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基本原则(精选5篇)

  • 师德师风建设基本原则(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涉及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其建设管理与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地、系统地反映高校师德建设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协调以及整体运作,体现出层次性和结构性,保证师德建设管理与评价的有效…

师德师风建设基本原则(精选5篇)

师德师风建设基本原则范文第1篇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涉及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其建设管理与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地、系统地反映高校师德建设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协调以及整体运作,体现出层次性和结构性,保证师德建设管理与评价的有效运行。

2.科学性原则

纳入高校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的每一个指标都要有明确的内涵和科学的解释,既要符合时代精神,同时也要体现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的要求,在考虑指标选择、指标权重确定、数据选取时,要体现数据的可比性和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3.操作性原则

评价是为管理服务的。如果评价的指标体系过于抽象复杂,就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指标体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证目的的真正达成,指标的设计既要考虑有数据的支持、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又要考虑计算方法的简易性等。

4.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要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所谓的横向可比性,指的是在不同学校之间或同一学校的不同内设机构之间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这样能够衡量不同单位师德建设方面的效果。纵向的可比性指的是在同一单位或部门内部,不同的发展阶段师德建设水平和效果的比较,这样可以保证同一单位和部门师德建设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才能促进师德建设水平的提高。

(二)评价体系的内容

1.评价内容

高校师德状况如何,关键取决于高校能否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构建一整套师德建设的制度和体系,形成“以制度强化师德、以典型引领师德、以活动推进师德”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师德建设的结果取决于师德建设工作,而师德建设工作的成效就需要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作为载体来进行督促与推进。按照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的要求,评价体系是对高校内设机构在师德建设工作方面的管理与评价。主要内容为师德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建立;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的相关制度;年度工作安排部署与规划;先进典型的培养与宣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的推进措施和主要业绩;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与培训;教职工职业道德的监督与考核。

2.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师德建设的一般规律,合理划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建立一个完整的有反馈的连续闭合的师德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切都将有利于学校统领师德建设的全局,最大限度地消除以往师德管理中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加强师德建设的科学决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师德建设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师德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使高校师德建设工作量化、细化、规范化,从而对高校内设机构师德建设工作起到考核、评价与激励作用,形成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内容创新、载体创新、制度创新。

3.评价体系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所指向的目标是高等学校及其内设机构,评价的指标注重在师德建设的“工作”。对一个单位而言,师德建设能否不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言之有物、落地有声的抓出实效,关键还是各级党政组织的工作“实打实”的抓出成效,做到有规划、有制度、有部署、有载体、有检查、有考核评价。鉴于此,在设计和运用评价体系对师德建设工作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统领师德建设。师德建设长期以来往往被看作是“软任务”,存在着上热下冷的倾向。但从“立德树人”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视角审视,师德建设又是一项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成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质量的“硬任务”,是大学教育的“魂”之所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务必重视师德建设,定规划、建制度、提要求、抓落实。否则,必将使师德建设流于形式,形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

二是围绕“教风”抓师德,引领师德建设。“教风”是各高校依据师德规范并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制定的教师行为准则,是师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树人”必先“立德”,“立德”必先“立师德”,正所谓育人者必先育己。因此,师德建设的主线应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教风”建设,以良好的“教风”带动优良的“学风”,形成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立志成才的“大爱、大学、大道”的校风。

三是发挥“评价体系”作用,推进师德建设。“评价体系”着眼于对各基层单位师德建设的考核与评价,旨在以量化的方法评价各单位师德建设的状况,以此督促和推进师德建设。对个人的师德评价建议由各基层单位制定细则并实施。“评价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以项目量化的形式,体现了师德建设的实效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合理区分了不同指标的权重,在实施中应注重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以日常考核为主的原则,切实发挥“评价体系”在师德建设中的考核、评价与促进的作用。

