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用文总结(精选5篇)

  • 大学应用文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应用写作教材中的例文选择 研究应用写作教学首先应研究教材,其次才是教法,因为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教与学的依据。研究内容应包括应用文写作理论、例文、练习题。应用文写作理论较简单,但比较繁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逐步形…

大学应用文总结(精选5篇)

大学应用文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例文选择 来源生活 服务岗位

长久以来,语文教师在教授应用文写作时最普遍的感受是教学效果甚微。究其原因,客观上是由于学生思想水平的局限与实践经验的不足,主观上由于教师对应用写作教学的研究力度不够。

一、应用写作教材中的例文选择

研究应用写作教学首先应研究教材,其次才是教法,因为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教与学的依据。研究内容应包括应用文写作理论、例文、练习题。应用文写作理论较简单,但比较繁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认识。笔者认为,对例文与练习题的研究更为重要一些,因为前者关系着学生对所学写作知识的理解,后者关系着写作教学的效果。下面以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教材《文秘应用文写作》(以下简称“教材”)为例,就应用文例文的选择谈谈自己的认识。

教材共六章,分别讲授了公文类、事务类、宣传类、经济类、礼仪类应用文的写作。部分例文选择得较为恰当,如事务类应用文中的会议记录、专用书信,礼仪类应用文中的贺信、慰问信、邀请书、请柬,例文内容大多源自企业的工作实际或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且能对写作起指导作用,也能给将来的工作以借鉴。但教材中的不少例文也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教材所选的公文绝大多数是政府公文,其内容涉及国家的政策法规,高于学生的思想与政策理论水平,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如教材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继续做好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征收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管理的通知》《关于公路建设资金审计情况的报告》等例文,内容均涉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或是某一项学生不熟悉的工作,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这些例文时就如“隔靴搔痒”,不得要领。

二是教材所选的个别例文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不易理解。如教材中《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十五”计划》《售后服务是企业的命根子——喜宝技术服务中心2001年工作总结》《建筑承包合同》《尼克松在答谢宴会上的答谢词》等,这些例文所涉及的内容均远离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时就如“雾里看花”,似懂非懂。

三是教材在选择例文时未能对联系密切的相关应用文种,进行统筹考虑,不能充分体现其间的关系。如计划与总结、请示与批复、欢迎词与欢送词、答谢词,每组的各应用文文种间关系密切,常常是“出双入对”,相互依存。教材在介绍这些文种的写作理论时也强调彼此间的关系,但在例文选择时却未能体现出这种联系,从而弱化了学生的认识。

二、结合实际教学的例文选择

笔者在多年的应用文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积累,从网络、学校公文与企业文件中选择了一些适合学生思想水平实际、易于理解的应用文作为教学时的例文,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选择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理解的例文

现在的中职生生活阅历单一,生活经验不足,对企业、社会了解甚少,加之思想水平的局限,他们对远离其生活实际的例文难以理解。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不利于后期的写作训练。可能有人认为例文教学的目的只是通过分析例文,帮助学生理解该文种正文的结构,对内容理解不理解似乎无所谓。笔者认为应用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写作理论,还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让学生在理解之后能够对该文种加以运用,完成应用文写作。学生写作时模仿结构,只是模其“形似”,要想所写的应用文“神似”,还是要在语言上下工夫,教材中的例文是学生学习与借鉴的最好“蓝本”。所以读懂例文,明白结构与语言方面的特点与要求,对指导学生写作应用文有很大的帮助。

如企业较多使用通知,且多为指示性通知(用于布置某项工作)与会议性通知(用于召集相关单位或个人开会)。会议性通知容易写,但对指示性通知,因为学生无工作经验,在学习与写作感到有难度。教材所选择的指示性通知例文,内容涉及国家法律法规,脱离了学生熟悉的情景。于是,笔者从笔者学校的公文中选择了《关于“艺术节”主题活动的通知》作为例文,这则公文的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类通知在写作时要讲清所要布置的任务、完成的时间与要求,结构形式多采用标项撮要,语言严谨朴实,前言多用介宾、动宾短语等写作知识,对其后的写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再如,总结在企业使用频率极高,有个人的工作总结,也有部门的阶段性工作总结与单项工作总结。因为学生没有工作经历,如果选择企业或政府所写的总结作例文,学生很难理解写作要点。所以,为了让学生明白写总结的方法,笔者结合网络文章撰写了《××市技工学校学生会体育部工作2001—2002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文章内容均是学生所熟悉的,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观点与材料要相统一”“点面要结合”等总结的写作要求,以及“问题—做法—成绩”的写作技巧。

