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软件实训总结(精选5篇)

  • 会计软件实训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近三十年,根据财政部的规划,预计2010年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程度将达到80%以上。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财务软件产业,通过部级评审的财务软件已达30多个,财务软件从简单的核算型发展到了集财务、业务…

会计软件实训总结(精选5篇)

会计软件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税务稽查; 会计电算化; 培训模式

一、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近三十年,根据财政部的规划,预计2010年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程度将达到80%以上。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财务软件产业,通过部级评审的财务软件已达30多个,财务软件从简单的核算型发展到了集财务、业务于一体化的综合型财务管理软件。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小型企业普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一些大中型的重点税源单位已开始使用集企业供应链、生产管理及财务管理于一体的ERP软件,不仅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而且实现了企业产、供、销集成化的管理。还有一些跨国企业使用国外的ERP系统,内部采用局域网进行连接,总部和其他关联机构采用广域网方式连接,数据都存储于总部,信息高度共享。由此可见,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会计电算化新环境对税务稽查工作的新要求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深化促进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也给税务稽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务稽查的内容必须扩展

在会计电算化新环境中,所有的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手工会计中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已大大减少。但是,如果系统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硬件不符合要求,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那么输入的原始数据即使再准确,经计算机按给定的程序处理的结果也是错误的。我国目前财务软件繁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有的财务软件公司为了满足客户要求,设置了一些功能,弱化了内部监控,如反记账、反结账、清空年度账等。因此,税务稽查内容不再局限于会计数据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进行审核,包括系统内部控制的检查、系统安全检查、系统合法性检查、系统操作规范性检查,更重要的是软件功能和正确性的检查。

(二)税务稽查的手段必须革新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变化,纸张介质逐渐减少甚至无纸化,更多的或完全是新的载体,如硬盘、软盘、磁带、光盘等磁介质或光电材料。这些载体上存储的会计信息是肉眼看不到的电子信息,并且信息量非常大,如果继续采用人工手段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整理和核查,将会严重影响税务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实现税务稽查手段的电算化,是税务稽查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税务稽查手段电算化的实现一方面依靠计算机税务稽查软件的推广使用,另一方面则需开展计算机辅助税务稽查。

(三)税务稽查的方法必须改进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财务数据记录、存储、修改和删除都是通过计算机中的数据库功能来实现的,数据容易被人为修改、删除,而且一般不会留下痕迹,传统的稽查线索基本消失。随着财务软件在技术上的日新月异,稽查人员在检查这些数据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系统,以及各种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这给税务稽查取证工作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在稽查的线索和内容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仍然采用常规的稽查技术和方法,是不可能达到稽查目的的。因此,必须基于财务软件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流程,对常规的稽查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提取各种所需要的会计数据,才有可能对所获得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得出稽查结论。

三、税务稽查人员现状

税务稽查工作的主体是税务稽查人员,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新环境对税务稽查工作的新要求,稽查人员必须具备和掌握除税务查账知识外的现代化综合技能,熟悉财务、税务法律、法规,掌握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熟悉财务软件的日常处理流程以及系统参数的设置,才能够运用专门的查账软件进行系统的测试,或运用计算机辅助稽查技术去应对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财务软件。只有这样,税务稽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一般办公软件的运用对稽查人员来说已经没有问题,但是既精通计算机又精通财务软件的综合型税务稽查人才却非常欠缺,很多人对财务软件仍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稽查人员还是要求被稽查单位的会计人员操作财务软件,将所需的一些会计数据通过打印机打印成纸质资料,然后再针对纸质资料进行手工核查。这种绕过计算机的方式,为企事业单位弄虚作假提供了机会。虽然少数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水平及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稽查人员在得到许可的情况下,能够直接打开财务软件亲自将各种会计资料打印出来,但也很难保证稽查结果的正确性。因为在新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如果不是对财务软件的程序、功能有非常深入地了解,即使稽查人员现场打印,也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见目前大多数稽查人员已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税务稽查工作的要求,加强财务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知识的培训,提升税务稽查人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已非常迫切。