二、师德评价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是推进师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组织实施中要以推进工作为导向,以量化考核为基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切实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一是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及各基层单位应建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要以主要精力抓师德建设,承担起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责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评价体系的运行机制。师德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的组织与运行应由校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按照师德建设工作相关职能的要求,组成考评小组对各基层单位师德建设工作进行年度考核,作为师德先进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考评结果既是对各单位师德建设工作的评价,也是师德建设加强和改进的重要依据。

师德师风建设基本原则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分析揭批了体育教学容易出现的七种错误倾向,提出教师要针对这七种错误倾向进行认真查摆对照,使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师德则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始终坚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所应遵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守的规范和准则。师风是指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占主导地位“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要从加强学习和实际锻炼两个方起支配作用的风气。师德师风是教师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学面来提高理论水平,能在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识学风、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础上不断吸取新经验、新思想,不断增强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新形势下,切实加强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稳固体育善于富有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一个时期以来,一部教师队伍;提高“扩招”后的体育教学质量;深化体育教学改分体育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始终只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加强体口号上,这种学习呆板而僵化,即不深刻也不全面;即不贴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要密切关注体育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切,也不扎实。这就难免导致有个别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七种错误倾向,注重联系体育教学实践,认真进行查摆对照,出现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观点。虽然真正触动每个体育教师的灵魂,使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个别教师身上,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得到切实加强。并加以删除、清理。我们今天必须反复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

1、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和曲解的观点

科则和“科学发展观”,因为某些人(哪怕是极少数人)企图动学发展观”的错误观点摇这些基本原则,这是决不许可的,每个党员、教师,更不必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说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本点”基本路线的一个基本点,是正式写入我们党章和我国动摇。如果动摇了这些原则的任何~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宪法的。作为基本指导原则,它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会主义事业,动摇了整个现代化建设。教师的言行,无论在课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堂上,还是在课堂外。都应该高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科学发展观”这杆大旗,矢志不渝地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体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对社育教师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也标志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讲正气”“树新风”。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新的升华。

2、在各种学术讲座和报告中是否有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发展观”是我们实现小康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基本的基本前化的错误言论

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加深对四项基本原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曾多次给教育战线带来冲击、危害。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一种精神污染,其实质是“散布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散布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和对于共产党领导的不信任情绪”。资产阶级自由化是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体现。广大教师要关注资产阶级自由化这种病毒,要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困惑,要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鲜活、成功实例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育,特别要强调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邓小平曾指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不可缺少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至少还要搞二十年”。邓小平理论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认识、分析深刻而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广大教师要掌握邓小平理论这一法宝,增强政治敏锐力与洞察力,提高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鉴别能力,认清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丑恶嘴脸。教师不仅不能在各种学术讲座或报告中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言论,而应该做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的急先锋。

3、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是否有因责任心不强导致教学事故或教学差错的发生

爱岗敬业、遵循规律、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是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确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乐于从教,责任心强。体育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循并探索体育教学规律,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改革,在增强学力,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德、智、美协调、均衡地得到发展。体育教师要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中汲取营养,要从我国数千年来优秀人物所追求和倡导的各种崇高精神中,凝聚“爱国、尽责、为民”的国魂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陶;台教师之情操,提高教师之道德修养,以避免因教师责任心不强而导致教学事故和教学差错的发生。

4、是否有推销、摊派体育用品的行为

在学校里、课堂上向学生推销、摊派学习用品的行为是教师道德的败退、人格的沦丧。这种行为严重抵毁了教师形象,对学生心灵的打击是巨大的,危害恶劣而深远。这不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意识,倒是教师如小五在校园的跳梁。体育教师要不断进行查摆、对照,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风正派,为人师表,自觉维护教师形象。以杜绝推销、摊派体育用品行为的发生。

