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论文(精选5篇)

  • 体育教师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增加人文科学板块,特别是有利于跨学科和人文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应用性和技能型的特点,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在通识教育中适当增加师范院校体育专业人文学科特别是大学语文、体育美学和艺术欣赏类的人文科学课程,完善学…

体育教师论文(精选5篇)

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基础教育对教师的师德、文化素质、学科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大量基础教育师资靠地方师范院校来培养。这个意义上,地方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地方师范院校,应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和战略定位的高度,思考和探索如何提高教师的培养质量,使体育教育专业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的要求。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为地区基础教育服务的体育师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质上是教师教育及其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教师教育而言,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除了一般的专业技能外,还应有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和人文素养。无论是从基础教育改革还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来看,体育教师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应比专业技能的提升更为重要。所以,应从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改革着手,建立融师范性、学科性、应用性、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基础教育的师资的培养,学生除了应有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之外,作为教师,还应有深厚的人文素养。针对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教育体制和机制以及改革发展趋势,以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大程体系,科学和人文素质培养并重,校内外一体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的改革思路。

(一)优化课程体系

增加人文科学板块,特别是有利于跨学科和人文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应用性和技能型的特点,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在通识教育中适当增加师范院校体育专业人文学科特别是大学语文、体育美学和艺术欣赏类的人文科学课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二)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与基础教育的无缝对接以面向基础教育改革、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体育师资为目标,构建了融学科性、专业性、实践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术科之外的人文教育,构建“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并进,师范教育与专业技能相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一体,自主学习与社会实践并举”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特别要强化与基础教育新课改关联的选修课,聘请一线优秀教师到学校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和专项培训;加大实习改革力度,适当延长实习时间,使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实行无缝对接。

(三)全面推进体育专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科学和人文精神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所具有的共性外,也体现出特殊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如不太重视文化课学习,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较差,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过于狭窄等。由于课时的限制,指令性的教学课程过多,通过增设课程强化综合素质培养的余地不大。改革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合理的知识结构,关注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好的路径和方法就是在专业课(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教学中渗透人文学科教育,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1.推进体育专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教学改革教育理论上应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来说,一定程度地淡化“专业”意识,避免对“专”的误解,我们培养目的不是专项运动员,而是基础教育体育师资。实际上,对基础教育而言,学校并不需要单一的“专项”体育师资,而需要相对“博”,学科知识和专项上的“博”和“通”。其实,对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而言,需要篮球专项的老师上其他球类或田径课程是最正常不过的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专”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应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教学改革,要加大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注重在专业课(基础理论和术科)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和素质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体育、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与社会特别是科技、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体育教育专业应注意通过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学科教育和当今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联系起来。体育专业学科基础理论中体育人文社会学本身就是最好的人文教育课,体育学科基础理论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属自然科学,有大量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既有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又有人体结构、运动生理所包含的美学原理;体育实践教学如术科技能和体育竞赛,更是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多方面展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以及审美教育的价值理念,成为体育教育中科学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专业教育中推进科学和人文精神并举的教学改革,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宗旨通识教育的目的。

2.强化体育专业教育中精神意志、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体育教育中的健康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占用的时间最多,不能简单地把专业技能理解为术科教育,应把术科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强身健体、健美心灵、提高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结合起来。专项教育中动作的要领固然重要,但精神意志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不容忽视。体育术科除了动作的要领,还有潜能的挖掘、个体极限的发挥、战术战略的运用,这既体现了综合智力的运用,也是精神意志和心理素质的比拼,也包含了如何管理和协作关系、使团队力量实现最大化和最优化的管理科学的学问。术科教学和体育竞技的规则和规范,又是思想道德和精神意志最好的教材。术科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应注意挖掘和渗透这样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让公平公正、尊重规则、尊重对手、超越自我、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渗透于专业教育中,培养和丰富未来体育师资的综合素质,提高师德水平。现代教育认为,心理健康和意志力的培养不亚于智力的开发,都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只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因为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会有健全人格。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指向健康,健康的生活观念和心态,体现为意志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体育是培养意志力和增强心理修复能力最好和最有效的方式,体育专业教育应渗透这样的健康教育理念,使之成为专业教育的有机组成。