四、常规培训模式的缺点

目前税务稽查人员的培训主要采取两种途径:一是与高校合作,依托高校资源建立培训基地;二是税务部门自身组织培训。从节约社会资源角度,前者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笔者所在的三峡大学与当地税务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依托大学的实验室资源和师资,对税务稽查人员进行轮训。在最初的培训过程中,立足于受训主体是税务稽查人员,会计电算化仅仅是作为其中一门课程来讲授,讲授的重点在于如何利用财务软件进入相关系统,根据稽查要求快速查询打印所需的凭证、账簿、报表,并通过对证、账、表的分析和核对来获得稽查的线索和证据。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模式在帮助税务稽查人员快速熟悉财务软件界面,利用计算机辅助稽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对财务软件的功能模块结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系统处理流程、账套设置、用户权限分配、系统参数设置、账证表文件的存放路径和之间的勾稽关系等缺乏系统地介绍和培训,造成了税务稽查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得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从而无法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软件的正确性、程序有无舞弊和漏洞、数据的可靠性进行更深入的检查。

五、构建换位培训模式的思路与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税务稽查和企业会计电算化其实是一种对立关系,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把受训主体假设为会计人员,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培训模式,将克服传统常规培训模式的缺点,有利于提升税务稽查人员适应会计电算化新环境的能力,培养出既有较高水平的财务会计知识又具备较高计算机水平的复合型税务稽查人才,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查账技能及业务素质。这种换位培训模式的构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环境

利用学校已建立的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对企业财会部门的职业环境进行仿真,设有组合操作台,提供各种实验用的原始凭证以及账、证、表、单等会计专用工具。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硬件方面配有服务器一台、微机60台、教师操作台、多媒体投影仪、打印机,软件方面配有用友U-8系列ERP软件、金蝶K3系列ERP软件、税务稽查查账软件。

(二)培训内容

1.手工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根据某企业某年最后一个月的财务资料,要求学员以一名会计人员的身份完成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与明细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账项核对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手工账务处理流程。

2.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利用培训中心提供的大型用友U-8系列或金蝶K3系列ERP软件和一套某企业的仿真综合实验资料,要求学员完成账套设置、人员权限分配、基础档案设置、总账系统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总账系统的期末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购销存系统初始设置、购销存日常业务处理等实验项目,熟悉企业的实时财务核算、供应链、生产制造等业务。

3.税务稽查查账软件实训。利用税务部门提供的税务稽查查账软件,要求学员熟练操作查账软件,完成对企业财务数据的读取和转换,实现对这些数据的抽样、查询、排序、分类、汇总,从而发现涉税疑点,确定稽查方向。

(三)培训方式

采取课堂讲解与综合实验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理论教学与实验均在实验室进行,将培训内容分解成各个模块,教师边讲解学员边练习,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而且练习资料来源于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实现了仿真化,从而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有机地融为一体。为了提高培训质量,逐步建立一套教学绩效评估体系,对每个模块应掌握的知识点都进行标识,并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实施培训全过程监控,对学员的培训结果进行量化考核。

为适应不同学员的情况,培训还可以进行模块化组装。例如,如果学员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基础,可以只选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如果培训时间有限,可以只选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培训模块。另外还有针对制造、商业、金融、保险、证券、房地产等不同行业的仿真练习资料可供选择。这种菜单式的培训方式灵活方便,实用性较强。

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换位培训模式,税务稽查人员会计知识基础更加扎实,对企业财务和业务流程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能真正体会并掌握到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精髓,从根本上提高税务稽查技能。“用友”和“金蝶”ERP软件是我国工商企业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实际工作中纳税人可能使用其它软件,但是大同小异。税务人员只要熟练掌握一套ERP软件的管理与使用方法,就可以应对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财务软件,从而适应不同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钟晓鸣.浅谈税务稽查如何适应企业应用财务软件新环境[J].财会月刊,2008(26).

[2] 张玉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税务稽查[J].信息系统工程, 2008(6).

