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转型论文(精选5篇)

  • 增值税转型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我国从1979年开始在部分行业进行增值税的试点,现行增值税是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产物。1994年的增值税改革主要集中在扩大征收范围、简并税率、简化征收方式、实行价税分流和发票抵扣等几个方面,并且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而没有选择消费型增值税,这主要是基…

增值税转型论文(精选5篇)

增值税转型论文范文第1篇

根据税基的宽窄不同,增值税分为消费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允许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扣除,以及允许扣除多少。按国际通行惯例,消费型增值税在计算增值额时允许把当期购买的固定资产价值在当期全部予以抵扣;收入型增值税在计算增值额时,仅允许扣除当期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的那一部分固定资产的价值;而生产型增值税在计算增值额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固定资产的价值。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

一、现行增值税制度的实施和成效

我国从1979年开始在部分行业进行增值税的试点,现行增值税是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产物。1994年的增值税改革主要集中在扩大征收范围、简并税率、简化征收方式、实行价税分流和发票抵扣等几个方面,并且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而没有选择消费型增值税,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消除经济发展的过热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投资预算软约束,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投资饥渴症”以及非理性投资行为,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过热状态。为了抑制当时过热的社会经济,我国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

(2)聚集财政收入,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79年的28.4%下降到1993年的12.56%,年均下降1.2%.同期,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先升后降,从1979年的20.18%上升到1984年“利改税”之后的40.51%,此后,又逐年下降到1993年的22.02%.财政收入的这“两个比重”偏低,使得中央财政赤字压力陡增,宏观调控能力受到制约和削弱。在这种情况下,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提高“两个比重”,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生产型增值税由于不能对购进固定资产价值进行抵扣,有利于扩大税基、增加税收收入,因而成为当时的选择。

此外,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所含税金,客观上有利于资本有机构成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这一点也是当时选择生产型增值税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生产型增值税实行的情况来看,应该说,达到了税制改革时设想的目的。从消除经济发展过热状态来看,由于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所含税金,较好地抑制了企业的“投资饥渴症”,降低了我国过高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和通货膨胀率,为我国1996年底顺利实现经济“软着陆”提供了税制上的保证。从聚集财政收入的效果来看,1994-2001年,我国GDP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率达到13.6%,而同期财政收入总量则增加了两倍多,年均增长率高达18%.2001年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7.1%,比1993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2001年为52.38%.在促进财政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增长因素,但政策因素和税收征管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生产型增值税制度的采用可以归于政策因素一类,应该说,这一制度促进了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可见,1994年税制改革时,我国选择生产型增值税,切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选择,而且,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现行增值税制度的缺陷

与1994年税制改革时相比,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出现通货紧缩趋势。从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大部分商品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商品供给过剩,物价持续走低,企业投资不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二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迫切要求减轻税负,轻装上阵,并且,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世界性减税浪潮愈演愈烈,减税成为各国增强本国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面对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政府适时做出了扩大内需的战略举措,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力图通过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生产型增值税本身固有的缺陷越发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产业的角度看,不利于三次产业均衡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目前的增值税征收仅限于工业和商业领域,在农业领域征收农业税,对服务业征收营业税,增值税链条在农业和服务业中断,致使其“道道征税,税不重征”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不利于第一、三产业扩大再生产和三次产业的均衡发展,也不利于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基础产业(如能源、交通、通讯等)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2)从地区的角度看,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建国初期产业结构布局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重工业相对较多,资本有机构成高,由于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不能抵扣,客观上加重了其税收负担,挫伤了企业技术更新和改造以及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西部地区企业的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悖。

(3)从需求的角度看,影响了出口需求的扩大和投资需求的增长。对出口产品彻底退税、实行零税率是各国的通行做法,而生产型增值税不能对购进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税收抵扣,出口产品中还含有这部分税收,并没有实现彻底的出口退税,影响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扩大出口,也不利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扩大投资规模。

