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论文(精选5篇)

  • 版式设计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内容性文字主要包含以下几项: 基本文字:包括包装品名和生产企业名称。一般被安排在包装的主要展示面上,其中生产企业名称可以安排在侧面或背面。要强调说明的是品名字体一般作设计处理,有助于树立产品形象。 资料文字:包括产品成分、容量、型号、规格等,…

版式设计论文(精选5篇)

版式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一、包装版式设计中内容性文字

内容性文字版式主要是包装上那些能让受众理解商品功能、品质、产地、使用方法及企业信息的文字。应根据包装上文字内容的不同而把文字编排在包装盒不同展示面上。这一类文字最主要是具有识别性、清晰性和准确性,让人们凭借着文字,直接快速地了解商品信息的目的。所用的字体一般为通用的印刷体,比如宋体、黑体、罗马体、等线体等,而且采用的字体不超过三种。

1、内容性文字主要包含以下几项:

基本文字:包括包装品名和生产企业名称。一般被安排在包装的主要展示面上,其中生产企业名称可以安排在侧面或背面。要强调说明的是品名字体一般作设计处理,有助于树立产品形象。

资料文字:包括产品成分、容量、型号、规格等,设计时要采用印刷字体。这类文字常常被安排在包装的侧面和背面。

说明文字:说明产品用途、用法、保养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文字。要求内容要简明,一般出现在包装的侧面。

广告文字:宣传商品内容物特点的推销性文字,根据包装需要采用。

2、内容性文字版式设计:

基本要求是从整体出发,根据内容物的属性、文字本身的主次来进行。

首先,内容性文字排版的基本任务是处理各个面和各个文字要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和秩序,因为其结构与形式感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主次的表现,第一个任务就是突出表现主体形象。其次,再考虑主次各个面中每个文字要素之间的对比,例如所有在次面上出现的与主面相同的文字,均不可大于主面上的文字形象,否则,整个包装会造成视觉混乱,破坏整体的统一。处理各个面上文字之间的主次关系,有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以主面的主体文字为基础向四面延伸,沿辅助线到各个次面上,次面上各文字要素安排在这些延伸的辅助线上,然后通过次面所确定的形象再沿辅助轴线到各个次面上,从而确定各个文字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来安排各个面的文字,使它们之间产生了一种关联与互动,加上主次关系处理恰当,便可形成统一有序的秩序感和形式感。

此外,内容性文字还有一种特殊的版式形式,称作跨版面设计。它是把主体形象扩大到两个面或多个面上的一种版式形式。这种版式多用于体积较小的立式包装,目的在于商品在陈列展示中起到扩大展示效果,增加视觉冲击力。使用跨版面设计要考虑的问题是,把多个面组合为一个大展示面时要考虑到每个小面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之间的主次关系,做到无论是单体包装陈列还是组合陈列,都能达到完整统一的视觉效果。

二、包装设计中的装饰性文字

本文中装饰性文字是指把包装版式设计中除内容性以外的主体文字通过艺术处理手法把其转换成一种符号与图形,让其具备审美性与识别性的双重功能的文字。包括商品品名和作为图案的文字。这种经过设计处理过的文字可增加商品的情感和个性,从而达到商品包装个性化,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1、装饰性文字字体的选择

(1)、根据消费者的年龄需求。例如:老年人商品选择的字体要稍稍大点、花样不要太多,方便老年人阅读;成年人则喜欢稳重点、个性点的字体,版面上的文字采用最好是避开娃娃体、雪仪体等看上去比较幼稚的字体;而儿童商品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此类字体表现则可生动、活泼,采用变化形式多样而富有趣味的字体,如POP体、手写体等,比较符合儿童的视觉感受,不能采用太严肃的字体。

(2)、根据地域性需求。包装字体的选择上得依据地方文化的需求来设计。如香港、台湾等地区还有用繁体的习惯,那么在有些商品的包装字体选择上就应该尊重他们的文化。

(3)、根据民族性需求。有些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和文字,这时商品的文字选择也应该有所倾向。商品如果是销往少数民族,那么在字体上就应该加上他们民族的字体,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否则商品可能会对少数民族消费者缺少吸引力和亲和力,甚至还会阻碍商品信息的传播。

