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精选5篇)

  •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主题式的教研论坛是立足学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精选5篇)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论坛 思想 促进 教研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55

主题式的教研论坛是立足学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1 思想上实现三个“促进”、三个“转移”

主题教研活动的实施,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入手。所谓“三个‘促进’”即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为本;以促进学校科研发展和解决教学问题为本;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为本。而“三个‘转移’”即实现“角色转移”――学校管理人员要转变角色,深入课改一线,成为新课程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实现“重点转移”――把学校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课堂教学实施与研究上;实现“目标转移”――把教学研究目标转移到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用科学方法研究新课程实验最需解决的问题,验证新课程标准,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 目标上要实现三个“统一”、三个“加强”

通过主题论坛活动,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克服慵懒习性,师互帮互学思想;努力将教师思想统一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统一到学校科学发展的建设行动上来。

通过主题论坛活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的能力;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加强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3 行动上要实现三个“确定”

首先要确定研究主题。可配合学校所申报的课题研究为总提纲,结合课堂教学及教育现象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后确立每个阶段的小主题。其次是确定角色分配。每次活动均要设主持人、值学人、个案提供人、中心发言人、记要人各一位。围绕同一主题,做到职责分明,工作各有所侧重。最后还要确定事务分工。角色不同,其分工也不一样:每一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的主持人由分管领导或教导、科组长担任,在论坛活动中起活动衔接及活动总结的作用。主持人负责提炼教研主题,分配好其余角色。而值学人负责提供与教研主题相关的学习材料并收集整理活动的全部资料装订成册。学习材料要有一定专业水准,内容新颖,对教研主题有指导意义。活动资料包括活动备课表、学习材料、教研个案。个案提供人负责个案的来源与呈现,可以是公开课、录像课例、文字材料等。所提供的个案必须切题。中心发言人要有发言稿或发言提纲,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陈述,提出解决问题策略。每次活动一般可以安排2至3人,每人发言时间约在5至8分钟。记要人负责会议记录,其他过程性活动材料的入档工作。

4 过程上要实现三个“充分”

主题论坛活动,注重过程性的科学、合理的安排。而充分的活动准备,是确保活动效果的前提。由主持人提前一到两周分配好角色,并通知本组教师做好活动准备。充分的活动流程,体现活动的流畅性常规性。主题论坛教研遵循“值学带动学习、说课解释意图、个案展示观摩、课后反思得失、主讲切入主题、评课促进交流”的流程进行。而充分的活动展示,则是活动必须的具体内容。这里面还包含了值学组织主题学习,即由值学人有所侧重,简明扼要地组织主题学习;个案呈现及反思;中心发言和主题讨论,与会成员在中心发言后进行自由式主题谈论,也可以进行对话式中心发言;主题总结,即由主持人对活动情况、预期成果达成等进行总结。

5 效果上要实现三个“要求”

主题论坛活动,不仅要求过程的流畅性、科学化,更要求活动效果的考量。首先要求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暨主题式论坛活动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其次是要求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最后要求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2篇

就语言教育的角度讲,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间交流比较多,接近畅所欲言的状态,这样可以保持幼儿“说”的积极性。更多地提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充分交流的机会,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探索。