在例文选择时笔者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应用文无处不在的“实用性”,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应用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2.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需要出发选择例文

中职类文秘专业的学生多数到企业就业。为了让学生将来更快地适应工作,尽可能地实现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笔者尽量选择内容与企业工作活动相关的应用文作例文。

公文在企业使用频率较高,但各文种有差异,企业较多使用的是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较少用到意见、通告、批复。每一应用文种又有各种类型,各类型的使用频率也不同,如决定分为法规政策性决定、指挥性决定、知照性决定、奖惩性决定,在这四类决定中,企业较多使用的是指挥性决定与奖惩性决定。为了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常用应用文的写法,笔者尽量选择内容与企业工作活动相关的例文作教学范文,并在写作时也进行相关的练习,力争让学生学有所得,练有所成。

合同是企业经常要使用的经济类应用文。虽然现在企业大多使用合同示范文本,一般不用自己拟写条文,但是作为企业的未来员工应该知道如何去填写合同示范文本。笔者在教学时没选用教材中《建筑承包合同》这篇例文,而改选《产品购销合同》作为例文,并在讲解中补充了经济合同的有关知识,以方便其后的写作练习;补充了劳动合同的例文,以及劳动合同的有关知识,以指导学生在毕业时如何签订劳动合同。

现代企业相互间的协作越来越多,在相互的交流与协作中将会大量使用到礼仪类应用文,如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企业自身也会注意利用厂庆、新产品等重大事件来对内凝聚职工、对外宣传企业,在这些重大活动中,相关的礼节性的讲话稿是少不了的。所以,笔者对教材中的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例文在教学时进行了删减,增补了企业中关于厂庆典礼的讲话稿、对外交流中的欢迎、欢送与答谢词等内容。在教学中结合例文讲清这类应用文的写作要求与注意事项,并在课后选择恰当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这样的例文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这样的训练也极具针对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适合未来工作的能力。

3.对彼此联系密切的应用文文种,在选择例文时尽量统筹考虑

在众多的应用文种中,有些应用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计划与总结,请示与批复,欢迎词、欢送词与答谢词。对这些应用文,在选择例文时可统筹考虑,即联系密切的各应用文种可以内容相同。这样的统筹考虑,既便于学生了解这些应用文之间的关系,又能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有利于在写作时加以区分,学起来更容易,理解也更深刻。

如计划与总结可以针对同一项活动,事前计划,事后总结;请示与批复也可以针对同一件事,事前向上级请示,然后上级批复。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在编写请示与批复例文时,就是两种文种,同一内容。笔者从学校公文中选择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篇请示:《关于2012年秋季招生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停招与会计专业增招的请示》《关于高考期间放假的请示》,然后据此撰写了与之相对应的批复。这样的编排较好地体现了这两个文种之间的关系,以及写作时语言上的关联性。

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的例文更应该统筹考虑,因为欢迎、欢送、答谢是企业对外活动的一个完整流程。笔者从网络上找来相关资料,设计了企业的某项对外活动,来时主人欢迎、客人答谢,走时主人欢送、客人答谢,据此写出相对应的礼仪类应用文。这样的设计既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这三种应用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人物身份,在相同或不同场合时语言上的差异。对这种语体风格差异的感知与把握,对礼仪类应用文的写作尤其重要。

大学应用文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集止痛中药传统理论研究、现代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等药性相关文献于一体,是对历代止痛中药文献进行的一次大集结。文章采用拉网式搜索、穷竭式收集、主题式筛选的方式,在占有大量文献基础上,进行中药止痛机制的传统理论文献研究,分析各种因素的相关性,完善止痛中药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止痛中药;药性理论;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5

止痛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仅能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疼痛病因,标本兼治,提高病愈率,特别对某些重度顽固性疼痛疗效卓著,体现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因而受到历代医学家的重视。笔者经过广泛调查古今对止痛中药的研究概况,现归纳如下:

1.关于止痛中药的传统理论研究

止痛中药传统理论的原始记载,多见于历代诸家本草,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吴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中华本草》对历代本草进行了一次大集结,其中关于止痛中药的记载,散见于各类中药的文献中。这是迄今为止对止痛中药的传统理论最具权威性的总结。只因不是专门性的止痛中药文献专集,卷帙浩大,翻检不便,对止痛中药的研究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意义。《止痛本草》是一本集古今运用中药止痛药物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专著,广泛搜集中药各种止痛药,分类进行各项研究,集中古今医家用药的理论、经验及现代药理研究,这不但可作为各种痛证辨证用药与专方专药的运用依据。而且对寻找研制各种止痛药也可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2.关于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

关于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

2.1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

随着中西医学的相互渗透,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近二十年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杂志及《中华本草》《现代中药药理学》等文献进行普查,发现已有300余种中药被实验证实有镇痛作用。其中一部分药物是经古代本草文献明确记载有“止痛”功能者,如延胡索、吴茱萸、五灵脂、没药等。也有一部分是古代本草并未记载有“止痛”功能者,如灵芝、党参、海参、土茯苓、天竺黄等,是在实验研究中被发现有止痛作用。这说明止痛中药的筛选十分必要。对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有多方面的,如:①生物碱类镇痛活性成分的研究,延胡索乙素是生物碱的典型代表。吕富华在“延胡索的止痛作用的比较”一文中总结:“实验表明,延胡索总生物碱的镇痛效价为吗啡的40%,且镇痛作用乙素>丑素>甲素。”皂苷类镇痛活性成分,李小川在“怀牛膝总皂苷镇痛作用研究”一文中总结:“对怀牛膝总皂苷采用化学刺激、热刺激进行大、中、小3个剂量的镇痛实验观察,结果显示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且作用与剂量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另据研究证实,人参皂苷、白芍总皂苷、柴胡皂苷等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⑧酚、酮、醛类镇痛活性成分,原田正敏“桂皮药理学研究”文中说:“桂枝醛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末川在“生姜た关さざ药理学研究”文中说:“丹皮酚可使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少,抑制率50%。”

2.2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

现代医学对止痛中药的镇痛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不仅找出了止痛中药的许多有效镇痛成分,而且也阐明了止痛中药的一些镇痛机制。吴承艳在“止痛中药的研究与思考”口文中,对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为6个方面:①中枢镇痛;②麻醉镇痛;③抗感染镇痛;④解热镇痛;⑤解痉镇痛;⑥抗凝镇痛。

3.关于止痛中药临床应用的研究

止痛中药临床应用的研究,以专著居多,如唐迎雪主编的《止痛中药临床应用》,收录止痛中药88味。对每一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应用、用法用量、使用宜忌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表述,非常实用。张卓主编的《疼痛中药特效秘方大全》,董连荣主编的《古今止痛验方大全》螂则以止痛方剂为重点。在论文方面有:肖金撰写的“止痛方药的临床应用”,将止痛方剂分为:清热止痛方、祛瘀止痛方、温经止痛方、祛风除湿止痛方,亦是以方为主、以方带药的论述。王顺成撰文“痛症的病因病机与止痛中药的临床应用”,首先分析痛症的病因病机,然后将止痛中草药分为:解表止痛药、祛风湿止痛药、活血化瘀止痛药、行气止痛药、温里止痛药、麻醉止痛药、清热止痛药7大类。每类举出4~5味代表药物,论述其止痛功能与适应证吲。以上研究是以实用举要为主,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文献研究。

还有一些关于古今名医治痛经验的评述:如赵天才等撰文“张仲景治痛十四法”,总结了张仲景治痛症的内治法与外治法。内治法包括:解表治痛法、散寒除湿治痛法、和解治痛法、表里双解治痛法、呕吐治痛法、攻下治痛法、温补治痛法、行气治痛法等。外治法包括了搐鼻治痛法、针刺治痛法等。该文对止痛的治疗法则及给药途径进行了发掘㈣。韩学杰等撰写“沈绍功教授痛症辨证论治经验”一文,对沈氏从医四十余年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辨证分为虚实、部位划分7类、病性分为寒热等思路与经验。

