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管理工作计划(精选5篇)

  • 校车管理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 引 言 《汽车物流》按照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定,是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纽带,是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重要的岗前培训理论支撑。但是目前课程的定位设计与实际岗位综合性人才需…

校车管理工作计划(精选5篇)

校车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物流;课程设计

[DOI]10.13939/ki.zgsc.2015.45.017

1 引 言

《汽车物流》按照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定,是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纽带,是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重要的岗前培训理论支撑。但是目前课程的定位设计与实际岗位综合性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需要与我院校企合作单位合作的背景下共同设计新的课程思路及创新点,为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实际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达到双赢的目的。

2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设置方向模糊化,学生定位不明确

职业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向企业输出合适的人才,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着专业的类同化,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全面展开垂直分布,授课内容让学生各方面了解,学习的内容多但是不精,没有明确把专业细分,导致学生顶岗或者毕业方向出现了模糊,无法形成自己的就业定位。

2.2 专业教师力量薄弱,缺少一线经验丰富的物流师

物流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都是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缺少一线实际工作经验,课堂授课案例及技能缺少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体会不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氛围。由于校企合作缺少实质性进展,企业很难向高职院校输出经验丰富的一线物流师。

2.3 实训设备过于单一,课程设计及实训安排缺少实践动手环节

以某民办高职院校为例,2010―2015年物流专业学生数量近300人左右,由于省里没有专项实训室建设资助,所以无法建立物流综合性实训室,只能购买物流软件,实训平台等满足学生日常授课需求,无法给学生提供真正课堂动手能力,物流专业是一个偏实践应用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更注重实践环节。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现状,与汽车类企业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要在专业某个方向上进行突破,要进行某些课程改革设计,满足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学生顶岗能第一时间内融入到真正的岗位上。

3 《汽车物流》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及内容

我院校企合作企业是某大型民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厂区迁建到台州临海头门港,投资达33亿元,拥有完整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整车生产工艺,共有主要工艺生产线22条,在用直接生产类工装、设备1674台套,辅助生产、检测设备161台套,其中全进口高精度生产用工装、设备共323台套。在汽车制造的背景下,我院物流管理专业设立汽车物流方向,《汽车物流》课程改革以企业实际的需求为出发点,为企业输送汽车物流方向对口人才。

3.1 以“工学交替,教学伴随”设计课程内容

“工学交替,教学伴随”是以汽车类企业提供具体的岗位,院校课程上配套专业知识,类似订单班一样的为学生进行岗位专业理论授课,授课一个模块后,提供2~3周的企业岗位师傅带徒弟一对五实践操作演习,另一个工艺模块也一样,理论与企业实操相互练习。考核合格后,可以单独进入企业岗位进行操作,既让学生在课堂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又能亲自动手操作工艺模块。

《汽车物流》课程将汽车采购物流、汽车生产物流、汽车销售物流、汽车产品逆向物流分别进行模块化分类,与企业对应的实践岗位相对应,汽车物流标准化、汽车物流绩效评价、汽车物流信息技术与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和企业一线工程师、管理人员共同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研发课件,为学生提供理论―实践―考核的模式,让优秀的学生能率先进入企业一线锻炼,为进入管理层打下很好的铺垫。

3.2 采用PDCA四阶段法导向教学模式

PDCA四阶段法是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授课团队要先将汽车物流按照物流作业对象性质、供应链运作流程、物流活动范围进行教学模块分类,在整个模块中设立一个教学任务模块,让学生5~7人为一组,分组去完成任务,在任务进行过程中人员进行分工并互相观察,最后学生自评和老师综合评定。以汽车零配件WMS软件盘点作业为例,实际任务为“根据仓库的需要,进行各种盘点操作。如实施盘点,循环盘点,停库大盘的等”。具体让学生分组分工进行操作,学生A完成WEB端盘点任务列表步骤为:步骤一,按下一步进入画面 “盘点列表产生―搜索页签”,输入相关的拣选条件;在“库存综合”页面可以按备件料号来生成盘点列表;在“库存杂项”页面可以按库存地点来生成盘点列表;在“位置”页面可以按库位和库区来生成盘点列表。步骤二,进入画面 “结果可用”页面,可以看到按相关拣选条件产生的可用盘点行。步骤三,进入“完成”页面,点击输出,系统会提示创建的清单号“0000000036”,记录下清单号,完成。

