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系统设计论文(精选5篇)

  • 硬件系统设计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Curriculum Study for Computer Undergraduate Embedded System Li Biyun,Shi Junping,Li Zongs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Engineering,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China) Abstract:For the lag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硬件系统设计论文(精选5篇)

硬件系统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3-0000-01

Curriculum Study for Computer Undergraduate Embedded System

Li Biyun,Shi Junping,Li Zongs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Engineering,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China)

Abstract:For the lag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embedded system,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bedded system,identify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of building embedded systems of major computer science in colleges,a new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embedded syste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urses of major in computer.

Keywords:Embedded system;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Computer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一、引言

嵌入式系统是指以应用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由包括微处理器、定时器、微控制器、存储器、传感器等一系列微电子芯片与器件,和嵌入在存储器中的微型操作系统、控制应用软件组成,共同实现诸如实时控制、监视、管理、移动计算、数据处理等各种自动化处理任务。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为中心,以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强调硬件软件的协同性与整合性,软件与硬件可剪裁,以满足系统对功能、成本、体积和功耗等要求[1]。

嵌入式系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家电、通信设备、医疗仪器、智能仪器仪表等众多领域,如手机、PDA、MP3、手持设备、智能电话、机顶盒等,可以说嵌入式技术无处不在。由于社会对掌握嵌入式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嵌入式软硬件工程师成为未来几年最为热门的职业之一。

目前,随着嵌入式技术越来越热,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并建立了嵌入式实验室。但是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出,很多高校嵌入式课程开设的情况不理想,很多学校建立了优良的嵌入式实验室,却很难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归结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二、需要合适的师资力量。吉首大学作为一所办在民族地区的省属高校,其办学宗旨之一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吉首大学计算机系一直就是秉承此种宗旨来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从目前的嵌入式系统技术发展趋势来看,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不仅要面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更应与嵌入式系统方向相结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需求相结合进行适时调整,从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师资能力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整体规划,以适应当前应用广泛的嵌入式系统人才需要。

二、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嵌入式技术及其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深厚嵌入式理论基础、能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无线通信等实际工作,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文化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嵌入式系统方向重点培养学生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包括软件工程及各种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调试和测试工具[2],毕业后学生将具备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能力,有能力适应巨大的嵌入式系统产品市场需求,成为嵌入式系统产品企业所急需的掌握嵌入式系统软件技术的人才。

毕业生具有的知识、素质、能力包括: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熟悉计算机方面的有关法规,遵纪守法,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掌握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扎实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综合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3.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开发、调试及维护的基本能力。具体掌握一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在该操作系统环境下设计、编程及开发的能力。兼具软件及硬件的协调开发能力。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交往沟通方式,具有较强的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的意识与能力。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较熟练地使用英语从事嵌入式方向的研究与开发。

三、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嵌入式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智能电子系统,需要掌握有关电子和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硬、软件综合知识。一般而言,自动化、测控和电子类的学生电子设计的基础较好,程序设计偏弱;而计算机类的学生程序设计基础好,电子设计能力偏弱。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规划,应从以下几方面结合进行。

(一)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与嵌入式系统方向相结合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与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的产物。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范围可以粗略分为两大类:电子系统的智能化(工业控制、现代农业、家用电器、汽车电子、测控系统、数据采集等),计算机应用的延伸(MP3、手机、通信、网络、计算机设备等)。从这些应用可以看出,要完成一个以MCU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应用产品设计,需要硬件、软件及行业领域相关知识。硬件主要有MCU的硬件最小系统、输入/输出电路、人机接口设计。软件设计有固化软件的设计,也可能含PC机软件的设计,这些有关嵌入式系统的硬、软件设计和测试也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嵌入式系统知识体系最主要的三大技术仍然是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方向的课程设置应与这些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相结合,在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知识基础进一步拓展设计和应用知识。

(二)与嵌入式系统自身特点相结合

嵌入式系统以计算机、电子技术为基础,但嵌入式系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按照层次结构看待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分为4层:硬件层、驱动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不能片面地从“电子”或“计算机软件”角度认识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软件硬件密切相关,软硬件协同设计已经成为电子系统级工具和方法的主要应用,是软件与硬件的综合体,没有对硬件的理解就不可能写好嵌入式软件,同没有对软件的理解也不可能设计好嵌入式硬件。软硬件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是嵌入式系统的特点要求之一[3]。嵌入式系统设计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作为以应用为中心的课程,实践教学是嵌入式系统教学的关键,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为将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应用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