3.增强体育专业教育中的美育教育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和美有着不解之缘,多方面展示了人体的形式美和人的精神美,成为人们审美体验的对象。体育的强身健体、健美身心、提高人的精神气魄和审美教育对人的精神陶冶、美化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处。体育,既是具像化的人体美,又有抽象化的精神美,是审美教育不可多得的形象化的教材。体育专业教育中,人体解剖和运动生理学,术科教育中的艺术体操等都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体育专业教育中的美育教育,就是在这些专业理论和术科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体育和体育科学所包含的美,以及体育美的丰富表现形态如形式美、运动美、精神美、社会美,“使学生在学习本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认知美,感受美,体验美,化抽象的理论为审美鉴赏,培养学生对人体美、运动美和体育美的鉴赏力,达到基础理论学习和审美情趣培养相统一的目的”。影响和提高大学生心灵境界,达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新世纪以来,师范教育改革面临着方向性的选择

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青年教师教学现状

1.课堂内容单一

据我亲临的调查和观摩,很多青年教师的上课模式还属于传统型,还没有具体实施新课改内容,究其原因则是自身的专业素质不足。大多数的青年教师在其大学期间着重专研的是自己的专项素质和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师范类专业的本质则是授之于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光要自己的运动技能强也要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其次,众多的青年教师运动技能单一,没有达到一专多能也是导致其课堂教学单一的一大原因。

2.课堂常规,组织不规范

从走访的中学中能够看出,青年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存在着课堂组织问题。首先,有很多的老师在上课中连最基本的课前队形组织也存在问题。其次,在课堂训练中,应预先强调分组的形式或练习方式,在很多青年教师的课堂中能够看出,很多的组织管理不足,课堂秩序混乱,分组不明确,训练目标不明确。

3.教学技能低

从观摩的体育课中能够反映出来现在的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刚处于实习阶段的大学生们的教学技能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中对于专业技能的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错误,在教学上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有些青年教师在课堂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颠倒训练强度,不考虑气候等外界因素盲目做体育训练。

对策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从青年教师的调查和听课中可以看出,存在的很多问题大多是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青年教师们需要学习与自身课堂有关的以及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关联的教育理论知识,要对准自己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体育心理学、创新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让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独到的认识。

2.采用“师徒结对”进行学习

教育在发展,青年教师们一定要担起后继有人的担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青年教师一定需要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来作为指引者,我们把这种以旧带新称之为“师徒结对”。现在有很多的学校都在实行“师徒结对”制度,看课是师徒结对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青年教师向师傅学习的最直接方式。在看课中,一定要立足于“巧看”,不能只是看看了事,而应悟其“实质”,用心去领会。听课时要注意运用多种思路去收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不仅只满足于观察师父上课中的教学行动,也要了解其上课的教学思路及教学目标。要透过表象教学来进行分析: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组织方式?这种教学行为是否能有效调动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观察其上课是怎样处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遇到问题学生或者特殊情况该如何去处理。还要身临其境地思考一下,如果这堂课由我来上该如何去组织,假设我遇见课堂的突发问题我该如何去解决。只有这样听课才有可能在教学技能上大有收获。其次,更要处理好与师父之间的关系。常言道要做事前先学会做人,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用自己的一颗真诚的心来和师父相处,及时和师父做好沟通,尊重师父,但也要避免唯师是从、百依百顺,在意见上有不同见解时,要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强化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准确、娴熟地组织和实施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行为方式。(1)认真对待集体备课。青年教师们则应该在集体备课前自拟备课内容,在集体备课中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两者间做相应的比较,通过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来反映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解决自己的困惑,从而更快地适应集体备课环境中去,深入了解本校的现状及应对措施,强化自己的教学技能。(2)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同时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此外,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们掌握,要让自己从一个好技能的运动员转变成一个好技能的教师,通过长期的坚持使自己找到一套适合自身教学风格的独到教学方法。(3)观摩或亲临公开课。公开课使教师们有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青年教师们则需要多参加公开课让老教师、专家们给予鼓励,以及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批评指正,切勿担心自己是青年教师而胆怯上公开课。再者,也可以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来进行间接的学习,从别人的课中去寻找差异,去粗取精,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4)加强自我反思。自我反思则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监督,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认清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自我完善,寻求更合理、更高效教学方法的过程。