(4)、根据消费者性别需求。字体的选择和颜色的选择上应该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性别有所区别。

(5)、根据商品属性需求。在字体的选择上也应符合商品属性的特征。如我国的茶包装,在字体上多用比较端正的字体再加以设计。而洋酒包装则选用一些花体或变形字体。

2、装饰性文字的结构处理与排版

包装上的文字、字母的造型结构各有不同,结构是字体设计的另一重点。要把它们有机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往往要对文字组合进行处理。以基本外形为主导,在结构上扭曲、变形,或改变颜色上的搭配等都是常用的处理方法。

(1)、利用共用的笔画:在常用的文字中,存在着许多造型类似甚至相同的笔画,此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相同的笔画将两个或几个文字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2)、笔画的连接:有些文字之间拥有共同的水平线,可利用他们的笔画延长使之结合。

(3)、用造型或笔画上的互补:在许多文字中,文字间的造型存在着互补的情况,也就是文字之间互相“补缺”。可利用或制造这种特点来达到文字组合的统一。

(4)、挤压:这种方法一般用在数量较多的文字组合,为了使较多的文字看起来更加整体或更具造型感,可以将文字挤压变形并限定在造型内。目的是为了突出或强调其中某一个文字。

(5)、连接的环:一个带环的字母或文字可以和另一个带环的字母套在一起或延伸穿越,使之成为整体。

(6)、为空白区域添色:经常会有一些字母或文字令我们不好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字母放在一个框里,然后将空白区域添色,会得到想要得效果。

(7)、剪切:剪切掉字母的底部,文字的缺陷会造成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会促使消费者在这个设计上停留更多的时间,只要把说明文字放在下面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8)、叠加法:就是将一些字母的部分增大或缩小,零散而无规则地排列,排列时使文字的增大或缩小部分重叠,使这些不规则的排列具有整体感。这种版式最大的特点是不会太死板。

字体选好后,再把品牌文字或群组的装饰文字看作包装版式设计中的点线面,使其成为设计的一部分,让文字图形化。首先,应把包装中的文字面积化。通过单体文字的大小变化使文字形成大小不同的组合形成块面,在块面中,使单体文字形成点线面的布局。这样的处理可以使包装版式的排版产生聚焦点和视觉冲击力。其次,利用文字本身或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空间,使文字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展示最佳的效果,表现的最好方法是利用空间正负形。可以利用编排后的负形和字体间及周边空白版面,添加能体现商品内涵的设计元素来与群组的文字结合,达到体现商品个性的目的。

3、品牌文字的商品内涵体现

这一点需特别强调:目前在经济的驱动下,很多商品的包装设计被归纳于整体商品营销的范畴内,这就注定了每件推向市场的商品都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文化。包装中主体文字的创意设计和排版往往能突出商品的文化内涵,因为它能使设计极具商品文化个性和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如中国的茶叶在包装设计时可根据商品属性、产地、厂家、企业文化来突出设计“茶”这个字,通过“茶”塑造包装氛围,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让消费者直观清楚地将该商品与其他同类商品区别开来。

设计之前必须了解字面意思和品牌含义,它包含两个重要方面:首先要根据文字的意义及结构进行情节化、心理化的布局,借用图形化、符号化的处理。其次要注重人们长期运用文字过程形成的特殊心理――望文生义和依形联想的审美观,要将文字的“音”“形”“意”高度融合统一,使设计师和消费者达到共鸣,这是商品内涵体现的重点。

版式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的核心,是专业设计基础课,广泛的应用于平面设计的各个领域,对设计者来说,要利用技术把艺术和思想统一起来,充分表达设计者和设计本身内容与精神,表现视觉艺术独特的艺术性。

版式设计在教学课程中应推行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模式,强调动手能力的同时,又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版式设计实训性很强,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而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很有必要。如何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首先需要教师把版式设计理论知识进行转化,进行剖析分解,形成实训任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完成后,运用项目教学使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版式设计知识的指导意义,在过程中学生能够把知识技能应用到设计中,体会理论知识的内涵。

