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调查报告(精选5篇)

  • 设计调查报告(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组建以来,在原有调查业务基础上,增加了服务业抽样调查和正在酝酿中的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及资质以外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物业管理及中介服务业等抽样调查工作。随着业务范围的逐渐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约束调查工作开展的内外在因素却…

设计调查报告(精选5篇)

设计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全面探索中国统计调查网络建设对于国家调查机构顺利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本文拟通过对陕西调查队系统调查网络建设的探索,共同探寻国家调查机构调查网络建设的出路和对策。

一、国家调查机构在实施统计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组建以来,在原有调查业务基础上,增加了服务业抽样调查和正在酝酿中的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及资质以外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物业管理及中介服务业等抽样调查工作。随着业务范围的逐渐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约束调查工作开展的内外在因素却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和改善,调查工作难度成倍增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原三支调查队网络建设参差不齐

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成立之前,农村调查网络以县为轴心建队联网,城市调查网络以少数中心城市和少数市县区为轴心建队联网,企业调查网络以中心城市为轴心建队联网。合并后的调查队以市和县(市、区)为轴心建队联网,县级调查网络有所收缩,市级调查网络有所扩张,形成了“一扩一缩”的调查网络体系。连接调查网络末端的城乡住户和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等基本上沿用了原来的调查网络系统,在实施调查过程中由专职调查员和辅助调查员包户入村采集数据;规模以下工业等其他一些抽样调查,则需要地方统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服务业等抽样调查企业分布面广,统计基础差,企业法人配合程度差,调查难度大,尤其是以村为单位的整群调查企业,企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方式陈旧,信息渠道不畅,调查比较困难,在地方统计局的代管下,因费用、装备等因素影响,建网相当困难。国家调查队在抽中整群村的调查中,直接采集数据的能力处于弱势地位。

(二)建立调查网络的环境亟待改善

1、外部环境不理想。目前,各省(市、区)政府提出了对各地、市政府及部门工作进行考核后,地方统计部门抓住机遇纷纷组建地方调查机构,利用健全的县、乡、村级组织机构,利用行政手段组织采集数据,就城乡居民收入等问题纷纷开展了抽样调查工作,调查的频率、规模等与国家调查网点重叠。在我国目前特定的环境下,国家调查队开展抽样调查的路子怎么走,对统计资源调查归属管理渠道的问题存在不同看法。

2、内部环境较差。一是现有调查队伍机制不灵活,知识老化;二是人员少,承担的任务偏重。组建后的县级调查队也只有7-8人,是县级统计局人员的一半。从其行政职能来看,要承担原三支调查队和国家统计局新布置的各项抽样调查任务,压力可想而知;三是统计市场环境复杂。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调查对象配合程度差,调查对象不配合调查的现象经常出现。四是调查网点少,全面完成各项调查任务难度加大。以陕西为例,陕西共有35个县级调查队、10个市级调查队,调查网络仅覆盖全省11个市区和107个县市区的38%,也就是三分之一多一点,而调查样本却覆盖着全省11个市区和106个县市区。因此,在组织各种调查活动中,因调查网络不健全,遇到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二、建立国家调查网络面临的机遇

目前,国家调查队在建立健全调查网络方面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建网机遇。

(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统计调查信息的需求为建网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按照国家统计局对统计局与调查队的业务分工原则来看,统计局以全面统计为主,调查队则以抽样调查为主。这一分工是明确的。我国在统计上实施的是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并轨运行的统计管理体制。两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将统计调查的领域大大拓展,极大地满足了各级党政领导宏观决策的需要,也为统计调查事业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机遇;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统计调查业务的划分提供了基本定位。国家统计局把农产品生产领域、居民消费品领域、规模以下工业生产领域、资质以外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领域、物业、中介、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经营领域、部分行业的服务业等抽样调查工作交给了调查队,而这些领域正是全面统计比较困难,涉及范围较广的新领域,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领域,对党政领导及有关决策部门研究市场经济问题,正确决策非常重要,但在不健全的市场统计中,这些领域的资料采集非常困难。因而,必须站在统计就是服务的理念上解决有关采集调查资料的网络问题,只有调查网络健全了,采集数据的渠道畅通了,才能全面、及时、准确的采集数据,这是一次难得的建网机遇;第三,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考核力度的加大,将全面改善统计工作的环境,抽样调查工作的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这些都为建立健全统计调查网络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市级调查队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的呼声给调查队系统建网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全国多数省份已将城乡居民两个收入、价格等重要统计指标纳入了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范围,各市级调查队也有围绕这一机遇,想为政府服务,但没有统一指导市级调查队完成考核工作的调查方案,市级调查队难以实施。各市两个收入如何规范管理,这就是个问题,但也为建立健全调查网络,统一组织开展调查工作,为地方政府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家调查机构抓住这个机遇,就会有所作为,失掉机遇就失去了机会。城乡居民收入是反映各级政府关注民生和民声的两个重要指标,如果不规范管理也会出现如同gdp核算的问题。规模以下工业、服务业、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等都需要规范管理,这对统计调查系统来说是难得发展的机遇。