学生B完成RF―盘点―已有盘点任务,其步骤为:步骤一,进入登录界面;步骤二,进入盘点列表查找界面;步骤三,进入盘点任务界面;步骤四,进入确认界面;步骤五,进入盘点任务界面。学生C完成WEB端盘点差异勾销任务。学生在掌握理论方法后,通过导向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实操任务,并能够回顾和总结,真正做到了四阶段法良性循环。

3.3 企业先进理念与方法与课程相融合

我院《汽车物流》课程改革设计在与企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其课程设计突出创新点,把汽车制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到课本及课堂上,例如“精益生产,现场7S管理”等内容,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既能充分学到汽车物流相关理论知识,又能有实践操作,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达到双赢。

以汽车销售物流计划为例,物流计划一般有三个要求,承诺性、弹性和滚动性。汽车企业为了实现计划目的,首先要把物流总目标分解,层层计划执行;其次,对过程进行节奏性调整。具体方法有鼓动式计划法和应变计划法,鼓动计划法是以预测、计划、实际和差异按照顺时针进行周期性执行,具有远近结合、近细远粗、逐年滚动,既能前后有效衔接,又能适应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应变计划法是原有计划失效后,适应外部环境备用计划方法。汽车物流销售计划引入企业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能把握技术标准和计划标准,健全汽车物流系统反馈。

3.4 组建校企师资团队,构建校企实训一体综合厂

我院校企合作单位配件中心副部长(物流师)及团队加入我院物流教师团队,形成校内外理论与实践师资较好的结合,聘请备件中心一线技师来我院进行专业方向讲座,并担任厂内实训教师,我院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物流师理论培训,互换共享师资资源,让师资团队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我院校企合作单位老厂位于我院左侧,随着老厂拆迁移到头门港区,留给我校一条完整的汽车流水线及配套的汽车物流软件,随着我院重新组建及调整这条流水线为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同学提供了实训一条综合厂,随着校内四大工艺管生产现场管理和汽车物流等设备完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操作设备,在学生顶岗进入企业前基本实现了岗前模拟情境,让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5 校企共建《汽车物流》专业理论与实践教材

我院理论教材推荐使用中国林业出版社孟利清主编的《汽车物流》,实践软件是北京络捷斯特软件配套课件。随着我院与汽车类企业合作,我们利用企业备件中心WMS配套软件及教材,将企业具体岗位与教材相关模块相结合,校企共建汽车物流教材。教材以汽车物流的整体业务流程为主线,依据汽车物流系统的构成将整条汽车供应链上所涉及的物流活动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运用所学知识,以满足汽车物流专业学生所必备的专业按照“供应模块、生产模块、销售模块、备件模块”,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汽车物流项目的综合把控能力又增加了第三方物流项目管理及投标管理,具体包括:项目进度设计与管理、供应物流模式设计、生产物流模式设计、销售物流模式设计、备件物流模式设计等。

4 结 论

汽车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过程中,企业反馈的信息是学生很难在第一时间内融入企业中,缺少实践动手能力,校企合作教学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还可以将高校、企业、学生较好地融为一个整体,为学院实践教学带来实际技师经验,为企业提供一线综合性人才,让学生在学院实训岗位和企业具体岗位上形成无缝衔接。《汽车物流》课程改革在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得以运用,在国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背景下不断完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规范校内外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课外实践法、主题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建立沟通、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团队科研和教学水平,推动汽车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依托强大的汽车企业规模、技术、管理和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课程改革基础上积极参与其中并不断提升实践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孟利清.汽车物流[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2]朱晓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2013(12).

[3]胡国良.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0(4).