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1.1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总体状况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状况,首先对其总体状况进行了分析。从IRIDQ测量问卷上的得分情况可知: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平均分为12.36,其中无困扰组(IRIDQ得分为0~5.36)的教师13人(占11.6%),普通组(IRIDQ得分为9~13.12)的教师71人(占63.4%),严重困扰者组(IRIDQ得分为15~28)为28人(占25%)。说明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总体状况一般,被调查的教师中有1/4的教师目前存在严重的困扰。

1.2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年龄特征为了探讨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年龄特征,根据研究需要,将调查对象分为三个年龄段,22~30岁为Ⅰ组,31~40岁为Ⅱ组,40岁以上的为Ⅲ组。结果显示: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Ⅰ组年龄段的人际关系较Ⅱ组、Ⅲ组年龄段的人际关系更和谐一些。同时从表2可以看出:Ⅰ组分别和Ⅱ组、Ⅲ组存在显著性差异,Ⅱ组和Ⅲ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3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性别特征为了解中学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在性别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T检验对不同性别之间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表3可见: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测量数据显示,男性教师的人际关系略好于女性教师。总体来说,男性和女性在性格上存在很大差异,男性比女性具有攻击性,他们的冒险精神比女性强,在面对危险时更容易迎头而上。还有在兴趣和职业偏好上的男女也存在性差异,男女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女性好像文静很多,男性比较急躁。男性在冒险活动、运动中比女性应该更感兴趣。而女性在家庭活动和办公室工作比较喜欢。因此,尽管讨论的同是体育教师这一群体,上述提到的性别上的差异,同样存在于体育教师这一群体中,但是正是由于这一些差异,导致了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相处的群体也不同,男体育教师更多在是在运动中交流感情,促进关系,且生活圈相对于女性更广一些;而女性体育教师更多的则是在聊天、逛街、聚餐中增进感情,维系关系。因此,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在性格上不存在差异,且男性优于女性也是符合常理的。

1.4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职称特征为了解中学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在职称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T检验对不同职称之间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表4可见:不同职称的中学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t=-1.986,P<0.05),且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人际关系大大优于中级职称的教师。高级职称的评定相对中级职称的评定条件苛刻,但凡能满足高级职称评定资格的教师其教龄相对较长,思想行为成熟稳重,业务上相对成熟,学术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在本专业中也是骨干教师,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学校肯定,同行认可,学生尊重。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自我认可度也较高;而中级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较高级职称教师存在更大的压力,由于相对比较年轻,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育儿问题、职称晋升等问题都成了中级教师需求思考的问题,而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无形中让中级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积极维系同事、朋友之间的感情,合适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高级职称的教师人际关系大大优于中级职称的教师,且二者在人际关系这个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1.5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职务特征为了了解职务这一个维度对于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影响,根据研究需要,将教师分为普通教师和担任了某职务教师(下文及下表将其简称为“领导”)进行比较,从而来分析中学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职务特征。从表5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普通教师对于人际关系的测量结果要优于担任领导的教师,且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t=-2.382,P<0.05)。得出这一结果,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通过对心理学专家的访谈得知,社会上所认为的人际关系的好坏与自己对于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这样一说,就不难理解,中学体育教师中担任领导的这一群体,对于自身人际关系的评价并不高,这可能与其工作中的压力,以及由于工作而引起的家庭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说明其周围真正可以让他们放松身心,不带面具交流的朋友不多,从这个层面上来分析的话,其人际关系较之普通教师更差些,也是合理的。而普通教师较之领导层,没有那么多压力困扰自己,自然在人际关系的自我认可度上要更高一些。

