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精选5篇)

  •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PDCA循环简介 PDCA质量管理循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的,因此,又被称为:“戴明环”,其包括了计划(P)、实施(D)、检查(C)、以及总结(A)四个阶段。按照这一管理思想,每个项目的管理都要经历计划制…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精选5篇)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实际的重要阶段,其实习效果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强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实习管理,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改革,对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中,PDCA循环模式是一种新的实习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其对改进医院管理、改进临床实习质量、提升实习者实习效果等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目前医院教学功能发挥和高等医学院校提高临床人才培养质量比较有效的途径。是为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中一种具有明显优势的管理模式。

 

一、PDCA循环简介

 

PDCA质量管理循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的,因此,又被称为:“戴明环”,其包括了计划(P)、实施(D)、检查(C)、以及总结(A)四个阶段。按照这一管理思想,每个项目的管理都要经历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结果检查和总结反馈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提出目标、制定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和计划目标进行对比,判断质量状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质量状况对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反馈,把得到的经验教训形成制度和标准,这一管理过程就叫做PDCA循环。

 

二、PDCA循环在临床医学实习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临床实习现状分析、制定计划阶段(P)

 

P阶段是PDCA循环的开始阶段,具体到临床医学实习管理中,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实习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筛选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质量改善措施。

 

一般来说,临床实习现状调查并无完全一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医院、学校、以及实习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通常临床实习现状调查主要采取的是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虽然问卷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实习现状调查主要集中在:基本情况、实习自我评价、对实习管理的评价、以及对临床教学的评价四个方面。而影响临床实习主要因素的调查则主要集中在学生、医院、学校、以及社会四个维度来开展影响因素调查。临床实习座谈会则主要是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带教老师代表和实习生代表,以座谈会的方式收集参会者对临床实习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一般来说,座谈会所收集的代表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教学查房、实习生管理、带教安排、以及教学讨论等方面。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总结出影响临床实习质量的主要因素,通常从学校、学生、医院、社会四个维度去总结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改善临床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的措施。

 

2.改善临床实习管理的具体措施(D)

 

这一环节在整个PDCA循环中处于实施阶段,具体来说就是制定P阶段制定的各项改进措施。通常来说这一阶段的具体做法主要集中在:加强实习管理组织建设、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加强临床教师队伍管理、强化临床实习环节管理、做好院校之间的管理沟通、建立和完善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临床实习评价制度等。一言以概之,该阶段的任务就是根据上一阶段制定的计划,将各项管理目标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以确保制定的管理计划得以实现。例如,在某医学院的临床学生实习管理中,为切实有效改善临床实习管理,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在院方和学校合作的基础上制定了细致的临床实习管理改进措施。针对临床实习组织管理和制度落实不够的问题,制定了以教学部长和教学干事为负责人,科教部和带教科室为实施部门,建立实习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落实实习管理相关制度、加强具体科室的实习监督为具体改进措施的实习管理制度;针对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双方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学部长和教学干事为具体负责人,科教部和总务处为实施部门,以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建设校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大力拓展现有教学资源为具体改进措施的实习管理对策。这些针对实习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所制定的针对性改进措施,不仅准确把握了实习管理的薄弱之处和不足之处,同时制定的改进措施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这确保了实习管理效果得到切实的提升,实习阶段对临床医学人才的锻炼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习管理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得到提高。

 

三、对临床实习管理工作进行检查(C)

 

这一阶段处于PDCA循环中的检查阶段,主要是对计划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该阶段的检查内容主要为教学检查评估、临床实习质量评价、科室教学工作考核、临床技能考核等四个方面,通常是针对这四个基本方面制定详细具体的考核细节指标,将其作为考察执行阶段效果的细化标准。

 

对实习效果和实习者的综合技能进行考察和评估。针对教学检查评估,组建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和学生组成的学生组开展教学检查评估;临床实习质量评估则由学校科教部对实习教师和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取双向评价的方式开展;科室教学工作考核以量化考核方式进行,以教学科研、继教培训、以及教学管理为考核内容;临床技能考核以现场随机抽题的方式以毕业生实践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医学人文精神等为重点考核内容。对临床实习生的临床综合技能进行全面的考核。

