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发言稿(精选5篇)

  • 骨干教师发言稿(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怀着一颗踏实肯干的敬业心。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有了动力,就会按照你的指引渐入佳境,最终学会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就算你老师再怎么…

骨干教师发言稿(精选5篇)

骨干教师发言稿范文第1篇

——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发言稿

2010年9月1日,我怀揣着青春的梦想走进了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并有幸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从毕业到入职,从学生到教师,从实习期到从教6年,这一路走来感悟颇多,如果真让我说感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我想说我感到了作为青年教师身上的重担,悟到了怎样做才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仔细回味总结我入职6年以来成长的道理与定论,那就是"越努力,越幸运。"作为成长中的青年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

一、怀着一颗踏实肯干的敬业心。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有了动力,就会按照你的指引渐入佳境,最终学会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就算你老师再怎么拉,再怎么盯,过了今儿,明儿又恢复原样,最终也是徒劳。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怀着青春的梦想,守着心里的目标,每天上班跟打了鸡血似的,我相信你不用孙校长盯你,你的成就会比她心里的期望还高。本该奋斗的年纪,你却选择安逸,上班的心情跟上坟似的,我也相信孙校长马上就会找到你,把你列入史家的黑名单,那你就只能呵呵了。作为成长中青年教师,你的工作态度,工作的决心,其实都源于你工作的兴趣及动力,所以说,找到属于你的兴趣才是你干好工作最重要的。对待工作没有兴趣,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二、怀着一颗不满足现状的求知心。

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跟着成功者走路,远胜于在黑暗中彷徨摸索。"谁也不是生来就会教书的,大家都经历过从实习期不会上课,到后来会上课这一过程。只不过是有的人走的快,有的人走的慢。走的快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紧睁眼,快张嘴,手快记、勤动脑。"紧睁眼,快张嘴"怎么做?例如我在入职的第一年里,在闲暇时就在网上看一些好的体育课视频,也许教学的形式略有不同,但是教学的环节与手段都是值得借鉴的,也会从教研员那里,要一些市区级优秀的课堂实录来学习,填补自己教学经验匮乏的现状;日常的教学中有不懂的,或是处理不了教学的问题,我就立刻与我的恩师白老师探讨,其实探讨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地探讨,自己渐渐地学会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从而更好的处理好自己课堂里出现的问题;看的多了,问的多了,长期的积累下来,你学到的就多了,在遇到同类教材的时候,你阅读教材、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就会比别人快,你的上课的点子就会比别人多,自然而然你就比别人优秀。所以我特别感谢我入职第一年给予我帮助的领导、老师同事们,真是因为他们的帮助,我才能顺利走过这段非常关键的成长过程。如果你想走的更快,走的更稳,走的更长远,那就是我下面要说的"手快记,勤动脑"

三、怀着一颗善于发现问题的上进心。

骨干教师发言稿范文第2篇

下午好!

1.科学教育报告会

7月6日广西师大邀请著名材料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张泽院士主讲《创新能力培养与科学教育》。在报告会中,张院士站这较高的位置上主要谈了创新能力是什么?科学研究需要什么样的素质?科学教育需要训练什么等五个问题。他以生动的事例告诉与会的老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关整个国家的命运,科技创造生活,科技创造未来,我们的改革先驱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更能深切的了解和感受到科技发展对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意义和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也更能知道经过我们培养的学生,他们将来最终会走向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的科学素养如何,能否在科学技术或生产领域里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这些都是对我们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价值观引导的检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里有一句话说:“科学教师是科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这句话曾引起参与研修老师的热议,许多老师和我一样有种醍醐灌顶般的感悟:以前从来没有体会到科学教师和其他语文、数学等课目的老师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不同,也就是学科特点不一样,从来没认识到科学老师原来竟可以站在科学界代表的位置上,这样的位置让我惶恐,也使我倍感责任重大,让我惶恐的是自己是否能真正称得上这个代表的称号,责任重大是自己培养的人是否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关乎到能否在未来的社会中利用科学知识去为人类服务。“科学教师作为科学界在课堂里的‘代表’出现,使教师角色的定位从教书转化为教人;教学目标定位从知识传承转化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科学教育意义重大,创新能力培养关乎未来。报告中还谈到,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大多具有“执着、追求、信仰”“机遇、不迷信权威”“正确的价值观”等素质,而这些也告诉我们“科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的科学老师在培养未来的人才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的“自信”,激励他们“进取”,同时坚定他们的“执着”。

2.互动式讲座与交流

历时6天的研修中,我一共听取了:《科学素质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思考与行动》《科学学业考试与命题改进研究》 《探索者角色的归位》《精彩实验设计欣赏与探究教学智慧应用》《兴华教育团队的发展历程》五场讲座并参与交流。