4.关于毒剧止痛中药的研究

止痛中药虽然毒性较大,但生物活性亦强,止痛效果好。若临床应用恰当,确能起沉疴顽疾。若用之失宜,则祸不旋踵。为了充分发挥毒剧止痛中药的独特疗效,防止毒副作用。很多医者对毒剧止痛中药的合理应用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研究。如唐迎雪的论文“毒剧止痛中药的合理应用体会”,总结出临床应用的几条原则,如:①宜于顽痛;②作用为主;③炮制得法;④合理配伍;⑤控制剂量;⑥选择剂型;⑦煎服相宜。该文对临床应用毒剧药物止痛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指导作用。朱建伟撰写“马钱子碱镇痛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研究”一文,认为马钱子碱具有肯定的镇痛作用,药效强度较高,维持时间较长。

5.对止痛中药研究的动态综述

吴承艳撰文“止痛中药的研究与思考”中,将该领域里的研究总结为4个方面:①古代文献对止痛中药的收录研究。②古代医家对止痛中药用药特点研究。③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④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吴氏在“对止痛中药研究的思考”这部分内容里,首先提出了“必须加强中医药文献的系统研究。”她说:“在大量的方剂文献中能寻找出有效的止痛中药。本草文献更是直接记载前人使用中药、研究中药的重要信息之源。因此进行中医方药文献的系统研究,对加快止痛中药的研究与开发起一定的重要作用”。吴氏之说确为真知灼见。

6.对止痛中药药性理论的文献研究

大学应用文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集止痛中药传统理论研究、现代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等药性相关文献于一体,是对历代止痛中药文献进行的一次大集结。文章采用拉网式搜索、穷竭式收集、主题式筛选的方式,在占有大量文献基础上,进行中药止痛机制的传统理论文献研究,分析各种因素的相关性,完善止痛中药的理论体系。

止痛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仅能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疼痛病因,标本兼治,提高病愈率,特别对某些重度顽固性疼痛疗效卓著,体现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因而受到历代医学家的重视。笔者经过广泛调查古今对止痛中药的研究概况,现归纳如下:

1.关于止痛中药的传统理论研究

止痛中药传统理论的原始记载,多见于历代诸家本草,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吴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中华本草》对历代本草进行了一次大集结,其中关于止痛中药的记载,散见于各类中药的文献中。这是迄今为止对止痛中药的传统理论最具权威性的总结。只因不是专门性的止痛中药文献专集,卷帙浩大,翻检不便,对止痛中药的研究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意义。《止痛本草》是一本集古今运用中药止痛药物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专著,广泛搜集中药各种止痛药,分类进行各项研究,集中古今医家用药的理论、经验及现代药理研究,这不但可作为各种痛证辨证用药与专方专药的运用依据。而且对寻找研制各种止痛药也可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2.关于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

关于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

2.1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

随着中西医学的相互渗透,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近二十年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杂志及《中华本草》《现代中药药理学》等文献进行普查,发现已有300余种中药被实验证实有镇痛作用。其中一部分药物是经古代本草文献明确记载有“止痛”功能者,如延胡索、吴茱萸、五灵脂、没药等。也有一部分是古代本草并未记载有“止痛”功能者,如灵芝、党参、海参、土茯苓、天竺黄等,是在实验研究中被发现有止痛作用。这说明止痛中药的筛选十分必要。对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有多方面的,如:①生物碱类镇痛活性成分的研究,延胡索乙素是生物碱的典型代表。吕富华在“延胡索的止痛作用的比较”一文中总结:“实验表明,延胡索总生物碱的镇痛效价为吗啡的40%,且镇痛作用乙素 丑素 甲素。”皂苷类镇痛活性成分,李小川在“怀牛膝总皂苷镇痛作用研究”一文中总结:“对怀牛膝总皂苷采用化学刺激、热刺激进行大、中、小3个剂量的镇痛实验观察,结果显示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且作用与剂量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另据研究证实,人参皂苷、白芍总皂苷、柴胡皂苷等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⑧酚、酮、醛类镇痛活性成分,原田正敏“桂皮药理学研究”文中说:“桂枝醛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末川在“生姜た关さざ药理学研究”文中说:“丹皮酚可使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少,抑制率50%。”

