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精选5篇)

  •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问题的提出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多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迫切需要提升工程技术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6月,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精选5篇)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职技高师;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84-04

问题的提出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多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迫切需要提升工程技术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6月,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年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高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和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两重任务。在国家“卓越计划”指导下,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代表的职技高师分别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卓越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职业教育所需的具有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卓越师资。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对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美国在“迈向2020工程师培养计划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备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及应用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大学数学是卓越人才培养关键中的重点已成为共识。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得一大堆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目前,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介绍数学定理、推导证明与例题,着重于逻辑推理的严谨,缺乏实际应用的例子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背景分析,学生学习感到难度大、无法理解具体应用,进而导致学习兴趣锐减、学习效果不佳、与专业学习脱节等等。如何开展大学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笔者拟从职技高师的角度探讨“卓越计划”下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与实践,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职技高师基础课程的数学,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二是作为职技高师的数学专业,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卓越计划”下数学基础课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目前,各理工科专业类别大都开设数学课程,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式以及研究问题的着眼点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卓越计划”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适应“卓越计划”的基础课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2010年至2012年间,我们在对全国四十余所中、高职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在卓越工程师和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方案中,对数学基础课教学进行了以下创新改革。

进行数学基础课分类分级教学改革 依据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首先,构建了不同专业需求、具有专业特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类别,实施了机电类、经济管理类不同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生源,实施了区别高中生源、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不同的教学大纲,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时在机电类专业高中生源中进行了分级教学,实施了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改革,形成了适应“卓越计划”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理论知识与数学实验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改革。增加了数学实验课程,以Matlab软件为例,让学生掌握数学编程与科学计算能力,如将Matlab引入线性代数课程,使之与线性代数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线性代数课程的最新计算工具和方法,不仅可以用手算低阶的矩阵,而且使学生学会求解6阶及以上、复系数的线性代数问题,适应后续课程的学习,提高数学基础课的效果,为专业应用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

强化案例教学 数学基础课程除了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与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外,重点强化数学的应用性。根据“卓越计划”强调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数学基础课实施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学会”转变;从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向以专业工作需要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为中心转变。根据机电类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如电路分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图形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等需要进行大量分析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不降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改变数学基础课教学中概念、定理、证明、例题的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科学计算能力,以适应后续课程学习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课题组教师在电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杰尔霍夫电路方程、信号变换与信号处理、定积分与拉普拉斯变换性质求解刻画RLC电路等应用案例;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机械运动分析、流体力学受力计算与流量分析等应用案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金融与人口的指数增长模型、均衡价格模型等案例。又如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中,增加了解析函数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留数计算在数字滤波器性能分析和形状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等等,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增加了投入产出模型案例等等,以此强化数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数学在专业中的运用,明确学习数学基础课的目的,了解数学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方法与途径。此举受到各相关学科专业的欢迎和好评,对“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体会到,实施“卓越计划”下的数学课程创新改革,一方面对教师继续学习针对培养对象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可激发数学课教师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更加明确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支撑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意识,改变了强调完整地讲授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观念。

编写数学课教材 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从专业需求和“卓越计划”的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入手,理学院先后召开学生座谈会、各专业学院教学院长和专业教研室教师座谈会,听取专业学院对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意见。结合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删减了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实例、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的练习题和数学家简介,编写了适合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应用高等数学》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完善数学精品课资源平台 我校“高等数学”课程是天津市精品课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是校级精品课程,在校园网上,这些课程的网页成为教师和学生课外自学的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问题的背景、发展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历年的考试试卷分析等,提高学习兴趣,其中的“互动答疑”链接可使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竞赛为载体强化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能力 “卓越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强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在数学基础课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数学建模是把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强调数学原理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强调计算机技术作为数学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针对职技高师“卓越计划”的特点,我校在多年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举办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由教务处颁发竞赛文件,理学院承办。以建模竞赛为切入点,通过数学建模讲座、培训及选修课的开设,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和内容融入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在专业中的数学应用能力。三年来,每学年的第二学期(5月份)组织竞赛,参赛报名的原则是:(1)学生自愿报名,鼓励不同专业学生联合组队;(2)由学生所在学院推荐,形成全校各学院支持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氛围;(3)参照国家数学建模竞赛的方式和时间安排,进行学校建模竞赛;(4)评选学校数学建模竞赛奖,纳入学校对学生的奖励,记录学生课外学分;(5)从获奖队伍中选拔25支参赛队代表学校,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竞赛。在2011―2013年国家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取得了获得国家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天津市一、二等奖15个的突出成绩。