骨干教师发言稿范文第3篇

关键词:奖励性绩效工资;民主管理;教职工代表大会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绩效工资从2009年1月1日起实行。按照教育部规定,各省市地区的学校制定了指导思想与考核方式。但是,其中的制订过程与绩效工资的考核和分配制度却引起了不少分歧与激烈争论。有的学校多次修改,教代会勉强举手表决通过;有的学校各个群体利益分配冲突激烈,没有能通过教代会表决;有的学校权力驾驭权利,在权利的萎缩中通过了教代会表决……

笔者走访与了解了不少学校,从中选取一则比较典型的案例,希望读者们通过案例能有所启示,发现制度制定的一些关键因素,即起点、过程以及结果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以促进学校制度的民主建设。

2009年12月6日,第七届十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多功能厅举行,会议由R主席主持。他说,本次教代会的主题是讨论并通过由校长起草的《z校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方案(讨论稿)》(以下简称《讨论稿》)。他宣布了会议的议程:奏国歌(教代会开幕)、校长就《讨论稿》作说明、分组讨论、主席团汇总、宣读决议、宣布结束。会议整个时间为l小时,分组讨论为30分钟。

13:38时,会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紧接着,D校长对《讨论稿》作了说明。他说,时间很紧,本来应在月底上报教育局,他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考虑,起草了这篇《讨论稿》,再经行政组三次反复讨论,吸收兄弟学校的经验,因此,现在的《讨论稿》已经是一则比较成熟的方案。随后,他宣读了《讨论稿》。他说,本次绩效工资的改革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他强调,他已经考虑了人性关怀,没有将基础性绩效工资纳入工作量的考核。他的整个发言持续了20分钟左右。

14:15时,高中文科组、高中理科组、行政组、初中组以及列席代表组分组进行了30分钟的讨论。

14:45时,主席团在校长会议室进行主席团会议。会议首先就各讨论组的意见情况作了简要汇报。各小组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一、焦点与分歧

(一)不公布具体级数奖励数额,能否表明实事求是的态度

有教师提出,《讨论稿》对级数没有作出具体的金额规定,无法对《讨论稿》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这样笼统的稿子缺乏公开的诚意,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校长回答说,对于具体的级数,方案中确实难以明确,首先得通过方案,才能进行测算,肯定会高于原来的级数(原来是40元一级)。教师的满工作量为多少,人均为多少,现在还没测算,因此,干部的级数为多少,也无法测算。

显然,这样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任何一个校长在起草《讨论稿》的时候,都明确而且也都计算过具体级数的金额,这是一般的常识。笔者对该校5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2%的教师认为不能较清晰地了解《讨论稿》。笔者了解到,教育局早就定下了各个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总额,兄弟学校早已公布。这样的搪塞与实事求是的态度相差甚远。

(二)干部利益高于一线教师,能否代表广大教师的根本利益

有教师认为,《讨论稿》对教育局给予校长的级数不公布,而副校长级以及中层正职、中层副职的级数各为校长级数的90%、80%、70%,学校行政干部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远高于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考核结果——“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校长回答说,这个比例是沿袭了上届教代会课时津贴制度的相关条文。现在,上级部门还没有下达校长的具体级数,因此,现在还没法确定是否高于一线教师与骨干教师。

笔者从相关主席团成员处了解到,上届的分歧焦点就在于干部与教师的比例数,就在于教师的最低保级数7太低,当时是在校长的婉转解释并同意在今后的实施中进一步完善的情形下通过表决的。这次各教研组在会前也提出了不少意见,但《讨论稿》中一点都没采纳。

从以上事实来看,学校领导并没有以教师为本,也没有代表广大教师的根本利益,而是代表了自身群体的局部利益。调查中有96%的教师认为,《讨论稿》没有代表广大教师的根本利益。

(三)考核结果不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能否符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有教师指出,教育部与省政府的政策文件都明确规定,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结果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而现在《讨论稿》中教师的满工作量为11级,校长则为22级。如以兄弟学校的80元为一级,那么,按教育部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以10个月总计,教师满工作量则为8800元,校长与副校长、中层正职以及副职则分别为17600、15840、14800、12320元。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的奖励都远低于干部的奖励,这不符合教育部的规定。校长没有作答。学校的发展涉及各个层面,处理好各个层级之间的发展,尤其重视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讨论稿》重视了干部积极性的发挥,而忽视了广大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无疑不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问卷调查表明:98%的教师认为,《讨论稿》背离了以教师为本的指导思想,制度的规定明显向学校领导者与管理层倾斜。

(四)主科教师的级数高于副科教师的级数。能否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有教师认为,学校的学科没有主副之分,在课时上已经显现了学科差异,在分配上就应该同等对待,方案没有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宗旨。

