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习计划(精选5篇)

  • 计算机学习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计算机学习计划(精选5篇)

计算机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信息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各高校在培养服务于信息化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时,将计算机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列为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 大学计算机基础 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培养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他们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同时也为后继的学习打下基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高校直接面临诸多问题:如何集成学校的活动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进行教与学,如何把资源融合交汇在学习课程内,如何建构教育学习资源开发的操作性框架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敦促各高校必须大力推进和加快学习资源的建设。而学习资源的建设,如学习策略、学习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要素对于解决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和地区教育的差异、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实践的限制、教学内容更新周期较短以及考查方式的单一等暴露出的弊端显现了诸多优势,因此进行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的研究、组合和建构变得越来越紧迫。 (二)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建设的意义 首先,在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构建良好的、适宜的学习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均衡发展。高校的大一新生虽然通过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由于各个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 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教学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开展自学,使教学过程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实践学习的时间,从而弥补了学生计算机能力之间的差异。其次,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的建设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系统,也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的构建除了使教师拥有广泛的课程资源支持外,还可以实现师生教与学的交互,进而使教师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式和研究式学习,如把传统的个别化学习转变为协作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等。最后,学习资源平台也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媒介,解决了新课程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达成为学生提供各类教育资源、资源共享以及获取教育教学信息的目的,最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在AECT1994定义中,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我们对于现代学习资源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学习内容或者教学材料这个层面,还应具体包括支持系统、与学习系统相关联的环境等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软硬件设施和媒体手段。因此,高校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应包括可供任课教师课堂使用的多媒体演示系统、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使用的远程课外辅助学习系统和可提供教育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1]。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开展的学习不是接受客观知识的被动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信息意义的主动行为;教学不是传递客观知识的单向活动,而是为学生创建建构主义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习工具、教学支持,通过合作交流形式,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由此可看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资源的多少将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宜性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效果。因此,我们进行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建设时,必须遵循课程教学的要求,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重要指导,使各种形式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更能体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理念。其基本目标就是: (一)试图通过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校学习新模式,充分挖掘信息资源教学的功能,开发、利用、再生教学资源,从而优化学校教学资源、优化学生学习方式,让开发的学习资源不仅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媒体工具,还应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认知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又快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二)希望通过利用学习资源应用的优势,更好地解决学习资源与师生彼此间的利用与被利用以及信息的共享问题,解决学习整合性资源开发、信息收集和硬软环境整合等问题。有意识地围绕学科主题设计制作主题学习资源包,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而各种优秀学习资源库的整合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交互、开放、易用且能共享教学资源的全新环境,进而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等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基于学习资源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也促进了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达到了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一)学习资源建设的模式和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中心局限于校园网或者承担本门课程教学的单位网站中,因此校园网络建设是保证学习资源流畅使用的基础。在校园网中,将计算机实验室、图书馆、音像阅览室、多功能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等不同级别的站点利用光纤等传输介质联成一体,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一个城域网规模的教学与学习平台。资源中心不仅包括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和学习使用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素材,还应有优秀教案、课件、虚拟实验软件等工具资源。这种学习资源模块的设计体现了 多元化 综合化 信息化 的特点,最大的优势是便于信息的组织和管理,促进基于 情景创设 主动探索 协作学习 和 意义建构 的多种教学学习形式的综合运用,完善教师的评价管理方式。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要依据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对于其中的媒体素材、网络课程、资源目录索引、文献资料、案例、课件和试卷试题等均要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V1.0版》。