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论文(精选5篇)

  • 公共卫生服务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村级卫生室。该村有一个卫生室,接待能力在五人以内,同时也对外开放。主要辐射区域除本村外还有邻近村庄,一般在2~3公里的范围。(2)私人卫生所。主要是持有医师资格证的人开办的私人卫生所,这种性质的卫生所虽然对外开放,但是由于区域的局限性,主要…

公共卫生服务论文(精选5篇)

公共卫生服务论文范文第1篇

宋湾移民新村全村有228户,总人口1150人,其中男性591人,女性559人,男女比例大约为1.06。

(一)宋湾村医疗机构数量及辐射区域

(1)村级卫生室。该村有一个卫生室,接待能力在五人以内,同时也对外开放。主要辐射区域除本村外还有邻近村庄,一般在2~3公里的范围。(2)私人卫生所。主要是持有医师资格证的人开办的私人卫生所,这种性质的卫生所虽然对外开放,但是由于区域的局限性,主要辐射区域为本村范围内,该村之前有一家私人卫生所但目前已经关闭,所以宋湾村没有私人卫生所。邻村有一家私人卫生所,平时也会有少量宋湾村人去看病就医。该村卫生室有一名村医,他是从部队退伍多年的卫生员,不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虽然了解范围较广,但大多方面不够专业,主要治疗日常生活中的小病,如:感冒、发烧、腹胀及简单的伤口处理等。护士一职基本由村医兼职或者由其家庭成员不定时兼任,他们并不具备基本的护理能力,因此,宋湾村卫生室的护理人员为0人。

(二)卫生室及硬件配备状况

医疗室包括药房、观察室、诊断室、治疗室、值班室总面积50平方米,内部主要放置桌子、椅子、放药支架、病床以及电视机、空调等电气设备。卫生室没有任何大型医疗设备。中小型医疗设备种类十分有限。主要包括:血糖监测仪、体重身高测量器、血压计。日常小型医疗工具如温度计、听诊器等较为齐全。

(三)药品配置状况

卫生室里的药品主要是一些日常用药,完全以西药为主,包括治疗感冒、发烧、咳嗽,以及用于消炎、降血压、降血脂等方面的药物,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注射类常用药。药品数量有限,适用人群以成年人为主,老年人及儿童用药较少。

(四)资金来源状况

第一,村医转移支付。村医出钱将所购药物买回,然后从看病开药的费用中拿回属于自己的部分,同时获得自己的劳动报酬,以此作为村卫生室的首批主要周转资金。第二,国家或政府拨款。这部分资金是由政府提供用于改善农村基本医疗状况。这部分资金十分有限,同时也很难到位,容易被政府部门转用于其它方面。通过与村医谈话得知政府部门提供给本村的资金虽然已经公布但是并没有到位。第三,本村投入。本村投入的资金并不是直接用于看病或购置药物而是以实物的形式配给卫生室免费使用。

二、宋湾移民新村医疗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医护人员短缺,诊疗方法落后

移民新村有崭新的硬件设备,比附近其它村子硬件设备要好得多,但村医仍然是原来的村医,没有新补充的技术人员。村医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靠自身学习和积累的经验进行诊治,因此对药量的控制和药品的配置不够科学准确。他的知识结构陈旧,获得培训机会很少,对急性和慢性病人的处置欠规范,甚至可能拖延最佳治疗期限使病情加重。村民们只在村里看一些头疼发热的小病,严重一点的疾病去县城医院就医。新村卫生所的护理人员都由村医的儿子和其他家庭成员临时担任,家庭成员的所有诊疗知识都来自于村医的口头传授,在自己劳动之余,帮助村医护理病人。移民新村中医生的待遇不高,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因此,村医年龄已经偏大,也没有合适的继任者。

(二)床位数量有限,使用紧张

新村卫生室原本只有一个床位,是医生自己配置,搬入移民新村之后,村里给卫生所配置了两个床位,2012年,全国每千人平均床位为3.05,但宋湾村只有1.74。紧张的床位严重影响到卫生室的服务接待能力,特别是冷暖交替的季节,生病就诊率比平时高,床位紧张状况更加突显。过度的床位紧张会造成病人临时外流,这将不利于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减小了本村的压力,但必将增加社会整体的防疫投入,从整体角度看弊大于利。平时床位使用率较低,但每当流行性传染病较多的月份床位使用率最高,因此每年都会出现一段时间床位空闲而另一段时间床位紧张的尴尬局面。

