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易地扶贫工作计划(精选5篇)

  • 个人易地扶贫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三)“五个一批”分类扶持计划。依据2016年脱贫攻坚实际,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巩固提高1765人,占75.4%;对生活在不宜人居住地区的,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300人(另外巩固提高300人),占12.8%;通过发展教育和资助政策脱贫41人,…

个人易地扶贫工作计划(精选5篇)

个人易地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目标任务。对新增、返贫的432户贫困户728人建档立卡实行目标管理,对已脱贫的1766户贫困人口3592人“扶上马、送一程”进一步巩固提高脱贫成果。

(二)资金投入。按照“渠道不变,充分授权”的原则,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2017年计划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50万元以上,其中:盟级扶贫专项资金800万元;县级财政预算安排55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500万元;其它投入200万元。

(三)“五个一批”分类扶持计划。依据2016年脱贫攻坚实际,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巩固提高1765人,占75.4%;对生活在不宜人居住地区的,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300人(另外巩固提高300人),占12.8%;通过发展教育和资助政策脱贫41人,占1.8%;对丧失基本劳动能力的,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151人,占6.5%;大病救助84人,占3.6%。

(四)重点项目实施计划

1.实施“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在22个重点贫困村巩固好规划、项目、干部到村到户工作,年内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00万元以上作为项目建设资金。重点加大项目实施力度,为巩固提高区贫县人脱贫、县摘帽的成果奠定产业发展基础。整合“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鼓励各村改革创新,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担保贴息、先建后补、以奖、股份合作等方式,管好用好“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提高“三到村三到户”项目的使用效率。

2.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7年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300人,将严格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实施搬迁任务,早谋划、早安排,按每人6万元的投资标准实施搬迁工程,其中:国家专项资金每人0.8万元,长期贷款3.5万元,自治区投入1.7万元,同时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拟打造2个旅游扶贫小区。

3.实施金融富民扶贫工程。年内继续投入“风险补偿金”700万元(农行500万元、邮储200万元),发放贷款规模7000万元(农行5000万元、邮储2000万元)以上。全面推广“两免一直一优先”的贷款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实行免担保、免利息,开通“绿色通道”,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办理贷款业务)。县农行、邮储银行开通“绿色通道”集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惠农卡、集中贷前调查和审查,并开设贷款发放专用窗口,提高办贷效率,2017年力争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扶贫贷款覆盖率达到50%以上。

4.实施定点帮扶工作。做好盟直机关帮扶、县处级领导及县直帮扶单位沟通联系工作,推动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加强盟、县两级定点帮扶工作,加强帮扶责任人的日常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对帮扶责任人的具体监督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分数据分析平台,将帮扶工作成效纳入到扶贫工作日常考核内容,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5.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以贫困户转变成新型农民为抓手,以实施半军事化的培训为主要培训手段,解决贫困户及农民培训不认真、不专一的问题,加大对贫困劳动力培训和输出力度,针对全域旅游和肉驴养殖做好专业技术培训及电商服务,年内计划投入72万元,培训贫困农牧民720人,力争就业率达到60%以上。

个人易地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吹响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冲锋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多次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在青海、宁夏、安徽视察脱贫攻坚工作期间,每次都考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慰问贫困搬迁群众,并多次强调,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移民搬迁脱贫工作做好。总理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易地扶贫搬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中等陷阱的关键举措,要用好各类扶贫资源,合力攻坚。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对易地扶贫搬迁作出重大部署,规格之高,会议之密集,前所未有。

2015年11月27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实施“五个一批”精准脱贫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明确提出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总理也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015年12月1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当头炮”正式打响。

2016年3月和5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强调要理顺工作机制、明晰脱贫目标、守住政策底线、确保脱贫成效,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首战告捷。

2016年8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贵州召开,总理再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聚焦增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创新思路机制,持续着力攻坚,切实落实省负总责和部门加大支持,充分调度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筹有效用好宝贵的扶贫资金和资源,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脱贫导向、理顺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建设、促进自力更生、推进考核监督,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部委合力攻坚 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

这一年,有关部门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集结攻坚,编制出台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明确住房、投资、财政、金融、土地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搭建完成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四梁八柱”制度和政策体系。

这一年,有关部门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拿出“真金白银”,加大中央资金支持力度和财政贴息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各项资金八方汇聚,有效保障了全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这一年,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全面发力,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贯穿于政策制定、对象识别、搬迁选址、住房建设、后续脱贫和成效考核全过程,指导地方又好又快推进项目建设。

规划、政策、制度“三位一体”

全面搭建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四梁八柱”

出台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绘就时间表、路线图。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完成的《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9月印发实施,明确了搬迁哪些人、搬到哪里去、资金怎么来、房子怎么建、如何促脱贫等具体内容,22省(区、市)以国家规划为引领,同步编制省、市(县)级规划,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规划体系。

严控25平方米建房面积“红线”,坚决杜绝因建房而影响脱贫。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严格控制住房建设面积的通知》,强调按照保障基本、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明确建档立卡搬迁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得超过25平方米的“红线”,防止贫困户因搬迁举债,防止因搬迁而难以脱贫。

扩大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范围,为贫困地区提供贷款偿还渠道。2月,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允许将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同时,还为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专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600亩。9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有关财政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收益使用办法。