[3] 曾月霞.会计电算化对税务稽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会计软件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软件专业;实践教学;课外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44-02

Software Professional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Contents and Methods Exploration//Pan Li

Abstra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oftware, but practice in the 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good or bad, thinking the softwar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mmer vacation time for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way,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several students training effect testing, greatly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e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 softwar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Author’s address Nanya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Software College, Nanyang, Henan, China 473000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迅速的发展。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践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是关键。好多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改革和尝试,提出一些技能培养方案:突出面向市场、岗位需求,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这些方案在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有着许多条件的限制,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软件类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过程中出现极大的矛盾:一方面,软件企业需要的大量软件开发人才难以招到;另一方面,软件类毕业生抱怨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矛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模式难以与IT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步。尤其是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2 软件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软件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传统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匮乏、枯燥无味,学生难以掌握需要的职业技能;二是类似培训机构采用完全案例教学,结果证明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也不理想。

2.1 理论和实践脱节

实践和理论安排间隔过长导致知识的脱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内容和操作得不到及时的训练。

2.2 实践教学方式单一

实践教学采用传统的课堂实验方法,缺乏其他有效方法的结合,过于单一。

2.3 创新能力培养被忽略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整块时间和综合项目来实现,软件专业学生学习年限短,课时比较紧,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训练,没办法做到就业的“零适应时间”,缺乏创新能力。

2.4 教学中忽略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软件职业教育的关键内容,尤其是软件工程素质。由于各种原因,院校在教学中忽略或不重视软件工程等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3 课外实训内容与方法

针对软件类专业综合动手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组织教师和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综合实训,对软件专业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进行培养。

3.1 课外实训目标

课外实训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文档书写等工程意识。具体对学生的要求是:参与软件开发整个流程,按照软件工程基本思想,进行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软件及数据库设计、编码实现及最终的软件测试,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撰写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主要阶段相关文档;掌握软件开发的每个阶段使用的主要工具,并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相关工具,了解代码审核方法;建立规范化编码的概念,学会书写注释,并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开发工具,理解软件构建方法和构建过程。

3.2 课外实训内容、方式和时间分配

课外实训的主要内容是以实际应用开发项目为背景,模拟软件公司的开发过程,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编码、测试和实施,以及文档的书写。由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指导和评价学生的分析、沟通、演示的能力和代码及文档的质量。同时,教师对学生在职场中实际应变能力进行培养、强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

实训方式采用学生实现和教师指导结合,每次教师先点评具体任务,然后由学生实现,过程中教师不断指导、监督,每两天检查进度一次,所有分组必须按时按量完成任务,不能完成的小组取消下一个阶段实训资格,并且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会做,如果小组完成但小组中有人不会的,取消下一个阶段实训资格。

课外实训时间要相对集中,所以选择暑假进行,实训时间5周,下面是具体阶段和时间划分。

1)需求分析阶段(1周):串讲软件工程基本知识,对要实现的软件项目进行介绍,自由结合选定题目,划分小组;分小组进行项目需求调研及分析,了解详细的项目需求;串讲项目计划书和需求文档的书写;学生根据需求调研情况,列出项目计划书和需求分析文档;教师组织阶段评审,评出优、良、一般和差几个等级,适当奖励;学生根据教师点评和指导进一步修改项目计划书和需求分析文档。

2)设计阶段(1周):串讲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及数据库设计知识(1小时);学生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案例方式演示说明相关设计文档格式(1小时);学生参照设计文档格式及需求分析文档,形成初步的设计文档;补充数据库设计工具的使用,利用设计工具进行数据库设计(1小时);阶段评审,评出优、良、一般和差几个等级,适当奖励;学生在初步设计文档基础上,根据教师指导,进一步细化完善,形成最终设计文档。

3)编码和测试(2.5周):串讲编码和测试的基本知识(一些规范,1小时);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开发工具的知识;学生分模块进行编码,并进行单元测试;组装代码,进行系统测试,形成初步的软件;阶段评审,评出优、良、一般和差几个等级,适当奖励;根据评审结果和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代码,进行测试,形成最终的可运行软件。

4)项目实施及总结(0.5周):串讲项目实施相关知识和软件打包工具的使用(1小时);分小组实现程序打包封装,配置安装环境,形成安装程序;串讲软件使用说明书和总结的基本内容和格式说明(0.5小时);学生书写软件使用说明和项目总结;分小组对各个阶段的内容进行汇总;项目评比,评价出优、良、一般和差几个等级;学生根据点评最终完成软件的封装、部署、软件使用说明书和相应的总结等内容。