 

四、对临床实习管理的总结和反馈(A)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检查阶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计划的实施效果,对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分析,将成功经验加以制度化和标准化,并巩固取得的积极成果。对于失败的地方,则吸取教训避免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现同样的错误。而对于这一循环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则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过程中去解决。这一阶段对临床实习管理的总结主要包括教学评估比较、科室年度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分析、临床教学与实习质量的总结分析。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向医院各个科室、医院主管实习工作的部门、学校、以及实习学生、带教老师等相关参与者和部门进行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反馈,并将总结反馈结果转化为相应标准和制度,以供日后工作参考和遵循。

 

五、结语

 

PDCA实习管理模式在临床实习管理中的应用,是临床实习管理的一次重大突破,该模式将管理目标和计划的制定,管理措施的执行和实施、管理效果的检查和考核、以及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按照先后循序有机统一于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中,使得实习管理在科学的管理机制下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从而改善实习管理质量推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PDCA循环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临床医学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善临床医学实习管理,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医疗人员。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病案信息管理; 临床路径; 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6-0143-02

【Abstract】 The medical reco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hospital clinical management,an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and system,medical reco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level is improved greatly.The clinical pathway is the current medical and health cause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cal work patterns.Studies have pointed out that the model will be the role of the medical reco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and in turn,the clinical pathway will also impact on medical reco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To this,to understand the medical reco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pathway of specific interac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Key words】 Medical reco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linical pathwa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Kashgar Area,Kashgar 844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16.083

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的医护工作模式,旨在保证医护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医护工作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逐渐推进与深入,临床路径工作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随着临床路径的不断推广,病案信息管理势必要受到较大的影响,并且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探讨病案信息管理与临床路径之间的相互作用。

1 病案信息管理在临床路径模式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病案是医院医疗信息的重要载体,通常囊括了全部的医疗内容,而病案信息管理就是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收档、加工以及提炼的过程[2]。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病案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首先,病案信息管理可为医院日常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参考;其次,病案信息管理可反映医院诊疗工作质量、反映医疗市场中的资源分配情况;再次,病案信息管理可为医疗科研与教学提供丰富的、原始的、具体的临床资料,全面提高医院科研及教学能力水平;最后,病案信息管理可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最详实的证据,确保医院正当权益不受侵犯。而病案信息管理对临床路径实施的作用主要存在于临床路径实施前及实施中。

1.1 实施前的作用

临床路径是由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根据相应疾病或治疗方法而共同制定的顺序性及时间性的医护工作计划[3]。因此,临床路径在制定前需要病案信息管理者的参与。在设计临床路径阶段,病案信息管理者按照相关分类标准,对医院近年发生的病例数量、费用、医护模式、效果、患者住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找出以上各因素的特点以及可控点[4]。得到统计结果后,病案信息管理者需将以上信息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或者医护人员,以作为临床路径式医护计划制定的参考,帮助其制定合理的医护计划。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病案信息管理者在临床路径制定过程中扮演着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其所提供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期所制定的医护计划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并且由于临床路径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因此在设计之前我们有必要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对病案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准确使用各种疾病编码及手术编码[5]。

1.2 实施中的作用

临床路径式的医护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使患者病情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产生一些新的资料,而对这些资料数据的收集则需要病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参与。正如前文所说,病案是各种医疗信息的载体,是整个医护行为的直接佐证,因此病案信息管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医护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行为,如治疗依据、诊断方案、治疗方案等。对这些医疗行为进行准确及时详细记录,不仅会监督医护人员的行为,确保医疗行为完全按照临床路径医护计划进行,而且患者出院后,这些资料、数据又可以作为下一个医疗计划制定、实行的参考资料。另外,收集临床路径的各种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比、统计等对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推广进展形成直观了解,为医院日常管理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2 临床路径对病案信息管理的影响