投资、财政、金融政策密集出台,努力实现贫困群众少花钱或不花钱就能住上安全房。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并实行区域差异化补助政策,明确东中部省份按人均7000元标准补助,西部省份按人均8000元标准补助,部分特殊类型地区按人均10000元标准补助。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财政贴息贷款工作的通知》,对易地扶贫搬迁长期贴息贷款放贷规模、贴息安排、还贷期限、贴息资金使用管理等进行规范,明确了中央财政对2016年、2017年2000亿元贷款规模给予90%贴息的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出台《易地扶贫搬迁专项金融债券资金筹措方案》,明确专项金融债发行额度、发行方式、发行期限、贷款利率等具体内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出台管理细则或办法,不断完善资金运作机制,促进资金渠道上下贯通。

及时制定多项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安全、廉洁搬迁。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出台《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建设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信贷资金衔接有关事宜的通知》,国家开发银行出台《关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出台《易地扶贫搬迁信贷资金筹措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要求建立专项建设基金资金项目台账,确保基金“独立核算、分账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建立中央预算内投资、金融资金事前规范审核、事中强化监督、事后严格考核的机制,力求实现投资安排使用全过程监管。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计署、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不断强化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着力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依法合规使用。

全方位深入开展政策宣讲解读

推动各地系好“第一颗扣子”

全面开展政策宣讲,实现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市、县全覆盖。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部署,3月17日至25日,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负责同志带队组成5个宣讲督导组,赴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10个重点省份开展政策宣讲和工作督导。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又组织22个省份集中开展政策宣讲,宣讲范围下沉到县、乡、村三级,初步统计,直接听取宣讲的基层干部群众超过20万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政策,凝聚了共识。

举办专题培训班,围绕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重点开展专题培训。为确保政策实施不走偏,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组织有关部门到相关省份多次开展调研、宣讲政策,指导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举办6期专题培训班,重点围绕投融资政策、资金运作模式、操作流程及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等,对省级和市县级发展改革、财政、扶贫部门和省级投融资公司有关负责同志约1000人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π率逼谝椎胤銎栋崆ㄕ策的准确理解。

编发政策指引,阐释重点政策,推介典型经验,通报苗头性问题。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向地方编发16期“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指引,及时阐释住房建设面积控制、土地增减挂钩、金融资金等重要政策,大力推介贵州、湖北、湖南等地方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及时通报工作中发现的个别地方制度设计有偏差、一些安置点对象识别不够精准、户型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要求对标检查,举一反三,确保政策执行不走偏。

举办2016年扶贫日论坛易地扶贫搬迁平行论坛,促进思想交锋和典型经验交流。去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精准搬迁、精准脱贫”为主题,举办2016年扶贫日论坛易地扶贫搬迁平行论坛,来自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关负责同志,全国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份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以及部分省、市、县和乡镇从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干部群众,带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部分龙头企业代表,共约180人参加论坛,解读交流政策要点,探讨各地典型经验做法,人民日报人民网全程直播。

千亿资金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249万建档立卡搬迁群众精准受益

资金是易地扶贫搬迁顺利推进的最大难点之一,为此,国家不断加大中央资金投入力度,并通过创新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引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为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及时下达2016年249万搬迁任务及828.5亿元贴息贷款规模。为保证各地及时启动项目建设,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印发《关于下达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和贴息贷款规模的通知》,根据各地确认的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下达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49万人,贴息贷款控制规模828.5亿元。6月,财政部印发《关于拨付2016年财政扶贫资金的通知》,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贴息资金29.82亿元。截至2016年12月底,各地已承接贴息贷款662.45亿元。

193.6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下达,精准支持24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建设。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总盘子没有明显增加、平衡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于3月和6月分2批下达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193.6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3倍,实现了对年度计划内249万建档立卡搬迁群众住房建设补助的全覆盖。

一次性切块下达“十三五”时期专项建设基金规模50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核定的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分省规模,将50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建设基金一次性明确分省(区、市)控制规模。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基金规模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动两行发行专项建设债券筹集资金设立基金后,根据各地基金需求实际,作为资本金分批注入省级投融资主体。截至2016年12月底,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向省级投融资主体注入专项建设基金429亿元。

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约1000亿元,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财政部指导督促有关省份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十三五”时期安排约1000亿元作为项目资本金注入各省易地扶贫搬迁投融资主体,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以及包括同步搬迁人口在内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16年12月底,各地已发行地方政府债717亿元,占“十三五”时期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地方政府债控制规模的64%。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福建、江西、湖北、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份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地方政府债已全部发行完毕。

以督导考核之严 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之实

为确保国家政策得到精准落实、年度目标任务能够如期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等部门建立了联合督导、全面自查、定期调度、成效考核等督导体系,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

组织22省份开展全面自查,举一反三,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22个省份就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各省份共派出50余个检查组,对440个县、1436个安置区项目和537个迁出点进行了实地检查,入户走访建档立卡搬迁户2912户10856人,完成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次全方位“体检”,及时纠正了工作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组织召开发展改革系统工作推进会,督导推动,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8月23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贵州)现场会召开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并组织召开22省区市发展改革系统工作推进会,通报工作进展,指出工作问题,推动各地按照现场会精神对照检查,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加快项目实施、落实脱贫举措,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纠偏纠错,对14个省下发整改通知。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并组织有关方面赴陕西、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新疆、江西、甘肃、青海、宁夏、福建、内蒙等多个省份开展督导检查,及时指出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针对部分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对14个省(区)相关部门下发了整改通知,通报问题,限时整改。