2结论

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美国和中国期刊、政府文件、会议资料、数据库、以及国外体坛新闻,网络等各类媒介方式,了解美国与中国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体育教育领域、高等体育教育领域中关于教师职前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方法措施、内容要求、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文化差别、结构区别和存在问题等。

1.2逻辑推理法

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认清美国与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在职前教育过程中的区别,规律,在深刻理解其本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的前提下,力争对其发展的趋势与变化的方向进行准确的预测与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证我国高院体育教师的事业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

2.结果与分析

2.1美国体育教师培养模式

2.1.1培养体制

美国体育师资的培养一般都在综合性大学之中,它们没有专门的师范院校培养师资但是有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不需要体育加试也没有身高、体重的限制,入学时可以选 体育教育专业 也可 待选 。体育师资培养的学制采取 4+0 模式(学士学位)、 3+1 模式(专业课程+教育课程)、 3+2 模式(双学士学位)、 4+1 模式(双学士学位)或 4+2 模式(专业课程+教育硕士),其中教育课程或教育硕士课程则分别由大学设置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承担。这种开放式培养模式的优点是培养目标多样灵活,课程设置广泛机动,设施和设备等条件较为优越,学生学术水平和学科程度较高,知识面宽,工作适应能力强,学生来源和职业出路宽但不论何时选专业,此时并未正式进入该专业,而是需要先满足进入该专业条件。以滑石大学为例,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必须修完指定的48个学分;(2)提供无犯罪记录和无虐待的记录证明;(3)肺结核检查呈阴性证明;(4)通过教师资格证书的一般知识统一考试(包括阅读、写作、数学);(5)成绩不低于2.8,平均成绩在0~4分之间,成绩为字母等级A(90),B(80),C(70),D(60),F 60,字母转化为平均成绩时A为4分,B为3分,C为2分,D为1分,F为0分,这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

2.1.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在体育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美国实行的是非定向型培养体制。美国的体育系培养目标趋向多向性,专业方向要求不够严格,属通才型培养,为学生提供多种职业的培养和要求,突出较强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特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要获得体育教师毕业证书,除了要学习教育基础课外,还要具备从事水上运动,舞蹈和一般体育项目教学的能力,许多学校鼓励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的同时,加修一门健康、安全、娱乐、运动训练、驾驶员教育或其他领域的内容作为第二专业,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生存力和竞争力。美国学者对预备教师提出了十条要求1)能识别基本运动技能的关键要素,并予以适当发展;2)有能力决定基本运动技能、节奏和体育运动(运动和游戏、终身休闲运动以及舞蹈;3)能描述和示范与技能活动和体育运动有关的概念和技巧;4)能综合各种训练的学习实践,让学习者掌握从多种学科领域中归纳总结知识和运动技能要点的能力;5)能阐述和应用训练的概念和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各类技巧活动、学校体育活动和健身康复活动中去;6)依据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分析近期的体育运动问题;7)能描述人体器官、骨髂、神经肌肉结构,识别这些系统是如何适应技能性活动、体育运动和健身康复活动的,并分析他们在运动中的表现和作用;8)能将概念、假设和辩论等方法应用于对体育学习的探究过程中;9)创造和使用适当的教育指导方式去教授运动技能节奏和体育运动;10)支持并鼓励学习者通过运动来表达自身。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对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初级体育教师、中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体育卫生指导、舞蹈教师、残疾人体育教师。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只有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体育教师。