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应采用通用标记语言格式,支持多种方式进行访问浏览,并能实现资源共享、同步异步学习与支持多种技术的嵌入[2]。#p#分页标题#e# (二)学习资源系统模块的设计开发 1.学习资源系统模块的设计 管理人员应参加学习资源建设的全过程,并负责资源的审核和,保证学习资源库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一般用户包括教学人员和学生,他们既可以检索和使用学习资源,也可以创造和资源。学习资源中要包含按照各学习阶段课程内容,结合教学与学习的需要,设计开发的不同模块,既用于教师课堂使用,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课件、教学案例设计、课堂教学文献、课程媒体素材和评价试卷等。资源管理系统也要完成所有类型资源的管理功能,包括索引编制、、审核和检索等。学习资源系统模块的设计如图1所示。 2.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内容结构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内容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1)教师通过在线教学工具能直接进行授课,作为补充,学生课后可以通过资源平台的VOD系统进行学习,可以以下载课件的方式进行脱机学习,也可以利用移动学习工具进行泛在学习。(2)教师通过知识管理工具学习方法、技巧、重点考题等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检索和自主学习,避免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迷失方向。学习资源平台内部的数据要随着课程主体内容的变化而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资源平台追踪学生学习情况。(3)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可以利用交互工具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将作业和作品传到资源平台上进行点评。传统的工具有e-Mail、BBS等工具,还可以引入成为独立的网络传媒形态的博客以及符合Web2.0理论的其他工具。(4)课程目标决定了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机实验和实践活动,资源平台中的虚拟实验室可以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提供具体的实验环境,能够很大程度地辅助教学。(5)学习评价系统包括试题库、测试试卷的生成工具、过程控制系统和测试结果分析工具。评价后相关信息主要利用公告栏进行。另外,各高校应自行建立校本学习资源库,一方面用于对教师及科研人员的教学设计、教学叙事、教学课件、示范课、教学随笔、教学论文、骨干教师观摩课、配套课件作品、教学案例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实际,用于对学习心得、纠错集、学习札记、学生原创题等方法类的问题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建成电子化的资源库,供学生与教师随时查阅。 四、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的应用 (一)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需求,将 大学计算机基础 电子教案或资源库素材的教学信息展现给学生。学习资源模块应包括对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知识讲解、实例演示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图、文、声并茂,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提升学生的认知效率。而在教学的实践模块,通过素材下载、问题解答、在线交流、练习测试、考试模拟等具体操作,强化学生动作技能方面的学习。如教师在教授 电子表格及Excel 这一章节时,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然后用一个学生易懂的案例 学生成绩表 引出Excel的许多概念及功能,并对其进行操作来演示 绝对引用 相对引用 及 混合引用 的概念的区别。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练习,课后也可以利用抓图工具及相应的图象处理软件,将具体的演示操作步骤截取下来,制作成模拟操作过程进行强化练习。教师在课堂对于单个教学模块的演示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中进行,通过教学软件的虚拟和交互过程,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在这种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的过程中,应对学习资源的建设采用积件思想,将可以单独演示的教学模块做成可以自由组合并直接应用于多媒体课件的标准化 积木 。教师利用 积木 可以根据讲解或演示的需要快速整合出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优化教学与实践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技巧[3]。 (二)学习资源在学生课外学习中的应用 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促者。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练习,通过在资源平台上的BBS或 问题讨论 模块向教师询问或对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学习。教师利用控制设备适时干预,可以监视、个别辅导、组织讨论,比如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带着各自学习任务在学习资源库及互联网上搜索各种相关资料,并展开实践操作,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得出研究报告。学生在此类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搜索资料、参与讨论和攻克操作难点,不仅学会了如何检索、分析、组织各种信息进行问题研究的方式方法,提升了计算机水平,还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展示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平台集中的大量学生学习成果,可以使学生相互借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和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做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努力使自身的水平逐步提高。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平台使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成为可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教育打下基础[4]。 (三)学习资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一般采用 上机+理论 的考试模式取代统一考试的方式,上机考试所布置的大作业量给予学生充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学生要高质量地完成大量作业,不仅需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还需要依赖基于学习资源的题库系统的支持。题库系统能够完成一般的题目管理功能,支持图形、语音、公式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还能对学生的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学生在平时可以通过资源平台的作业批阅系统提交作业,获取作业批改结果,并根据教师建议来修改和编辑作业,因此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进行教学评价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教师和学生来筛选所需的学习资源,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评价,资源的建设者能够不断自我发展,不断建设更高质量的学习资源。#p#分页标题#e# 五、结束语 在数字化学习蓬勃发展的今天, 大学计算机基础 学习资源在教学和学习中的有效应用,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了适宜的情景和工具。只要善于设计、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学习服务,就必将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 404020)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市场对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计算机专业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而市场对于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及教学有效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59-01