建立定期调度和定点监测机制,随时通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为及时掌握各地工作进展,2016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及时调度和通报各省项目推进、资金承接、脱贫措施落实等进展情况,督促进度滞后省份加快工程项目建设。同时,组织开展典型安置点监测联系工作,在10个重点省份选择约30个不同类型安置点进行定点联系和跟踪监测。

个人易地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今年以来,扶贫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率领下,当真贯彻落实粤办发[2009]20号文件和全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成长不美观管辖扶贫开发工作,连系*扶贫工作现实,周全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落实。

一、2009年工作情形

(一)首要成效

1、拟定新时代方针使命

为促进新阶段扶贫工作的落实,我办在深切调研的基本上,针对全市农村贫困面仍较年夜,相对贫困问题仍较凸起和面临新阶段扶贫工作的形势和使命,积极向市委、市政府陈述请示建议,拟定出台了《中共*市委、*市人平易近政府关于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若干定见》,明晰提出了当前和此后一个时代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惟、方针使命和工作法子。力争经由过程5年的帮扶,贫困户达到“八个确保”:确保有自我成长和不变收入的主业并实现不变脱贫、确保危房获得刷新、确保合适低保前提的做到应保尽保、确保介入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小孩接管义务教育并不辍学、确保考上年夜中专院校学生能顺遂完成学业、确保能免费加入职业手艺培训并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确保学会1—2门种养或其他手艺。贫困村实现“六有”:有较强的率领班子、有科学的成长规划、有不变的集体收入、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有平易近主的打点轨制、有文明的社会风尚。

2、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周全普开

全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市当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当真落实扶贫工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今朝,我市551个村全数落实了对口帮扶单元,农村贫困户落实干部一对一结对对帮扶,帮扶单元和干部也陆续到位。在551个帮扶单元中,其中省直(中直)73个单元有近八成的单元已到位对接落实帮扶工作;广州市对口帮扶我市230个贫困村工作也在周密地规画中,经由过程我办与广州协作办多次沟通联系,广州市对我市贫困村的帮扶将达到“三有”的方针,即:保证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单元帮扶;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帮扶;每个村、户都有资金扶持。按照使命的分化情形,我市市、县两级负责的248个贫困村,也分袂作出放置,由市机关单元负责帮扶119个贫困村,还有129个贫困村由各县(市、区)负责放置机关单元挂扶,今朝,市、县两级正在当真落实梅市办[2009]82号文件精神,连系各地各部门的现实,陆续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

3、贫困户建档立卡根基完成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是“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基本性工作,我市按照省的要乞降全省贫困户建档立卡电脑打点工作会议精神,在当真进行查询拜访核实的基本上,按照要求摸清对象,同时将贫困户数据采纳一户一卡,输入电脑,成立贫困户数据资料库存,实施电脑打点,今朝我市8.5万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已根基完成数据输入工作,电脑数据软件的进级工作也正在加紧进行中,估量年尾前可周全完成。

4、扶贫资金投入慢慢增添

为确保“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帮扶取得成效,除争夺省每年下达的项目资金撑持外,我办还积极争夺市财政的撑持,年夜幅增添扶贫资金投入。为扶持扶贫龙头企业的成长,增强辐射带动贫困农户的能力,市政府对获得部级扶贫龙头企业称号的企业给以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获得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称号的企业给以奖励5万元,对获得市级扶贫龙头企业称号的企业给以奖励2万元,每年拿出700万元,用于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鼎力撑持农村贫困户危房刷新,经规划刷新验收的,市财政给以每户1000元津贴;年夜幅增添老区培植专项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放置老区培植专项资金由52万元增添至170万元;按齐截优先的原则,对300人以上自然村通机耕路给以每公里2万元的扶持;鼓舞激励市、县机关挂钩扶贫单元撑持挂点村成立“成长种养小额贷款担保金”,拟设立*市扶贫基金会,筹集社会帮扶资金,全力增添扶贫资金投入。

5、老区培植扶持力度加年夜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增强对革命老区培植工作的定见》及去年6月省委书记来梅考察革命老区的主要讲话精神,我市党、政率领高度正视,市委刘日知书记亲自到梅县南口金声村、梅南九龙村调研,李嘉市长、陈小山副书记、邓建华副市长以及其他市率领也分袂到各自的挂钩点调研。我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率领的指示精神,就若何加年夜对我市革命老区培植的扶持力度和抓好老区培植工作的具体定见建议,提出老区成长要达到“五通三改三提高一呵护”方针方案,获得市委、市政府认可,2009年新春上班第一天就以市委办、市政府办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年夜对革命老区成长扶持力度的工作定见》,《工作定见》明晰提出了老区成长要达到“五通三改三提高一呵护”方针,对老区培植加年夜了扶持力度,老区专项培植资金投入从原本52万元增添到170万元,使我市的老区培植资金财政投入增幅走在全省前列,为加速我市老区成长打下了必然基本。我市加年夜对革命老区培植扶持力度的做法以及老区村庄搬迁工作成效获得省委、省政府和省扶贫办、省老促会的充实必定。