2.2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

现代医学对止痛中药的镇痛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不仅找出了止痛中药的许多有效镇痛成分,而且也阐明了止痛中药的一些镇痛机制。吴承艳在“止痛中药的研究与思考”口文中,对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为6个方面:①中枢镇痛;②麻醉镇痛;③抗感染镇痛;④解热镇痛;⑤解痉镇痛;⑥抗凝镇痛。

3.关于止痛中药临床应用的研究

止痛中药临床应用的研究,以专著居多,如唐迎雪主编的《止痛中药临床应用》,收录止痛中药88味。对每一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应用、用法用量、使用宜忌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表述,非常实用。张卓主编的《疼痛中药特效秘方大全》,董连荣主编的《古今止痛验方大全》螂则以止痛方剂为重点。在论文方面有:肖金撰写的“止痛方药的临床应用”,将止痛方剂分为:清热止痛方、祛瘀止痛方、温经止痛方、祛风除湿止痛方,亦是以方为主、以方带药的论述。王顺成撰文“痛症的病因病机与止痛中药的临床应用”,首先分析痛症的病因病机,然后将止痛中草药分为:解表止痛药、祛风湿止痛药、活血化瘀止痛药、行气止痛药、温里止痛药、麻醉止痛药、清热止痛药7大类。每类举出4~5味代表药物,论述其止痛功能与适应证吲。以上研究是以实用举要为主,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文献研究。

还有一些关于古今名医治痛经验的评述:如赵天才等撰文“张仲景治痛十四法”,总结了张仲景治痛症的内治法与外治法。内治法包括:解表治痛法、散寒除湿治痛法、和解治痛法、表里双解治痛法、呕吐治痛法、攻下治痛法、温补治痛法、行气治痛法等。外治法包括了搐鼻治痛法、针刺治痛法等。该文对止痛的治疗法则及给药途径进行了发掘㈣。韩学杰等撰写“沈绍功教授痛症辨证论治经验”一文,对沈氏从医四十余年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辨证分为虚实、部位划分7类、病性分为寒热等思路与经验。

4.关于毒剧止痛中药的研究

止痛中药虽然毒性较大,但生物活性亦强,止痛效果好。若临床应用恰当,确能起沉疴顽疾。若用之失宜,则祸不旋踵。为了充分发挥毒剧止痛中药的独特疗效,防止毒副作用。很多医者对毒剧止痛中药的合理应用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研究。如唐迎雪的论文“毒剧止痛中药的合理应用体会”,总结出临床应用的几条原则,如:①宜于顽痛;②作用为主;③炮制得法;④合理配伍;⑤控制剂量;⑥选择剂型;⑦煎服相宜。该文对临床应用毒剧药物止痛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指导作用。朱建伟撰写“马钱子碱镇痛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研究”一文,认为马钱子碱具有肯定的镇痛作用,药效强度较高,维持时间较长。

5.对止痛中药研究的动态综述

吴承艳撰文“止痛中药的研究与思考”中,将该领域里的研究总结为4个方面:①古代文献对止痛中药的收录研究。②古代医家对止痛中药用药特点研究。③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④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吴氏在“对止痛中药研究的思考”这部分内容里,首先提出了“必须加强中医药文献的系统研究。”她说:“在大量的方剂文献中能寻找出有效的止痛中药。本草文献更是直接记载前人使用中药、研究中药的重要信息之源。因此进行中医方药文献的系统研究,对加快止痛中药的研究与开发起一定的重要作用”。吴氏之说确为真知灼见。

6.对止痛中药药性理论的文献研究

大学应用文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复习技巧;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3.07

1.前言

在进入高三阶段后,证明学生已经踏上高考的路途。众所周知,高三教学不仅非常枯燥,而且非常艰辛,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复习的质量,既要求教师应该认真工作、刻苦钻研,又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作出巨大的努力。以下是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和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2.正确对待复习

在高中语文总复习阶段,有些教师错误的认为复习等同于复收,借助复习弥补之前的学习漏洞,这样一来,教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有些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也有些教师只是粗略的将重点知识重复一遍;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复习课可上可不上,并没有布置更多的学习任务。然而,上述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事实上,复习是整个高中教学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特别是进入高三阶段,总复习极其的重要。教师引导学生科学的复习,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通过对高中语文的总复习,能够使学生及时查缺补漏,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及时弥补教学不足。这样一来,教师就必须正确对待语文的总复习,同时还要制定一套完善、可行性较强的复习计划,认真备课、采用合理的复习方法,从而提高高中语文复习的质量。所以,复习质量的提高,教师的任务极其艰巨。