1、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而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模式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教学当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式教学,学生长期在被动的教学环境下去接受计算机知识,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便会产生学习倦怠感,失去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

1.2 学生缺乏学习目标,缺乏主动性的学习。伴随着近年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的质量明显降低,高职生的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学习一门技术,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学习兴趣都不高,而且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及自我定位。由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既繁琐又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很被动。由于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遇到一些困难或者计算机技术性的问题时,往往会表现出逃避的学习态度,不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学生实操能力较弱,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当中,由于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是为学生做示范,而学生也无法在实践当中自己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实践环节安排的课时很少,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缺乏锻炼的途径与机会。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实操能力偏低。

2、探讨改进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模式。高职计算机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和灌输的教学模式,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面对着传统死板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授理论,学生被动地听讲,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要想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以学生为基础,注重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计算机课程产生了兴趣,才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2.2 制定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部分高职生进入高职院校都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才被动的接受家长的建议来到高职院校学习专业技能,但是他们往往不了解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究竟要去干什么工作,因此,教师就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对于哪方面的计算机知识特别喜欢等等,并有针对性的帮助每名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帮其做好职业规划,并使其为了学习目标与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去努力的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例如:针对英语基础较好且比较喜欢计算机编程的学生,未来职业可规划为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程序维护等;喜欢平面设计或装潢设计的同学,可以将未来职业规划为平面设计制作员、家装设计人员等;一些动手能力较强,拆卸计算机比较熟练的学生,可将其未来职业规划为电脑组装、维修工程师等。同时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职业规划,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为了自己未来喜欢的职业而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3 加强实践操作,提升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在学生在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与职业规划之后,高职院校必须为其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计算机实践活动当中。例如:可以加大实践操作课的课时量,将单纯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有效结合到一 ,使学生可以一边听理论,一边动手演练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在校内的实践操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之后,教师可联系广告公司、软件或程序开发公司、电脑组装服务部等,免费为其提供相关的设计制作、软件或程序开发、电脑组装等服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来完成某个工作项目,并在实践操作当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水平要想得到提升,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模式,帮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及职业规划,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创建实践操作机会,提升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而计算机教师也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教学当中,缩小校园教育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差距,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殿生.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电子世界. 2014(18).

计算机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

2012年,党的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美丽中国”建设在强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需要优化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使其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①。风景园林以培养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在城市建设、园林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②,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必需的专业人才。“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各类绘图软件进一步完善和智能化,使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③。计算机辅助制图相对于传统的徒手绘制具有快捷便利等优势,可以使图形图像、文字等信息更精确、美观,使园林规划设计更科学、合理,表现手段有质的飞跃。计算机辅助制图正在代替传统的手工绘图。近年来,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参数化设计、生态辅助设计逐步应用于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涵不断丰富,引起园林规划设计、工程设计领域的技术革命④。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具有较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岗位,更容易触类旁通,适应新的辅助设计软件,从而能站在本研究领域的前沿。特别是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需要有高水平文化底蕴的园林设计师,把他们好的设计想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很好地表达,因此需要全面提高风景园林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满足新形势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一、正视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当前,在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个别教师和学生认为学好计算机绘图软件操作,绘制出漂亮的园林图纸,就能成为很好的景观设计师。个别教师只强调自己熟悉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没有强调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结合;部分学生单纯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学习上,期望以熟练的软件操作成为优秀的景观设计师。这造成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堂教学认知的偏差。过分强调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真正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具有良好的文化背景作支撑,对社会的发展有真正的认识,不会片面强调绘图软件的重要性。如果忽视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会违背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初衷。换言之,计算机并非辅助设计,而是辅助设计工具,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设计想法,但没有辅助风景园林设计师在方案深化过程中进行多领域的思考和协作⑤。为培养出适合“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的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人才,需要突破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认识误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重点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学效果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教学目标。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通过手绘练习来提高对透视的把握、空间感的表达以及色彩搭配等构图基础技能,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知识,在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时能更好地表现,设计水平能真正地提高。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开拓学生视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经典案例学习,都是在实践中寻找设计灵感。课程教学不能孤立于专业课的学习,应是风景园林全方位多角度教学体系。

