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工作要点(精选5篇)

  • 企业信息化工作要点(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召开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

企业信息化工作要点(精选5篇)

企业信息化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各位领导、专家、企业代表:

你们好!今天,党委、办事处在这里召开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示范镇"工作,加快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为了切实保证该项工作的开展,办事处专门制订了《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刚才,吴良艺同志还在会上重点宣读了办事处制订的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管理办法(试行)。这两份文件对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方法和管理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大家会后要认真加以学习和领会。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街道办事处作一个发言,主要讲三方面:

一、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召开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充分阐明了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面临的一个根本变化就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容桂的企业要与众多的国内外企业竞争,关键靠什么?要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市场竞争对产品个性化要求的日益增加,以及客户对交货周期要求的日益缩短,企业生产呈现出品种多、批量小、换代快的特点,要求制造企业必须迅速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把竞争从价格竞争变为质量、性能、价格、服务等全方位的品牌竞争。因此,在制造企业中推进信息化,对提高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简单地讲,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管理等四个方面。数字化设计指的是应用二维CAD和三维CAD进行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指的是采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制造和过程自动化控制,数字化装备指的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使用,而数字化管理,就是要大力推广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以及办公自动化和电子商务应用。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实施信息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设计和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优化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供应链运作模式、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的目的,从而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

企业信息化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容桂的传统产业经过十多年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达到了中级工业化水平,但要实现向高级工业化的跨越,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来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的层次和档次。而企业信息化就是实现创新、升级换代的主要载体之一。

为了推进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办事处专门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目的就是要切实加强对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管理,充分利用和动员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技术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对于整个容桂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挥优势,增强推进企业信息化的信心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于2002年被广东省科技厅授予"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示范镇"称号,这既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也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握机遇,勇于挑战,增强工作信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试点工作扎实做好。回顾容桂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具备一些有利条件,这是我们推进信息化工作的优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容桂制造业比较发达,规模企业基础好

容桂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结构的调整,已经形成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并成为了珠三角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2003年,容桂的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89亿元,出口创汇14.6亿美元。容桂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企业3000多家。其中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62家,超亿元企业32家,形成了以家电、化工涂料、电线电缆、生物医药、塑料制品等为骨干的产业格局,是全国最大的冰箱、微波炉、空调生产基地。科龙、格兰仕、容声等国内驰名商标,以及一大批著名品牌,享有相当高的市场知名度。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推进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和优势。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应用面广

容桂企业信息化工作

具有比较好的基础。早在八十年代,科龙公司的前身--广东珠江冰箱厂大胆投入150万元,建设省内乡镇企业的第一个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了显著效益,该项目荣获广东省"企业管理一等奖"。目前,容桂年销售50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85.2拥有信息化专业人才;64.9的企业设有信息主管和计算机部门;建有较完整的MRPII/ERP应用的企业17家;今年计划开展信息化应用企业14家。此外,容桂136家规模企业中应用了CAD的有89家,建有企业网站的93家,有13家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

(三)企业实力雄厚,对信息化高度重视

企业信息化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目前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都有限,主要靠企业自我投入为主。目前容桂相当部分的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已经基本完成原始积累,步入高速增长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完全有条件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同时,容桂有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对企业信息化有充分认识和了解,而且身体力行地使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不少企业家对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具有独特的见解。不足之处是局限于内部应用、缺乏系统集成,形成信息孤岛。如果再加大投入和资源整合力度,这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完全可以上一个新台阶。

(四)有一批成功的示范企业

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不仅在范围上覆盖CAD(计算机辅助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MRPII(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等领域,而且拥有科龙公司这样的国家863/CIMS优秀应用示范工程。科龙公司通过CIMS的实施,企业管理和人员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信息集成,提高了效率,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达到了部级水平。顺威公司通过进销存系统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企业工作效率提高20,库存量减少10,供货周期缩短10,被推荐申报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成为容桂中小型制造业信息化的示范,在成功经验基础上,准备今年6月全面地实施ERP系统。这些信息化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不仅可以直接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信息化工作示范,而且他们从推进信息化工作中得到的好处可以间接使我们的企业受到教育,增强信心和工作的动力,带动容桂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提高。