校车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效益;以销定产;管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74-01

一、生产管理原则

实习工厂的生产管理是对实习工厂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和产品制造密切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它是整个实习工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印刷工业是以加工产品的生产为主,所以它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讲究经济效益 讲究经济效益就是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因为只有生产成果超过劳动消耗才能增加积累,发展生产。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要防止片面追求产量、速度,只顾多块,不顾好省的倾向。我校的印刷实训工厂也和其它产业工厂一样以提高生产经济效益为宗旨,兼顾教学实习,使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令、色令、千印等的物量指标和产品价值指标、产品劳动指标等制定经济核算制度,来完成学校给我们制定的经济效益指标。

第二,以销定产 以销定产就是根据销售的要求来安排生产。在生产管理中坚持以销定产的原则。首先要克服埋头生产,不顾市场需要,不重视销售的单纯生产观点。其次,要正确地处理生产同销售的关系,即既满足销售又兼顾生产,生产要为销售服务,满足销售需要。我校印刷实训工厂主要面对我校广大师生的印刷需求,立足于本校,面向社会,印刷学校办公用品,教师讲义,著作及学生教科书,学习笔记等。首先要考虑的是需求,不能盲目地预印,造成生产资金的积压和浪费,在处理这两者关系时要防止两种片面性,一是只讲销售服务,“饥不择食”地随便地扩大生产规模,这种做法在竞争中必然失败,二是要不断地提高生产管理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例如:搞好市场调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建立雄厚的技术储备,促进技术进步。

第三,科学管理 实行科学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符合现代大生产要求的一套管理程度和方法。实行科学管理必须做到一是建立统一的生产指挥系统,进行组织、计划和控制,保证生产过程正常进行。二是要做好基础工作,即建立和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如工艺规程,操作规程,设备维修和安全技术规程以及岗位责任制等。

二、生产计划管理

印刷实训工厂的生产计划,是实训工厂生产管理的依据,它对实训厂的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规定着实训厂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等指标。因此,编制生产计划是印刷实训工厂生产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它要兼顾生产和学生实习两个方面。生产计划是根据实训工厂的产品销售订单和学生实习计划制定的,是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编制其它计划的主要依据。

1、总产值的计算规则

印刷工业总产值按国家统计局统一规定的“工厂法”计算,即按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在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将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生产成本的全部价值直接相加而得,必须扣除转移价值的重复部分。

总产值计划完成率(%)= 实际总产值/计划总产值*100%

2、总产值的计算范围

我校的印刷实训工厂主要以印刷书刊为主,是书刊型印刷企业,占比重很大的主要原材料(低等装帧材料),这部分价值占企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是加工性产业的集体表现。计算范围包括:胶印照相制度,胶印电分扫描、胶印印刷、书刊装订、裁切开料、原辅材料和房、水、电费及工资成本。这些作为商品产值,还有一部分为订货者来料的价值,所以

总产值=商品产值+来料价值

商品产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并可供作商品销售的工业产品的价值,它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为社会提供的商品总量。

3、生产任务安排

(1)产品产量。印刷实训工厂的产量任务首先要面向市场,同时也应考虑充分利用实训工厂的生产能力,增加利润,产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盈亏平衡点法来衡量。所谓盈亏平衡点法,就是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界限时,产品生产所支出的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才能为销售收入所抵偿;千印数小于这个界限,实训工厂就要亏损,千印数大于这个界限,实训工厂才能盈利,这个界限就是盈亏平衡点。在确定产量与利润的关系时,有时还牵涉到人力、设备、材料供应、资金、时间等条件的制约,需要加以综合考虑。

(2)安排车间任务。生产任务的安排不仅要对实习厂总的生产任务作出进度安排,而且将整个实训厂的生产任务分解到各个车间,规定车间生产任务。安排车间任务作用在于更具体地进行平衡工作,使生产任务得到保证,确立车间在生产方面的经济责任,更好地调动车间积极性,并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安排车间任务的方法,一般是首先安排产品车间的生产任务,然后安排辅助车间的生产任务。

参考资料:

校车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交通安全,治理措施

一、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人流增多,人车混杂。近几年来高校人数和车辆迅速增加对高校交通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校扩招以来,高校人数迅速增加,截止2012年据教育部《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统计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已达到近7480多万人,相比1999的在校学生数增加了120倍。同时,随着高校对外开放的程度提升,高校与外界的接触也越来越多,来往人员频繁,人员的增加必然增加车辆的使用,而面对庞大的交通量校园内的交通设施的发展却相对缓慢,因而校园内经常发生交通阻塞也就司空见惯了,特别是上下学高峰期,道路拥挤不堪,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校园交通管理水平底下。高校内日益凸显的人、车、路三者之间矛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校园交通管理水平低。一方面,一直以来,高校交通安全管理就处于学校管理的边缘,大部分安保工作集中在行政楼、教学区以及教职工和学生宿舍等地而针对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则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校园内交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和管理人员对校园内交通的监督不到位,使得校园内交通出现混乱的状况。另外,许多高校校园内道路规划存在缺陷特别是老校区,由于当初建校是没充分考虑,使得校园内道路狭窄崎岖,随着高校的发展人流与车流的增加,原有的校园道路规划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加之校园内交通标识、标志少,不明确,甚至有些高校没有交通标志牌,或者有标志牌却无人管理等现象。总之,校园交通管理显得杂乱而无章法。