“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对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技高师作为培养职教师资的方面军,其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技高师的领军校,于上世纪创立的“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职教师资“双师型”政策的核心成果之一。

在全国8所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中,1所学校(天津)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一级硕士点;8所学校都设有数学类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教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同时都承担全校的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3所学校(天津、江苏、河南)的“高等数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在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在职技高师中,一方面数学专业担负着培养中、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教师的重任;另一方面数学作为职技高师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的新要求下,对职技高师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研究至关重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通过对中、高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和师资现状的调查,按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的要求,制定了职技高师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方案,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以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准教师素质与能力。

数学师资素质与能力分析 在对全国13所高等职业院校和28所中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与数学师资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数学课程应以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继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任务;以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以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任意选修内容,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讲座、数学活动以及学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为内容。达到职业院校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教师应系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了解机械、电子、财务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学建模方法,能熟练应用Matlab、Spss等数学软件,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数据分析的能力和进行数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制定数学专业“卓越计划”改革方案 在对天津、江西、广东等职技高师数学类专业教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依托“卓越计划”,以“强基础、善应用、重能力”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的系列改革,包括大类招生改革、学分制管理改革、实行导师制、专业分流与模块化培养等等。模块化培养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师范教育模块、专业提升与拓展模块等。经过四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学生初次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奖3个,天津市奖10多个的突出成绩。

加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数学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数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实施了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平台基础建设、科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等一系列改革后,我校成功获得“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处于领先地位;我校培养的研究生有近20%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结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职技高师数学教学创新改革的实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服务于专业并支撑专业课教学,在专业设计环节,发挥了数学计算的优势,我校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在专业大赛和全国建模竞赛中屡次获奖,首届“卓越师资班”毕业生多数被“211高校”的工程实训中心或中、高职院校聘为师资。

深化数学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升应用型大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帆.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12):66-70.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特岗教师 招聘 对策

腾冲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属于保山市管辖,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48.075公里;辖18个乡镇,有汉、傣、傈僳、回、白、佤、阿昌7种世居民族,是教育文化大县。腾冲县从2006年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特岗教师的招聘,给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教师队伍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成了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腾冲县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4年12月,腾冲县在职在编教职工6640人,其中专任教师6450人,专任教师中持有硕士学位的有53人。学历结构为研究生16人,本科4308人,专科1712人,中专316人,高中及以下118人。

1、“特岗计划”教师招聘的基本情况

腾冲县实施“特岗计划”以来招聘教师情况如表1所示。

2、“特岗计划”教师的待遇情况

腾冲县招聘的“特岗计划”教师,从招聘之日起就完全享受地方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包括工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等各种福利待遇。对履职一年期满的,均按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的履职岗位,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对履职三年届满、履职考核连续达到称职以上、本人自愿继续留任原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都及时为他们办理转为地方在职在编教师手续,任“特岗计划”教师期间的工教龄连续计算。这样可使他们心底踏实,安心从教,乐于从教。

3、“特岗计划”教师的培养培训情况

对招聘的“特岗计划”教师认真组织上岗前培训,加强上岗后的继续培训,使他们尽快成长,成为合格教师。为使他们健康成长,腾冲县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创先争优活动,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校领导的推荐选拔中,同样注重培养选拔他们,许多“特岗计划”教师在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学校的远程教育管理员,部分“特岗教师”已经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

二、实施“特岗计划”教师招聘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1、有效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足的问题

受县财政财力限制,过去招聘的教师,勉强能解决退休等自然减员而空岗的问题。2006―2014年,腾冲县共招录“特岗计划”教师1705人,到2014年,在职在编教师达到6450人,除补充自然减员外纯增708人,普九后农村中小学教师大量缺编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每年大量教师退休形成的自然减员空岗等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2、有效改善了中小学教师学历结构

