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计划(精选5篇)

  •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四、五、六年级学生已经上过几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他们的强烈探索热情会使没有组织的课堂完全乱套。在上个学期学校安排每周一节理论课,一节上机课,我在上理论课时,交代清楚学习要点,布…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计划(精选5篇)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四、五、六年级学生已经上过几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他们的强烈探索热情会使没有组织的课堂完全乱套。在上个学期学校安排每周一节理论课,一节上机课,我在上理论课时,交代清楚学习要点,布置上机作业,第二节课再来机房实践,这样的效果还不错,本学期我打算还用以上方法。同时加强四、五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压缩在10分钟以内。六年级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课程采用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本教材分五册,本学期四年级选用第四册、五年级选用第五册,六年级为总复习。第四册共18课,第五册共18课。本教材都有单元内容模块化、语言文字童趣化、图形图像直观化、学习过程自主化、知识内容趣味科学化、信息教育整合化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四年级:了解因特网的接入方式及方法,学会使用IE,会保存网上的图片,文字信息及下载网上的文件。初步学会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了解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学会收、发电子邮件。初步学习简单的静态的网页制作。

五年级:认识多媒体与多媒体电脑,认识录音机程序,会用多媒体电脑播放音频、视频文件及看VCD等等。学习幻灯片的制作。

六年级:XXXXXXXXXXXXXX

五、进度安排:

XXXXXXXXXXXXXXXXX

六、评价工作安排:

平时在上机操作登记表中,将练习和学习上很优秀的,以及有困难的学生情况进行记录,期末时按学校的统一部署进行学科考核,考核方式是完成一个指定的操作任务。本期将学生对计算机使用和维护情况列入到学生考核细则中去。

七、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1、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

2、网络化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农远工程;培训;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5-9084-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5.017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师资短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落后,为此,国家开展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该工程通过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输送到农村,促进农村地区教育改革,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但由于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培训工作不够到位,加上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欠缺,使得资源现状、设备现状与教师需求、教学需求之间存在诸多矛盾,严重影响了“农远工程”的使用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国家开展了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国培计划”的开展,拓宽了教师视野,促进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很多受训教师也感到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联系基础教育实际的教学技能培训明显感到不足。如果我们在“国培计划”中增加一些“农远工程”应用的培训,就能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这不仅能为“农远工程”带来巨大收益,同时也能满足“国培计划”受训教师的培训需求,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

二、“国培计划”与“农远工程”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1.对“国培计划”学员调查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就需要掌握教师培训须求。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教育部要求参加国家培训计划的项目学校,对本地区教师培训须求进行调查。2010年安庆师范学院对安徽省340所农村中小学的867名骨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抽取了有关信息技术能力与培训需求方面的调查数据:

(1)计算机及网络操作能力

计算机网络在现代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另外,“农远工程”的使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操作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薄弱。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操作的教师只有4.6%,基本熟练的人有32.2%,不熟练的教师有51.7%,不会的教师有11.5%。上述数据统计表明中小学教师在应对“农远工程”使用中所需的计算机及网络操作能力尚显不足。

(2)教师希望获得培训的类型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表明,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普遍与时代的需要脱节,教师认为需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转换教育思想和观念。同时教师感到教学技能不高,授课模式比较呆板,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难以落实到位。教师认为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尤其是希望掌握有关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和提高教育教学技巧培训的需求比较强烈,希望参加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特别希望参加信息技术培训。41.2%的教师需要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76.9%的教师则希望能学习新课程基本理论,而63.1%的教师认为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提高,67.1%的教师则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信息技术能力。

2.对“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的调查分析

笔者2010年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农远工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为了了解“农远工程”在农村中小学应用与培训情况,项目组成员对安徽省安庆地区18所“农远工程”项目学校16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也对农村教师掌握计算机及相关的软件知识与参加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