(三)主体校园交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从最近几年发生在校园内的交通事故不难看出,高校师生的校园交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由于交通安全事故经常发生在校外,而校园内交通事故相对较少,容易造成大部分师生对校园交通安全产生误区,即即便是不遵循交通规则校园内不会发生交通安生事故。因此,在高校内乱停车辆、随意行驶以及乱走路等现象随处可见。同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时候也很少提到校园交通安全,由此可见,师生的校园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校园交通安全在法律上存在盲区。目前,我国关于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全国性立法处于基本空白状态,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颁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彻底回应了当下校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但其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校车,是指依照本条例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接送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小学生专用校车”。明显排除了高校校车及校园交通适用《条例》的可能,虽然部分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高校交通安全管理《办法》或《规定》,但是高校校园制定的《办法》或《规定》不具有普适性,仅适用于本校校园,也缺乏权威性。对于规范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完善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能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

校园交通如同是校园的神经网络,它不仅承载着方便校园内交通和沟通校园各功能区的使命,也是校内师生交流、生活的拓展空间。上述校园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影响到校园内正常的交通管理秩序,更威胁到校园内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的管理就显得刻不容缓。

二、高校校园交通安全治理措施

(一)交通需求管理

关于校园交通的需求管理,其目的是降低校园交通的需求,保证交通需求小于交通供给。通过一定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需求,同时提倡其他方式减少停车面积以缓解校园交通压力,改善校园交通拥堵的现状,确保校园宁静。

1、鼓励步行的策略

学校应鼓励和提倡学生步行,对于积极参与步行策略的学生给予精神奖励。一方面减少了学生自行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空间,减少了校内停车面积的需求;另一方面为必要的机动车辆增加了停放面积。这样的做法为控制交通需求起到重要作用。

2、机动车控制策略

(1)校外机动车采用通行证和收费策略。对机动车采用通行证策略,有通行证的车方能进入学校。此外,对于进入学校的外来车辆进行停车收费策略,停车收费按小时计算,如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等高校就采用上述两种策略以控制外来车辆的进入。这样既能有效减少个体停车的时间,又能使校园车位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停车的需求。

(2)校内机动车采用收费策略。对于教职员工的机动车仍然采用收费策略,停车按小时收费,通过提高教职员工的通行成本,以降低其大量使用机动车的比率。同时应鼓励老师在上下班时间乘坐校车,减少来自学校内部的交通需求。这样既能减少教职员工的通行费用,增加学校机动车停车场的面积,又能为外来车辆提供更多的停车空间,降低校园交通需求。

(3)鼓励共同乘车策略。对于目的地相同或路线大体一致的教职工,可鼓励他们采用合乘一辆汽车往返校园的策略。教职员工可以约定时间在具体的地点等候,然后一同往返。这不仅减少了个体机动车的数量,降低了教职员工出行的交通成本,降低了车位需求,同时还增进了教职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友谊。

(二)加强校园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主体校园交通安全意识。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人车流多、道路狭窄以及路况不熟等客观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主体校园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增强主体校园交通安全意识对防治校园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校园的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或者交通组织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向全校教职员工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可以采取安全宣传月、道路交通安全建议征集、交通安全管理岗位体验等方式提高大家对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的关注程度,潜移默化的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的行为之中,形成示范效应。同时,对在校园内不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例如在机动车道上追逐打闹,或者进行体育或其他娱乐活动的行为要积极制止,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让不文明、不安全的行为失去扩散的土壤。