(4)从企业的角度看,各种类型企业之间税负不均。现行生产型增值税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免征进口设备的关税及进口环节的增值税,购买国内设备也可以退税,但内资企业不能享受上述待遇,造成了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公。现行增值税把纳税人分为两类: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规定一般纳税人可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凭发票注明的已纳税额进行抵扣;而小规模纳税人采取定率征收办法,不能抵扣已纳税款。这一规定使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商品所含税款得不到抵扣,一般纳税人不愿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商品,阻碍了两类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加重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另外,现行增值税对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工业企业征收6%的税收,而对商业企业征收4%的税收,二者之间税负也不均衡。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消除现行增值税的缺陷,需要对现行生产型增值税进行改革和完善,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并扩大实施范围,把增值税的征收链条扩展到三次产业,这对于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确立和宏观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转型中的难点问题和对策

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实现我国税制与国际税制接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现实选择。但是,我国现行增值税制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以及转型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增值税的转型。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本着未雨绸缪的原则,加强研究,妥善化解,以促进增值税转型的顺利进行。

第一,财政减收的风险。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短期内面临的风险和代价,莫过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由于生产型增值税的税基大于消费型增值税税基,增值税转型后,税基减少,税收自然下降。据有关部门测算,一年约减少税款700亿元左右。但从长期和动态的观点来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刺激投资,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短期内,为了缓解转型带来的财政减收风险,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办法:(1)分步实施增值税转型。先在一些税负较重和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推行消费型增值税,如高新技术产业和交通、通讯、电力、能源等基础产业,待时机成熟后,再推向重复征税矛盾不很突出的邮电通讯业、金融保险业以及直接面向消费的行业如餐饮业、旅游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等。这样做,也与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相适应。(2)对固定资产所含税金的抵扣进行过渡性安排。消费型增值税条例可以规定对纳税人新增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一次扣除,而对以前的固定资产存量中所纳税款分期、分批给予抵扣。(3)调整税制结构,扭转增值税比重过高的状况。目前,增值税在我国税收收入中的比重超过30%,是名符其实的主体税种。为了扭转税收收入过多依赖增值税的现状,要积极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和个人所得税制,加强税收征管,加大稽查和清欠力度,减少税收流失,充分挖掘所得税潜力,提高所得税收入比重,增加财政收入。(4)适时开征新税种。为弥补增值税转型后的财政收入缺口,要加大税费改革力度,适时开征燃油税、社会保障税、遗产税、环境保护税、资本利得税等,促进财政收入增长。

第二,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协调问题。在我国目前的分税制体系中,营业税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值税转型后,征收范围扩大到第三产业,势必挤占其原来交纳的营业税,导致地方税收收入的减少。由此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地方利益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对现行的国税、地税部门的征税范围形成冲击。为此,要妥善处理增值税转型后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利益关系,为保证地方财政收入不受大的影响,可考虑适当调高增值税地方分享的比例,由目前的25%调高至30%—35%,此外,要加强地方税体系的建设,确立新的地方税主体税种。

第三,对资金需求和劳动就业的压力。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相对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推行消费型增值税将对我国的资金需求和劳动就业造成压力。为此,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微观经济主体资格,使企业投资预算约束逐步得到强化,以此遏止对资金需求的巨大压力,消除投资膨胀现象。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虽然税收政策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并非决定性因素,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而且,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把增值税链条延伸到服务业,有利于减轻其税收负担,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最多、最大的现代经济部门。因此,要通过加速国有企业改革和大力发展服务业,有效减少增值税转型带来的就业压力。

第四,农业和金融保险业征收增值税的问题。根据理论设想,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其征收范围应涵盖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增值税“道道征税,税不重征”的优点,但扩大征收范围必须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水平。从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来看,对于农业和金融保险业,目前不宜将其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之内。(1)对农业的征税问题。世界各国对农业征税的处理方式不同,有的国家将农业纳入了增值税征收范围,有的国家因为农业生产组织状况较差、账薄记录不全而将其排除在增值税征收范围之外。从理论上分析,要对农业征收增值税,应该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农业的市场化货币化程度较高,二是农业生产采用了全面、准确的会计核算和账薄记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两个条件并不满足,因而,目前还不具备对我国农业征收增值税的条件。(2)对金融保险业的征税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由于金融保险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特殊作用,大多数国家把金融保险业排除在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之外。从我国税收征管的现状来看,由于金融保险业涉及企业数目多,税额抵扣管理的难度大,因而,目前不宜对金融保险业征收增值税,征收营业税较为合适。