(1)计算机及相关的软件知识

“农远工程”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传递知识,“农远工程”的有效利用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特别是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及相关的软件知识。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上农村教师年龄偏大,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少,因此信息技术能力普遍较低。调查发现,有不少教师对计算机及相关的软件知识不熟悉,对计算机及相关的软件知识熟练掌握的占4.2%,基本熟练20.5%,不熟练66.9%,不会的8.4%,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远工程”的有效应用。

(2)“农远工程”培训

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农远工程”应用能力,主要是相应的培训没能跟进,为了提高农村教师应用“农远工程”的能力,我国针对“农远工程”开展了各级培训,包括部级、省级、市县级的培训。但普及面还不够,一般只有“农远管理员”及少数优秀教师才有机会参加培训。调查发现,只有13.3%的教师参加校外的农远培训,大多数教师只能参加校内的“农远工程”使用的研讨会,更多的教师则没有机会参加培训,目前只有34%的教师参加过相关培训,这其中多数教师参加的是校本培训,57%的教师未参加过培训且希望参加培训,9%的教师未参加且不愿参加培训。教师最想接受的培训内容是先进行的教育思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与方法,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使用技巧。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发现,教师对“国培计划”与“农远工程”培训须求是一致的。“农远工程”是信息化时代下,应用新型教学模式传递知识信息,由于农村地区大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掌握不够,造成国家投资100亿元的“农远工程”项目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在“国培计划”中增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知识的培训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农远工程”与“国培计划”的融合必要性

1.“农远工程”发展的现状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工程规划用5年左右时间,投资110亿元资金,为全国约11万个农村小学教育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光盘,为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为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配计算教室,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经过5年多的建设,工程已基本建成,工程的实施与完成改变了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提高了农村地区教育质量,使农村地区的孩子也能向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农远工程”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如运行经费问题、管理问题,教师培训问题,特别是教师培训问题,“农远工程”能否有效应用,重点是教师,教师会不会用,能不能用好,直接影响着“农远工程”作用的发挥。但由于农村地区大多数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缺乏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不能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这就造成了“农远工程”使用效率低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好“农远工程”的作用,就要加强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2.“农远工程”与“国培计划”的融合必要性

为了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重点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部组织实施部级培训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是“国培计划”项目之一,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5.5亿元,2010年共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110万名,“国培计划”主要是培养一批“种子教师”,有力促进教师教育模式创新,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因此要求积极创新培训模式,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以达到示范引邻,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国培计划”的开展给农村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在培训过程中,人们也发现“国培计划”缺乏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培训领域的具体课程结构,目标和内容,均由各培训机构自主制定,课程设计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绝大多数培训机构设计了专家讲座,案例分析,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但对“国培计划”实施的目标,任务,模式等方面还缺乏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特别是缺少把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师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的培训。要想充分发挥“国培计划”培训作用,必须将提高教师教育思想与教师教学能力结合起来培训。在“国培计划”中增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仅能提高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教学技能,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农远工程”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因为教师只有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农远工程”开展教学活动。国家投资100多亿的“农远工程”项目,由于缺乏有效培训,造成应用效率低下。目前国家又在加大资金投入,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如果不将培训与“农远工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不仅造成资金浪费,同时也将造成我国教育规划前后脱接,缺乏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国培计划”中增加针对“农远工程”应用的培训。

四、“农远工程”与“国培计划”融合的方式

1.“国培计划”培训引入“农远工程”应用培训内容

“农远工程”是用现代教育媒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知识,在“国培计划”中增加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培训目标应是: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将教育技术整合到学校教学活动中。根据此目标,有必要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培训。

(1)信息技术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技能。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传递能力、处理能力、认知能力、决策和施用能力,具体则是要求人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进而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设备,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掌握网络资源学习的搜集方法,懂得常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是现代人们获取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重要工具,但由于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各种教学应用软件种类繁多,教师要在很短的“国培计划”中得到充分培训是不可能的。不过计算机与网络是人们实现“自主与探索”性学习的有力工具,同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因此人们必须要掌握自主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