2.1 影响医院病案质量

病案是各种医疗行为资料的载体,对医疗过程及效果具有评价作用,先进医疗管理模式下的医疗过程更加高效,医疗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其病案质量更高。马国胜等[6]在201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对2866份同时期病案的终末质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后,终末病案的甲级病案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案,而乙级和丙级病案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案;同时,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出院患者病案在3 d内归档的比率及病案的完整率均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充分证明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病案管理的质量。医院在进行病案管理时可通过临床路径工作内容、流程等制定统一临床路径管理病历书写治疗考核标准,从而加大了对护理病案质量的管理监控,进而提高了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提高了病案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

2.2 影响病案标准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子病案逐渐取代传统病案,被广泛推广应用。这是因为:临床路径模式下的病历书写有着严格的要求,需做到规范与统一,如实际出入院时间应与计划保持一致,一旦出现出入则需说明原因;同时临床路径医护计划与实际不相符时,需对其进行迅速修订更改[7]。若此时病历仍需要医生手写,那么由于医生语言表达水平、个人书写习惯等不同,导致病历书写随意性较大,很难确保其规范性与统一性。而采用电子病历可对医学术语、手术方法等信息的格式进行统一标准,提高了病历的规范性、准确性;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电子病案可确保病案管理人员随时对病案的准确性、易用性、可用性等效用进行测量[8]。另外,电子病案还支持多种信息检索方式,便于医护人员快速准确查找提取,从而提高了临床工作、医疗科研的效率。总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模式下,实现统一的病案管理标准成为了可能,提高了病案的质量,并进一步改善了临床路径质量。

2.3 对病案管理人员提出新要求

临床路径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医护管理理念,因此该模式的推广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院传统病案信息管理理念与模式。新出现的病案信息管理理念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首先,要求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从以往的收集、整理病案资料扩展为收集、整体、提取、分析以及归纳病案资料;其次,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最后,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相应医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统计学知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知识。

总之,临床路径与病案信息管理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临床路径在提高医疗工作治疗、效率的同时,还可提高病案质量、使病案管理实行统一标准成为可能、对病案信息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提高医院病案信息管理质量。而随着病案信息管理质量的提高,临床路径式医护计划的准确性、可行性以及易用性越来越高,而计划的实行也会得到有效监督,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工作质量,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院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素华.临床路径与病案信息管理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4,21(6):792-794.

[2]庞汾,周腾达.临床路径实施中病案科的作用[J].中国病案,2012,12(5):49-51.

[3]张燕.临床路径实施中病案管理的不足与对策(综述)[J].中国病案,2012,12(5):51-53.

[4]黄宁玉,王辉,普鑫,等.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的作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1(1):317-318.

[5]张丽,王颖.疾病分类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的影响[J].中国病案,2011,11(7):30-31.

[6]马国胜,蔡曦光,张东,等.实施临床路径对终末病历病案质量的影响[J].中国病案,2013,13(5):30-32.

[7]兰小筠,程趁娜,徐连杰,等.基于电子病案信息制定临床路径的方法[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24(3):75-79.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1临床医学工程工作主体是临床工程师和临床工程技师,可以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高级人员一般由高级临床工程师担任,主要承担临床工程知识管理战略决策工作;中级人员主要由临床工程师、部分临床工程技师担任,主要在高级临床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展运作管理层工作;初级人员在临床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展临床工程日常工作的运作。

1.2临床工程学科的组织结构由运作系统和学术指导系统两部分组成。运作系统采取直线制结构,由临床工程科主任、临床工程师及临床工程技师等组成的临床工程团队。主任负责战略决策层任务的实施,临床工程团队负责运作管理层任务的实施,临床工程团队可以是固定性团队,如影像组、急救组、检验病理组、放疗核医学组等等,也可以是为完成某一个项目组成的临时性团队。

1.3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管理是对知识型组织的管理,需要掌握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实施对人的管理。

1.3.1知识工作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在组织形式、工作安排上应充分授与自,在领导方式上充分尊重知识工作的独立思考和自由发表意见。

