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实践(精选5篇)

  • 探究式教学实践(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7―0040―01 一、 参与式教学的概念 “参与”是指参加活动的个体投身在群体活动中,与群体成员之间所发生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

探究式教学实践(精选5篇)

探究式教学实践范文第1篇

践;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 G42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7―0040―01

一、 参与式教学的概念

“参与”是指参加活动的个体投身在群体活动中,与群体成员之间所发生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基本的合作,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实践、探究、反思、感悟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认识与情感,从而达到改善班内学习氛围、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的目的。

二、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参与式教学是新的教学理念,它意味着教学观念的改变,这种理念不仅改变了学生,也改变了教师,教师不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动脑筋深入思考,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理念是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通过与同伴的探究、合作和交流,有利于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其次,能削弱初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被动的重复,在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有更多的独立探究时间,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在培养合作精神、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之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主客观因素,导致很多时候参与式教学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

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不管教学内容、性质、难度,也不管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一律由学生讨论完成,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让自主探究变得盲目而缺乏实效性。而且,活动的评价形式单一、主观、片面,只关注结果,不重视学生参与的过程;重小组评价,轻个人评价。

从实际情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活动小组分工不合理,讨论的形式也一成不变;教师对活动的目的交待不够明确,分工不够具体;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前缺少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整个交流过程有时成了优等生的“一言堂”,其他同学只能成为一个倾听者和附和者。

四、如何构建参与式课堂

参与式教学的全过程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评价阶段。

1. 参与式小组教学活动准备阶段包括活动小组的组建和教学活动设计。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将本学科学习较好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分到一组,形成一种互补;小组规模以每组4-6人为宜;座位的编排方式可灵活选用。为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应轮流担任小组内的不同角色,如组长、纪律监督员、汇报员等。

2. 参与式小组教学活动实施阶段包括教师的引导和小组活动。教师在进行活动前,应以教学设计为基础,向学生讲授活动预备的学习知识和概念。教师要为每个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任务。

探究式教学实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数学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小学数学教改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了以下五个环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践行,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隐含问题

数学探究是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而数学问题又是基于特定数学情境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数学情境,让数学问题隐含其中,带领小学生入情入境,探究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以数学情境和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为教学出发点,让小学生自己发现隐含的数学问题,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在探究中求解,对数学问题作出解答。

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其回忆自己印象中汽车轮子是圆形的。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汽车轮子是圆形的?在课堂教学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扔小石子进水里会荡起圆圈?”“为什么瓶盖是圆形的,可以旋转?”通过思考,学生产生一系列疑问,从生活经验中引出关于圆形问题,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会被生活情境激活,发现其中有数学问题,而又迫切想要求解,就会去认真思考,想要得到答案。

2.发现问题,形成猜想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猜想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问题的直觉判断和理性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后,大胆猜想,经过多方验证,让数学思维变得丰富,培养创造性思维,发挥数学学习主体性。

如“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熟悉的三角板,提出问题:“大家能告诉我三角板中每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呢?”学生拿出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学生大胆猜想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他们拿出自己的三角形,对内角的度数进行测量,发现内角和是180°。从三角板的特殊性到普遍性,测量猜想得出结论。

3.探究问题,验证猜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探究要大胆猜想,但猜想更多的是感性知识、肤浅认知,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明确猜想,对猜想进行验证。这就要求学生在恰当的数学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建构新知。给予学生数学猜想的验证空间,让学生在验证中学习,提高学生数学的素养。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教师要求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学生提出在除法中,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得出的商不变。从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得出,分数也有类似性质,即18÷6=3,(18÷3)÷(6÷3)=3;

从学生的类比验证推导看出,商不变的除法算式可以转化为分数形式,用以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实现了知识学习的迁移。

4.解Q问题,反思总结

反思作为高层次智能发展的表现,是小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感受回顾,继而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反思总结,谈一谈自己学习的收获。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和修正,帮助小学生形成新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提炼出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通过转化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大家想一想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推导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引出新探究知识。

5.应用问题,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后,教师应立足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实践出发,再回归实践,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圆的面积计算”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应用练习:①基础练习,有一个圆形花坛,半径为20米,求出花坛的面积是多少?②变式练习,在草地上,有一个木桩,拴着一只羊,绳子长度为10米,请问羊吃草的最大面积能有多大?③拓展练习,有一块正方形手帕,面积等于40平方厘米,要求在其基础上剪一块圆形手帕,求圆形手帕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成为数学教改的焦点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让小学生入情入境,沉浸数学课堂,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理性验证、反思总结、拓展应用,习惯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梁爱雪.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1):75-76.