5、对学生是否有体罚、歧视现象

每个体育教师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体罚、歧视学生的现象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体系遗留下来的一颗毒瘤,在社会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科学发展观”和素质教育正被全面推进的今天,便是割除该恶性毒瘤的时候了。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平等相处是我们倡导的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体育教师必须站在育人的高度来审视体育教学;必须站在使学生快乐、健康的高度来审视体育课,要学会“尊重他人,富有爱心,温文而雅而有礼貌”;要善于运用严密的理论思辨;又善于运用涓涓细流引导思想;既可以通过人体美感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又能在竞技比赛中培育学生的“宁正直而败,毋诡诈而胜”的荣誉感。体育教师的工作应该做得生动活泼,人情入理,沁人心脾,感人肺腑,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体罚、变相体罚、歧视学生的现象应被彻底焚烧而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6、是否有以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列名次和实施惩罚的现象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考核,如何正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成长情况,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态度。以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列名次和实施奖惩绝不可取,应该杜绝。因为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引导的过程,其中包含着有形教育结果,它可以通过分数表现出来;也包含着无形教学结果,即思想品德、精神观念。如果分数得到认可,而那些优秀的品质得不到赞誉和公正评价,对学生的打击是巨大的,这与素质教育的宗旨是相悖的,不但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因此,倡导“严慈、严谨、严格”教凤,树立“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师风是必要的,及时的。体育教师要实事求是,反对迷信,崇尚科学,钻石业务,拓宽知识,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改进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尽快探索、总结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评估体系。

7、是否有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的现象

师德师风建设基本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师德 师风 建设

Abstract Education is a national pla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education plan. In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independent colleges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ethics.

Key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teachers’ morality;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校园文化丰富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做好教学科研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职责的必备条件。在新时期明确独立学院师德师风的科学内涵,深入分析当前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以提高独立学院教师的师德水平,营造独立学院应有的师风氛围,对高等学校的发展来说是刻不容缓的责任,是必须不断与时俱进认真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

1 师德与师风的科学内涵

1.1 师德的科学内涵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必须要遵循人类的职业道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职业规范。教师道德体现着社会和民众对教师的最基础的要求,是教师在处理和调节师生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只有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所谓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又可认为是教师的修养。然而,对于师德的定义,我国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在沈红宇看来,师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陈元魁却说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业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和规范,以及相关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还有人从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伦理、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人格四个方面来阐述师德。虽然大家观点不一,但总的说来,师德不仅是道德意识体现于道德实践,又是思想和行为的统一,这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处理教师与学生、与家长、与学校、与社会乃至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的总和。

1.2 师风的科学内涵

师风主要是教师的教书育人、学术作风,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内涵的综合体现,直接体现在教师的道德、才气及修养方面。一般认为,高校师德师风即指高校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及围绕这种职业道德素质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形成的行为风气。师德乃教师的灵魂,是内在的,师风则是其外在的体现,二者是一体两面,师德是内容,师风是形式;无师德也就无所谓师风,有师德而无师风,就无法展现教师自身。师德是基础,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可能营造出良好的师风;同时,师风是锻造师德的重要条件。如果说师德是一种意识,其实践的体现与反映即师风。师风是一个学校风气的重要来源,反映着一个学校教师的精神风貌,直接关系着一个学校的社会意识层次,直接影响着学校采取的教学行为。

1.3 师德与师风的内在联系

师德与师风互为前提,师德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而师风是其表现出来的与行为密切相关的工作作风,二者相互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师德建设是促进良好师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可能塑造出良好的师风。师德属于社会意识,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道德规范与自身素养的一种外在表现。良好的师风是师德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师德的重要条件。师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校园文化的凝练,是思想和工作作风的具体表现。独立学院的师德师风建设,决定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何种行为,进而形成一种风气。在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观念,有助于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以正确的行为来引导学生,促进独立学院良好师风的建立。

2 创新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

2.1 更新观念,以人为本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或以学生为本是新时代赋予师德建设的新内涵,这也是教育理念的新突破。“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教师应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应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唯一的标准。学生已经由过去的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转变,即教育过程中的客体主体化。教师从原来的“灌输”向现在的“引导”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从而达到教育发展的新时期的要求。