校长回答说,学科之间确实不该有区分,方案确实跟素质教育的提法有差异,但是,现实中我们也不得不强调对所谓主科的重视,学校也不得不考虑这样的因素。毕业班与非毕业班也有这样的差异,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义务教育法》第三条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显然,校长的解释缺少合法性,也违背了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再三强调的“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的政策。调查中有86%的教师认为,这条规定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行政人员有奖励性工资的保底级数而一线教师没有,能否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有教师认为,《讨论稿》取消了原来教师课时津贴保底级为7级的制度规定,而将具有技术职称的管理人员的级数提高到7.5~9.5级。现在学校超编严重,有的教师工作量只有3级,相当部分教师都无法满工作量。技术管理人员有奖励性工资的保底级数,而一线教师没有。这样的分配是不公平的,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校长回答说,至于一线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保底数,学校不予考虑,因为在基础性绩效工资中已经体现,而对行政人员有保底数没有作解释。

其实,技术管理人员也有7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但却有保底数。据教师反映,制度向行政技术人员倾斜,是由于这些成员大都是由上级机关和各个学校校长安排来的,与这些领导都有一定的关系。笔者也确实了解到一些事实,因此,这种倾斜确实不能排除这样的因素。调查中有94%的教师认为,这条规定不符合“按劳分配”的公平原则。

(六)奖励性绩效工资差距过大,是否违背“适当拉开分配差距”的规定

有教师说,按照《讨论稿》,学校教师满工作量为11级,而有的教师工作量为3级。如果以80元一级计算,他的月工作津贴240元,他的年奖励性绩效工资以10个月计算,其年工作量部分为2400元,而干部则普遍在1.5万元左右。差异这么大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不符合教育部与省政府的“适当拉开分配差距”的规定。校长没有作答。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都强调了“适当拉开差距”的考核政策,其根本意义在于既要发挥优秀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优秀人才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又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的事业心,稳定教师队伍。因此,“适当拉开差距”,不是拉大差距,而是要避免过大的差距,以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讨论稿》中的低绩效奖励性工资与高绩效奖励性工资的差距达到了5倍以上,显然,这既不利于教师团结,也不利于教师发展乃至学校的稳定发展。在访谈中,有些教师显得非常激动,慷慨陈词,愤愤不平。调查中90%的教师认为,这违背了上级政府的指导性政策。

15:15时,第七届十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复会,R主席向全体代表宣读了主席团的决议:《讨论稿》坚持了以教师为本的原则,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遵循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一则比较成熟、比较完善的学校制度《讨论稿》。他解释到,各组意见已经由校长向主席团作了答复,对于存在的问题今后会在实际工作中改进并日趋完善。随后,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32人与列席代表17人都举手通过了《讨论稿》。15:20时,R主席宣布,第七届十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结束。

二、分析与讨论

第七届十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经过近两个小时终于落下帷幕。在近两个小时内,广大教师依据政策、文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虽然时间仓促,各代表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广大教师对学校民主管理的热切期待。学校领导就教师所提出的意见在主席团会议上向主席团成员作了回复,在一定范围内也对教师的民主要求作出了回应。

现在,教代会已经结束,但其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些存在的问题也确实值得每一个学校干部和教师认真反思与总结,以促进学校今后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学校的作用。

(一)操纵与民主背道而驰,教代会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机构。《教育法》第30条指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江苏省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第十条有这样的规定:在教代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在教代会上,有权自主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权参加学校决策讨论。

但在Z校的第七届十次会议中,教代会都没有提案这个程序,只讨论学校领导规定的话题,而且《讨论稿》在代表讨论后没有作丝毫的修改。讨论的时间被规定为30分钟,代表们无法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这大大限制了代表权利,造成教代会民主渠道阻塞,使代表们无法正常行使其应有的权利。由于受到学校领导多方面的限制,教代会确实难以发挥正常的作用,教代会民主管理学校的作用大大缩小了。

(二)权力与利益相得益彰,方案通过有损学校的组织氛围

教育部与教育厅都规定: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而由前文可知,《讨论稿》中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奖励级数远低于干部的奖励级数。

制度的变革或调整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制度和政策的导向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发展前途,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和政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制度的形成。问卷调查表明:98%的教师认为制度的规定明显向学校领导者与管理层倾斜,从根本上背离了以教师为本的领导理念。

职位权力与经济利益相互强化,必然导致教师思想的异化。其结果必将导致教师重经济利益而轻责任、义务。同时在制度制订与讨论的全过程中,领导的“领导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还显性或隐性地误导了某些教职工的追求取向,即唯有“仕途”才是赢得与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从而严重损害了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氛围。

(三)教师缺乏民主意识,助长了干部与民争利的不正之风

《讨论稿》中诸多不公正、不合理、不合法的条文与内在因素,教师们不是一点也不清楚,而要将这些早已心知肚明的事实在大庭广众之下表达出来,就显得特别困难。当然,这与学校长期的等级制度的管理与忽视民主建设有关。绩效工资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各个群体的利益。各个利益群体在教代会的民主气氛中加以协调、改进并趋于合理,既达到合法,又达到合情,这是制度建设的可取之道。我们不可无视干部群体对自己利益维护的倾向,这种利益的倾向通常也有其合理性;我们也无须期待每个干部都会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全身心地维护教师利益。合法的利益维护,不仅需要正义的领导者来维护,更需要具有法律意识的教师自己来维护。正义需要用法律来维护,也需要广大教师用民主的意识来呼应与伸张,否则,就会滋长干部与民争利的不正之风。