二、把握市场需求,调整教学目标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都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但由于不同学校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方向和要求不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千差万别,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讲,风景园林专业的目标要求强调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因此,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一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制图、辅助设计及方案表现的计算机手段与技术,能够灵活运用相关设计软件,方便、快捷、美观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达到灵活设计制图的目的;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领悟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内在机制和合理途径,掌握高效园林设计的技术,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来正确表达设计者的思想;三是通过教学有效地帮助其他设计课程或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种植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概预算等;四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GIS、BIM、参数化设计、生态辅助设计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逐步适应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发展的需求。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风景园林专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教学中,始终要贯穿风景园林或景观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使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能进行风景园林设计,而且能够设计出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的作品。

三、基于学科发展,优化教学内容

2011年,国家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风景园林确定为一级学科,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成为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三大学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范围小到私家庭院,大到区域性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基本包含前期的调查分析—方案构思—方案细化—方案表现—方案实施,既要对规划场地的气候、土壤、水文、地理、生物、构筑物等客观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表达,也要用特定的元素来表达场地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文化。以往的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方案表现等,可以使绘制的图纸更美观和真实,但并没有使设计更科学合理、更有创造力,其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需求。因此,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可分两大部分: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要求学生从彩平图、效果图、施工图表现到最后的工程概预算都要掌握。根据各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选择适用性、通用性和易用性高的软件进行学习,一般主要选择AutoCAD,Sketchup和Photoshop三个软件进行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整个过程依靠计算机科学分析和评价规划区域,使设计逻辑更加理性客观,增强设计者对规划区域复杂环境的掌控力,设计表达媒介更具人性化、科学性和体验性,最终使规划区域景观兼具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⑥。

四、依据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序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设计中,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为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专业设计课程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完成最终的教学效果,帮助实现相关专业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风景园林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完成方案设计、效果图及绘制图纸表现的能力,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场地分析、设计逻辑和设计结果评价更为科学合理。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完成专业课程的设计任务,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分基础辅助绘图阶段和提高辅助设计阶段。基础辅助绘图阶段主要强调通过具体软件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方案设计、效果图表现等,但所有的辅助绘图都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或方案构思,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但教学时序要安排在其他一些专业课后,如设计初步、景观规划设计等,强调对专业课的辅助。通过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初步掌握园林制图规范、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园林设计知识、园林施工识图等专业知识,从而在应用计算机软件表现时做到“心中有物”。如果教学时序安排不合理,学生没有风景园林专业的基本知识,在学习计算机辅助绘图时没有相关的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作为理论依据,既无法真正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设计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更影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自己设计思想表达的能力与兴趣。一般将计算机提高辅助设计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在大三或大四。学生到了大三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内容有了基本了解,掌握了辅助绘图方法。同时,为使规划设计项目前期的分析更加科学合理,在大三第一学期要开设GIS专业选修课程、第二个学期开设BIM专业选修课程,到大四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并接触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前沿。因此,大四可以开设参数化设计和生态辅助设计两门选修课程,为即将毕业正式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五、根据教学目标,创新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动手能力培养需要加强实践环节,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启发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的探索精神,要广泛开展案例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以一套完整的景观设计方案为案例,从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效果图到鸟瞰图表现等深入分析与讨论。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展示具体设计方案;其次讨论方案的优缺点;再次教师从制图规范、平面构图、色彩搭配、主次表达、细节处理等方面逐一分析讲解;最后布置课后课程作业,如参照具体的案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案例的再分析、查阅规范、设计、制图,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迪作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多以放映幻灯片或平面图像为主,不能完全满足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的要求。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为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效率,应在专用电脑房授课,由教师主机控制学生的电脑进行一对一教学,并引入动画演示与制作。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功能。网络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广泛、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免费获取最新的风景园林制图软件和教学资料,更新教学内容。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教师可以在网络开设学习论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来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⑦。