一、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满足幼儿参与表述活动的愿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因此,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创设了如:“小剧场”、“宝贝话吧”“流动餐车”“电视新闻台”“娃娃家”等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区,幼儿在这种平等、轻松的区域环境下,畅所欲言,尽情地发泄心中的各种感受,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1、在创设活动区的过程中,物质材料的投放是关键。首先我们充分利用本班的空间,合理布局,让幼儿有一个自由优美的环境,使活动室的环境有一种流动的美感。孩子们每天置身其中有一种愉悦感,每天盼着来幼儿园,每天盼着进活动区。为他们的交往合作提供了初步的物质基础。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为此我们投放花架、塑泥、桌面及大型积木等所需物质材料,搜集半成品材料,孩子们在区域中,在自由操作活动材料、充分感知活动内容、自主地与同伴交往中,会情不自禁地开口说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2、区域活动的创设紧紧围绕主题活动展开。在投放材料时,根据主题及时更换,有的放矢,为主题活动服务。这样就使孩子们在活动区更有交流的共同话题。如在“娃娃家”中,在“家乡美”这一主题活动时,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搜集、布置,创设了茶艺馆的场景,幼儿可以扮演顾客和老板,来品尝家乡的美食。而在“可爱的家”这一主题活动时,又会布置成温馨的家居环境,挂上全家福,拜访各种“家具”、“电器”等等,幼儿扮演各种家庭角色,进行各种来源于生活的表演游戏,在区域活动中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发展。

3、活动区操作材料适当超越幼儿的已有经验,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孩子的兴趣才会持久,并积极的去探索、实践。如在美工区投放绘画材料时,小班要提供老师加水调好的颜料、宣纸、棉棒等,孩子会用手指或棉棒进行涂画,颜色形象千变万化,孩子用手来操作不会感到特别困难,但又有挑战性,因为他要兼顾颜料不洒到身上。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交流着自己各自的发现,炫耀讲解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就会拓宽自己的词汇量,表述能力就在这样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

二、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快乐的心理环境促使了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从而为培养良好的表述能力奠定了基础。

1、转变教育观念,创设平等的氛围;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首先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放下架子,做孩子的朋友,创设平等的氛围。平时和孩子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并在玩中与他们交谈一些使他们感到轻松的话题,这样就能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在有目的的谈话开始后,不论正确与否,都要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发言,然后因势利导,帮助幼儿把要说的话说清楚,想说的话说完整。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观点,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表达,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活动计划,让幼儿有自由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等等,使幼儿的活动有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

2、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如:逐步建立进区的规则,轮流的规则,交换的规则,区域内活动的规则等等,形成科学合理的内在规则秩序。常规形成之后,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隐形的节约了孩子的时间,培养了幼儿的自律行为和交往能力。

3、注重真实的交往过程。语言的习得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不断地重复中、变化中学会的。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老师随机的、真实情境中拍摄的录像会看到孩子自然而灿烂的笑脸,孩子的交流范围会更广,使用的词语相对会更多;如果让孩子觉察到老师在拍摄他的行为,孩子就会马上拘谨起来,而且会不时地看一下老师,玩耍的兴趣大减,更谈不上去交流了,这一点在中大班更为明显。所以,我们在实践中尽量不打扰幼儿的活动,在自然的状态下随机拍摄幼儿的活动,留第一手资料,及时进行个案评析,及时调整引导策略。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听和说是英语口语交流中的两个方面,英语教学中二者相互影响和促进,因此,在英语听说能力的过程中,二者要协调一致地发展。此外,英语理解有很多影响因素,如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了解这些因素会极大地促进英语听力理解的提高。

听和说是英语口语交流中的两个方面。听是主动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过程,说是主动表达和传达信息的过程,二者相互影响和巩固。

首先,听是说的基础。在语言交流活动中,交际双方都把自己当成听者,而把对方当作是说话者。在交际者接收和理解信息之后,要进行内在信息处理,在此基础上产生表达动机,然后通过内在和外在语言的转化,再表达自己的想法。正确的说是建立在清晰的接收和正确的理解之上的。因此,没有信息的输入、积累和语言信息的综合分析,就不会有思想的自由表达。

其次,说是听的前提。语言输出的目的是为了输入,说是为了另一方的听。这种内在系统的口语交流模式表明交际者要进行口语信息的输入和理解。清楚正确的表达信息能提高对信息的理解和吸收能力。