三、建立健全国家调查网络建设的思考

当前,全国经济正在实施又好又快发展和加紧实施经济结构调整,降低能耗的重大战略,为统计调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国家调查机构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主动出击,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把调查网络建起来。

(一)原三队建网的经验与启示

原农调队面向农业、农村、农户的调查,采取了队工作人员包村、农户记账和聘请调查员收账的办法,成功解决了联网问题;城调队面向城镇住户和价格调查,采取了队工作人员包户和聘请调查员包片采价的办法,成功解决了联网问题;企调队面向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采取了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办法,在开展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中,在网络建设上曾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认为在整群抽样调查村聘请调查员作为选聘调查员初期的过渡形式是可行的;二是建立畅通的运作机制来源于当地统计部门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配合,这种运作机制在调查中取得了成功;三是在构建调查网络建设服务体系上取得突破。

(二)全面推进调查网络建设和完善制度建设

全面推进统计调查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建设和制度建设,前者是行政行为,后者是部门专业行为,只有在两种建网行为同步并举时,调查网络建设才有可能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寻求国家统计局和各级政府支持及经费支持是陕西建网的立足点。

1、推进调查网络建设应树立大调查网络意识

目前,陕西调查系统全面聘请调查员制度的面较窄,需要在建网上加快步伐和提高质量,建网和聘请调查员切忌做表面文章,不要与统计机构重叠。建立调查网络必须要有大调查网络意识,既要考虑到以省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建网的需要,也要考虑到以市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和国家开展多项抽样调查工作建网的需要。在调查网络的管理上一定要体现出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完善报酬兑现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业务培训制度、信息传递制度、上下联系制度等。在外部管理上,要通过法制建设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这样建立的大调查网络,基本可以满足以省、市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满足对新经济增长点变化因素监测的需要,满足国家在新开展统计调查领域抽样调查工作的需要,满足快速调查的需要和对调查数据宏观和微观管理的需要。

2、实现在村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建立大调查网络系统

陕西共有村民委员会28857个,街道办事处167个,乡级政府677个,镇政府903个。按人口计算每个村民委员会约为860人左右,若考虑到经济活动与人口的关系,应该在1500人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和所有街道办事处中建立调查工作站,考虑到市级队为地方政府服务建网的需要,陕西需要建立14000个―15000个调查工作站,在调查工作站的领导之下聘请调查员,调查工作站对聘请调查员的业务和调查资料负责,在村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建立调查工作站需要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应看作是一项政府行为,需要政府发文批准方可执行。建立调查网络需要的经费应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3、对目录调查企业和规模以上调查企业坚持网上直报

目录调查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管理规范,统计基础较强,统计力量比较雄厚,统计意识较强,统计手段比较先进,应该充分利用国家调查网络优势,扩大对目录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的网上直报范围,既减轻企业的负担,也减少调查队系统的报表负担。目前,调查总队已具备了企业网上直报的硬件条件,国家统计局应该在软件等条件方面,包括发文布置、制度修订、程序研制、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企业从复杂的纸介质报表中走出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报表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统计调查市场环境的治理势在必行