3.3 实训基本要求

为保证实训质量,对实训实行考勤、签到等制度,并组织及时沟通,及时组织小组会议。

1)对学生具体要求:严格考勤,实行签到制,每天上午3小时,下午3小时,有事履行请假手续,不能无故缺席;学生过来后先签到(每班一个签到本,由负责任的学生掌管),不能代签,一旦发现,严格处理;无故缺课3次以上取消实训资格,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取消资格。

2)及时交流沟通:遇到技术难题和不懂的问题及时和其他学生或教师沟通,并做好记录;每两天组织一次小组间的沟通交流。

3)小组会议制度(每两天至少一次或两次,视进度和工期而定):每个人报告上段时间完成哪些工作,遇到哪些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如何进行解决的,下一步准备怎么做;项目组长要详细记录,形成文档。

4)总结和成果分享:做完自己工作后,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经验体会跟小组其他成员沟通,以便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其他内容,实现资源共享。

5)进度检查:每两天至少检查一次,没按要求完成的小组责成其尽快完成,并推迟下一阶段的任务。

6)遵守相应的规范:方案设计、代码编写、测试、文档书写等遵循相应的规范。

3.4 验收考核

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实训题目的要求、实训计划及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等给出学生的实训成绩。实训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具体评价标准综合考虑软件界面、结构、功能、操作是否方便、文档质量、格式、创新性、实训综合表现等方面。最终依据评价标准和实训的总体完成情况和最后的实训报告进行评分,优秀的小组给予物质奖励,在以后工作中项目推荐、工作推荐优先考虑这些学生。为切实避免有些人做有些人不做,在每次验收过程中要求每组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陈述,或者随机指定陈述的学生,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现场实现。

4 结束语

在我国大力发展IT产业的新形势下,面对每年100多万软件人才的缺口,培养全新型的软件专业人才,提高、加强软件专业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和素质势在必行。课外实训形式不仅适用于软件相关专业,对其他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学生的变化,不断探索课外实训形式,才能提高实训的水平,达到专业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宪宁.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软件工程师,2009(10):58-60.

[2]范林.高职教学方法改革浅见[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3):59-61.

[3]叶文盛.浅谈实践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4]余勇.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7):277-278.

会计软件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软件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计算机科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把工程经济学领域的知识包括进来,课程设置应始终以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的软件编程思想、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开发的团队合作精神。财经类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避免照搬其它工科院校的培养方案,应该以教育部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梳理软件工程系列课程之间与其它相关系列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衔接,避免重复。课程设置要突出软件工程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专业模块的划分要突出行业特点及行业市场的需求。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互相衔接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增加案例教学、添加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课程体系的作用。

2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中的位置

通过调研、走访、学习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经验和做法,总结财经类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依托财经类院校在经济、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建设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总的建设方案指导思想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配置与建设、实训环境建设(包括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和课程体系建设。对于课程体系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课程关系、夯实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和实践体系建设。为保证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质量,构建质量保障与反馈体系,总体建设结构如图1所示。

3课程体系主要建设内容

(1)梳理课程关系。通过划分课程群,梳理以软件工程为主线的课程之间的关系,重新梳理和制定大纲,确保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特色专业课知识衔接合理,保障知识体系的连贯性,避免知识点缺乏或知识点重复,以及知识体系不连贯等问题。

(2)夯实课程内容。通过梳理好的课程关系,筛选课程内容,保障课堂内容充实。为增强对课内内容的巩固,在课外开展“软件工程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以及认证类课程等作为补充,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软件开发素质。

(3)教学方法建设。按课程群划分,组织同类课程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改革现有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精炼教案内容。以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激情为出发点,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通过增加案例教学、添加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实践实训课程的作用,真正使学生体会和做到学以致用。

(4)课程教材建设。以软件工程为主线的课程群体系研究的同时加强教材建设。目前采用“内编外引”的方式,做好教材的自编与挑选工作。在软件工程类课程中的教材都要求是重点教材,规划教材或原版外文类教材,选择质量高、特色鲜明的教材。