2.2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学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关爱学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关爱学生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在学习上,教师对学生要起到严格的教导和监管作用,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深入学生日常生活,既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又能准确指出学生的缺点。在生活方面上,教师必须深入学生中去,只有走进学生生活才能了解学生的困难,才能做到处处关心学生,能够在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给予帮助和关心。教师只有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困难,关心和帮助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2.3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只有做到“其身正”,才能通过行为去引导学生,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标杆,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对学生有一定的行为引导作用。教师的行为引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时时想到自己的特殊身份,对自身的行为要高标准严要求。立人先立己,只有自身具备了高尚的人格品质,教师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思想、学习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3 新时期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

师德师风建设是独立学院谋求发展不变的主题,它是以德育人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和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平。师德师风建设和发展,是受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阵痛期,这必然会引起师德师风的发展变化。这不仅为高等学校师德建设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3.1 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须与时俱进

《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的职业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虽然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规定了师德师风的内涵,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中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去继承和l扬。但当代师德师风建设更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体现时代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把新时代的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现在的受教育者是“90后”的一代,在他们身上有着新时代的特点,用陈旧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学生肯定是不合时宜的。所以在新时期要培养富有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学生,就必须首先努力建设一支富有时代精神的教师队伍。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充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奋斗,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这些都应当有机地融汇到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之中,使师德师风建设更加富有时代特色,更能与时俱进。

3.2 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须以育人为本

进入21世纪,为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要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以育人为本。育人的主体是教师,人才的培养和科教兴国的维度在很大程度上由教师的师德师风决定,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道德水平来引导、教育和塑造学生,从而推动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教育应做到育人为本,这也是马克思在谈论教育目的时的应有之意。以人为本在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中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以教师以本,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以教师的全面发展为本,核心是指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本是为了更好地育人。当前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应以尊重教师的劳动、肯定教师的价值为前提,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能力,调动教师的热情、行动力,从教师亟待解决的生活问题、学习困惑、工作颈瓶等问题出发,开展贴近生活、学习、工作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既要注重教师的奉献,也要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和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应有的权利,创造更好的平台来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4 小结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独立学院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任重道远。我们要深刻领悟提高独立学院师德的重要性,时刻关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切实提高我国独立学院教师的师德水平,也是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强国、文化强国、尽早实现“中国梦”尽一份绵薄之力。

L芑鹣钅浚撼そ笱Чこ碳际跹г?016年度基金项目“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JY11)

参考文献

[1] 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3.

[2] 陈元魁,周德义,何一成.当代高校教师素质教育建设的理论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5.

师德师风建设基本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制度规范;思想修炼;价值追求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27-02

一、高校师德师风的特质与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1.高校师德师风的特征。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而言,是教师作为这个职业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与职业活动有关的特殊道德。师德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角色内涵。在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代表的师德表现主要是热爱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因材施教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师德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所谓师风,就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它是教师职业形象是否良好的晴雨表,是衡量教师教书育人使命和任务的重要方面。师德师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师德是师风的基础,师风是师德的表现,二者共同折射出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师德师风是教育行业作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也成为人民群众评议教育的一杆标尺。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从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来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爱国守法。在爱岗敬业方面,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如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等。可见,爱国是一个人民教师首要的政治规范。守法,是一个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高校教师应立足本职岗位,坚持法制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提高依法执教水平。高校教师的爱国之情最终就要落实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爱国的最大体现就是尽职尽责,教好书,育好人。

第二,严谨治学。在严谨治学方面,要求高校教师应具有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自身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爱是师德的基础,专是核心;注意严谨治学,要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方法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全方位提升自身实力。

