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精选5篇)

  •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两个含义接近、联系紧密的概念,在我国高校教育理论及实践中,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两个概念的理解很不一致,两者有时相互交叉、相互涵盖,有时甚至一种内涵有两种表述。在《实践论》中指出,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选5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概念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9―0178―03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两个含义接近、联系紧密的概念,在我国高校教育理论及实践中,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两个概念的理解很不一致,两者有时相互交叉、相互涵盖,有时甚至一种内涵有两种表述。在《实践论》中指出,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由此可见只有对概念的含义、来源及相近概念的区别有明晰的认识,才能准确把握整个事物的本质。明确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厘清它与相近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逻辑起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解读

长期以来,人们对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无法准确辨析,经常混淆使用。尽管在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界已经从学理上准确鉴别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概念的关系,但直至今天,仍有很多人对这几个概念使用混乱,甚至相互替代。只有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纲――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一个清楚的理解。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溯源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去教育社会成员,是自古以来各个阶级社会所共有的实践活动。中国自古就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实践活动古已有之,但并非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我们可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和演变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概念林立阶段。政治工作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活动进行描述的概念,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给黄埔军校的学员讲授《论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时,就将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在政治工作中,利用政治工作这个概念来阐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为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明确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和任务,我们党开始加强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也开始对政治工作进行翔实地阐述。如1938年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这篇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要论著中就明确分析了政治工作的地位、内容和方法。后来伴随着军队政治工作的加强,理论上开始广泛使用“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概念。以后又多次使用“宣传工作”、“政治思想工作”等概念。虽然此时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等概念都已出现,但总体而言,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主要使用的概念还是政治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后,概念的使用开始发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概念开始应用,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更加提高了,更加需要加强党的思想领导。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他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在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进行论说的基础上,他在文中逐一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内容、方法问题。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概念的进一步阐述。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分析,还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虽然截至1957年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表述的各个概念都已出现,但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直到1960年,除军队始终统一使用“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外,其他各条战线则呈现出交错使用或同时使用“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思想工作”等提法的局面。到1960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和统一提法并未形成,处于概念林立混杂使用阶段,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与当时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把握不清是直接相关的。

第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统一提法形成阶段。从1960年开始,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标准提法是政治思想工作,此概念与思想政治工作相比更加强调政治教育,侧重于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为避免将政治加以泛化,忽视社会成员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的倾向,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取代政治思想工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较为普遍和统一的提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内涵

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这几个概念,尽管内涵互相交叉重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亦被相互替代使用,但实际其内涵是不同的。笔者对这组概念进行简单分析,这一系列概念中的最高概念是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泛指人类社会实践中有关政治方面的全部实践活动。思想工作则是为提高社会成员思想素质而进行的工作,目的是促使人们树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工作中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政治部分的总和。很多人根据字面意义简单化的推断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内涵,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工作加政治工作,其实这种理解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

与思想政治工作含义最为接近的概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紧密联系,但也有内涵上的区别,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纲要》指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指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范围要大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的思想政治实践和组织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那么究竟何谓思想政治教育呢?一般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所有阶级社会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运转而进行的思想上、政治上和道德上教化人的实践活动,是通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来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品格的教育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性,尽管很多国家不使用甚至公开攻击无产阶级政党实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实际

上任何国家、任何政党,要想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行都必须开展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不过是在其他教育名目下开展了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已。如美国开展的公民教育,英国开展的宗教教育,实际上执行的就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当然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本文指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概念解读