探究式教学实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目标协商;自主先学;讨论探究;实践提高;反思促进

如何打造与时俱进的中学数学课堂呢?笔者认为关键还是依托新课程,坚定地走课堂改革之路,解决“谁在学”“怎么学”的教学问题本质,彻底地把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的学习策略和团体的学习生态,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寻找问题、自主探究、善于实践、敢于反思,培养学生乐于展示和探究的数学学习习惯。这乃是笔者一直所倡导的“先学――探究――实践――反思”数学教学模式,其实施步骤可主要分为:目标协商、自主先学、讨论探究、实践提高、反思促进五个方面。

一、目标协商

学习目标是一节课进行到何种程度、达到何种目的的导向标,是一节课的学习愿望和备忘录。目标要让学生做主,请学生参与到目标的设置中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该掌握什么数学概念、学会什么解题方法、探究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果说学习方式解放了学生的手脚,那么目标协商就好比是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从而在学习之初就有效鼓起学生的士气,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以二次函数的学习为例,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可知道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然后以书面形式简单地给自己定下学习目标。如有同学写道:“我要学会二次函数的公式。”经过组内讨论协商:目标过于笼统,大而无用,建议改为:通过图像实际演练等方法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图像规律。公式的本质摸清了,还要会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想培养什么学习习惯,想尝试什么方法,用什么学习方法比较妥当等。在广泛征求意见后,组长形成修订稿,班内交流讨论协商,师生共同定夺。虽然导入比往常多几分钟,但学生明确地了解了本课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有计划、有步骤地达标。

二、自主先学

有了目标的导引,自主先学是学生迈出试图达标的第一步。在独立先学的前提下,对于计算性的学习内容,如代数式、方程与方程组及函数的运算等可以直入主题,径奔练武场,做几道练习题来试试自己的身手,检测一下自己的学力,然后根据结果决定学习层次,以疑促学,参照目标先学什么重点学什么;对于概念性的学习内容,如代数、圆、角、各种定理可以大致浏览一下,抓住重要知识点,进行精读精思、比较寻疑,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记于胸;对于实践性的学习内容,如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线、按要求画圆、做平行四边形等,要领会操作要领,亲自操刀,认真揣摩,深刻体会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的内容,如综合应用题,要树立自信,积极寻找解题路径,大胆突破自己思维定式,从而充分体验到解题成功的自豪感。即使难以突破,也不要灰心,做好记录,调整状态准备好质疑用语。

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数学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先学,在思想独立状态下,学生自己摸索走进新知识,能大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因学而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自己的思维发展积累经验。只有沉下心学得踏实,才能真正做到自学有成,才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讨论探究

自主先学让学生在收获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辩论和疑问,所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非常有必要。对于讨论探究,我们讲究先个人、小组,后班级的原则。如自学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一后,有生质疑:对角相等这个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小组长立刻组织成员深入讨论,积极探究,利用辅助线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并把结果信息公布告知,最终形成小组结论。如果对数学热点难点问题讨论探究多次仍持有异议,可申请主持人进行组际间、全班性的讨论探究,直到真相水落石出。

无论是讨论还是探究,都是为个体的数学能力发展提供养料,主要是把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自己想法解决,或是依托集体的智慧帮助自己圆满解决,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辩论和探究能力,有效地锻炼和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实践提高

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中学数学不可缺少的一步,因为学生的学与探都是为实践展示积蓄力量的,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学习乐趣展示出来,其本身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温和表现,循循善诱,如示范讲解综合圆的定义、性质、定理运用等,主要针对学困生的迷惘;可以情急意切,七嘴八舌地添油加醋,如在推导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时,小组各成员你言我画,完善推导过程,主要针对观点相同但说法不完善的同学;可以傲视全场,如摆数学擂台赛等。实践展示一般可以先在组内进行,经组员推荐后进行班级展示。

