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设计论文(精选5篇)

  • 电机设计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从物理或数学意义的角度讲,不同电压等级网络的综合规划对获得全局最优解,得到总体上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必要的。然而,输配电系统的同时综合规划长期以来并不被人们所重视,在实践中,人们普遍采用将各电压等级系统分层规划的策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电机设计论文(精选5篇)

电机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输配电系统规划;遗传算法;最短路算法;启发式方法

1、引言

从物理或数学意义的角度讲,不同电压等级网络的综合规划对获得全局最优解,得到总体上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必要的。然而,输配电系统的同时综合规划长期以来并不被人们所重视,在实践中,人们普遍采用将各电压等级系统分层规划的策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①输配电系统的网络结构不同,进而导致优化算法不同;

②各电压等级综合规划导致问题规模激增。另外,各级电网的分层管辖也是造成分层规划的一个实际原因。

本文对多电压等级、不同网络结构的输配电系统综合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知识的最短路遗传算法的解决方法[1].文献[1]利用最短路遗传算法求解了配电系统重构问题。实际上,网络规划问题与网络重构问题可被看成一类问题,只不过是弧费用的计算方法不同而已,即规划问题的弧费用需要用分段函数来表示,从而考虑固定投资和不同的线型。

2、不同电压等级的开环系统综合规划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避免电磁环网,高中压配电网必定是开环运行的。这时就能利用能生成树状网络的最短路遗传算法来求解不同电压等级的开环系统综合规划问题。对于规划问题中根据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需要闭环设计的系统,可以先应用本文的方法得到树状网络,然后采用文献[2]的方法进行专门的联络线优化,以构成环网。最短路遗传算法是在同一个电压等级中实现的[1],这样才能直接将负荷潮流迭加到各弧的流量上。对于多电压等级系统,只需仿照标幺值计算的原理将各电压等级的电气量折算到某一选定的电压等级上,就可以采用最短路遗传算法进行网络的全局优化。

3、开环与非开环混合输配电系统综合规划

如果需要进一步将开环与非开环系统综合规划,或配电系统允许弱环运行,最短路遗传算法就不能直接应用了。

但是,经过下述2个改变以后,最短路遗传算法即可近似地求解上述问题了。

3.1节点入度限制

首先,应允许在不需要放射运行的节点构成环。这可通过检测和限制节点入度数的方法来实现。最短路遗传算法中,在形成寻路网络Gm时,当某个中间节点k的入弧数Nin-x-m=1时,则其余指向该节点的有向弧(潮流必为0)均舍弃,这保证了最终形成的网络为放射状。现在,对每一节点规定最大入弧数,即最大入度Nin_k_MAX,若节点k属于放射状运行系统,则令其为1,否则令其为该节点最大允许的进线数。Nin_k_m记录节点k入弧数的变化情况,其初始值为0,并有机会逐渐增加。当时,其余指向该节点的有向弧(潮流为0)均舍弃。即实现了不同运行方式系统对网络结构的要求。经过以上改进的最短路遗传算法就可以解决开环与非开环系统综合规划在网络结构方面的要求。虽然,从原理上说它得到的只是较优解。

但可证明当各负荷大小趋近于0时,这种方法得到的解就会与全局最优解一致。当负荷越大时,其解越可能偏离最优解,因为此时该负荷有很大可能是由多个实际电源点供电。由于负荷通常在较低电压等级,而允许成环网运行的网络是在很高的电压等级,且低压负荷的容量比高压环网系统中元件的容量要小得多,所以,可近似地认为负荷点是由一个(实际)电源点供电,因此用最短路遗传算法获得的解将接近于实际最优解。

3.2有功潮流

由于网孔的出现,使得以负荷复电流(或功率)直接迭加构成线路中潮流的方法失去了合理性。因为只有一个虚拟源点,对于同时由2条以上供电路径供电的节点来说,可能会导致矛盾的节点电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此时可只考虑有功功率的优化。实际上对于允许环网的系统规划问题,现有的方法[3]也全是只考虑有功优化,而无功配置和电压控制由专门的无功优化来完成。这是因为:一方面,无功设备的投资一般要比线路、变压器和有功电源的投资小得多;另一方面,无功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可独立于有功潮流的控制。