1.3.2为了实现知识共享,形成和建立组织知识,必须鼓励知识工作者积极贡献自己的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

1.3.3在临床工程处这样的知识型组织工作中,个人知识的有限性和独特性,决定下级可能比上级具备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能力,因此,在这样的组织团队里,领导者需要有更强的协调力和宽阔的胸怀。

1.3.4知识工作者具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满足情绪,在激励机制中应摒弃过分的功利主义倾向,鼓励技术工作者能持续产生新知识,转化个人的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形成组织知识。

2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职能定位

临床医学工程学科主要从事医疗设备的需求评估、采购、安装、验收、供应、预防性维护、巡检、培训、故障维修和计量等全程医疗设备管理,对大型医疗设备和系统工程等工程项目的场地设计和技术评估能力以及对医疗设备资源配置合理、规模适宜的论证规划能力。医学工程学科职能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运行效率、技术发展和经济效益。如医院医疗设备选型配置方面要考虑医学技术装备规模适宜性和均衡性,科室间或区域内设备配置要合理,配套设备的功能要匹配、系统要兼容(软、硬),设备质量和技术保障方面要考虑设备的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手段、维修方式及保障成本等,且在临床使用方面也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相关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基础培训和指导。医学工程学科的职能定位应回归到医疗设备的质量保障上来,弱化采购职能,强化需求评估、绩效考核职能,加强动态的设备信息资料管理和有效利用、提高预防性维护能力、完善设备性能监测和计量检定机制、梳理工作关系和业务流程提升工作绩效和服务理念等等。医学工程学科新的职能定位需要数字化和网络化作业管理平台,以提高对保障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利用能力,为医院决策层提供详实的、客观的决策性信息和数据。临床工程师基于多学科教育背景、临床工程实践和对医院自身情况的熟悉,提供的建设规划方案或论证报告很可能关系到医院建设的百年大计,这些贴近医院、贴近临床的高品质的服务保障是院外和社会上无法提供的。

3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知识运作过程和管理过程

3.1知识需求的确立。

3.1.1PET是什么?PET的原理是什么?

3.1.2本医院核医学科建设如何?已积累几年使用SPECT的经验?

3.1.3PET可应用于哪些疾病的临床诊断?PET比这些疾病现有诊断方法的那些优点和缺点?

3.1.4在未来城市疾病谱分布中,本医院适宜PET应用病种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1.5在同一城市中,本医院与已有PET的医院可以分享多少病源?预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6本市、本省、全国的PET专家有哪些?有多少资源可以利用等等。

3.1.7PET购置在省卫生厅专家评审能否通过?PET购置在国家卫生部专家评审能否通过?

3.2知识获得的途径:根据知识需求分析提出的问题,从院内HIS系统、医院信息数据库、公共卫生信息网等各种数据库及相关医院考察学习、专家咨询等获得引进PET相关知识。

3.3对PET社会经济效益的分析

3.3.1市场:与已有PET的医院的竞争情况,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3.3.2患者:患者对PET的需求、患者的价值观和期望值。

3.3.3服务:利用PET可以提供的诊断病种、成本、质量等。

3.3.4设备:PET成本、备件、维修响应时间、维修能力等。

3.3.5使用:运行时间、消耗、患者满意度等。

3.3.6人员:医疗技术、个人知识、培训、事业心、兴趣、业绩、薪金等。

3.3.7管理:PET管理战略、工作流程、组织知识等。

3.4PET招标计划与引进。在经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医院做出PET引进决策后,临床医学工程科(处)进入具体实施引进。招标前,临床医学工程科(处)要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必须清楚全部PET制造商的背景和产品性能,走访已有PET用户,咨询相关专家,对制造商和投标商做到心中有数。招标中,与专家一起对设备性能参数、付款方式、到货安装、售后服务等全面把握。招标后,完成相关招标合同。