实践展示,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所获,赋予了学生超强的自信,特别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优化提炼、构思数学语言,策划展示方案等,无一不是关注学生主体能力的提高。

五、反思促进

数学思维是需要反思的。中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反思习惯,知得失,方能更进一步。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思考从先学到实践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有何反省之处。一省成功之处,二省自己所失,三省他人亮点,在反思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并对症下药,促进学生更健康地发展。自省后,可以在组内交流,对典型案例的反思可以扩大范围,进行全班性反思共享,并针对热点进行集体反思,以剖析通病,促进共同发展。

对于反思,绝不能流于形式固定成模式,不能无病,有则省无则不省,有话多说无话少说。如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和失误是什么,我如何重新审视和完善自己的数学素质等,这样的反思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和发展。

总之,“先学――探究――实践――反思”教学模式力求把素质教育的实质真正落实到中学数学课堂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自学质疑探究展示习惯,有力地提高和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飞云.中学数学专题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晓东.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华

探究式教学实践范文第4篇

一、目标协商

学习目标是一节课进行到何种程度、达到何种目的的导向标,是一节课的学习愿望和备忘录。目标要让学生做主,请学生参与到目标的设置中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该掌握什么数学概念、学会什么解题方法、探究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果说学习方式解放了学生的手脚,那么目标协商就好比是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从而在学习之初就有效鼓起学生的士气,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以二次函数的学习为例,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可知道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然后以书面形式简单地给自己定下学习目标。如有同学写道:“我要学会二次函数的公式。”经过组内讨论协商:目标过于笼统,大而无用,建议改为:通过图像实际演练等方法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图像规律。公式的本质摸清了,还要会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想培养什么学习习惯,想尝试什么方法,用什么学习方法比较妥当等。在广泛征求意见后,组长形成修订稿,班内交流讨论协商,师生共同定夺。虽然导入比往常多几分钟,但学生明确地了解了本课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有计划、有步骤地达标。

二、自主先学

有了目标的导引,自主先学是学生迈出试图达标的第一步。在独立先学的前提下,对于计算性的学习内容,如代数式、方程与方程组及函数的运算等可以直入主题,径奔练武场,做几道练习题来试试自己的身手,检测一下自己的学力,然后根据结果决定学习层次,以疑促学,参照目标先学什么重点学什么;对于概念性的学习内容,如代数、圆、角、各种定理可以大致浏览一下,抓住重要知识点,进行精读精思、比较寻疑,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记于胸;对于实践性的学习内容,如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线、按要求画圆、做平行四边形等,要领会操作要领,亲自操刀,认真揣摩,深刻体会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的内容,如综合应用题,要树立自信,积极寻找解题路径,大胆突破自己思维定式,从而充分体验到解题成功的自豪感。即使难以突破,也不要灰心,做好记录,调整状态准备好质疑用语。

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数学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先学,在思想独立状态下,学生自己摸索走进新知识,能大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因学而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自己的思维发展积累经验。只有沉下心学得踏实,才能真正做到自学有成,才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讨论探究

自主先学让学生在收获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辩论和疑问,所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非常有必要。对于讨论探究,我们讲究先个人、小组,后班级的原则。如自学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一后,有生质疑:对角相等这个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小组长立刻组织成员深入讨论,积极探究,利用辅助线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并把结果信息公布告知,最终形成小组结论。如果对数学热点难点问题讨论探究多次仍持有异议,可申请主持人进行组际间、全班性的讨论探究,直到真相水落石出。

无论是讨论还是探究,都是为个体的数学能力发展提供养料,主要是把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自己想法解决,或是依托集体的智慧帮助自己圆满解决,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辩论和探究能力,有效地锻炼和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实践提高