2、定期对校园内车辆驾驶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驾驶能力和安全意识,敦促他们在校园内文明行车,按规定车,定期对其所驾驶的车辆进行检修,确保车况的安全,时刻保持校园交通安全的警惕性和责任感。定期对校园交通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与教育。校园交通管理处于校园管理的边缘地带,校园交通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业务能力也相对较低,而交通管理人员对校园交通保持顺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其进行教育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对校园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校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校园交通系统

由于很多高校特别是老校区在期初建设的时候只对教学楼、行政办公楼以及教职工和学生宿舍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而对校园内交通设施建设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后来随着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校园内人、车、路的矛盾就越显突出。因而,完善校园内交通基础建设和合理规划校园交通系统也就迫在眉睫。

1、大学校园中,由于自行车经济实用的性质,被众多大学生作为校园交通的首选通行工具,大学校园中的自行车数量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校园中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也很快。因而校园交通规划中,必须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三个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在这里可借鉴城市交通设计的手法,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人车共处”设计手法。“人车共处”是基于一种人、车、环境和谐的氛围,要同时满足车行便捷和人行安全两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对路面进行区域划分,像城市交通设计中,有专用的公交车道、人行道、货车道等。“人车共处”的好处是确保机动车、非机动、行人等各自出行的需求,不拘泥于传统的设计模式,真正实现了以上三元素的和谐并存。此外,根据校园交通的特殊性,还可采用“步行者优先”设计手法,是指在人车共存的情况下,对机动车辆进行限制,让行人先通行。这种形式适用于校园的特殊功能区,比如学生住宿区,在学生住宿区经常会有机动车出入,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出入,对其限制又有别于“人车共处”的设计理念。

2、在进行校园交通系统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校园内交通的特殊性。上下课是人流和车流的高峰时期,而且人流、车流的流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流向单一性。通常,高校校园的学生生活区设在教学区的左、右侧或后部,而不是前部,学生是从教学区的左、右侧或后部进出。在短时间内,由几千学生乃至万余名学生形成的集中人流,每天有4至6次往返于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可见,做好集中人流的疏导是很重要的,在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最好设置多条通道,以分散人流,保证安全。以清华大学为例,在校内主要干道交叉口,每天上下班(学)时间自行车的交通流量,每分钟已超过100辆,路面上十分拥挤、不安全。这是1994年的统计,随着高校的扩招,目前的情况更为严重。

在校园交通组织规划中还应考虑另一个重要的机动车群体,即生活和后勤的货运车辆,这是校园交通组织规划中不能排除的因素。应单独为生活、后勤的货运车辆开设出入口,出入口的选择最好是人流量和车流量少的那一侧。此外,货运车辆的进出路线应尽量避开教学中心区和学生生活区。

3、完善校园内交通标识。很多校园内交通标识、标志少,不明确,有些高校甚至没有交通标志牌,因此要完善校园交通标示、减速带、警示灯等,规范机动车辆的行驶路线达到交通无盲区。维护校园交通道路特别是路况不佳的老校区,根据现有情况提出整改方案,补休路面和基础设施,使路面无大坑洼现象满足校园交通安全的需要。

(四)建立健全校园交通安全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提升校园交通管理水平对保障校园交通安全,维护校园交通顺畅有着重要的作用。

1、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对主体进行校园交通安全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完善校园交通安全制度,认真落实校园交通管理责任制,做到奖罚分明和谁管理谁负责。此外要引进现代交通高科技设备,时时对校园交通进行监控和管理。例如引进门禁系统统计进出校园车辆,控制校园内车辆的数量防治因进校车辆过多而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校园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安装电子监视设备,对校园交通进行远程监控等。

2、全校统筹合理安排上下课时间,分散交通人流高峰。由于高校内的上下课时间比较集中,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人流与车流,无疑会带来交通安全隐患。全校可以分时分段安排上课和下课,使上下课时间有序错开,避免大量人流拥堵道路,实现人流高峰在时间上的分流,因此,合理分配人流是解决校园交通安全的最优方案。此外还可以通过在一些干道上设置相应的标志以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通行达到空间上的分流。

三、结束语

高校校园是培养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智力宝库,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本,然而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却时刻威胁着校园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升入调查要就排查影响本校存在的校园交通隐患,切实提高校园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章群 边里慧.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软科学.2011(7)