三、实施信息化的工作部署

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是按照国家和省制造业信息化总体部署,以"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为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优势,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环境。大幅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普及程度,带动全街道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促进和培育相关软件业、系统集成和技术咨询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将容桂建设成为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先进示范镇。具体要求做好以下己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信息化推进机制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周期更新快、推动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外,而且还必须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为了加强对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办事处成立了容桂制造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将制造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保证工作的开展,在省、区配套启动资金的基础上,办事处计划从财政拔出相应的扶持资金,为企业推进信息化提供实质性的资金支持。

2、搞好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根据企业信息化需求、行业属性、基础管理水平及信息化改造内容的不同,从实际出发,选择条件成熟的企业和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信息化试点。如家电、机械、五金等行业可选择采用离散型制造模式,涂料、化工、制药和食品等行业可选择采用流程型或混合型制造模式等。计划用三年时间,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建成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示范工作的指导,及时了解示范工作情况,注意总结示范工作经验,加强示范企业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示范企业通过验收之后,要及时将成功的示范经验加以推广,形成示范辐射效应,以点带面,引领全局,逐步铺开提高容桂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3、加强合作,集成优势,完善服务体系

要针对不同层次企业的实际应用需要,充分利用省、区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资源,为容桂制造业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吸引优质的技术开发、人才培训、软件和系统集成专业公司到容桂设点,为企业提供市场化服务;积极为有需求的企业推荐有实力、信誉好的技术依托单位;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力促成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走产学研联合开发和实施的路子;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资金,提高成功率;通过一系列措施,集成示范和推广优势,逐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形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完善、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

4、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是近期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认真做好信息化工作和具体推进计划,要定期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情况,特别是示范企业、试点成功的企业,要加强宣传报道和经验推广。引导企业重点突破,少走弯路,多走捷径,提高效率。要加强培训,先从基础较好的企业起步,开展企业信息化培训,重点提高企业"一把手"、管理层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能力,帮助企业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应用、管理信息化的基本队伍。

各位领导、专家、企业代表,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我们要以容桂作为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示范镇为契机,统一认识、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努力把容桂建设成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先进地区,推动容桂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遵循国家和省的企业信息化指导方针,围绕建设富强和谐新**的战略目标,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在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促进行业信息化和优化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突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推动我市产业链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两端的延伸,为我市产业和城市双升级服务,实现我市经济增长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双转型。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实施。政府做好政策导向、宣传、鼓励和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信息化中的主体地位;在搞好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同时,各级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行业的特点和信息化需求,指导企业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企业的不同类型及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同程度和水平,实行分类指导;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并结合自身职能,制订目标措施,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周密实施。

三、总体目标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包括创新过程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系统化、管理机制网络化、商务运营电子化等。**期间,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企业信息网络的应用普及率有较大提高。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购销系统,实现企业营销创新;全市中小型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90%以上;电子商务应用有较大的普及,全市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逐步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专业镇普遍建立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二)信息技术对产业的改造提升有明显成效。用信息技术提高设计能力、改进制造过程,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两自”企业;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化工、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等工业支柱产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应用率达到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70%以上。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规模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应用率达到100%,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应用率达到60%以上,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II)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应用率达到70%以上;中小型企业实现财务、物料和营销管理信息化的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

(四)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效果显著。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升级的主要手段,有效带动我市产业经济结构和城市管理模式的调整升级,推进我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全市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市和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技术能力和市场占有规模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能耗比和成本进一步下降,企业信息化为全市综合实力的提高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

四、主要任务

推进企业信息化总的任务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当前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大局,围绕城市产业双升级的需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加强引导,典型示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企业信息化之路。

(一)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适应企业信息化需要的组织体制。着眼于增强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和企业运营效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进行有效整合,大力推进企业应用ERP/CRM/SCM以及商业智能(BI)、知识管理(KM)等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逐步提升企业集成的层次和水平,促进企业流程再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重点大型企业。工业行业企业重点推广ERP、SCM、CRM等管理信息化系统,其他行业企业要推行比较完善的财务、营销、库存管理信息系统。注重发挥企业网站的商务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和拓宽电子商务的范围和水平。