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中学数学不可缺少的一步,因为学生的学与探都是为实践展示积蓄力量的,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学习乐趣展示出来,其本身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温和表现,循循善诱,如示范讲解综合圆的定义、性质、定理运用等,主要针对学困生的迷惘;可以情急意切,七嘴八舌地添油加醋,如在推导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时,小组各成员你言我画,完善推导过程,主要针对观点相同但说法不完善的同学;可以傲视全场,如摆数学擂台赛等。实践展示一般可以先在组内进行,经组员推荐后进行班级展示。

实践展示,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所获,赋予了学生超强的自信,特别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优化提炼、构思数学语言,策划展示方案等,无一不是关注学生主体能力的提高。

五、反思促进

数学思维是需要反思的。中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反思习惯,知得失,方能更进一步。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思考从先学到实践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有何反省之处。一省成功之处,二省自己所失,三省他人亮点,在反思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并对症下药,促进学生更健康地发展。自省后,可以在组内交流,对典型案例的反思可以扩大范围,进行全班性反思共享,并针对热点进行集体反思,以剖析通病,促进共同发展。

探究式教学实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案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81-02

一、探究教学模式的操做程序

1.创设情境,推出问题。探究教学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实验、案例分析、影视资料、研究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加工,使其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例如,在讲交通运输时,可创设一个位于深山区、物产丰富、但人们生活非常贫苦的山村,改革开放后,终于修通了公路,从此人们走上富裕道路这样一个情境,并提出党和人民为什么一定要把公路修通的问题,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2.自主探究,鼓励质疑。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要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科学实验等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答案和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鼓励,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固体废弃物处置和综合利用时,教师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提出了很多处理固体废弃物和综合利用的方法,并给政府部门提出了处置废弃物的建议。

3.共同探索,深化提高。学生尝试自主探究后,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主探究的结果,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发表不同的见解。然后,小组推选一名发言人,统一全组意见,进行班级交流探讨。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问互答,相互启发,可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得到强化和提高。

4.扩展延伸,继续探究。针对课程教学目标,以上过程可以认为己经达到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但是对于问题的探究不能就此结束。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萌发一些新的想法和发散性思维,教师鼓励学生沿着这些想法继续探究下去,并给予学生继续引导与指导。

二、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转变观念。一是转变学生观。教师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接受的“容器”,而应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是期待点燃的“火把”。这样教师才能改变以往单向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二是转变教师观。当代的教师首先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而不再是过去的居高临下、简单的知识传授者。

2.激励创新。教师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时,学生不可能都有相同的看法,因此,教师要容许学生的不同见解,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不至于符合他人。同时,教师要及时发现、捕捉和激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火花。

3.学生是主体。学生是探究教学的主人,是思维的主体,要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凡是学生能自己努力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对一些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再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使学生在教学中由“学会”到“会学”。

4.教师主导。教师是探究教学的策划者,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探究程序,优化教学方法,提供探究线索,营造探究氛围,并及时进行点拨、引导、提供资料等,这样才能保证探究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探究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下面以赤潮一则案例,来说明以海洋环境保护为内容的研究性学习。

第一步,创设情境,推出问题。赤潮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晴雨表”,1989年8月~9月,渤海湾沿海发生国内罕见的赤潮,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造成直接损失达1.8亿元;1998年9月份,赤潮面积更大,达3000平方公里,到10月10日天津市的虾产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了91.8%。渤海湾生态环境,已成为京津唐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二步,自主探究,鼓励质疑。启发学生思考:材料涉及哪些地理知识?有哪些问题值得探讨?学生在个别思考或集体讨论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定如下探究主题:(1)海洋形成已有几亿年了,人类利用海洋也有几千年历史,但在工业革命以前并未发生过严重的污染问题,这是为什么?(2)赤潮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原因造成渤海湾赤潮发生的面积不断扩大呢?(3)对如何控制赤潮、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三步,共同探索,深化提高。学生个别思考,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完善。如对问题(2),学生讨论后认为:渤海湾赤潮的发生,主要是人类无限制地向海洋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沿海受到污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浮游生物过量繁生,从而造成赤潮发生。

第四步,扩展延伸,继续探究。渤海湾赤潮案例是海洋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一种表现,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析海洋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随雨水排入海洋;偶然发生的海上石油泄漏污染海洋等,引导学生分析提出自己的治理方案,通过案例拓展,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等创新思维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