本文所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研究的是在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下从课程名称、概念内涵和课程设置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名称演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在高校中开设了政治课,当时这门课并没有一个标准和统一的名称。如1949年10月8日,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规定了公共必修课开设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文、法、教育(师范)学院毕业班学生必修政治经济学。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思想教育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就是今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1956年9月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程的规定》中又将政治课称之为政治理论课程,以后又出现过共同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等名称。1995年10月2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第一次出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标准提法,《意见》指出: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入进行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的教学改革,根据两年来“两课”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意见……自此我国高校的政治课便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的统一名称,并一直沿用到2004年。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就是中央16号文件,16号文件下发后,“两课”统一改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这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名称由来。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党重大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以及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了一个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在其历史沿革中有三个至关重要的转折,这就是198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方案、1998“两课”方案和2005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案的提出和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2006年9月全面实施"05方案”(2005年通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经过调整后,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变为四门,也就是说,目前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具体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必修课,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概念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在学校中开设的课程,是运用授课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其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任何一个概念的演变都必然经由一个从模棱两可到精准透彻的过程,且其演变还会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认识水平的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两个概念的辨析,使它们各自的研究领域更加明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涉及的范围较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纲,正所谓“纲举目张”,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就抓住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当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持全员育人的理念,学校、社会和家庭都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但毕竟学生以学为主,因此课堂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环节。

[参考文献]

[1]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王勤,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建国以来文稿:第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5]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李传华,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全书: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思想政治理论课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合力作用;使研究型教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加强实践教育;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必然面对许多棘手的难题。认真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成就、经验,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创新,卓有成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一件意义重大又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这既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要求。“体现时代性”,就是要从时代的高度去审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念、体系、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使其与时代同步伐,滞后和超越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定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实际上,唯有体现了时代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具有先进性。在当前,“体现时代性”,从内容上讲,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反映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把握规律性”,就是要遵循大学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认知的规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同时也具有科学性。只有认识、把握了这些规律,并自觉地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立在规律的基础上,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具有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必须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为依据。“富于创造性”,就是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永葆生命力的源泉。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创新,就要正确地总结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实际上,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创新的财富。思想政治理论创新的动力更多地来源于社会实践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直面现实实践,不能回避现实。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还要充分尊重广大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就是要通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的功能,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落到实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不仅是我们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目标。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合力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太理想,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充分形成,这里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合力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如何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科学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力作用?

首先要提高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应始终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重要位置,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长期以来人们包括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这种认识背后隐含的意思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是科学知识课程;而这种认识背后的潜台词是意识形态和科学是对立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科学性并非不可统一,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科学性。把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截然对立起来,并由此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功能完全二分,将科学性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剥离出去,将意识形态性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中剥离出去,这在认识上是不对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其次要加强交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已形成了一些优良的传统和做法,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充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这是对一些学校既有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也为今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队伍指明了方向。多年的实践表明,专兼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避免低水平的单循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充满活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建构新形势下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队伍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努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合力形成的新途径、新方法。一方面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的准人制,防止不合格的教师走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讲台。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彰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以及吸引力。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例如,可以吸引和鼓励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同时,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至少开设两门以上的课程,以拓宽学术视野,充分吸取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成果,加深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了解。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实行校际之间优秀教师互聘,这既有利于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资源,也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提高。还可以聘请离退休的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以及理论研究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开设相关专题讲座,发挥他们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千头万绪,但提高认识,创造条件,努力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合力作用,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三、研究型教学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形式

当前,世界和中国的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研究型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方式之一。研究型教学,具体地讲,应有问题意识、延伸意识、主体意识、研究意识、开放意识和能力培养意识等等。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型教学才是自觉的,而不是自发和盲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既不是一种演绎法教学,简单推理已有的知识和结论,亦不是归纳法教学,它应是二者的综合。说到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切入点,在师生互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主体性,着力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近年来,我们积极探讨体现上述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具体教学方法。例如普遍落实专题教学。在当前,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从教学本身来看,主要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现实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密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状态的新特点,这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难题。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加大了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加大了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我们的课堂教学专题。正因为如此,这样的专题教学使教学有较高的理论深度、较强的现实感和鲜明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和课堂吸引力。为了实现研究型教学理念,我们将传统的平面教学手段变为立体的教学方式。立体式教学就是充分调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包括读书活动、大课堂主题讨论课、网络课堂、师生对话研讨、课外学术沙龙、组织理论学习兴趣小组等教学手段的全方位式的教学,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实践教学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面临的共同主题。

要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内涵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主要是指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提高业务能力而开展的教学实践,也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