在《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章节中,单纯介绍知识点对学生的认知毫无意义,关键是理解和应用。在这里我选择一张失败的报纸广告(见图)作为导入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作品,由问题引出版式的基本原则,紧接着教师展示个人重新设计排版的报纸广告,并用本章的原则来作为评判标准,师生共同分析作品是否符合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对原作品进行重新的编排设计。作品完成后在各小组中选择一名同学对作品进行展示讲解,教师做好评判指导,并对知识进行强调和补充,以使学生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和再认识。

在《版式设计中的点、线、面》内容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精讲完基本概念后,将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分设成几个单元,譬如,点在版式设计构成中的运用、线在版式设计构成中的运用、面在版式设计构成中的运用等,由分组的学生去分别组织这一个个单元,比如在讲点的原理中为了体现点的放大(面的感觉)和缩小(点睛之笔),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任务:要求每个同学用标点符号“逗号”和一条“直线”组成两种画面:1、让逗号在画面上形成点的感觉(视觉焦点)2、让逗号在画面上形成面的感觉,看哪组同学设计的画面多而又有创意,在此指导上小组学生再自己设计课题完成教学任务。在所有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师生共同总结知识点,达到学习目的。

点的练习例图如下:

在《版式设计的文字和图形》章节中,主要学习的是文字和图形的艺术处理手法,要根据具体情况主要是选择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总结出各自的艺术处理手法,而学习的重点是文字和图形的组合关系,根据知识点设计的学习任务是:选择了一个单词.COMPOSITION.和.一个图形.(..)进行组合,编排5张不同的版面,来探讨文字和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这个学习任务不但探讨了文字、图形的艺术设计处理手法,并且结合多种艺术创作手段将文字、图形进行混排,从而创作出了风格各异的版式形式。

单词和图形练习例图如下:

在《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章节中,主要是六个版式视觉流程的特点及应用,为此设计的学习任务是:请各小组根据指定视觉流程,进行作品设计,具体要求如下:1、设计作品要体现出本组视觉流程的特点。2、设计作品要有主题性,体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原则。3、设计作品采用拼贴(拼贴+手绘)的形式。4、本组中选出一名讲解员,叙述本组的设计作品。学习完成后要强调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掌握一定的视觉流程规律,注意总结设计经验,这学习平面设计掌握的原则。

以上就是《版式设计》课程主要章节在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把版式理论知识转化的一些个人教学设计,无论是哪个章节还是哪个知识点,教师一定要组织好教学,版式设计教学任务导入阶段,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则是提高了,教师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版式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版式设计;审美;平衡;情感

构图,是指图形或符号在空间中的存在态势。而平面设计中的构图,是设计师们为了表达一定的设计情感、创意,在二维空间内按照设计意图与受众的审美需求,运用美的原则处理图形、符号、文字等设计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使版面组成为具有说服力、审美性的艺术整体。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可以称其为版式设计,或者是编排设计。我们知道,构图是中国画精神外化的表现,而在平面设计中,版式设计又是作品内涵的外在呈现。它使作品完美创意的实现成为可能,在版式设计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版面达到和谐、统一、美观、大方,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论证的平衡。

一、版式设计的构成关系

平衡也是一种关系,是版式构成基础上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版式设计包括设计要素和构成要素,设计要素包括文字、图形等,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视觉要素;构成要素包括群组、织体、空间、节奏,指的是设计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进一步说,版式设计就是将文字、图形等视觉要素归纳为点、线、面,然后处理它们之间的构成关系,使整个版面达到平衡之美。

字体是版式设计中最小的单位,在设计中可以将一个字看成一个点,一行字看作一条线,一段文字视为一个面,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处理字的平衡关系。一般来讲,中文标题字最大,字数较少,位置在黄金分割处(即画面上部三分之一处),这样由于重力比较大,势必会产生一种下滑的趋势。为了达到画面的平衡,设计过程中可以将正文字号缩小,行距加密,产生一个面,以面的支撑力和上浮力来抵消标题字的下滑趋势。