6、移平易近后扶工作成效显著

一年来,我市省属水库移平易近工作以解决移平易近“住房难

”为重点,增添移平易近收入为焦点,当真落实后期扶持政策,各项工作进展顺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2009年我市规划完成刷新移平易近住房418户,1731人,34168平方米,估量春节前可周全完陋习划刷新使命;为库区和移平易近安设区解决移平易近出发糊口用水坚苦解15宗,受益移平易近2530人;建筑移平易近村道12宗37.5公里,架设桥梁3座80多米;完美移平易近村输变电线路1宗1.5公里;扶持移平易近种植化洲桔、烤烟、油茶、脐橙等经济作物70多公顷,经济林600多亩,同时扶持移平易近网箱养鱼和养蜂等出产项目、扶持兴办二、三财富28宗。投入资金19.7万元,按每人津贴15元尺度,扶持移平易近13134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举办移平易近劳动培训班12期,培训移平易近540人次,输出移平易近残剩劳动力780人,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致富一户。经由过程后扶工作,库区及移平易近安设区的“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五难问题有了分歧水平的改善,使移平易近自身的出发糊口前提获得了较年夜改善,糊口水平有了较年夜的提高,今年我市移平易近年人均收入2560元,比去年增添510元。同时,各级移平易近办高度正视移平易近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全年实现省、市两级零上访,有用地维护了库区和移平易近安设区的社会不变。

7、财富扶贫工作巩固成长

在省扶贫办和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撑持下,我市的财富化扶贫工作获得巩固成长。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经由多年的培育成长,龙头企业的数目不竭增添,企业规模不竭增年夜,企业效益稳步增添,辐射带动能力不竭增强,企业的经营出产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当地贫困户在企业的辐射带动下,实现增收。今朝,全市共培育成长市级以上扶贫农业龙头企业47家,其中,部级2家,省级12家,市级33家;据统计,至2008年尾,全市市级以上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达10.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达5.08亿元),资产达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0家;实现发卖收入达15.7亿,上交税金9960万元,净利润达1.5亿元。带动农户6.6万户,其中贫困户2.1万户,户均年增收1779元。按照龙头企业动态打点的法子,我办对现有的33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新申报市级扶贫龙头企业称号的10家企业进行查核,我市扶贫龙头企业在质和量方面将会有新的成长。

8、智力扶贫工作实现“双赢”

按照省、市扶贫办的要求,我市省扶贫手艺培训基地调整为*市商业黉舍后,在我办的率领的高度正视和具体组织指导下,增强率领,加年夜宣传,斗胆立异,收到较好下场。该校开展特定春秋段即春秋在16~45周岁、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上(搜罗初中)的贫困劳动力资本状况查询拜访,成立“贫困劳动力资本信息库”,周全体味和把握贫困劳动力资本状况,切确把握市场用工信息,增强与本市和市外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开展“订单、定点、定向”培训,实现培训一批、输送一批,学员不变就业与企业用工顺畅的“双赢”方针。据统计,今年在该校举办的第七期扶贫培训班共有231名贫困劳动力加入扶贫手艺培训,结业查核及格(有70%的学员已获得相关手艺证书),全数实现举荐就业,转移就业率达100%,取得了贫困户受益、用工企业对劲、政府部门安心的精采社会下场。此外,我办还积极配合市劳动保障部门抓好省下达给我市1930名贫困学生免费读技校的有关工作以及全市各县(市、区)农村适用手艺培训工作。

9、贫困村出发糊口前提有用改善

经由过程实施“年夜禹杯”竞赛勾当,贫困村的根基成长情形和贫困户的出发糊口前提获得慢慢改善,完成了2008年至2009年度20个“年夜禹杯”项目点的培植,经初步验收,全数达到精采以上的尺度。此外,在五华县5个贫困村开展的出产成长合作金试点工作,为贫困户成长出产筹集小额启动资金融资缔造了前提,为增添贫困户收入有开展了有益的试探。

9、宣传报道力度不竭加年夜

为增强对全市扶贫工作出格是新时代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我办形成了由第一把手亲自抓好,党组成员按照营业分工具体抓,指定一名副调研员专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各科室撑持配合的宣传报道系统,取得较好成效。一年来,我办连系进修实践科学成长不美观以及日常平常工作进展情形和当前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以编印《扶贫工作动态》、报送省扶贫办、市政府信息系统、报刊、电视广播、新闻媒体等形式,鼎力宣传报道我市的扶贫工作,据统计,省扶贫简报共转发我市的扶贫工作经验和做法共6篇,编印《扶贫工作动态》43期,市级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用报道5次,市进修实践办转发我办的专题有3次。

(二)首要做法

1、率领正视,亲自部署

为促进新阶段扶贫工作的落实,岁首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扶贫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和市首要率领和分管率领高度正视,在会上对全市新一轮的扶贫工作进行周全带动部署。提出在新的历史前提下,扶贫工作只能增强,不能放松,扶贫政策力度只能加年夜,不能削弱。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保增添、保平易近生、保不变”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惟,以立异的行动,务实的作风,当真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实施定见的贯彻落实,扎实做好新阶段各项帮扶工作,确保更始成长功效惠及更多农村贫困生齿。