“农远工程”使用的是现代远程教育,它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重点是培训如何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然后学会如何利用所收集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只有掌握了自主性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只有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才能得到专业知识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认识策略。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就是通过自主学习实现知识更新换代,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培训信息技术时应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同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重点培训获取、处理、认知信息技术知识的方法而不是信息技术具体知识内容,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技术知识培训最优化。

(2)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方式培训:,在现代教育环境下,教师是以“启发,引导,协助”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意义的知识建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农远工程”三种教学模式都是用现代教育媒体传授教学知识,它是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应用现代教育模式和多样的策略,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农远工程”教育资源环境下,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就须掌握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教育理论、教学实践联系起来。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了学会全面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的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中的各要素进行分析,然后,设计出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成为有效应用教学资源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传统教与学的主要的基本方法。“农远工程”教育资源中有各种学科不同年级课程的教案,以及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案例,因此在培训时重点是选取一些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点评。通过对“农远工程”三种模式教学案例分析,让教师了解“农远工程”三种模式设备的特点和所能实现的教学功能,因为每一种教学媒体都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因此只有掌握“三种模式”设备的特点和教学功能,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用最佳教学方案,达到教学最优化,如果教师通过“农远工程”三种模式教学案例学习掌握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掌握了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方法,从而满足农村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方法等方面知识的需求。

2.利用“顶岗置换”发挥大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农远工程”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促进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1.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

1.1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硬件环境较差。

1.2 学校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缺乏积极正确的引导。

1.3 对校内组织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重视不够。虽然80%的教师参加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但是与工作实践中的熟练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的有关培训,以解决教师在应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条件的改善。

近些年来,教育部十分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1999-2003年,教育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截止2003年底,全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一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大部分教师初步掌握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工作还仅仅是开始,成效是初步的。从总体看,我国绝大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还不能适应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效益的发挥,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之一。因此,《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贯彻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1 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教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创设一种新型教学环境。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体现出“自主、探究、合作”的特征,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真正落实。这样一种努力和方向,正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和要求的,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的。

2.2 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践证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是造就高质量国民教育的根本保证和必由之路。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今天的教师,仅具有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活动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日趋明显,掌握和有效运用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涵,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掌握的重要专业素质和能力。

2.3 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有利于规范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市场,提高信息技术培训质量。目前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领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是:一些地区培训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重复培训,乱办班、乱收费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权威、统一、符合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一些培训班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与教师教学实际脱节现象比较突出,无法通过培训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去优化教学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教师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推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健康发展

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首先要研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依据和引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2003年4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开始委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研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正式颁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4.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考试认证体系

4.1 建立开放、高效的培训体系,切实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将实施工作与加快推进区域性教师网联计划相结合,积极推进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整合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充分利用“人网、天网、地网”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培训和实施工作。

4.2 加强培训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一步理顺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明确教师培训主管部门的责任,对教师培训进行规范管理,坚决制止多头管理、重复培训和乱办班的现象。以教育技术标准为依据,严把质量关,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将各地已有培训与本计划衔接的具体办法。积极探索实现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与电大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网络学历教育中教育技术课程学分沟通互认的办法。建立评估机制,加强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评估,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本计划实施的质量和效益。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培养模式;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33—03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关键在人才,科技竞争、经济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丰富了教育的本质及内涵,在理论和实践上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使教育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并推动整个教育事业飞跃发展,因此必须构建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的全新教育模式。

1 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学校教育顺应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通过“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的建设,实现了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建设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可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还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教师。

1.1 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来源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要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包括计算机工科专业和计算机教育专业。计算机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如果从事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则需要进行教育学相关类知识的培训;计算机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在走上教育教学岗位时可不用再做大量的培训。另一类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这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系统的教学设计等理论、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相关课程,他们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1.2 信息技术教师对学校信息化教育的作用