要认真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年来开展实践教学的经验。近些年来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中,“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应探索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模式,也就是开展课前、提倡课中、组织课后的三段式社会实践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的有效形式。随着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一些师生对实践教育重视不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重形式,轻效果;有的实践教学与教学环节联系不紧密,缺乏目的性与针对性;等等。要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更富有实效性,就必须把实践教育纳入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学分,提供必要经费;要加强组织和管理,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实践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可在社团,也可在基地;可在平时,也可在假期;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要有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建立和发展实践基地,促进社会实践制度化。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承担者,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起关键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支重要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只有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才能胜任其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

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有效地教育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关键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要对自身所教的理论“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

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社会不断从理论层面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其他课程相比,有特殊的难度。因此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师而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效果;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1 绪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课堂是学生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育人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培养的重要任务,但一提起思想政治理论课,人们总是把枯燥乏味、空洞抽象的说教与之等同起来。如何紧密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实践;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状态新特点,是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吸引力面临的难题。

2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讲台上老师唾沫横飞,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是大家毫不陌生的教学场景,虽然教师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方法,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差。

有同学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既不是一门专业主干课,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是“大而无用”;有同学认为教师讲授内容脱离实际,和现实有差距,想听的内容课堂上不讲,不想听的却拼命灌输,就是“假”、“大”、“空”;有同学认为教师教学方法没有创新,“填鸭式”、“满堂灌”,导致厌学心理;还有同学认为授课教师不能引起学生心弦共鸣,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等。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

3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教育是育人工程。为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不仅能来上课,能听课,而且听得进课堂内容,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必须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3.1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多沿袭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大胆创新,以提高吸引力。

大学生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采取“我讲你听”的灌输方法,“一块黑板一支笔,一个讲稿念到底”,难见成效。教师应该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看成知识的主动探求者。

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向学生提供记录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剖析,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同时,用案例阐述理论,让事实说话,可以避免单纯空洞的理论说教,提高教学效果。案例选用要有时代性、区域性,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

采用专题式教学。抽取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结合知识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实际,加以综合整理,从理论上深刻分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讲解。例如“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教学,通过围绕生态环境问题、反腐败斗争问题、国际安全问题等组织材料,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讨论式教学。课堂上教师采取启发、设疑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给予分析、引导。

3.2 凸显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用”、“有得”。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从业者素质。调查表明,企业需要有知识、懂技术、有动手能力的人才,但企业更关注员工思想品质,甚至有企业认为努力比能力更重要。可见,企业把“德”放在第一位。课堂教学中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成长乃至一生幸福的重要意义,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能由缺乏兴趣变得有些兴趣,由兴趣一般变得兴趣浓厚。

3.3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大”而“空”

当代世界发展很快,我国改革开放形势日新月异。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困惑迷惘,不知如何应对。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结合社会实际,有针对性解决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老师讲的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学生自然感兴趣。调查表明,脱离学生实际的所谓“纯理论”讲授,不是“对牛弹琴”就是曲高和寡,无法找到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失去说服力和可信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从学生关心的事件作为切入口,通过剖析典型事例阐述深邃的理论,通过情感体验来解释社会现象,以引发学生思考和感悟。

3.4 关注时事、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是社会现实中矛盾焦点的反映,是大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例举社会变革过程中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一方面解除了学生的疑问,另一方面是给学生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示范,使学生从心底里感到学习理论有用、实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武器,是解决思想问题的良方妙药,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生不可或缺的需要。

3.5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授课教师有吸引力

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言行的模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靠灌输、说教,而应当靠教师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师高尚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怎能不“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说服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4 结论

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封闭、空洞、乏味的灌输和形式呆板的说教,而是要以大量生动的、新鲜的、创新的教学内容,辅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思想政治理论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原则方法