2005年腾冲县在职在编教职工5879人,其中专任教师5742人。拥有研究生2人,本科1008人,专科2853人,中专1393人,高中及以下486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仅占17.6%。2006―2014年招录的1705名特岗教师中,本科学历1291人,占招聘人数的75.72%;专科学历414人,占招聘人数的24.28%。这些高学历层次的人员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有效地改善了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学科结构。2014年腾冲县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占比67.04%,上升了49.44%。由于“特岗计划”招聘设岗学科齐全,使学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课程开设得到相应的保证,为提升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和实施新课标、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3、有效减轻了教育支出对地方财政的压力

腾冲县的财政仍然属于吃饭财政。因在岗、“特岗计划”教师工资由中央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困难的问题。

4、有效解决了本地区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006年以来腾冲县共招聘“特岗教师”1705人,有效减轻了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就业压力,对社会、家庭、学生保持较高的读书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读书无用论”给予了有效的打击,激励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5、有效提升了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招聘的“特岗计划”教师,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他们绝大部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比较熟练,到中小学后,恰逢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远程教育的实施,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普及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6、有效解决了特殊岗位教师招聘难的问题

腾冲县属于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县,部分少数民族分散在边远贫困地区,教师招不起,留不住,特别是双语教师更难招聘。特岗教师招聘范围广,方便定向设置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岗位,解决民族学校师资匮乏的问题。如2009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特别设岗招聘了2名、2名、5名、3名傈僳族教师,并将其定向分配到滇滩镇、猴桥镇、明光镇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工作,缓解了双语教学的困难。

三、“特岗计划”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特岗计划”教师缺乏基本的教学技能,较难适应教学工作

“特岗计划”招聘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每年新招聘的“特岗计划”教师中,大约有10%的人员由于在学校没有受过专业培养和实习锻练,缺乏基本的教学技能,较难适应教学工作。

2、“特岗计划”教师的学历层次与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不成正比

“特岗计划”教师从学历层次看是提高了,但部分人员教学素养欠佳,本科、专科、原中师毕业生学历与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不成正比。

3、县级财政发展不平衡,贫困县难于支付教师薪酬

“特岗计划”教师三年服务期满后基本上转为公办教师,这将增大县级财政压力。县级财政发展不平衡,贫困县难于支撑。而越是财政困难的县的教师数量越是不足。

4、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多数新招聘的特岗教师平时工作很努力,认真负责,完全享受地方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但仍有小部分人员不安心教育工作,一旦有机会便千方百计争取改行,这造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在服务期满后,还有一大部份教师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考取公务员或调到其他事业单位。究其原因,一是条件艰苦。中小学学校校点多数在农村,多年来,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和条件相对滞后,学校生活、工作、医疗条件相比城区学校较为艰苦,特别是村级及以下学校更为艰苦。二是负担重。由于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及以下小学办学规模小,在校学生数少,(目前的编制标准对农村学校无倾斜)导致农村小学教师工作量比城镇教师大(农村教师包班教学,全天候)。三是教师经济收入水平低,教师劳动除具有经济效益之外,更多的是社会效益。教师工资待遇低、酬不抵劳是其流失的主要因素。四是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不认可,教师的流出与社会的评价机制密切相关。

5、基层学校招录不到优秀的毕业生

从历年来“特岗计划”教师招聘考试报名情况可以看出,重点大学毕业生报名人数仅占2%,原来高考成绩较高的学生大都不愿意从事教师行业,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极大担忧。

四、改进“特岗计划”教师招聘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1、重视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工作

师范院校应加强对中小学新教材教法的指导和研究,使毕业生熟练掌握中小学教材教法,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在校期间实习过程,把实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据调查,大部分学生都是自己在假期找学校实习,造成了实习中许多漏洞。建议师范院校重视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工作,统一组织,规范要求,提高毕业生素质,提高学校声誉。

2、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量

国家应该对农村中小学编制按实际工作要求和动态管理办法确定教师编制数,切实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量。

3、合理制定教师职业的薪资制度

制定合理的教师职业薪资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进而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4、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

增加农村基本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改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与生活条件、交通条件、医疗条件。

5、规范大中专院校的办学制度

加强对师范院校的管理,对不附合条件的师范院校进行改革。实行按需招生,对高考成绩优秀的毕业生给予适当的照顾。据调查,小学中的好多骨干教师是当年的中师毕业生,是中考成绩较为优秀的毕业生。师范院校可借鉴原来中师生的办学模式,把一些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吸引到教育师范专业。

【参考文献】

[1] 卢江:“特岗计划”实施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4).