第三,认真贯彻落实师德要求。师德师风建设是在教育改革和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要求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高校教师队伍,这是有效推进教育教学融合管理的根本保障。各高校要出台相应的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以此来规范教师的道德品行。师德师风的规范有助于使广大教师按照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自觉地履行对社会、学校和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激励广大教师追求崇高职业理想,从而达到不断完善自我和提高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水准。

第四,强化自身修养。一个师德师风良好的教师,应该具有自觉的师德师风修炼,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师德师风建设路径,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创新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活动。激励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引导教师树立爱岗敬业的理想信念,坚定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教师学习理论知识,要善于不断创新,并具体运用于实践活动。

第五,健全制度规制。师德师风建设不仅要进行理论教育,重视道德感染和熏陶作用,还要用规章制度矫正、规范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不良行为。高校要制定和完善师德师风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制度依据和调节杠杆。高校教师要以相关政策法规为标准,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创建优秀教师队伍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高校教师要自觉遵守制度规范,做到既可以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又可以在行为上约束自己。

二、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故受到多方面的关注,虽然学校相关方面和教师自身在都在不断地努力,但师德师风的建设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复杂性,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教师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学生、家长和社会舆情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1.学术弄虚作假,科研精神扭曲。绝大多数高校在日常教学中都高度重视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但是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却时有发生,近年来,关于论文抄袭、学术造假、项目腐败等负面新闻报道也屡见不鲜。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量化管理和科研,使得某些教师为了评职称或科研项目等,弄虚作假,扭曲科研精神,这种学术舞弊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不尊重,既阻碍了学术进步,又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2.价值观念易位。有少数高校教师在经济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价值观偏移了原本正确的方向,一些教师的三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迷失了自我。他们只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工具,并没有把它当作一种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崇高事业;他们盲目逐利,金钱至上,从本质上丧失了教师职业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他们急功近利,消极应付本职工作,更多地关注物质利益,那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已无踪影。

3.师生关系淡薄,师生交流困难。常言道,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然而,这种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如今已成为稀缺资源,隔膜和应付困扰着校园生活。现在很多高校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比较单一,互动双方缺乏主动性,缺少沟通平台。由于教师和学生缺少沟通,亲情也逐渐淡化,有的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很少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这使得教学与育人二者相分离。

4.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能力欠佳。有些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有些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作投入精力较少,心态浮躁;有些教师只注重一些表面功夫,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刻苦、积极钻研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有些教师不求上进,缺乏创新,思想落后,知识陈旧,不注重授课技巧的提高。

三、强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要求

“十三五”规划推出了教育现代化与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时代特征。

首先,明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特质。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覆盖、常态化地展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袁贵仁部长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他认为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西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赵馥洁先生在其“师道的自觉”中阐述了教师在实现职业价值基础上追求人师境界的为师自觉;专业精通,形成学术特色的治学自觉;在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着力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实现传道的自觉;在规范教学的基础上实现艺术教学育人的自觉;去伪立诚、戒浮求实的师风自觉;追求正师风、守师德的自觉。

其次,凸显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个性。从西北工业大学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得知,高校师德建设最受关注的问题是学术功利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矫正这一现象是目前所有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此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立足于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彰显自身的个性。政法类院校的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应该倡导公平、注重正义,政法类院校要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模范带头作用;理工科院校的教师应该具有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以及动手设计的自我能力,更要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综合类院校的教师应该具有兼容性、广泛性和多元化的人文特色,德才兼备,博大精深更是师德的主要内涵。

最后,适应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生态。深化改革,彰显全面发展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时念,聚焦实现中国梦,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生态。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也要适应新发展理念,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爱与责任”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我们要站在新的发展时期,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有效的方式,用心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风纯正、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4.9.9.

[2]袁贵仁.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Z].教育部.2016.1.15.

[3]赵馥洁.师道的自觉[N].西北政法大学报,2015-12-31(2).

[4]万里平.略论敬业奉献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8.