――中小企业。广大中小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的企业,要通过模块化改造,尽快建立各种子系统;对建有部分子系统的企业,要积极推行系统集成,发挥综合效用。

(二)促进生产经营过程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我市工业支柱产业重点推进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化,推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新产品开发技术CAD/CAM/CAPP/CAE/PLM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等应用,实现企业基础数据共享共用,建立企业产品设计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互相融合,以信息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加强公共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和企业信息技术中心的建设,鼓励信息技术应用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开发节能降耗产品,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物资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等行业。以提高企业制造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为目标,重点推广应用CAD/CAM、CAPP、CIMS、CAT(计算机辅助测试)、PDM(产品数据管理)等技术。

——纺织服装行业。以适应大规模定制的发展需要为目标,重点推广CAD/CAM、印花分色制版系统、染色配色系统、自动裁剪系统和试穿系统等。

——家具、玩具、食品饮料等行业。以提高产品的卫生安全和绿色环保等功能和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为目标,重点推广应用CAD/CAM、CIMS、PDM、FMS、模糊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

——化工、医药、造纸及纸制品等行业。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为目标,重点推广先进控制技术(APC),集散控制技术(DC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FCS)等。

(三)促进产业服务信息化

围绕我市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要分行业逐步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系,为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工商领域重点行业建立行业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包括行业企业和产品数据库、行业产品和技术配套信息网等),逐步建立产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提供行业咨询、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服务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商,形成与我市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服务体系;整合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信息服务商、行业专家等资源,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产品研发、检测和质量认证、技术支持以及教育培训等服务。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等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服务网点为载体、以培训服务为重点、以公共信息服务为支撑”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共同推进企业信息化服务。同时,要有效整合资源,构建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网络,借助各类信息化技术服务商强大的服务网络资源和专业的服务运营能力,建立起遍布全市的信息化服务网点,以实现企业获得快速响应的服务。

(四)促进企业商务营销信息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商务贸易活动,推广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EDI技术、商业自动化技术、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EOS)、会员管理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实现电子订货、电子转帐和票证自动处理,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建立全市性企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应用配套设施、服务与安全体系和各类应用系统。推进商务模式创新,促进企业由产品管理为中心转向客户管理为中心,以开放型的过程管理取代传统的功能管理,以数据库为核心建立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

——建立和培育行业门户网站,发挥网络虚拟市场优势。立足**实际,以产业为依托,以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集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优化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带动行业电子商务的开展。支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网上开店、数字证书认证、在线支付和物流信息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商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运用网络技术,推进产业组织创新。工业企业要积极采用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电子商务方式,建立企业联盟和发展虚拟制造,推进供应链管理,大大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专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现网络化的信息采集和,大力推行电子结算、电子拍卖,重点依托流通龙头企业建立网上批发市场和网上商城,创新交易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批发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五)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

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举措,对于有效避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整合利用科研院校、信息化服务企业和社会培训中介机构等各种培训资源,建立省、市两级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各类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为企业培训信息化急需的人才;改进和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想方设法留住企业的各种信息化专业人才。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支持各类信息服务提供商通过巡展、演示、培训、讲座、现场体验等多元化多渠道的活动方式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将信息化技术深入普及到镇、村和企业基层,拉近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与信息化的距离,促使企业各级经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不断地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培训教育,以信息化武装他们的思想和头脑,从而全面提高企业人才队伍的信息化专业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形成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合力。市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建立全市企业信息化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加强对我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研究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工作内容,制定支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指导我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制订扶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的相关政策。落实国家和省扶持企业信息化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将企业信息化项目纳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重点,市财政挖潜改造资金和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扶持和倾斜,加强共性技术应用平台和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积极发挥市“科技**”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由市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基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倍增工程”、企业信息化推广的“信翔工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的“智富工程”等四大企业信息化工程,进一步加快全市企业信息化步伐,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二)实施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基工程”,构建多层次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1.以我市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等为依托,逐步建立各类行业和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区域产业集群信息化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等服务体系,为全市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