三、问题与对策

在学校实际中,我们发现领导干部与中层管理人员常常担任两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的领导或管理者,又是学校的学科教师。当在利益分配时,往往会混淆主次,即他们既享受领导干部或中层干部的待遇,又享受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的待遇。因此,他们便成了学校利益的最大享用者,引起了广大教职工的异议与抵制。

诚然,在学校工作中,领导干部与中层干部都具有教师身份,也担任部分学科的教学任务,但是,他们的主要职务在于领导与管理学校,他们不能属于一线教师、骨干教师。这种模糊的做法实际上受到了群体利益的影响。因此,推行学校民主管理,协调学校各个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对公正、合理与合法地推行国家规定的绩效工资政策具有积极的影响,也将有利于各个群体间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我们看到,学校的民主管理还极为有限,甚至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这与学校长期以来的科层管理与官本位思想有关。这些因素得不到解决,民主意识就会受到压抑,学校的民主管理就难以充分实现,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代会并没有在学校制度的制订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教代会的主席团成员并没有以教师为主体。学校行政领导在制度的起草、讨论与决定过程中的权限远远超越了教代会的职能。

第二,学校绩效工资考核领导小组是由校长为组长、党政工团负责人以及教职工代表组成,教职工代表在其中的比例极小,且这极小比例的代表也不为教职工选举,而是由学校领导层直接决定。因此,考核领导小组的领导成员难以代表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其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都受到质疑。第三,校长由上级行政部门考核,对教职工可以毫无顾虑;而教职工却由其领导的小组考核,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极大挫伤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因此,教代会上的举手表决与会后的问卷调查结果会截然不同。在调查中,26位教代会代表都表示不赞同这样的《讨论稿》。

笔者认为,学校要发扬民主,实现民主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确保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制度的制订中起决定性作用;党支部则在政策的指导、法规的引导以及规章的合法性方面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校长则是教代会决议后制度的执行者,教职工代表对其执行过程进行监督与质询。第二,学校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应该按学校教师人数、中层人数以及领导层人数的比例设定,这样才能体现出考核的公正性。

第三,学校校长必须由教代会评议与考核,考核的效果必须向全体教职工公示,并送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年终考核校长的重要依据。对于教代会考核不合格的校长,教代会有权对其采取警告、罢免等措施,并送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骨干教师发言稿范文第4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使背着行囊各奔东西,也挡不住我们真挚友情的继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结业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结业发言稿1“天下无不散之筵席”,20天,一晃而过,我们就要离开东莞中学唐章辉教师工作室了。因为要离开,忽然觉得有点不舍,舍不得这么好的师傅,舍不得工作室这些益友,舍不得这一群天天一起生活、学习的伙伴们……20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太多太多,而沉淀下来,留驻心底的就是感动和感谢、温暖和幸福。

20天里,我们先后观摩了名师唐章辉、东莞实验中学王瑜老师,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谭姗姗老师、及东莞中学麦志媚、丘韶科等多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收益良多。让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加被各位老师高尚的品质和对教学认真的态度所折服和感染。

20天里,我们认真听课,坦诚评课,认真准备汇报课,互相交流听课心得、书写教学反思,共同探讨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起外出参观学习…碰撞智慧火花。

20天里,我们聆听了王瑜老师关于《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讲座,唐老师的题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关于教师专业成长和科组建设的的讲座,聆听了二师计算机系周如旗主任、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黄振余和东莞市第六中学徐建刚主任关于课题研究的讲座,期间还参加了三位名师的“珠海论剑”……他们富有启迪的话语,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精彩的演讲,生动的举证,全新的理念,无不使我们震撼;渊博的学识、儒雅无不使我们敬畏,引领我们对信息技术教育和自身的专业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灵魂在净化,视野在敞亮,内心更走向了澄明……这段特别的学习日子,将是我们教育生涯中最难忘最珍贵的一段记忆。

20天,累并快乐着,忙并收获着,苦并幸福着。幸福着二师计算机系领导和老师的亲切关怀,幸福着我们来到东莞这个充满团结、和谐和友爱的队伍里,幸福着给予我们细心关照的东莞中学的领导们,幸福着我们遇到了—唐章辉老师,一位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和蔼可亲、为人诚恳的名师,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了他的敬业精神和朴实无华却不失伟大的教师人格魅力。能得到他的带领和指导,是我们的荣幸。还有工作室的每位老师,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但感受到了和谐、融洽的气氛,也深切地感受他们勤恳耕耘、敬业爱岗、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9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学员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大家合作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态度决定高度,行动塑造未来”,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汲取各位老师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跟岗的20天里,我们的感触很多,言语已无法表达,更多的是留恋和感激,感谢唐章辉老师及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感谢东莞中学的领导和全体员工,感谢指导过我们的所有专家和老师们。相信今天的收获,会在不久的明天编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静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图。

结业发言稿2尊敬的x院长、各位领导、各班主任、各位校长,各位学友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担此重任,我是英语培训班de...