2、抓好调研,理清思绪

市委、市政府高度正视扶贫工作,为推进我市新时代扶贫工作的落实,市委刘日知书记亲自带头率领我办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贫困(老区)村梅县金声村、九龙村开展工作调研、李嘉市长到兴宁章峰村调研,陈小山副书记、邓建华副市长和其他市率领也分袂深切到各自的挂点村开展扶贫调研工作。经由过程调研,市委、市政府拟定出台了《中共*市委、*市人平易近政府关于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若干定见》,明晰提出力争经由过程5年的帮扶,贫困户达到“八个确保”:确保有自我成长和不变收入的主业并实现不变脱贫、确保危房获得刷新、确保合适低保前提的做到应保尽保、确保介入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小孩接管义务教育并不辍学、确保考上年夜中专院校学生能顺遂完成学业、确保能免费加入职业手艺培训并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确保学会1—2门种养或其他手艺。贫困村实现“六有”:有较强的率领班子、有科学的成长规划、有不变的集体收入、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有平易近主的打点轨制、有文明的社会风尚。为促进我市革命老区培植成长,以市委办、市政府办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年夜对革命老区成长扶持力度的工作定见》,加年夜了财政扶持力度,老区专项培植资金投入从原本52万元增添到170万元,提出老区成长要达到“五通三改三提高一呵护”方针,五通:即老区300人以上年夜自然村周全实现通路、通电、通邮、通电话收集信息、通广播电视,有前提的自然村通水泥路,周全改善老区成长情形。三改:即改房、改水、改厕。三提高:即提高经济收入、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保障水平。一呵护:即做好革命勾当旧址、革命历史文物和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呵护维修工作,充实阐扬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3、拟定法子,抓好落实

在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中,我市坚持瞄准8.5万户、29.8万人农村贫困户,力争经由过程5年的帮扶,贫困户达到“八个确保”、贫困村达到“六有”的方针,为实现这些方针,当真抓好“五到户”的帮扶法子落实。

一是干部结对帮扶到户。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要求,继续实施“率领办点、单元挂村、干部帮户”的扶贫责任制,实施市、县两级机关一个单元挂点一个贫困村,一个干部挂扶一户贫困户的做法,市机关放置119个单元挂扶119个贫困村,119个单元干部职工结对挂扶村的贫困户,实现贫困(老区)村、有能力和成长意愿的贫困户单元和干部职工挂扶全笼盖。

二是财富成长扶持到户。对有劳动能力和有意愿成长种养的贫困户,给以种子种苗的无偿扶助,以县为单元,扶持成立2~3个直接为贫困农户成长特色种养业供给种子种苗的扶贫基地。积极指导和辅佐贫困户挂靠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或专业经济组织成长特色财富,指导农业(扶贫)龙头企业、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用财富带村法子,成长“一村一品”特色财富,以财富带村带动贫困户成长特色财富。

三是教育培训放置到户。保证贫困户后世顺遂完成义务教育,不辍学。贫困户后世初中结业后,就读中等职业手艺黉舍或技工黉舍,给以免学杂费3500元和每年每人津贴糊口费1500元。组织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免费加入短期手艺培训,并举荐就业,力争有前提的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经培训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对在家搞种养的贫困户供给免费农业适用手艺培训,使其把握一至二门种养适用手艺。

四是危房刷新资金直补到户。在册贫困危房户优先列入刷新打算,列入昔时刷新打算的贫困危房户,经刷新并验收及格的,按省定津贴资金尺度给以直补到户。对个体出格坚苦危房户,由县、镇政府统筹,加年夜扶持力度,提高津贴尺度,搞好危破泥砖房刷新,以达到安居解困目的。同时,抓好省属水库移平易近住房刷新和边远分手老区群众搬迁。

五是保障法子落实到户。在册贫困户合适农村低保前提的全数列入最低糊口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对农村贫困户、低保户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小我缴费部门,由县级人平易近政府统筹解决;落实农村衡宇统一保险工作,将贫困群众列入重点保障对象;鼓舞激励和撑持农村贫困户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决贫困户老有所养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

1、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时刻紧、使命重、压力年夜,市、县扶贫部门存在手艺人才不足,经费紧缺、电脑等办公设备不足的问题;

2、部门帮扶单元以及下层干部新时代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还存在恍惚熟悉,思绪不清的现象;

3、扶贫部门与省直(中直)和广州对口单元的跟尾联系还有待增强。

二、2010年工作打算

2010年全市扶贫工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新时代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新计谋的部署,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首要就是要环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改变”、抓好六项工作的落实。

1、环绕一个中心:

2010年扶贫工作,就是以“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为中心,落实好省直(中直)、市、县机关定点帮扶工作,力促贫困户达到“八个确保”和贫困村实现“六有”的工作方针。

2、实现两个改变

一是新阶段扶贫工作要改变帮扶工作重点。要从以往传统的帮扶工作改变到当前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上来,要凸起以帮扶贫困户带动贫困村成长为主的工作上来。

二是扶贫工作部门要改变工作思绪。要从直接抓扶贫改变为负责统筹协调,自动搞好为本能机能部门、挂扶单元、下层单元、扶贫爱心人士等处事工作上来。

3、抓好六项工作:

一是当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文件和工作的部署,周全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落实。

二是出力抓好干部结对帮扶到户、财富成长扶持到户、教育培训放置到户、危房刷新资金直补到户、保障法子落实到户等“五到户”帮扶工作法子的落实。

三是千方百计落实扶贫资金的投入。整合扶贫资金、开展扶贫日勾当等,带动社会普遍介入“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开发工作。

四是落实省、市增强革命老区培植的各项法子。

个人易地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安全检查自查支农扶贫项目资金范围和内容

我们认真组织自查的是20*年至2009年省、地、县等财政支农扶贫资金的安排、到位、使用、管理的安全情况,重点检查的内容是:1、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资金,2、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3、其它项目扶贫项目资金,4、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资金。具体检查的主要内容是:1、支农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情况,2、支农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办法执行情况,3、审计扶贫项目资金反映出的问题整改情况,4、支农扶贫资金监管责任制落实情况,5、支农扶贫资金管理的机构及人员建设落实情况。