4、基于知识的高效最短路算法

尽管最短路遗传算法不会有维数灾问题。

但是基本的Dijkstra最短路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性是O(N2),其中N是规划问题的网络流模型的节点数,因此,基于最短路算法的局部优化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性是O(N3)(认为负荷数与节点数成一定比例);若遗传算法的种群个体数和最大代数取固定值,则最短路遗传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性是O(N3)。可见随问题规模的增大,最短路遗传算法的计算时间也将很长。实际上,直接在输配电系统规模非常庞大的网络上利用常规的最短路算法为某一个负荷点寻找供电路径是很不必要的。对于一个负荷点来说,整个系统中可能为其供电的元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能根据输配电系统的实际信息把这一小部分元件提取出来后再应用最短路算法,则最短路算法的寻路时间将大大缩短。而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最短路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性决定了整个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性。我们称这个被提取出来供寻找负荷m的最经济供电路径的网络为寻路网络Gm.用以提取寻路网络的方法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易于计算机实现。

②在保证不丢失最优解的基础上,尽可能缩小寻路网络。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实现基于输配电系统知识的最短路算法。

若现有10kV,66kV,220kV,3个电压等级系统,要寻找负荷m的最优供电路径,则可按以下步骤提取寻路网络Gm.

(1)将输配电系统按电压等级分层,负荷点通常在最底层10kV层,虚拟电源点在最高电压等级层220kV层。

(2)定义元件Aij到负荷点m的距离为式中为元件Aij的起点坐标;XB-ij、yE-ij为元件Aij的终点坐标;Xm、Ym为负荷点m的坐标;Kij-m为元件Aij到负荷点m的距离调节系数,通常取1,可用于考虑一些特殊供电情况。按最大供电半径Rm选择出可能给负荷点m供电的10kV区域:若10kV元件(线路、变压器或变电站)与负荷点m的距离大于Rm,则认为其不可能为m供电,因此不加入寻路网络。反之,则将相应的元件加入负荷点m的寻路网络。

(3)通常希望尽可能通过具有主干线型或可靠性高的主干网络传送电能,并且减少电能在主干线型和次要线型间的转换。因此,规定最大精细寻路半径rm.在此半径之外,凡是具有非主干线型或位于次要分支线路或非主干路由(对于规划问题由于许多路由上线型未确定,因此这里用“非主干路由”一词)上的元件都不加入寻路网络,而在此半径之内的元件全加入寻路网络。

(4)经上述步骤形成的10kV系统范围内的寻路网络Gm_10包含有若干66kV/10kV变电站,它们对于10kV负荷点m来说是可能的供电点,而对于66kV系统来说是可能的负荷点。对这些变电站的每一个均采用与步骤(2)、(3)类似的方法,可得到其在66kV系统范围内的寻路网络,这些网络的并集构成负荷m在66kV系统范围内的寻路网络Gm_66.

(5)同理,Gm_66中所包含的220kV/66kV变电站也可看成220kV系统的负荷点。采用与步骤(4)同样的方法可获得负荷点m在220kV系统范围内的寻路网络Gm_220.当然,Gm_66中也可能包含发电厂,此时,可认为其是通过一条无损耗、无费用的虚拟弧,由设于220kV系统的虚拟源点供电。

(6)获得负荷点m在整个输配电系统的寻路网络为显然,经过以上步骤处理后,得到的负荷点m的寻路网络Gm要比初始的整个网络要小得多,因此最短路算法的计算量也将大大缩小。

5、结论

本文对多电压等级、不同网络结构的输配电系统的综合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解决了电压等级折算问题后,给出了基于最短路遗传算法的纯开环输配电系统综合规划的方法。以此为基础,通过控制节点出入度,并且只针对有功潮流进行优化,又提出了开环与非开环混合的输配电系统综合规划问题的近似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输配电系统规模大而造成的计算量问题,给出了基于输配电系统知识的最短路算法的实现方法。

参考文献

[1]余贻鑫,段刚(YuYixin,DuanGang)。基于最短路算法和遗传算法的配电网络重构(Shortestpatyalgoithmandgeneticalgorithmbaseddistributionsystemreconfiguration)[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oftheCSEE),2000,20(9):44-49.