国家统计局应该在理顺国家与地方关系方面制定相关措施,包括业务划分、调查领域的划分、对外提供资料的管理等,合理确定各自统计调查工作领域,扩大市级调查队为地方政府服务的范围,推动国家调查队和地方统计部门共同繁荣发展,有效治理统计市场环境势在必行。从调查队开展的各项抽样调查工作中也看到,调查资料难以同时满足省、地核算gdp增长和研究经济领域热点问题的需要,有些调查资料不能分行业和分组,因而难以赢得自身的发展。全面统计、地方建队开展抽样调查、国家建队开展抽样调查多轨运行的局面就必然形成。致使统计改革陷入困境。这一问题应该纳入统计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修订《统计法》来解决。

设计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作业;设计现状;调查;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21-02

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联系旧知识、巩固新知识、为教师提供教学信息反馈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作业设计在重视基础的同时,要设计一些开放试题与实践试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了解分析近年来化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对我市化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问卷内容及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共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业设计的相关问题,二是被访教师的职称情况,三是被访教师对调查内容的补充与建议。选取重庆市部分初中化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本县教师发放纸质问卷,其他区县通过“重庆化学教研(初中)”和“重庆初中化学教师联盟”两个QQ群上传电子问卷。共回收到涉及32个区县108所学校的有效问卷136份。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1人,中学一级教师52人,中学初级教师63人。

二、问卷统计结果及分析

化学作业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化学作业设计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问卷的选择结果统计得到了下表数据:

1.作业来源。从作业题目的来源看,一半的教师都依赖于课辅资料,尤其是初级教师。40%左右的教师依赖于教材。只有不到10%的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作业,其中高级教师偏多。同时也说明我市教师私订课辅资料加重学生负担的现象依然严重。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老师设计的化学作业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课辅资料,要体现化学的生活化,要树立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让同学们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作业形式。从作业形式上看,多数教师采用书面作业加阅读作业的方式,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但是在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另外设计实践作业和探究作业的教师较少,尤其是一级和初级教师的比例不足5%,甚至有20%左右的教师只有书面作业,没有给学生提供实践和探究的平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作业也要变得多样化。一堂课的作业除了内容可以不同外,形式也可以不同,一份作业可以是家庭小实验,可以是阐述自己观点的小论文,甚至可以是调查报告;可以是基础知识,可以是拓展提高,可以是独立完成题,可以是小组合作题。这样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内心世界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3.作业设计对象。在接受调查的136个对象中,有55%左右的教师是为所有学生统一设计同样的作业,有近40%的教师另为优生设计了作业,只有不到10%的教师另为差生设计做业。大部分教师的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可能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出现。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优生放弃差生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一方面要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探究问题的兴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完成作业,这样他们学得轻松,做得轻松,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会因作业而受影响。

4.影响作业设计因素。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应考虑的因素很多。从统计数据看90%以上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考虑的是如何应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全市中考的效果,这可能与学校、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有关。能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考虑的教师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高级教师达到了61.9%,一级和初级教师也达到了44%。考虑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相对较少,尤其是高级教师只占到23.8%,一级和初级教师稍多一些占到近35%。考虑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个性发展的教师更少,各级教师都只有10%左右。这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距甚远,

5.试题类型。调查统计结果显示80%以上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只设计了常规题,即填空、选择、判断、问答、实验、鉴别、推论、计算等题型,只有不到20%的教师在常规题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非常规题,即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放性试题。这样的作业设计不能与教材中的STS教育内容相呼应,更不能很好地贯彻化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教学宗旨,而是给学生造成一种做题时呆板无趣,甚至窒息的感觉。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化学作业设计要渗透这一科学理念。

6.被访对象对问卷的补充与建议。在问卷中专门设计了被访教师对问卷内容的补充与建议,通过对回收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主要集中在下表中的三个方面:部分教师建议调查对象应有学生参与,尤其是初级教师中占到了65%。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设计化学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要控制作业数量,仍然以初级教师居多的教师认为要在问卷中设计相关内容。认为要考虑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比例的以高级和一级教师较多,反而是初级教师较少。这说明年轻教师设计化学作业时更注重学生合作精神,更能从学生角度考虑作业的数量和难度。