师德师风建设基本原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修养;道德品质;道德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030-03

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部分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作为高校教师,在认真学习理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精神过程中,除了深切体会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看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和方向,同时更感觉到肩上责任的沉重。

因为,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地方,还肩负着授人知识,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由于教育目的的双重性和特殊性,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进程中劳动的质量、育人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振兴教育、振兴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部分教师受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职业道德品质呈下滑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要切实履行高校教师职责,应对如此重大的命题,我们就必须在加强学习、勤钻业务、苦练内功、提升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自觉注重职业修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品质,强化职业道德实践,从而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呈现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价值。

一、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其实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行业,教书育人的职责时,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根据我国现行《教师法》的基本思路,具体规范内容包括教师的思想观念、精神品质、职业道德等意识形态内容,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师德修养就是指将我们所提到的一些道德规范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修养,进而成为教师素养中主导作用的重要部分。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严格地规范自己,以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才能培养出人格品质优良的下一代。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解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高级阶段,对高校老师学术修养高深度的要求不必多说,同时也要求高校老师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和道德标准。为了使高校老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必然要对其在职业道德的修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教师的敬业程度成正比;随着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责任心,建立更融洽的师生关系等。因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对于高等教育能否朝着良性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深层面分析,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属于社会道德调控范畴,与道德教育、道德评价、道德赏罚一起实现社会道德调控的功能与作用,它将影响社会教育、发展的面貌。

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师有百行,以德为首”。师德是教师的生命之源、立业之本。高校教师只有矢志不移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升师德水平,才能无愧于阳光下这一最光荣神圣的职业;只有大力倡导师德修养,铸造时代师魂,才能锻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校教师队伍,进而培育优良的教风、校风,从而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和造就堪担大任的高素质合格人才落到实处。

所谓“一流的大学须要有一流的师德和师风”。高等学校只有充分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师德是教育管理资源的观念,在学校管理中,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既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手段,更看作一个重要的管理目标,才能提振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增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与竞争力。

从当前中国社会、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分析,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毫不含糊地说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众望所归。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仅仅提高高校老师的自身水平,又直接影响着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我们只有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才能在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奠定坚实思想基础,创造崭新文化积淀的伟大实践中,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研分析

毋庸置疑,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修养、职业道德品质及其职业道德实践,从主流与发展、社会正能量的彰显视角综观,本质上是健康发展、昂扬向上的。他们热爱并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奋斗和追求;他们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以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为高教的教学、科研和育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文化多元,信息爆炸的社会转型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和物质利益的刺激,毋庸否认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事实上难免存在少许不足。从某学院在全院开展的相关调研结果中,或可略见一斑。

1.学生评价。选择“很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16.81%和59.83%,选择“一般”和“较差”的比列分别为20.80%和2.56%。

2.对本专业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测评。选择“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66.66%,选择不满意的比例为13.74%。

3.该院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育人意识淡漠”、“学术功利化严重”、“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和“自身表率作用欠缺”分别达到38.44%、26.43%、18.62%和16.52%。

4.关于加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方式的选取。选择“加强氛围建设,培养教师道德自觉”的比例高达62.1%,“加强制度建设”和“奖惩结合,以奖为主”的比例为17.2%。

可见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状况或可概括为“四多四少”:多数教师乐业意识明确,少数教师爱教意识模糊;多数教师敬业精神良好,少数教师择业意识功利化;多数教师精业态度端正,少数教师不懂“教书育人”本质;多数教师勤业行为规范,少数教师本兼职工作本末倒置。究其原因,有高校对教师人文关怀缺失,也有教师对自身职业缺乏感情、为人师表的表率意识薄弱,也有教师埋头教学、科研,却疏淡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引导,当然更有甚者意志薄弱,无法坚持原则,经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如果我们无视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流和成绩,肯定是有失偏颇;反之,如果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对其影响危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是更加危险。对照“十”给我们高校教师提出的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勉力做到依法教学、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有力措施和高度自觉的精神落实教书育人,革除不良言行和弊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需要,出色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五、着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根据《教师法》、《高等学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以为服务学生为核心,以爱岗敬业为原则,以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基本要求,通过教育管理和建设,努力强化师德意识,实践师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义务,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应当是我们着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所在。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强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及其水平,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大量、长期并一以贯之、深入细致的工作。