(三)医疗设备短缺,缺乏维护

移民新村里,大型医疗设备一直是空白,中小型医疗设备种类有限,例如打吊针的挂吊瓶的支架,病人的病床,小孩子吃药时候可以把药磨碎的小电器等,都是移民新村建设时候新添置的。在没有移民的时候,原来的村医疗室比这个简陋,这些设备也是没有的。但日常必备的医疗工具使用频率最高,因此这些医疗工具的受损程度较高,再加上这些工具使用时间过长,缺乏必要维护,精准程度已经不能保证。这会影响到村医对病情的判断,容易造成误诊甚至酿成严重的医疗事故。村民缺乏疾病防治和自我诊断的知识,大多数患者都是感觉身体出现较严重的症状时才到大医院检查,村卫生所必要医疗设备不全或者不准确,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也必然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四)药品种类有限,数量不足

药品种类配置不够合理,适宜各年龄段适用的药物分配不够科学,儿童、老年人、高发病症药品严重不足,而这些人群抵抗能力最差,村卫生所没有适宜的药物,这给他们的正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让他们的处境十分危险。

(五)医疗资源缺乏协调

新村的移民大都集中在南阳市淅川县,该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地理环境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村民世代以务农为主,依然保持着厚重的乡土文化这种时代积淀下来的文化,一方面使乡土社会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使村民与外部社会适应困难。移民新村的卫生所资源有限,例如村卫生室的床位,平时床位使用率较低,但每当冷暖交替的季节,或流行性传染病较多的月份床位使用率最高,因此每年都会出现一段时间床位空闲而另一段时间床位紧张的尴尬局面。由于村里药品的购买和配置都要由村医自己出钱购买,仅仅依靠国家所拨付的有限的工资,明显不能保障药品的种类和数量。尤其一些价格较高的药品,更加难以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非自愿性移民到迁入地后,明显表现出种种不安与不适应,移民新村的村民们与外部社会接触较少,生活相对隔离,没有和迁入地的居民建立密切的联系。村卫生所也没有和其他相邻卫生所积极地展开沟通协作,医疗资源不能合理协调共享。

(六)医疗资金来源单一

过于单一的资金来源必然影响农村医疗资金的筹集,就宋湾村而言,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村医支付,政府的补助资金不过是杯水车薪,并且发放困难。根本解决不了资金紧张状况。村医在救死扶伤之余,还要解决自己的生存和报酬问题。因此村医在决定资金用途时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使一些重要但资金紧缺的项目留置,另外一些村医不能治疗的疾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村医也可能大胆地治疗,给村民的健康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将大大制约移民新村医疗水平的改善和更好发展。

三、针对宋湾移民新村医疗资源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对村医的管理和农村医疗队伍的发展

提高移民新村医护人员专业化水平。村医全科化、专业化是必然趋势。只有对村医进行定期考核和培训才能了解村医的诊疗水平是否跟进,能否适应农村不断提高的医疗需求水平,根据考核结果,对不合格的村医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不至于在社会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固步自封,落伍于医疗队伍。解决好农村执业(助理)医师的编制和待遇,切实维护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切实提高村医的工作积极性。

(二)实现床位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床位是衡量一个医疗机构服务接诊能力的重要指标,农村卫生室床位数量参差不齐,有的剩余有的不足,只有根据每个村的人口多少和大病人数合理配置床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床位紧张状况。如果可以使邻近村庄的床位实现资源共享并形成医疗规则将大大缓解部分农村床位不足的压力。

(三)完善并提高药物的可及性

1.提高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基本药物是那些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要保持足够的数量和剂量,并使其价格能被农村老百姓承受得起。提高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即人人可以承担的价格、安全地、实际地获得适当、高质量的药品,并方便地获得合理使用药品的相关信息。2.加快推进药品价格统一性、合理性药品价格受到生产成本和市场状况的影响,不同的地方价格差异较大,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借助市场和政府的力量将药品价格控制在统一的范围内,而且要特别照顾农村的经济条件和地域限制,将农村药价合理的加以调整。