六、围绕教学任务,强化软硬件建设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软硬件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施、教材和案例库等。一是软件教学建设方面,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从彩平面的Photo shop,建模和效果图的Sketchup,3dsMax,以及施工图的AutoCAD,天正软件的运用,到后期Lumion,AE渲染的运用等,让表达手段更加多样,效果更好。同时教师应有更远的眼光,把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趋势。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不断更新换代,部分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不会使用图形辅助设计软件,辅助软件设计与专业设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设计教学的脱节⑧。部分学校安排风景园林专业教师与软件设计教师担任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任务,由于两个教师的配合默契程度不同,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要求。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不断出现新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和新的设计方法。因此,要求课程专业教师不断加强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时展的要求。二是计算机硬件建设方面,课程教学强调实践操作,需要与之相配套有教学设施和条件。但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办学条件一直落后于社会行业,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使用的计算机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软件的发展速度,严重影响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因此,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提高学校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三是教材和案例库建设方面,应购买一些好的教材和案例库,让学生对经典案例强化学习,突出教学目的,强化教程的知识链接。不同的设计方案及项目对软件要求的不同,要进行差异化学习,加强教材和案例库学习,与相关项目进行同类化学习,更好地与所学知识链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实际运用方面,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场地,从实地考察,分析构思,提出方案设计到施工图的完成,是完整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方案设计能力有大幅度提高。要把计算机绘图与园林专业教学实践结合,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用并加强在实际中的运用。

[注释]

①.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2-11-08.

②王绍增.论风景园林的学科体系[J].中国园林,2006(5):10-11.

③李夏艳,丽晏.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绿色科技,2010(9):168-169.

④褚泓阳,黄林.计算机绘图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1999(S1):101-102.

⑤蔡凌豪.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概念谱系与流程图解[J].风景园林,2013(1):50-51.

⑥包瑞清.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9-40.

⑦贾宁,邢黎峰.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8):14-15.

计算机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绘图;实践;教学

1、前言

《计算机辅助绘图》是建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对学生后面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涉及的课程基本上覆盖了大部分的专业必修课,尤其是专业设计课程,如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大中型公共建筑设计等。《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一般使用包括autocad、photoshop、sketchup、天正建筑等等,但是,当前的设计行业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相对单一的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发展为需要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及软件处理能力,如规划分析、建筑效果的控制、建筑设计节能分析等。

在新的教学工作改革形势下,本课程应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进一步调整,使其更加适应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并且对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本文尝试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及措施进行一些更新尝试,希望能对今后的课程建设产生有益的影响。

2、建筑规划专业教学中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发展特点及趋势

2.1、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的特点

2.1.1 服务于专业课程安排

计算机辅助绘图作为基础课程,其对其他课程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无论是哪个课程设计,基本上都会借助计算机工具进行辅助分析、设计。课程内容按照重要性及难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基础部分:基于建筑设计基础的AUTO CAD、天正建筑、sketchup、photoshop等软件内容构成,其作用是协助低年级学生完成建筑构成、建筑构造、建筑设计基础等环节,经过这部分的练习,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较为简单的建筑设计图纸的制作。