电机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变频电机设计交流调速系统变频器谐波

一、变频器运行时对变频电机工作的影响

在变频电机调速控制系统中,采用电力电子变压变频器作为供电电源,供电系统中电压除基波外不可避免含有高次谐波分量,对外表现为非正弦性,谐波对电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磁路中的谐波磁势和电路中的谐波电流上,不同振幅和频率的电流和磁通谐波将引起电动机定子铜耗、转子铜(铝)耗、铁耗及附加损耗的增加,最为显著的是转子铜(铝)耗。这些损耗都会使电动机效率和功率因数降低。同时,这些损耗绝大部分转变成热能,引起电机附加发热,导致变频电机温升的增加。如将普通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于变频器输出的非正弦电源条件下,其温升一般要增加10%~20%。同时这些谐波磁动势与转子谐波电流合成又产生恒定的谐波电磁转矩和振动的谐波电磁转矩,恒定谐波电磁转矩的影响可以忽略,振动谐波电磁转矩会使电动机发出的转矩产生脉动,从而造成电机转速(主要是低速时)的振荡,甚至引起系统的不稳定。谐波电流还增加了电机峰值电流,在一定的换流能力下,谐波电流降低了逆变器的负载能力。对于变频电机,如何在设计过程中采取合理措施避免或减小应用变频器所带来的影响,以求得系统最佳经济技术效果,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二、变频电机设计特点

对于变频电机,其设计必须与逆变器、机械传动装置相匹配共同满足传动系统的机械特性,如何从调速系统的总体性能指标出发,求得电机与逆变器的最佳配合,是变频电机设计的特点。设计理论依据交流电机设计理论,供电电源的非正弦以及全调速频域内达到满意的综合品质因数是变频电机设计中需要着重注意的两个问题,设计中参数的选取应做特别的考虑。与传统异步电机相比,一般变频电机设计有如下一些特点:

1.用于变频调速的异步电动机要求其工作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所以设计电机时不能仅仅考虑某单一频率下的运行特性,而要求电机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工作时均有较好的运行性能。如目前大多调速异步电动机的工作频率在5Hz~100Hz内可调,设计时要全面考虑。

2.变频电机在低速时降低供电频率,可以把最大转矩调到起动点,获得很好的起动特性,因而在设计变频电机时不需要对起动性能作特别的考虑,转子槽不必设计为深槽,从而可以重点进行其它方面的优化设计。

3.变频电机通过调节电压和频率,在每一个运行点都可以有多种运行方式,对应多种不同的转差频率,因而总能找到最佳的转差频率,使电机的效率或功率因数在很宽的调速范围内都很高。因而,变频电机的功率因数和效率可以设计得更高,功率密度得以进一步提高。现有数据表明:在额定工作点,逆变器供电下的异步电机效率比普通电机高2%~3%,功率因数高10%~20%。

4.变频电机采用变频装置供电,输入电流中含有较多的高次谐波,产生电机局部放电和空间电荷,增大了介质损耗发热和电磁振动力,加速了绝缘材料的老化,所以应加强电机绝缘和提高整体机械强度,变频电机的绝缘强度一般要达到F级以上。

5.变频供电时产生的轴电压和轴电流会使电机轴承失效,缩短轴承使用寿命,必须在设计上要加以考虑。对较小的轴电流,可以适当增大电机气隙和选用专用脂;另外,增加轴承的电气绝缘或者将电机轴通过电刷接地,可以有效解决轴承损坏问题;对过高轴电压,应设法隔断轴电流的回路,如采用陶瓷滚子轴承或实现轴承室绝缘。同时,在逆变器输出端增加滤波环节,降低脉冲电压dU/dt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电磁设计

在普通异步电动机设计基础之上,为进一步提高变频调速电机的性能,对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的设计参数也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考虑。满足高性能要求时的变频电机设计参数的变化与设计目标之间的关系。在设计参数和性能要求之间还必须折衷选择。电磁设计时不能仅限于计算某一个工作状态,电磁参数的选取应使每个频率点的转矩参数满足额定参数要求,最大发热因数满足温升限值,最高磁参数满足材料性能要求,最高频率点满足转矩倍数要求,额定点效率、功率因数满足额定要求。由于谐波磁势是由谐波电流产生的,为减小变频器输出谐波对异步电动机工作的影响,总之是限制谐波电流在一定范围内。

四、绝缘设计

电机运行于逆变电源供电环境,其绝缘系统比正弦电压和电流供电时承受更高的介电强度。与正弦电压相比,变频电机绕组线圈上的电应力有两个不同点:一是电压在线圈上分布不均匀,在电机定子绕组的首端几匝上承担了约80%过电压幅值,绕组首匝处承受的匝间电压超过平均匝间电压10倍以上。这是变频电机通常发生绕组局部绝缘击穿,特别是绕组首匝附近的匝间绝缘击穿的原因。二是电压(形状、极性、电压幅值)在匝间绝缘上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产生了过早的老化或破坏。变频电机绝缘损坏是局部放电、介质损耗发热、空间电荷感应、电磁激振和机械振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变频电机从绝缘方面看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良好的耐冲击电压性能;(2)良好的耐局部放电性能;(3)良好的耐热、耐老化性能。