3.5构建PET组织知识:PET全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由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和临床使用人员共同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医师、技师和临床工程师等组成PET工作小组,仪器的操作、维修由临床工程师(或技师)完成,医学诊断由医师完成,并定期将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组织显性知识。提倡和鼓励成员撰写与自已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参加学术交流会等。

3.6PET知识创新计划:PET是一种医学新技术,许多人对其很陌生,PET工作小组不断开发PET功能,使PET全部功能得到应用,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实现知识创新。

3.7PET文化建设计划:建立PET小组对事业的共同价值观,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科学研究,组成一个事业上奋进、生活上关心、成就上共享的集体,组织各种形式上的交流活动,营造领导与员工垂直交流,员工与员工之间平行交流的良好氛围。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3)04—0086—06

实施更可靠有效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QA)和质量改进(QI)措施已经成为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问题之一。2010年由欧洲医学专家协会(UEMS)开发的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被认为是一个过程控制与精细化管理的代表性临床医学教育质量保障参考模型。本文将从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形成、质量保障框架的基本构架、主要特点以及帕多瓦应用案例等方面,阐述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希望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改革的质量保障建设有所启迪。

一、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形成概述

1.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发展

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因而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专业领域的关注议题。2010年欧洲医学专家协会(UEMS)邀请欧洲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临床医学专家和教育管理专家开始构建一个超越国家层面的欧洲医学教育研究生层次质量保障框架。其质量保障核心理念是通过引入以IS09001:2000标准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模式(TQM),使得各个国家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最低基本标准开始趋于统一。同时,通过配套实施与专业认证相结合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遵循标准和开发同一标准下的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考试等措施,实现外部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实地考察、权威评审、质量状态分析和质量状态公布等程序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的互相融合,并由此提出了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项目认证可行性实施方案。

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仅靠对照实施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控制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基本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化统一认证考试等是不够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机构自身,还需要将质量保证文化和质量保障与改进应用到每个研究生的培养中,在质量框架内和真正责任制基础上管理研究生的学术培养。由于承担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教育机构绝大多数是医院,而目前众多临床医疗操作行为已纳入医院质量评审的IS09001:2000认证过程,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欧盟在欧洲医学专家协会(UEMS)质量保障框架基础上,率先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通过引入IS09001:2000认证标准,结合质量保障框架解决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问题。

2.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基础条件

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基础在于通过引入IS09001:2000标准实现PDCA循环动态过程监控。IS09001:2000标准的核心是客户满意和持续改进,以IS09001:2000标准为特征的质量保证系统聚焦于过程管理,体现了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对于QA和QI的追求。这与一个医学研究生需要在培养期间循序渐进地经历一系列培训和课程活动过程,最终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学术素养的专业人员是一致的,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的医学教育机构。因此,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运用IS09001:2000标准实现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的挑战与机会并存。建立一个基于IS09001:2000标准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首先满足下列条件。

第一,需要制定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方针。内部质量方针的建立可以保障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过程进行过程化系统管理,以便覆盖研究生培养各环节;有利于明确整个培养过程的相关控制节点和各参与方的管理责任,并以此为依据实现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基础和工作环境等要素的标准化准入。将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质量方针、质量手册、程序步骤、操作说明和记录文档化,便于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培养过程开展评价、分析,改进其运行方式。

第二,在整个质量保障体系中引入戴明结构循环(PDCA),循序渐进地实现监督与改进功能。PDCA循环和IS09001:2000标准的结合需要对原有开放质量控制结构进行闭合循环结构调整,并将临床医学研究生质量保障的认证过程进行分类化管理与监测。PDCA循环由“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处理”四个重复步骤组成,不断促进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其计划部分是制定质量保障策略和目标的模块;执行部分是实施质量保障策略和修正目标的模块;检查部分是一个对培养过程和行为活动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模块;处理部分是在反思检查阶段结果基础上,提高质量保障系统解决有关问题确定性和计划性的行动模块。

二、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基本构架

IS09001:2000标准是基于过程化管理的任务框架,因此,整个质量保障系统的框架设计分为质量目标制定、过程管理方法运用、评价与完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质量目标制定阶段