(四)逐步推进医疗设备的优化配置

医疗设备的检测结果是医生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适当为新村卫生室配备各型医疗设备。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由县乡两级卫生机构逐渐将自己的一些医疗设备下分到农村或者由卫生部门统一采购统一配备给村卫生室,并将这些设备作为国家财产登记。第二,由上级卫生机构与财政部门结合为农村购买医疗设备,然后每年从收费中扣除一部分先行偿还直到全部还清,这些财产划归村集体所有。第三,吸引社会资金购买医疗设备,然后每年从中抽成,抽成比例不得超过该医疗设备收费总额的30%,以免抽成过高影响农村医疗卫生的整体发展,抽成总额不得超过购买资产的150%,之后该财产所有权归村卫生室所有。

(五)促进交流融合,共享医疗资源

新村移民已经百分之百加入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可以帮助移民减轻家庭负担,解除后顾之忧。因此精神上的孤单无助是移民面临的一个更紧要的问题。加强移民与本地文化交流,强化移民对当地村民文化的认同。移民在与当地居民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了解当地文化,自觉调节原有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冲突,最终促进移民和本地居民文化的融合。如新村在2011年新春之际举办的文化晚会中,当地的旱船文化令移民耳目一新,移民新村的村干部登台演唱也令当地居民备感亲切。当地居民的行为被移民认同后,移民的心理芥蒂就会减弱,进而增加了两地居民的认同感。在当地政府和新村干部的组织下,移民和当地居民的交流不断加深。如在农忙时相互之间借农具时常发生。在生病治疗的时候,可以互相分享医疗信息等资源,这种相互之间的帮助大大提升了移民和当地村民之间的相互认同,为医疗资源的协调打基础。例如新村卫生所床位不足问题,可以使邻近村庄的床位实现资源共享并形成医疗规则将大大缓解床位不足的压力。新村卫生所和邻近村庄卫生所协调配药,保证基本药物是能够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保持足够的数量和剂量,并使其价格能被农村人口承受得起。

(六)实现资金来源渠道多源化

公共卫生服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成本探究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行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我国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存在着各项服务没有安全落实到位、投入机制、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一些问题,阻碍了我国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进行研究,对于政府的经费投入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某市598家社康中心中随机抽取50家,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结合文献研究、专题讨论以及德尔菲法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1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探究方法

结合文献研究以及专题讨论两种方法,提出社区基本卫生服务情况的反映指标,并通过两轮德尔菲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标准进行确定。本文从某市598家社康中心中随机抽取50家,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来确定每项卫生服务工作的强度和时间,进而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各服务项目的成本和工作量计算出来。

2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探究过程

2.1工作时间

5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2014年度的公共卫生服务时间为854204.7h,为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的不同工作强度体现出来,各项目实际的工作时间需通过工作强度的调整系数加以调整。某一项目的调整时间=(某项目工作强度的实际分数/工作强度的平均分数)赘孟钅康氖导使ぷ魇奔洹5髡螅际鹾扛摺⒀沽Υ蟆⒎缦沾蟮南钅吭黾恿斯ぷ魇奔洌ぷ髯苁奔湓诘髡昂偷髡蟮谋浠⒉淮螅髡蟮墓ぷ髯苁奔湮?56124.7h。

2.2服务成本

人力成本、材料成本以及运营成本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

(1)人力成本:人力成本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且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单位工作时间的价格确定依据就是人力成本。对于社区服务工作人员而言,2004h是其法定的工作时间,根据年收入标准即可将每小时人力成本的价格计算出来。本文中提出的人力成本价格有四种,以供参考。一是随机抽样的50家社康中心工作人员的平均收入,二是某市全部社康中心工作人员的平均收入,三是基层公益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平均收入,四是专家建议成本。本文的人力成本为每小时74.5元,50家社康中心在2014年的人力成本为6405.6万元。

(2)材料成本:材料成本的计算依据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的实际耗用量进行,经计算可知,50家社康中心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在2014年需由国家财政拨款的材料成本为35.3万元。