2.筹建成立**市企业信息化促进服务中心,为我市各类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服务机构提供信息资源开发、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各种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建立和开发等技术支援及咨询服务,以助提高我市各行业信息技术总体应用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

3.推动**市企业信息化行业协会的筹组成立,加快行业技术和行业信息等资源的开发、整合及利用,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和多元化投资渠道,由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牵头组织社会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行信息资源有偿使用,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化、网络化、数字化和商品化。

4.加快电子标签、电子商务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配套建设,以及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建设。

5.加大力度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推动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根据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实际,重点推进以数字内容产业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电信增值服务业务、数字电视、网络游戏、远程教育、动漫创意等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发挥信息服务业在我市服务产业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倍增工程”,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1.引导企业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经济的倍增作用。在“科技**”资金中设立企业信息化专项,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四大工程”,优先扶持工业支柱产业和工业商贸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流程再造,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倍增;同时鼓励一批产品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引导,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倍增。

2.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我市传统工业商贸行业,实现竞争力倍增。要通过吸引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和资金,结合政府支持投资的形式,为传统工业商贸行业提供行业信息化服务,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传统产业,促使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针对制约传统工业商贸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广与普及对提高生产工艺与技术水平有重大作用的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工业行业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和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劳动密集程度和人力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专利保护能力,从而加快推进传统工业和商贸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实现行业核心竞争力倍增。

3.统筹规划,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宏观指导,实现效率倍增。各级政府部门要参照省、市有关做法,建立健全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协调机制,全面指导企业信息化工作,密切配合,以多元化方式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形成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合力倍增;同时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制定本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行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力争在一些优势行业和产业集聚地区及重点企业率先突破,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倍增。

(四)实施企业信息化推广“信翔工程”,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1.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大力推广企业信息化的先进经验,大力普及企业信息化知识,引导各行业企业转变观念,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紧逼感,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运营能力。

2.大力抓好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组织实施工业支柱产业、商贸流通业和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探索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模式。根据企业规模和行业的情况,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选择一批信息化基础条件好、管理规范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企业信息化的示范企业;选择一批行业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的信息化项目,作为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选择一批服务质量好、开发能力强的信息化技术服务机构,作为企业信息化示范服务商。对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示范服务商实行动态管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五)实施企业信息化人才“智富工程”,搭建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

企业信息化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企业信息化“双百示范工程”推进大会,目的是总结交流“十五”以来全市企业信息化工作情况,学习、宣传示范企业的典型经验,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进一步推动全市企业信息化工作持续快速发展,加速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市传统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十五”期间,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部署,建立和完善了全市企业信息化工作体系,通过指导培训,形成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重点扶持,促进了一批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办公自动化在企业内全面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产品数据管理PDM、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在制造业企业得到普遍应用,过程控制系统在钢铁冶金行业的开发与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触及企业管理内核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AN)、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也开始在一些信息化重点企业得到应用。***、***、***和***等35户今天授牌的示范企业,都通过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受益匪浅,可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竞争力的提高。

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党中央在全面总结我国工业化历史经验,深刻洞察世界信息革命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以工业立市,要把**打造成为工业强市,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必由之路。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是加速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的根本手段,同时还能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实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快速满足客户需求,快速展开设计、产品、营销、管理竞争已经成为一种无可逆转的潮流。在“快鱼吃慢鱼”的残酷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把设计、生产、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环节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用速度满足用户需求、用速度超越竞争对手。因此,信息化是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是提升我市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十五”期间取得的成效,为全面推进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下面,就如何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企业信息化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信息产业局是推进全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门,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市产业特点、现状,制订具有前瞻性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运用政策,发挥信息化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使企业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健全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广大企业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时,也同样要把信息化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企业信息化的策略是“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不断完善”。要在整体规划指导下,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划分出信息化的阶段目标分别实施;围绕着整体规划和阶段目标,渐进地推进信息化;要坚持发展的原则,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创新与发展,逐步实现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升级。用新认识、新思路、新体制和新措施切实推动我市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坚持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要继续围绕开展产品信息化、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等内容的试点和示范,探索解决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试点和示范企业范围和行业,综合运用资金、技术服务、政策杠杆,在各地区、各行业和各类园区中,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重点推进。对示范企业采取滚动支持的办法,定期进行跟踪、服务、考评、验收。并以示范企业为先导,推广经验,推动全市企业信息化进程。对企业基础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应探索在确保信息安全机制下,实行由服务商提供租赁、搭载等方式,有效缓解中小企业人才和资金短缺的问题,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