五、结构设计

在结构设计时,主要也是考虑非正弦电源特性对变频电机的绝缘结构、振动、噪声冷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一般应注意以下问题:

1.普通电机采用变频器供电时,会使由电磁、机械、通风等因素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变得更加复杂。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电动机构件及整体的刚度,尽力提高其固有频率,以避开与各次力波产生共振现象。

2.电机冷却方式:变频电机一般采用强迫通风冷却,即主电机散热风扇采用独立的电机驱动,使其在低速时保持足够的散热风量。

3.对恒功率变频电机,当转速超过3000r/min时,应采用耐高温的特殊脂,以补偿轴承的温度升高。

4.变频电机承受较大的冲击和脉振,电机在组装后轴承要留有一定轴向窜动量和径向间隙,即选用较大游隙的轴承。

5.对于最大转速较高的变频电机,可在端环外侧增加非磁性护环,以增加强度和刚度。

6.为配合变频调速系统进行转速闭环控制和提高控制精度,在电机内部应考虑装设非接触式转速检测器,一般选用增量型光电编码器。

7.调速系统对传动装置加速度有较高要求时,电机的转动惯量应较小,应设计成长径比较大的结构。

六、结论

与普通异步电动机不同,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采用变频器供电,其运行性能与电机本体和调速系统的设计都密切相关。这一方面使变频调速电机的设计要同时兼顾电机本体和调速系统;另一方面也使得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的设计变得灵活,但同时也增加了高性能变频调速系统设计的复杂程度。只有结合变频器和一定的控制策略,从整体上进行电机的设计和优化,才能获得最理想的运行性能。

参考文献:

[1]ANDRZEJM.TRZYNADLOWSKI著,李鹤轩,李扬译.异步电动机的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陈伯时,陈敏逊.交流调速系统(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电机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1.1分支组合方式的选择

根据柘溪发电站的4个并联分支的基本情况,本文主要考虑的是12-34、13-24以及14-23这三种分支的组合形式。

1.2横差保护分析

在仿真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对各种分支情况下的零序横差、裂相横差以及这两种横差保护相互联合作用时候的保护效果进行了统计整理,在实验的过程中,将零序横差的保护选择为0.04IN,并将其作为动作门槛,裂相横差的保护采用比率的制动特性,,差动的门槛选择为0.2IN,斜率为0.3。根据我们对零序横差以及裂相横差的保护可动作的故障数统计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柘溪的横差保护具有如下特点:

a.两种横差保护对同相异分支的故障动作的反映灵敏度均不高,个别的分支的动作数目可以达到18种,这主要是由于同相异分支短路的匝差太小,大部分不超过1匝所造成的。

b.同相异分支的短路故障的保护效果显示相隔的分支组合要强于其他的组合情况,而这主要是因为同相异分支的短路现象只能够发生在相邻的分支之间,比如第二分支只能够与第一或者是第三分支发生同相异分支形式的短路故障,所以采用分支相隔的组合方式具有比相邻分支组合更强的保护效果。

c.无论是零序的横差还是裂相的横差对于异相的短路故障均具有较高的反映灵敏度,这也是因为同相同分支之间的短路匝差比较小的缘故。所以柘溪水力发电站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强对同相同分支以及同相异分支的短路故障的保护力度。

d.同时,仿真的结果表明,零序横差以及裂相横差保护的故障动作效果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所以为了提高保护的效果,可以考虑将二者同时装设在同一个系统中。

1.3纵差保护分析

我们对发电机组中的各种不同分支的组合方式条件下的纵差保护的动作效果进行了效果的统计与分析,差动的门槛以及斜率的数值均与以上仿真工作中的条件相同。仿真的结果表明,纵差保护具有如下特点:a.完全的纵差保护不能够实现对于同相同分支以及同相异分支的短路故障的保护作用,但是可以实现对于2832中异相短路故障的完全保护动作;b.不完全的纵差保护对于各种的短路故障形式均具有较高的反映灵敏度,但是对同相同分支或者是同相异分支的故障的动作不够灵敏;c.对相间故障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的保护是单套的不完全的纵差保护,但是能够实现对于异相短路故障100%动作率的只有双不完全纵差保护。