3.进一步明确复习目标

对于高中语文复习目标的确定,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在进入语文总复习阶段,应该熟练掌握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复习,重点是对重点和难点的复习,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减少解题阻碍,紧扣得分点。其次,结合课程标准进行复习。高中语文复习按照题型、内容等完成复习目标。尤其是教师把握好题目的难易程度,如果选择的复习题目较难,那么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题目难度偏小,又达不到考查学生的目的。再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求知心理,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分别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

4.增强复习教学的创新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要受传统教学方法的约束和限制,更多的是教师让学生进行创新思考。例如:在鉴赏诗歌过程中,通常是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其中,"知人"指的是将作者和作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论世"指的是要将作者所处的时代与背景加以了解,从而更好的了解作品。近年来,高考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减少猜题、押题产生的负面影响,尽量将考试题目的诗歌不要选择名人名篇。这样一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使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传授给学生一套鉴赏诗歌的可行性办法。

5.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学习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对诗歌或者文章的鉴赏比例非常大。这样一来,"赏析"成为语文复习较难的一类题目,由于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太多的知识储备,因此,担心此类问题的学习。一般来说,对诗歌、文章的赏析都是对作品写作技巧、内容等进行理解,任何一种问题都离不开上述题目的分析。只有多进行此类练习,便会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由此看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是非常简单的。

6.认真总结复习规律

在进入高中语文复习阶段后,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进而找出规律。例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善于运用成语,但是,对成语的应用又是很常见的一种题目。所以,在复习阶段要进行总结。如:在在语句中应用"络绎不绝"一成语时,应用的对象是人,而不能是其它的事物。

7.优化复习方法

高中语文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准确解决的能力。想要达到此目标,只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和解题。因此,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总结解题的技巧。例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快速阅读文章、通过所学知识,大概了解其内容;第二,结合题目要求,在文章快速找到此句子;第三,试着去翻译,从而找出最为合适的答案。如果题目要求翻译文章的某句话,那么就要把它放在文章中的段落中去理解,结合语境,其它和所翻译语句无关的直接可以不考虑。一般来说,解决文言文题目的思路大致相同,尽管出题的方式多样化,而学生只要熟练掌握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语文总复习的效率,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8.结束语

总体来说,想要使语文复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率,教师就必须结合教材要求,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利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复习,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教学过程中,从而快速深入的较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从而在实践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应用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郝建梅.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

[2]张丽辉.浅谈高中语文总复习[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

大学应用文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司法;本科课程;标准化学习;教学

[作者简介]张景峰,河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法学硕士,河南洛阳47100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10-0201-04

在法科应用型课程中,“标准化学习”主要是规范的学习,是课程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步骤。法科应用型课程“标准化学习”的直接目的是学习、熟悉、理解相关国家法规范(尤其是相关国家法规范的法典条文)。法科应用型课程“标准化学习”是通过将“本质化学习”获得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国家法规范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理论知识的规范化表述方式。法科应用型课程“标准化学习”为进一步将基本理论、国家法规范在实务运用中的结合奠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讲,法科应用型课程的“标准化学习”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对其深入挖掘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公司法本科课程作为法科应用型课程同样也需要“标准化学习”,其目的具体来讲是学习、熟悉、理解公司法规范(尤其是《公司法》法典的条文);通过将“本质化学习”获得的公司法基本理论知识与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对公司法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公司法理论知识的规范化表述方式,为进一步将公司法基本理论与国家法规范在公司法实务运用中的结合奠定基础。另外,公司法国家法规范属于国家司法考试的内容,公司法课程“标准化学习”也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法学本科教学与国家司法考试的互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公司法课程“标准化学习”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加深对于公司法课程“标准化学习”教学的研究。

一、课前整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

整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是进行公司法课程“标准化学习”的基本前提,因此这是公司法课程教学前应该做好的一项基本工作。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因此整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也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但是在整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时,教学本身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