就学校管理层面,要重视党员干部、各级班子的先锋模范与带头实践作用,以政风带师风,以党风带教风,以党性铸师魂;抓好典型示范,重视榜样引领,努力营造尊先、学先、赶先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全面建设;抓好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激励、考核、监控等各项机制,明确奖惩,强化导向,长效管理,真抓实干;等等。

就教师自身而言,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除了专业知识精湛,更要坚定主导性,呈现时代性,强调针对性,提高自律性,突出创造性。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使社会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形态,不断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通过包括内省、慎独、激励、践履、分享、批判在内的系列实践,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高校教师。

限于篇幅,以下就“爱岗敬业”这一师德及其建设的核心命题,略加刍议。

“爱岗敬业”是全社会共同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师德规范的思想前提,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践的最终目的和归宿。高校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真正深刻体悟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一步步塑造好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行,增强职业道德自律性和自觉性;才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才能真正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

1.爱岗敬业,首先在于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既来之,则教之。”高校教师既然选择了高教的岗位,就必须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即从第一天进入学校上岗上课开始,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树立坚定的信念。“教育是良心饭”,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生活是清苦的。高校教师一定要对外界各种诱惑有良好的免疫力,要真心喜欢教育事业并有愿意为之奉献终身的信念,能够从平凡琐碎的教育工作中发现乐趣,能够在工作和学生成长中实现自身价值,当看到学生对自己的爱戴、家长对自己的信任和领导对自己的认可,那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很重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我们必须“敬业”,教学态度要端正,严谨治学,对于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去掉浮躁,沉得下来,静得下心,研究新课题,钻进课题的海洋,一心治学,淡泊名利,对得起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2.爱岗敬业,关键在于关心爱护学生。我们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虽然我也不敢苟同“学生就是上帝”的说法,但要做到爱岗敬业,就必须“视卒如子婴”般地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乐于把爱奉献给学生,应当是我们“爱岗敬业”必备的道德素质。要做到爱岗敬业,还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高校教师所特有的宝贵职业情感。高校教师只有满怀深情地厚爱学生,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并通过这种爱的交流,催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进取的动力,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需要正确施爱,我们反对任何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的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我们沟通的基本工具,当学生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出现偏差的时候我们可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开导学生,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衷地感激老师的关怀与帮助,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稳定发展,教师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学生才能朝着目标奋勇向前。

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还需要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诲人不倦”指的是“教育如同农业”,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热爱、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应该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关心学生的成长过程,这样才能扬长避短。至于“有教无类”,就是要求我们一视同仁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公平地善待每一位学生;就是要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同样的满足和需要;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从教师的教育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寻找发展,得到收获,真正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

3.爱岗敬业,呈现在于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更要以自己品行的榜样示范教育和影响学生。呈现“身正”,除上所述教师需要用耐心、真诚、和善的态度来取得学生的信任,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期满意的教育效果外,还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素质修养。研究结果显示,老师的仪表对学生而言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行为举止、着装和人格魅力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兼以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现代教育中“身正”的高校教师,其完美的道德修养、现代素质和高尚人格,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身正”在于“正身”,在此推介所阅读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著,权当作结――该书共十章三十二节,从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等九个基本方面,探讨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培育等工作的开展。个人认为,堪称是一部指导每一位高校教师,甚至会深刻影响每一位教师的专著,对于检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践,或可谓是一项工具,一种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富良.高校教师素质及提高途径浅论[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3.

[2]徐红.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浅析[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3]曲铁华,朱永坤.高校师德建设的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北京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