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计算机专业论文(精选5篇)

  •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6-0072-02 1 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思路不清晰 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分属于两个类型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其培养目标和服务对象也不相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未来的工程师,学生应该有较为…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精选5篇)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6-0072-02

1 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思路不清晰

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分属于两个类型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其培养目标和服务对象也不相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未来的工程师,学生应该有较为系统、完善的理论学习,具备一定动手能力;而高职教育培养的高职生,是工程师和操作人员之间的桥梁,高职生需要一定的理论认知,但是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许多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培养思路认识并不清晰,在制定培养方案时,片面强调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动手能力的训练,过分重视计算机等级证书的重要性,造成高职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而高职院校并不能在两年时间内,系统地教授完整的理论知识,又造成了许多高职生理论学习方面还是“吃夹生饭”。

1.2 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计算机教学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特点,其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各种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很快。其二,计算机软件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直观、便捷,操作简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但许多高职院校的课堂却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诸多软件的教学已经过时,多年未有更新,学生在毕业后所学知识很难满足工作的需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另外,现在高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依然沿用板书加讲解的传统方法,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比例并不高,这样落后的教学手段是无法将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软件向学生讲解清楚的。

1.3 学生上机时间不足

实践操作是计算机语言和计算机软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上机实践,计算机的学习就会成为“一纸空文”。而如今的很多高职学校并没特别重视学生的上机实践,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安排的上机时间有限。甚至在有些高职院校,学生如果想在课余时间上机实践的话,还需要交上机费,导致很多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半生不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

1.4 实习岗位专业不对口

高职院校会在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外出实习,实习既是对学生前两年所学知识的考验和检查,又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指明方向,提出挑战,能够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是高职生培养方案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然而,很多高校对学生实习工作并未用心安排,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单位参差不齐,实习岗位专业不对口。甚至有的院校任凭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很多学生找的实习岗位专业完全不对口,根本没有起到高职生实习应有的目的。

2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

2.1 对高职教育思想认识不清

如今,高职院校的很多老师都是本科毕业,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把本科教育的教学思路引进过来,重理论而轻实践。很多教师对高职教育教学思想认识并不清楚,没有完全“吃透、消化、吸收”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因此制定出的教学计划脱离实际,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

2.2 教师学习意识薄弱,跟不上计算机时代的发展

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很快,每天都有新的知识产生,每天都有与实际结合的新问题产生。老师如果不时刻关注计算机的新发展,新动向,就不可能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新内容,那么教的课也只能是年复一年的重复,毫无新意可言。

一些老师自身学习意识单薄,认为既然当了老师,端着这个“铁饭碗”,就不再学习新知识了。因此必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2.3 学校对机房建设重视不足,投入不够

学校机房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最重要的场所。但是,一些高职学校在面临资金压力的情况下,没有意识到机房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极端重要性,减缓了对机房的建设力度。机房在晚自习和周末都不开放,这就直接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很多高职学校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单位的审查不严格,导致一些单位把实习的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应对口的岗位,达不到实习的目的。更有甚者,一些学校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很多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岗位,就只能在亲戚、朋友的厂矿公司进行所谓的“实习”。甚至一些学生就没有实习,只是最后拿到学校一纸证明。高职院校的这种做法对高职生的培养“有百害而无一利”。

3 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

3.1 准确把握高职教育教学思想,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建议高职院校应该每学期安排一次教育思想研讨会,让每一位老师都认真研读高职教育教学思想,深刻理解计算机专业高职生应该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针对学生不同的教学阶段,要有合理的教学思路,安排充足的实践操作环节。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培养方案,才能从根本上“对症下药”。

3.2 教师应不断了解毕业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更新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建立QQ群、校友群等方式,和毕业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以便能够对毕业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及时了解毕业生所学知识的欠缺和时展的需求,以此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所教知识的不足,添加最新、最实用的教学内容,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3 学校应该多方面筹集资金,提高机房硬件建设水平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机房的要求比较高,学校应该多方面筹集资金,提高机房硬件水平。增加课余上机时间,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宽裕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增强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经过足够实践锻炼的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3.4 学校要对学生实习单位严格要求,保证每名学生实习专业对口

实习是对高职计算机学生动手能力的全面考验和提升,实习单位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院校不可以安排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非计算机单位去实习,而应该对实习基地的建立要有严格的要求,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到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去锻炼,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只有经历过这种高质量的实习的学生,工作的时候才能上手快,才能受到单位的认可和重用。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单位去学校招收实习生,才能保证对口实习单位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吕岩.初探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之路[J].抚顺:辽宁高职学报,2003(1).