校车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车辆配置代码;BOM表;工程零部件清单;准确性;产品数据验证

错误的产品数据,会对公司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比如:一是计划员根据BOM表定额下达的零件计划数量不准确——BOM表零件少挂,零件计划量不能满足生产导致缺货、频繁预警;BOM表零件多挂,零件计划量过大导致供应商零件积压。二是系统库存与实物库存差异较大——BOM表零件少挂,供应商零件的实际结算数量小于实际耗用数量,会要求逐一核算零件差异,增加差异核对工作量;BOM表零件多挂,个别供应商零件的实际结算数量大于实际耗用数量,公司多付款,造成公司利益损失。提高产品数据的准确性,可以让计划员准确的下达计划,使积压物料数量减少;供应商索赔量下降;物料反冲结算数据错误量下降,财务每月月底顺利关账等。因此,如何提高产品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以下提出了通过产品数据的验证手段来提高产品数据的准确性。

一、汽车产品数据的相关描述

1.产品配置表。某一平台车型的产品配置清单。是公司规划部根据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的配置情况、成本、公司目标、公司设计能力等等情况,制定出的这一车型平台的配置清单。如动力配置信息,空调配置信息、排放配置信息等等。产品配置表是产品工程师开发这一车型零件的依据。

2.车辆配置代码。汽车配置多,车型品种多,必须有一个代码来描述一辆具体的车辆,以方便各个部门识别一台车辆。车辆配置代码就是为识别一台车辆的完整配置而编制的一组代号,是公司销售、计划、生产的核心代码。车辆配置代码由配置号、批次号、识别码组成,即可以简单的写成:车辆配置代码=配置号+批次号+识别码。配置号是用于代表一个车型中的不同配置种类(装何种空调、配哪种整车颜色、是否安装安全气囊、是否装OBD等等)。车辆配置代码代表了具体的一台车辆,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中,根据车辆配置代码,就可以导出这一车辆的所有零件清单。

3.工程零件清单。工程零件清单是描述整车产品工程状态的零部件各层级构成关系、件号、名称、变更经历号、更改指令号、图号、适用车型、配置、数量等内容的综合性电子表格清单,因此工程零件清单主要用于设计部门,产品工程师可以在工程零件清单中查找到零件的零部件各层级构成关系、更改记录和历史状态、适用车型等等。另外,工程零件清单也可以作为售后配件的基础数据来源。除此之外,工程零件清单还可以作为前期财务核算整车成本的基础数据来源。

4.BOM表。BOM表是针对某个具体车型的物料清单,利用这张清单可以不多不少的制造出一部完整的车辆出来。BOM表来源于工程零件清单;根据市场部发过来的市场需求,可以从工程零件清单中分解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不同的车辆配置代码对应的BOM表。BOM表是下游包括采购、物流、财务等部门的基础数据来源。

5.工程更改指令。某一零件设计锁定之后,产品数据就下发到相关下游部门,下游部门开始对零件进行供应商定点、零件定价、零件试验等等一系列相关的行动。当这些行动都完成之后,零件正式在车上使用。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如,降成本,或客户提出更改需求等等,那么,需要对该零件进行更改。工程部门提出更改方案,并评审通过后,就通过工程更改指令将零件的更改信息传达到下游部门。

6.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是连接设计部门、采购、物流、计划、生产、公司销售等总门的纽带。基础数据由设计部门,采购、物流、计划、生产、公司销售通过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使用数据以开展各项工作。汽车配置多,车型品种多,而且汽车有很多共用件,如果采用一个单一车型对应一个BOM表进行管理,那么零件的更改更换管理是很困难的。比如:某一车型平台总共有39种配置代码车型,有一个零件A是这39种配置代码车型共用,那么,当A零件更改为B零件时,就需要到39个表格中去更改信息,工作量大。因此,数据必须是将工程零件清单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上载进数据管理系统,从数据管理系统根据整车配置代码可以导出任意一单一车型的BOM清单。还是拿上一例子举例,只需要在一个表格中更改A零件为B零件,相对应的39种种配置代码车型的BOM零件清单就统一改变了。其中所说的逻辑关系指的就是和配置号相关的信息。如零件A,只在安装安全气囊时用到,那么,这个零件在上载进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时,就必须带上安全气囊的约束。没有安全气囊配置的车辆配置代码在进行零件筛选时,就不会将A零件导出。相反,有安全气囊配置的车辆配置代码在进行零件筛选时,就会将A零件导出。