(5)实践体系建设。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与课程群体系相适应的实验、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训练课程划分五个层次,分别为基本训练、基础理论训练、专业训练、工程训练和创新训练。使实践类课程涉及到的理论由浅入深,程序规模由小到大,开发队伍由个体到团队。实训环节中还考虑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企业的资源优势与学校的理论知识优势充分结合,共同设计和建设课程群中的实训项目。

4解决的关键问题

(1)把握主线与特色的关系。目前已有多个示范的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根据目标不同,有向高层次培养也有的向国际化目标培养。如何地足于地方,结合财经类发展特色,对课程群内容进行筛选和改革是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特色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方针是首先确立以软件工程为课程群的主线,保障基础内容的涵盖和衔接。另一方面,结合财经学院特点,在开发案例、管理项目和课程选择上体现特色,如面向金融软件开发实践,因材施教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开设《软件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学》等课程内容。

会计软件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一体化教学 实施

随着近年来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的逐渐铺开,会计专业的一体化教学也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运用。笔者以多年来教授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浅谈一下该课程的教学,为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衔接与知识准备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它需要操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它又是一门很注重会计理论的课程,需要操作人员掌握会计基础原理,熟悉会计核算流程。因而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前,就应该做好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衔接。

笔者所在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学制为两年四个学期,而会计电算化课程通常在第三个学期开设,共一年时间。第一个学期通常是开设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操作教程、传票录入等基础性课程。学生在入学后,就开始从键盘录入、中英文打字、办公软件操作入手,训练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以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设做好知识与技能储备。

二、教学内容规划

目前行业及企业中常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多以用友财务软件较多。在教学中,笔者学校选择用友畅捷通T3版作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主打软件,以利于学生就业,同时也方便为全市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技能大赛选拔参赛选手。该软件功能全面,管理模块众多。该课程的第一个半年以总账、报表、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几个模块的基本操作流程为主,训练常规简单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操作,掌握软件操作方法步骤。第二个半年以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核算管理四个模块为主,训练销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操作,并做全面综合业务模拟训练。为实现教学目标,学校及教师必须配备完整的课题资料与模块训练资料,建立实习教学资源库,以方便师生资源共享。

三、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

考虑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一体化特点,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应突出体现直观性、操作性、综合性等特色,并有机结合会计理论。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教学演示课件,会计资料实物与软件机制样式对比教学是被经常用在教学中的模式与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还通常与给出的业务资料有关系,财务软件的部分功能就是针对特殊的会计业务开发出来的,因此这些特色、亮点不能被忽视,而应作为教学的重点详细讲解与指导训练。

比如在总账模块中月末转账业务的会计处理,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方法是在总账中直接填制凭证,录入填制要素包括借贷方科目金额等内容保存即可,这是一种简单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软件的“期末处理”来实现,该功能丰富,包括五种转账业务的定义与生成,即“自定义转账”“对应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汇兑损益结转”及“期间损益结转”。如果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该功能操作起来就有一定难度,经常是今天勉强做对了,明天又不知道怎样操作了,做不到深入透彻的掌握。

因此,教师在教授时应注重理论知识点的教学方法设计,通过对理论知识的串接与联通,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些期末的转账业务可以事先定义再直接生成凭证,而日常的业务是不能这样做的。理解了之后,教师再来传授操作方法与步骤,并将理论融入到操作上来,通过实例的演示直观表达出来,再让学生进行练习操作。简言之,就是教师事前印好配套的实训资料,将所需要理论知识做成教学课件,然后用多媒体设备演示财务软件相应功能操作流程,三者为一体,完成该内容的教学环节。然后让学生充分练习,教师做巡回指导,事后再做操作点评与总结。

再比如财务软件对购销业务的功能设计,往往一个业务就要涉及三个管理模块的综合操作,这样的设计远远比手工会计处理要繁琐得多,这时教师就要和学生讲明软件里是将业务模块的操作也融合进去了,实际上就是供销人员、仓库保管人员、会计人员三种岗位集中到了一个软件中,实现了真正的业务财务一体化的管理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课程的信息反馈与总结