历时两个月的x市"x工程"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在市教师教育院的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下、在年轻美貌热情大方认真负责的班主任x老师的帮助下,我们54名初中农村英语教师携手努力,顺利完成了本次培训的各项任务。

两个月来,教师教育院为我们精心安排了本次培训--3周集训共18个专家的专题讲座和6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众多的人文关怀,解决了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使我们顺利的完成培训任务。在此我代表初中英语全体学员感谢上级教育部门、感谢市教师教育院和各实践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再学习机会。

10月18日我们来自x九个县市的54位学员,因为共同的目标和事业,来到这人杰地灵、三垟湿地旁的市教师教育院,感受英语培训带给我们的快乐、思考以及责任。两个月来,我们在这里学到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感受着思维的碰撞,心灵的冲击所带来的喜悦和收获。两个月的学习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启迪、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趁此机会,我仅代表参加英语培训的全体学员,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我们在聆听

两个月来,我们聆听了来自许多专家和一线英语教师风格迥异却异样精彩的报告和讲座,分享了他们的先进理念和独特见解,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方向,虽然集训听报告的时间不长,却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增强了我们的教育信仰,提高了我们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几位一线教师的先进经验介绍,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解开我们工作中的许多困惑。各学友间的自我介绍和金点子的交流,也为我们搭建了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平台,这也从培训一开始造就了一个强而有力的英语班集体。

二、我们在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丰富了我们的培训内容。两个月中,学院为我们安排了9个实践点,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到九所x品牌学校进行了为期六周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六个星期里,我们每一组学员都跟随指导师进行备课、听课、上课、反思和探讨,在此特别感谢教育院和班主任特意为我们安排x最好最强的英语指导师所付出的努力。从学员带回来的成果和指导老师的评价、以及学院的交流汇报来看,绝大多数学员在实践期间,深入学校,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反思现在、总结过去、找到差距、总结提高,达了预期的目标。从我们学员自身的实践总结来看,对个人英语工作能力的提升帮助是非常大的。

三、我们在思考

再精彩的报告,再有效的培训,如果被培训者没有自己的思考,那是无效的,所以我们每一个学员都非常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也能明白并体谅班主任陈老师的良苦策划和精心安排。从x院长的《再塑教育信仰》学习到每一场讲座,我们都有自己的反思和体会;每一堂课后,我们也都能及时反思和反馈,并积极撰写课后反思。我和所有在座的学员一样,认真地完成了每一项任务。面对当前浮躁的社会大环境,面对重智育轻实践的校园氛围,面对充满叛逆精神而又极具个性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我们拿出教育信仰和智慧来应对。我们该怎样把所学到的知识切实运用到我们农村英语教学实践中去?我们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出英语教学的新天地,任重而道远。

四、我们在收获

一路来,我们聆听着,我们实践着,我们思考着,我们也在收获着。我们收获了友谊,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思想,我们还收获了快乐,收获了成就;回忆我们同班学习时、回忆我们同组实践时、回忆我们同桌聚餐时、回忆我们同伙k歌时、回忆我们同道泽雅体验民风民俗时,太多美好的回忆,我们将幸福地满载而归。今天我们每个学员的脸上都带着喜悦、都带着一本本厚厚的学习成果,就不难看出这两个月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培训已经划上圆满的句号,成绩只属于过去,在我们前面是一个更大的挑战。虽然我们明天就要分隔两地,但我相信我们英语班一定还会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并肩作战,因为我们永远是这个班级不可分割的一分子。

作为市x工程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一员,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参加骨干培训的学友表示: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完善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力争做一名让社会、家长满意的教师,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同行欣赏的教师,做一名让孩子钦佩、喜爱的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无愧于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成为一只真正的领头雁。

让我们用掌声再次感谢x院长、教师教育院、各实践学校、各班主任、各专家老师和指导师,感谢你们两个月来,对我们的关心、主持、帮助和指导。

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愉快、万事如意!