一、新的形势要求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形势不容乐观。

大环境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主义信仰危机的挑战,部分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产生质疑。二是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经济需要创新人才,即需要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科学的创新思维和坚强的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善于发现、分析、解决新问题的人才。三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对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严重的消极作用,等等。这些严峻挑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方面。随着扩招后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授课任务大幅度增加,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学习进修和科学研究的时间相应大大减少。教师缺乏时间和精力去更新知识,自身可持续发展无法保证。教学方法上存在“填鸭”式教学,学生往往成为纯粹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且,按照现行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进度、讲课重点、难点、作业及其批改、考试和标准答案、阅卷等方面,统一安排和要求,教师的自主性非常弱,教学缺乏个性和特色。

学生方面。一是学生总体文化素质下降。各高校适应扩招及大众教育需要,降低录取分数线,高校生源整体文化素质下降,对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不利影响。二是与总体文化素质下降相一致,学生基础差别加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加大了教学难度。三是学生学习目的更趋功利化,缺乏人文精神。有些学生急功近利,只想学习与就业有直接关系的课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四是随着各高校学分制的逐步推行,选修课的增加,学生学习自明显增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修课程,挑选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是必修课,其课时、学分都有保证,但这种发展趋势毕竟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一定的压力。五是中学已经开设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法律常识等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上述课程内容上有一些重复之处,学生难免兴趣低落。

面对上述一系列不利因素,必须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提高实效性,加强针对性,教学本身才能为学生所接受,才能真正起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发挥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应有的效能。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

1.必须有助于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

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传统价值体系的消解,现代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再加上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法律真空,现实生活中会出现许多不正常现象,从而影响人们对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强信念,给个人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侵袭造成可乘之机。因而,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立足点和教学中应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要达到生动的教学效果,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解释教材,必须知难而进,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对这些问题和困惑进行透彻的理论上的解释,使学生真正理解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达到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融会贯通,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然担负着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但他们也并不是天然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是天然的道德典范和人格典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真正担负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重任,成为名副其实的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着重对书本知识进行复述讲解,学生则被动地学习和记忆,因而教师很难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只能解说写在书上的各种条条和框框。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教师应当从复制书本知识转变为知识创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养成创造性思考的生活习惯,克服自己的惰性和惯性思维,使自己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打破学生对权威的崇拜,包括对教师的崇拜,培养勇于探索的求新精神。

3.必须同时进行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教学考评方式是通过对学生的总体检验反映教学效果的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前仍有相当部分的高等学校主要采取传统的考试制度。这种考试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内在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不能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实水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教育目标的预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达此目的,仅仅考一些教材上的条条是难以胜任,也是难以体现的。传统的考试制度起着束缚教师教改的作用,就如同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下很难有活跃的市场主体一样。因此,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

4.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精,要管用”的原则。

邓小平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教学中精选一些当前最主要、最突出、最严重、最迫切的问题来讲深讲透,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要精,要管用”既不意味着要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也不意味着削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而是要求在有限的课时里讲出最大的成效来。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1.大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是教师以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指导,通过在讲授中穿插教学胶片、图像、实物摄影、辅助教学软件等演示,使学生接受语言、文字、声音、动画等大量信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的同时更能极大地激活其思维,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非常有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教师并不能每一堂课自始至终都采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是教师完全让位于多媒体。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适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要认识到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情绪除具有稳定性一面以外又表现出动荡性的特点,听课的过程中也不例外,这种动荡与波动需要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努力朝着正确健康积极的方向合理地引导。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教师的教学情绪才能够合拍,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易于产生理想的效果。

2.扎实开展实践教学。

多年来,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政治理论课尤为缺乏实践环节,导致把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必须首先冲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向育人教育,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向知行统一的开放性教学。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但社会经验少,对理论问题理解肤浅、片面;加大实践环节,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接触现实,运用所学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育人目标。

要扎实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是学校主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要提供支持和保证,包括时间保证、经费支持等等;二是任课教师要大胆探索,精心组织,包括学时分配、实践活动的内容、实践形式的策划与设计等等;三是制定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制约和检验的手段和措施,如对实践活动的考核记载,实践活动的成绩与理论学习的成绩的比例,社会调查成果的交流和讲评等等。