第五,税率的设置问题。理想的增值税应是税率单一化的,并且尽可能没有减免税的优惠,而我国目前增值税率有一般纳税人的17%、13%和0三档,小规模纳税人的6%、4%两档,还有为数众多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这一点不符合增值税的税收中性原则,造成了税收抵扣链条的中断和抵扣的不充分。因此,增值税转型后,宜实行单一税率。考虑到转型后税基减少带来的税收收入减少,可以适当提高增值税的税率。此外,尽可能取消增值税的减免,对确需税收政策扶持的纳税人,代之以所得税政策优惠或采取“先征后退”、“即征即退”等办法。

第六,小规模纳税人征管中的问题。按照我国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衡量,小规模纳税人在所有增值税纳税人中占有80%—90%的比例,对其征管是否顺畅,直接关系到现行增值税制能否顺利转型。目前,对小规模增值税纳税人征管中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1)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偏低。根据我国现行增值税的起征点,月销售货物600-2000元就要缴纳增值税。考虑一个从事商业零售的小贩,以月销售额上限2000元计算,若毛利率为15%,月毛利只有300元,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标准,对如此低的收入还要征税,显然不太合理。(2)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较重。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工业企业为6%,商业企业为4%,表面上看,低于一般纳税人17%、13%的征收率,但由于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因此,其税负实际上重于一般纳税人。测算可知,当小规模纳税户销售利润率等于35.3%(工业企业)或23.5%(商业企业)时,二者税负才相等;当销售利润率低于35.3%或23.5%时,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平均利润率的不断下降,销售利润率能达到35.3%或23.5%的小规模企业很少,因而,较一般纳税人而言,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较重,客观上造成了小规模企业大量偷逃税款。(3)对小规模纳税人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规定不合理。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经营上确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由税务机关代开,而且只能按征收率填开应纳税额。这造成了购货方因不能足额抵扣进项税额而不愿购买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使小规模纳税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增值税转型论文范文第2篇

(一)增值税新条例的颁发,供水行业的增值税税额增加

新增值税的相关条例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水公司的税负,增值税转型所带来的转型优惠政策供水公司不能享受,给供水行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是必不可免的。国家为了减轻我国供水行业的税收负担,专门出台了关于我国供水行业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供水公司增值税的征收方式进行了明确的计算和规范,有效的减轻了供水公司的税收负担。但是一系列的增值税新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供水行业的增值税的征收方式,造成了供水公司进购的固定资产不能进行进项税的抵扣,并且还要同时承担简易方法征收的增值税,这就进一步的造成了供水公司的经济亏损,增加了供水公司的税收压力,给供水行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水价格的上涨,供水行业的经济压力增加

水价格的上涨和增收税额的增加,给我国的供水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供水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供水公司需要进行外购的原材料比较少,但是供水公司的生产主要依靠电力,因此供水行业的进项税的税额比较少。供水公司的固定资产中,比重量较大的输水管线能否进行增值税的抵扣,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输水管线项目主要管网土建施工建设和材料的购置两部分组成,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但是目前输水管的项目只有百分之四十五能够进行进项税的抵扣,这就在原有的优惠政策上大大的缩减了供水行业的优惠幅度,供水行业的进项税税额的增加,给供水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三)财政补贴不足,税负得不到减轻,供水行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供水行业是我国增值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由于水价的上涨,税负的增加,导致我国供水行业的供水公司亏损较大,巨大的经济亏损导致我国供水行业的众多企业面临生产经营资金紧张,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工作的局面。

二、为解决我国供水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

新的增值税条例的出台和实施,给我国的供水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新的增值条例不但减少了供水行业的优惠政策,而且制约了购进固定资产对进项税的抵扣,同时国家对供水行业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并没有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因此我国供水行业面临着运转资金匮乏,技术与设备不能及时更新的困境。供水行业是我国的公共服务性产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解决我国供水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供水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在必行,笔者根据我国供水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以下三条解决措施:

(一)继续执行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允许购进固定资产对进项税额的抵扣

继续执行消费型的增值随政策能够有效的降低我国供水行业的税负压力,进而能够减轻供水行业的经济压力,有效的改善我国供水行业资金紧张,无法正常进行生产的局面。为了鼓励我国供水行业加快固定资产的更新和技术的创新,继续执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政策是很有必要的。实行消费型的增值税政策,及时允许购进固定资产对进项税的税款的抵扣,这样供水公司能够利用固定资产减轻进项税的税额,从而实现促进供水行业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提高供水行业的生产水平,保障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工作的质量的目的。

(二)增值税转型的政策实施应该进行区别对待

我国的供水行业是具有公共服务性的行业之一,因此供水行业的发展与我国广大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供水行业建设和发展,国家应该高度重视。但是在新增值税转型的条例中,国家不但没有减轻供水行业的税负,进行相应的财政补贴,还进一步的增加了供水行业的税负,给我国的供水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供水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为了及时的改善我国供水行业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国家在执行转型政策时,应该对各个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切实的掌握各个行业的特征以后再进行区别对待,这样才能确保转型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的进步,进而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还原增值税原意,允许进项税额抵扣

增值税是流转税的另一种说法,即是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以及劳务服务等多个商品交易环节中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价值为对象进行征收的一项税务。实行增值税能够有效的避免商品在生产中重复税收征收的问题,即增值税只对货物或商品没有征收的增值额进行征税,从而实现避免重复税收征收的问题。但是新的增值税条例的出台,与原有的增值税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了解决新的增值税条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建议还原原有增值税的原意,允许对未增值的销售或商品不进行增值税的征收,或者是可以通过进项税进行抵扣。

三、结束语

增值税转型论文范文第3篇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企业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而传统的增值税存在一定的弊病,这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因此,为了促使企业平稳而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开始对增值税加以改革并促成其转型。增值税的转型是指将其从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是指以金额性的方式对我国境内进行加工、修理装配相关劳务或者货物销售,以及国际贸易中货物的税款等进行计算,同时进行税款抵扣制的执行而实现的一种流转税,分为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等类型。这是一种流转方式的税,在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动下,以生产型的增值税自身所固有的诸多缺陷而实现的一种新的税制形式,促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基于传统增值税日益暴露出来的显性缺陷,我国对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新进行变革,其本质上是扩大抵扣的范围,并允许对外购固定资产涵盖的进项税等内容进行抵扣的重大调整,开启了增值税划时代的改革步骤。增值税的转型是我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化为消费型增值税,也称作为增值税改革或者增值税的转型改革。其主要表现为,不断对增值税税基进行缩减,核心为下放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权力,运用销税金中对税金进行抵扣的方式,以消费型增值税的手段,短期上刺激为企业积极有效的增加投资,长期对投资与消费进行拉动,扩大内需,从而积极的适应和配合我国快速的经济转型进程。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还可以更好地调整产业经营结构,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稳定性增长。当前增值税转型进展顺利,在增值税转型的推动下,我国企业得到了长足性的发展,我国进出口业务得到了有效健康的发展,极大的增强了我国产品国家的购买和竞争力。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本质是将退税范围扩展到了未生产出口产品,而在购进环节发生的进项税额的范围中,通过由生产向消费增值税的转变,以抵扣固定资产部分的计算方式,实现彻底的退税;内在的价值降低,对产品的价格有效的反应,对竞争力极大的提升,该税种的转型使我国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而且,增值税使我国避免了传统重复征税的弊端,使我国的税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延长了企业的生命周期。增值税的转型是我国国家调控得以充分发挥的重大体现,是我国税务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我国税收体制的发展与重塑提供了经验与启示性建议。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产生的影响