质量目标制定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符合培养机构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和基本质量标准的质量目标和相应政策。质量保障目标所包含的质量保障政策、任务、设想、策略、价值由大学医科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提出。通过一系列具体环节目标和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促进研究生临床执业医疗卫生社会环境与研究生学术能力养成结构的有机结合,为患者的医疗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保障研究生学术与技术能力训练符合基本医疗标准需要,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满足参加教学与临床实践学时的专业要求。

第二阶段:过程管理方法运用阶段

整个帕多瓦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过程由19个互相关联的内部子过程组成。各个子过程根据其不同功能分别被归类在主体过程、支持性过程和一般日常过程三种不同类别。

研究生培养主体过程是同研究生培养主要活动质量相关联的子过程集合,主要由5项密切作用于研究生培养计划质量的管理子过程组成,分别是:管理研究生理论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质量,管理研究生临床实践轮转值班计划实施质量,管理研究生科学研究活动进度及质量评估,管理研究生的综合考核与评价。

研究生培养支持性过程虽然不直接作用于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活动本身,但与研究生培养主体过程的合理实现有着密切联系,是不可或缺的支持辅过程集合,是研究生培养主体过程实现的保证。这一类别也包含5项活动,分别是:跟踪记录研究生临床医疗行为步骤和学习活动,管理和服务临床教师能力提升项目、为师生提供教学和学习资源,管理研究生学习与临床实践的考勤,保障与实时更新研究生培养跟踪网站和组织研究生内部交流活动,管理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日常实施。

研究生培养一般日常过程相对于培养主体过程和支持性过程而言,主要是基于满足IS09001:2000标准基础上研究生培养单位提供的一般日常支持。其在IS09001:2000框架下提供相应的质量达标日常管理服务,以便实现ISO质量控制标准。这一类由9项子过程组成,分别是:针对导师、学生科室轮转、培养计划和培养事务办公室的所有涉及教学活动的整体绩效性评价,协调本院和外单位之间有关临床医学教育的协作关系,管理和完善文档和报告工作,管理和处理有关研究生教学的投诉和维权事务,管理和处理研究生临床医疗行为质量的投诉和维权事务,监控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执行,制定执行改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计划和方案,医院内部研究生日常教学质量控制审核,审核培养计划执行结果和改进原有计划。

以上19个子过程根据IS09001:2000标准要求分别对应各自不同类别过程,而这些类别过程则可以根据不同专科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质量管理过程化的重新组合。具体而言,主要是根据IS09001:2000标准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19个子过程进行分解重组,细化评价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和研究行为以及质量管理过程的实施。

如图1所示,为了达到IS09001:2000标准的要求,根据戴明(PDCA)循环的定义,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的19个子过程根据任务、变化、价值和质量方针进行阶段功能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PDCA分布选择。这些不同阶段的功能过程集合分别串联起了资源管理、研究生能力培养计划实施、评价一分析一改进、行政事务管理四大质量管理阶段性职能。在这整个循环过程中,管理责任、教学资源的资质、相关培养项目计划和控制的过程具体实现是与处在质量管理顶层的培养事务委员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第三阶段:评价、分析和完善功能阶段

由于1S09001:2000标准的引入,整个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控制必须以形成文档化的质量管理记录体系为前提。有关质量保障政策的报告文件、质量手册、每个实施过程和相关具体程序的描述性文件、工作说明和记录都需要文档化。所有质量保障文档向全体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开放查询以供对照,也能通过网络在专门网页上检索到公开的质量跟踪信息状态。

当然,该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过程需要描述培养过程中研究生所涉及的医疗活动、每个轮转科室培养目标、相关临床科室培训目的,告知学生相关医疗操作程序以及根据学生不同的临床能力层次明晰学生、导师、带教三方不同职责,因此,需要各参与方认同和遵守以下准则:

(1)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水平必须符合欧盟医学教育标准要求;