企业信息化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成本控制

一、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现状和趋势

(一)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现状

自2001年国家建设部提出“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以来,信息化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逐步引起广大施工企业的重视,不少施工企业正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努力。但是,由于施工企业信息化存在较大的阻力和种种困难,作为施工企业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信息化更艰难,总体上表现为:只有少数大型施工企业通过资源投入,取得了一些成就,从而对信息化充满信心;部分施工企业在质量、安全等信息化管理上较好,但在财务信息化管理上却很不理想;相当多的施工企业刚启动,部分施工企业甚至还在观望中。

(二)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趋势

首先,近年来许多施工企业因点多面广、流动性强,财务信息得不到很好的传递和收集;即使获得部分财务信息也在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致使施工企业对工程成本和财务风险等难以控制,出现种种经济纠纷和债务,在前进的道路上步履蹒跚甚至濒临破产。因此,施工企业也充分意识到财务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建设部十分重视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推行,在“十五”重点实施技术中将信息技术列为第一位;特别是对国家特级资质施工企业,在新资质就位时要求必须达到信息化管理的考核指标,在信息化考核指标中财务信息化占据很大比例,是施工企业信息化的重点之一。另外,施工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方要求的各种财务报表和上报材料(电子报表、网上申报等)都要求施工企业有一个良好的财务信息化基础。

由上述分析可知,施工企业的财务信息化既来自企业财务管理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的自身需求,也来自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方的要求和推动。

二、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来自经济承包的分公司、项目部的阻力

施工企业往往有很大部分分公司和项目部采用经济承包制模式,尤其是民营施工企业,这些分公司或项目部不愿意投入一定的资金和精力来实施财务信息化,因为毕竟信息化需要添置计算机、开通网线和配置专门的人员,在微薄的利润中也是一项不小的开销;甚至部分项目经理在多个施工企业承包施工业务,处于“临时”状态,对财务信息化缺乏一个长期的打算。因此,施工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的推行过程往往会受到部分下属分公司、项目部的较大阻力。

(二)受到信息不对称的习惯势力影响

对于自营的分公司、项目部来说,公司层面需要及时获得分公司、项目部的财务信息,以对项目实施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很有积极性,但项目部却不愿意公司对项目的工程成本(原材料采购、工程分包、劳务分包)和计量款支付以及现金使用等过多、过细地掌握,认为这样会失去项目经理的自而消极对待甚至有抵触情绪;分公司层面认为对项目部实施财务信息化有利于对项目部财务状况的掌控和财务风险防范,但又不愿意受公司的过多控制,处于矛盾之中。因此这种信息不对称习惯势力严重影响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正常开展。

对于经济承包的分公司、项目部也会因招投标或施工过程的一些商务机密不愿意公司过多了解和参与,他们往往愿意实施技术、质量、安全的信息化管理,但不愿接受财务信息化的推行。

(三)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在认识上的不足

首先,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虽然由一把手亲自主管,成立信息化中心,但是这样往往会造成误解,认为信息化是信息中心的事,在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上缺少财务人员,致使财务信息化工作浮于表面,得不到深入开展。再者,对财务信息化的工作内容之多、工作量之大、涉及面之广估计不足。财务信息化包括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分包管理等等,在成本管理中又包括人工费、施工机械费和材料费,施工工地涉及的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并且需要预算员、材料员、施工员和财会人员等一起参与。因此,施工企业信息化有时往往能在技术、质量、安全和合同(进度)等方面取得较快进展,而在成本控制等财务信息化方面却困难重重。由于认识不足,在遇到困难时往往手足无措,财务信息化推行停滞不前。