提高部分:以ecotect、revit、3dsmax、Vray、Arcgis、天正日照、湘源控规等软件及学习内容组成,这部分的内容相应的针对建筑物理、建筑节能设计、住宅设计原理、村镇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经过这部分的练习,学生可以参与实际项目的分析、设计及图纸绘制,为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不同的课程涉及的不同的软件,如建筑设计会需要使用天正建筑、建筑节能设计需要使用Eotect、控制性详细规划需使用湘源控规、村庄规划用到Arcgis、建筑渲染会用到Vray和atlantis等。然而,当前该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能很好的完成配合各个课程需要的使命,有些教学大纲开课的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不有利于学生对各个专业软件的有效练习和使用。有些学校并未将该课程列入基础课程之一,重视度不够,甚至限制学生选课人数。所以,能否与各个大型专业设计的课程进行有效的配合将决定学生能否有效的掌握专业的课程设计。

2.1.2 服务于教学实践环节

建筑规划专业教学实践包括认识实习、调查实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大学生设计竞赛及参与教师主持的建筑设计项目等实践实验内容。

大学生各类实习需要借助专业绘图软件进行调查分析,创新性实践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软件使用及理论功底;建筑规划类竞赛就有建筑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大学生作业观摩竞赛、revit杯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等;特别是revit杯竞赛必须要使用autodesk公司提供的revit系列软件,这样使得教学内容必须有所倾向。

因此,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必须紧跟各个专业课程的发展步伐,发现并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变化,适应学科的建设的要求,才能使本课程的作用发挥至更大的作用。

2.2、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发展趋势

2.2.1更新性

专业软件的发展使得至少每个软件每年都进行更新,比如Autodesk公司开发的cad、revit等软件,在其强大的研发团队开发下,cad从2002发展到了现在的2011版,软件的功能不断增强,这给基础课程内容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培养学生自学软件的能力,以应对毕业后的新局面。[1]

2.2.2 低碳性

从2003年开始,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发展,摒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低碳城市”、“低碳技术”的新概念、新政策也应运而生,逐步走向生态文明。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来说,如何在规划阶段实现低碳的目标则成为了广大规划部门及设计师考虑的重点,这将使规划的手段及技术更加丰富,更具实践性。无例外的,课程也将从ecotect等软件开始逐渐接触到节能低碳的内容,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在不增加课时量的情况下增加不断丰富的内容成为了各大高校未来考虑的一个难点。

2.2.3 参数化设计

当前参数化设计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建筑的设计基于各个生成因素非线性的关联,使建筑形态呈现出丰富的新颖的建筑形态,扎哈.哈迪德等知名建筑师的成功也受惠于此,参数化建筑设计将涉及Grasshopper, Digital Project(CATIA), REVIT等软件,设计方式也随之转变,这也使得本专业软件与统计学、物理等其他专业软件的联系更加紧密。建筑新思潮的涌现、学科的交叉发展也对本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2.2.4 实践性

当前学校的教学已经开始不断的向社会接轨,特别是城市规划专业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各用人单位也不断要求学生一开始工作便能胜任各项繁重的工作任务,这对毕业后到基层工作的学生要求尤其高,基层的规划建设单位更是要求学生能独立处理与规划建设相关的各种问题,涉及各个不同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这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实践及措施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希望能有助于适应当前课程的变化。

3.1引入模型渲染内容,提高学生建筑效果控制能力

Google公司开发的草图大师设计软件Sketchup作为新兴的针对建筑师开发的设计软件,从一进入中国开始便迅速成为设计师们必备的工具。草图大师软件成为建筑规划类的学生进行体块推敲必备的软件之一,甚至没有教师授课的情况下自己摸索进行软件的学习,为设计基础的练习提供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入软件的学习也仅仅是加强了计算机建模能力及其技巧,很大情况下,由于软件自身的可视化方面的弱点,sketchup模型未能达到渲染的要求,需要借助3dsmax重新建模渲染,才能形成较为真实的效果,与此同时所耗费的精力和财力将大大增加。所以,若能在初步设计初期就能为设计者提供有效的设计效果,对于建筑设计项目最终的建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建筑效果图的制作和初步设计两个阶段。