图像是设计要素中面积最大、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元素,我们在文字排版的时候要根据图片的动势来安排文字的位置、大小以及色彩。比如,一个依靠姿势的人物,我们在排版的时候可以放在画面的边缘,用边缘作为支撑,以平衡人物倾倒的动势;或者将文字排成文字块,用文字块代表虚拟的支撑物,这样也可以达到画面的平衡。总之,版式设计就是在处理图形与文字的平衡关系。

二、平衡的审美意蕴

设计师在追求版面平衡,受众的眼睛也在捕捉平衡,这是为什么呢?按照阿恩海姆的理论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达到平衡的式样,其中的设计要素的构成关系是确定的,这种关系是容不得半点改变的。对于不平衡的式样,各设计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是不确定的、短暂的,每个要素都想极力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整个式样随时都有发生改变的可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景,是因为不平衡的式样各设计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是混乱的,也就是作品在信息编码阶段就出现了混乱,所以受众在解读的过程中也就不知道式样究竟要传达什么样的内容。现在很多艺术家把平衡作为一个消除模糊性和不对称性的手段(即作为艺术家为了使自己表现的意义清晰明了而采用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平衡也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它可以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使人得到愉悦,使设计师的思维与受众情感达到共鸣。

我们可以将平衡与受众情感结合起来论证。著名的符号学的代表人物苏珊・朗格曾经说过:“说一种作品‘包含着情感’,恰恰就是说这件作品是一种‘活生生’的事物,也就是说它具有艺术的活力或展示出一种‘生命的形式’。她反复强调艺术表现的情感作用:“所谓艺术表现,就是对情感概念的显现或呈现”;“所谓艺术品,说到底也就是情感的表现”。平衡的式样可以传达一种确定的事物关系,人们可以比较容易理解它所表达的意义,同样带给人们的情感也是愉快的。阿恩海姆也认为平衡可以使人们称心和愉快。中国古代的建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完全是沿着一条中轴线往两边展开的一种绝对对称的平衡结构,这种平衡结构传达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制,体现帝王的权威。所以在现代版式设计中,遇到要表达庄重主题或者正规题材的设计时,一般我们可以采用中轴对称构图的平衡式样。

三、失衡下的平衡

艺术总是叛逆的,艺术家总想表达某种不平等现象。就像艾尔・格雷柯所画的《圣母领报》,天使看上去就比圣母大很多。这种带有象征意义的不平等之所以能够感人,是由于它得到了那些相互平衡元素肯定的缘故。在设计中,我们为了达到的特定的设计目的,故意破坏这种平衡。但是失去平衡的式样又向受众传达一种不安,带给人们不快。所以,设计师只能通过协调其它元素以弥补和抵消这种不安,以此达到平衡,令受众从中体会到愉悦,这实际上就是在追求心理平衡。心理平衡不是通过理性计算的,而是通过视知觉对版面不同视觉中心如黄金分割、视觉引导等因素来安排式样位置的。

版式设计实际上就是在特定的版面内协调各设计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使各种要素形成的力场达到一种和谐、平衡。我们在版面设计中经常会用中轴对称构图,有些人说这种构图是万能的,不会犯错误。中轴对称构图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天平式的物理平衡,在支撑点所有的力达到一种哟衡,不偏不倚,每个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确定,没有要改变自身位置、形状的态势,整个式样本身也非常的稳定。从阿恩海姆的一个正方形内的力场分布图来看,四条轴线的交错点也就是正方形式样的中心点是力量最大的,同时吸引力也是最强的,所以当采用中轴对称构图时,所有式样已经被牢牢地吸附在中心点上了,它们没有改变自身位置的可能,故中轴对称构图是稳定的构图。