(四)缺乏内部控制环境和会计电算化基础

由于长期以来施工企业管理的粗放性,企业内部控制不力,致使出现对财务报表、账目篡改输入,另外编写报表,修改程序代码,越权操作舞弊等财务管理混乱现象,致使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财务信息化失去应有的效果,甚至带来误导、欺骗等负面影响。加之施工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程度低下,部分施工企业只是停留在采用电脑记账,还未实施各项财务报表的自动汇总生成,更不要说成本分析、盈亏分析和预测、决策使用功能;也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致使职责不清、无章可循。因此施工企业在缺乏内部控制环境和会计电算化基础的情况下,却要推行财务信息化,往往事倍功半,不能正常有序开展。

(五)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在人力资源上的不足

人力资源不足是施工企业的通病,尤其是民营施工企业,有时连国家规定的安全员、质量员都严重缺乏,更不要说财务人员,且部分财务人员往往是来自分公司、项目经理的裙带关系,文化程度低。施工企业财务人员普遍缺乏会计专业知识,上机操作能力差,只能忙于应付日常财务工作,习惯于手工记账方法。因此,施工企业中既懂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又了解工程施工过程且能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少之甚少,大部分财会人员需要长时间培训和继续深造才能满足财务信息化岗位的能力要求。人力资源的短缺是摆在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面前十分严重的问题。

(六)提供的信息化软件不能适用于施工企业的某些具体要求

施工企业普遍存在自营和经济承包,经济承包又分上交管理费的全数承包和上交管理费后的利润按比例分红的基数承包多种模式。生产经营模式的不同致使施工企业对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工程计量款支付以及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和侧重点均不同。因此,实施财务信息化需要的基础数据收集、核对和财务信息化的流程也应该分别对待,而现有的信息化软件不能满足诸如此类的具体要求。实际上,现有的信息化软件只是提供许多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块,但对这些模块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上机操作缺乏切实可行的作业指导书,导致许多财务人员摸不着头绪,无从着手,对财务信息化工作产生厌恶和恐惧,致使财务信息化的工作效果和效率很不理想。

三、改进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一)切实解决分公司、项目部的阻力和不利影响

施工企业有必要把财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考核指标纳入到公司与分公司或项目部的经济承包合同或协议书中,既明确分公司、项目部对财务信息化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具体工作,且确定公司在经济投入和人员配置上的扶持政策;另外制定财务信息化的保密制度和在管理模块中设定信息获取和共享的分级权限,解除分公司经理、项目经理的重重顾虑,从根本上解决分公司、项目部对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阻力和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

(二)建立财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计划、组织机构和考核制度

只有制定财务信息化的工作目标、计划,并把计划逐层分解落实到人,才能把握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实际工作量,做到按需设岗、各岗位人员职责明确,确保对财务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认识;建立以公司各级“一把手”亲自抓的财务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确保项目财务信息化组织机构的完整和具体工作人员的到位,强有力保证财务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保障财务信息化工作的持续性,并及时掌握财务信息化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加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及会计电算化的建设

加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各级“一把手”以身作则,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加快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建设,促使会计电算化从初级的电脑记账上升到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风险预警和防范以及经济决策的新台阶,为财务信息化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建立软件硬件管理制度、保密制度、上机操作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等财务信息化专项制度,以保证财务信息化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到位、接口顺畅、规范有序地开展。

(四)加强财务信息化人才培育和财务人员的培训

在公司范围内,以财务人员为主,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经营人员等为辅,积极培养能够进行日常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以及重大决策分析的财务信息化高级人才;加强对一线财会工作人员实施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培训,重点抓好上机操作培训,确保财会人员及早接受、理解和适应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制定财务信息化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奖励机制,做好财务信息化的人才储备,防止财务信息化人员流失,确保财务信息化工作正常开展。