三、讨论与建议

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很多教师在设计化学作业时能以教材为载体,在书面作业的基础上设计阅读作业,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也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设计化学作业时,作业形式单一,试题类型常规化,照搬课辅资料习题作为学生作业的现象严重,缺少非常规试题,设计作业时很少照顾到差生,大都把应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和中考成绩作为作业设计的目标,没有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来设计化学作业。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部分化学教师思想僵化;部分化学教师还处于教学的摸索阶段。二是一些学校领导思想狭隘,为了节约经费,不耽误课程或者学科歧视,不安排化学教师走出去学习交流,使化学教师各自为阵,缺乏交流平台。三是家长、社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然主要依赖于学生考试成绩,导致教师不能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为此我们建议市县化学教研机构多组织化学教师参与相关的培训学习,多提供化学教师与教育理论专家及专家型化学教师交流的机会,多组织相关的培训,且培训时少听报告,多深入教材,深入课堂研究具体问题,并动员学校领导大力配合。为节约教师时间和精力,建议分区县分教材章节组织化学教师设计打造精品化学作业,利用“重庆化学教研(初中)”和“重庆初中化学教师联盟”QQ群等网络资源实现精品化学作业资源共享。同时快速推进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改革,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的作用。

总之,每位化学教师都要更新教育理念,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立足于精炼而不是多练。在实际工作中多动脑筋,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优化作业设计,把作业设计这一环节落到实处,给学生减负,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真正使作业设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2]蒋少昀.中国教育改革论丛[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3,12:10.

设计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

一、调查对象和方式、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全国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涵盖了河北、浙江、河南、山东、江苏、广西、四川、安徽、北京、重庆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1所院校,涉及了会计、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三个专业。

(二)调查方式及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结合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以及询问法等主要调查方法完成了调查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工作。

本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43份,收回问卷41份,回收率为95%。调查期限从2007年10月到12月,历时三个月。问卷涉及到19个省份的部分高职院校,覆盖面较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为掌握兄弟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详细情况,课题组成员分别实地走访了几个在教育部人才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的高职院校,从他们那里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针对以上调查问卷中填写不祥的事项,我们还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了询问式的补充。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际状况,在调查问卷中围绕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过程、实训指导教师、实训效果评价和实训教材五方面问题展开。

(一)实践教学环境

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环境的现状,这次从校内会计实训室的设备配置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在校内实训设备配置上,41所高职院校中有92.68%的院校拥有会计实训专用机房,95.12%的院校会计实训室配有多媒体设备,73.17%的院校使用会计教学软件;对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围绕基地的数量、学生实习次数和人数等进行调查, 41.46%的院校拥有3~5个校外实习基地,21.95%的院校有7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见表1);19.51%的院校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年次数为0,56.10%的院校年次数为1次,19.51%的院校年次数为2次(见表2);75.61%的院校是根据每个实习基地的规模大小安排学生人数不等,4.87%的院校安排10-15人(见表3)。上述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重视会计校内实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也意识到会计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但在安排学生校外实习次数、人数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进入企业,观摩和学习。

(二)实践教学运作过程

对会计实践教学过程的调查,这次是从实践教学环节、方式、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的。在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有36.58%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实训、社会调查、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毕业论文等,14.63%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实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另有9.76%的院校仅包括课堂实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等三个环节;65.09%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践教学方式是随堂实训与集中设置课程相结合方式;在实践教学具体运作中,60.98%的院校是先手工核算实训,后电算化实训,二者结合进行,29.27%的院校是手工核算实训或电算化实训;48.78%的院校在会计模拟实习时不划分具体岗位,19.51%的院校分出纳、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等工作岗位分工操作;56.10%的院校认为随堂实训教学内容包含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四项基本内容,34.14%的院校也将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作为课堂实训内容。说明多数高职院校将课堂实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实践教学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手工核算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会计模拟实习还不能较好地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实训教学内容上,注重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三)实训教师指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外,根据其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特殊性的要求,还要同时具备实践教学能力、操作演示能力等。因此,这次重点从“教师素质”、 “会计实践经历”两方面展开调查, 在调查会计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时,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实训教师既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又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仅占29.27%;在企业有2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的只占12.19%;在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上,有60.98%的学校配备有专职的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有39.02%的学校没有专职实训教师;在调查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是否从事过会计等相关岗位工作时,87.8%的院校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曾经从事过会计等相关岗位工作,只有12.2%的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未从事过会计相关岗位工作;92.68%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训指导教师应定期到实际岗位进行实习,只有7.32%持否定意见;70.73%的院校有制度规定会计实训指导教师到实际岗位实习,29.27%是没有制度规定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100%都认为会计实训指导教师应具有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见下图);上述调查结果显示 ,各高职院校普遍加强了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和相关实习制度的建设,大多数高职院校不仅配有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而且很多都曾经从事过会计等相关岗位工作。但是必须看到,具有较高学历又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素质教师却十分缺乏,特别是在企业有2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更少。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实训指导教师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会计实训教材