[2]高晓梅.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抚顺:辽宁高职学报,2002(5).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通过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探讨,找到走出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困境的出路。通过办学方式改革和教学改革,打造实用中职计算机专业。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校企合作

作为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专业,计算机教育在中职学校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以及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大量招生,中职的计算机专业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的问题和由来

(一)学校自身原因:

1、发展过快

最近几年由于中央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使得各地中职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出来。这本是一件好事,但随着大量建设的中职学校而来的却是生源萎缩和师资设备的缺乏。多数中职学校单纯追求专业的大和全,而不顾自身的条件,使得计算机这种热门专业成为多数中职学校的必开专业。

2、师资力量不足

大量开始计算机专业带来的后果就是计算机专业的学校泛滥,师资力量不足,实训设备不足,很多学校的计算机老师并不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甚至有些计算机老师在课堂上对于书本以外的相关知识一无所知,或者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解决,融会贯通的教授学生也无从谈起。

3、学制的原因

作为公办三年制中职,因为学生年级太小,无法像职业技校一样开展一年以内的短训课程。但对于急于学习一门技能以便就业的学生来讲,根本等不及三年时间。对于一些简单的技能来说,学习三年时间甚至一年都有些长了。

4、课程不够实用

相对毕业即就业的中职学生来说,很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还停留在几年前或者十几年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水平上。很多开设计算机专业的学校并不具备计算机实训的设备和师资,这使计算机这个本来是热门的专业,近些年来却越来越冷门。一方面社会上大量缺少拥有计算机技能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却是计算机专业招生的困难和学生动手能力的下降。

(二)学生的原因

1、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并不了解

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很多都接触过计算机或者网络,造成很多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并不是考虑其就业,而只是对一些网站或游戏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在其接触到单调的计算机知识后就慢慢退去,多数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甚至有些学生干脆放弃其学业。

2、学生基础差

中职生源组成比较复杂,有正规初中毕业生,有其他中途退学或开除的学生,有高中毕业未考上大学的学生等。生源组成复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生基础差。有些学生只会简单的数学运算,有些学生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有些学生连通顺的句子也写不完整。这对于计算机这种强调逻辑性,要有英文基础的专业,在教学中产生很大的困难。

3、学生与老师互动不够

由于学生基础差,一些学生有自卑心理,甚至有些学生自暴自弃,想着反正也学不会,干脆不学了。这也使老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索

(一)办学方式改革

1、确定办学规模

这两年随着中央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很多中职学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投入。但一味的扩大规模,在专业设置上建大建全未必会达到想要的效果,反倒是一些具有特色专业的学校受到了学生的亲睐。在计算机专业的开设上要考虑自身情况,硬件方面具不具备,软件方面能不能达到,师资充足不充足等等。否则即使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也会面临招生和教学上的尴尬。

2、面向就业的课程和教材改革

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对于每个中职学校来说都很困难。很多中职学校的课程开设还停留在升学教育或高等教育阶段,不管学生的程度,开设大量的编程语言课程。学生听不懂,不可避免的出现厌学情绪。要面向就业面向岗位进行课程和教材改革,实地去人才市场看看,什么岗位是中职生能够胜任的,就这些岗位开展课程,做到就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教材选用方面,要甩开知识堆砌型教材,选用项目驱动型教材,使学生学一个知识,就能运用一个知识,不需要“广”,而需要“精”。

3、加强教师再培训

计算机是一个知识更新极快的专业,有可能三年时间学的东西,到毕业时已经过时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基础比较薄弱,对于高深的计算机理论难以掌握,所以对于中职学生的教学应在“实用”上下功夫。但实际中,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老师大学毕业就进入学校任教,没有在公司或企业工作的经验,知识水平还停留在大学毕业的水平上,不知道实际生产生活中计算机应用的水平,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想而知。因而对在岗教师的再培训必然影响到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