结业发言稿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我是来自x,很荣幸能够参加本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并有幸代表本次入党积极分子学员发言。

古人说, “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所以做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立场,始终不渝地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三天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们的党,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它描绘了一部为寻找真理和理想的血泪史,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敬畏,更为之努力进步。中国共产党,就像一盏导航灯,让迷茫的心灵重新找到奋发前进的方向,无数精彩的人生在这里再次向着憧憬的光明展翅翱翔。我们进入党校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更要汲取它背后蕴藏的智慧和精神,利用党的科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实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党和人民需要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农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天山南北,正掀起新一轮新农村开发建设热潮。面对这种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一名有远大理想、有抱负、积极要求上进的大学生村官,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选择正确的人生航向,立志成才,为促进新农村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深知做为学员的我们离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将以身边优秀的党员为榜样,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和鞭策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加强理论学习和素质培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新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也为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相信我们会通过重重考验,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本次入党积极分子学员向学院党委党校的老师表示感谢,你们辛苦了。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结业发言稿4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从11月11日至今,近一个月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虽然每次进行的时间不是很长,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却学到了很多很多。很荣幸今天能在结业仪式上进行发言。

首先是祝贺。今天的结业仪式,是我们在座同学期待已久的日子。那么长时间以来,我们虽然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事务缠身,但我们都能克服诸多困难,坚持下来,并顺利结业。在此请允许我对全体同学完成这次培训班,成功结业表示衷心的祝贺。

接着很感谢分团委,感谢经管院,给我们这些初入大学、刚刚走上班级骨干行列的新生这样一个机会,能更好地处理今后的工作,也能更好地做人。其次感谢黄爱国老师、曹凯部长、刘云龙老师、曾智老师以及“挑战杯”获奖的学长学姐们精心准备了要教给我们的经验方法。最后,我想感谢分团委那些默默为了这次培训班挥洒汗水的成员们。

谢谢你们。

然后我来总结一下这次青马的设置。所有的讲座设置很合理丰富,又增添了很有趣味性的各种交流会,我们在其中知道了很多,也交到了很多朋友,更让我们更让我们感受到班级如家,学院如家的感觉。由于时间关系我并不想再和大家一次又一次重复每次讲座的内容。但是我因为这些讲座对成功、换位思考、挑战杯和我们所处的经贸管理学院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这不仅对我们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正面影响,更让我们以身为一个南中医人、一个经管人为傲。

最后我来谈一下上面我也又提到的,我的收获。可以说,这期培训班给我们补了元气、去了骄气、添了灵气;让我们多了一份智慧、多了一份热情、多了一份坚定。一路走来,我们聆听着,我们学习着,我们思考着,我们收获着。我们收获了友谊,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思想,还收获了成就。我们将把每一个美好的细节珍藏,带着喜悦、带着我们的小结、心得体会,还带着我们对班级事业的激情和忠诚,满载而归。回到我们的班集体中,发光发亮。

同学们,培训的结业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我们大家要以此为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以更高、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不仅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更是同学们和老师们都喜欢的班级骨干。

同学们,大学生活给了我们机遇和挑战,让我们做好准备去拼搏吧!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终究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骨干教师发言稿范文第5篇

?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7-0016-05

我国一般将夏朝以前的历史阶段称为史前时期。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证据的使用对这一时期内容的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此做了一些安排。本文以修订稿①中史前时期的课程内容为例,就历史学科中重证据的要求和教学中证据使用的方法培养问题作一探讨。

证据是指那些能够证明某事物真实性的事实或材料,有实物、文字证据和证人证言几种类型。历史学是有关过去的学问,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史料就成为了解过去的媒介,真实的史料对历史知识的建构具有证据作用。“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②历史学科的证据意识,指的是对史料证据的重视,并将其自觉运用于确认史实、理解和评价史事之中的心态和能力。

鉴于史前时期课程内容的独特性,修订稿在实验稿③的基础上加强了证据意识培养的要求。

如表1所示,远古居民、粮食生产和祖先崇拜是史前时期课程内容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修订稿与实验稿都以此为学习要点,不同之处在于所选择内容的知识范围、类型和学习视角。

实验稿选择的知识范围比修订稿要大得多。远古居民除“北京人”外还有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先祖除炎帝和黄帝外还提到了尧、舜、禹,粮食生产则涉及与农耕文化特征有关的诸多问题。修订稿在精选历史事实的同时增加了与史料证据有关的知识,如“考古发现”以及“传说和神话”等。学生借此可以知道史前时期的历史主要是在考古发现和传说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进而认识到证据在历史研究和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与实验稿相比较,修订稿虽然也以远古居民、原始农业、人文始祖为要点,但学习重点由知识和情感转向了方法,从而与内容的学习价值更为匹配。从知识层面来说,史前时期的历史事实主要由历史遗存和传说推断而成,存在时间常以千年或万年为单位,相关的知识点没必要形成精确的记忆。从情感层面来说,若以我国是人类发祥地而自豪并将其作为主要目标的做法并不合适。因为学术界在我国是否是人类起源地的问题上争议较大,也不主张中华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谋人和北京人时期,课程标准修订稿就认为“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但从重证据的学习视角来说,由于史前时期的历史知识源于考古学家对古人遗物等证据的解释,相关内容的学习容易使学生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从考古发现和传说了解我国境内早期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懂得证据在历史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及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