2.1.3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在体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中居核心地位。美国的教育体系是高度分权的,教育的政策及教育课程设置等均由各州与地方政府决定。全美国共有1400所本科院校,其中700所设有体育学院或体育系,美国285所大学设体育硕士课程,85所大学设体育博士课程。美国体育本科专业学生要求在4年内修满120-140个学分。通常开设的课程有:①教育科学课程: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基础、教育导论、教育史、中等教育原理)、教育方法与技能(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价与测量、教材教法和视听教育等)、教育实践活动(占总学分的11%)、教育实习平均为11学分。②学科科学课程:如春田学院健康体育与娱乐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有:运动培养、运动知识、教学策略、小学体育设计、中学体育设计、残障人体育、运动概念与应用、运动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解剖学、个人健康概论、动作和运动评价、动作和运动传统与价值及体育社会学。学科科学课程占总课时的25%-45%。③专业技术实践课:体育、保健与健康的范畴,具体内容为:急救〔获取红十字证书〕;美国社会的健康与康复;患心肺病病人恢复精力的技能;供观众欣赏的运动;户外运动教育课程;户外追逐运动;足球;垒球;壁球;游泳与潜水;跳水;人生保险与水上安全;水球;乒乓球;网球;排球;瑜枷;大专院校体育运动代表队;竞技俱乐部运动等。专业技术实践课一般要修满20-25个学分。有的学校还为未来教师开设社会文化类课程,包括英语、文学、美术、音乐、戏剧、外语、生物、数学、物理、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遗传学、地质学、空间学等等。从以上美国体育教师课程设置可以看到,美国高等体育院系本科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的特点。美国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一向把理论课程作为课程设置的重点,其用意为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竞争实力。即使是技术类课程,也着重强调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理论知识而不是运动技术的本身,体现了明显的重视理论研究的培养思想。

2.1.4教师资格认定

在美国想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要经过资格认证,它们有一套完整的教师资格认定体系。比如美国宾州滑石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修完所规定的120学分,并且平均成绩不低于2.8分,而且要提供无犯罪和虐待儿童的记录证明才能毕业,甚至即使毕业也并不代表你就可以是一名体育教师,而要获得宾州条件才行。而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条件如下:(1)平均成绩不低于3.0分;(2)获得心跳恢复和急救方面的证书;(3)通过教师资格证书专业(体育和健康专业)统一考试;(4)每5年修2门大学必修课,180个小时基层教育业务学生活动。教师证书分为初级和高级。获初级证书6年后并修完24个研究生学分、获州教育局推荐信即可申请高级。在美国体育教师职业任职资格并非永久性的,每年所在学区的董事会会对体育教师能力进行考核,如果未能通过考核则不能继续进行教学。另外,各州的教师资格认定不相互承认,各州的标准也不同,如果你要到另一个州去任教必须参加另一个州的资格认定考试。

3.2中国体育教师培养模式

2.2.1培养体制

在我国,进入大学要选体育教育专业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的体育考试,同时参加全国文化统一考试,并且一旦录取就不能自动调配专业,而且所学习的课程大部分是在专业内进行的。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师范体制来培养体育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弊端明显表现出来。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教师分别由中师、师专、师院培养,这种学历与学段对应的固定培养模式,缺乏科学根据。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多采用 4+0 模式。在本科4年中普通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育类课三者穿插结合进行教育。这种封闭式的师范培养体制造成了教育功能狭窄,师范与非师范专业难以相互渗透,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2.2.2培养目标

在我国体育类高校有两种,一种是师范类体育系,一种是体育学院运动系。体育系以培养学校体育师资为主,运动系以培养教练员和管理人员为主,两系兼顾培养其他专业人才。传统的体育教师培养目标是培养 合格专业型 的体育教师,而合格的标准只是学历达标,目标单一。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变化,社会转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人才要求。教育部[2000]7号文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对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能胜任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从这个方案可以看出,我国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已从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化,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范围也由小变大。