4、加强校企合作,让教学与就业接轨

近两年随着大学扩招,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公司或企业无人可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学生学习都是基础性知识,对于实际应用并没有接触过。并且计算机发展的这么快,根据摩尔定律,每18个月,计算机的性能就翻一番,更何况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三到四年,学习到的知识没毕业就已经过时了。学的知识无法与工作的岗位对接,造成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其次,公司或企业需要大量的具有动手能力的劳动者,很多中小企业没有精力对毕业的学生进行再培训,所以大多数企业希望招到能够进行熟练操作的工人或职员。这就造成了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企业或公司招不到员工的尴尬。

有问题就会有对策,很多企业近些年来也在想各种办法来解决用工荒。其中校企合作就是非常实用的方式。当然,这也需要学校的配合。首先,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找对口的公司或企业。比如,计算机设计就要找设计公司、印刷企业、制造业的相关岗位等;而网络专业就要找网络设备制造企业、网络布线工程公司等。找到合适的企业或公司后,可以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一方面要请公司或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或工程师来学校传授实际生产中用到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企业或公司中实习实训,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生产中的知识和技术。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毕业就进厂,给学校和企业都解决了实际问题。

现在还有一种新的校企合作的模式:学校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场景建立实训室,由企业派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达到合格标准后由企业负责安排工作。企业也可以把招收到的要进厂的工人安排在学校的真实场景实训室进行培训,相当于租用学校的实训室进行培训,一来可以减轻企业的培训负担,不用使用专门的厂房进行培训,二来学校也可以从中受益。

(二)教学方法改革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Dr.M.David Merrill 有个五项教学原理:

1、当学习者进入“实际解决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2、当“激活”原有知识并将其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才能够促进学习;

3、当新知识“展示”在学习者面前时,出能够促进学习;

4、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出能够促进学习;

5、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融为一体时,出能够促进学习。

这五个原理,我们能够从中得出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和途径。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方法做参考:

1、案例研究。教师按照真实公司案例,编写课程,发给学生。教师只介绍简单情况,由学生根据材料和查阅参考资料进行分析。最后结果由学生讨论产生,教师根据其见解和达到的效果对学生进行评分。

2、模拟训练。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式,使学生了解到各种书本上学不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模拟对学生以后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3、自学训练。由教师给出问题,学生从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或者实验室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和演讲,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训练可以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

4、交换诘问。学生以小组形式记录下生活中的问题,向另一小组提出,另一小组做相同操作。然后以小组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资料,通过讨论得到结论。最后由教师根据问题和结论匹配程度进行评比。

参考文献:

[1]杜绍奎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课教学方法的探讨(《科学咨询》2008.10)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定位 就业现状

在我国,从90年代计算机普及开始,计算机专业就一直热门专业之一。不管是正规的各大院校,还是民办的各种培训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随着计算机深入到各行各业,网络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这些都使IT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IT行业中的巨大发展空间和高薪待遇吸引着许多的年轻人。但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容易就业,相反,他们感到就业的压力,求职的艰难。即便是正规院校毕业的学生也一样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那何况成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从事计算机教育工作的同仁们的思考和注意。

1 成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1.1 学生的就业情况

成人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在读学生的工作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有工作但从事与计算机无关的工作,有不少学生想通过学习计算机而从新择业;二是没有工作想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三是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但需要取得文凭或需要提升自己。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多毕业生仍然从事非常基础和简单的低端计算机工作,属于低端饱和人才,例如录入,打字等。高端有技术含量的工作,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又没有能力胜任。通过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情况来看,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学生还不到20%,如果学习后仅仅只取得专科文凭而不能为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那么专业的吸引力必定会下降,造成就业难导致招生难的状况。

1.2 与其它专业比,尤其是财会专业

从成人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来看,计算机专业现在已经不再是成人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相反职业定位明确的专业,如财会专业、幼艺专业的招生情况比较好。这种招生状况也说明了就业状况。学生选择专业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毕业好找工作。例如财会专业学习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与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结合紧密,毕业后基本能胜任出纳与财会相关工作。而计算机专业所涉及的面比较广,毕业后大致的工作方向是软件、硬件、网络、图形处理。在学校设置专业时并没有完全按照某一个工作方向所需要的知识点来设置学习的课程,而是为面面具到,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学的内容和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导致了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1.3 与正规大学相比