(一)刺激投资,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度与可靠性

随着我国税收制度与财务制度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税收制度日益呈现出与我国企业内部的会计财务制度相剥离的状态,从而分化出税务会计这一会计系统分支,以此给税务部门提供一定的信息,同时,有效地协调了应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差异,促使增值税在企业财务中发挥直接性的积极的良性影响。以增值税的转型为基础,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过渡过程中,促使企业在注重产品价格优势的同时,考虑其他的竞争因素,使企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增值税的改革,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给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化提供了动力,指引企业从集约型向投资消费型产业结构转变,成本及产品不再是企业竞争的唯一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被打破,换来的是对竞争优势的动态性认识,使企业不断变革其竞争力,认识到持续竞争优势的存在,不断创新发展,提高自己能力之上的动态能力,获得长足性发展的动力源,从而促进企业财务方面的变革,保证了企业会计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联动效应的过程,企业是在与其他经济主体的相互联系下,得到进一步壮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企业诚信经营,取得长足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增值税的转型刺激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企业规模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推进消费型增值。但是会使企业的损益波动很大,这是因为企业资产的偿债能力及运营能力受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使得企业投资成本制约固定资产决策,增值税对投资收益本身没有整体性的决定作用,只是决定企业投资成本的因素之一。然而,这种对投资成本的决定性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市场的活力,加快企业规模化生产的步伐。而且,企业为了获得有效的投资,就会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关注,促进了会计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二)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增值税的转型不会对企业净资产产生任何影响,但却会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使得净利润得到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增加了企业回报率,从而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企业的进项税额也无法抵扣,这就使其变成了企业的流动负债,这就降低了企业的流动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固定资产的周转率与企业资产的运营效果成正相关,这就在税收转型之后,企业的固定资产大大地减少,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周转率的加大。

(三)激发企业分配活动的活力

企业的投资在增值税转型之后将会大大地增加,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和收入,而且通过这个运作,企业将不断减少自身的积累,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分配活动。尽管企业纳税将会在增值税的转型减少,但相应的会提高企业的投资的效率,这样一来,企业资金的开源与节流就会相互抵消。虽然,企业分配不会受到增值税的转型而增加,但是将会促进企业分配活动的动态性发展。

(四)促进企业的筹资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筹资活动必然带来一定的影响,表现在企业的投资规模将会得到扩大,常常会对企业活动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刺激性作用,因为,在传统模式下,企业设备投资只能通过内部融资和企业进本积累来进行,或者是运用一定的资本市场,如利用债券、股票以及贷款等方式,利用外部筹资来进行筹集,之后在进行相关设备的投资,并且提供一定满足性条件。因此,增值税的转型对企业筹资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基于增值税转型后优化企业财务的对策

(一)企业加快投资运营并建立财务会计诚信机制

企业应抓住增值税转型的机会,加快投资运营,通过投资行为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引入财务会计诚信机制,提高企业的会计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使企业形成口碑效应,提高企业的诚信度,从而进行有效投资,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与生存能力。

(二)从企业盈利能力提高的层面,转变财务管理模式

增值税转型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不仅使企业财务方面得到了改善,也促使企业的营销渠道得到了拓展,同时增强了企业相关产品的竞争能力。基于此,应转变财务管理模式,引入 诚信机制 ,实现企业财务的正常健康运营。

(三)合理进行企业的分配活动,全面激发企业活力

针对增值税影响企业分配活动,导致缺乏活力的现象,企业可以针对这种现象做出均衡的分配活动,促进企业资源结构的合理化配置,细化产业分工,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在消费型增值税的制度下,重复征税的现象被屏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税收债务负担,对技术的改造及新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动型作用,给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

(四)以增值税转型为契机促进企业的筹资活动

在我国,目前重复征税的现象比较容易出现,这是因为增值税的征收范畴还不包括营业税。因此,企业应通过争取相关的政策优惠等方式减轻增值税,同时通过企业对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增值税的改革转型为契机,合理资源配置,以此企业进行各方面的融资渠道进行投资,真正得到增值税的进项抵扣相关的政策优惠。