[2] 常清:农村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思考[J].邢台学院学报,2013(1).

[3] 孙颖、陶玉婷:特岗计划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2(7).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现代高校 数学教育 创新

[作者简介]李志军(1978- ),男,广西梧州人,梧州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广西 梧州 54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项目编号:2013JGB239)的部分成果和梧州学院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基于教育部新课标的大学概率统计课程衔接性教学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Wyjg2012A006)的结题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14-03

一、引言

数学研究在国家教育、经济和科技发展研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各学科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中,数学科学的申报细则排在了其他自然学科的前面,而其他自然学科的研究也离不开数学手段的辅助。金融数学与金融风险更是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定为优先资助的研究方向。因此,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创新对国家的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按照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现代的高校数学教育也要寻求突破,寻求创新。本论文首先分析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现状,然后指出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创新的方向。

二、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现状

教育部一直致力于基础数学教育的改革,先后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但高校数学的课程标准却一直得不到统一。各专业数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数学课程的设置与规划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与时展相错、与学科发展脱节、与学生素质相背,等等。高校数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按照适者生存的道理,高校数学教育还能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证明它仍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中国现代高校的数学教育还有很多地方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管理的需求。例如,随着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应用预算知识在商品销售和商品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这牵涉到学生在高校数学代数知识方面所打下的基础,但可惜的是,许多大学生仍然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甚至在自己买房时都无法通过代数知识的帮助去确定自己可以承受的最高购房贷款数目。这是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在社会发展中适应不良的一面,这样的适应不良导致一些高校正在不断地缩减高校数学的基本课时。当一种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时就要被淘汰。因此,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需要继续改革创新,不断进行调整。

在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概念里,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状况是判断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现状的关键所在。据高校数学领域的一线教师调查,中国现代高校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南京审计学院的教师对修读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的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微积分课程考试中的重修比例高达40%;在线性代数课程考试中的重修比例为11.4%;在概率统计课程考试中的重修比例为31%。高比例的重修说明,学生不适应大学的数学教学。学生在接受高校数学教育中遇到了很多的学习障碍,例如,缺乏学习的策略、学习的意志或学习的兴趣。广西师范学院的学者韦程东、何世榕、庞伟才和广西大学的学者尹长明在做大学数学学习成败原因的统计分析时发现,现今有些中国高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好,究其原因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觉性、坚持性、自制性、独立性和果断性。从以上现状看来,中国现代高校的数学教育仍需改革,否则难以得到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认可。

三、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创新的方向

在前文对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现状的分析中,研究者发现:首先,中国高校数学教育的管理仍然处于混乱的状态,众多学者都在呼吁“必须去行政化、官场化、权力化”,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仍然有待革新;其次,中国高校数学教育的内容出现了脱离社会发展的状况;最糟糕的是,现今中国高校数学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不佳。因此,针对现今中国高校在数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三点改革创新的方向:(1)在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管理方面寻求创新;(2)在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内容方面寻求创新;(3)在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教学方式方面寻求创新。

(一)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管理的创新

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数学教育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现代高校教育是开放的,但并不代表无序。现在高校教育都在主张去行政化,但并不代表否定科学的管理。中国现代高校的数学教育要得到发展就要进行改革创新,高校数学教育管理包括以下三大部分内容: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师的组织管理。以下将就这三部分内容的创新方式进行具体分析。

1.高校数学教育教学计划管理的创新。教学计划的管理本来应属于教学组织管理的一部分,但高校数学的教学计划管理不像中学,有教育部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统一的约束,全国都没有统一的版本,需要各个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因此,需单列出来作为单独的改革创新点。教学计划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只有教学计划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创新才可以带动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

高校数学课程体系十分庞大,其中基础数学系列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按照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教育评估要求,以上每门数学课程都应该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和计划。高校数学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交所教课程的教学计划,但实际情况是,多数教师都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随意修改即上交相关教学管理部门,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来没有得到太多的监管和协调。在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计划管理方面,要在自由度和统一性之间取得平衡,根据专业要求,切实制订新的适合高校的数学课程教学计划,在统一中允许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各专业的需求作适度的调整。高校数学教育教学计划管理应进行宏观上的控制。例如,针对理工科的专业,在制订高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就应该根据专业需求,把近似计算、数值计算、数据的运用列入统一版本的教学计划中。然而,针对机械专业,曲率又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统一版本的教学计划中自由地加进这一部分的内容。高校数学教育教学计划管理的改革创新将成为其他数学教育活动的基础。