目前全国几百所大学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一般分为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网络两个主专业,课程设置从90年代普及计算机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正规大学的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保证,而且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正规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毕业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胜任岗位,但是学习的能力比较强,所以用人单位也会考虑到这一点,正规大学比成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肯定会受欢迎一些。

1.4 与其它培训机构比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计算机培训机构吸引了很多想学计算机的年轻人。例如北大青鸟、新新华电脑培训学校,新东方等等。有不少高职类专科学校的毕业生为了能找到工作,会在毕业后去培训机构学习。为什么已经拿到了计算机专科毕业证却还要去培训机构学习?这说明大家认为在培训机构所学的内容与工作实际相关,有些培训机构还提供就业机会。在培训机构中设置的课程,与工作岗位结合的更加紧密,所有内容完全以就业为导向。例如北大青鸟计算机培训中,把专业设置成java技术、.NET技术、web技术等,课程设置上只设置与这个技术相关的课程,课程设置的数量和课程学习时间完全是根据这个课程的需要来设置,而不是按照教委设置的规定来要求。当然,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更有自主性和灵活性,但成人高职院校也需要打破以往的课程模式,才能让学生学习到实际的技能。

2 计算机专业职业定位的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不符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调整十分滞后,近二十年来的课程设置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按照正规院校的课程设置的模式来设置。例如对于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来说:将课程分为:公共文化课、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课三大块。其中公共文化课包括:高等数据、基础英语、马基与邓论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应用数学、计算机文化,计算机英语、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C语言;计算机专业课包括:JAVA语言程序设计,internet应用基础、网络集成、网络操作系统、网页制作技术、网络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课程。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课程基本把计算机专业中的最基本的内容都点到了,但是没有方向性,并没有突出网络专业的特色,学生通过学习并不能够胜任网络管理员等工作。

成人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时间少而且学习基础和能力都比较差,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都要符合高等教育的要求,有规定的课程数和时间,不能完全自主的调整学习计划,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还要考虑自身师资条件和硬件设施等,造成成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就业需要。由于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调整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局限性造成供求结构失衡。

2.2 教学知识相对较浅又较广,没有岗位专业性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时效性也在快速缩短。据统计,计算机行业软件更新周期大约是四周,硬件更新周期大约是半年,在学校里所学知识能用3年。在校学习的知识比较陈旧,想要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还得通过自己上网、买书、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例如针对网络管理员这个岗位,应该能够胜任维护路由器、更换网线、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保障电脑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务器的稳定运行;处理各种网络和系统故障;处理Internet无法正常访问的故障等。但是目前成人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太广,涉及到软件,硬件,网络,讲的内容也过浅没有针对性,这样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太多,又没有重点,什么都了解一点点,但什么也没有真正掌握。

2.3 与社会脱节,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不管是硬件或软件都更新较快,在学校所教授的一些技术都已经是在市场上被淘汰或者应用较少,而由于有些成人高职校没有投入一定的成本购买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使得学生并没有掌握最新的技术,在就业时也就没有优势。在实际工作中正在使用的平台、工具和专业技术,课堂上根本没有涉及到,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应用了。成人高校和企业联系也不够紧密,基本上是闭门造车,计算机专业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机会很少,即使有一些实习工作也多与专业无关。这使得学生对于学校学习的内容没有实践的机会,自然对所学的内容也就不够重视或善忘,感觉学的东西没有用。因此现阶段成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都了解一些相关理论,但理论学习对于成人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较难,很难真正掌握也就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相对实践操作又较缺乏,工作中应用不到,在学校也没有提供相应的环境或机会实践。

成人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缺乏一定的特点,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应有的比较强的操作和实践能力,自身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

3 增加就业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3.1 修改课程设置,使专业分得更细,以职业技能为主

高职院校近年来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改革的力度还需要加大。计算机专业本身涉及范围就较广,主要有软件、硬件、网络、图形处理。在设置课程时应先定一个岗位或几个岗位作为目标来考虑。如软件开发人员所需要的知识的相关课程大致有:操作系统、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SQL或Oracle数据库等相关的知识。而与硬件相关的工作可能涉及的课程有:模拟/数字电路、计算机维修、汇编语言、C++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等。这样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性更强一些,提高将来毕业的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机会。而不是目前的状态,学校里什么课程都会涉及到一些,但学生感觉什么也没有学会。高职院校还应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的训练,多看看用人单位的要求,以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来指导教学。