(3)运营成本:现场搜集的2014年该50家社康中心的财务数据,得出其2014年的运行成本为2882.4万元。根据50家社康中心在2014年度的医疗时间和服务时间分摊运营成本,得出50家社康中心在2014年的运营成本为646.5万元。

上述三项成本的总成本为7087.4万元,50家社康中心服务的总人数为104.8万人,由此可算出平均每人每年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是67.6元。

2.3单位成本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象成本也即社区卫生服务单位向某类对象提供单位卫生服务所需要的成本。其涵盖人力成本、材料成本以及运营成本三个方面,表达式为一年中某服务项目的成本与服务对象总人数的比值。

3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探究结果

目前来说,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知识普及教育、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的防治、老人、儿童及孕妇保健等,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公益性的项目,应免费提供给城乡居民。我国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到位,而其影响因素之一就在于经费得不到有力的保障。本文得出的2014年某市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均成本应不少于67.6元,该市的实际投入成本与其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得不到保障是阻碍我国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政府应加大其投入力度。目前,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人力成本方面的补贴不到位,造成各项服务无法完全落实到位。工作压力和劳动薪资不成正比是造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进而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该市的经济较为发达,人力成本较高,因而本研究得出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均成本相对较高,卫生服务经费也偏高。

4结语

本文从某市598家社康中心中随机抽取50家,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结合文献研究、专题讨论以及德尔菲法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进行研究,我国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存着卫生服务经费不到位,各项卫生服务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的问题。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确保人力成本的补贴,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待遇,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以促进我国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非衡,朱磊,杨烨.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研究现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07):123-124.

公共卫生服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政府购买;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55-02

1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缘起及基本内容

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政府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将努力实现这一目标。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改革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2006年4月国务院制定和颁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2009年4月上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和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医改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提出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要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见,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一种趋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逐渐地承担着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大责任。

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目前,我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和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初步形成了一支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队伍。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城镇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8.9%,卫生技术人员数占2.7%。

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体现,是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央编办发[2006]96号)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卫妇社发[2006]239号)中关于职能配置和服务功能的有关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承担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具体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1)卫生信息管理。(2)健康教育。(3)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4)慢性病预防控制。(5)精神卫生服务。(6)妇女保健。(7)儿童保健。(8)老年保健。(9)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10)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11)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包括:(1)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2)社区现场应急救护。(3)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4)转诊服务。(5)康复医疗服务。(6)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同时,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供与上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部门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有的还提供简单的康复指导和计划生育服务等,但其中医疗服务开展得最多,主要是常见病的诊治、慢性病的维持用药等。显然,这与居民的需求还有比较大的距离,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要求也有较大的距离。但是,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落实”、“流于形式”似乎已成为学者的定论,“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无论从政府或社会的角度或从社区卫生服务的供方而言都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

2 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

一般认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西方各国出现的财政危机,公民对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如何节约财政开支、以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满足公民对民主以及公共服务的更高要求,成为西方各国在政府改革别关注的问题,从而兴起了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这一场“新公共管理的革命”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推行政府管理的民营化、效率至上和顾客取向。“新公共管理的一个中央特征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组织的运作中,即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政府职能的市场化,也就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从经济学视角而言,我们可以将社区卫生服务看作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为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它一般不能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所谓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消费这样的物品均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与公共产品相对应,私人产品是指由市场提供给个人享用的产品。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公共产品”的主要特征就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是指公共产品的生产者或购买者不可能或需要花费高额的成本才能把他人排除在享受该产品的利益之外。20世纪90年代的“政府经济学”新理论也为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理论认为政府的职能是为大众提供公共物品,并可以通过购买来实现,从而摆脱政府直接生产之高成本低效率困境。“政府作为购买者,可以依靠市场的规律,选择价格低、产品质量好的‘公共物品’提供给社会;由于政府在直接生产‘公共物品’的领域退出,促使多个非政府组织生产‘公共物品’,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竞争的良性机制又可促使生产‘公共物品’的机构努力降低成本。”