2.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的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是教育发展的心脏,连通着教学、课程、考试等各个环节,包括对教学场所、设备、经费和人员的管理。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要得到创新,就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创新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的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高校的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管理系统中有数学教育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的管理和教师教学的考核管理等。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的管理一直都是从上而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方式,工作机制相对完整,但不具备服务的意识,也没有创新的意愿和理念,这在教学计划的管理混乱方面已初步体现。高校数学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独立的发展轨迹,教学组织管理者应在此轨迹中对教学组织管理的事务形成较好的预见性。在教学组织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利用这种预见性对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创新性的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系统应是一个有机的组合,以改革创新的高校数学教育教学计划为开端,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考试进行统一规划。

3.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管理的创新。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的管理一直都是陈旧的,只对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任课信息进行监管。然而对于教师的职业信息既没有做长期的规划,也没有实施科学的管理,只是通过教师个人实现其自身职业发展的管理规划。高校数学教育的成果一直都被应用于经济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中大量引进了数学方法。但是,高校数学教育本身却缺乏经营的意识,在教师组织管理方面缺乏数学方法引导下的合理开发和支持。因此,在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管理方面应该像企业一样引进数学方法指导下的科学管理方式。例如高校数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就应该在最优化方案的指导下进行,按高校教师的特长分为教学和科研特长教师两类。根据学生的总人数来计算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根据科研工作量来计算在数学科研方面需投入的人力、物力。最后通过最优化数学模型计算出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管理中要如何安排人力和物力才可以实现工作的最大效率。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管理亟待创新,只有通过这种创新式的管理才可以实现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二)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内容的创新

中国高校数学教育的内容一直受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教学理论的影响,系统、严谨、逻辑演绎方式浓重,但缺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忽视数学方法在经济金融上的运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中国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提出了“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的发展方针,对中国高校数学教育内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内容的创新要体现在应用方面,高校数学不能仅仅作为思维训练的工具。随着中国生产、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数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把数学理论和日新月异的现代数码技术、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加强高校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概率统计这门高校数学基础课程为例,内容的革新是可以根据具体专业进行的。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适时引进基于概率统计论的网络技术。研究人员徐海湄、齐守青、卢显良和韩宏曾在2009年立项的国家973计划项目中研发一种新的基于概率统计论的P2P网络信任模型。该模型运用了最大似然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这种经典案例极好地结合了技术专业类知识,同时又细化了宽泛的概率统计基础教学。再如,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可在内容中渗透相关的学科思想。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学者曹晖和林秀萍曾于2010年在理工科类的核心期刊《振动与冲击》中《结构损伤识别中噪声的模拟》。文中提到,可以用概率统计方法,借助统计量和假设检验方法确定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判别临界值,并给出检验的判错概率。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内容的创新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要在相应专业的技术应用方面增加深度和广度。

(三)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

针对中国现代高校学生数学学习适应不良的状况,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创新。首先,要革新高校数学教学方式中传统的讲解过程,数学课堂中对于定理、推证和演算的传统讲解是必要的,但却不能作为唯一的教学手段。学生宁愿自学也不愿意参与到高校数学的课堂中,这证明旧的教学手段已不适用。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时,教学人员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活动,引发他们对数学定理的思考,激发他们推证和演算的欲望。其次,要革新高校数学教学方式中单一的教学辅助手段。现在的大学生手机可以上网,视频已能立体,声频更是无处不在。用简单的教辅工具粉笔加黑板来讲解深奥的数学定理显然不能满足中国现代高校大学生的需求。所以,高校数学的教学辅助手段要得到革新就必须丰富起来。有很多数学教育者认为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就可以革新教学辅助手段,但事实是,多媒体教室多以放映PPT为主,PPT更是以文字为主,只取代了板书,这样的方式完全没有创新可言。高校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应该结合现代数学高科技软件技术,充分发挥各种数学类计算软件的作用。中国的中学数学教育在口算、心算、笔算方面有很好的传统,但到了高校数学教育阶段,除了继续发扬优良的传统外,也要注意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减少繁复计算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减少学生对于数学繁复计算过程的畏难情绪。

四、结论

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需要创新,但是,创新不能没有方向。本文就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创新应该从教育的管理、内容和方式三方面着手。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直接链接着企业生产、公司经营和科研实验的端口。作为其他学科专业的基础教育,只有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得到了创新,其他专业教育的创新才能走得更远、更扎实。

[参考文献]

[1]陈超.转型期大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12(7).