但是,稳定的另一面就是呆板、没有生机。在眼球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由接近图像转化为被图像所包围。要想让作品在零点几秒的有效时间内抓住受众的眼球,作品本身必须生动。生动包括色彩、创意和构图等方面,但是构图是最重要的。版式是一切视觉传达的基石,构图也就是所谓的版式经营。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画面的版式经营使作品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呢?这就要求我们在画面构图的时候找寻心理平衡,要在物理失衡的基础上做到心理平衡。物理失衡也就避免了中轴对称带来的呆板,画面也就具有了动势,然后再通过改变其它设计要素的位置、形状、色彩、大小等方面去弥补和抵消这种失衡。更进一步说,画面要有一种主动势和多种次动势,这些次动势之和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小于主动势,这样画面就达到一种知觉上的平衡。对此,在《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一书中康定斯基也提出了精辟的“细线支撑大点”理论。

结 语

所以,在版式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平衡式样的审美意蕴,探索式样背后的力场平衡理论,以此做到各设计要素的位置经营有理有据。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康定斯基著,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版式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 数字出版 版式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16-03

“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数字化传播已成为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数字化信息以海量内容、多彩效果、搜索便捷、节能环保等优势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接受,人们的传统的阅读方式也在这样的巨变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出版业正顺应时代的巨变向数字化方向进行转型,数字出版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2010年1月25日,原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今后十年我国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增长率保持每年40%以上的高增长速度。

然而,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的传统出版方式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传统出版业向信息化转型,并非仅仅是“纸制版”转为“电子版”,也并非是简单地将文字融入图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需要根据出版物的内容,完成对形式和展现方式的策划、设计、实施和推广等一系列过程。因此,传统出版物必须在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引入新媒体设计思维,把握版式设计中一些关键要素,是实现向数字化的转型,回归大众最为关注视线的重要途径。

一、出版业中“互联网+”思维模式的提出

“互联网+”时代,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出版界广泛应用。出版物传统的业态中,出现了网络出版、电子出版、手机APP和微信出版、数字出版等出版新业态。新息化技术正将传统出版业推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哪个时期,出版活动的核心仍旧是内容,在出版业要深入整合到信息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中,以“互联网+”思维对内容进行再造,以适应信息化时展需要。

“互联网+”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出版物可以通过互联网这安身立命的媒介,以数字化艺术的形式进行体现。互联网思维下的版式设计即是要求数字技术介入出版物版式设计领域,为艺术家全方位地进行创作提供新的平台,以“0”和“1”为这两个比特代码打造数字媒体艺术。因此,“互联网+”时代的版式设计是顺应数字时代对信息的要求的一项有深刻意义的艺术实践,它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一是服务于基于数字技术的出版作品艺术创作,提供满足大众需要的可参与性、可互动性、可操作性等需求;二是能够满足网络媒体涵盖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剪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传播要求。

二、版式设计在出版物中的重要作用

人类有将近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感受到的,出版物作为承载大量信息的载体,是将普通信息视觉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视觉传达的一个重要分支。版式设计在这个载体中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所谓“版式设计”,也称“版面编排设计”,就是将文字、图案、色彩等有限的设计元素,在限定的版面范围内,通过设计师的巧妙组合而形成的符合主题内容风格的画面。它具有强烈的主题性、艺术性甚至个体性。能够通过主观化的搭配传达理性的信息,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让目标受众体验到美感。版式设计能够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凡是平面印刷品甚至互联网新媒体,比如书刊、报纸、杂志、海报、包装、网页、H5、APP平台等都离不开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关注的是设计中文字和图片的位置关系,它们应该被放在哪个位置,它们与彼此以及整个设计主题的关系,这一切都会影响到内容的可识别性、读者的接受程度与情绪反应。版式设计可以有效地传达设计作品所包含的信息,也可以阻碍信息的传达,而富有创意的版式设计还能体现出一种美感和价值感。所以说,版式设计可以使内容传达得更准确。版式设计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通过合理的空间视觉元素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表现力,以增强版面的主题表达,并以版面特有的艺术感染力来吸引读者目光。

三、数字化转型的出版物版式设计理念

传统出版物版式设计是经过了长期历史锤炼,并总结出丰富经验的,在新媒体盛行的今日,应当在遵循传统版式设计理念的同时,根据新媒体的互动及传播形式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充分体现内容信息,突出主题