再次,听和说的技能相互影响。听和说都是对语言口语符号的处理,听和说的能力就是对语言声音符号的处理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听话能力较高的人说话能力也较强,反之亦然。此外,大脑的运动语言神经中枢与听觉神经中枢紧密相联系。说话人根据听话人接收状况经常调整讲话内容和语速,听话人也会按照说话人的讲话内容来调整听的重点和方向。因此,在发展英语口语能力的过程中,听和说的能力要协调一致地发展。听能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并使学习者获得足够和纯正的语言输入,这是说的良好准备;说有助于吸收和内化随时听到的信息,并使学习者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成为表达个人思想的渠道。听和说相互检验和监督,一方的提高可以促进另一方的提高。听和说的技能是不断重复循环和螺旋式上升的。

总之,语言交流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听和说是两个有着相反运动机制的过程,但双方处在相同的交流环境中,并使用同样的声音媒介和神经心理基础,采用同样的信息处理模式来接收和处理语言信息。正是同样的基础使听和说的技能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和影响。这种内在联系要求听力教学应该将两种技能的提高适当地结合在一起。足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将会有助于信息的内化和学习者交流能力的提高。然而,英语听力理解是被很多因素所影响的,了解这些因素会极大地促进英语听力理解的提高。

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听者主要接收两种信息来源,分别是系统的或语言信息和图式或非语言信息。语言信息包括语言知识,如发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技能,也就是听力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非语言信息包括学习者的文化背景知识、情感因素和听力材料等。

语言因素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语言知识尤其是语音和音位知识在听力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它经常会成为正确理解的障碍。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学生在理解生词较多和句法稍难的听力材料时并不感到太吃力,然而有时在听简单熟悉的单词和句子时却怎么也听不懂,认识的单词在听力材料中却无法识别,这种情况往往更让学习者受挫。通常学生只了解单词在孤立状态时的读音,很多学生连简单的句子也无法流畅的表达,甚至还处在单个词说的状态,所以,他们无法感知在连续的语流中单词的语音特征,这给学习者听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多困难。在连续的口语中,单词互相连接,音位有时会发生很大变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在听力课堂上他们通常在听前或听后会解释一些生词和较难的句式,并且听力材料至少会播放两遍,因此由生词和较难句法所造成的听力障碍能够较容易地被清除,但是教师很少向学生讲解一些连续语流中的语音知识,如连读、省音、弱读等,这就造成了学生听力理解的极大障碍。

学习者因素

学习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他的情感因素也会对他的理解有很大的影响。前者指学习者对国家社会、文化和等的理解程度。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会导致语言使用的差别,因此在听力中,学生很容易误解语义。长期的被动语言输入往往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并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结果一段时间的努力以失败结束。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使他们具有进一步深入探求知识的欲望(H. D. Brown, 1994)。这些非语言因素如果被忽视,听力理解的提高同样是有限的。

听力材料的因素

足够的语言输入是听力提高的一个前提,恰当地选择听力材料是及其重要的。听力课堂上经常令人沮丧的情况就是听力教材老化不实用,不能及时更新,听力材料的语言缺乏生活的真实性,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将来的语言交流做准备。结果,很多学生在听力课上缺少主动接收语言信息的兴趣,在他们眼中,听力课成了“睡觉课”。好的听力材料应该是语言真实,包含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实用有趣,能够使他们有机会在日常交流和对某些话题进行讨论时练习和使用。此外,听力材料应该适应学生当前的水平,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将听力材料制作成生动的演示光盘,真实的交流场景,真实的人物,并配有必要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以便加强理解。

总之,听力理解的提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克服传统听力教学的弊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满足新时期英语听力教学工作的需要。

:

[1]Brown, G. Listening to spoken English. Longman. 1977.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4篇

一、自主创设环境,调动参与激情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将创设语言区环境的任务交给幼儿,以充分发挥幼儿创设环境的主动性。

1.语言区位置的选择尊重幼儿意见。让幼儿展开民主讨论,各抒己见。有的说语言区是看书、讲故事的地方,应该放在教室的外面,这样安静;有的幼儿认为语言区里要听录音、看VCD、看图片,要放在教室里有电源、靠近电视的地方,方便操作。最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笔者将语言区设置在一个相对独立又安静的角落。