三、自查20*年至2009年支农扶贫项目资金的规划和落实情况

我办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国家、省市扶贫部门的要求,在20*年制定了《*县十一五整村推进重点村扶贫开发规划》和《*县十一五易地搬迁扶贫开发规划》。我县整村推进扶贫20*年至2*0年计划争取扶持项目36个村民小组,争取扶持投入资金6*.9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入财政扶持资金465万元,市县投入资金26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资金115.9万元。我县20*年到2009年实际争取扶持项目54个村民小组,还有一年时间我们已经超额完成18个项目,超出50%。已经争取扶持扶贫资金1417.2万元,其中:省级资金420.81万元,市级资金351万元,县配扶贫款37万元,县级部门扶持配套资金312.9万元,集体群众自筹和贷款295.49万元。超额完成总投资810.3万元,超出134%,超出一倍多的投资。我县易地搬迁扶贫20*年至2*0年计划争取扶持5个村民小组128户499人。易地搬迁项目计划总投资1044.89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资230.54万元,市县级投资77.*万元,群众自筹737.29万元。到现在实际完成4个村民小组111户385人搬迁任务,完成计划总人数的77%。实际完成总投资8*,6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资162.5万元,市县级投资55.6万元,整合投资138.9万元,自筹资金450.6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77%,争取明年完成规划任务。小额信贷扶贫计划每年扶持发放200万元,总发放1000万元,到2009年实际完成发放1760万元,其中:扶持种养业的1685.5万元,其他项目的74.5万元。

四、支农扶贫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情况

我县扶贫项目和资金都是严格按照申报、审批、施工、验收、审计的程序进行,有项目有资金,资金跟着项目走,专款专用。具体的支农扶贫项目由困难村组根据自己的困难实际,认真计划项目内容,写出项目建设申请,乡镇审核同意,县扶贫办、财政等部门实地调查、核实,再由县级主管领导申批,上报市扶贫办。项目立项后,由市扶贫办、市财政局联合下文到县,资金到位后,我们会同财政、监察、审计、城建等部门对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严格按照招投标形式进行,这样有效地保证了项目资金使用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对中标单位项目的投资、实施地点、实施单位、建设内容、实施要求等进行全面公示;整村推进项目各建设单位都与中标单位签订建设合同和廉政合同,合同生效后,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对项目的实施内容、质量、进度等进行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计划内容和文件下达的项目进行实施,不准随意调整项目,从而保证了整村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我办十分注重扶贫开发工作项目的管理,为形成县、乡、村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一盘棋运作格局,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为主,每个村选派干部和村民代表,成立了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工程建设中经常到现场检查督促工程的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的开支使用情况。扶贫专款资金的管理收支由县财政农财科设立专门帐户运行,并按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分期分批拨款,具体的拨款办法为:开工拨款40%,中期拨款30%,验收审计合格拨款20%,留下10%左右的资金作风险抵押金,待一定的时间工程没有问题,才拨完工程款,只要项目按质按量圆满完成,我们没有拖欠过一分钱的补助款,资金下拨是及时有效;从20*年开始实行专项资金报帐制,采取财政管资金,扶贫办管项目的办法,工程资金报销是实施单位向县级报帐,县级再向市级报帐的方法,工程完工后,组织县、乡、村、组进行验收审计,验收工程数量和质量是否按合同保质保量完工,对建设点从组织领导、规划设计、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效益的20个小项现场进行考评打分;认真审计资金的开支是否专款专用,写出验收审计报告,做到工程项目当年施工,当年受益。还有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县监察局、审计局、人大、政协等部门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工作纪律情况进行执法监查,通过检查审计,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扶贫项目审批和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认真负责,做到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扶贫资金实行专户、专帐、专人管理的“三专”制度,资金使用上严格把关,从未出现挪用,挤占和改变用途的情况,专款专用,并且帐目清楚、单据齐全,手续完备。我县的扶贫资金,与其他县相比,投资小、效益好,很受山区人民的称赞,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审计反映出的问题整改情况和扶贫资金管理机构及人员落实情况。

我办协同县审计局于2009年2月13日至4月14日,对支农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投入、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了就地审计。*市审计局下发了玉审决[2009]10号《审计决定书》所提出的“*县扶贫办未经批准,于20*年8月至2009年2月期间向扶贫项目实施的村组收取项目规划费、工程项目监理费及考核押金163000元,已经开支使用和退还了114935元,还有48*5元,根据中央的文件规定,责成我办将余下资金48*5元退还原项目实施单位用于项目支出,并立即停止此项收费行为。”的审计决定,我们根据提出的决定,作出的回复意见和整改措施是:*县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工作,在各级的支持帮助下,为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落后面貌,提高文明卫生程度,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项目的建设管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为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按时、按量、保质顺利完成,使扶贫项目和资金发挥更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真正使扶贫项目建设规范化,正常化,合理化;我们认真和扶贫项目的领导深入讨论和研究,并报分管的县级领导同意,以文件的形式制定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考核考评办法:从而才向项目的小组收取费用的,所收取的费用没有结余,实际已经用于开支整村推进的项目规划设计、部分监理费和考核奖励,还有一部分是未付的项目监理费,根据我们的实际,请求在审计部门的监督下,由我办支付应付的规划设计及监理费;并且我们已经及时的同项目实施村组、监理单位联系,就项目的费用进行支付和退还。其二是从2009年起,我们不在收取费用,严格按有关的政策执行,保证专款专用,使扶贫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县扶贫办是独立的副科级单位,但我们只有编制3人,所以很多事无法自己完成,只能依靠县发改委进行工作,从而我们机构不健全,人员太少,我们根本没有一个财务人员,就连驾驶员也要作为财务的出纳使用,职责难以明确,会计工作未能达到规范化要求,我们有时下去查账检查,是没有依法办事,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是有一定的困难问题。