笔者建议在草图大师软件学习中加入Vray、atlantis等渲染软件,在授课中让学生将其完成的建筑模型进行材质及其场景处理后,采用渲染插件教程对模型进行渲染,建议学生完图和鸟瞰图的渲染,使学生掌握对简单处理过的模型进行初步渲染的能力。笔者发现经过这一步相当多的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模型并不满意,并促使他们对原设计的造型和色彩进行了必要的修改,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建筑设计和建筑效果控制的能力。为接下来的公共建筑设计、住宅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课程提供相应的设计辅助。

3.2 引入建筑节能设计内容,加强学生建筑设计以及节能优化的能力。

当前的建筑行业越来越多的强调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每个建设项目均进行节能方面的设计并进行公示,说明国家已经在设计阶段开始强制执行建筑节能的要求。传统的计算机绘图课程并没有节能设计的内容,使得学生出去之后才会接触这方面的设计。

笔者建议在课程中引入revit、ecotect等设计的内容,使用revit进行设计和模型的建立,使用英国SquareOne公司开发的生态建筑设计软件Ecotect生态建筑大师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节能方面的计算。计算内容可以包括:热环境分析、光环境分析、可视度分析、日照分析等,培养学生基础的建筑节能设计及分析能力。经过节能设计方面的练习,学生可以完成建筑项目方案设计中的节能方面的分析,从而为方案的确定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建筑实际能耗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低碳的目标。同时,为其他专业课程如建筑物理、城市环境等课程培养计算模拟基础,也可为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提供技术支持。

3.3 引入城市规划软件的学习,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在原先很多情况下,规划类的学生采用的教学内容及模式与建筑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由于之前规划方面也没有能够推广使用的软件,这使得学生的规划软件方面没有得到适当的练习,仅仅依靠在学校以及工作实习期间的学习到的知识还是不够的。

笔者建议在课程中引入一些规划软件的学习,如湖南省建设厅组织开发的湘源控规软件,该软件从2004年获湖南省建设厅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证书开始,为广大的设计单位提供软件支持,大大提高了规划设计的效率。若能采用其教育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本训练,如地形分析、道路生成、图则制作、日照分析等方面,那么经过训练的规划类的学生能胜任设计和管理单位的工作。

在教学方式上,笔者建议尝试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进行有效的互动,指导学生完成计算机绘图练习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完成专业设计课程的作业,甚至希望让学生能参与一些实际项目,如老师可借助实习基地平台指导学生参与村庄规划设计等相对简单的设计工作,从方案推敲到设计图纸绘制,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正锻炼。

4、结语

计算机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人为本;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而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因各种弊端不能满足市场要求,造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许多高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没有考虑社会实际需要,因此,培养的人才就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时都要进行社会调研;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上针对学生进行培养,构建以人为本的培养模式。经过十多年时间的不断实践与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湖南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进行说明。

一、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从2000年开始招生,于2006年成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自专业开办以来,学校一直着力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等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修改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注重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3-5]增加技能训练。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后,我们将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一个目标、三个层次”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目标是培养工程师,三个层次是“应用(培养网络管理员)、设计(培养网络工程师)、开发(培养网络编程工程师)”。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学生学习能力、学生自身定位来制订。

IT人才市场调查表明,用人单位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也应有不同层次。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差别,因此要求个性化培养。若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则引导他们以网络管理员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若学生学习能力一般或编程能力较弱,则引导他们以网络工程师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若学生学习或编程能力较强,则引导他们以软件设计师为自己的职业定位。

二、以人为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人是富于个性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教师不能以一个标准去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获得个性化发展。对于在校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其认识自己的个性,了解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社会需求,依据其个性和专业要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大一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