(三)与市场、企业需求相结合

高校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方向从需求的角度,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市场紧缺,企业需求量大,就业率高的软硬结合的复合型嵌入式开发工程师。嵌入式系统人才的培养应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充分培养学生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达到企业实际岗位的用人标准,满足企业应用需求,缩短企业二次岗前培训,成为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四、嵌入式方向课程体系基本内容

要完成一个嵌入式系统应用产品设计,需要硬件、软件及行业领域相关知识与实践训练,嵌入式方向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应用型技术人才,综合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体系建设的三个结合点,制定一套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4]。

(一)理论课程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包括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硬件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和C++)、软件工程等软件课程;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也应该为嵌入式方向的支撑课程群。操作系统考虑嵌入式方向课程设置,应增加Linux操作系统的实训内容。

在这些计算机专业课程基础上,删减原来与嵌入式方向联系不大,相对独立的若干专业课程,适当增大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方向课程比例,构成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方向理论课程体系。基础课程中增加嵌入式系统概论,硬件层面上增加可编程逻辑器件及描述语言FPGA/VHDL、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软件层面上增设Linux下C语言编程、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嵌入式系统级别上考虑软硬结合增设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考虑嵌入式发展方向,增设WinCE设计与开发、嵌入式软件测试技术课程。

(二)实践课程体系

嵌入式系统是面向应用的,实践是整个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的嵌入式软硬件设计能力。在嵌入式课程实践中,采用多层次专业实践与培训认证相结合的实践体系。专业实践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项目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课内实验学时占每门课总学时数比例不低于30%,课程设计包括软硬件和应用系统开发等课程,综合项目实践以项目团队的形式使学生得到团队协作的训练,毕业实习以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形式进行。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可使学生课程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提高,综合项目实践则培养学生阶段性综合性实践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设计的应用能力。目前,在嵌入式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厂商及相关认证也越来越为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及在职工程师所关注,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国际和国内嵌入式认证的培训内容和知识更新体系,增加实践动手能力,积累项目开发经验,增加就业竞争力。

五、结束语

在IEEE计算机协会和ACM共同制定的2004版计算机类课程体系中,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列为核心课程之一。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是一项长期、艰难的任务,新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快于传统学科,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体系的规划与建设,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思路,并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基础上进行,既重视融合学科的基础知识积累,又强调实践性,使嵌入式系统的教学紧随嵌入式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义德,汤书森,张北斗等.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4(8):23-25

[2]徐劲松,刘钰碧,蒋晶.应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45-146

[3]徐敏,林瑞金,关健生.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3-15

[4]杨立林.从企业招聘需求看嵌入式系统教学课程体系设置[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69-70

[作者简介]

硬件系统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教学;协同设计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是21世纪计算机技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且增长迅速。随着嵌入式系统的技术发展,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在对目标嵌入式系统提出系统定义方案后,要对系统实现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在经过严格分析论证后,进入到系统总体设计方案阶段,该阶段除提出系统总体框架以外,还需进行软硬件划分、处理器选型、操作系统选择、开发环境选择等诸多工作。这种方法经过多年测试验证,在市场中具有成熟可靠、简单实用的特点,但是该方法的设计过程明显表现出软件和硬件开发相对独立割裂,而且软件开发工作往往需要等到硬件平成后才能开展,显然这不利于系统的最终成品推出时间控制,而且调试、测试的过程也需要反复迭代和修改设计,这样就导致硬件方案的变动在所难免。由于软硬件分离独立设计,这又反过来影响软件系统的开发,从而导致系统设计成本的提高,开发效率的降低。

同时传统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对开发者的设计经验如软硬件的划分、系统集成调试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图1嵌入式系统的“协同设计”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引入了软硬件“协同设计”概念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能较好的弥补传统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的不足。所谓软硬件“协同设计”是在满足系统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以达到系统能够工作在最佳状态为设计目标,通过统一协同分析系统软硬件模块资源的方法,综合设计系统的软硬件体系结构。这种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主要的特点在于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中采用了系统级的仿真建模处理,对系统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针对设计要求统一建模,根据建模结果选择最优化软硬件划分等设计方案,并对软硬件协同仿真和验证。如图1所示为一种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协同设计方法。从图中可以看到,嵌入式系统的“协同设计”方法与传统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较而言,更重视总体设计下的系统级别的仿真建模和软件、硬件综合设计方法。系统级别的仿真建模通常采用独立的功能性规格方法对系统整体进行定义和说明,根据建模结果对软硬件模块进行划分,并且对该划分方案进行性能评估甚至指令级别的参数评价。通过反复迭代得到最优化方案和结果为止。在完成了软硬件综合后记性具体软硬件协同仿真和验证,获得满意结果后进行系统集成和测试。值得注意的是,在“协同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软硬件的关系并在设计的每个层次上给予测试验证,以便于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免崩溃性错误发生。软硬件协同设计有如下一些基本要求:统一的软硬件描述方法。交互式软硬件划分技术。