二、数据管理流程

项目前期由数据管理科汇总各专业科室制作的工程零件清单。在项目的试造车阶段,数据管理工程师从工程零件清单中筛选出造车清单,造车清单用于指导试造车阶段的物料采购、物料配送、整车装配等等。在项目批量生产之前,将数据上载进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的更改,必须有正式的工程更改指令支持。以下是数据管理流程的简易流程图。

三、数据错误的主要原因

1.出错零件数统计。2011年1月以前,我们没有实施产品数据验证流程,我们对2010年7月到12月的每月出错零件进行统计,统计数据如下:

2.出错原因汇总,分析出错原因。我们对2010年7月到12月的每月出错零件的出错原因进行统计,统计数据如下: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数据出错的主要原因如下:

(1)初始工程零件清单错误。工程零件清单由各科专业科室汇总而来,产品设计工程师对产品配置表理解的错误,或产品设计工程师的疏忽、大意导致的工程零件清单的错误。另外,产品配置表的错误也会导致初始工程零件清单的错误。(2)产品数据工程师分析上载错误。产品数据工程师对工程零件清单进行分析,将数据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上载进数据管理系统,以满足下游各个部门的需要。由于数据是由人工分析上载得来,汽车产品品种多,配置复杂,因此,经常会分析错误。(3)产品设计工程师工程更改指令错误。产品设计工程师经过工程更改系统下达产品的更改指令,产品设计工程师对产品配置表理解的错误,或产品工程师的疏忽、大意导致的工程更改指令错误。(4)产品数据工程师根据工程更改指令维护错误。产品数据工程师根据产品设计工程师下发的工程更改指令对数据进行更改。更改指令描述不明确,会导致产品数据工程师维护数据的错误。产品数据工程师对更改指令错误的理解,也会导致数据的错误。

四、产品数据的验证

产品数据的验证方法。2012年1月开始,根据产品数据出错的主要原因,我们在产品数据的各个阶段,增加各个阶段的产品数据验证手段,以提高产品数据的准确性。以下是具体的验证方法:(1)初始工程零件清单的校对。在项目初期阶段数据管理工程师通过产品配置表对工程零部件清单进行校对,有问题及时和产品设计工程师沟通更改。产品配置表描述了整车的所有配置,通过产品配置表校对工程零件清单,可以检查零件是否漏发、多发。以下面简单的车型配置举例:该车型分基本型和标准型,分别配不同的车轮,在检查工程零件清单时,工程零件清单中必须含有两个车轮的零件号,如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漏发零件了。通过产品配置表和工程零部件清单的校对,可以避免初始工程零部件清单错误。

(2)试造车清单的校对。在项目的试造车阶段,从工程零件清单中导出试造车清单,发送所有相关下游部门;项目造车前,首先到采购物流部门对数据进行校对,查看采购物流部门下计划采购物料的零件清单、配送物料的零件清单和工程部门发出去的造车清单零件信息是否一致;其次,到项目造车车间,查看造车BOM上的零件清单和工程部门发出去的造车清单零件信息是否一致;最后,数据管理工程师现场跟踪造车,将造车清单上的零件信息和实际装车零件信息对比,检查零件件号、零件数量是否一致,以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产品工程师。产品工程师核对更改。通过试造车清单的校对,也可以减少初始工程零部件清单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发现产品配置表的错误。(3)数据上载数据管理系统之后的校对。汽车配置多,品种多,通过人工分析上载进数据管理系统,难免会出现错误。数据上载进数据管理系统之后,将从数据管理系统导出的单一车型BOM表和从工程零件清单筛选出的单一车型零件清单通过一些函数公式进行对比,对比零件号是否一致,其次对比数量是否一致,以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如果两者对不上,再查找不一致的原因,将数据更改。这一验证方法,主要是减少产品数据工程师分析上载的错误。(4)工程更改指令的校对。建立完善的工程更改指令管理机制,工程更改指令下发后,主管、经理、平台总工、下游部门相关人员,都要对工程更改指令进行校对审核;定期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以减少产品设计工程师工程更改指令的错误;产品数据工程师根据工程更改指令更改产品数据后,需对更改前后数据对比,以检查是否维护错误,减少工为的错误。(5)下游部门对数据的反馈。和下游各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在使用数据时,下游各部门如发现数据错误,及时反馈给产品数据工程师。产品数据工程和产品设计工程师对数据进行校对,发现错误及时下发工程更改指令进行更改。(6)数据的定期校对。定期将产品数据从数据管理系统中导出,与工程零件清单进行校对,以保证BOM表数据的准确性。