2.语言区内容的选择体现多元化。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的不同,在语言区里先后创设了图书角、看图讲述角、木偶表演角、电视播报角、拼音角、识字角等活动区,并用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活动区进行开放式分割,互不干扰,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3.语言区材料的投放注重多样化。有图书、木偶、故事盒、电话、答题卡、访问卡、拼音卡、三段式识字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材料根据主题的内容分专题陈列,定期更换。放置位置灵活,使整个语言区变得生动,有效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幼儿更加喜欢。

4.语言区活动规则的制定实现自主化。幼儿分组自主讨论制定语言区的活动规则。例如,看书、听录音时要安静,要和同伴大胆交流,收拾时要摆放整齐物品等。活动规则用符号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来,张贴在语言区醒目的位置。

语言区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是主人翁,他们很投入地设计区域蓝图,积极地参加区域活动,而且能较好地遵守自己制定的区域活动规则,前阅读、前书写学习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丰富区域内容,激发活动热情

1.围绕主题活动选择幼儿熟悉的内容。结合主题探究活动“美丽的秋天”的开展,会在语言区中投放秋天的图书、图片、资料,让幼儿自主阅读并和同伴交流对秋天的感受;结合主题探究活动“周围人们的工作”,会让幼儿当小记者去采访周围人们的工作情况,并用符号记录下来带到语言区来交流。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前阅读、前书写能力。

2.满足幼儿兴趣需求,调整语言区的内容。如前一段时间教师发现幼儿很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就及时调整活动区内容,投入“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喜羊羊”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与性格特点,受到了大多数幼儿的欢迎。语言活动区天天爆满,讲述内容也从“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变为自编的新传,形式也从讲故事转变为表演故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幼儿前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活动形式多样,重在发展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富有情趣的区域活动形式,促进幼儿前阅读、前书写能力的发展。

1.自主选择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内容,开展各种语言活动。如自编自演木偶剧,掷骰子编故事,模仿或自编广告表演,抽卡片你问我答等等。

2.材料互动式。提供背景操作台与多样可移动的小材料,让幼儿在操作台与材料相互作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如一年四季背景台、各种各样的四季树、活泼可爱的动物插卡。幼儿不停地操作材料进行语言讲述。

3.交往发展式。让幼儿以小记者、小讲解员、电视主持人等身份做采访,与同伴、教师互动,促进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4.记录活动式。运用观察记录、讨论等手段,使幼儿自己表达心理话,培养其前阅读与前书写能力。

5.科学幻想式。借《蓝猫淘气三千问》、《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卡通形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6.倾听评价式。通过听故事、儿歌以及周围人的对话,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如让幼儿戴上耳机听故事、儿歌,运用传声筒来传递悄悄话,评价同伴讲故事的水平等。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5篇

1 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

语料库(corpus)和语料库语言学(corpuslinguistics)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方法。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与功能主义语言学派“两阵对垒的天平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砝码”(顾曰国1998:1)。语料库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海量自然语言材料进行处理(包括预处理、语法自动附码、自动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等)、存储,以供自动检索(retrieval),索引(concordance)以及统计分析的大型资料库,它是按照明确的设计标准为某一具体目标而建立的语言资料库(AtkinsandClear1992:5)。语料库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语言的自然运用(performance),而不是内在语言能力(competence)。这些未经加工的材料是语言统计的基础,是研究语言规律,编纂辞书,利用计算机加工自然语言以及语言教学绝好的第一手资料。