这要求允许采用不同的软硬件划分设计方法进行系统仿真和比较,并需要辅助最优化决策及应用实施。完整的软硬件模型基础。这要求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必须支持评价,并支持阶梯式的开发方法与软硬件整合。正确的验证方法。软硬件协同设计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是嵌入式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目前一些厂商已提供了协同设计的集成化平台或者模型,比如ARMESL平台和RTSM模型等。ARMESL虚拟平台是采用了嵌入式系统的协同设计方法的典型平台代表。由此可见,这种采用“协同设计”概念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是在充分利用先进模拟/仿真平台的基础上,合理考虑了软硬件的划分,并对软硬件子系统进行了可靠有效的仿真及测试,避免了致命性错误的产生,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缩短了TTM。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从系统设计经验,开发平台的使用到相关配套资料等方面来看都是十分成熟的方法,对于一些特定嵌入式系统或者开发者极其熟悉的设计领域(特别是MCU领域),传统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仍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剑 单位: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硕旺,洪成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116-119.

[2]陈春林,朱张青.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学科教育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94(1):30-33.

硬件系统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Proteus,LPC2124,精确计数

 

1 引言

LPC2124是基于一个支持实时仿真和跟踪的16/32位ARM7TDMI-S CPU的微处理器,并带有256KB嵌入的高速Flash存储器和16KB的RAM。LPC2124具有教小的64脚封装,极低的功耗,多个32位定时器,4路10位ADC,PWM输出,46个GPIO以及多达9个外部中断,并且内置了多种串行通信接口物理论文,支持JTAG、ISP、IAP等多种编程方式,使得LPC2124能够适用于工业控制、访问控制、医疗系统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应用[1,2]。

Proteus软件是由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开发的EDA工具软件,是一款新型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分析与仿真软件。Proteus软件不仅能够实现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设计与分析,而且还能够实现微处理器与外设的混合电路设计,可以直接在原理图的基础上进行微处理器的软件协同仿真和功能验证。Proteus软件只带汇编编译器(不支持C语言),但可以将其与Keil集成开发环境进行联调,达到很好的仿真效果[3,4]。

本文设计的精确计数系统功能为:当按下按钮时,数码管的计数加1,当放开按钮时,数码管的计数保持不变;开始时数码管的计数为0,当数码管的计数达到15(即16进制的F)时又重新从0开始计数。系统软件的设计采用Keil软件完成,编译连接之后得到可执行的hex文件;系统硬件的设计采用Proteus软件完成;软硬件的协同仿真是在Proteus中加载hex文件进行精确计数的测试。

2 硬件系统的设计

精确计数系统采用LPC2124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器件,并为其提供了两组电源分别为3.3V和1.8V。硬件系统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电路组成:XTAL1和XTAL2两个端口连接晶体振荡器组成时钟电路,RST端口连接一个按钮组成复位电路物理论文,P0.0-P0.6端口连接一个共阴极的7段数码管组成输出电路,P0.7端口连接一个按钮组成输入电路论文格式。在精确计数系统中,P0.0-P0.7共8个端口的功能都是GPIO,P0.0-P0.6共7个端口的方向都为输出模式,P0.7端口的方向为输入模式[5]。采用Proteus软件设计的硬件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硬件系统原理图

3 软件系统的设计

精确计数系统软件的设计主要在于对LPC2124微处理器相关寄存器的设置,从而控制数码管计数的显示。软件系统的设计采用Keil软件完成,并最终得到可执行的hex文件。软件系统的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软件系统流程图

1.初始化系统时钟并设置相应的寄存器。晶体振荡器的频率为10MHz,LPC2124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为60MHz,设置相应的寄存器程序如下:

PLLCON=1; //使能PLL

PLLCFG=(60/10-1)|(1 5); //M=5+1,P=1

2.初始化相应端口的功能为GPIO,设置相应的寄存器程序如下:

PINSEL0=PINSEL0|0xFFFF; //P0.0-P0.7共8个端口功能为GPIO

3.初始化相应端口的方向为输入或输出模式,设置相应的寄存器程序如下:

IO0DIR=0x7F; //P0.0-P0.6共7个端口为输出,P0.7端口为输入

4.开始计数数码管显示0物理论文,设置相应的寄存器程序如下:

IO0SET=0x3F; //P0.0-P0.5共6个端口输出高电平,P0.6端口输出低电平

5.循环检测按钮是否被按下,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程序模块如下:

void button_test( )

{

int i=0,key;

unsigned charledcod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

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 //显示0-9,A-F的笔段代码表

while(1)

{

key=IO0PIN (1 7); //获取P0.7端口的电平,即检测按钮是否被按下

if(key==0) //按钮被按下

{

i++;

if(i==16) //计数器加到16

{

i=0;

IO0CLR=ledcode[15]; //清除数码管上次计数的显示

}

else

IO0CLR=ledcode[i-1]; //清除数码管上次计数的显示

IO0SET=ledcode[i]; //数码管显示新的计数

while(1)

{

key=IO0PIN (1 7);

if(key!=0) //按钮被放开

break;

}

}

}

}

4 仿真与结论

精确计数系统软硬件的协同仿真是在Proteus中加载hex文件进行计数的测试。经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本精确计数系统能够根据按钮的按下与否准确进行0到15(即16进制的F)的计数,并通过数码管进行准确显示,达到了设计的目标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对系统的软硬件功能进行扩充,以适用于其他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韦文祥,朱志杰,车琳娜,郭宝泉.基于LPC2124的一个远程系统软件升级方案[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6,5:46-49

[2]晏五一,朱志杰.基于LPC2124的远程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设计[J].电力系统,2007, 26(7):31-34

[3]杨校辉.Proteus在ARM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9,8:77-79

[4]张勇.基于Proteus平台的32位单片机LPC2114虚拟串口通讯仿真[J]. 集成电路通讯,2008,26(1):8-12

[5]周立功.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第2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353-360

硬件系统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集成进行分析,得出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探寻新的计算机系统集成的趋势,本文对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探讨探讨。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都是现代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单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不同的单位有自己独特的行业特性。因此,需要的计算机系统的万千变化。从政府系统的医疗单位的管理系统,从工厂的生产管理系统,证券市场证券管理系统。不同系统之间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系统集成应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综合技术手段,是指导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逐步实现的一种方法和策略。系统集成是一种思想,概念,哲学,它不仅包括技术集成,更不能缺少艺术构件集成。

1、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

1.1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相关认识

系统集成通过对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结构化,将独立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集成到相互之间有关一定的联性,而且在协调统一的新系统中,能够充分共享资源,以期实现高效、集中、便利的管理策略。

系统集成是一个需要多个供应商,多协议的各种应用系统的结构,因此,实现系统集成的关键是解决不同系统连接的互操作性问题,专门解决各种分离设备,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程序,和系统,组织和管理,建筑环境,建筑人员,所有需要的一体化问题。系统集成的本质就在于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一个大型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包括一对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的集成,以及制造商的产品选择和搭配的集成,集成系统可以实现整体优化目标。

1.2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

(1)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计算机系统集成不像其他的产品那样,用户都希望拥有最好的。

(2)独创性:由于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是根据用户各自的特点和需求而量身定做的,因此每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都是不同的,具有独创性。

(3)高科技:计算机系统集成不单是提供一个设备,更多的是对设备的设计、开发和调试,需要很多高科技技术法能完成的。

系统集成具有最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有机组合、完整性、灵活性和性能,对其复杂性进行简化,有着为用户提供全面、切实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2、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分类

依据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相关特点,可以把计算机系统集成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服务、计算机硬件设备集成与安装、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技术与服务三大类。以下对这三种项目的管理实施进行简要的定义分类解析。

2.1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

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和项目管理服务,也可称为整体设计和项目管理,这主要是买方将正确的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一般情况下,购买者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结构设计以及性能指标,粒度分布有一定的认识。这类项目的实施要求相关服务提供商设计计算机系统在各种领域,它可以覆盖大部分的电脑系统,同时,相关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也很高。