3.认真探索专题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也是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中学思想政治课力图通过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经济、政治生活方面的基本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此,初中开设过法律常识教育,高中开设过经济常识教育、哲学常识教育、政治常识教育等等。从教材内容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有或多或少的重复,如果仍然按教材体系按部就班开展教学,学生自然缺乏兴趣。何况,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已远远超过中学生。

用专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解决内容上与中学思想政治课重复的问题。专题教学打破按教材的章、节、目进行授课的内容结构,而是立足于实际,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的现实问题去提炼和确立教学专题,并以此为龙头和线索对教材内容予以重新编排建构。专题教学也避免了教学内容上面面俱到、死板僵硬的情况,使教师可以灵活把握学生特点,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这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和提高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范文第5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实效性不强

由于近几年高校纷纷扩大招生,学生人数剧增,政治理论课大都以大班合堂授课的形式进行,这种情况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讨论等都有很大的限制。合堂、课时少,这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不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课时少影响了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充分发挥。一本书,用极少的时间讲完,教师的备课量大,学生也不易接受。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像专业课那样受重视。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的、不带教科书的、睡觉的、小声说话的学生很多;有的学生认为这种课考试时临时突击就行,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只满足于平时记笔记,考试时背笔记。学生被动学习。对所学知识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课程形同虚设。

2、教学方式手段单一

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首先,仍然存在“简单说教”和“填鸭式”灌输教学方式。调查显示,在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中,有49.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课堂讲授多,辅助方法少;有31.6%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满堂灌”,照本宣科。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的日益增强,许多社会问题引起了他们的关心和思考,这种偏重理论阐述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特点,扼制了学生的思维力和学习主动性,使相当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其次,现在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用了多媒体方式,但存在的问题是如何使传统的板书与课件相结合,如果两者不能很好地结合,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因为,单靠多媒体教学,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地翻PPT,学生的思路有时会跟不上,一堂课下来,不知老师讲了些什么内容。

3、教学内容不理想

首先,教学内容重复。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重复过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是与中学政治课的内容重复;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包含的几门课之间的内容重复。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两课之间,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内容重复过多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厌倦,厌学情绪较为严重。

其次,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理论脱离实际,这是教学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缺乏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教学内容陈旧,没有时代感;教学上照本宣科,死板生硬,不关心社会问题、不联系时事、不联系现实生活,对于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疑点、难点和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没有很好地从理论上作出证明和解释。这样,就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4、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真正实现“三进”,最重要的是进学生头脑,最难的也是进学生头脑。进头脑,单靠“说教”和“灌输”,不仅不能产生好的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较多注重传授知识以及对现成知识的理解,而对于如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有所忽视,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态度如何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调查显示,34%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不认真、没兴趣,56.2%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应付考试,两者之和超过90%。这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不能完全吸引住大学生,还没充分调动起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1、更新教学观念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努力实现教学的中心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使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由单向传递灌输到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即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大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其思想理论素质为根本,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进学生的头脑为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2、改进教学方式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应当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实效。要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意方法设计的灵活性、针对性和现实感,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要利用演讲、辩论、表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要加大社会实践力度,把课堂教学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时代特点和理论的现实力量,不断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现增强效果的最优化。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推行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创作课件进行政治理论课教学,还可使用教学片进行教学,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理想的课件、音频和视频相结合,以非常具体的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来丰富理论课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增加理论教学感染力,提高对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的了解。同时,还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即配以适当的板书,强调重点、突出主次,可以弥补学生感知的不足,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3、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进行大班授课、课时少、教学内容重复等现实状况,笔者建议采用专题讲座式教学。教学中以专题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能更方便突出学生关注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可以设立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等等。这种专题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在内容设计上直接凸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而且也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在专题讲座式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实际充实教学内容,内容生动,紧扣时代脉搏。还要能够把专业学术前沿知识充实到课堂中去。教师在专题授课时还要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在授课内容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追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最新发展,及时地把本学科最新的理论成果加入到授课内容中,深化对课程中涉及到的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