2 对英语教学的促进和启示

语料库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是编写词典,语法书及研制教学大纲、开发教材的重要语料源泉,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还在外语教学的理论、内容、方法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为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定量统计是研制任何标准性纲领应该遵循的原则。我国英语教学界(高等教育)的两个指导性纲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也把“定量统计”作为编制原则之一。靠人们有限的经验设计的教学大纲和词表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果我们的教学大纲和词表的依据是建立在诸如了heBankofEnglishCorpus等之类的语料库所提供的大量语料的基础上,那么大纲和教材的可靠性是不言而喻的,其教学后效也会非常明显,大型语料库可以为从事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人员提供大量反映各种语体和语域的真实语料,便于对第二语言的字、词和语法项目进行更加科学、客观、准确的定量统计分析。利用定位检索软件对某些词在一个语篇中的分布情况和出现频率的统计,可以较为客观地判断出该语篇的题材和难度,使取舍有了量化的标准。借助词频统计还可以确定哪些是教材中应重点讲授的核心词和语言点以作为教材编写和教学的重点。由此可见,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等级大纲,如果能够建立在语料库提供的词汇和语法项目使用频率的定量统计基础上,就更具有广泛性、客观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因而对教学实践和相关的学术研究也更有指导意义。在我国,上海交通大学杨惠中教授在80年代末主持建成了容量为300万词的科技英语语料库(JDEST,1997年扩充至360万词),主要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制定和教材开发。

2.2 引发对语言现象处理的观念转变

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正在引起外语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从均衡对待不同语言现象转变为有重点地对待典型的语言现象。对语料库所提供的文本材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可以发现使用频率高的词语、表达方式和句型等,将其编入教材并作为教学重点,就可以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根据CollinsCobuildBankofEnglish通用英语语料库对英语常用词所提供的词频数据可知:一般英语文本70%的篇幅是由700个最常用的英语词。如like,go,the,and,of,return等组成的。最常用的1500个词构成一般文本的76%,而最常用的2500个词则构成一般文本的80%,这些数字也同时指出了随后的800个词只覆盖了一般文本的6%。而这2500个常用词中的最后1000个词只覆盖了常用文本的4%。这种不对称性分布特征也同样表现在词的多义、语法结构、词组和词汇搭配(collocation)等语言现象上。我们从这些统计数字中得到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若要提高外语教学的时间/效益比,在编写教学词表和教材时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这些常用词汇上。这就要求教师区别对待不同的语言现象,如高频词、高频词的低频义、低频词的高频义、高频语法结构和高频词汇搭配模式等。

2.3 可以帮助减少课堂上教的内容和正在使用语言之间的差距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必须强调用于教学的语言材料的真实性,也就是语言素材应该具有实际的言语交际价值,如果我们能从大量真实的口头与书面语料中选取素材,就能让学生学到自然、地道的英语。反之,如果用于语言教学的教材中,关于词汇和语法教学的语言素材和例子是编者依靠经验、凭借语感或者按照语法规则演绎编造出来的,那么其中有些例子就可能与实际交际中的言语事实有差距,甚至可能失去交际价值(卢伟,1999)。Rundell(1996)批评那些英语教学材料的编写者依然依赖自己的直觉和教学经验,并根据现成的所谓‘不证自明’的语言事实编写教材。

在课堂上首先应该讲授英美人正在使用的词汇、表达方式、习惯用法等,有的词汇用法虽然在词典和语法书中都有记载和描写,但人们目前已经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如果在教学中继续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学生输出的语言就可能出现问题(刘学军,1997)。RundeU举例说明了这种情况。他曾同一位荷兰妇女用英语交谈,该妇女讲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几乎不带一点荷兰口音(accent)。但当她在谈话中使用raincatsanddogs这个短语时,Rundell立刻意识到她的母语不是英语。因为,在现代英语中几乎不存在这种用法,Rundell利用语料库证实了这一判断。在BNC的9000万词的书面语材料中这个短语仅出现一次。在1000万词的口语材料中,则一次都没出现。除以上探讨的语料库对外语教学的作用之外,语料库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各种语域变体的特点,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一些词语在实际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帮助发现学习者使用语言时的问题等,篇幅所限,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