(五)逐步改进财务信息化软件和完善财务信息化操作指导书

建立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软件开发、改进技术小组,根据施工企业特点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组织对财务信息化软件满足自身企业要求的技术攻关,以提高财务信息化软件的适用性、有效性;加强信息化软件界面的提示和数据的自动归并、生成,减少人工输入的工作量,以提升软件的可操作性;编制并不断完善财务信息化的上机操作指导书,让每一个财会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的上机操作都能较快地理解、接受和适应,切实提高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信息化奠定基础。

(六)抓好财务信息化的试点和全面推广工作

施工企业应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总体实施方案,制定财务信息化的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目标、计划和验收要求)进行财务信息化试点工作。通过财务信息化的试点探索,对资金投入、计算机及软件配置、人员设置、财务管理模式等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对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对财务信息化软件和上机操作指导书进行不断改进,并通过试点验收对财务信息化经验加以总结,为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全面推广做好准备。在全面推广财务信息化工作阶段,要制定详细的分阶段实施计划,切实解决人机资源配置和资金投入,采取具体的针对性措施,做好财务信息化全面推广工作和新项目覆盖工作。

四、结语

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能否较好地完成首先决定于分公司、项目部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人力资源比计算机、信息交换机、软件及其维护等投入更为重要,财务信息化人员的紧缺是施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内部控制为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环境,财务信息化软件必须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专项管理制度为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有序、规范地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一个完善、实用的上机操作指导书可减轻财务信息化的繁重工作,加快财务信息化的进程。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应该分试点和全面推行两个阶段实施,在试点阶段通过不断摸索,确定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信息化模式,取得较为成熟的经验,再用于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全面推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春阳.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J].施工企业管理,2004(5).

[2]东贵涛.施工企业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9(1).

企业信息化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国制造业,推进设计制造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变革,实现制造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制造业适应全球竞争环境、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提升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重大项目方案起草组召集人杨海成博士介绍,按照该工程的部署,“十一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投入将以企业为主体,国家将拿出2.5亿元的科技计划资金来支持,同时全国各地省市、行业将配套7.5亿元的资金。同时,科技部还希望地方示范骨干企业能够自主投入4亿元资金,加上其他投入,在“十一五”期间将有50亿元左右的资金来支撑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发展。

杨海成分析,其实,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投入要求,50亿元的资金还相对保守。实际上,从“十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推进的过程和全国各地各省市积极响应所确定的国家和地方投入看,已远远超出了这一数字。

制造业信息化效能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十五”期间科技部在27个省、47个重点城市、5000多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了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副主任胡建生介绍,科技部委托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和天津市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工程中心等单位,对我国2004年度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调查分析,总共收集到了2954家企业的有效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制造业信息化正由局部应用阶段向内部集成、管理变革阶段发展。

2.制造业骨干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每百人计算机的拥有量和增长率都超过了意大利等国家,企业内部计算机联网率、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率等指标都有显著提升。

3.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得到逐步完善,有38.69%的企业设立了CIO职位。

4.在企业信息化投资比例逐年降低的情况下,信息化效能在逐步得到提升。目前,企业更重视如何更好地将信息系统和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企业效益,而不是简单的投入问题。同时,制造业企业的库存资金占用流动资产的比率逐年降低,2004年已经降低到30%以内。

5.信息化有力地支撑了制造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创新。2003年比2002年平均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6.97%。

6.电子商务应用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成为当前的重点和热点。2004年,通过电子商务实现销售的占企业总销售额的17.17%,增长率为119.01%;采购额则占16.67%,增长143%。

7. 软硬件的国产化比率还有待提高,需大力扶持我国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在2004年,企业应用国产软件的比例达47.22%(按套数计算),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8.集成和协同成为当前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发展关注的焦点。大中型制造企业集团对SCM、CRM等为代表的面向供应链和市场协同技术有迫切需求,并以之为目标。其中,处于市场定义阶段的企业比例增加到6.47%,处于管理变革阶段的企业增加到21.40%,处于内部集成阶段的企业比例达30.80%,而处于个别流程信息化阶段的企业逐年减少,2004年该比例已经降低为41.32%。

