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

  • 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及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课程标准: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º。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第1篇

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及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课程标准: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º。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设计学习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内容标准。

1、学习内容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备知识。本节课着重抓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主线进行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在“观察—猜测—验证—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尝试探索的精神.

2、学习者分析

为了促进目标的达成,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许多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新课程强调,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节课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观察、猜测、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3、学习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习任务和学情分析,可对内容标准“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如图分析:

根据以上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表述如下:

⑴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⑵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5、学习重点

检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6、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量角器、。

7、学习方法

采用设置情境进行问题驱动

二、学习评价设计

目标⑴达成的评价方案:通过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结合电脑演示,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会将知识进行有序的整合和提取,通过课堂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⑵达成的评价方案:通过合作交流,小组成果展示汇报的形式,提升学生动手动脑、推理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目标⑶达成的评价方案:通过故事情境穿插、小组讨论表现、师生对话交流、学生推理归纳等形式,感受数学魅力,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学习流程设计

4、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1、复习三角形按角分类的知识。

6、生:说出示三角形按角分的几类。

7、2、观察画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在争吵什么?

8、3、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9、我们通常所说的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便于称呼,我们习惯用∠1、∠2、∠3来表示。

10、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1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用一个含有∠1、∠2、∠3的式子来表示应该如何写?∠1+∠2+∠3。

12、【设计意图:由三角形的内角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1+∠2+∠3”的表示形式形象的体现出三内角求和的关系。】

13、4、这么看来,三角形的角里一定藏有什么奥秘,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揭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14、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5、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一样?你能肯定吗?

16、

有的同学确定了,有的同学没有把握。大家意见不统一,我们得想个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量一量,把三个内角的度数量出来,再相加得出内角和,板书:量)

17、

量一量、算一算

18、

量一量、算一算不同类型三角形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19、

2、小组合作探究

20、

那我们要对每一种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研究,下面小组合作,请

21、

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哪位同学能声音响亮的读一读?

22、

请同学们按照小组合作要求,开始动手探究吧。

23、

教师巡视,指导测量。

24、

【设计意图:直接测量的方法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用加法求和,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的理解,就是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

25、

3、学生汇报交流。

26、

谁愿意把自己的成果给大家说一说?(每种找两名学生汇报)

27、

师小结:在测量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误差,所以大家求出的三角形

28、

的内角和在180度左右,不够精准,求三角形内角和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和起来考虑问题,180度的角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角?有什么方法能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合并在一起进行验证?

29、

4、用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继续验证。

30、

可以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看是不是平角,如果没有剪刀可以直接撕一撕拼起来。还可以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把三个内角拼起来。

31、

折一折的方法教师提示:先要找到两条边的中点,用线连接起来,再按这条线折起来。再把另外的两个角折起来就可以了。(板书:拼、折)

32、

小组合作动手探究,学生汇报交流。(每种三角形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演示,板书:拼、折)

33、

汇报时先还原原图,再展示验证过程。

34、

【设计意图:新课标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在这里,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把知识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无疑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小组合作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本节课,我立足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大胆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量、折、拼、剪、摆等操作学具活动主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同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35、

验证猜想

36、

刚才同学们用量、拼、折的方法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了验证,得出的结论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板书这句话)老师为你们的成功学习感到高兴,请你们用自豪的语气齐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7、

设计意图:要引导学生领悟有了猜测还要去验证,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求实精神。】

38、

进一步感受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说出内角和,你发现了什么?(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怎样,它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也就是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39、

解决国王的难题。

回到三种类型的争吵问题,现在可以确定谁说的对?都

不对,应该是一样大

那争吵的问题我们解决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大,都是180°。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看图,口算未知角的的度数”。(图形题)

2、“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文字题)

【设计意图:1、2两题都是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应用。已知一般三角形两角,求一角的度数。】

3、猜猜三角精灵内角的度数。

等边三角形:一个角也不知道的情况,求三角形的内角。

直角三角形:建议学生选用求直角三角形一锐角度数的最佳方法。

钝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求两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与三角形的特点相结合的应用。】

6、把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截去,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⑴过顶点截取,所剩图形是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⑵不过顶点截取,所剩图形是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测量法、辅助线法(最优选择)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多种截法的思考以及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推导出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延伸多边形的内角和。】

五、梳理反思,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我们通过测量法、剪拼法和折叠法,一起研究和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方法的收获就是最大的收获,收获了方法,你就收获了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

在数学的天地里,在今天的这堂课上,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而是我们怎么一步一步研究出来的。

【设计意图:突出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猜想:∠1+∠2+∠3=180°?