2.2设备的集成安装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集成和安装也可以称为一体的设备安装。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集成和安装是一种最常见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但大多数消费者比较常用的计算机硬件系统项目建设模式。在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硬件设备建设,集成和安装要求买方应进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系统集成框架和设备性能管理等定性选择论点。简单来说,相关设备的供应商,只要依据合同标准实施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设备供应商,采购和安装即可。

2.3技术服务

计算机硬件技术和服务也可以称为工程技术服务。鉴于这种类型的项目,其主要是由它的技术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系统集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建设项目。设备技术服务通常是在一个特定的服务指标和技术要求为主要目的的。这使得买方设备问题的技术和硬件的疑虑,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培训支持。这类项目的实施需要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结合有效的论证。

3、计算机系统集成目前存在的问题

3.1微机系统及工具软件的管理问题

因为目前的电脑系统和软件工具比较大,如果一台设备的问题,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通常需要系统工作了一天。作为一个结果,上网计算机数量巨大,导致系统维护人员疲于奔命,也是很难保证服务质量。

3.2用户管理的问题

用户被限定在固定的机器上,同时,用户的数据和文件也只能保留在该机器上。若要使用其它机器,必须在每台机器上创建该用户帐号,并将用户的文件和数据复制到新机器上。当用户固定使用的机器发生故障时,容易造成用户数据的丢失。

3.3Landmark等专业应用软件方面

在计算机系统集成前,需在每台解释工作站上安装专业应用软件,并创建用户,用户在指定的机器上加载数据,以便开展工作。如此一来,用户和数据与机器捆绑在一起。有些时候,结果有的机器满负荷工作,有的机器却相对闲置。

3.4外设的共享问题

由于彩色绘图仪、彩色激光打印机、磁带机等大型外设价格贵,数量有限,不可能配置到每台机器上,用户只能登录到固定的几台机器使用。

4、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

广泛集成分布式网络环境与市场竞争的全球性激烈,每个企业集成中心也延伸到了企业的整合,使企业应用在分布式网络环境的大型integrated.web为基础的用户界面统一,使部门和地区不同的人,组织,所有用户实现方便,实时获取信息,因此,该网站的用户界面的统一是必然趋势,计算机系统集成。

专业化与多元化系统集成技术,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在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有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系统整合模式不再是简单的结构,功能单一,但基于网络结构的复杂和多功能转型。因此,专业化与多元化系统集成技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系统集成。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使企业供应链的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和资源充分共享,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电子商务可以说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已经成为一个必然。

结语

采用现今先进的域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对开发研究工作的主要计算机软、硬件平台进行了系统集成,建立了域控制器、远程安装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软件分发服务器、NI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磁带机服务器等十余套应用服务器,实现了操作系统远程安装、应用软件自动分发、用户数据跟随用户网上漫游、用户数据,应用软件集中管理、磁带库系统、远程自动数据备份等。系统集成尽管提高了系统管理工作的技术难度,但却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工作,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美]微软公司.Microsoft Windows 2000目录服务基础结构设计与管理[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比版社,2001.

硬件系统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设备;主机;维护与管理;创新;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设备在实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普遍,不仅在一些高科技信息产业领域中,有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设备的应用,而且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对于计算机网络以及设备的应用实现。但是,在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设备的应用中,为了保证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用,避免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问题对于工作以及生活造成影响,就需要按时对于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软件系统等进行维护与管理。下文主要结合计算机设备实际应用中的故障问题,从计算机的硬件设备系统组成以及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等方面,对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维护与管理创新进行分析论述。

1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与故障维护分析

1.1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

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也就是指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它是计算机的实体部分,通常情况下由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以及光驱、硬盘、打印机、软盘驱动器等组成。计算机硬件是对于计算机所有固定装置的总称,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之间在进行电源线路连接中,多数是通过总线结构方式进行硬件系统设备的连接,并在计算机硬件设备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

1.2 计算机硬件系统常见故障与维护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硬件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类型有很多,比如计算机显示器出现黑屏或者是计算机出现死机等,都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问题。计算机硬件系统日常应用中出现的这些故障问题,不仅对于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用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而且有些故障问题维护起来也比较困难,十分不利于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应用。