(一)收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

1 就教师来讲,公司法课程教学要求做好公司法国家法规范的收集工作。为适应公司法本科教学,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收集的具体内容,根据权威性和实用性来看,至少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法律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文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文本等。(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整个公司法课程教学中国家法规范大厦的框架,是必须收集的,如果没有收集就缺乏最基本的教学准备。当然在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文本时还要注意其时效性,因为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1993年通过,并分别于1999年和2004年进行了局部修正,2005年进行了整体性的修订。在教学中要以2005年修订的为蓝本,在历史沿革、分析比较、历史解释时还要考虑历史上存在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另外,针对溯及力问题,可能也存在对现行失效规范的掌握,对失效规范的收集对教师来讲也是必要的。(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是公司法课程教学中国家法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须收集的。如果没有收集属于缺乏教学准备。在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时,也要注意其时效性。因为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制定于1994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也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登记管理的即时性很强,且基本不涉及溯及力问题。关注点自然应该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考虑历史沿革、分析比较也需要准备原来的规范。(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是法院处理公司法纠纷最直接的国家法规范之一,与国家司法考试、公司法纠纷实务处理密切相关,也属于必须收集的国家法规范范畴。这种国家法规范随着司法实务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会有所增加,收集时要注意其最新的变化。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已经公布了两件,需要全部收集。

2 就学生来讲,公司法课程学习要求做好公司法国家法规范的收集工作。本科生公司法课程的学习,主要在于对公司法国家法基本规范的了解、认知与把握,与教师的讲授具有同步性,因此也需要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法律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文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文本等。没有这些对应的文本,教学过程缺乏基本依据,师生之间难以互动,不过,学生收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与教师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学生在本科阶段主要的是正面吸收知识,培养运用的基本技巧,收集的公司法国家法规范主要是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法律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文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文本等。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指导其收集失效的公司法国家法规范,为对照、比较学习提供规范基础。

(二)教师对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内容解读的准备

教师在收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的基础上,要为开展条文认知教学作好课堂解读的前期准备工作。

1 对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包含内容的标注。在对学生讲授以前,教师首先要将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包含的内容标注出来。标注内容力求准确。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公司法释义的著作,教师需要参考各种权威的释义书籍,进行准确的内容归纳工作。例如,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章总则各条:第一条(立法目的)、第二条(公司法调整范围)、第三条(公司地位及股东的有限责任)、第四条(股东权)、第五条(公司经营活动准则与合法权益保护)、第六条(公司登记与查询)、第七条(公司成立与公司营业执照)、第八条(公司名称)、第九条(公司组织变更)、第十条(公司住所)、第十一条(公司章程要求与效力)、第十二条(公司经营范围)、第十三条(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第十四条(分公司与子公司)、第十五条(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转投资)、第十六条(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的决议)、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工会与民主管理)、第十九条(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第二十条(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公司人格独立性的否认制度)、第二十一条(关联关系人禁行

规则)、第二十二条(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无效、可撤销)。这种标注,在教学中与学生的概括相印证。

2 对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语义解读准备。公司法国家法规范内容的语义解读,是帮助学生学习逐步、完整掌握公司法国家法规范内容的基础工作。在课堂讲授前,教师要首先根据规范条文的汉语基本含义进行准备,对于符合日常用语的按照日常用语准备;其中含有法律术语的按照法律术语准备,对于条文要有准确的、符合立法原意的基本把握。例如,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四条(股东人数):“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1)可以按照日常的用语习惯进行准备:作为公司法规定的企业法律形态的一种,有限责任公司在设立时,股东的数目要求在五十个以下。这些股东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出资、办理相关的登记手续;越过股东五十个这个法定数目界限的,就不能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公司形态,可以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如果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就必须按照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相应规定进行设立。(2)按照法律术语进行准备:需要点明本条的有限责任公司有其特定的含义,是指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前述理论知识把握;指明“五十个以下”包含本数在内,即在一至五十个之间,五十是有限责任公司最高的股东人数上限,不能突破;其设立有相关的要求,按照相关要求进行。

3 对公司法国家法规范内容弹性较大条文的解读准备。例如,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条(公司法调整范围):“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本条反映了公司概念的公司法认可性、内国性两个方面的内涵,但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依照原来公司法成立的公司,是否本法所称的公司、能否适用本法的规定等。在解读中,应当说明,参照其他立法例,《香港公司条例》中称“‘公司’指依本条例规定组织及登记之公司或现已存在之公司”。依照原来公司法成立的公司,也属于2005年公司法所称的公司,应当适用2005年公司法的规定等。另外还有比较分析解读等方法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用准备。