政府公共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有效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平分配,因此,政府对社区养老的投入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是一项民心工程,它反映了城市政府的治理理念、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划浆”上,包括建章立制、提供支持、统筹规划、监督评估等。其中,提供支持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两个方面。前者是在税收、用房、用地、用工、办证等方面给予社区发展项目一定的政策倾斜;后者就是对非营利性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这种补贴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实施。国家卫生部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中也曾指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由政府举办的卫生机构提供,并按其服务数量与质量,予以合理经费补助;也可向符合条件的其他医疗机构或者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按照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购买,所需经费列入卫生经费预算。

3 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的对策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效果的一项重要举措,应从市场培育和建设的角度着眼,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建立有效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为重点,以完善相应基础性制度和规范建设为基础,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3.1 加强提供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否提供质量优良的公共卫生服务产品是影响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的关键环节。应继续加强机构规范化建设,把建立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技术标准底线作为机构准入和退出的刚性指标。应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专项轮训,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接受专项培训,以弥补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不足的缺陷。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在服务质量、服务理念、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及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缺陷与不足,导致很多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不高,甚至不信任社区卫生服务站或中心,而更愿意到大医院接受治疗服务。

3.2 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高基层政府的社区公共服务责任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使政府与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变得间接,这一转变并不意味着政府对社区公共服务责任的转嫁,而是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改变:观念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并不意味着必须生产公共物品,我们要逐步改变以往每增加新的公共服务任务时,就要求增加机构,扩充编制,追加开支的做法。管理上,政府部门在运行中必须跳出求助行政权力来实现意图,规避风险的行为习惯,致力于通过市场机制来调动社会资源。政府不能以营利作为其行为的出发点,政府职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服务而不是积累资产,购买服务是将政府财力与政府目标最佳的联结方式。因此,政府的责任并不因购买服务而转嫁给社会,加强跟踪监督和检查验收,保障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仍是政府不可懈怠的责任。

3.3 完善法律制度建设,规范服务定价

在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的国家中,大部分都有较完备的法律制度来维护此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包括机构准入、遵守合同规定、合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只是有一些指导意见来规范购买方与提供方的行为,而这些文件的规范作用是有限的。目前,对于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地区,能够对所购买的服务进行规范的成本测算的很少,即使一些地区进行了成本测算,但真正能够将测算应用到实际购买中去的机构更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成本测算过程比较复杂、资金有限导致测算结果无法应用等。所以,应该进行行之有效的成本测算,从而规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定价。

3.4 将城镇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相互结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已出台,核心问题是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之一是城镇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怎样更好地对接,新医改方案已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目标,二者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法治推动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对接制度的贯彻落实。确立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对接的法律地位。明确国家对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政策,制定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保障制度,完善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监管制度,依法对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管。另外,从国际一些成功的经验来看,政府应积极促进社会事业社会化,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原则下,确保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同时健康保险也需要得到国家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加强政府对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财政投入。

参考文献

[1]唐景霞,王小万.美国健康管理计划对我国社物卫生服务的启[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3):33.

[2]毛群安.95%的地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EB/OL].(2006-02-10)[2010-01-15].news.省略/o/2006.shtmLl.

[3]斯贵强.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社区居民提供[J].中国病案,2010,(6):62.

[4]解亚红.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内涵、问题及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0,(12):100.

[5]赵海燕,刘倩倩.我国政府购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理论、现状以及实践原则[J].前沿,2011,(1):148.

[6]斯贵强.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社区居民提供[J].中国病案,2010,(6):62.

[7]吕美行.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论探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3,(12):19.

[8]陈晖.论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2):95.

[9]李合梅.对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探析[J].中国市场,2010,(4):2.

公共卫生服务论文范文第4篇

一、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

常言说: 题好文一半 。对于临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

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 蓝图 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 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 (巴甫洛夫语)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论文的撰写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论文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资料是构成论文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五、拟写论文提纲

公共卫生服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村医学 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On Curriculum Setting of Rur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and Capacity Training

WU Wei[1], ZOU Qing[2], ZENG Jing[3]

([1] Public Health Department, Nanchang Health School, Nanchang, Jiangxi 330006;

[2]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anchang Health School, Nanchang, Jiangxi 330006;

[3] Nanchang Blood Station, Nanchang, Jiangxi 330006)

Abstract Purpose Practical training for rural grassroots primary health professionals. Method According to rural medical training goal, the teaching about the issues in depth. Results Based o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respectively improved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mprove relevant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make recommenda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humanities. Conclusion Rural medical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hould highlight the application and suitability, ability to cultivate and strengthen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actual work.