2.2.3课程设置

在我国的体育类高校中,课程的开设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概括起来分为普通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教育类课三大类,

2.2.4教师资格认定

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类学生,必须修完规定的学分,毕业时在校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话、三笔),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就可从事教育行业,而且证书是能够获得全国承认,地区之间可以通行的。

在我国体育教师职前培训除了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培训作为补充:师徒式培训;教学现场培训;观察考试培训;先进典型培训与优秀教案展览参观考察;教育教学专题培训;校园文化培训;读书制度培训;调研式培训等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美国的体育教师的知识要求是宽厚的,对于职前的要求是稠密的,专业覆盖面大,一般都要跳出体育的范畴,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它涉及到专业知识、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和成长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把体育教育融入人类整体文化背景中加以认识和理解,同时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因此,体育教师的培养已经不仅仅是某方面运动项目的专长者,而是究、创设、组织和指导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专家,是引导体育文化发展和倡导全民体育运动的专门人才。这一要求对我们的体育师资职前培养是有益的。

3.4.2美国学者认为,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多元化特征在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中逐渐显现出来,作为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学者来说,该如何调整自己、提高自己、认识这些变化是很重要的。由于信息社会的新特征、新变化,必然使未来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校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原先已固有的教育经验和优势,一些学校和教师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如果一名新的体育教师不及时认识到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知识结构,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要求,那么,必将被时代淘汰。

3.4.3在教师资格认定上,美国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对于入职的体育教师要求更高的能力,这样会促使体育教师注重职前的自我要求,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有利于提高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相对而言,我国的一证终身制度不够合理。

3.2建议

3.2.1在我国传统的体育师资职前培养中,应转变 重专业、轻基础 , 重技能、轻理论 的培养模式,从整体上提高基础体育教师的质量。

3.2.2因为不同的国情,我们不能盲目的要求我国的体育师资的职位培养一定和美国的趋同,而应该根据国情制定符合国情的方针政策。

3.4.3我国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应采取集中脱产职前培训和日常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3.4.4制定强有力的规章制度,把体育教师的职前培训作为研究的章程,制定自我评定,职前模拟课训练,职前考核,学习结论,方向定位等。

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为人师表,体育教师在履行教学工作中其教风作风以、引导的教学风气以及对教学的质量和治学的严谨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不,亟待待提高。教师的师德和师能要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完全统一。

2高校体育教师对生命教育的重构

从以上现状得知,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突发性的意外情况时,体育教师不能全局控制。但是体育教师可以从细节点滴拾起,量变达质变,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作为一名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的训练、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必须能全面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科学实施和指导体育运动锻炼,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能恰当地运用各种科学原理,制定适宜锻炼学生的教案计划;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扬优质的科学运动方法,同时还须摒弃落后的观念如:只重视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等。

2.1搭建生命的安全场地

体育运动首先应该布置安全的场地,这是作为体育教育对学生生命教育需提供的基本保障。拥有一个资源齐全、环境优美更具有安全性的场地能大大加强学生的生命安全系数,同时环境优美,资源齐全的场地还能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渐渐提高自我自主锻炼的自导意识。因此再次重申,体育教师应把学生安全放首位,保证学生生命安全才能谈体育的生命教育,反之何谈生命的教育。

2.2运动损伤的防与治

运动损伤的防与治是防止运动损伤的手段,是生命教育有效进行的基础,更是高效率的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前需要做充足的准备活动来增加体内温度,降低体内肌肉黏滞性带来的阻力,提高运动效果,减少损伤。运动时由小幅度运动向大幅度运动阶段性过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适应。运动结束后,体育教师应该教学生一些放松肌肉的方法,减少运动强度后带来的运动性劳累,如:按摩、针灸、热疗等。在运动过程中学生有损伤时教师应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合理的治疗。

