作可由楼长或指派住户中有一定经验者进行。


上海住宅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