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教材是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技能培训的依据,因此会计实训教材应体现指导性、可操作性及渐进性。在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70.73%的院校使用的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与所授课程的理论教材配套,模拟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不配套的占29.27%;在会计实训教材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中,选择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分别占41.46%。说明大多数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实训教材与所授课程理论教材的配套使用,并且普遍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进行实训,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应用较少。

(五)实训效果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中,46.34%选择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形式;还有26.83%选择除以上三种以外还外加题库抽题单独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进行。选择题库抽题单独实践操作考核和其他选项的各占12.19%和14.64%。当问到学生在校外实习,实习成绩是否完全根据用人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给出时,肯定回答的占29.27%,否定的为70.73%。以上数据说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能够与其教学内容及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会计实践能力相结合,但方法单一;而在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上忽视了用人单位意见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设计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通过对各种类型的专卖店的观察,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增加关于店面展示设计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并认识到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以后的设计中提供借鉴与帮助。店面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吸引各种类型的过往顾客停下脚步,仔细观望,并吸引他们进店购买。

一个店面设计的成功与否将决定其商品销量与盈利的多少,有助于维护品牌形象,可以促进商品的销售。商品千差万别,商店各不相同,不同的消费群体的购买需求也不同,因此在对专卖店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必须考虑清楚顾客群的情况。比如童装专卖店的设计应该显得活泼而自由,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而像珠宝店的设计应尽量高贵、大气,营造一种华丽的空间氛围。当然,服装店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服装最佳的一面展现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结合运用情调、功能性和富于魅力的设计,做到人性化设计。 下面将主要从两方面对专卖店的空间设计进行简单的调查分析:

一、功能性。

我们都很清楚一个专卖店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销售商品,从而取得盈利,对专卖店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将商品推销出去,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只有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有限的空间,将商品以最佳的状态的展现给消费者,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吸引消费者。

进入一个专卖店,不知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面对这么多五颜六色的商品,不知应该选择哪一件,不知是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是向前还是离开?

运用好商品的关联作用是一切活动的开始。它指的是哪种类型的商品可以摆放在一起展示给顾客,如长短袜可以和内衣一起摆放,水壶可以和烤箱摆在一起,水果可以和蔬菜摆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货架与通道组成的营业空间引导顾客更加快捷而高效的浏览到商品。通过摆放互相有共同之处的商品,不至于让顾客眼花缭乱,还可能让顾客选中本来没想要买的商品。

1.在商品的摆放上,尽可能的按照一定的形式或规律来摆放,比如同一色系的放在一起,垂直布置或者是对称布置,既显得规整,又

具有形式美感,而且不显得杂乱。如图:

2.其次是通道的设计,要尽可能的宽敞、笔直,尽量少拐角,以免太过狭窄而导 致人流不畅。有很多通道在外观上都设计成不同于其他地面的风格,

采用不同的颜色或者不

同的材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序的引导顾客进行游览,但也有一些消费者潜意识里不

喜欢被拘束,而喜欢自由行走自由浏览。所以

我们应该依靠巧妙的设置货柜来吸引顾客自由的穿行。如图:

3.当一个逛了一整天街的消费者,进入一个专卖店时,这时她最需要的就是一张沙发或者一把椅子,能够供她休息。因此,店内的休息设施是不能忽视的,如果将它们按照一定的形式进行组合,也会营造出很有价值的营业空间,既达到了供消费者休息的功用,又取得了一定的设计美感。如图

二、空间氛围的营造。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们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的提升,人们对专卖店的空间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商品,同时也需要身心上的愉悦。

专卖店从它的橱窗设计到室内的空间设计,其本质都是在营造一种空间氛围,让消费者能够真实的体会到该商品给他带来的美好的感觉。(下面主要以橱窗为例进行分析)