1

3

2

验证:测量、剪拼、折拼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五、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去量,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是否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猜想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在测量法中,面对有些小组的学生量出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学生讨论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剪拼法和折拼法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整节课的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二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第三层练习是求特殊三角形内角的度数,真正做到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特点的有机结合。第四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运用已有经验去判断思索。

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面积,以及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2、 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

教具准备:1、三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的纸(学生每人一份)

2、小黑板一块

3、实物图,足球,封闭图形,非封闭图形1个

4、奖励星5、画好方格的长方形纸两张

教学流程:

一、 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唱一首儿歌,好不好?唱一首《粉刷匠》

生:齐唱《粉刷匠》

师:粉刷匠不错,能把房子刷的漂亮。有谁想当粉刷匠来个刷墙比赛呢?(选两名同学给大小不一的两块黑板涂色)

生:说出比赛的不公平。

师:(怎么了?)逼破学生说出他涂的太大了,肯定涂得慢。(什么太大了?)黑板太大了,(黑板的什么太大了?)黑板的面太大了,(黑板有好几个面, 指其它的面 其实你们比赛刷的是两块黑板的表面)

板书:表面

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不公平在哪里?(我刷的黑板表面比他刷的黑板表面大)

师:比赛不公平,比赛结束。

二、 探究新知:

1、 探究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同学们,黑板有表面,生活中哪些物体也有表面?

生: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边摸边说:这是什么什么的表面,什么什么的表面这么大)

师:出示电视机,钟表,彩旗,五角星实物图,足球实物,贴在黑板上(它们有表面吗)让学生指一指他们的表面。(明确:物体都有表面,有的物体的面是平的,有的物体的面是曲的,例如:球或笔)

生:比一比几个物体表面的大小,说一说大小关系(明确: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板书:大小

师: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给它起个名字叫---------面积

板书:面积。(板书)

生:与教师一起边摸边说:这是什么什么表面的面积,并进行比较。

2、探究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物体的表面有面积,哪里还有面积呢?出示封闭图形(贴在黑板上)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星以及不规则的树叶形。它们有面积吗,

涂一涂这些图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一个非封闭图形

师:这个图形有面积吗,你能涂出这个图形的面吗?

明确:这个图形没有具体的面,也就没有面积可言了。(或它的面积无法确定)

师:这个图形与其它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生:讨论,明确:封闭图形有面积,而非封闭图形没有面积。

补充板书:封闭图形

小结:什么是面积?

3、 探究面积与周长的区别:涂一涂,描一描,比一比,连一连

(完成练习纸与课件中的习题)

4、 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 A墙面积大B墙面积大,怎么知道的。--------观察比较

(2) 比较两张大小差不多的长方形纸的面积,并说说是怎么比的。------重叠比较

(3) 比较通过观察比较不出的物体面积,或无法重叠的物体的面积。

小游戏:引出测量法比较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需用统一的标准测量。

(4)比较大的物体的表面,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呢?计算面积------计算比较

三、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1:

面积的认识

面积:面的大小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周长:线的长度

板书设计2:

面积的认识的表面

或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面积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第3篇

1、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24个十呢?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20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口算20×3这样想:

2个十×3=6个十=60

3.P2例2

(1)显示例2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掌握其数量关系。每堆有300块小木块,一共有4堆。

(2)让学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块。

(3)让学生口算结果,并说出怎样想。

(4)小结:求4个300是多少,用300X4计算。这样想:

3个百×4=12个百=1200

三、练习设计:

1.P1“做一做”.2.P2“做一做”.