1)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策略者。自1994年至今,经过“农远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教育信息化日益被普及推广。相关数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达到了2000多亿元[1]。面对如此浩大的资金投入,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便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教师应通过全面的分析与策划,向学校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使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这就要求他们掌握信息化教育工作建设规划的理论知识以及对资源进行全面调动与统筹的能力。

2)信息技术教师是课程整合的促进者。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为各学科教师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协助他们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不断促进学科教育高效地开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者。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一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阻力。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对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等特征的分析,结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学科课程整合为理念,不断探索出新型的符合信息化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影响较大的教学模式主要有CSCL、CSCW、CAI、基于Web的CAI、CMI等。

4)信息技术教师是课程体系的建设者。信息技术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特色,做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等工作。面向课程改革,立足于课堂,深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和创新活动的探索,运用专业知识合理组织与规划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2 信息化环境下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要承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还参与到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等工作中去,这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有相当完备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自身素质与能力。

2.1 面向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

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知识上,必须具有一个稳定而健全的知识体系。一是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专业知识;二是教学技能知识,即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岗位上,进行教学的准备、实施以及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总结。

2.2 面向世界,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程信息化开发中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参加各个课程信息化的开发与实践过程,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全面了解学科知识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为课程信息化提供合理的教学媒体;二是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环节中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为课程开发组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设计方案;三是协作教学的能力,对教育媒体运用还不是很熟练的教师,协助他们进行教学;四是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能力,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将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学校教育特色相结合,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2.3 面向未来,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实践研究中发展

研究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与途径,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敏感的信息意识,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教学研究,积极完善教学方法,为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做准备;教师要有科学的创新思维,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并将它们合理地运用到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

根据要求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主抓信息化建设。努力做到信息通、管理通、教学通。并随时随地浏览全国的教育信息网,下载有关的学习内容。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更新网页内容。

1、信息技术课开课情况

我校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信息技术教育课,3—6年级全部开设了计算机课。并按照计划完成了所有课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2、校本培训

本学期,我校把“校本培训”作为重点工作,学期初制订校本培训计划,我们本着利用信息网络提高全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积极开展了网上教研、网上科研、网络校本培训活动。

二、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我校根据本校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确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依据各班学生的情况实施教学,然后写成教案。

2、学习信息技术,是一件非常持久的事;使用信息技术,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在愉悦中不断进行持久训练,”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提出的口号。windows视窗的操作、flash、elogo、powerpoint、画图软件的使用、ie网上冲浪、指法的练习、中英文的输入、写字板的常规编辑排版及打印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年的信息技术就在这一晃眼之间过去了,从学生们的表情不但可以看出他们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他们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三、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

本学期,在教导处组织、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下,全校教师更新观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让学校的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先上一节“示范课”,将他们的“示范课”提供给教师来学习,学习后再进行评估,评估后再反馈回来,这样不仅充分的利用了网络,也更方便、更有效的使全校教师在教学上有所提高。

4、教师奖励情况

我校的信息技术技术教师戴克和荣获石嘴山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四、校本培训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对全校教师进行了powerpoint、电子表格等的培训,全校教师都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适时、及时地了解最新时事政要,与教育同行在网络上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的探讨。网络上的共享教学资源也更好地为教师们进行电子备课、总结论文、编写试卷和制作教学课件提供了完美的服务。outlook电子邮件的建立,增进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促进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的友谊。

2、利用多媒体教室现代设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熟练使用电教设备。本学期,我校老师在课堂教学上也积极使用电化设备,或利用配套教学软件到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使用电教设备,进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我校已形成了风气。

五、信息技术的优化发展

1、加强软、硬件管理。软件方面,为学校所以计算机提供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使设备完好并有使用登记,保证了使用质量。

2、完善与维护学校网站。大力维护好学校的网站和校园网就成为了我们信息技术部的一个工作。

3、对教师自制课件进行收录、整理,并刻录光盘存档。

4、加强的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为每个办公室配备的3台电脑,教师自己爬高卧低的拉上网线,全部接入互联网,制定了教师使用电脑管理制度,分配专人专机,并安装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