(2)有关课程和训练项目的设计以及所涉及教学资源必须是现实可以获得的。

整个质量保障系统的评价、分析和改进功能是建立在引入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相关重要环节的目标和状态数据记录、监控和对比基础之上。因而,需要首先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的学习活动进行量化计算,从数量评价机制上予以保证培养质量,其将每个研究生参加的讲座、研讨会、轮转科室、操作项目、选修课程等各环节活动都纳入考核范围;其次,在临床实践环节重点保障监控每个研究生参与的实际操作医疗行为过程,如穿刺、手术缝合等过程;再次,还引入了综合评价,在分析管理方与教师、学生之间座谈会的数量与内容的同时,通过使用网络摘要方式面向各年级学生评估医疗基础知识、专业态度、临床自主应对处理水平以及每个科室轮转学习的满意度。

三、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特点

1.推进发展临床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文化

IS09001:2000标准引入医学研究生教育有助于高等院校发展医科内部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体系,建立自己的医科教育质量保障文化。IS09001:2000标准要求管理方以书面定义和对外的方式明确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内在过程,辨析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建立质量保障系统,实现对培养质量的控制、监控和改进。因而,承担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大学和医院同其他任何教学组织一样,无论人才培养过程和自身运行类型如何变化,过程化管理依然是确保教学运行质量的第一要素。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此外,IS09001:2000标准引入所产生的文化附加价值可以帮助大学和医院进一步认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的重要性,推动质量文化传播,让基础与临床阶段的每个人都参与到培养过程中来。

2.形成面向过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

虽然某些质量管理控制过程原先已经在使用中,但无法形成一个连贯、高效、可控的循环结构系统。因为,IS09001:2000标准需要通过PDCA方法的引入使之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过程,通过不断纵向间比较培养计划实施质量基本数据,促进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改进和创新。在整个质量保障系统中 PDCA的4个循环阶段对于保障整个培养计划执行质量起关键作用,因而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专科轮转的需要选择具体子过程生成评价运行指标监控实时培养状态,针对需要改进的领域作出合理正确的行动改进计划以保障质量。虽然以ISO标准为代表的质量标准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但在此之前还尚未有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计划的先例。究其原因,在于对高等院校医科领域应用ISO标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缺乏信心,从而导致这一标准质量管理模式被严格限定在高校的行政管理层次结构和相关非学术活动过程中。但目前,由于其对高等教育内在服务性实体具有促进作用,原先传统的教育过程开始被视作生产过程——实现了医学研究生的受教育资源输入到合格专家型医生输出的转换。标准质量管理模式的引入对于大学医科院系发展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有力促进基础医学、临床研究和护理等多个二级领域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3.与临床实际工作运用和质量保障紧密联系

由于IS09001:2000标准被欧洲医院广泛使用,因而众多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医疗实践与训练活动行为必须符合IS09001:2000标准的认证要求,以保证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围绕临床实践活动展开。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行为质量管理是促进形成高效临床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这不仅对于促进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益,而且对于病人、自己家庭和整个社会也有益。随着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等众多国际组织所开发的一系列诸如全球医学教育标准(GMER)的质量保障标准、程序和指南相继面世,其与IS09001:2000标准过程化管理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大幅提升满足基本医学教育标准要求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通过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促进区域各国间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自由流动。

四、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帕多瓦案例应用经验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项目是一项经欧盟和意大利国家认可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该项目规定80%左右的学习培训活动必须在监管日益严格的临床实践一线实施完成,每个学生必须在大学附属医院的25个临床科室中选择15个科室进行临床轮转并完成与导师共同商定的学习计划,包括纳入正式讲座课程、研讨会、临床专题讲习课和个人研究等传统研究生教学方式,研究生在毕业后获得学位同时可以获得相应专科医师证书。2010年帕多瓦大学率先应用这一系统进行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运行状态监测,整个临床医学研究生质量保障系统ISO 9001:2000过程化需要近18个月。在此期间,以医学教育专家为主的跨行业专家小组需要完成3个内部IS09001:2000标准指导性评价,确定所存在的效率低下和弱项的结构、流程和教学等元素并实施为期1年的改进措施。然后,再经过3个内部评估和第三方审核质量体系认证,确认该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满足ISO 9001:2000标准要求。同时,IS09001:2000标准的应用还需要一个重要的质量保障外部因素——组织实施ISO认可的第三方机构。与以往不同的是其第三方评价并不是完全的同行评价过程,它更关注过程和学习活动的计划、申报、公开、评价并使之处于可控制之下。