无论在何种形式的媒介中,当今的版式设计主要任务还是展示视觉化的文字性内容,使读者能轻松的获取所有的信息,达到与内容的充分交流。设计师应当根据美的准则,把能充分体现主题内容的设计要素合理地编排到页面空间中,达到对规格和页面空间的合理管理。无论是在印刷品还是互动界面中,内容与形式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最终都是由内容决定形式的,形式需要根据内容的特点来确定风格及元素,内容的识别性是版式设计的核心。

好的版式设计拥有合理的视觉冲击力,无论是个性张扬还是严肃内敛的版式,都可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内容、掌握信息,让读者获得心理与情感甚至行为习惯的满足感。当代新媒体更是融入了动态文字、图案等容易被关注的热点元素。众所周知,动态的内容往往比静态信息更加能够吸引目光,新媒体得天独厚的数字优势,让版式设计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动态特征突出内容主题,是当代版式设计的重点。

(二)具有灵活的数字形式,加强互动

版式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动排版;个性化定制;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 G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137-3

0 引言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为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可能。信息内容变得唾手可得,用户对信息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信息本身具有的涵义,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辅助科学交流和知识共享,信息应用正在取代信息获取成为互联网核心。出版业的信息应用,集中体现在数字出版方面,而个性化定制出版又是其中一种特色鲜明的全新的出版形式。它允许用户介入出版过程,根据用户指定的信息需求,整合多种出版资源,最终包装形成个人属性强烈的信息应用产品。这一过程既体现了人机交互行为,又是用户信息系统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上,个性化、差异化作为定制出版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最终为用户呈现的出版物产品上,因而,作为包装前一环节的排版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依靠编辑力的排版工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能适应数字时代大规模定制的需求,更无法支持个性化环境下的信息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自动排版这一概念,从探讨其必要性方面着眼,阐述了自动排版的解决方案和现实意义,以期缩短个性化定制出版的流程,为用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体验。

1 自动排版的必要性

自动排版是一种机器完成的排版方式,根据一定原则适当地安排内容以适应设计要求。它虽然由计算机系统完成,但智能化地加入了情感设计和空间设计,在满足用户个性化出版内容需求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出版物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首先,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自动排版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必然结果。出版业的技术发展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数字信息的供求矛盾,而这一矛盾使得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更加强烈。从差异化的数字出版内容、多样化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可以看出,用户信息需求是出版业发展的源动力。数字出版的内容提供商、生产制作商、渠道提供商都在试图改善用户的出版体验,积极推行拥抱用户的策略。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是用户自意识增强和互动性需求增强的表现,包括创建适合用户个人行为的信息环境和建立与用户资料的有机结合等。而自动排版恰好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根据不同的用户偏好和理念,设计专属于用户个人的版式样式,交付给用户一个量身定制的出版物产品,这也正是用户所期望的。同时,排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用户付费意愿。信息丰裕的数字时代,用户拒绝为随处可见的类似出版物产品付费,他们更愿意为定制付费,因而针对用户独特兴趣的自动排版无疑是有价值的。此外,用户不仅仅为购买内容付费,更愿意为体验付费,自动排版的出现就为其提供了个性化服务体验,能够最大程度的接近用户的预想效果,满足他们对出版物形式的期望。

其次,从编辑的视角来看,自动排版有利于解放编辑生产力,有利于丰富编辑成果展现。编辑作为出版业的主力军,更应该及时地丰富自身技能以满足行业发展和职业要求。如果把编辑的成果比作糖果,那么排版工作就是多彩的糖纸,第一眼看中糖纸的人更愿意剥开糖纸品尝,因而,出版物的排版设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是否愿意进行阅读。纸质出版物的排版工作是由美术编辑利用排版软件逐页编排完成的,他们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出版物封面和封底,而内容页面的排版基本相同,无明显变化。数字出版已经不能沿用传统的排版方式,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排版方式在耗费大量编辑资源的前提下,仍无法满足即时排版的制作要求,另一方面,用户在体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运用自身的审美品味评判出版物形式,这就要求出版物具有不同的排版风格。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版式排版和流式排版的概念。流式排版和版式排版是对出版物的内容元素进行不同版排处理的排版方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版式排版的版面是固定不变的,而流式可以自动缩放以适应不同版面大小。此外,基于Publisher的流式排版缺点在于无法根据用户的阅读偏好进行调整,由此提出自动排版的概念,它将版式与流式结合起来,减少排版过程中的编辑干预,解放编辑生产力,允许编辑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为其选择出版物的外包装,丰富了编辑成果展现形式,创建了更高水平的自动化编辑系统。