如果把一个专卖店看作一本杂志,那么橱窗就是这本杂志的封面。毫 无疑问,引人注目充满创意的橱窗能够起到促销的作用,精心布置的橱窗不仅能够把消费者引入店内,而且还强化了商品的品牌形象,它既是一种广告手段,又让顾客深入了解店内商品的情况。

1。设计橱窗时,首先应明确所要陈列的商品中蕴含的主题与精神,然后赋予其一种理念,因为只有独特的理念才能让设计中与众不同的东西呈现出来。但最 终橱窗的主题要能够反映或支持店内销售的商品。橱窗的设计可以运用一系列的色彩、形体、肌理、灯光等,在瞬间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又要具备必要的细节与情节,可以让消费者停留更长的时间。橱窗的设计可以创作戏剧,倾诉故事,可以表现的活泼自然,可以营造浪漫温馨的气氛,也可以制造诱惑,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

2.运用色彩能够创造戏剧性的效果与氛围,但这并不意味着色彩使用的越多,所制造出的效果就会越好,相反,最好的橱窗用色设计方案是使用单色, 比如以蓝调为基础的橱窗,能增添情感意义,被认为是寒冷的、悲伤的,而红色则给人以兴奋、激动、热情的感觉。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也会使形体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图六所示,整个橱窗以黄色为基调,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表现出青年人的健康与活力。背景中的线条有序的排列着,并不显得杂乱,背景墙的处理也恰到好处,采用规整的平行线的处理手法,很有

设计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经济转型发展对政府投资审计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以来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趋势对政府投资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投资审计必须认真反思,准确定位,发挥好投资审计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

(一)要变革传统的投资审计理念。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在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传统的政府投资审计,在审计理念上还存在许多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重监督,轻服务;重查找问题,轻提出建议;重事后监督,轻事前、事中监督;重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轻工程的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政府投资审计就谈不上很好的为经济转型服务。因此,政府投资审计必须更新审计理念,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以监督为主向监督、服务并重转变;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注重全程监督转变;由注重评价项目资金的经济效益向注重评价项目资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变。

(二)要采取灵活的审计工作方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投资项目逐年增多,投资规模也呈加大的趋势,审计风险越来越大,这些都给审计机关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此,审计机关必须改进工作方法,在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在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实行“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大对于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和“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领域的投资项目审计。通过审计,揭示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从机制、体制和制度层面提出深层次的审计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避免面面俱到,审计人员整天疲于应付,“胡子眉毛一把抓”,项目却并没有审深审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整合资源下功夫。充分利用现有的审计力量,积极采纳其他专业审计成果,减少做重复工作,同时发挥社会专业机构的协审作用,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三)要建立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政府投资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是制约投资审计建设性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目前投资绩效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不够成熟,评价内容不够全面,不少审计人员在开展投资审计时,往往对经济上的违纪违规问题比较关注,对投资决策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而恰恰投资决策方面的问题对影响经济转型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的热衷于追求审减额,认为审减额越大,领导越高兴;有的看似在评价投资项目所产生的效益,实际上只注重评价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对项目建设给资源环境造成的破坏视而不见,这些评价方式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格局是格格不入的。当前的政府投资绩效审计亟需建立规范科学的评价体系。

(四)要打造高素质的投资审计队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投资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普遍存在投资审计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特别是缺少既懂工程审计又懂财务审计,还精通计算机的专业技术人才。一些地方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政府投资审计机构,或有机构但缺少编制和专业人员,开展政府投资审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协审,而国家审计机关的投资审计人员有的就是临时从其他科室抽调而来的,对投资审计并不精通,过于依靠社会中介机构,国家审计机关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导致政府投资审计风险加大,因此,打造高素质的投资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需要各级审计机关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深化政府投资审计,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根据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政府投资审计必须在审计理念上进一步更新,审计内容上进一步深化,审计方式方法上进一步创新,审计评价体系上进一步完善,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更好的发挥其职能作用。

(一)审计理念上要体现“两个服务”。一是服务政府宏观决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必须以促进依法行政、完善机制、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为主要目标。政府投资项目中往往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建设市场秩序不规范、投资效益差、投资效率低等问题,审计机关必须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通过审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二是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是改善地方经济发展条件、推动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保障,与群众利益有着密切联系。一些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甚至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政府投资审计人员一定要牢固树立“民本审计”的理念,加强对涉及重大民生问题的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二)审计内容上要做到“五个关注”。一是关注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加大了重大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同时,也积极实施了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投资审计也要适应这一要求。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央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从投资投向入手,以投资效率、投资质量、投资效益和带动效应为目标进行审计;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特别是要从政府投资的角度来关注经济结构调整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重点关注抑制盲目重复建设、防止产能过剩、促进节能减排和加强环境保护等系列政策落实情况。