根据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故障问题以及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类型,主要可以分为计算机主机板以及计算机硬盘、显卡故障等,其中,计算机的主机板故障问题又包含了计算机CPU故障、内存条故障、网卡故障以及计算机CMOS故障等;计算机显卡故障问题主要是指计算机的显示器设备故障,通常情况下,计算机显示器设备故障问题主要表现为,计算显示器不能进行正常显示。对于计算机主机板部分的故障问题来讲,计算机的内存条故障问题多是由于计算机的内存条松动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开机时,发出滴声;而计算机的CPU作为计算机主机设备的中心部分,充当着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枢纽,一旦发生故障问题,就会早晨整个计算机系统无法进行启动,通常情况下,计算机CPU故障问题表现为计算机黑屏或者是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等;计算机网卡故障主要是指计算机的网卡驱动器不能进行正常显示,计算机COMS故障则会导致计算机系统配制信息失真。

总之,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问题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设备的正常使用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注意加强对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保证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用。进行计算机硬件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首先对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故障问题进行排查维护,在保证计算机软件运行使用安全的基础上,结合上述常见硬件故障问题,对于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故障进行排查与检修维护,以保证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用。

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创新

计算机硬件系统中,主要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器以及鼠标、键盘等。

首先,对于计算机显示器的运行应用维护以及管理,可以避免对于显示器的使用性能造成破坏,影响显示器的使用寿命。进行计算机显示器的应用维护以及管理,就是要避免经常开关显示器,并注意做好显示器的防尘防潮管理维护,进行显示器清洁维护中,可以使用清洁剂和抹布进行表面灰尘的清理,对于显示器缝隙的灰尘,应注意使用软毛刷进行清洁处理。在进行计算机鼠标使用过程中不要用力点击鼠标,避免损坏鼠标的弹性开关,使用过程中最好要用鼠标垫,减少鼠标磨损。最后,在对于计算机键盘的日常应用维护中,应注意避免液体洒在键盘上,造成计算机键盘短路;进行计算机键盘更换过程中,应注意先关闭计算机,以免对于计算机的其它部件造成破坏影响。

3 计算机主机内部器件的维护与管理创新

对于计算机主机内部器件的维护与管理创新,主要是指对于计算机主机内部的CPU器件部分、计算机主机内部的内存结构部分以及计算机硬盘等的维护与管理。

3.1 计算机CPU的维护与管理创新

在计算机系统以及设备应用过程中,对于计算机主机结构部分的CPU进行维护与管理,首先需要对于计算机CPU的运行环境进行保护,保证计算机CPU运行过程中的通风散热条件比较好。计算机CPU的散热性能以及条件对于计算机主机的正常运行以及应用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如果在计算机运行应用过程中,CPU的运行散热条件不符合要求,不仅会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而且还可能导致计算机重新启动或者是死机等故障问题的发生,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影响作用非常大。此外,在进行计算机CPU维护过程中,还应注意对于CPU的通风散热装置做好灰尘清洁,避免影响通风散热功能。其次,在对于计算机CPU的维护以及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对于CPU的运行频率进行保证,确保CPU工作运行频率正常,以避免影响CPU的使用寿命,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3.2 计算机内存与硬盘的维护与管理创新

对于计算机内存部分的维护与管理,首先应注意在对于计算机的内存条进行升级使用时,要选择与计算机原配内存条相同的品牌进行升级使用,同时要保证进行升级使用的计算机内存条与原配内存条的外频相同,以避免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其次,在进行计算机内存条的更换时,应注意更换内存条的工作电压与计算机系统运行电压一致。最后,对于发生氧化的内存条可以使用橡皮擦将氧化层擦除。

对于计算机硬盘的维护与管理,首先要保证在进行计算机硬盘的读写处理时不能断电,以避免损坏硬盘;其次,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要使用硬盘,应避免硬盘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移动,做好硬盘的防震工作,使用海绵或者是泡沫作为硬盘保护层,减少硬盘运行震动;最后,日常管理中,避免硬盘靠近音箱、手机、喇叭等具有磁场干扰的地方。

4 结束语

总之,对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创新,有利于保证计算机设备以及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用,控制与减少计算机设备系统对于正常工作和应用的影响作用,在对于计算机设备以及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结合设备系统的运行以及应用情况,采取合适的运行维护以及应用管理措施,进行创新应用管理,保证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滕雯雯.试论计算机硬件维护及创新管理的研究[J].硅谷,2011(4):85.

[2]施骏.计算机硬件维护中的创新管理与综合性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7):135-136.

[3]龚坤.信息化进程中计算机硬件学科建设的持续自主创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239-240.

[4]施骏.计算机硬件维护中的创新管理与综合性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7):135-136.

[5]刘琼瑶,赵阳.依托“域”平台创新内联网计算机管理手段[J].华南金融电脑,201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