1.4联合保护方案分析

上述的各种保护方案在单独作用的情况下均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需要研究横差保护与纵差保护协同作用的保护方案。通过对组合方案条件下可动作故障数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结论包括:

a.如果选用的是3种中性点侧的分支组合方式,那么最好选择12-34式的分支组合,以便达到最高的故障动作效率;

b.如果裂相横差与零序横差均不对这种匝间的短路进行反映,则不完全的纵差保护方案也不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或者是具有较高的动作率;

c.这种联合保护的方案对于异相的短路故障具有较高的动作率,几乎可以实现全部类型故障的动作,但是提高零序横差或者是裂相横差的保护门槛的时候,组合的保护方案并不能够显著的提高动作的效率,所以在现场值不确定的条件下为了提高保护的动作率,可以增加一套纵差保护,进而为异相故障提供双重化的保护效果。

2结束语

电机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最终使粉体质量满足要求,并且把误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长期以来,粉体的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在化工 制药 食品行业!以及军事工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对计量及加料装置的精密程度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在制药业中!出于对病人生命安全的考虑!对药量的控制非常严格!这就要求有一套非常精密而且可靠的系统!来完成药粉的添加和计量,在军事工业。

并能在输送过程中起到掺和拌匀物料的作用!因此应用在本系统中是非常适合的,在本设计中传统的螺杆经过改造!镂空了原有的螺杆!只留下类似弹簧状的螺棱!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由于加料的不均!在狭窄的螺槽中可能带来的粉末被挤压成块状!导致粉末输送的不均匀性,其基本组成,电控部分采用为核心。驱动步进电机转动,利用带输出接口的电子天平测量粉体质量!并实时反馈给以调节步进电机的转速!当粉体的质量达到要求时!步进电机暂停,完成粉体质量的输送,各部分装置如下采用型为主机,其特点是外形小巧,功能强大可根据本系统的要求添加,通信板与电子天平进行通信电子天平采用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型精密电子天平主要参数如下,称量范围精度输出接口电源,称盘尺寸步进电机采用型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其驱动电压为,既可以与专门的驱动器配合使用。

计量加料装置也可以作为弹药装填控制系统的一部分!精密控制火药的用量$本设计正是考虑到了精密计量这一关键问题!采用先进的,控制手段!配合精密的螺旋输送设备,力求达到最小的误差!最佳的效果,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本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所示,下面从机械和电控两方面进行阐述,机械部分以螺旋输送器为主体!螺旋输送是固体物料输送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主要依靠螺杆自身的旋转将物料输送出去!由于螺旋是连续的!故可实现输送的连续性,螺旋输送器可以输送粮食饲料铁粉等颗粒或粉状物料!推荐阅读:计算机应用型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毕业论文

步进电机的输出为两相四线,我们采用半步工作方式所以绕组的通电顺序为正转反转,对于驱动步进电机所需的时钟脉冲 可以采用定时器产生并控制脉冲的频率,也可以利用内部的特殊辅助继电器产生时钟脉冲比如的时钟脉冲。

也可以直接接在,的输出端,利用软件编程分配脉冲的方法来直接驱动步进电机,电控部分接线图及部分程序利用软件编程分配脉冲的方法来直接驱动步进电机的接线。

用于的通信板=可连接到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主单元,并可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本系统就是通过在电子天平与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关于控制系统的流程图和部分程序图。

结束语

电机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型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优化设计;风能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12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3-003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3.020 

目前,各个国家都特别重视地球的能源情况,电能排在能源消耗的第一位,其是根据其他的地球能源进行转换得来的。各个国家电能的生产大多是依靠水力发电与火力发电,但是水力发电会受到自然环境制约,火力发电是用煤与重油燃烧之后生产的,会产生大量有害的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近几年来各个国家都在非常积极地发展风力发电技术。小型风机进行风能吸收比较关键的一个部件就是叶轮,它能直接决定小型风机风能的利用系数。风机的叶轮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即为叶片,风能进行转换的效率可以被风机叶片的形状与风机叶片的气动性能所影响,因此,伴随着国内的风力发电相关技术飞速的发展,风机叶片的优化设计相关技术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1 风力发电机简介 