六、支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虽然发挥了很大的效益,为山区人民服务致富奔小康作出了贡献,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扶贫工作点多面广,难度大,任务艰巨,但扶贫投入的资金不足,财政资金越来越少,特别是县配资金更是扣了又扣,减了又减,有的项目规划做好,但因县配资金不到位造成难于向贫困群众解释说明,群众意见大,需要各级财政的大力扶持,才能改变贫困面貌。

2、扶贫投入转向,只保重点和民心工程,扶持投入相对集中一部分人,对改变全县上万人的贫困面貌任务难于完成,还有工程项目建设中,所扶持的资金与工程的造价相差很多,工程出现负债太大,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3、因资金的来源和管理转变,造成工作上不利。我县从2000年开始已由市县扶持资金转为省市县扶持资金,并且资金管理采用专帐专户,报帐制,手续过多,资金不能及时到工程项目,造成工程进度难于保证。

个人易地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按照“一体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在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扶贫、产业扶贫项目工程建设以及小额信贷、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做到时间过半,计划任务完成过半。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的情况

1、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扶贫项目建设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了69个整村推进项目工程建设任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5万元,项目工程已于2015年3月底全面完工。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村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增强,3182户12124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百年未遇的抗旱救灾工作夯实基础;同时,全面完成了2015年度第一批9个省级扶贫整村推进项目。

第一批争取实施的省级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涉及4个乡镇8个村民委员会9个自然村,受益农户497户1297人。项目总投资428.91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13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77.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16.83万元。二是加强与上级对接沟通,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通过对接协调,省州初步确定2015年度下达我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个,国家补助资金8万元;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个,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搬迁安置特困农户3人;第二批省级整村推进项目26个;农村安居房改造1万元;贫困村互助资金1万元。

2、扶贫到户贷款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按期全额收回发放的17万元小额贴息到户贷款;二是争取并及时发放2015年度第一批小额贴息到户贷款资金15万元;三是争取2015年度第二批小额贴息到户贷款资金万元,使2015年度的小额贴息到户贷款资金达到35万元以上,创历年新高。四是创新小额信贷工作机制,使我县的小额信贷工作在全州成为亮点,工作经验被其他县市借鉴推广。

3、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为劳务输出奠定基础。2015年计划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4人次。上半年争取到2015年第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3万元。目前已组织完成引导性培训12期15人次。

4、社会挂钩扶贫不断深入,“大扶贫”工作格局正在形成。一是各级挂钩扶贫单位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今年,我县共有1家中央单位、2家省级单位、15家州级单位、79家县级单位参加挂钩扶贫和4名厅级领导联系我县贫困地区挂钩扶贫工作。半年来,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和领导积极为贫困村出谋划策,向贫困地区捐款31.5万元,捐物折资46万元,协调争取项目资金182万元,有力地支援了贫困地区发展。在挂钩扶贫工作中,很多单位都比较重视,挂钩扶贫工作开展比较扎实。例如,挂钩扶贫县的中智公司为支援我县抗旱捐款4万元。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静到赵家店打苴基指导扶贫工作。副州长左荣贵亲临扶贫点三台乡黄家湾调研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州民委领导到扶贫联系点赵家店乡打苴基村委会走访慰问贫困农户,捐赠4元。州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到扶贫点湾碧乡高坪子村委会,损赠现金15元,捐赠电教设备1套价值元,共计17元。州统计局为扶贫点三台乡黄家湾村委会捐款1元。州民族艺术剧院为扶贫点金碧镇涧水村委会捐款元,捐赠被子2床,并到金碧、三岔河等乡镇开展送剧下乡活动。二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帮扶项目。通过协调,争取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一件,为我县27所小学和5329名小学生争取到价值66.79万元的“爱心包裹”。

5、“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按期完成。通过广泛调研,实地查看,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要求,充分尊重贫困地区群众的真实意愿,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顺利完成了“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办将针对不同贫困类型,采取不同的扶贫方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开发式扶贫,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搬迁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在今后的5年中,将重点推进以下四大工程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一是计划在7个乡镇完成6个整村推进项目,在5个乡镇实施整乡推进项目,帮助群众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在产业方面,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计划发展优质核桃5万亩,葡萄3万亩。每年发放小额信贷到户贷款25万元,五年共计125万元。争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15家,每家贴息贷款8万元;三是争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5个,就地就近安置贫困群众4人。实施危房改造15户,茅草房拆除重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建3675户;五是完成贫困地区劳动力引导性培训15人,技能性培训45人。

6、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发挥资金最大效益。我办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财政扶贫资金坚持专户运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封闭运行,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帐制。严格按省、州批复的项目组织实施,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检查到项目,按项目实施进度核拔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工。