四、作业:

1、复习P1例1、P2例2.2.P4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P3例3、例4,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口算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每位乘积不满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课本P3复习内容。

2.450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

二、新课教学:

1、P3例3

(1)看图学算理。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

①左边有3个10,就是30。

②右边有3个2,就是6。

从而使学生理解: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3个12就是3个10和3个2的和。

(2)看图学算法;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

这样想:10×3=302×3=630+6=36

(3)指导学生看书P3例3,质疑。让学生口述12X3的口算步骤。

(4)小结:一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把一个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后再相加。

2.P3例4

让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先类推试做;然后可通过四人小组议论,归纳出口算的方法;再由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小结:120是由1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120×3是求:3个120是多少,就是3个百和3个20的和。计算时这样想:100×3=300,20×3=60,300+60=360。

三、练习

1、P3例3下面的“做一做”。

2、P3例4下面的“做一做”。

第1题:计算后,进行评议,并让学生讲述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谁还能想出别的口算方法?”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有目的地请中下生板演;及时纠正错误。第3题,可用开火车比赛的形式进行。

3.有白乒乓球21个,花乒乓球的个数是白乒乓球的2倍,有花乒乓球多少个?一共有乒乓球多少个?

四、作业:1.复习P3例3、例4。2.P4第4、5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P4练习一第6——11题。

教学要求:巩固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熟练、灵活地运用口算方法:i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

2.口算乘法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

1.填空:

(1)21×3可以读作()乘(),积是()。

(2)3×6读作()乘(),表示()个()相加。

(3)32×3读作()乘(),表示求()个()倍是多少

2.做课本上第,7、8、9、10、11题。

做7、8、10题要注意用多种形式,如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或以组为单位开火车,看哪组最先到达目的,夺到红旗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9题是有多余条件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练习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决定是否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特别注意辅导中下生。

3.第12、,13题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独立完成,根据实际安排在堂上进行或在课外进行。

4、思考题。可制作活动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从小华家到公园无论走哪条路,到学校以后都有四条路可到公园。也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的图画一画、数一数、找规律达到同样的目的

每项练习做完后都应做好评价订正工作。

三、作业:1.熟记乘法口诀。

2.P4第6题、P5第10题。

2、笔算乘法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6例1,例2.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竖式书写格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细心检验的习惯。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课本P6复习的内容。口算乘法及竖式书写格式。

二、新课教学:

1.P6例1

①从口算引入:出示题目后问“用口算时怎样想?”

②笔算方法:借助P6的实物图,指导学生阅读P6虚线围成的方框里分步演算过程。

③总结计算方法。

2.P7例2

(1)让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类推出计算方法,加深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理解,着重抓用2乘百位上的2得4个百,写在积的百位上。

(2)注意竖式的书等格式。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注意”的内容,让学生把例2再乘一遍,并告诉学生,今后可用再乘一遍的方法,检查乘法算得对不对,培养细心检查的习惯。

三、练习设计:

1.课本P6“做一做”。

2.课本P7“做一做”。

3.做P7第1题第一横行,第2题第一横行。

四、作业:1.复习P6例1,例2。2.P7第1题第二横行。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练第3—第9题

教学要求:巩固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手段: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213×224×2

二、练习设计

1.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先读题,再分析解答。

2.练习一第4题,笔算下列各题。

3.练习一第5题,列式计算。

4.练习一第6题,口算下列各题。

5.练习一第7、8题,应用题。

6.练习一第9题,脱式计算。

三、作业

复习课本第8页。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9例3、P10例4

教学要求: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手段:幻灯,每位学生一份小棒。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课本P9复习的内容:

5×3+62×9+76×8+34×7+5

二、新课教学:

1、P9例324×3=

(1)摆一摆

①第一行摆2捆。(每捆10根),另4根。

②再摆两行分别与第一行同样多。

(2)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列出式子;

①每行多少根?共几行?

②要求3行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列式?

(3)在动手操作中明确算理。

①3个4根是多少根?满10怎么办?

②3个2捆是几捆?加上刚才的一捆现在一共是多少捆?

③一共有几捆几根即多少根?