3.2 和其它专业相结合,发展边缘专业

计算机和英语一样都是一个工具,作为一个专业来发展,面太窄,需要和其它的专业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计算机,而每个行业现在都有专业应用的软件。这些软件的开发不仅仅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很多相关的行业专业知识。如财会方面很多财会软件,这些软件的开发如果只靠计算机人员肯定制作不出非常专业的行业软件,如果靠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编程不是很熟悉,那也是不可能完成软件的制作。所以如果既懂一些财会方面的知识,又懂软件编程,那样做出来的软件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发展边缘专业,对就业市场作出详细的分析,找到其中的结合点。

3.3 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

现在培养的学生常常和社会脱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有扎实的基础与规范的职业习惯,要求对新技术新技能学习能力高,有一定的实际开发能力。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计算机类毕业生在毕业前就能得到实际开发的经验,经历实际开发过程,必须让学生掌握一种主流的开发技术。高职院校应该多与相关企业多接触,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和标准,按要求来设置课程,并可以为学生提供到企事业单位了解或实习的机会。

4 结语

目前市场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数量仍很大,但成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矛盾的解决,只有准确摸清市场的需求,用人单位的标准,根据成人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方法,找到一条适合成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这样才能持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丽.民办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2008.23.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 工学结合 教学方法 高职

论文摘要:“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正积极推动着高职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但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尝试通过英语与计算机专业工作任务的结合,从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下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转型之路。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大部分院校把该门课程设置为考查课,专业选修课。计算机专业英语通常在大二开设,学时少,学分低。专业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的要求,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考试标准基本处于散漫状态。(二)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无用武之地。学生对于英语课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较差,没有把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作为进一步培训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来对待,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感觉无所谓,这些情绪都不利于教学。(三)教材选用存在比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大多来自国外原版教材及某些外文刊物,有全文选用的,有节选部分章节或者段落的,随意性强,选材面窄,问题单一,甚至内容老旧,不利于课堂教学。

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在讨论英语如何跟计算机结合成全新的一体化课程之前,需要首先弄清楚计算机专业英语对于计算机从业人员是否有用,究竟计算机从业人员会在怎样的情境下使用怎样的英语。据不完全分析,几乎所有正在从事计算机相关行业的人员认为英语相当重要,大多数芯片资料,专业文档资料,计算机命令都是英语,不少软件的使用也涉及到英语。如果有扎实的专业英语知识,才能学得更快更及时。英语本身对于计算机从业人员来讲重要性一般,但是用英语写成的文献就极其有价值。很多文献、标准是英语写成的,及时翻译成中文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表达上的问题,非计算机专业的英语能手也不一定能确切表达。

但目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内容框架仍然属于传统学科体系,只是机械地将介绍计算机咨询的英文材料安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变成语言、网络安全等章节堆积起来,生硬呆板。学生缺乏在专业学习中真正使用英语的环境,不明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就被迫成为唯一的灌输者,甚至是课文的翻译者。

三、工学结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思路

(一)工作任务分析。首先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行业使用英语的工作情景,以下是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在IT行业中,电脑的选购、组装、安装系统、系统的操作与优化软件的使用都需要用到英语。计算机管理员(Administrator)能解决以英语形式出现的各类系统问题,获取国外最新计算机技术和动态信息。完成计算机系统管理的工作过程:

1.计算机管理员接受选购电脑的任务,按照选购要求,查阅相关电脑配置英文资料,找到合适的主板、硬件等地懊恼配置,罗列一份电脑配置英文清单,在购置计划获得审核后实施采购。2.计算机管理员在安装操作系统或超频时,设置BIOS信息。3.计算机管理员根据使用人员的保修,用英语进行电脑系统的检查和优化。4.计算机管理员浏览英语网站,了解最新软件升级和病毒情况,以定期为电脑查杀病毒,安装或升级软件。