二、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

在前述准备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

(一)教师引导、总结与引申

在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解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辅佐作用,主要体现为引导、总结与引申等。

1 教师的引导,(1)引导学生条文语义解读。首先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最常见的文义解释方法解读规范条文的含义,也就是一般人认可的语法、一般人认同的词义,法律人一般认同的语法、词义去解读规范条文。这种解读首先由教师给出要求,然后由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解读;首先是这个条文是什么含义,其次是条文有否法律术语以及术语的应用范围等。(2)引导学生总结条文的内容。这是一项巩固学生是否理解条文内涵的抽象性活动,首先需要学生自身完成,可以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作出自身的理解。

2 教师的总结。教师的总结与学生的活动相对应。(1)教师对学生语义解读活动的总结。肯定或者否定学生围绕文义解释法进行的不同解读,并给出一定的理由。(2)教师对学生概括条文内容活动的总结。肯定或者否定学生概括条文的不同内容,并给出一定的理由。

3 教师的引申。(1)归纳概括条文内容活动的方法,在总结学生概括条文内容活动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条文内容活动的方法,比如结合公司法基本理论知识概括方法、结合内容精炼方法等,(2)激励学生对相关法律术语的联系,有时间的话对国外的条文、制度适度介绍以拓宽知识面。(3)对于弹性较大条文,教师可以提出目前研究的基本状况,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激发学生对规范研究的积极性。

(二)学生参与

学生参与是解读规范条文的关键,使学生能够掌握条文的有效办法。激发学生参与规范条文解读的积极性,是教学效果成效高低的关键。而让学生发挥主体地位是学生参与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艺术的作用,避免代替解读规范条文或者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效的办法是多肯定、多鼓励,多点拨方法、提醒思路等。

1 学生进行语义解读。可以采取课前预习、课前编组、课堂随机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来进行。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课前各自通读条文,把握条文的基本含义的方式;课前编组就是将学生编为几组,每组总结出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内容看法,由代表在课堂上发言的方式;课堂随机就是采取课堂随机点名提问的方式。

2 适度的学生辩论。(1)在出现不同的看法时,由学生进行适度辩论,阐述自己主张的理由,根据教学时间的具体情况掌握。(2)学生看法一致,在必要的情况下,由教师提出不同看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讨论。(3)特别注意,学生辩论应当包括对于不适当看法的争论在内。培养学生论辩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对课堂解读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教学活动的总结

教师课堂规范条文解读艺术的提高,需要教师课后的及时总结,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要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记,还需要学生课后的总结。因此,教师安排学生课后对课堂解读公司法国家法规范条文的情况进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抽查督促学生完成总结工作。

(一)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总结

1 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的程度。自己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判断教学目的实现的程度;总结本次课堂教学的经验与不足、下次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2 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分析。主要记录那些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时的灵感与顿悟等。如果引发了科研的冲动,拟出基本的打算和安排。记录下关键词等。

(二)学生对课堂情况的总结

1 学生对课堂情况的总结是加深学生对规范条文认知的主要教学环节,也可能引发学生规范研究的积极性。(1)基本知识的总结。对基本知识的总结,要求学生注意关键点的把握,首先是规范条文内容的概括,规范条文解读、内容概括争议较大的辩论情况;其次是关联内容的衔接,将规范条文关联的其他规范进行联系、思考;最后是规范条文内容归纳的方法等。这部分总结主要是为了学生通过在校反复的训练和总结,养成规范条文内容迅速总结的能力。通过该种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的规范条文认知能力。(2)自己在课前准备、课堂上表现的总结,下次课前准备、课堂上参与的打算,首先是总结自己课前准备的情况、课堂上表现的情况以及课前准备对于课堂参与的影响等。其次是在总结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如何做好下次的课前准备和课堂上的参与。

2 对课堂讨论引发问题的思考。该部分主要是试图激发学生的规范研究意识和能力,尤其是那些有志于从事问题研究的学生。(1)课堂讨论存在什么分歧?引起分歧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如何认识这种分歧?(2)课堂讨论引发的规范研究意向。自己总结有否值得研究的争论或者问题、自己的打算、值得注意问题的关键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