2.3运动周期

合理保证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关键。人体的生理规律与季节是密切相关的,运动季节的不同,运动周期也不一样,体育教师要根据运动周期制定运动计划。同时教师需密切与学生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密度,老师可以从学生身上了解到学生身体的状况和学生对体育教学方面的意见或建议,这有利于体育教学更趋于完善,促使学生利用教师合理的方法,便捷走上体育运动的健康之道。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虽能及时地了解学生身体状况,但存在主观性和不足,这需要体育教师合理定制间隔时期,定期定测为学生检测身体状况,并利用科学的设备直接检测学生身体状况。而定时定测的客观方法也存在找时间上的差异,因此,两者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两者互补。发挥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法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加强学生与教师的心灵默契,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师工作。

2.4运动节律

以上分析中年轻气盛的大学生在运动时出现突发的意外情况如:运动性晕倒、脸色发白缺血缺氧严重现象,是由身体缺失平衡的营养物质和对外界环境适应性能力不足造成的,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需加强对学生身体的关心,也应该教授学生协调饮食以及在运动锻炼时应加强身体所需营养的摄入量来为体育运动提供能量的重要性。体育运动是直接与外界环境挂钩的,在体育运动中学生学生出现头脑发热等现象是正的,教师从应心理和生理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来解决该问题,这将有利于生命教育的发散。体育教师还应利用运动的克制和规律,简称“运动节律”,来保障了学生运动发展的延续性。体育教师需具备全面的知识来掌握以上的方法,从学生的生命教育审视,加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砝码,保证了学生的身体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

3教师生命教育自我培养

教师应树立积极的人生心态和体育工作者的精神风貌,拥有良好的生命道德素养及形象,来对学生教育的发展做榜样。体育教师应用更多生命价值来引导学生弘扬生命的意义,完善自我的生命道德素养,为学生提供人生向往的绳索,全面的对生命教育开设了一条具体的道路导向。

3.1生命教育的取向

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作用意义分布广大,这需要体育教育者学会把握,为学生提供关于生命的教育。当然,掌握生命教育的目的是整体把握生命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延伸性。生命的意义是体育运动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古代王朝中宁做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却不愿同流合污,无论别人的指责或恶言相对,愿做一名为人民服务、伸张正义、不同流合污的清官,这就是伟大的人生命的意义。而如今,生命的意义不是“损人利己”,打着为人服务的旗帜,私底下结帮结派聚集财产贪赃枉法,变相地搜刮民脂民膏,而是为人民服务。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乏高校体育教师为获得某些利益,加长学生的锻炼时间,消耗学生的身体能力达到训练目的,甚至牺牲学生的生命代价换取运动会的奖牌、金钱和荣誉等。所以必须究其根、刨其底,彻底地曝光不为人知黑暗的事实真相,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创造更具有价值性的生命意义。作为一名以生为本的高校体育教师,需有着高水平的文化蕴含、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远大的人生理想,为学生提倡正确的生命意义和取向,做学生的好榜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义。

3.2尊重生命

3月13号韩国学生因迟到遭到老师两次以头撞墙惩罚,而在身边也存在着因迟到或某件事便遭到老师的怒脸和严厉的惩罚的现象。以上类似事件中,教师借体罚的措施来使学生改正错误是违背人性的,这样会导致学生不思悔改并且变本加厉。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尊严和平等,不分教师和学生,教师应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互相尊重、平等,教师应通过关怀和照顾来抚慰正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来解决学生的问题。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存在着差异。由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人体的差异性导致某些学生学习动作别扭,引起同学之间的嘲笑,这会使这学生自卑、无斗志且状态消极。这便需要教师积极强调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整体性,促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嘲笑。并且教师要适时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会学生沟通交流的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慢慢的学生就会和集体融洽。平等、尊重和理解是尊重生命的前提和师生之间的剂,教师需要收起作为教师的强势一面,发扬平等和谐,共同铸就美好生命的教与学。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