会计软件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众所周知,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普遍不高,该文从分析原因入手,提出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的有效方法,即培训实验体验法。

关键词:高职学院;软件系统开发力能;培训实验体验法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8-8009-02

Discussing 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oftware System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of Computer Major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WANG Jun-p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epartment, Xian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As we know, Commonly graduates of computer major don't have the high abi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then points out th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hat is, training, experimenting and experiencing,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eveloping softwar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 students of computer major.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Ability of Developing Software System; Training Experimenting & Experiencing

前些年,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较少,供不应求,学生一毕业就有单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各行各业缺乏大量计算机技术人员;另一方面,相关院校培养出的大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工作或不能胜任现有的工作。究其原因,其中一条就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既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又要具有一定的系统开发的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几乎达到了学校与公司的“无缝”链接。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普遍不高,具有系统开发经验的就更少,有的毕业生连一个很简单的软件系统都没有开发过,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系统开发能力和经验上与社会要求脱节。为此,我们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的有效方法,即培训实验体验法。

1 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不高的原因分析

1.1 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

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可以从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找到相关的依据。专业必修课是高职学生必须修读和掌握的课程,是一个学生学好专业的基础,也是一个学生从事工作以后进一步提高和发挥自身潜力的根本。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重视这些基础理论是十分正确、十分重要的,也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条件。但是,我们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对实践教学却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1) 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理论课时占的比重还比较大,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少。2) 任课教师重理论的讲解和分析,对这些理论和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介绍却比较少,一般满足于一些验证性实验的指导,对提供给学生进行的一些设计性或综合性的实验缺乏足够的热情,培养的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验证性的编程。3) 学生实验指导书注重课本的配套练习,强调验证性的实验,而针对实际应用的实验例子、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例子很少,指导教师往往也因为实验课时量少,也没有给出更多的实用例子给学生练习。针对学生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训练少,造成学生在学完一门课程后,只知道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对实际的应用和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知之甚少。由于学生每门课程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训练,一个综合多种技术的软件系统开发对他们来说自然就不知所措,到毕业还不具备高职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技术、方法和技能。有些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连一个简单的软件系统都没有设计过,只能勉强编出几个简单的程序,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4) 课程设置更多考虑了培养学生技术的宽度与广度,但是对培养学生综合技术的应用和掌握技术的深度存在着不足。比如,学生学了多门软件开发工具的课程,从学程序语言的数量来说够多了,但是没有真正能够用一种语言来开发系统。

1.2 制定或执行标准不够严格,学生动手能力差

目前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缺少制订实验教学或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或执行的标准不够严格,学生动手能力差。一方面,我们比较注重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实验大纲的制订,但是却缺少课程实验教学或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或者是执行不够严格。另一方面,高职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该有课程实验教学或者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即学生学习了一门课程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必须确定一个量化的标准,如Visual Basic课程,学完后,学生要学会用Visual Basic来设计与开发一个系统,当学生达到这一质量标准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但是,现在我们往往都是用理论考试来代替了这个质量标准和要求,从根本上造成学生应付理论考试,忽略对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锻炼。学生学完课程后,只能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应对考试,不能够独立设计与开发一个综合的系统。

1.3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用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如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开放实验室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到社会见习、实训时间少,学生真正了解公司、企业对技术的需要,了解公司的运作,能够参与软件开发或者接受公司软件开发培训的机会就更少。所以,学校所教、学生所学与公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产生很大的差距。学生掌握编程工具和编程能力不足,综合各方面技术来独立开发软件系统的能力更显得困难。

1.4 学生掌握的课程内容分散而且各自独立

软件系统开发需要具备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以及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一个数据库系统、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多个处理和编辑系统。但是,学生掌握的是分散的、各自独立的课程内容,缺少融合多课程知识的经验和能力,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就出现了困难:1)不能熟练操作编程工具和数据库系统;2)不知如何实现开发的系统与数据库连接;3)系统开发时,对数据库操作编程必须用到的语言程序感到无所适从;4)对要开发的系统不知从何入手。这是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实验方法,掌握的课程内容分散造成的,也是很多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却只是用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的主要原因。