[2]曹助我.关于上海高校(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浅见[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83(4).

[3]李梦超.接续科学思维的链环――中国人民大学探索文科高等数学教育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2(6).

[4]韦程东,尹长明,何世榕,等.大学数学学习成败原因的统计分析[J].大学数学,2006(4).

[5]徐海湄,齐守青,卢显良,等.一种新的基于概率统计论的P2P网络信任模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6).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精神,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计划”的目标和任务

1.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从2006年起,用5年的时间实施。特设岗位教师聘期3年。

二、“计划”的实施范围和资金安排

3.“计划”的实施范围以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为主(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包括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部分中部省份的少数民族自治州,适当兼顾西部地区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

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安排特设岗位时,要注意重点向藏区、“双语教学”区、少小民族聚居区倾斜。

4.“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按人均年1.5万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特设岗位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凡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于1.5万元的,高出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

省级财政负责统筹落实资金,用于解决特设岗位教师的地方性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政府不安排商业保险)应缴纳的相关费用,以及特设岗位教师岗前集中培训和招聘的相关工作等费用。

三、“计划”的实施原则和步骤

5.事权不变,创新机制。“计划”是中央对西部农村贫困和边远地区解决教师问题的支持,不改变事权划分。纳入“计划”的县(市),必须是教师总体缺编、结构性矛盾突出,财力比较困难,但工作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县(市),“计划”实施期内不得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

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招聘特设岗位教师。

6.中央统筹,地方实施。教育部、财政部牵头制订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特设岗位教师总量指导性意见。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研究制订实施“计划”的具体政策和落实办法,并精心组织实施。受援县(市)负责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并向省级有关部门报告。

7.相对集中,成组配置。特设岗位教师的安排应注意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按照学科结构,科学搭配。岗位的设置要相对集中,避免过于分散。一般在1个县(市)安排100个左右,1所学校安排3-5人。

8.侧重初中,兼顾小学。特设岗位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人口较少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可安排在农村生源占60%左右的县城学校。

9.先行试点,逐步扩大。“计划”的实施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办法。2006年拟安排2-3万个特设岗位教师。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精心选择部分教师紧缺、工作基础好的“两基”攻坚县作为试点县,并认真抓好试点工作。

2007年至2010年在不断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中小学生数量变动情况,每年另行确定招聘人数。中央财政视实际招聘人数据实核定经费。

四、特设岗位教师的招聘

10.特设岗位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合同管理。合同中应详细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1.招聘工作由省级教育、人事、财政、编办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原则,按下列程序进行:(1)公布需求。(2)自愿报名。(3)资格审查。(4)考试考核。(5)集中培训。(6)资格认定。(7)签订合同。(8)上岗任教。

招聘可采取组织专场招聘会、网上招聘会、组织设岗所在地有关部门到高校招聘等多种方式进行。

12.招聘对象和条件:

(1)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3)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4)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

五、“计划”的相关保障政策

13.特设岗位教师享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和人事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制定具体落实政策和措施。

14.“计划”的实施可与“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相结合。符合相应条件要求的特设岗位教师,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特设岗位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要求的3年基层教学实践。

15.特设岗位教师在聘期内,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跟踪评估。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继续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及时将其调整出教师队伍并相应取消其享受的相关政策优惠。

16.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特设岗位教师在3年聘期结束后,继续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

实施“计划”的地区要进一步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今后城市、县镇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聘用特设岗位教师。

对重新择业的,各地要为其重新选择工作岗位提供方便条件和必要的帮助。

西部地区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实施“计划”的同时,要研究制订具体可行办法,将“计划”的实施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代课人员问题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六、其他有关事宜

17.聘任期间,特设岗位教师户口和档案关系的管理,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档案关系原则上统一转至工作学校所在地的县级政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18.各受援县(市)和学校,要为特设岗位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养老金;退休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美国