通过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证据意识与学科知识、能力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修订稿的“课程目标”部分对此作了一些规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证据意识的要求体现在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相关内容之中。“历史理解”着重在设身处地地认识过去,以尽可能地接近无法再现的过去。初中阶段,主要是通过对教科书等文本材料信息的解读,“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在处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辨识史料、史实和史论的特点与相互关系。“历史解释”以历史理解为基础,有意识地对过去建构合情合理的、系统性的因果联系。对初中生而言,主要在于“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培养证据意识的要求与探究和表达历史问题的活动有关。修订稿指出,“搜集资料”和“掌握证据”是问题探究的前提,“言而有据”和“推论得当”是问题表达的基本要求。价值观方面,“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明确了证据意识培养的原则和方向。证据意识的内核是真实,这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和历史教学的底线。中学历史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公民教育,凭证据说话是处理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也是现代公民意识的基本内容。

修订稿在课程目标的范畴中对史料证据的运用问题提出了基本的要求,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各个领域,“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是其核心。史事的确认、解释和评价需要具有以史料为证据的观念,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则离不开以史料为证据的方法训练。正如英国史学家柯林武德所言:“历史学是通过对证据的解释而进行的……历史学的程序或方法根本上就在于解释证据。”①可以说,证据意识是史学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只有具备一定的证据意识才能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和能力,也只有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历史学科的证据意识。

从课程目标的要求出发,结合初中生历史学科入门学习的特点,史前时期内容的教学应当将学习证据使用的方法作为重点,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①通过北京人的发现、半坡与河姆渡原始农业的产生,以及炎帝和黄帝的传说等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史前时期历史发展的大致进程。

②通过北京人以及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历史遗存内容的学习,知道化石和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历史的重要依据;通过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和神话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认同“我是炎黄子孙”的说法。

③通过对教材、教学中叙述与证据关系的辨析以及史料证据的搜集和处理等活动,了解历史学习中证据使用的常用方法,知道诸如想象、质疑和推断等有利于证据意识培养的思维方式。

历史学科重证据的意识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重视史料的证据作用,知道对任何史事的说明和解释都要有一定的依据;二是指具有使用史料证据的能力,即面对历史问题时能够以史料为证据对相关历史现象做出正确的理解、解释和评价。在史前时期的课程内容中,以下几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把握证据使用的方法。

1.引导学生了解教材叙述与证据之间的关系

从内部结构看,历史教材内容大体上有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所组成。第一部分为历史材料,主要由文献史料和图像方式呈现的实物史料所组成;第二部分是历史叙事,涉及与时间、地点和人物有关的史实;第三部分是历史解释,如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作用和影响等结论。后两个部分的内容可称为历史叙述。教学中,通过教材叙述与证据之间关系的展示,可加深学生对史料证据特点和作用的认识。

例1.北京人复原图及其化石照片的比较

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的价值,一是证明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直立人的存在,二是为远古时期亚洲大陆的人类社会提供了罕见的历史证据。如表1所示,相关的课程内容是从强调证据作用的角度切入和建构的。从逻辑上看,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就要“知道北京人的特征”(包括体貌特征和文化特征),这就得借助于相关考古发现的证据。

对北京人体貌特征的叙述,多数教材配有复原图及其考古现场的照片,教学中可对此加以充分的运用。如,教师可在展示以下图片和设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等活动理解证据在复原北京人头像中的基础作用。

思考:

①从复原图上看,北京人的长相与我们有何不同?

②三幅图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它们在证明北京人体貌特征的过程中各自起着怎样的作用?

③北京人的长相与复原图是一模一样的吗?为什么?

经过1927―1937年的考古发掘,北京周口店地区共发现6个比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和200多块骨化石,分属于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上面左图就是其考古现场发现的骨骼化石碎片,中间的图是由碎片拼接而成的头骨模型,右边的则是在其基础上形成的复原图。通过北京人复原图形成过程的展示,有利于理解化石在研究人类起源中的证据作用。

为帮助学生理解古人生产和生活的场景,人们常依据史前时期的历史内容制作相关的示意图。如,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用火想象画、半坡人与河姆渡人房屋复原图以及生产和生活的示意图等。复原图、想象画与相关的文字表述一样都是历史叙述,虽有事实依据但也有一定的想象。初一的学生容易将复原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相混淆,教学中还原相关示意图的形成过程,有利于认识历史叙述与证据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证明或质疑相关的史实和结论

教材上所说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历史叙述,课堂中与讲课、讨论有关的历史话语也是一种历史叙述。教材和教学内容体现了编者、教师和学生的立场,其说法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如有的同学不知道教材和课堂上的历史知识是哪来的,对其完全接受。教学中通过对相关史实的质疑和结论的证明,有利于学生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形成言必有据的证据意识。

例2.证实河姆渡人会种水稻的课堂讨论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展示了六七千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图景。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稻谷、稻秆遗存,以及许多用水牛等动物的肩胛骨制成的骨耜和石斧,还发现了干栏式房屋的遗迹和刻画有动植物图形的陶器。教材中的这些材料运用得当,可引导学生掌握使用证据的方法。如,有的老师以教材①中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讨论展开了以下的教学过程。②

师:为什么书上说河姆渡遗址已经出现原始农业?