最后,从出版产业的角度来看,自动排版有利于出版产业实现各种出版形态的融合,提高出版产品生产效率。在出版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出版的定义越来越倾向于其技术属性。从传统的纸质出版到数字出版,这一领域的知识应用与获取也发生着变化。无论是以亚马逊电子出版市场为代表的统一平台下的单体出版模式,还是以CNKI学术文献库为代表的统一平台下的集成出版模式,亦或是以中国科学院OA平台为代表的自由平台下的集成出版模式,都破除了以纸为中心的出版理念。伴随着数字内容生产技术、出版技术和文档内容编排技术的出现,按需印刷、新媒体出版、个性化定制出版、自出版等出版新形态逐步得到了实现。其中,排版技术是文档内容编排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恰当地处理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特色版式设计。而传统排版方式,设计单一、版式简单,无法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出版要求,由此提出了自动排版的概念。自动排版是当今排版领域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商业印刷制作领域的应用已经愈来愈广泛。它能够很好地适应Web2.0环境下的出版发展,利用计算机设备动态智能地解决关于排版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一个完成的排版流程,协助完成动态出版。

2 自动排版的概念

从上述三个层面必要性的探讨中可以归纳出其定义:自动排版是个性化定制出版的一种排版方式,它力图减少编辑过程中人的干预,将重新组织好的出版物内容,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排版规则自动地灌排,调整其格式,使出版内容呈现出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阅读需求的版面形式。实际上,自动排版是自组织理论的一种实践应用,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主要研究系统的组成单元在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约束下自发的从无序状态组织成一种有序结构的过程。1系统中的自组织功能愈强,系统的持续发展动力就愈强。自动排版是在一定的排版条件和排版规则下,内容元素根据参数值的不同,从杂乱无章的状态到结构化有序归位的状态,具有生成偏好版面的目的趋向性特征,是排版工作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进化过程。其中,排版规则和算法是自动排版的内容组织标准和指令,影响着自动排版的顺利完成。

2.1 区别于传统意义的自动排版

传统意义上的自动排版处于印刷环节,目的是在印刷过程不间断的前提下,连续地印刷出不同的出版物产品。而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自动排版。它是为出版物封装做准备的。由于个性化定制的数字出版物不存在大批量的纸质印刷行为,封装即是出版物生成的最后一个环节,从某种角度来说,自动排版处于数字出版物的发行环节。

目前,论文的自动排版、试题库的自动排版、工程图的自动排版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尚不成熟的自动排版应用。关于论文的自动排版是按照标准的论文模板的要求,处理输入的未排版论文的内容,调整其格式,并输出完全符合模板格式规定的论文。试卷的自动排版是试卷版面生成的过程,根据特征将试题划分为多个单元,不同内容在一定规则指导下,被逐步选择,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并有序化归类布局。工程图的自动排版是根据幅面、属性,自动地将其布置在卷筒纸的打印范围内,在保证打印位置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纸张。这几类应用虽都属于自动排版的范畴,但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

2.2 区别于word的自动排版功能

方正飞翔、Indesign等专业排版软件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冲击word的自动排版功能。word自动排版功能是在有很少人工接入的情况下,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格式,运用智能感知技术,进行排版。但是要实现完全的自动排版,用户必须在录入之前设定格式,格式相同的段落需要重复进行手动编排。它有一个说明性样板,包括规定好的字体、字号、段间距、行间距等基本版面要素,在导入文档内容后,对其进行扫描,保存各部分格式和信息。word更多地体现一种人工干预和预先设定的过程,是待用户自己输入内容后直接套用模板。而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是已经获取内容后的自动排版,自动排版的规则也是区别于word固定格式的一种个性化表现,体现了结合偏好的自动化排版过程。