二是关注政府投资结构。通过审计,关注政府投资的规划布局和投向结构、分配依据和计划下达、资金使用、建设管理和资金效益等,着力揭露投资布局、方向和规模不合理,管理不完善、资金效益不高等问题,切实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

三是关注民生工程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央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投资审计也要加强对重点民生工程和民生资金的审计,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从审计的内容上看,要重点加强对“三农”、教育、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建设等领域的建设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特别是要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是关注“十二五”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国家投资的方向和重点。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安全饮水等农业项目建设和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重要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计,使这些国家重点支持的建设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

五是关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绩效。重点抓住投资决策、资金管理和使用、投资效果等环节来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在投资决策方面,要分析其决策是否科学,项目建设是否经过严密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是否严格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要求实施管理,对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情况的“政绩工程”要坚决予以制止;在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要检查投资项目资金是否按照规定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无存在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铺张浪费问题,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是否真实、合规;在投资效果方面,除分析投资的经济效益外,还要分析投资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要分析投资是否能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以提高政府投资的绩效。

(三)审计方法上要突出“四个结合”。一是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与工程概预算审计相结合。目前广泛开展的工程决算审计容易造成“监督滞后”的问题,往往审计发现了问题,但已经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而开展工程概预算审计,特别是加强投资决策方面的分析评估,可以将监督“关口前移”,避免随意决策和资金的损失浪费,两者结合能够大大提高政府投资审计的效能。

二是工程造价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投资审计从专业角度可分为财务审计和工程造价审计,加强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对拓宽审计领域,加大审计力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投资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为了转移审计人员视线,财务收支上的问题往往夹带在工程价款结算中,价款结算上的问题又容易挤入财务收支中。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结合,就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将问题查深查透,使违纪违规问题“无处容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投资项目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相结合。开展投资审计,可以与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同步进行,实现资源整合,成果共享,从而达到拓宽审计领域,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效率的目的。

四是项目资金的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性审计相结合。在检查资金使用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加大效益审计力度。通过对政府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管理效果的审计,能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有助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设责任政府,促进政府投资科学决策,提高效益。

(四)审计评价上要体现“三者并重”。即经济效益评价、环境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并重,这是建立科学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评价体系的核心。

一是注重经济效益评价。要重点分析建设单位是否建立健全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项目资金现象,项目建成后是否直接产生了经济效益,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等。

二是注重环境效益评价。要重点分析项目建成后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有无破坏生态环境现象,对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是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等。有些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要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些都应引起审计人员关注。

三是注重社会效益评价。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更多的体现在群众的认同度上。项目建成后能否增强当地经济发展的后劲,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是否反映良好,对涉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有关公众利益方面的情况等,应成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社会效益评价的重点。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三者是相互依存,合而为一的,不允许将三者割裂开来孤立的评价某一个方面,或者突出一、两个方面,掩盖其他方面的问题。

三、大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增强政府投资审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

深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队伍建设是关键。由于政府投资审计专业性强,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缺乏,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政府投资审计发展的瓶颈。因此审计机关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一)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把真正懂投资审计的人才引进来。由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相对于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其他专业审计而言发展还不够成熟,不少地方的审计机关配备的多为懂财会知识的审计人员,懂工程造价审计的人才并不多,而投资审计近年来发展迅速,任务多,要求高,责任重,迫切需要增添专业人才,因此,必须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一方面,地方政府要为投资审计机构适当增加编制,为人才引进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提高投资审计准入门槛,严把进人关,重点引进审计机关所亟须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财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使投资审计能够在一个高起点上发展,避免引进人才不当,造成重复浪费。

(二)建立学习培训机制,提高投资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对现有的投资审计人员,要进行内部挖潜,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建立学习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轮流派出去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投资审计培训学习,并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考试。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一批既懂工程,又懂财务,而且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熟悉政策、法规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使政府投资审计能迅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