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制造和维护产业将会得到飞速的发展,尤其国内小型的风力发电机的适用范围十分广阔。在自然风能丰富的地区及国家电网还未能输送的偏僻地区,我们可以采用与实际情况符合的独立、高效的小型风力发电机来发电。 

小型风力发电机比较重要的部件为叶片,对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的设计进行优化以及制造很重要。叶片是由玻璃钢制成的复合材料,其可大大地降低发电机自身的重量,增加风力发电机自身捕风的能力,降低小功率风机的相关成本。本篇文章根据比较偏远的北方地区相关风能资源的详细情况,来对小型(小功率)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计算了叶片的直径;其次确定了风机叶片的截面翼型以及具体的尺寸;最后对荷载工况以及强度校核进行设计并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 

2 计算叶片直径D 

风力机的叶片设计其实主要是确定叶片数、翼型、叶片直径、转速、弦长、安装角和扭角等相关参数,在这些参数被确定下来之后即可求出风机的功率系数。 

小型风机的叶片翼型多是扭曲型,而且扭曲型的叶片制造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它可以提高风机的风能利用系数,小型风机能得到相对最高的风能的相对利用率。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使风机叶片截面翼型各个地方实际进行安装的角度互相不同,它的角度是从叶根到叶尖渐渐减小的,这样就可以令叶片的各处每时每刻的状态都会处在最好的迎角,这样就能使其升力为最佳,还可以提高风力发电机叶片进行风能接受的相关效率。我们选择了最近几年来比较常用的NACA4412翼型。 

3.1 确定叶尖速比 

3.2 确定风机叶片的截面翼型的弦长 

4 设计荷载工况和强度校核 

作用在风力发电机叶片上面的荷载有三种,即气动力、离心力、重力。它的叶片可以简单地当作悬臂梁。根据风机叶片的气动力、离心力和重力即能计算出叶片的弯矩、剪力和扭矩。根据薄壁的结构理论,我们就可以求出剖面的剪应力和正应力。对于各种荷载的工况还需要区分疲劳荷载和极限荷载,尤其进行极限荷载计算时,我们还需要计算非常难遇的特殊风速,它的风速在50~65m/s,这就要求风机的叶片在极限的荷载之下需要满足其强度的变形与稳定。 

5 分析其动态特性 

发电机的叶片特性有频率、响应以及振颤。因为风机载荷主要有交变性和随机性,所以在静止状态进行分析时还要考虑到动态因子将会十分粗糙。相比较,精确的分析方法即动力响应,由于受叶片动态运行参数及计算模型等的影响,其计算的结果误差较大。弯扭振动中一些参数的耦合影响会发生叶片的颤振。调整风机叶片所固定的频率,可以有效避开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所共振的相关区域,会使风机叶片相关的动应力得到降低。因为风机叶片的各个剖面相关的扭角各不相同,所以主惯性轴不是互相平行的,因此就会产生了X与Y两个方向的弯曲耦合的振动。在叶片进行旋转的时候还能产生相应的离心力来使各个剖面都会受到轴向的拉力,即相当于使风机叶片相对的弯曲刚度得到增加,还增加了叶片弯曲的频率。经计算证明,一阶振动的方向频率和试验结果是很接近的,其误差不会高于10%,可以满足优化设计的相关要求。 

6 叶片材料的优化选择 

因为风机的叶片是通过直接迎风来得到风能资源的,这就要求风机的叶片选用比较先进的制作材料以及非常科学的制作工艺,这样才能保证风机叶片可以有效地承担非常大的风力,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自身重量,转动以后离心力所带给风机叶片的弯矩以及拉力,与此同时风机叶片进行优化设计还要求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结构必须要轻,其强度必须要高,而且其制造还要比较简单,因此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材料也是决定小型风机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 

传统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材料主要是木质和帆布的,最近几年来,风机叶片的材料开始渐渐选用玻璃钢材料,其具有重量较轻、力学性能和稳定性都很好、成型比较简单、价格非常便宜等许多优点,凭借这些优点逐渐成为了小功率(小型)风力发电机主要的叶片材料。为了满足小型风力发电机对叶片的优化设计,导致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也在逐渐进行技术的革新,实验证明,玻璃纤维进行了表面处理之后其界面的粘结的强度以及单纤维的拉伸的强度都比没有进行表面处理的高,而且新型的玻璃纤维还可以对风机叶片的性能进行提高,同时其叶片的成本不会增加,还可以将玻璃纤维的布(毡)进行交替铺设,这样可以提高叶片的层间抗断裂的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