生:因为河姆渡遗址中有碳化水稻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有实物照片。

师:这些水稻粒可能是人工栽培,也可能是天然形成,你怎么知道是人工栽培,而不是天然的?

生:图片上的注释明确指出这些碳化稻粒属于人工栽培。

师:很好,所以我们读图时不仅要观察图像本身,还要注意图上的文字说明。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证据吗?

学生沉默。

师:种地需要什么?

生:农具。

生:对了,骨耜是用来种地的。

师:你怎么知道骨耜是农具,而不是其他?

生:外观像铲子,估计是挖土的。

教材上有“河姆渡遗址已经出现原始农业”的结论表述,教师以此为话题,要求学生以相关的史料为证据予以证明。先启发学生寻找直接的证据,即遗址中保存下来的已经炭化的水稻粒。并通过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栽培问题的辨识,引导学生对证据进行质疑和证实。后引导学生从种地的工具出发,寻找其间接的证据――骨耜,并从外形和功能上推测其与农业的联系。这样的教学较好地展示了证据使用的方法和要求。一是关注证据的多元性。证据学上有孤证不立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只有一条证据支持,其结论是不可接受的。为证明河姆渡原始农业的产生,老师要求学生从稻谷遗存中寻找其直接证据,又从“骨耜”遗物中寻找间接证据。二是质疑证据的真实性。真实是证据的生命,不真实的证据是伪证,无法起到证据证明的作用。老师通过一系列反问和质询,提醒学生注意证据的真实性问题,如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那个?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对证据的真实性和适当性的重视。

教材、教学中涉及的史实和结论都是一种历史叙述。以“史料”为证据辨认“史实”和证明“观点”的做法,可使学生知道史实性内容所依托的史料以及结论性内容所凭借的史实,还能促进学生学习使用史料证据的方法,并从中理解“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道理。

3.引导学生尝试搜集、处理和运用史料证据

史料提供证据,但史料本身并非证据,史料只有转化为证据才有意义。为此,首先要建立史料与相关问题的联系,知道史料可从哪些方面对相关问题的解释和说明提供证据;其次要对史料进行辨析,使选择的史料真实有效。尝试史料证据的搜集、处理和运用工作,有助于学生逐步把握史料转为证据的方法和能力。以史前时期的内容为例,可通过实地参观来感受文物的证据作用;可以古人的生产和生活用品为对象,在观察、想象或仿制中认识证据的特点和价值;还可以通过故事会等相关活动,在围绕主题搜集和处理史料证据的过程中体验相关的过程与方法。

例3.炎帝和黄帝故事小报编辑活动的设计

炎帝和黄帝时期有许多反映其创业活动的故事。如,炎帝教人农耕、发明医药的传说,黄帝造车船、令仓颉造字和其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的传说等。这些人物和事件是否真的存在尚需证实,但其中蕴含着我们祖先过定居生活、走向农耕文明的历史信息。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史前时期教学单元的最后一课内容,可结合单元总结以两节活动课的方式安排教学活动。第一课时帮助学生了解传说故事的基本内容,并布置搜集和整理故事的作业;第二课时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

(一)活动目标:

1.结合史前时期的知识理解神话和传说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能够解释“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理由;

2.初步学会从网络、报刊资料和图书中搜集和整理故事材料;

3.知道故事小报的编辑方法和基本要求,认识到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

(二)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与炎帝黄帝故事有关的文字和图片内容;

2.介绍从图书、报刊杂志和网络等途径搜集故事材料的方法;

3.以具体事例呈现故事小报的内容、形式和编辑中要注意的问题。

(三)活动过程与建议

1.小组分工:按照故事的内容或类型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五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版面的内容;

2.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各组成员按要求分别收集材料,将之整理成有故事色彩和历史信息特点的短文,注明编写者的姓名和资料来源;

3.版面的编辑:各组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将同学整理的故事编辑成一个版面的报纸内容,编排的形式力求图文并茂;

4.活动总结:在课堂展示时,每组推举一人简要介绍本组故事选择的内容、说明的历史现象,以及编辑思路和特色。课后将各版面汇编成整份报纸,并在教室或学校中展示。

传说和神话对认识史前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钱穆先生认为:“各民族最先历史无不从追记而来,故其中断难脱离‘传说’与带有‘神话’之部分。”通过编辑故事小报的活动,一方面可在了解传说和神话中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加深对炎帝和黄帝时期历史的认识,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道理;另一方面可促使学生掌握证据使用的方法,亲身感受资料收集、处理和运用的途径、策略和要求。