(二)学习任务设计

得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后,将工作任务想学习任务进行转化。以“计算机管理员”为职业定位,以“管理计算机原版系统(英文系统)”为任务突破口,制定课程学习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任务信息。2.学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在IT市场选购计算机。3.学生能够查阅相关计算机配置的资料。4.学生能够读懂计算机里的英语专业术语。5.学生能够使用英语原版计算机系统并能够对系统进行一定的优化。6.学生能够看懂常用软件,特别是杀毒软件的安装与升级的英语说明,为计算机安装及升级软件。7.学生能够根据工作需要,找到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方向。

四、不足和局限性

(一)个人认识水平的局限性:由于经验不足,实践时间不多,以上只是个人一些粗浅的探索。(二)学习任务不够真实:虽然有一套完整的列表支持,模拟真实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但整个教学毕竟还是要在虚拟的环境中完成。(三)知识点衔接得不是很流畅,而且很分散。所构建的知识体系有些显得理论过强,而实践不足,并且上述学习任务对于专业英语知识体系的构建,英语学习方法的构建涉及不够全面,是一大遗憾。

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能找到更好的任务载体和教学模式,让学科知识更好地以工作的形式呈现。当然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发展年代中,我们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跟上时代步伐,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而应该是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英语。

参考文献

[1]章文君.CBI与工学结合的告知专业英语教学创新——以“电子商务专业英语”为例[J].外语界,2008(3)

找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实用型人才培养

当前,企业非常需要实用型的计算机人才,这对各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要求,要求中职院校培养计算机实用型人才。为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职学校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学校的计算机实用人才。

一、中职计算机行业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专业一再成为学生就读的热门专业,因此当前市场表面形势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许多学生在毕业以后都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什么原因造成了中职计算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呢?这都是因为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培养的人才已经脱离了社会企业所需的人才要求。比如,打字快速的打字员,他却不会使用打印机,不会换色带,不会使用与计算机相关联的其他设备,那么被淘汰也是理所当然的。

二、计算机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许多中职院校中,他们把计算机技术课程分为了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教师在课堂教授时,仅仅只是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学生是很难进行消化的,就算熟悉理论知识也无法真正的运用到计算机操作上。造成了一些学生基础知识强,但是实践操作却不理想的结果。因此,应该合理的设置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照课程进度来安排实践。

2.教师缺乏教学激情

教师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的听课质量,可是当前的一些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上,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激情,授课过程中麻木不仁,这样的情绪会很容易传递给学生,从而造成学生听课质量受到影响。其中造成教师缺乏激情的最终原因是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回应,长此以往,教师就失去了教学的激情;同时,教师本身不够重视计算机教学,自己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激情。

3.经费投入不足,设备落后、老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设备不断的更新换代,可是许多中职院校经费投入不足,设备老旧、落后,没有及时更新,计算机配置偏低,教学软件落后,设备出现问题以后不能及时进行维护,这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操作机会。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门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能够有效的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中职院校通过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实践操作,让学生将计算机理论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实用形人才,这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第二,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好的基础。当前的社会对计算机实用型人才越加重视,拥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目前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一个必备条件。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能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策略

1.优化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必须满足社会需求,科学合理的安排专业课程。职业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因此学校需要为学生设置恰当的发展课程,深入各用人单位去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岗位知识要点与具体要求,让课程设置直接指向工作需要。课程的设置不是追求有多少和有多广,而是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要。计算机的课程种类繁多,因此必须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进行学习,不然学生很难找到发展重心。

2.转变教师思想,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授者、秩序的组织者,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想要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要饱含热情,用真挚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加入到学习当中,进而促进教学顺利进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3.增加计算机培训的实习岗位机会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中院校计算机教学都不怎么重视实践教学,这造成了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工作。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形,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例如,学校可以和一些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利用企业工作现场作为课堂,明确实践任务让学生进行模仿探索,然后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和纠正,并把其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统一的讲解和强调。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存在的差异性,从而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这种增加计算机培训实习岗位实践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减少今后就业时的心理障碍,为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把企业实践融入到校本教材中

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校本教材包括实训教材,必须明确的指出教材实践特性,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主要线路,围绕着岗位能力的情况,突出教学特点。校方应该与企业合作,让企业参与到校本专业的职业能力检测中,并让其参与到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让教材中的每个案例和项目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

五、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各中职院校必须重视计算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优化课程的设置,与企业进行合作,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习经验和学习机会,全方面的锻炼学生,使其成为一个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灵健.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研究[J].才智,2015,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