四、结语

增值税转型论文范文第4篇

为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可以计算抵扣;购进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不得抵扣进项税;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低为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到17%。这一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性增值税的举措必将影响各行各业公司绩效,而在理论界对于纺织业这一特定行业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纺织业上市公司为特定研究对象,研究增值税转型对这一特定行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增值税转型这一举措意在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进步,因此必然会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企业的规模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起较大的作用。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能有效减轻企业税负,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因此有利于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提高。每股收益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同时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绩效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增值税转型的实施会促使企业绩效更好

H2:资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

H3:固定资产占资产的比重较小的企业绩效较好

H4:每股收益越大企业绩效越好

H5:资产负债率越小即负债比率越小越有利于绩效提高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取自纺织业上市公司,利用聚源数据库用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ROE)摊薄>4‰且总资产收益率(ROA)>2‰的条件对纺织业上市公司进行筛选,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纺织业上市公司20家进行分析。

(三)变量定义 本文将企业绩效指标作为因变量,选取净资产收益率这一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而将能表示增值税转型政策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当年新增的固定资产总额×增值税税率/总资产作为衡量增值税转型政策的指标。其中,当年新增的固定资产总额×增值税税率相当于由于增值税转型而减轻的税负。该指标即为因增值税转型而减少的税负占总资产的比重。同时设计控制变量控制一些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别为公司规模、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这四个变量。变量具体说明如表1所示。

(四)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先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统计分析再做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相应的多元回归模型为: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ε

其中Y表示净资产收益率,X1表示增值税转型政策,X2表示资产规模,X3表示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X4表示每股收益,X5表示资产负债率。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四年的均值分别为-0.078,0.022,0.088,0.008,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我们估计这可能是2009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增值税转型政策四年的均值分别为-3.68E-3,-1.38E-3,1.48E-4,9.73E-3,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说明净资产收益率和增值税转型政策相关性很高。资产规模四年的均值分别为20.89,20.99,21.14,21.36,也是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说明增值税转型对公司资产规模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固定资产占资产比重四年的均值分别为0.377,0.354,0.270,0.299,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说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资产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每股收益四年的均值分别为0.010,0.0783,0.187,0.078,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增值税转型政策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资产负债率四年的均值分别为0.84,0.55,0.47,0.45,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说明企业偿债能力持续增强。

(二)相关性分析 表3列示了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代表增值税转型政策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217,0.160,-0.404,0.353,除在2008年宏观环境影响下出现负相关外,其他三年皆出现正相关,且相关性较高。资产规模也基本上呈现正相关,表示资产规模越大,企业经营绩效越好。每股收益四年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且均为正。

(三)回归分析 为了测试净资产收益率与自变量及各控制变量的关系,本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选择2009年的理由是:2009年作为增值税转型的第一年,这一年的数据比其他年份更具有研究价值。

根据表4得出回归方程:

Y=-0.345+1.856X1+0.016X2-0.086X3+0.321X4-0.036X5

由表4可以看出,该方程总体通过了F检验,方程拟合程度较高,说明该方程具有统计意义。

针对假设1:代表增值税转型政策的指标显著性水平为0.050,相关系数为2.145,说明增值税转型政策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此项政策的实施会使企业绩效变好。假设1成立。

针对假设2:资产规模的显著性水平为0.326,相关系数为1.017,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针对假设3:固定资产占资产比重的显著性水平为0.287,相关系数为-1.107,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针对假设4:每股收益的显著性水平为0.018,相关系数为2.681,说明每股收益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假设4成立。

针对假设5:资产负债率的显著性水平为0.638,相关系数为-0.482,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四、结论

通过对纺织业上市公司有关指标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增值税转型可以提高企业绩效。由于增值税转型使得购买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得以抵扣,从而影响了固定资产成本,即引起了资产的变化,并且通过累计折旧引起费用的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第二,资产规模这一控制变量在2006~2009年连续四年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无法得出资产规模与企业绩效水平的关系的结论。即企业绩效水平与资产规模无直接联系。

第三,固定资产占资产比重这一控制变量在2006年~2009年四年中有一年为正相关,有一年为负相关,另两年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无法下定论。

第五,每股收益与企业绩效2006年~2009年四年皆成显著正相关。即每股收益越大,企业绩效越好。

第六,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即在一定的限度内,资产负债率越小,企业绩效越好。即面临较小的偿债压力。

因此通过整体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增值税转型确实可以提高纺织业上市公司绩效。

增值税转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 江苏目上市公司

江苏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增值税转型改革实施一年来对各类企业的影响是否已经显现?影响程度如何?改革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同时江苏作为一个进出口贸易大省,增值税转型对外向型企业和一般企业的影响程度有何不同?