为每个新生班安排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同时还聘请同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做辅导员,并开设一系列的讲座,让他们尽早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准确定位职业目标,规划好职业生涯。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还要关注规划的实施,有时还需要调整、充实和完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第一年开设的是基础课: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电路等。大一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因此,从大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63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90%的学生目标明确,而且制定了详细的分阶段计划。十多个学生制定了自考本科的目标,三十多个学生制定了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中级(网络工程师、程序设计师)目标,还有十多个学生制定了专升本的目标。

2.大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实施职业目标

大二相对来讲比较紧张,计算机专业课程较多,是学生实施职业目标关键的一年。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一年致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渴望。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在引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目标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目标奋斗。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认证考试。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是我国最有权威的职业考试,它由人事部和信息部共同组织,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参加网络管理员和程序员的考试,分阶段实现自己的目标。

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三十多个学生参加了网络管理员的考试,有5人通过,同时有1人通过网络工程师的考试。有14名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参加CSTP的软件开发培训。

3.大三关注就业,逐步达到职业目标

大三相对来说比较轻松,课程不多,但面临就业,学生压力较大。因此,这段时间要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讲座,指导学生针对自己专业相关或自己就业方向相关的单位进行毕业实习。进行毕业实习时,要求学生勤学好问,向公司的前辈学习,使自己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能做到活学活用。指导学生制作个人简历,举办个人简历竞赛。学生在简历竞赛中得到了锻炼,同时他们通过借鉴来制作自己满意的简历。学院举办一些模拟招聘会,锻炼学生的面试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招聘会,让他们多接触用人单位,积累面试经验;同时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针对社会需求有选择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关注一些专业的就业网站,及时了解就业信息,针对就业要求和职业目标,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尽量适应社会的需求。

对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指导他们做好复习计划,做好继续深造的准备工作,加强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程的复习。

大三所有的课程已修完,学生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这时参加软件考试的中级比较好。

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二十多名学生报名参加网络工程师考试,十多名学生获得通过,通过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较高的。网络2008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

几年来网络工程教研室在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中一直不断探索,研究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和修改课程知识体系,取得了一些经验,学生的就业率得到了提高。

转贴于

三、构建“合格+方向”的知识体系

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点,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分为合格与方向两个模块。合格模块主要是指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方向模块主要是指选修课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选修。

1.合格模块

公共基础课是指每个工科学生应该掌握的课程,主要有数学、英语、政治思想教育、素质培养课程等;专业基础课是指每个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主要有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等课程;专业必修课是指每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的课程,主要有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编程等课程。

2.方向模块

该模块的开设是学生在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方向或自己的职业规划选修课程,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在一起。主要课程有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网络编程、软件工程、网络技术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课程。

“合格+方向”的知识体系可以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网络系统管理能力。通过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训,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系统管理方面的能力,满足社会对网络管理员的要求。

二是网络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通过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网络编程等课程的学习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满足社会对软件工程师的要求。

三是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能力。通过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接入网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网络性能评价等课程的学习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能力,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师的要求。

四、设计分层的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是以课程或单一知识点为中心来进行实践教学,因此各个实践教学活动相互独立,不能形成目标一致的整体。虽然开设了很多实验,然而面对实际问题学生还是无从下手,不能融合所学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我们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围绕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采用分层构建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在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每一层包含若干个实践教学模块,每个模块有具体的实践任务和目标,通过选择与组合,逐步提升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经典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可以横跨一个或多个模块,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精心设计典型工程项目的实践教学,把分散的知识点串接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为了达到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我校设计了以下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分层的实验环境

我校构建了一个具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三个层次的实验环境,有力地支持了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实验条件。

2.阶梯式实习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安排大一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在大二的专业生产实习中,要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进入相关企业,融入到实际的工作和学习,积累与专业相关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感性知识;在大三上学期的项目开发实习中,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课程设计;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以“准工程师”身份进行实习,参加相关项目的工作,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积累专业经验,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3.体验式生产实习

设定第四学期的暑假两个月时间为生产实习学期。在实习学期中,学生深入企业,全面了解企业,了解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体验不同岗位的不同工作环境。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