2 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实验方法的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我们根据计算机软件生命周期原理,针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包括框架设计和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设计、软件测试等5个阶段从实验方法、实验路线的研究出发,设计出了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一套有效方法,即培训实验体验法。

2.1 实验方案

指导思想:先培训,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实验目标:完成一个简单的功能比较完整的软件系统。

参与对象:高职二年级以上的学生,5人/组。

指导老师:1人/组。

实验设备:在课余时间利用开放实验室及学生自有的电脑。

实验方法:先案例培训、学生结合案例实现与老师分段结果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实验路线:先由指导老师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培训,把系统开发的全过程进行讲解,然后由老师出题或学生自命题进行开发。老师提出完成系统的各时间段,以及每个时间段要完成的内容和进度,学生在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实验步骤:第1阶段,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培训,用6~8课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第2阶段,给出系统名称后,要求学生在20~30天的时间内结合案例写出软件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框架设计,明确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模块。第3阶段,要求学生在30天左右时间内结合案例对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第4阶段,要求学生在30~60天的时间内结合案例编写代码。第5阶段,要求学生在30天左右时间内结合案例进行系统调试修改。第6阶段,学生在30天左右时间结合案例写出系统使用说明书以及总结报告。

2.2 实验方法

实验方案确定以后,我们召集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培训,由指导老师先对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软件系统进行讲解和剖析,从软件系统运行环境、开发工具、数据库、系统的集成等开发过程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在系统开发中自己缺少什么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学生自行修读相关的技术、工具等知识,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写出修读的总结或读书报告。最后指导老师给出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去实现。

实验从2008年10月开始,到2009年6月结束,参与的是200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名学生,他们基本具备开发系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分4个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指导教师辅导。

2.3 实验效果

对学生进行的2期试验结果如下:1) 软件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框架设计文档,书写得比较完整、规范,符合系统的功能要求的,共有18人;写得一般的,共有2人;写得差的,共有0人。2) 对系统进行详细地设计,功能较为完整、规范的,共有15人;完成得一般的,共有5人。3) 编写代码能力强的,共有5人;一般的,共有10人;较差的,共有5人。4) 系统调试修改、刻录打包。完成得好的,共有12人;一般的,共有7人;较差的,1人。5) 书写系统使用说明书文档。完成好的,共有17人;一般的,共有3人;较差的,0人。总体效果比较好。

3 经验体会

本次实验我们的主要经验是:1) 该方案包含一个比较系统的培训过程,这正是高职学生普遍缺少的经历和经验。所以,经过培训的学生在撰写需求分析与框架设计文档、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测试方面完成得比较好。而一般没有经过培训的学生,很多人在做的时候不知从何下手,撰写出来的文档既不统一,也不规范,指导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他们修改和指正。而经过培训的学生撰写出来的文档规范,系统设计比较清楚、系统测试操作得当,指导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量就大为减少。2) 在系统调用数据库的连接编程方面,实验小组的学生基本都能独立完成,而一般学生,大部分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并且花较大的精力指导才能完成。这方面的编程与操作是学生开发系统时遇到的难点之一,它涉及到多个系统的操作,需要学生的综合运用。实验小组的学生由于经过培训,有教师的详细讲解以及有相应的案例作参考,这一难点得到了较为有效的解决。3) 高职学生基础普遍不十分好,对软件系统开发都有畏难情绪,经过这次的成功实验体验,会让他们的树立信心,提高软件开发的积极性。

该方法只是作为提高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的起步阶段,但是通过对学生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系统开发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学会编写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文档,掌握系统开发所必须的开发工具、技术和技能。经过该方法培训的学生初步具备开发软件系统的基本能力,再进一步通过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软件系统开发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 总结提高

本次实验总结出来的有效实验方案,可以在高职计算机学生中逐步推广,师资不足的,可以从软件公司聘请。也可以与软件公司合作,公司负责培训、指导,学生免费为公司软件开发流水线工作。这样,就可以使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文敬,廖伟志,陆建波.计算机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28(s2):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