一、增值税转型对江苏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对企业成本和收益的分析

企业绩效水平可以从成本和收益两个角度来加以衡量。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而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可以通过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两个指标加以衡量。

(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后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可以抵扣,这无疑会降低公司的增值税税负,也是转型对企业最直接、最根本的影响。

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是增值税转型对江苏省企业的影响,因此我们选取了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发行A股的江苏省76家缴纳增值税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保证资料来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我们对样本和数据进行了筛选和处理:

(1)在进行数据收集时剔除了有以下情况的上市公司:数据大量缺失的;两年或两年以上连续亏损的;跨行业经营、属于综合类行业的。

(2)根据增值税转型引起的税收条款变动,对样本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了调整(假设没有进行增值税转型),我们将原始数据和增值税转型政策调整数据共同构建成增值税转型对江苏省企业经济影响数据库。

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影响的实证分析

增值税实际流转税率=增值税/[主营业务收入×(1+增值税税率)]

根据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我们获得江苏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样本公司实际流转税率影响的统计描述表。表1的统计分析显示:

(1)增值税实际流转税率均值降低。增值税转型前76家样本公司增值税实际流转税率均值是3.65%,增值税因素调减实际流转税率0.75%,转型调减增值税实际流转税率的幅度为20.66%。

(2)截尾均值能够更好地反映样本增值税实际流转税率的总体情况。简单说5%截尾均值就是截去样本数据两侧各5%的数据,研究中间90%数据的均值。增值税转型调整后5%截尾均值是2.69%,与转型前相比下降了0.68%,下降幅度是19.62%,统计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经营成本产生了较大影响。

以上对江苏省76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显示,增值税转型使得企业增值税实际流转税率降低了0.7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达到20.66%,由此减轻了企业的税负,节约了其经营成本。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1.指标选择及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两个指标来衡量增值税转型对江苏省企业收益的影响。数据的来源以及计算处理过程基本与上一部分相同。

2.增值税转型对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影响

根据76家上市公司数据作出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ROE 影响情况的描述统计表(表2)。

描述统计表显示:

(1)ROE均值上升。转型调整后ROE样本均值是8.64%,高于调整前1.12个百分点,根据前文的方法,假设本文的研究样本没有进行增值税改革,这就剔除了其他的影响因素,说明增值税转型使企业收益提高了14.95%。

(2)ROE截尾均值上升。增值税转型调整后5%截尾均值是8.89%,与转型前相比上升了1.07%,上升幅度是13.75%。

以上数据分析显示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收益产生了积极影响。

3.增值税转型对每股收益EPS的影响

EPS是投资者能够从上市公司获得的直接收益,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财务指标。通过增值税转型对江苏省上市公司EPS影响情况描述统计表(表3)可知:

(1)EPS均值上升。76家上市公司样本增值税转型前EPS均值是37.92分(人民币单位,下同),增值税转型后上升到42.44分,上升幅度是11.92%。

(2)EPS截尾均值上升。增值税转型前EPS5%截尾均值是36.11分,转型调整后是40.49分,上升幅度是11.80%,增值税转型调整前后EPS均值和EPS5%截尾均值的比较表明增值税转型将提升约12%的企业收益。

通过以上对江苏省上市公司的增值税实际流转税率、净资产收益率(ROE)以及每股收益(EPS)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增值税转型调减了江苏省企业的税负水平,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有利于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及技术进步;同时增值税转型还大幅增加了江苏省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增加了企业的收益,改善了企业的绩效水平。