(4)观察幻灯图片,学习算法。

(5)指导学生阅读P9例3,质疑。

(6)让学生讲述72是怎样算出来的。

2.例4的教学

(1)学生读题后,讲述乘的顺序。

(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0例4。

小结:让学生讲述P10例4怎样算。重点讲清4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9得多少1应向前一位进几,乘积百位上的7是怎样得来的

三、练习设计。

1.课本P9做一做和Pl0做一做。

2.课本P11第2题。

3.计算;

42×315×2271×3516×4

4.计算接力赛。(分四组,每组3人)

(除参赛的同学外,其余作裁判,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四、作业;‘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1.复习P9例3,P10例4。

2、P11第1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3—第9题

教学要求: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手段:比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计算P11第3题。

3.P11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P11第4题、第5题。

5.P12第7题用比赛的形式,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算对要做好小靖工作。

6.P12第8、9题如因时间关系可作为活动课内容。第10题应提示学生找出规律再填表。

四、作业:

复习P9、11的内容,理解、熟记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第5课时

教学内容:P13例5。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课本P13复习的内容。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13例5的教学。

(1)用幻灯显示例5的插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454×4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5与本节“知识铺,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2)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P13“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

4.指导阅读P14《你知道吗?》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习兴趣。

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第4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第25页的内容以及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一些新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乘法交换律。

1.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出例5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汇报。可能有下面两种方法:

(1)4×25=100(人)

(2)25×4=100(人)

3.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

两个算式中两个因数的位置不同,但计算结果相等,即4×25=25×4。

4.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试着自己验证一下。

小结: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二)乘法结合律。

下面我们继续观察植树情境图。

1.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例6,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指名汇报。可能有下面两种方法:

(25×5)×2

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

3.你能说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义吗?[算式(25×5)×2中,25×5是先算一共有多少棵树,再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算式25×(5×2)中,5×2是先算每个小组要浇多少桶水,再算25个小组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4.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5.你能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吗?

总结: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6.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三个因数,乘法结合律可以这样表示:(a×b)×c=a×(b×c)。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独立填写,同桌互相说说是根据什么填写的)

2.练习七第1题。(独立计算,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五、拓展提升

在“保护护城河,献一片爱心”的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捐款。已知四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班55人,平均每人捐款5元,你知道四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5×8×5=2200(元)

六、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

乘法运算定律与加法运算定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对比记忆。

七、作业布置

练习七第2、3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汇报解题过程。学生组内讨论。

小组内举例验证。

学生独立解答,并说明每一步所求出的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举例验证。

小组内讨论,选派代表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5×4=4×25

(25×5)×2=25×(5×2)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完成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观察、列举等形式,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算式等式)去感受,再经过大胆交流,自然地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内容,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第5篇

教学内容:沪教版

二年级第二学期

P53

三角形与四边形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和辨别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2.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积累对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的经验,在动态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索活动中,初步感知图形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使学生理解和辨别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大屏幕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生活中的五幅图片,并抽象出长方形、三角形及四边形等图形。

2、引入:带领学生参观图形王国,二人一组说说认识的图形名称。

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图形

3.介绍小胖、小巧认识哪些图形。

4.在图形王国这个大家族里,你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小胖、小亚、小巧和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这几个平面图形,今天来认识几个新朋友。

【设计意图,以图形王国作为学习活动的线索,赋予数学知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产生,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动手分类

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二人一组把这些图形根据边的情况来分一分。

2.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第一种情况:

三角形一类;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一类;五边形一类。

第二种情况:

三角形一类;长方形一类;正方形一类;四边形一类;五边形一类。

3.在两种分法中,大家都同意把4号、8号、11号、12号图形放在一起,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都有三个角,三条线段。]

板书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4.第一种分法,是把第二种分法中的第2,第3和第4个集合圈中的图形合并成一类,可以吗?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你能给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取个名字吗?【四边形】

板书

四边形: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5.

由三角形、四边形的概念推导出五边形的概念,7号图形叫什么?

再推导出六边形、八边形和几边形的概念。

板书:三角形与四边形。(出示课题)

三.运用发展,巩固新知

1.

三组辨析题:

(1)小丁丁说:这是一个三角形。

(2)小熊猫说:这是一个四边形。

(3)小亚说:这二个图形都是四边形。

学生进行辨析

并由(1)加深“围成”这个概念。(3)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

2.巩固练习:说出它们各自的名称。

3.

图中有四种蔬菜,种在不同形状的菜地上,你能把它画出来吗?看一看菜地的形状是什么图形。

【完成书本P55练习】

4.

黑板上出示七巧板:

提问:(1)七巧板中有哪些图形?

(2)三角形有几个?四边形有几个?

(3)用其中二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活动操作: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二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四边形,请大家来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辨析、说名称、画图形等练习加深对三角形、四边形的认识,并通过用搭一搭这个环节,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等图形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表象。]

四.总结

今天有哪些收获?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