中图分类号:G64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2)05—0087—05

一、美国高校教师养老金制度的历史沿革

跟美国其他职业领域一样,大学教师退休制度的推行依赖于养老金的获得。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1905年,工业资本家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捐资1500万美元成立了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向私立非教派院校的退休教师提供养老金。卡内基养老金最初只向52所高校的退休教师提供。到1916年,参与养老金的院校增多,卡内基基金会的原始捐赠无法满足需要,要求其他额外资金,于是卡内基基金会于1918年成立了美国教师保险和养老金协会(The Teachers Insurance and Annuity Association ofAmefica,TIAA)专门管理教师养老基金。

此后,TIAA继续在卡内基基金会的方向下运作,直到1936年开始作为独立的实体进行运作。作为按照纽约州的《保险法》进行运作的保险公司,TIAA向高校的聘用人员提供可在700所公私立高校、研究组织和基金会之间转移的养老金。个人享有TIAA合同规定的全部收益,包括雇主为其缴纳的养老金,不管教师个人将来的雇佣状况如何。

1952年,纽约州议会通过了一项特别法案,根据该法案成立了大学退休金基金会(The College Retirement Equities Fund,CREF)。CREF是伴随着TIAA养老金受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因为TIAA基金仅仅投资债券等低风险项目,收益有限,所以需要另外一个投资战略为退休教师提供更多的回报。而CREF的投资和回报是以公司的股票资产为基础的,可以抵抗通货膨胀的影响。教师可以将个人和学校向其TIAA养老金账户缴纳的养老金多达50%的金额转入新的CREF账户,该资金被用于股票市场投资,而教师的TIAA账户余额则通过TIAA投资到一个固定收益的养老金项目。CREF提供的投资多样性为退休人员提供了可选择性的投资战略。

二、美国高校教师养老金计划的管理模式及其类型

(一)美国高校教师养老金计划的管理模式

在美国高校,新雇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决定参加什么养老金项目。每个州的时间规定有所不同。如宾夕法尼亚州规定教师在30天内要选择一个养老金项目,佛罗里达州要求教师必须在90天内作出选择,而在俄亥俄州,公立高等院校的新教师必须在120天内作出决定。在这些州,如果雇员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对养老金项目进行选择,那么其所在州的养老金系统便是雇员的默认选择。

高校教师的养老金项目一般包括两种类型: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Defined Benefit Plan,以下简称DB计划)和固定缴款养老金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以下简称DC计划)。DB计划属于州公共雇员养老金系统,一般由州公共机构统一管理。社会保险系统是DB计划最常见的例子。DC计划属于私营养老金系统,高等教育系统雇员的DC养老金投资计划主要由TIAA和CREF进行管理。當雇员为一所高校工作时,该高校代表雇员向TIAA或CREF缴纳退休金。高校及教师向TIAA和CREF所缴纳的养老金都由这两个机构负责进行投资和管理。TIAA的性质是一个保险公司,主要是将高校缴纳的养老金向工商业提供长期贷款、房地产融资,以及通过房地产投资和公开买卖债券而获得资产增值。而CREF主要通过股票市场投资而获得收益。當雇员退休时,在聘用期间学校为其缴纳养老金的投资账户就转变为养老金账户,他就成为学校为他缴纳的养老金及投资所得的所有人,并按照预定的支取方式领取养老金,直到去世。

(二)两种养老金计划的比较

1、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DB计划)

DB计划向参与者提供一个固定的终身养老金,该计划中,高校和教师个人在每月发放工资时按照教师总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向退休基金账户缴纳养老金(在一些州,教师个人没有缴款义务)。到教师退休时,管理机构通过一个数学公式对教师的工龄、年龄和工资进行计算,以确定教师每月应领取的养老金。养老金的数额也会考虑每年生活成本的上升,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

典型的DB养老金计划的年度养老金计算公式为:教师的工龄x教师最后平均工资×相应的养老金系数。在提供DB计划的高校中,教师的年度养老金系数介于1%—2.5%之间,最常见的系数为2%,其次为25%、1.7%和Z2%。通常,最后平均工资是指教师退休前最后3年或5年的平均工资,或最高的3年或5年工资的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