二、增值税转型对江苏企业的影响――基于行业特征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增值税转型降低了江苏省企业的成本,提高了收益,从而改善了其绩效水平。那么从行业划分角度来看,增值税转型对江苏省分属不同行业的企业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将进一步地具体分析研究。

(一)行业分类标准选择

分析增值税对企业经济影响的行业特征关键在于选择行业分类标准。经过比较,本文直接采用上交所和深交所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对上市公司划分的行业结果。

增值税转型涉及的行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技术业和批发零售业等5大门类,但由于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江苏省上市公司,通过观察这些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状况,发现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其中制造业又涉及到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皮毛、造纸印刷、石油化学塑胶塑料、电子、金属非金属、机械设备仪表、医药生物制品和其他制造业等9个行业。数据统计整理过程、计算方法以及数据来源与上部分相同。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影响的行业特征的实证分析

1.增值税转型对ROE影响行业特征的总体统计描述

(1)增值税转型后ROE的行业特征。由于造纸印刷业的样本数只有一家,无法计算标准差,且很可能和实际情况不符,所以将这一个样本去除。根据增值税转型对ROE影响行业特征的总体统计描述表(表4),我们可以将转型后ROE按照0~0.5%、0.5%~1%、1%~2%和2%~3%四个区间进行行业分组:分到0~0.5%组的是医药生物制品业、其他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分到0.5%~1%组的是机械设备仪表业、纺织服装皮毛业2个行业;分到1%~2%组的是食品饮料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电子业3个行业;分到2%~3%组的是金属非金属业。

(2)转型后ROE/ROE的行业特征。我们进行ROE/ROE计算,将比值按照0~10%、10%~20%、20%~30%、30%~40%和40%~+∞五个区间进行行业分组:分到0~10%组的是医药生物制品业、其他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和机械设备仪表4个行业;分到10%~20%组的是食品饮料业;分到20%~30%组的是纺织服装皮毛业;分到30%~40%组的是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电子业;分到40%~+∞组的是金属非金属业。

以上实证分析显示:增值税转型对医药生物制品业、其他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小于其他行业;金属非金属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和电子业3个行业与增值税转型前比较,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调增幅度较大。

三、增值税转型对江苏外向型企业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对江苏省企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成本、收益和行业属性上,从外向型企业和一般企业来比较,增值税转型对这两种类型企业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外向型企业是指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

根据上文对外向型企业的定义以及行业一般规律,本文以第一部分选取的江苏省7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境外主营业务收入≥50%,或年出口额≥2 500万美元(合计人民币17070.5万元)的上市公司列为外向型企业,共有25家,其余为一般企业。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作为衡量增值税转型对两类企业影响的指标,结果如下表5:

实证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无论是对江苏省的外向型企业还是一般企业都是有影响的,分别调增外向型企业和一般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1.61%、0.87%,每股收益6.05分、3.72分,但比较而言,增值税转型调增外向型企业的ROE相对于增值税转型前增长了27.49%,高于一般企业3.31个百分点,调增EPS相对于增值税转型前增长了24.18%,高于一般企业2.03个百分点,说明相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增值税转型对外向型企业降低出口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有积极作用。

四、基本结论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江苏省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增值税转型政策的着眼点在于从制度供给的角度激励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工业化进程,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增值税转型通过国家和企业利益的再分配直接影响企业收益,激励企业扩大投资。证券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增值税转型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税负水平,增强上市公司整体收益能力,改善绩效水平,促进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从本文对成本和收益两方面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增值税转型改善了江苏省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水平。研究增值税转型对江苏企业成本的影响主要使用企业增值税实际流转税率这个指标来衡量,江苏省上市公司增值税实际流转税率转型后比转型前减少了0.75个百分点;采用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来衡量增值税转型对江苏企业收益的影响,增值税转型因素导致江苏省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上升1.12%,上升幅度达到14.95%,并且增值税转型调增了江苏省上市公司将近十分之一的每股收益,这些都说明增值税转型对江苏省企业收益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企业成本降低、收益提高,从而绩效也得到了改善。


税收征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出版社;武汉市税务学会;武汉国际税收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