Key words rural medicin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ability training; discussion

在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我国,实现人人都享有卫生保健目标,关键在于农村。而人才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长久以来,由于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务工作者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而现有的农村基层医务工作者多数尚未接受系统及正规的医学教育,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尚不足,缺医少药的现象依然存在。

为解决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切实存在的不足问题,卫生部联合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版)》中增加了农村医学专业。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农村卫生所及贫困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他们主要从事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康复指导、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这是基层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应适应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合理编制农村医学专业教学大纲,整合优化医学基础、专业课程设置,改进相关教学方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注重对学生医学基础知识、社会实践的训练及人文道德的修养,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

1 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目标相一致

卫生部等印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中指出:2009年以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是通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而在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涵盖:建立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和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等。并且要求,在全科医师、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和社区护士培训过程中应强化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①由此可见,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的实用型卫生人才。毕业后在农村基层从事疾病的初级诊治和转诊服务、预防保健、康复指导与健康教育。

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决定,毕业生将立足于农村社区,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观点对待健康和疾病,着眼于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综合服务,为居民、家庭及社区人群提供方便、有效并且经济的医疗保健服务。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社区常见病诊断治疗的同时,还必须具备防、保、教、指、宣的本领,以适应新时期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因此,农村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医学基础课程以“有用、够用”为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强调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课程设置应按照专业方向,调整基础课程比例;医学专业课程以“必需、实用”为原则,突出应用性和适用性,加强动手能力培养。②课程设置可适当延伸专业内涵,加大预防医学、社区医学、医学人文、心理学、社会学和社区健康问题处理技能等课程的比重。实现课程体系由“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向“自然科学基础课、医学基础课、预防保健医学课、人文社会科学课、临床专业课”等课程模式的调整。

2 改进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统一性

基层卫生人员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第一报告人、疾病监测的前哨以及日常个体化预防保健服务和疾病管理服务的提供者,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卫生专业课程是农村医学专业重要的学科,且实践性强。强化学生在校期间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是培养实用人才的重要途径。③目前,医学教育在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的编排上缺乏专业特色,不具针对性。一些课程侧重于理论,实践机会少;一些课程知识的更新落后于实际工作需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仍是医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学校仅满足于课堂上教,忽视了临床与社会实践课程的安排。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便可通过理论考试,却忽视综合、操作及实践能力的训练。由于缺乏实践的环节,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差,工作中面临多变的现场常不知所措。

要改进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手段。通过教学互动和师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散发思维能力。如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出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还可以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聘请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理论水平较高的公共卫生医生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开展案例教学。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在阅读、分析和思考中提问、讨论和争辩,以提高其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促使学生把学到的专业理论灵活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④

要更加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是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和有效途径。因此,要改革课堂实验教学方式和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适当增加课堂实验实习的综合性、设计性及现场见习,提高学生实验室动手操作技能。要实行课堂教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深入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社区实践,巩固与提高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能力,提高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 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的方向。在这种模式下所培养的医生,不光需要精湛的专业技术,还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部联合卫生部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基层卫生工作者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守卫者、医疗行为的决策者、卫生知识的传播者、心理疑惑的沟通者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中显得非常重要。⑤

加强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从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普及教育着手。如开设相应的“人文素质修养”必修课,并在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以达到教授基础人文知识的目的。同时让学生确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有目的地选修人文学科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二,在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穿插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教师要将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相互结合,使相关的人文社科内容融合到医学课程中去,让学生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普及有关人文社科教育。第三,明确学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运用教学相长、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并学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的人文精神。⑥⑦

只有重视了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强化课堂教学环节,营造人文氛围,并辅以社会实践的历练,才能使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以培养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尊重患者、关怀患者的高尚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救死扶伤”的职业观等人文精神理念,做到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真正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注释

① 卫生部,财政部,人口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

② 郭遂荣等.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

③ 傅华.如何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来夯实公共卫生这道墙.复旦教育论坛,2005.3(1).

④ 黄进等.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7.31(7)总第408期.

⑤ 路建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刍议.教育与职业,第12 期(总第5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