五、新的产品数据管理流程

增加产品数据验证流程后,新的产品数据管理流程更新如下:

六、产品数据验证的效果及结论

校车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建设的意义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同意上海市市属本科高校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建设项目和上海高校示范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立项的通知》(沪教委高〔2011〕54号文件),此次共有33个项目获批为上海市市属本科高校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建设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教育’校外实习基地”位列其中。以此为契机,要进一步优化实践环节大纲,积极推进“卓越教育计划”的实施,切实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与上海地铁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更好地创建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而积极实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院学生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顺利完成,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院系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双方“教学、科研、生产”共赢一体化发展。

目前,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突显出两大矛盾,即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与技术管理不适应的矛盾以及企业员工认同与企业愿景之间的矛盾,要通过细化和优化实习带教大纲,从地铁职业培训师的培训带教、带教内容细化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学习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准职业地铁人。

二建设的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教育”行车组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思路按照前期工作筹备、计划建设进度、预期建设目标等方面内容,主要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的硬件投入及软件优化升级,强调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双导师带教等工作,确保校外实习基地在行车实习和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上海地铁9号线大学城站作为全国首个大学生自管站,发展到如今9号线全线的大学生自管线,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教育”行车组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强调地铁9号线在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现场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此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以9号线洞泾站以及上海地铁龙阳路培训基地为基础展开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校外实习基地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地铁车站FAS和BAS系统,清楚把握地下站和地上站在行车及客运组织方面的差异。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教育”行车组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期间,应当合理排班,并能参与到诸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的大客流阶段中,去切身体验地铁运营应对大客流时的具体操作,针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双导师制,通过进一步细化,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教育”行车组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外实习基地的积极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教育”行车组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从校外实习基地以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大学生的自管线以及大学生地铁志愿者角度出发,以地铁人角色在地铁一线顶岗工作,采用相应的证书形式,加强工作的认同和工作成果的肯定性,以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教育”行车组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契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将把相关资源进行同步和整合,强调职业导航等方式,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的校企联合培养。

三基地的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教育”行车组织校外实习基地,应当围绕培养学生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实践能力这一目标来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室与实习基地、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等方面的资源,提高实习效果。实习基地建设不仅要加强设备等硬件的建设,还要注重学生能力训练、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等相关功能的有机融合。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教育”行车组织校外实习基地是一项涉及面较为广泛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创新管理体制。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教育”行车组织校外实习基地的设立,需要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院系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签订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教育”行车组织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并挂牌,协议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双方合作目的、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实习师生的住宿、学习、交通等安排,基本收费标准、协议合作年限等。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教育”行车组织校外实习基地运营应当明确规范化目标管理制度,成立由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院系领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负责人参加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邀请经验丰富的校外实习基地技术骨干参与实习课时安排、实习阶段实践教学实施方法、课程(含实习)优化设置等相关讨论,不断优化学生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行车组织过程中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使之更加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同时安排专人来负责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效果督导、问题反馈与解决等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考核的方法是由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院系安排的指导教师和校外实习基地派出技术骨干联合组成考核小组,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现场进行考核,注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探究过程,注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着重考核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在行车组织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教育”行车组织校外实习基地在学生行车实习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由在校学生到职业地铁人的零对接,增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教育”行车组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院系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校企双方应当强调“互惠互利、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高”,校企双方就如何细化大学生校外实习培养方案、本科生毕业设计项目方案具体实施、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具体指导、建立校外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探讨具体的合作建设细化方案,并确保有效执行。同时,使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院系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在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工作进一步细化深入,共建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校企双方共建工作深入持久可持续发展会起到深入有力的推动作用,使共建工作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使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和发展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jyb. cn/high/tbch/2010/zyg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