在经过上述应用过程之后,帕多瓦大学针对研究生外科能力训练又进一步开发了14项客观预测指标(如表1),并提出改进性评价,这相当于在外科轮转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实施临床能力培养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对2010年前6个月研究生培养活动状态的监控数据、学生学术活动满意度水平评价的综合分析,研究生培养事务办公室可以进行动态调整各环节质量改进目标和措施。例如,通过基于每个临床轮转科室学生满意度分级调查,确定日常教学与管理活动中的一些弱项,对相关轮转科室一些和医疗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的不合理教学目标和方法进行改进。

五、启示

2010年上海市率先启动了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改革》,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质量标准与职业准入标准相衔接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已经起步。因此,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应用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质量保障建设具有以下启示。

1.建立临床医学院内部的动态循环监控机制

面向临床医学毕业生临床岗位胜任能力目标,建立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医院内部专业素养和技能质量保障体系。运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方法分阶段把临床专业学位教育质量控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标准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全过程化管理,统一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

同时,建立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相结合的细化评价制度,从生源质量、课程体系、临床技能考核、学位论文标准、学术活动与训练质量等方面强化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通过引入ISO标准使各地区、高校和医院的临床专业学位基本质量标准达到一致,使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标准规范过程日趋平顺,管理更加严格规范,实现研究生学术能力和临床水平的同步提升。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心梗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9月于我院心内科治疗的26例老年心梗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对比后发现,对照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46.15%;研究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92.31%,两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老年;心梗;应用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一种护理模式图式,是根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某类特殊患者制定的,其主要特点为有准确的时间要求,有严格的工作顺序[1]。临床护理路径以教育、活动、饮食指导、护理、治疗、用药、检查、诊断及出院计划等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制定的有预见性有计划的一个日程计划表[2]。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到各类各级健康服务机构[3,4]。2010年4月-2011年9月于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26例老年心梗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1年9月于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26例老年心梗患者,其中7例女性,19例男性,年龄范围为62-89岁,平均年龄为(71.3±3.7)岁。入院时均无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将26例患者平均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送入CCU病房,采用溶栓、肌肉注射杜冷丁、吸氧、卧床、心电监护等基础护理。 研究组:13例患者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路径表,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制定临床路径表。其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活动、饮食指导、护理、治疗、用药、检查、出院计划等。 对照组:13例患者在进行溶栓、肌肉注射杜冷丁、吸氧、卧床、心电监护等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常规医嘱进行护理。 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后发现,对照组13例患者中有4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2例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7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46.15%;研究组13例患者中有10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2例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1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92.31%,两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对照组13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胸痛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3.85%;研究组13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临床路径经过国内外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对于提高病人满意度、加强医护合作、规范诊疗护理手段、限制医疗费用增长、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均能起到积极的作。

临床路径的基本功效就是通过主动关心病人,护士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有疑问及时处理、解答,入院时告知病人大概费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减少工作的失误,更有效的利用卫生资源,降低服务或住院的天数,减少无效服务项目等,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2.31%,而传统护理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46.15%,有统计学差异。因此,采用临床路径护理能减少医患矛盾。

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士能预见性、有计划的进行护理工作,主动参加护理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计划的诊疗过程,使卫生资源利用有效,减少无效服务项目,减少住院天数[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的患者,而住院天数也明显少于传统护理的患者。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2]。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梗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3.

[2] 郭润珍,云雅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心梗病人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5):619-621.

[3] 吴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

[4] 潘克勤,尤桂凤.临床路径的应用现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