《关于推进“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科技部高新司冯记春司长指出,上述调查所显示出的趋势和需求也将是“十一五”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努力方向。“十一五”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将顺应国际制造业全球发展的趋势,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国制造业的实际发展要求,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抓应用、促发展、见效益、创环境”的方针,以“企业是主体,机制是保证,技术是依托,服务是手段,效益是根本”作为工作原则。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是:

1. 以高校、科研单位和创新型研发团队对主体加强前沿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力求在基础理论方法、公性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和突破,形成一批创新的现代化制造技术及信息化成果,培养一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专业研究队伍,引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2. 以系统集成和专业化应用需求为牵引,与企业应用示范相结合,开发一批集成系统和行业应用产品,促进规模化的应用和推广,着力培养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开发商,促进产业化进程,建立产品开发和企业应用相互支撑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3.开展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企业示范。在10个以上的行业性集团和企业开展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示范,实现300家以“甩图纸”为标志的设计制造一体化、无纸化和以“甩帐表”为标志的企业信息化流、物流和资金流以及经营管理业务集成应用示范企业, 并推动1000家以上的企业推广应用;建立10个左右的ASP为代表的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10000家中小企业提供网上生产链协作和共性技术资源服务,显著提升中小企业、骨干企业和集团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4. 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政策、标准等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型制造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营造制造业信息化良好应用发展环境,形成完善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建立制造业信息化绩效评估工作体系。结合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开展制度化的制造业信息化环境指数、企业指数统计调查评测工作,对省市、行业和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和评估,建立科学严谨多层面的信息化评估体系。

6. 积极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市场优势和在信息技术领域与国外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大力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人才培训,推进在产品开发方面的国际合作,加强企业在集成应用方面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技术和产业层面上推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国际化进程。

六项保障措施积极推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确保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顺利进展,科技部建议各地采取如下保障措施:

1. 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由于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是一个集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产、学、研各方密切协作,加强和完善国家和地方“制造业信息化协调指导小组”等组织协调机构的建设,开展发展规划研究,在制定规划时明确目标和重点,出台相应保障政策,发挥专家咨询机制作用。

2. 加强政府引导,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国家和地方要围绕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优势,以大型企业集团、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提升的需求为重点,以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相关重大科技计划为引导,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并跨部门、行业、地方联合组织实施。各地对列入国家计划重点支持的项目和企业,安排配套资金,落实推进企业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主体。

3. 以行业和区域为重点,实现协同推进。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和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根据我国区域广、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差异大的现状,按照分类示范、分区管理、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的原则,选择部分省级科技管理部门、行业性企事业单位,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企业应用示范工作,实现项目实施的联动和国家、区域、地方的资源整合,协同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实施。组织单位联合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专家组等管理、咨询机构,形成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体系。

4. 加强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示范等各个环节,贯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人才培养三大战略。以能否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作为计划立项的重要依据,把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作为企业示范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以专家、咨询和培训机构、IT企业为支撑,培养一大批制造业信息化专业应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特别要加强企业信息化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形成一支专业化实施队伍。

5. 加强落实,积极探索建立引导、激励机制。各地应加强政府引导,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形成工作部署与检查落实、绩效挂钩的工作监督机制,制定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办法和激励机制。

6. 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意义和作用,展示成果。

机制创新是重点

“实际上,整个‘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工作要分在三个大的层面开展。”杨海成认为,首先,是以863计划为主来开展前沿技术的跟踪和探索,这就包括智能设计、数字样机、虚拟制造、协同管理以及异构系统集成;其次是要通过863重点项目的开发,进行自身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软件产品及系统开发,这里就包括了电子CVP、制造集成协同信息管理以及产品全方位输出管理等技术,集成我们自主创新的软件产品系列;第三,是我们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主体,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是围绕着集团型企业、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来开展集成、应用。当然,这里所指的集成、应用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制造业。

他进一步强调,多技术的支撑,多体系的连动,多方面的协同,多单位参与是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显著特点,与技术经济和政府各个部门密切结合。从工程特点来讲,在组织方式上也要采取“工业组织,分区示范”的方式来组织好这样一套庞大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