3 自动排版的意义

自动排版不仅仅是排版软件的智能化应用,支撑其兴起和发展的动力是数字出版技术,技术资源、内容资源的博弈与融合,必然会成为未来出版业的核心竞争点。研究自动排版的意义在于:

3.1 增加信息内容的附加值

自动排版不是针对某一本书,而是可以将自由组合起来的内容进行自动编排。信息的多元化、海量化、无序化是在知识爆炸时代的显著特征,将这些信息根据用户的需求高效地提取和组合,是满足用户知识偏好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排版方式,无法将不同的信息内容依据用户偏好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使能够呈现出来,也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浪费成本。自动排版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节约成本方面起到了不小作用。它在不增加计算机运行负担的前提条件下,将人力资源和计算机资源结合起来,对信息内容资源进行了二次利用,增加了知识内容的附加值。此外,自动排版在计算机系统内部完成,缩短了出版物生成时间,为信息内容的价值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也是知识组织理论的应用拓展。

3.2 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对于传统的纸质图书而言,版面设计在编辑环节,不需要用户参与,编辑按照个人审美标准和同类书的排版风格进行版面编排,用户被动的接受版面样式。某些情况下,编辑可能会在进行用户阅读习惯等调查的基础上排版,但仍然无法避免统一单调的版式设计。而自动排版,是根据用户偏好,实现出版物内容的个性化呈现,它是对内容的一种包装,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体验。自动排版后的出版物是已经封装好的出版物,可以直接传递给消费者。同时,封装既是内容版权保护意识的体现,又将自动排版视为智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成果,保护了自动排版的知识产权属性。从用户的角度来说,需求的知识内容被封装成了一个新的出版物,即使是相同的内容需求,不同用户得到的封装版本也具有不同的版面风格,满足了个性化时代的差异化需求,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自动排版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营销手段,用户的购买决策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自动排版是出版商为影响购买决策能够作出的努力之一,它能够尽可能地缩小用户阅读时的感知质量与阅读前期望质量的差距,为保持用户粘性、培养用户忠诚度提供可能。

3.3 为可变数据印刷的发展创造机会

可变数据印刷(Variable Data Printing)是按需印刷的一种,也是传统意义上印刷环节自动排版概念的衍变。它是指在连续印刷的过程中,通过改变数据信息印刷出不同的出版物内容,又被称为可变信息印刷、定制印刷、信息印刷等,数据库出版也属于这一类。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它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包括内容、格式等页面要素,针对不同的客户进一步进行设计而成。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可变数据印刷的前一环节,但是在数字出版时代,它也可以看作是可变数据印刷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出版物交付给消费者的最后一个环节实现个性化定制。它将智能聚合后的用户信息内容需求,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版式,自动将文本内容和图片灌进页面当中。因而,自动排版在数字时代创新了可变数字印刷的发展途径,拓宽了可变数字印刷的发展视野。

4 结语

自动排版在个性化定制的背景下产生,本文阐述了其必要性,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一个自动排版的解决方案,论述了其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意义。自动排版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排版理念,是对传统编辑排版的数字化改变。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排版的自动化,而结合用户阅读偏好、设备偏好、知识偏好的自动编排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仅提出了自动排版这一概念,后续研究可以在自动排版的实现流程、相关技术、排版规则制定、版式生成算法等方面展开,以期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为个性化出版物产品和个性化出版服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陈富忠,刘衍聪.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工程图学试题库自动排版技术[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

[2] 侯霞,孟飞,杨鸿波.文档编辑与排版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

[3] 基于Publisher自定义模板的自动排版系统[J].计算机时代,2011(3).

[4] 杨杨.基于试题库的试卷管理和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10).

[5] 马吉全,金英,宋成杰,尹明.毕业论文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

[6] 张钌.在线科技论文编辑和自动排版平台研究[D].兰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