7、各项中心工作落实到位。一是按县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切实抓好烤烟、核桃、党建、扶贫挂点联系工作,挂点联系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二是认真落实好抗旱救灾工作。面对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我办度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帮助受灾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安排多名工作人员驻村帮扶,组织干部职工捐款,落实包保责任制,投入抗旱经费21元,确保所包挂的龙街乡鼠街村委会抗旱与春耕生取得阶段性胜利。三是普法与依法治理、平安单位创建、信访维稳、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完善措施,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扶贫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创业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好落实。

二是调整充实了县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建立和完善了党政主要领导扶贫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三是建立工作责任和绩效考评制度,把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将扶贫开发工作落实到单位,明确到项目,考核到个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全县上下共同抓的工作格局。

四是县委政府督查室把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列入了督查内容之一,定期进行督查。

五是完善了挂钩扶贫工作机制,把挂钩扶贫工作情况作为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2、全面推行贫困村首扶制度,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农村扶贫工作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在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按照“收缩战线、集中力量、突破难点,切实加快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的工作要求,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自然村,以贫困农户为扶持对象,把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等项目安排在最贫困的村,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严格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以优化财政扶贫资金效益为着力点,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一是规范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

二是严格实行资金项目公示制。在项目村设立扶贫项目永久性公示牌,对项目建设内容、资金性质、资金额度等进行公示,实行阳光操作,有效遏制了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现象,确保了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扶贫项目上。

三是严格实行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和县级回补报帐制,严防出现资金滞留、挪用、虚列支出现象,确保了资金运行安全。

四是实行项目建设承包合同和廉政合同“双合同”管理制度。

五是实行项目定期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在项目建设中组织人员定期检查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项目建设结束后,实行县乡两级竣工验收制度。

六是完善扶贫资金分配方式。在以贫困规模、贫困程度等因素对扶贫资金进行分配为主的同时,引入以奖代补机制,对扶贫工作成效明显的乡镇,在资金投入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对扶贫工作成绩不明显的乡镇减少投入,将扶贫资金的分配与扶贫的绩效挂起钩来,逐步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七是切实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健全完善项目建后管理制度,保证了项目效益。

4、实行挂点联系制度,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县扶贫办干部职工分片联系乡镇,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扶贫开发责任制,将所联系乡镇的各项扶贫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科技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社会挂钩等扶贫工作的开展,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整治村容村貌,村风民风明显提升。四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半年来,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解决了.7万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完成全年计划数1.5万人的47%。五是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及时投入在今年的大旱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和效益。

今年3月底完工的69个整村推进项目复修坝塘2件,畜水6万立方米,新建三面光沟56千米,水池126个,畜水24898立方米,架管59千米,设u型槽537米,复修水井1口。今年4月中旬发放的15万元小额信贷资金为1886户贫困农户春耕生产提供资金支持。这些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投放使项目村的用水得到有效缓解,有力地促进了抗旱救灾和春耕生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我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投入的资金相对不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遇到自然灾害时返贫率高,扶贫难度越来越大,扶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调查测算,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的贫困人口还有153793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57%,特别是今年又遭遇特大旱灾,使我县的扶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

二是个别乡镇和单位对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重项目争取、轻项目建设和项目管理的现象,单位挂钩扶贫工作开展不扎实,落实不到位。

三是群众广泛参与的力度还需要不断加大。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参与选择项目、参与实施项目、参与监督管理项目。

四是扶贫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由于扶贫资金投入有限,每个贫困村仅投入15万元,许多贫困村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贫困村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特别是在一些产业发展上,没有形成规模。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52个,占1919个村组的13%,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五是资源整合有差距,典型示范作用不明显。由于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有不同的投向,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帮扶贫困村的难度较大,整合的力度还不够,扶贫项目的亮点不突出,示范作用不明显。

六是扶贫工作人员相对不足。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投入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我县每年争取的各扶贫资金在5万元以上,资金项目覆盖面广点多,工作量大,扶贫任务艰巨,现有工作人员编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我办现有在编人员12人,其中一名副主任至今抽调到招商局任副局长,剃除驾驶员1人、新农村工作队员1人,实际从事扶贫业务工作的仅9人。

三、下步主要工作计划

(一)认真落实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工作。按照县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提高法制政府四项制度落实水平、强化责任政府四项制度贯彻落实、巩固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成效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在县扶贫办推行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工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把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认真做好相关项目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

1、做好整村推进项目的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一是做好省级第二批26个扶贫整村推进规划评审,争取在7月初批复实施;二是做好第三批州级扶贫整村推进规划,争取实施2个左右,使2015年度的整村推进项目达到5个以上,比年初计划的4个净增1个以上;三是对争取的整村推进项目按要求组织实施好,确保按质按量按时完工。

2、做好2015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争取扶贫资金15万元,搬迁安置农户3人。

3、做好2015年度产业扶贫项目规划编制工作,争取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万元以上。

4、争取并组织实施好1万元的贫困村互助发展资金项目。

5、争取并组织实施好1户农村安居房改造工程。

(三)创新机制,认真落实好2015年度小额信贷资金的发放、跟踪、管理等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小额信贷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小额信贷资金放贷方案,抓紧落实放贷工作。今年,计划争取并及时发放小额信贷资金35万元以上,对发放的资金加强跟踪问效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的同时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益。

(四)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坚持不懈地把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输出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引导性的技能培训力度,力争在2015年1月前完成3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和4人技培训转移工作。

(五)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健全考核奖励机制,抓实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培养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